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藝術

傳統民居的藝術魅力教學

藝術1.04W

一、 教學目標

傳統民居的藝術魅力教學

知識方面:瞭解我國傳統民居的形式和特點,感受我國傳統民居的藝術魅力

能力方面:通過學習本課,能運用所學分析方法,認識其他傳統民居建築的形式和特點 情感方面:通過本課學習,開闊學生視野,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民居的同時,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點:

中國傳統民居的形式和特點(北京四合院、福建客家土樓)

三、教學難點:

能從結構、佈局、功能、文化、藝術等方面去分析其他傳統民居建築。(知識遷移)

四、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課件展示圖片:北京四合院、福建客家土樓、蒙古包、上海石庫門?? 師:同學們知道這些建築是哪裏的嗎? 生:知道,北京四合院?? 師:爲什麼中國傳統民居會如此多樣化呢?好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中國傳統民居的藝術魅力(板書課題) 2、傳統民居的形式和特點

(1)、中國五大特色民居建築

課題播放圖片:北京四合院、福建客家土樓、黃土高原下沉式窯洞、幹欄式木樓、雲南“一顆印”民居

師:想一想,這些建築都有哪些獨特之處?它的特點是什麼? 生:觀察、思考 師:總結五大特色民居建築的特點 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是北方院落民居的典型形式,之所以叫“四合院”,是因爲這種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座)、東廂房和西廂房在四面圍合,形成一個口字形。裏面是一箇中心庭院,四合院是封閉式的住宅,對外只有一個大門,關起來自成天地,具有很強的私密性,非常適合獨家居住。院內,四面房子都像院落中心開門,一家人在裏面和和美美,其樂融融。 結構:單棟單層的房屋圍合而成,木架爲房屋主體,輔以磚石結構 ,堅固穩定。

功能:垂花門區分“外牆內院”,影壁起着阻擋視線的作用,遊廊鏈接各個房屋,遮陽避雨 藝術:整體建築色調灰青,給人印象十分樸素。精美的磚雕彩繪,爲四合院增加了細節之美,突破了色彩單一性,院內的植物和陳設處處體現了主人的情趣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文化:四合而居寓意家庭和睦、祖孫同堂的願望,房屋的建制與佈局體現了長幼有序的等級觀念,卻蘊含着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

福建客家土樓

大型夯土民居建築,是具有聚族而居和防禦作用的多層高樓住宅。形狀有圓形、方形、橢圓形等。其中圓形土樓是福建客家民居的代表形式之一。土樓外牆用夯土,內部用木屋架,具有節約、堅固、防禦性強等特點。中心爲內庭院,安置有廳堂、水井、廚房等公用設施,樓上是統一結構的臥房,並以走廊相連,這種統一的結構使土樓內部顯得完整而又韻律。福建土樓2008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結構:外牆生土夯築,內部木架結構,利用地勢,材料天然 佈局:以祖堂爲中心組織院落,中心爲內庭院,安置有廳堂、水井、廚房等公用設施,樓上是統一規格的臥房,並與走廊相連。

功能:防風抗震,防禦性強,循環利用 文化:聚族而居,鄰里和睦 藝術:造型富有特色,被譽爲“東方古城堡” 黃土高原下沉式洞窯 在地平線上挖出院落後,在其四面洞壁上掏出若干口窯洞,就形成了一個由四面窯洞組成的'完整院落,即下沉式窯洞。

黃土高原上的下沉式洞是中國窯洞民居中最珍貴的形式,它的特點是節省建築材料,隔音性好,冬暖夏涼

幹欄式民居

它是傣族最富特色的傳統住宅形式,以竹或木爲主要材料,底層架空搭成小樓,上層住人,下層圈養牲畜和儲存雜物等,也可防野獸。 它具有取材便利和防潮通風等特色。

雲南“一顆印”民居

滇中地區標準的土木結構房屋稱爲"一顆印",爲三間四耳一倒座,實際因經濟情況有所增減,正房和耳房均爲二層樓房,倒座多數爲平房,少數爲樓房,但空間極矮。正房較高,耳房矮一些,這樣長輩居住的正房採光就比較好。中間爲天井,多打有水井,鋪石板, 作爲洗菜洗衣休閒的場所. 爲安全起見,傳統的房屋四周外牆上是不開窗戶的,都從天井採光。整座“一顆印”,獨門獨戶,高牆小窗,空間緊湊,體量不大,小巧靈便,無固定朝向,可隨山坡走向形成無規則的散點佈置。 師:同學們,剛纔我們瞭解了我國五大特色民居建築,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幹欄式木樓 和黃土高原窯洞有沒有共同點呢? 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黃土高原下沉式窯洞借地勢開鑿空間,冬暖夏涼,節省材料。幹欄式木樓防潮通風,取材方便 (2)、欣賞其他傳統民居建築

課件播放:廣東開平碉樓、上海石庫門、皖南民居、藏族碉房、蒙古包 師:你能從結構、功能、佈局、文化、藝術等方面去看待這些傳統民居建築嗎? 生:討論,回答 師:總結、概括

3、作業佈置

用課上所學的分析角度向同學們介紹一種你喜歡的少數民族民居(手抄報形式)

4、作品展示與評價

展示學生作品,開展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點評的活動 課

堂小結

教學反思:

對於傳統民居的藝術,學生很感興趣,課堂中認真聽講和欣賞

標籤:民居 教學 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