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音樂

關於國小音樂《賣報歌》的教學反思

音樂2.57W

導語:音樂教學的綜合包括音樂教學不同領域之間的綜合,音樂與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姐妹藝術的綜合,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綜合,本課正體現了這一點。下面是小編爲你整理了關於國小音樂《賣報歌》的教學反思,希望能幫助到您。

關於國小音樂《賣報歌》的教學反思

  國小音樂《賣報歌》教學反思 篇1

《賣報歌》曲調明快、流暢,並以樸實生動的語言,辛辣詼諧的筆調,深刻地描述了舊社會報童的苦難生活以及對光明的渴望。其實,大多數的學生在沒教唱之前就會唱這首歌了,而且學此歌的熱情持續時間比其他的歌短。當我拿到新教材中的這首歌時,我心裏有一種衝動:我何不讓學生通過學習這首歌曲,來了解更多的音樂及音樂以外的相關知識呢?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我是這樣設計這一課的。

我設定的學習目標是:根據學生能分辨速度、力度等原有認識水平,在學生會唱歌曲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用音樂的語言來表達歌曲的真實情感。幫助學生了解解放前報童的苦難生活,教育學生熱愛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爲祖國而努力學習。通過學生們自學、小組學習和教師指導學習等方式,正確掌握歌曲的旋律、節奏。同時收集聶耳的有關作品,並欣賞他的有關作品,使學生從中感受不同年代作品的風格所表達的不同情感。

我安排學生聆聽歌曲《賣報歌》。由於這首歌曲非常熟悉,學生普遍會唱一點,我爲了達到課堂效果的高潮,就設計了律動這一環節。我爲每個學生準備了一些廢報紙作爲道具,讓學生拿在手裏,然後隨着音樂跳起來。“啦啦啦,啦啦啦,我是賣報的小行家……”學生彷彿就是扮演劇中報童的小毛頭,興趣盎然,充分達到了教學效果。

  國小音樂《賣報歌》教學反思 篇2

整節課我以情感爲主線貫穿始終,由今天學生所熟知的賣報紙自然的引出一位特殊的賣報人物——解放前舊社會窮苦人家的孩子—小報童,並以故事形式介紹了歌曲的作者及創作背景,自然的引出課題《賣報歌》,使學生感受到了小報童悲慘的生活環境,把學生很快的帶入特定的情境中,接着通過欣賞、感受、學習歌曲,進一步的感受並發現小報童對待這種悲慘的生活環境的態度——樂觀、自信、向上!讓學生對比今天的幸福生活深刻認識到多麼值得珍惜,要學習小報童在逆境中要樂觀、向上的去面對。

本課的教學環節設計爲情境導入——教師範唱表演———學生感受——學唱歌曲——情感處理——總結

在整節課中體現:

一、注重音樂的本質特點——感受。首先爲學生創設歌曲中特定的情境,爲學生更好的感受歌曲打下基礎,其次注意培養學生認真聆聽的習慣,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通過聆聽來感受歌曲的旋律、節奏、速度、情緒等,通過對歌曲進一步的理解,感受到歌曲三段歌詞表達了不同情感,通過不同的適合歌詞表現內容的節奏、速度、力度就能生動的表現出來。從而懂得這些音樂元素的變化會表達出不同的情感。

二、音樂的思維特點——想像。我讓學生在學會歌曲後,通過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對歌曲進行生動的表現,每個孩子都可以充分發揮

想像力,用不同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進行生動的表現,並展示了自己的才能,用音樂打開學生想像的大門,從小培養學生髮散性思維。

三、注重音樂的組織特點——民主。在歌曲學習中,我採用了師生共同學習、學生自學、齊唱、接口唱等教學形式,體現了新課程中生爲主體,師爲主導地位,注重學生感受,放手給學生參與音樂實踐的空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讓學生在自信心的增長中獨立自信的表現音樂,並喜歡上音樂。

四、注重學生評價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課堂中敢於正確評價自己與他人的優缺點,教師在此過程中給與正確肯定,體現評價的真正價值。

但課堂中依然存在不足,對學生傾聽的不夠,指導就會不及時、不到位,再有還需加強課堂的駕馭能力及隨機應變能力。

  國小音樂《賣報歌》教學反思 篇3

  一、設計說明: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音樂藝術的一切實踐都須依賴於聽覺。“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特點”,這是新課標中對音樂教育重要的指導思想。我設計的這堂音樂課遵循了“以聽爲中心”的原則,在聽中辯,聽中學,聽中想,聽中演。真正做到了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達到感受美、體驗美這一效果。

  二、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

《賣報歌》曲調歡快活潑、形象單純,唱起來朗朗上口。歌曲中的主人公與同學年紀相仿,所以整體比較貼近二年級同學的情感世界和心理特點。這單元在本冊教材中是唯一對同學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

除了情感上的適合外,在內容上隱含着許多的教育價值,既有前一課的樂理知識的深化應用,又有心得節奏型出現,只要老師在活動過程中充沛挖掘,就能對同學現有的認知和音樂表示技能有一定的提升。

2、同學分析:

新課標中指出:二年級的同學以形象思維爲主,並有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適合進行直觀教學。

教學中同學通過聽、奏、演、唱、造等一系列的參與音樂的活動,陶冶了情操,激發了興趣,激活了表示欲、發明欲,使其羣體意識、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等得到鍛鍊和發展。

  三、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體會歌曲快樂的情緒,啓發同學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責任感。

知識目標:能用活潑歡快的情緒、柔和的聲音完整準確的演唱歌曲。

能力目標:能用恰當的動作表示歌曲,培養同學的音樂表示力、發明力。

教學重點:

①學會正確演唱歌曲。

②能對歌曲進行歌扮演的創作。

教學難點:

①後十六節奏的正確演唱。

②使用打擊樂爲歌曲伴奏。

  四、教學方法:

教師通過運用故事法、聽唱法、談話法等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吸引同學,爲他們提供了充溢自信地感受音樂、表示音樂、體驗音樂的機會。整個教學過程強調同學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和同學是平等關係,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設疑激趣

1、聆聽法,創設教學情境。

說明:放國歌,在聽的過程中提出兩個問題給同學們考慮,從而啓發同學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責任感,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2、介紹作者,和其相關作品。

說明:分別播放《金蛇狂舞》和《梅娘曲》讓同學體驗兩首歌的情緒。

3、講故事,引出《賣報歌》的創作背景。

說明:用講故事的方法爲同學創設了一個具有濃厚生活味道的情境,引發他們的求知慾,這樣做極其符合二年級同學的心理特點。

(二)聆聽學唱,突破難點

1、不同方式的兩次聆聽歌曲的第一段。

2、填詞演唱,發現節奏問題,並進行節奏唸白。

3、學唱第二段時,後十六的節奏再次應用。

4、學唱第三段,讓同學自行突破。

說明:由於這首歌大局部同學以前聽過所以這個環節只佈置了兩次聆聽歌曲的第一段,其實就是一個聽唱教學的過程,最終目的是熟悉歌曲旋律,達到突破教學重點的目的。跟唱後發現節奏問題,首先用“da”來慢讀節奏,在把歌詞帶進去進行節奏唸白,最終突破第一個教學難點。唱完第一段後引導同學說出通過第一段的學習知道了些什麼,然後引出第二段,這段就是後十六的節奏型再次應用,加深同學的印象。第三段的節奏問題有同學們自行突破。這樣循序漸進教唱既遵循了音樂學科的特點,又符合二年級同學的認知規律。

(三)介紹、使用打擊樂器

1、引導同學用探索的認識打擊樂器沙錘。

2、唱、奏兩種形式體驗音樂快樂的情緒。

說明:這是一個增趣的環節。讓同學們通過觸摸、試奏,自身總結出沙錘的聲音特點和演奏方法。通過學習使用打擊樂器,會提高他們的積極性。然後讓同學們分別用演奏和演唱的形式合作,一起體驗音樂,從而可以讓他們發生愉悅的情緒,拉近了同學之間的距離,增強了同學之間的合作意識。唱、奏、兩種形式的體驗音樂,會把同學們的愉悅推向了高潮,完成了最初設定的激發同學對於音樂喜愛的情感目標。

(四)動作創編——動作表示與歌曲的情感結合

1、嘗試對歌曲的扮演創作。

2、分組進行,教師巡視協助。

3、分組扮演,進行評價,改進提高。

說明:新課標中鼓勵音樂發明,注重個性發展,教師應爲同學提供發展個性的可能和空間。本節課佈置了歌曲扮演創作的環節,分三段,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創設“小毛頭”當時賣報的情景,表示“小毛頭”的心情。這一環節的設計重在啓發同學展開音樂想象,在課堂上大膽說、大膽想、大膽發明、大膽唱、大膽演,鼓勵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這個環節還可以鍛鍊同學的動作協調能力。

(五)教學評價

生生互評,師生共評的評價過程,能使同學達到感受自我,正確評價自我的目的。

  六、教學預設:

本節課的設計中,我依據同學的年齡特點,採用了多種教學方法。每個知識點的出現儘量做到自然流暢,難點教學中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同學在教師的引導下,或聆聽感受,或聽辯體驗。40分鐘的快樂學習,一定會讓全體同學都有所收穫,那就是能完整準確的演唱歌曲,並且會用動作表示和歌曲情感來進行歌扮演。

  國小音樂《賣報歌》教學反思 篇4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教學的綜合包括音樂教學不同領域之間的綜合,音樂與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姐妹藝術的綜合,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綜合,本課正體現了這一點。

本課從《賣報歌》出發,引導學生收集和欣賞聶耳的有關作品,使他們感受不同年代作品所表達的不同情感。同學們通過欣賞中國民族音樂,能夠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這節是探究學習爲主的。首先,老師和同學共同收集關於聶耳的資料,他的代表作及當時的歷史情景,這是一個探究學習活動,目的是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更好地理解本課所選擇的音樂作品。其次,在如何演唱才能表達歌曲的感情中,教師根據三段歌詞的含義所描繪的三幅畫,要求學生用恰當的唱法表達三段歌詞所包含的不同情感,也是探究學習活動。在這一活動中,學生通過聽、講、看、想能用強弱,描述性的詞語等分析歌曲,並用自己的聲音表達出不同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