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音樂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18篇)

音樂2.61W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課堂音樂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18篇)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1

課文先寫"我"發現小高探親回島時帶回了一隻裝小昆蟲的紙箱,暈船時他把紙箱緊緊地抱在懷裏接着寫"我"參加戰士們的嘗瓜會,聽到了關於西瓜的不平凡的經歷,看到了戰士們嘗瓜時的喜悅最後寫第二天天亮時,"我"看見一隻小蝴蝶正對着朝陽,扇動着它那對彩色的翅膀讚揚了海島戰士建設海島、熱愛海島的高尚品德圍繞着本單元的主題和表達方法基於略讀課文的特點。

教學時引導學生繼續運用抓關鍵詞句體會情感的方法學生在把課文讀通讀順的基礎上弄清課文的主要內容;發揮連接語的提示功能解決兩個學習任務——一是想想文中的小戰士爲什麼把昆蟲帶回寶石島?二是交流讀完課文後的感受在交流中體會海島戰士熱愛海島、紮根海島、建設海島的高尚品德,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教學本文時,我採用層層剝筍的方法,一步一步把學生對課文的學習引向深處。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2

關於古代詩歌的教學,一般採取的教學方式是熟讀成誦,提倡"詩讀百遍,其義自見"。誦讀,自然是學習詩歌的主要方式,但未免枯燥。我在設計這節課時,嘗試了一種新的途徑,就是改寫詩歌,通過改變體裁,把古詩改寫成記敘文。學生要改寫,就必須先讀懂詩歌的含義,品味詩中的情感,這正是詩歌教學的重點。通過這種方式既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拓展學生的寫作途徑,同時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可謂"一箭雙鵰。講完這節課,我感到語文課堂一定要緊緊抓住教學重點,能在有限的四十分鐘內最大容量地去訓練學生的語文素質。語文課應力求達到知識與情感的有機結合。

在此同時,聽過好幾節語文課,有些教師只在於過多進行內容分析,而忽視了作者的情感抒發,"文以情而發,"我始終還是堅信這樣的一句話,如果我們撇棄了文章的情感,只是把單調的字、詞、句拿到課堂上,想必會讓學生感到索然無味,雖然在這方面我做得還不算太到位,可是我深深意識到了這一點。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3

音樂是一門極富創造性的藝術,是開啓人類智能的一把鑰匙。音樂創造因其強烈而清晰的個性特徵而充滿魅力,這是因爲音樂充滿着想象,學生在藝術欣賞、演唱、演奏中展開想象的翅膀,用想象力創造心目中的音樂畫面形象及內心感受。

在音樂教學中,處處都有發揮學生創造性的機會。如果教師將創造能力的培養貫穿於各個教學環節中,啓發學生創造性地進行藝術表現,不用“標準答案”去束縛學生,這樣的音樂課堂會因創造而精彩。在我的實踐、失敗和成功中我深刻體會到創造想象的開拓是音樂教育的宗旨和靈魂,下面我把自己的點滴認識談之一二。

一、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創新思維。

音樂作爲最富有情感的藝術,只有創設一種與音樂情境相和諧的環境與氣氛,才能充分發揮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走進音樂的殿堂去尋找、去探索、去創造。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音樂的語言表達出來。

在欣賞一年級《小寶寶睡着了》這一課時,爲了激發學生興趣,瞭解搖籃曲的風格特點。我採用多媒體演示與實物演示相結合。用多媒體演示一幅夜空的畫面,我抱着一個洋娃娃,在《搖籃曲》伴奏音樂下描述:“在一個佈滿星星的夜晚,周圍寂靜極啦!一位慈愛的母親輕輕得搖着搖籃,哼着歌兒哄小寶寶入睡。”學生一下進入了一個恬美的意境。接着我問學生這時媽媽的歌聲應怎樣?學生會說是柔和的、優美的、輕聲緩慢地等等。然後我讓個別學生也來扮演一下媽媽,扮演的那個學生在伴奏音樂下自發性地邊表演邊用“m”哼唱了起來。可見,妥帖的環境不但能促進兒童對音樂的感知理解、鑑賞、更能有效地引發創造的可能性。

二、啓發想象,喚起學生創新能力。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是啊,想象力是人的知識、智慧、願望、追求的延伸與拓展,有了想象力便有了創建新形象的能力。

長期以來,由於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及所謂標準答案的限制,我教你學、我講你聽的傳統教學模式牢牢束縛着老師和學生的思維,甚至有許多教師認爲:把學生教得沒了任何問題是教學效果好。而美國教師則認爲:把學生教得有許多問題纔是教學成功的表現。事實證明:美國學生比中國學生更具個性、創造力和實踐能力。古人也說過:“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不學不問,難有學問,思維從疑問開始。在藝術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學會自己提出問題,並自己解決問題。

如在教學《共產兒童團歌》這首歌曲時,我就嘗試着讓學生自己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最後解決問題,完成教學目標。我先讓學生觀察課本中的歌詞歌譜,找出最不能理解的地方發問。果然,一雙雙小手陸陸續續舉了起來:“蘇維埃是什麼意思?”“中板是什麼意思?”“在歌詞下面爲什麼有橫線?”……小小的幾個問題,就像一塊塊神奇的魔石,激起孩子“心動”的漣漪。由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首先便有了一種很強的求知慾,迫切想解開這些疑問,在接下來進行集體研究討論的過程中,學生聽得也特別認真。

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能夠有一點看法,有一點問題,有一點收穫,哪怕只是那麼一點點,也是學生所得。在上課時,如果我們能多問問學生的意見,多采納他們提出的建議,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教師“懶”一點,在旁稍作點撥、引導;學生忙一點,忙着提出學習目標,設計學習方法,這樣老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而教學卻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樂而不爲呢?

三、主動參與,激勵學生創新實踐。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必須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通過切身體會與感受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鬆。並在參與過程中得到實踐的創新。

人們在欣賞、演奏或演唱音樂作品是,往往通過音樂想象來重新塑造音樂中的形象,創造音樂情節,從而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達到審美的目的。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可以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參與到音樂想象中,鼓勵他們嘗試獨特、大膽的想象讓學生擁有創造的靈感。低段孩子喜歡聽故事,也喜歡自己講故事。如在欣賞二胡齊奏曲《小青蛙》時,讓學生隨着音樂的發展創編故事。這樣一來,同學們想象的閘門打開了,課堂氣氛也活躍了。在高段年級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要求每個學生獨立地去感受音樂帶來的震撼,進而喚起無盡的遐想。音樂結束後,讓同學講出自己的所想所感,充分調動每位同學的積極性和想象力,對每位同學的創造性思維作出充分的肯定,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於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爲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四、捕捉時機,誘導學生創新動機。

在歌曲教學中,有好多知識點

適合學生進行發散性的創編,如果教師不能做個有心人,不能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學生就會喪失一次創新的實踐。在課堂實踐中,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誘導學生去創新。

如在欣賞《鴨子拌嘴》時,聽着音樂孩子們高興地當了一回“小鴨子”。爲了激活思維,挖掘潛力,給學生充分展示的舞臺,我由衷地說了這麼一番話:“小朋友真能幹,既是遵守紀律的國小生,又能編動聽的故事,還是了不起的舞蹈家。一定還有其他的本領吧?”學生馬上就七嘴八舌起來,有個小朋友說他能把這音樂曲敲出來,“可是沒有樂器怎麼辦?”其中有一個大叫起來:“我能自己製作樂器!”“好,那咱們就回家做做,練練。”第二節音樂課的課堂上出現了很多瓶瓶罐罐,我和孩子們玩成了一團……從中學生進一步瞭解了打擊樂器的特殊功能,也提高了創作能力。

五、留有餘地,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在音樂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一方自由的空間,尊重學生的奇思妙想,引導他們參與各種藝術實踐,最終形成自己的個性。讓學生盡情地表現形成個性化的表演,恰恰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創造,給予學生自由發揮的天地。音樂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懂得“天生我材必有用”,要提供儘量多的自我表現的機會,幫助學生能夠運用自身的優點更好地參與到學習中去。

如在引導學生聆聽《野蜂飛舞》時,我就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音樂。有的學生就用畫畫的方式表現自己對音樂的感受;有的學生以野蜂爲主題,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物品或身邊的物體模仿野蜂飛舞時的聲響;也的有學生用體態語言來表現。每個學生都有動手探究、親身體驗的機會,因此學生個個神采飛揚,不亦樂乎。

綜上所述,只有創造性的教學才能激發孩子無窮的想象力。孩子的潛力是無可估量的,教師的任務已不只是教他們技巧,方法;而是要引導他們通過思考,探索掌握方法。在思考與實踐的過程中,創造力才能得以激發。另外,課堂始終是孩子們的。教師提出的問題要側重理念,且淺顯易懂。提出問題以後不應多加約束,讓學生自由思考,暢所欲言。討論時,教師只是指路燈,結論應該讓學生自己獲得。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4

在動手操作中得出概念。通過讓學生設計製作校園平面圖,親身體驗設計師的感覺,讓他們在實踐中體會如何確定比例尺的大小,如何計算數據,如何作圖等。在彙報交流時,恰當的傳授知識。這一環節讓學生充分總結出比例尺的定義,認識縮小比例尺,針對學生們得到的很多結論,我將他們的作品一一展示給同學們看,課堂充滿了探索的氣息。

在自學中學到知識。在學生理解了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後,怎樣求比例尺和圖上距離這一部分知識教簡單。因此我比較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大膽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自己思考,自己與其他學生交流,在交流中學到新的知識。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5

學音樂課教學是國小基礎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爲了提高民族的音樂文化素質。音樂教育不但能夠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鑑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也能培養學生的優良的品德和情操,還能使他們的智力得到發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時,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

我在教學中一向認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是相互滲透,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所以,凡是國小階段所開設的課程,只有課程設置節次的多少之別,並無正副課之分。只要是學校分配的課程,都得無條件的完成任務。

總之,音樂教育不僅僅具有輔助、強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還具有德育和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獨具的教育功能。音樂教育對於培養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國小階段的音樂教學包括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兩大方面,結合我校音樂課教學設備和學生的音樂基礎,實際上現階段我們主要以歌唱課爲主。我的具體做法是:

一、指導學生熟讀歌詞。

在進行完歌曲範唱以後,可指導學生用比較標準、流利的普通話進行朗誦歌詞,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準確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圓。同時根據歌詞的資料向學生進行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導學生理解歌曲的情緒。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現如“親切地”、“歡快地”、“深情地”、“熱烈地”、“莊嚴地”等等歌曲情緒,可讓學生結合歌詞含義,在歌唱時力求處理的恰到好處。

三、讀譜訓練。

在識譜時先給學生標準音,即歌曲的調號。當學生按標準音唱有必須的困難時可進行音階訓練。由於學生音域窄,確實難以到達標準音時能夠適當降調,並鼓勵學生要經常練習音階,到達拓寬自我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詞。

這一步是前四步的綜合訓練。首先教師應泛唱二至三遍讓學生視聽,對於較長或難度較大的樂句能夠先分小節教唱在連接起來唱,以至圓滿完成全部教唱。在學生對本歌曲沒有完全學會之前不能讓學生練唱,因爲學生自我識譜潛力有限,一旦個別樂句唱錯,則難以糾正。

此外,根據不一樣年齡段所掌握方法的區別,我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法,教學效果顯著。

1、對於一、二年級學生來說,自制力差,但動感極強,於是我採用“律動教學法”,即將每節所學歌曲以律動的形式來進行,這樣即省時又省力,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用心性。

2、對於三、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了必須的自制力,但識譜潛力較差,我採用“聽唱教學法”,即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聽力,在反覆視聽的過程中來完成教學任務,效果不錯。

五、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針對本校特點,配合新課程改革,在學習音樂教材的同時運用數碼鋼琴進行音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爲:

1、在音樂欣賞課上,有些樂曲能夠利用學校現有的樂器,結合新課程標準上的要求,給學生示範演奏,改變以往放錄音讓學生單純欣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既開拓了視野,有提高審美潛力。

2、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爲避免單純學理論的枯燥,利用情境聯想教學,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例如音符實值的學習,透過模仿動物叫聲的長短來辨別不一樣的音符,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不一樣教學設備,欣賞大型的交響樂和民族管絃樂作品,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和感受音樂。

4、課堂上,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潛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以上是我在教學工作中的反思,真切的期望能有更多的學生來喜愛音樂,熱愛。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6

《我選我》這一課中,"我選我",是三個多麼簡單的三個字。但是,說出這句話,是需要勇氣的。特別是國小生。"我選我"的意義,遠遠超過了選勞動委員這件事本身。這篇課文的內容比較簡單,而且非常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開課時學生就根據課題提出了"我"指的是誰?他選自己幹什麼?爲什麼選自己?結果怎麼樣?這樣一系列的問題,思路非常清晰,理解起來也並不是很困難。所以我決定在講這篇課文時,重點放在創設一種選舉的情境,讓學生在那種具體情境中體會人物思想感情,感悟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教學本課時,我讓同學們認真讀書瞭解了課文大意後,便開始了表演。首先我扮演文中的林老師,來了一段獨白:"同學們我們班的勞動委員李小青,前幾天轉到別的學校上學去了,現在我們要補選一名勞動委員。"我的話剛說完,教室裏頓時鴉雀無聲,有不少同學託着腮若有所思,也有人在掃視班裏所有的同學,看來多數同學理解了課文內容。我抓住機會表揚了同學們,並且讓他們說一說爲什麼這樣表演。

當讀到"教室裏靜悄悄的就是非常安靜,一點聲音也沒有。"這句話時,我隨機一問:"爲什麼這時候這麼安靜?"有的說:"選勞動委員是班裏的大事,大家都在認真思考,到底選誰合適。"那接下來讀:"選誰呢?教室裏靜悄悄的,大家都在想。"讀出思考的語氣,既輕又要慢,也就水到渠成了。

這時,扮演王寧的幾個同學站起來說:"我選我。"這時,我就扮演林老師說道:"王寧,說說吧,你爲什麼選自己?"幾個同學你一言我一語,說得頭頭是道。有的`說:"我要學習李小青熱愛勞動關係集體的優點。"有的說:"我相信自己能當好勞動委員,爲大家服務,給班級爭光。"說到這裏,教室裏真的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於是我抓住機會,問:"同學們你們爲什麼要鼓掌?"有的同學手都沒舉就嚷嚷開了"我們相信王寧能當好勞動委員。""王寧我真佩服你!"回過頭來再讀王寧的話,自然而然地就能讀出那份自信,那種堅定的語氣。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7

《變色龍》體現的是人物的見風使舵,欺下媚上的醜態,所以我們應該抓住任務的心理特點進行分析。房老師做到了這一點,他引領學生通過朗讀來分析課文,分析人物性格特點。整篇文章抓住變與不變爲線索,將課文的中心挖掘很深。

課文上的有聲有色,但也有不足之處,文章爲什麼能把人物形象刻畫得如此栩栩如生,爲什麼能讓我們感覺到人物活靈活現,在這裏應該給學生點一下,如何描寫人物,但老師似乎在這裏並沒有點明,而是一略帶過,我們學習語文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會寫。

聽了別人的課,感覺到自己的差距,感覺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感覺到應該加快步伐。以後的日子裏,我會快馬加鞭,爭取讓自己也完美起來。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8

課堂教學不是一成不變的,同樣的教學方式方法,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反應,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不斷地調整教學的方式方法,針對學生音樂基礎差的特點,在使用音樂新教材的同時,想方設法,找資料,給學生補基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爲:

1、每一節的新授課都要課下好好準備,在課堂上安排一定時間觀看光碟,對各單元內容作介紹,學生以欣賞爲主,達到開拓視野、提高審美能力的目的。

2、對樂理知識的教學,從基礎抓起,每堂課選幾節樂譜視唱。讓學生學會劃拍、打節奏、哼曲調,逐步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設備,向學生介紹一些民歌、名曲,作爲補充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邊聽音樂、邊哼歌譜,反覆練習,學生識譜能力有明顯提高。

4、課內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與此同時,老師也要和學生一其互動,這樣老師參與進來的課,學生在上課中就會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課堂氣氛就比較好。

當然,如何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今後還須努力.學生們需要美,追求美,那麼我希望音樂課能給他們提供一個空間,讓他們踏上尋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以後的教學生涯中,我要做一名音樂文化的傳播者,把愛和音樂給予學生,只要我不斷努力加強自身的音樂修養和人文修養,總有一天,學生們一定更加熱愛音樂,我相信,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們是開心的!快樂的!只要我們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學生們就會從中得到快樂的體驗!從而感悟他們純真的心靈。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9

一位山野老農,面對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植樹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時間在晉西北奇蹟般地創造了一片綠洲,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造福了後代。

1、課前,我讓同學們查找我國晉西北地區沙化現象,使學生有初步的感性認識。同時,我也準備一些有關資料以及音像資料。

2、進入新課前,我播放了我國晉西北地區土地沙化的相關音像資料,看完後讓學生暢談感受,是他們懂得我國晉西北地區環境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3、因爲本文是略讀課文,所以根據閱讀提示中提出的問題帶動全文的學習。

(1)重點體會"老農創造了怎樣的奇蹟?"通過朗讀、質疑問難、想象等途徑,使學生認識到老人經過15年的艱苦奮鬥和不懈努力,使惡劣險峻的山溝改造成了綠意盪漾的青山。

(2)對奇蹟背後的探究:"老人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奇蹟的?"這個問題我讓同學們從這座山溝的大環境和這個院子所處的小環境兩個方面考慮,引導學生朗讀感悟、想象理解,使學生認識到老人植樹造林的難度之大、態度之堅決。

4、課文最後一句"青山是不會老的"是統領全文的中心句,點明瞭文章所表達的意旨。這裏我適當的穿插聯繫生活實際,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語言文字背後所承載的思想感情。

感悟:如果每個人都能去做那不叫奇蹟,奇蹟是做了每個人都沒有做完的事,不管多麼艱辛。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10

整個教學過程結合得較爲緊密,一張一弛,節奏緊湊,重點突出,較好地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但是,整節課下來,依然存在着不少有待改進的問題:1、課堂氣氛不夠活躍。這是一個另我頗爲頭痛的問題。在以往的課堂上,學生要麼是過於活躍,一不小心就偏離了教材內容,浮想聯翩,要麼就像這堂課上,規規矩矩,生怕說錯了一個字。經過反覆琢磨,我想這是由於我對學生情緒的掌控不到位,有待加強;另外,問題設計得也不夠嚴謹巧妙。這些導致我要麼無法調動起學生的參與熱情,要麼是有了熱情卻控制不住學生的思緒。在這方面,我得不斷的學習、實踐、思考才能獲得提高。2、板書不夠及時。及時的板書能夠幫助學生對知識結構進行有效地梳理,還能加深印象。但在本節課的講解過程中,由於自己的疏忽和急於進入下一環節,有時竟忘了板書,而後想起來了才補上去,這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多加註意,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3、儘管備課時我已考慮到了學生的能力、知識結構等因素,但對於金字塔的建造這一環節的教學設計,我還是忽略了學生的基礎是參差不齊的。

這麼一放手,基礎較差的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與想象能達到什麼程度就有待考量了。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更多地站在學生的角度,全面充分地考慮學生的認知特點及知識水平,讓我的“教”更好地爲學生的“學”服務。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11

《對花》是一首河北民歌,是我國北方廣泛流傳的一種小調。通過讓學生學習歌曲《對花》,學習手絹舞,從中瞭解華北民間音樂的地域風格色彩,使學生了解熱愛祖國的民間音樂文化,體現弘揚民族音樂的重要理念。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用有河北地方特色的音調來演唱歌曲《對花》。本課的兩個音樂知識(對唱和表演唱;上滑音)的學習我放在唱歌的教學中,一方面,我要讓學生在學習歌曲的活動中去進行對唱和表演唱,另一方面,兩個知識點與對花調的風格形式緊密相關,如:曲調中的上滑音正是凸現了其他地域色彩的裝飾,演唱是要準確的把握歌曲的地方風格,就必須唱好上滑音。

本課的教學難點在體會歌曲的地方特色,自主的運用手絹舞這種形式表現歌曲《對花》。引導學生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創編歌詞、進行表演。所以在介紹手絹舞時把舞蹈的要求講的清楚,使學生易於接受,在表演唱時要注意用情緒來感染學生,帶動學生,並能準確的跟着歌曲的節奏表演。在創編歌詞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做到心中有數,瞭解一年四季花開的自然生長規律,瞭解花卉的名字,以免張冠李戴。在示範是還可以提到“反對花”即由冬季對起倒攤到春季。讓學生用逆向思維方式想問題。

在對整個教學過程的把握中,我把歌曲教學做爲重點,從舞蹈導入歌曲時我啓發學生說說用什麼演唱形式表現愉快的心情,讓學生說出歌曲的演唱形式,進而導入表演唱和對唱,層層深入,引入歌曲《對花》。在這個環節的把握上教師要注意語言的的巧妙設計在上滑音演唱時教師讓學生髮現樂譜上的記號,從而講解上滑音,讓學生通過對比的演唱加深學生對上滑音的印象。在表演唱時要注意用情緒來感染學生,帶動學生,並能準確的跟着歌曲的節奏表演。把歌舞的生動活潑表現出來。

在本節課的設計時,我感覺自己對本課的一些設計聽、唱、跳、創編等環節中都與以往設計類似,所以在唱歌環節的設計上,我採用了分句對唱的方法。在設計本課的導入時,我也絞盡腦汁的想了很多方法,如:遊戲法,情景導入法、師生表演法、等等,最後我採用“變魔術”的方法,變出手絹,讓常見的手絹花出示起來比較新穎。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以審美爲核心的基本理念,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中,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教師還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基本動作、學習歌曲、創編歌詞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本課學習河北民歌,讓學生了解了河北民歌和河北民間舞蹈,弘揚了民族音樂,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操。體現新課標“弘揚了民族音樂”的新理念。同時,在教學中我還要改掉一些不足。像:沒有把自己的情緒去感染學生,教師的表情還不夠,情緒不夠,沒有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學生,不能充分調動課堂的氣氛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太平穩。在語言組織表達上要更親切更有趣,示範時要表情更豐富,表演時要更誇張到位,學生才能感受到教師的個人的魅力,才能把歌曲的情緒很好的表現出來。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12

國小四年級語文習作的訓練重點之一仍然是使學生“願意寫、有的寫”,爲了使學生願意寫、有的寫,除了抓好寫日記,讓寫作與生活緊密結合,重視綜合性學習活動與寫作相結合,使學生圍繞主題單元的內容有話可寫,最重要的是利用好教材上主題單元中的主題文章,訓練學生續寫、仿寫、補寫,使閱讀與寫作緊密結合,更好地提高寫作水平。

這首詩前四節的結構和語言風格基本相似。因此,我讓學生進行仿寫。有的學生寫到:假如你是落葉,我也不讓你心碎。這裏有待哺的春泥,在等着你相會。你可以隨風飛揚,盡展你的丰姿,然後下墜。讓即將開墾的土壤,因你的飄落而增肥。通過讀寫結合,培養學生的寫話能力。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13

長城對現在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在情感上,空間上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所以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時,我把着力點放在找出中心句,然後逐步完成教學任務。通過今天的教學實踐,我感覺到這種處理還是比較恰當的。

一找奇蹟,感受長城的長。

首先請學生通讀全文,說說長城給自己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學生在讀文後,體會到長城很長,我們討論了具體寫長的句子是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之間需要經過的省份,以及詞語如“一萬三千里”,然後我又給學生補充資料說,曾經有人徒步走長城,用了兩年的多的時間,這樣自然而然地把“一萬三千多裏”轉化成學生可感知的形象,學生走出文本,又走進文本,對長城的長有了感性和理性的認識。

二找奇蹟,感受長城的高大堅固。

對於這一段的處理,我覺得要讓學生讀懂課文,充分利用課本資源,我用多媒體出示長城近景圖,然後採用導遊形式小組介紹,要求學生邊默讀課文,邊對照小圖,在圖上把長城各個部位的名稱和位置標出來,這樣一來,學生在讀課文時,圖文對照,邊讀邊看,讓學生理解文本有了一個依託,在這個依託上又加深了學生對長城的理解。讀懂了課文,對長城的高大堅固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14

今年的十月,可以說是一個充實的月份,爲什麼說充實呢?因爲十月份要準備一個東三省的講座,一個是學校的骨幹教師展示課。任何一個都馬虎不得。講座不光代表學校,還代表黑龍江省,不容有閃失。展示課壓力也不小,"展示"雲者,就是你要足夠規範,課堂要足夠高效,能夠體現新課標理念,足以有讓人借鑑的地方,所以,我不敢說是展示,姑且說其是研討課,或者是彙報課,就是和大家彙報一下自己最近的教學狀況,交流一下教學心得,以期得到同仁的指點和幫助。

課上得比較順暢、成功,同學們預習得較充分,體現了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課前我佈置了學案,個人覺得這一做法值得推廣,課前同學們依據學案自主學習,課上安排時間集中解決學生不能自己解決的問題,這種改變學習方式的做法,不僅紮實有效,而且高效。合作、探究環節同學們討論熱烈、充分,各小組積極踊躍發言,精彩紛呈。這種做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主動學習的興趣大增。如果能長期讓學生帶着興趣去上每一節課,那學生的學科素養,學習成績何愁提高不上去呢?關鍵是如何讓學生的學習興趣長久保鮮下去,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思考和踐行的。

語文課,個人覺得很多時候我們過多關注"語"而輕視"文",這當然和大學聯考指揮棒有關,但語文更爲重要的任務是傳承民族的文化,培厚民族的文化素養,塑造國民的精神。這麼說好像有點大,但不爲過。緣此,個人認爲,文言文教學,文言知識固然重要,但它承載的文化更值得關注。五千年的文明,能夠傳承下來的文學作品大多是精品,能進中學課本的又是經過了很多人的篩選,我們理應"貪婪"地吸取其中的營養。

"文"以載道。就本文而言,其所蘊含的"道",就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孝道"。基於此,我把"樹立良好的人倫觀念,繼承孝敬父母長輩的傳統美德"設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15

國小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愛聽故事,對故事有着濃厚的興趣。在授課前先講一個有關歌曲內容的故事,然後自然導入新課,從而激起學生的興趣,再把這種興趣遷移到學習歌曲上來,如教小歌舞劇《小放牛》這課時,老師先繪聲繪色地說故事。然後問:大家還想知道這個故事的具體情節嗎?這節課我們來共同學習“小放牛”的故事(揭示課題)

在音樂課堂上,教材中有很多曲子或歌曲都是有情節的,我們還能運用豐富的聯想,續編音樂故事,創造情節,發展思維。如《龜兔賽跑》。在學完以後,可以讓學生自己來當作曲家、作詞家、創編後傳,還可以來表演自己編的故事。孩子們的興致自然被教師激發出出來了。

我在教唱歌曲《閃爍的小星》時,首先把這首歌的內容編成一個小故事,講給孩子們聽,讓他們從形象直觀中得到美的感受。我問:什麼東西一閃、一閃、亮晶晶,好像千萬只小眼睛,掛在天空會放光明。“同學們,你們猜一猜,這是什麼?”孩子們靠自己的生活感受,很快就會齊聲回答出來“星星”。我肯定這一回答後,接着就說,今天我們來學唱一首美國兒歌《閃爍的小星》。當唱起這首歌時,孩子們的頭腦裏就有一個一閃、一閃、亮晶晶的形象在活動。學生在聽故事過程中,很快就學會了歌詞。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16

《比本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北師大版)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9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合作,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樹立與別人合作的意識,並在學習和生活中努力培養與人合作的能力。本課通過童話故事的形式,寫金絲猴與梅花鹿相互合作,摘到樹上的果子的故事,告訴學生在生活中要學會與別人合作。

本次鎮開放日的研討主題《中低年閱讀教學中詞語的感悟理解》,根據研討主題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我首先以摘果子游戲檢查生字詞,並在活動中初步體驗合作的愉快。接着通過朗讀、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創設情境、藉助插圖和表演等的方法感悟理解並積累詞語。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都能積極參與、踊躍發言並自信的表達出自己對課文理解的觀點,效果還是較好的,讓學生從情境中理解“合作”的重要性。

首先要肯定的是,本課的學習任務完成了,目標達到了,也落實了本次的研討主題。在教學本課中我覺得值得一提的亮點是在對本課重點詞語“飛快地”、“輕輕一跳”、“一口氣”、“得意揚揚” 、“垂頭喪氣”等詞語的理解上,能夠入情入境地創設出情景,讓孩子通過角色體會而學會並理解了這些詞語,並通過朗讀展現了出來,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語文課堂的教學離不開朗讀的指導,由於本課文章通俗易懂,語言生動活潑,特別是梅花鹿和金絲猴的心理活動寫得非常生動。因此,在朗讀教學上,指導學生體會梅花鹿比賽前後不同的心情,以及金絲猴比賽前後不同的心情,並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對比讀、分角色讀、齊讀、小組讀、個人讀等讓學生充分融入到角色中,達到了較好教學效果。

由於多種原因,上課的時候有點緊張,在學生理解“一口氣”詞語時沒有及時給予總結:“一口氣”就是中間沒有停下休息一下子做完某件事。反思後發現自身教育機智、課堂評價還需加強等多種原因。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一定更加努力,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讓孩子的每一天都流光溢彩,讓每堂課都充滿活力!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17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讓學生反覆朗讀文中描寫精彩的段落,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朗讀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發掘文中的童真童趣,並且能結合自己的經歷和體驗去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走近作者。

但是,在學習第二課時內容時,還是有不少學生對本文的寫作主旨提出了質疑,魯迅先生寫這篇文章,僅僅是爲了回憶他一段快樂的童年生活嗎?沒有更深層次的目的嗎?我知道學生之所以會這麼問,就是因爲他們聯繫到了作者的身份、作者生活的歷史背景還有一直以來,各種資料和教本里所以提到的本文是一篇"批判腐朽的封建禮教,和摧殘兒童身心健康的檄文","回憶童年美好生活,表達自己對三味書屋那種教學方式的厭惡和摒棄"等說法,可以說諸如"批判","揭露","不滿"等此類字眼幾乎在每一篇涉及此文的分析中隨處可見。

誠然,魯迅先生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他有先覺者的敏銳,有思想家的責任,也有革命家的勇敢,對於黑暗的社會現實,對於國家的貧弱,對於民衆的愚昧非常的痛恨。可是,首先來說,他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男人,他也有屬於自己的回憶以及回憶中的快樂和憂傷。因此,當他在年已不惑的時候,在他憂國憂民內心憂憤的同時,他更加懷戀那些快樂甜蜜溫暖的童年時光,於是一篇文筆優美的回憶性散文便誕生了。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18

這篇課文,講中國臺灣小朋友只見過用棉花做的雪,沒有見真的雪,老師給他們講了自己的童年在故鄉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們想去北京看雪的願望。課文蘊含着海峽兩岸人民企盼祖國統一的願望。

本課教學,通過讀、想、說的結合,在情景中學習課文,努力實現情感的交融。

一、欣賞雪景,走進“雪”的世界

一開始上課,課件中的雪景展示,把學生由生活中的“看雪”,回到課文中的“看雪”,在現實與虛擬的空間裏,留一條通道——看雪,“雪”中的個味不同。這算是營造了學生閱讀期待的心理。

二、品“雪中景”,悟“雪中情”,體驗文字美

將老師看到的雪景這段文字從文章中提出來,進行教學。是考慮到這段文字很美,也是觸發學生產生去“看雪”的直接動因。在教學指導中,將寫雪景的句子與寫活動的句子分開教學,側重點放在第一句。旨在通過教學,讓學生將視頻中直觀感受的雪景,再通過文字的感悟,去感知雪景的美。所以在指導朗讀的時候,第一是看到什麼,去體驗“雪花、雪毯、銀裝、潔白”的美;第二是體驗雪中的動態美。那“飄着、鋪着、披着”像唱歌一樣。這樣的設計,在實際教學中,學生所悟到的達到了預見的效果。而第二句的活動,則不着重點,只是讓學生體驗一下心情,悟着“雪中情”。如此“情”“景”相融,課堂上是書聲琅琅。

二、“讀問句”,理心情,感受鄉情。

本文中的四個問句,是教學的另一個重點。要讓學生在學習中,通過朗讀,體會出問話時的心情。在引導的時候,注重與學生的交流。將心情的變化,有試探到驚奇,由驚奇到羨慕,由羨慕到盼望。圍繞“看雪”在情感上產生波瀾。在指導讀的過程中,適時地進行語文知識的滲透,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老師微笑着點點頭”在不同的語境中的含義。課文中是回答問題,表示看過真的雪;在課堂上是表示肯定與讚許。二是“爭着問”,對學生進行詞語積累的教學,認識新的詞語。在指導朗讀時,注意對學生心理情境的渲染,在對比的反差中,產生學習期待。

三、讀詩句,一家情,邀請“看雪”

出示小詩歌讀一讀,激發學生邀請中國臺灣小朋友來看雪的熱情,昇華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