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藝術

《教育藝術隨想錄》讀後感

藝術2.26W

讀完一本教育意義深刻的書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育藝術隨想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育藝術隨想錄》讀後感

  《教育藝術隨想錄》讀後感篇1

書香幽幽,培育芸芸衆生。爲提升教師專業素養,讓閱讀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形成教師讀書論壇機制,6月24日下午,東風東路國小在錄播大廳開展主題爲“閱讀越青春”的《教育藝術隨想錄》教師讀書論壇活動。

學期初,學校利用每週一下午校本培訓時間,通過各年級組輪流領讀的方式帶領全體教師共讀李希貴校長撰寫的《教育藝術隨想錄》。每領讀三篇,領讀教師就運用rollcall點名冊隨機抽取三名教師結合個人工作實際談感受、講收穫,趣味性的閱讀方式增強了教師與文本之間的思維碰撞。

學期末,在整本書共讀結束之後,學校精心策劃、周密部署《教育藝術隨想錄》教師讀書論壇活動。全體教師充分準備、積極參與,享受閱讀的美好氛圍。全校教師共分八個組,兩兩對抗,每個組主講時間爲5分鐘,通過演講、表演(相聲、小品、戲劇等)、辯論等多種形式詮釋書籍內容,形式新穎、氣氛活潑。每個組展示結束後,對抗組對詮釋內容進行提問,展示組推選主講人進行解答,個人解答不了可求助組員,提問環節時間爲3分鐘。學校領導班子成員擔任評委,在公平、公正、公開的基礎上,在愉快而充滿思維含量的氛圍中,最終評選出優勝組爲二年級組、四年級組、五年級組和英語組。校長張紅爲優勝組成員頒發紀念品。

讓讀書成爲一種習慣,我們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服務於教育;讓讀書成爲一種習慣,我們纔有底氣帶領孩子一起進入書的世界暢遊;讓讀書成爲一種習慣,我們才能讓生命溢滿書香,讓書香滋養心靈。

  《教育藝術隨想錄》讀後感篇2

今天推薦的書叫《教育藝術隨想錄》。書中理念可概述爲:尊重孩子的差異,提倡學生個性化發展,注重學生的體驗。當我們以學生爲主體,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爲導向思考問題的時候,會有全新的視角,教育觀、學生觀、人才觀、教師觀等方面都會發生顯著的變化。

20年教育方法轉變對比

本書寫於20年前,20年後,李希貴校長又對每篇文章寫了反思,反應了時代的變化趨勢,也凸顯了校長理念的轉變。理念概括如下:尊重孩子的差異,提倡學生個性化發展,注重學生的體驗。從本質上去分析問題,看最終的教育目標是否達到。當我們以學生爲主體,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爲導向思考問題的時候,會有全新的視角,教育觀、學生觀、人才觀、教師觀等方面都會發生顯著的變化。

20年前:讓犯了錯誤的孩子給自己寫信。

20年後:任何教育方式都不是萬能的,也並不適合所有的學生,更不適應所有的教育情境。讓學生給自己寫信,可以是特定情境下的一種教育方式,萬不可推而廣之。

20年前:在做後進生的工作時,必須注重過程管理,循序漸進地讓他們避免過失,逐步改變不良的習慣。爲此,我們在每個班推行"無過失計劃".

20年後:一個學生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試錯的過程,如果不去創設一種讓學生安全犯錯的環境,那麼他或許今天在學校裏看起來沒有犯錯,"無過失""零缺陷",但到了社會上就可能會犯更大的錯。

20年前:批改作業的時候,用"?"代替"×".

20年後:從根本上說,什麼樣的符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師生關係。老師對學生懷着一顆什麼樣的心,做出的事情便大不相同。同樣一個"×",有的學生感受到的是一種嚴厲背後的高期待,有的則看到一種冷漠,甚至在有的學生那裏,他已經體悟到老師的某種厭煩。

20年前:習慣的養成,是通過強制性的訓練達到的,這就要在學校管理中強化約束,長期堅持、常抓不懈。

20年後:雖然良好的習慣是靠訓練養成的,但如果不知道這樣的習慣給自己的未來的人生帶來什麼,那麼這樣的習慣訓練還是機械的,甚至只是再次進入家長、老師"爲你好"的被動之中。只有當學生知道做好規劃、進行時間管理對積極人生的重要意義並且在學校生活中體會到習慣的益處時,我們所期待的"責任感"纔會油然而生。

20年前:設計"失望"讓學生體驗挫折。

20年後:只有給學生自主的空間,讓他們在校園內外擁有大量自主設計、自主組織的學習與活動時,成功的快樂與挫敗的失望纔會自然地相伴而生,是不是需要設計讓學生"失望"的活動就變得不再重要了。

書中觀點摘錄

1. 對於教師,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適合評先進,應儘量少評先進。許多時候,學校生態都是因爲甄別好壞而被破壞的。

2. 成爲一名研究型的教師並不意味着必須會做科研課題,另一方面,研究型教師的成長也必然是一名教師自我發現、自我喚醒後水到渠成的結果。深諳於自己的教學,並在日常教學中學會反思,也同樣是一種研究能力。

3. 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去統一思想,甚至試圖統一步調,而應該統一目標,並鼓勵先進、允許落後,允許不同的節奏、多元的方式,但指向共同的願景,這應該是一種更健康的機制。

4. 成熟的管理者不應該天天思考着"不許幹什麼",而需要關注的恰恰是"應該幹什麼".

5. 凝聚老師和家長的力量,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確立共同目標,以孩子的成長爲唯一目的。當學校的一切工作都圍繞這個目標的時候才能真正凝神聚力,教師、家長心情舒暢。

6. 大部分學生的心理問題是由一些微小事情累計起來的,如果在平時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能夠及時化解,就完全可以防微杜漸。

7. 家長、老師的建議爲什麼不起作用,因爲教育是需要自主體驗才能完成的。這個過程看上去讓他們走了不少彎路,但他們從中收穫的體驗比失去的更有價值。

8. 只有把學校變爲一個真實的社會,讓學生自主經歷類似社會的真實而安全的生活,纔有可能實現育人目標。

9. 學生獲取自信的前提,應該是喚醒自己的潛能,發現自己的天賦,展現自己與衆不同的才能。我們說,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幫助學生喚醒自己、發現自己,最終成爲自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10. 教育首先是關係學,如果你不愛你的學生,那麼,你的教育還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11. 在十一學校裏,我們當然盡最大可能把機會留給學生,大樓的命名、老師出版物的序言、重要外事活動的禮品,大都出自學生之手。當我們用平臺思維去辦一所學校的時候,就會發現其實我們在迴歸教育的本源,就是面向全體學生,給予每個人更多的機會。也只有在這樣的平臺上,學生纔會按自己的方式生長,讓教育者看見真實學習的樣子。

12. 教育的全部意義是讓學生完成社會化的過程。

13. 僅僅通過評價,學生是很難增加自信的,只有在成長的過程中真正找到自己的優勢、發現自己的潛能,而且又通過評價得到認可,纔可以真正獲取自信。

14. 世界上本沒有壞孩子,單一的評價機制造就了"壞"孩子,校園裏本沒有後進生,後進生其實是那些還沒有發現自己潛能的學生。

15. 如果我們不是站在學生個性發展,優勢發揮、潛能發現上,而僅僅是爲了提高學生某一科目的分數,這樣的課程規劃,必然造就先天的矛盾。

16. 當我們看重結果的時候,就容易偏離教育的初衷;當我們是爲學生設計經歷的時候,經歷這個過程就成了學生最大的收穫。

17. 在人格形成過程中,知、情、意、行各個環節是不能互相替代的,()情感體驗式品格形成的重要前提,我們過去的教育希望通過說教讓學生明其理,進而一步到位達到形成意志品格的目的是難以實現的。

18. 責任感缺失的責任不在孩子,而在家長和學校都過多地對孩子的事情包辦代替,搶佔了孩子的權利,填充了本該屬於孩子的空間。學校裏的任何一項活動、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爲了活動本身和事情本身,而是賦予教育的內涵,把學生當成了一個獨立的個體,給他們空間,給他們權力,最後纔會出現那個我們理想中的又責任感的孩子。

19. 我向來不贊成把教師僅僅看做蠟燭、春蠶、鋪路石一類的角色,那種把一類人的工作視爲僅僅是爲另一類人獻身,一類人悲劇性地活着僅僅爲了造就另外一類人的幸福的說法,其實,已經與我們這個世界本來的初衷相去甚遠。教師應該是托起太陽升起的人,但同時,它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一個教師在成就學生的同時也應該成就自我。

20.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人類所有的衝動,以希望成爲重要任務"的慾望最強烈。

21. 我們始終堅持不在學校裏推行某些教學模式,實行教學思想領導就是出於對教師教學個性的尊重,對學生多樣化發展的敬畏。任何人創造出來的教學模式,一旦強力推行,必然傷害教育生態。

22. 每位老師是不同的,教師的工作是一項富有個性的創造性工作,發現他們的特長、優勢,比強盯他們的弱點、短板更重要。

23. 絕對的公平是沒有的,但領導者的行爲應該是公平的。

  《教育藝術隨想錄》讀後感篇3

李希貴校長,山東高密人,現任北京市十一學校校長,他提出了很多的教育理念,主持新學校行動研究,推進育人模式改革,在實踐中構建了治理主體多元、課程多樣可選擇的生長性學校生態系統模型,讓教育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喚醒發現自己,成爲自己。他之所以能在教育事業取得如此巨大成功,一切都緣於他前瞻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這些先進教育思想和理念充分體現在《教育藝術隨想錄》這書裏,這也是李希貴先生在教學和管理第一線的長期實踐中,勤奮學習,大膽改革的智慧結晶。書中用平實的語言,把內心真實情感的流露自然的表達出來,讓有志於教育事業的仁人志士共享在教育實踐中遇到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的困難和自己最真切的感悟,同時將他對管理的一些獨到的見解,以及在不同層面的深邃思考,一一呈現出來。

這本《教育藝術隨想錄》共8個專輯,142篇手記,每篇手記後都有一篇反思,篇篇都是一個獨立的話題,隨時可以拿得起放得下,讀有所得。細讀此書,我不由地更加敬佩這位教育專家,敬佩他的耐心與細緻,敬佩他的智慧與悟道,我們每天也都在經歷着教學生涯中的種種,卻沒有停下腳步,去用心記錄下來那些令我們或幸福,或迷惑的時刻,更沒有做到時時反思。

這本書大致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從學校管理的角度出發,建立各種機制,創造公平的學校環境。他說,作爲校長,總想一碗水端平,可是,這碗水要端平,卻常常不是靠願望、靠感情,許多時候需要靠機制,靠機制創造公平,這是他最深的感受和最大的收穫!比如他非常引以自豪的雙向選擇的聘任制和評選先進晉升職稱的規定以及班主任職務聘任制------培養“導師”,這些措施的實施,做到了把公平當作學校工作的基礎,激發了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這種機制下,老師要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與工作水平,既要做知識上的授業者,又要做學生心靈的保健醫生,還要做帶領學生走向積極人生的導師。另外,這一部分有四個大的亮點,跟老師們一起分享。

第一個亮是“共架金色橋樑”。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校長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和一對能聽各方聲音的耳朵,尤其是學生的聲音,聽聽學生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建議、要求。校長信箱、迴音壁與約談制度,就是架在校長與學生之間的一座金色橋樑。普通問題通過校報“迴音壁”欄目加以反饋,個別性問題採取樂壇的辦法,請學生與校長面對面交流思想。這一渠道的暢通,使學校管理的問題、生活問題、師生關係問題、教學問題都反映出來了,工作中的失誤減少了,有些誤會也得到了及時的化解。

第二個亮點是叩開學生的心扉-------《老師,我想對您說》徵文在校園裏,師生心靈的溝通是個永恆的話題。學生認識老師比較簡單,而老師要深入每個學生的心靈,就顯得不那麼容易啦。這一活動向老師開啓了一扇瞭解學生的真實情感的門。徵文面向全體同學,可以發表學生對老師的看法,可以提出對老師的要求。這些文章,反映了同學們的心聲,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他們的願望,老師們驚奇於學生袒露的心裏話,震動了老師的心靈。通過對學生的瞭解,老師們及時調整了與學生的溝通方式,更好地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第三個亮點是儘快拉近師生間的距離-------點名達標活動。每位新生入學或學年轉換老師的時候,一部分老師熟悉學生的名字常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爲了解決這一問題,讓老師們儘快熟悉學生,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新學年一開始,我們首先公佈活動方案,引導老師在工作中有意識地通過各個教學環節,接觸學生,瞭解學生,熟悉學生。同時開展老師給每位學生找三條優點,每天表揚三名學生等活動,開學第四周開始第一輪的達標,要求任課老師能面對學生叫出每位學生的名字,八週後能面對後腦勺點名,一個學期下來,能說出學生的個性特點,這樣,不僅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而且活動過程也啓發了老師,使他們真正的感到了熱愛的力量。

第四個亮點是學生在我心中--------學生家庭分佈圖。學校工作的中心是學生,教師應該把學生的健康成長放在心上,瞭解學生,熟悉學生,真心去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學生住址分佈圖便利了教師與家長的溝通聯繫,有利於學校家庭統一思想,形成合力,共同創造有利於孩子成長的良好環境。分佈圖在老師手裏,學生在老師的心中。

第二部分主要講得是從六個方面講如何管理好學生。第一個提出的觀點是“在老師心目中,不應該有壞學生,只可能有心理不健康的學生。”正如書裏常說的那樣,如果你討厭你的學生,那麼你的教育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只有擁有這樣一個健康的學生觀,我們才能夠在教育活動中改變思路以科學的態度,盡最大可能對每一位學生實施教育。爲了更好的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樹立人人重視心理健康的觀念,學校成立了學生心靈的避風港------心理諮詢中心,有專業的心理諮詢師爲學生諮詢,並採用當面諮詢和寫信諮詢的方式,更好地解決了學生的心理困擾。對於那些在學習、思想或行爲上存在偏差的問題學生,爲了給他們更多的關愛,採用了問題學生導師制,讓每一位教師負責一到兩名學生,做他們的朋友,及時解決他們生活學習及思想上的問題,這一辦法觸動了學生的心靈,使他們感受到了關愛,促進了學生的轉變。還有一個問題是正視學生早戀現象。

第二個思考的問題是“教育,最終給學生留下什麼”。首先,要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三自”與“三高”是健全人格的主要部分。“三自”指的是良好的自我控制力,自我平衡能力和自我排除外界干擾的能力。“三高”指的是高雅的興趣愛好,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層次的人生追求。其次,身居禮儀之邦,應爲禮儀之民,將來走上社會,走出國門,體會更加深刻,無“禮”寸步難行,有“禮”走遍天下,今日播下禮儀種,明日開出文明花。所以,禮儀教程的開設非常重要。

另外,學校培養學生的目標是把握現在,贏得未來,把培養學生的目標的落點,放在學生將來能夠適應社會、立足社會、改造社會和創造人生的輝煌上,因此,我們能更好地理解了李校長定的校訓“爲四十歲做準備”。十八歲時美麗的,而人生旅途中最絢麗的一頁卻在生命的四十歲時翻開,追尋先賢成才路,浩瀚人世間,我們定會發現,四十歲的輝煌,卻來自於十八歲的志向,珍視你擁有的青春年華,好好地把握現在,才能真正贏得未來,才能將那如日中天的四十歲勾畫得絢麗璀璨!還有很多活動的開展,也是爲了學生更好的發展。比如說讓學生能夠找出自己的閃光點,培養自信;爲學生樹立校園明星,開展“每週一星”活動,每週推出一名品學兼優的學生,進行學習和宣傳,形成趕有目標、學有榜樣,人人爭先進的局面;爲給學生提供反思的機會,作業本上的紅“×”改成紅“?”,這反映了一種溫和民主的教育思想,給學生一個反思改正的機會,既有利於問題的解決,也是對學生自尊心的保護和尊重。針對各學科的學習,也開展了不同學科的.特色活動,有英語晚會,語文實驗室以及“一日改一字”活動,關於思想政治的每週新聞綜述,理科學科的研究報告等等。這些活動自始至終由學生來做,也鍛鍊了學生持之以恆的品質和日積月累的學習習慣。

第三個提出的觀點是“讓學生學會把握自己”。引導學生真正的認識自我和規範自我,爲“個性”尋找機遇,成立“特長生導師團”,注重學生個性和特長的培養,承認差異,分層教學,尊重需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做校園裏真正的幸福的主人!

最後,應該讓學生在活動中經受道德磨練。通過成人儀式,培養學生的是社會責任感;通過衛生到崗制,養成好習慣,鑄造責任心;建立失物招領處,弘揚拾金不昧的美德;建立廢品收購站,教學生養成節儉的習慣;成立學生自律委員會,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等。

這本書的最後一部分是關於每一位老師的成長----在造就學生的同時,成就自我!志存當高遠,讓老師們制定自我實現方案,這一方案喚醒了老師們創造輝煌人生的雄心壯志:做教師,不僅是當一輩子的叫教書匠,教學也可以實現人生目標,發展和完善自我,成就一番事業。針對這一話題,結合我校的基本實際,我想談一下我們英語組的建設情況。英語教研組全組成員齊心協力,不斷努力,提升全組的同時,構成了我組獨具特色的風格和特點。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探索有效備課,聚焦課堂,實現有效教學,最終促進教師的個人發展和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在學校的各級領導下,我們始終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爲本,創新教學方法,使教學活動由"教"向"學"轉變,真正提高45分鐘的課堂教學效率;創新教學手段,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和遠程教育資源是創新外語教學的重要途徑。

 在教學方面,精心備課,精講多練。按照我校要求,備課組每個單元都進行集體備課。對每課的教材處理,在備課組內都會先進行認真的討論,並結合新課標的要求,進行重新組合,每個教師都有個案,真正做到了用教材教學,而不是單純地教教材。我們認真鑽研教材,洞悉教材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概念,正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瞭解學生原有的英語水平以及他們的興趣、需要、習慣,並採取相應的教學手段和教學策略,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進程。課後能及時進行反思小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在教學方法上,體現學生爲學習主體的思想。學生基礎不好,因此上課時一定要設法令學生投入,不讓其分心,教法就至關重要了。教態自然,講課生動,難易適中照顧全部,就自然能夠吸引住學生。所以,在備課時我們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立足學生的現實,精心尋找突破口,設計出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採用趣味性的教學設計和例句,想方設法使每一位同學都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讓他們在每堂課上都有所得,讓他們對英語產生興趣,引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獲取知識。這樣,授課就事半功倍。

緊扣課堂這個教學主陣地,向四十五分鐘要質量。在授課中力爭做到以學生爲中心,重心下移,做出學生力所能及的要求,跳着能摘到桃子。學生能做到的教師不做,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堅決交給學生,不斷培養他們的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適時地給出精選的練習題,讓他們在練中學,在學中想,在想中得。從而在自己的動手動腦過程中形成能力。

在工作中,與學生交朋友,課外輔導與課內講課相結合,能有效地促成學生成績上升。 學生在不斷學習中,出現好差分化現象,差生面擴大,會嚴重影響班內的學習風氣。因此,首先我做到與他們交朋友。平時懶動腦筋不學的同學,採取集體輔導,給他們分配固定任務,不讓他們有偷懶的機會,讓他們發揮應有水平;對於肯學,但由於能力不強的同學,對這部分同學要適當引導,耐心教導,慢慢提高他們的成績,不能操之過急,且要多鼓勵。

我們還經常參加校內外教學研討活動,積極參與聽課、評課,不斷汲取他人的寶貴經驗,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並且向經驗豐富的老教師請教並經常在一起討論教學問題, 有益於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教學工作之餘,不忘翻看和瀏覽全國和全市的教育教學信息和新的教育動態,爲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充電。

在教研組長工作方面,我努力做到多瞭解,從點點滴滴入手開展工作,做到潤物細無聲。組長不一定會在教學教研上乾的比別人突出,但一定要比別人幹得多,學得多。因此,我堅持從小細節入手,自己先做,力圖帶動其他組員,努力工作。通過我們的努力,學生們的英語成績也取得了可喜的進步。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們將不忘初心,再接再厲!當崇高的使命感和對教材的深刻理解緊密結合,撥動學生心絃的時刻,教學藝術的明燈就在課堂上高高升起!

以上是我對《教育藝術隨想錄》這本書粗淺的認識,以及我對英語教學的淺薄的看法,願大家工作順利,一切隨心!享受工作帶來的踏實和存在感,享受生活帶來的美好和嚮往!願歲月安暖,莫負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