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音樂

在音樂課堂教學反思

音樂9.63K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在音樂課堂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在音樂課堂教學反思

在音樂課堂教學反思1

一、反思:國小音樂課堂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受應試教育體制影響,部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過度追求教學進度和升學率,與其他“主科”相比,往往將音樂課作爲拓展學生課外知識的一種手段,在教學中強調理論知識的專業性,將大量時間、精力耗費在對音樂作品創作背景、人物故事的介紹上,而忽視了對音樂本體的關注,未能認識到音樂本身的欣賞價值和意義。在這種教學環境下,學生在對音樂課的認識上發生了扭曲,漸漸地失去了學習音樂的興趣。

二、出路:提高國小音樂課堂教學品質的策略分析

針對當前國小音樂課堂教學實踐中存在的這些問題,爲適應新課程標準的客觀要求,國小音樂教師應主動更新教學理念,明確國小音樂教學目標,積極轉變教學模式,促進基礎教育改革,推動素質教育前進步伐。具體來講,筆者認爲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1.轉變教學主體,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

新課程標準下的國小音樂課堂,應當是以學生爲主體的樂園,在課堂教學中,高度重視學生的創造性,鼓勵學生個性發展。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今天的音樂課不再是學生接觸音樂的唯一場所,電視、廣播、互聯網等無時無刻不在輸出音樂,通過日常生活音樂的積累,國小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音樂喜好和修養。音樂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新形勢下自身角色定位的轉換,明確自身不再是單純的音樂理論知識傳授者,更是學生音樂興趣及審美情趣形成的引導者。只有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儘可能多地讓學生表達、思考,以學生爲中心,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音樂素養、審美情趣的形成。

2.創新教學方法,轉變教學模式

國小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應當主動跳出傳統教學的條條框框,不斷開拓創新,力求教學方法和模式的多樣化。具體來講,教師可通過指導學生製作音樂手抄報、音樂賀卡等方式幫助學生從另一種角度理解音樂;充分利用校廣播臺的作用,播放一些學生感興趣且富有欣賞價值的音樂作品,並對作品加以解析,在寬鬆自由的環境中達到音樂教育與欣賞的目的。

3.關注音樂本體,重視音樂欣賞,培養審美意識

就音樂本身而言,它屬於一種高雅藝術,欣賞音樂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道德情操,具有其他學科不能代替的教育意義,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關注音樂本體,重視音樂欣賞,通過優化課程設計,豐富教學內容,改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力,透過音樂作品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走進作者創設的情境,感受音樂本身所表達的情緒,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隨着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今天的音樂環境較之過去已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生音樂知識獲取已經不再單一地侷限於音樂課堂,傳統的音樂教學已經遠不能適應現代化音樂課堂教學的要求。作爲課堂教學實踐第一線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國小音樂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音樂素養,更新教學理念,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新課標的要求。

在音樂課堂教學反思2

音樂是藝術,而音樂教學更是藝術教學中的藝術。音樂反思性教學則是指運用教育教學的有關理論,對課堂教學的教育理念、教學設計、教學資料、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思考,從中歸納出成敗得失,爲不斷優化後續教學帶給重要的條件。因爲吸取教訓,能更好地促進教學資料的選取、組合、調整;教學目標的設計、達成;教學策略的合理、優化,才能使課後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調整、改善後續教學的用心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能,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音樂審美潛力。所以每學期對自我的一次教學反思是很有必要的。那麼,音樂教學就應從那些方面進行反思,反思後又該如何提高自我的教學潛力呢?

反思一:

本學期,我主要是從事中、高年級的教學。務必把握好課堂的前15分鐘,提高課堂的效率。爲此我對自我的教學安排做了相關的調整,我通常把師生問候,練聲及複習前一首曲目的時光把握在前5分鐘。透過簡短的導入然後直奔主題,這樣一來學生能很好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及難點知識。而導入的方式也務必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說,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特徵,課堂的效率已經能夠提高一半。

反思二:

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審美主體對於音樂的各種聽覺感受潛力,是審美潛力的基礎。因此先唱歌、後識譜與先識譜、後唱歌在教學目的上並不矛盾。而在傳統的教學方式是先識譜、後唱歌,通常狀況下,針對有必須識譜潛力的學生,使用這種教學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卻發現,其實很多同學對簡譜並沒有瞭解,如果採取先識譜後唱歌的方式進行學習,不但學生沒有對該曲目起到興趣,也把課堂前15分鐘的寶貴時光也白白浪費掉。對此我作出以下的改善,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以聽領先。並讓學生和着音樂做簡單的律動,使學生對音樂有了聽覺上的印象,爲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鋪墊。然後讓學生欣賞歌曲、感受音樂,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再透過讓學生唱歌,在不知不覺中解決了歌譜中的難點,使學生在識譜時降低難度,讓學生感覺識譜並不太難,從而增強其自信心,加深對音樂的熱愛。

在音樂課堂教學反思3

國小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愛聽故事,對故事有着濃厚的興趣。在授課前先講一個有關歌曲內容的故事,然後自然導入新課,從而激起學生的興趣,再把這種興趣遷移到學習歌曲上來,如教小歌舞劇《小放牛》這課時,老師先繪聲繪色地說故事。然後問:大家還想知道這個故事的具體情節嗎?這節課我們來共同學習“小放牛”的故事(揭示課題)

在音樂課堂上,教材中有很多曲子或歌曲都是有情節的,我們還能運用豐富的聯想,續編音樂故事,創造情節,發展思維。如《龜兔賽跑》。在學完以後,可以讓學生自己來當作曲家、作詞家、創編後傳,還可以來表演自己編的故事。孩子們的興致自然被教師激發出出來了。

我在教唱歌曲《閃爍的小星》時,首先把這首歌的內容編成一個小故事,講給孩子們聽,讓他們從形象直觀中得到美的感受。我問:什麼東西一閃、一閃、亮晶晶,好像千萬只小眼睛,掛在天空會放光明。“同學們,你們猜一猜,這是什麼?”孩子們靠自己的生活感受,很快就會齊聲回答出來“星星”。我肯定這一回答後,接着就說,今天我們來學唱一首美國兒歌《閃爍的小星》。當唱起這首歌時,孩子們的頭腦裏就有一個一閃、一閃、亮晶晶的形象在活動。學生在聽故事過程中,很快就學會了歌詞。

在音樂課堂教學反思4

音樂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的知識、技能的訓練、掌握過程,在這個教學的過程中,除了相對單純的知識性和技能性之外,更多地體現的是對藝術的美的意識教育,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審美教育。這種審美的教育貫穿着整個音樂教學過程,對增強音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引導學生從心靈深處理解音樂、表達情感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音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並非說教。組織好良好的藝術教學過程,其實也就是美育的過程,是美的欣賞和薰陶的過程。“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要使美育受到潛移默化的效果,則需要春風化雨般的藝術性教學。如精闢生動的理論講授,優美規範的表演,精湛藝術的課堂布局等。都能使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的同時,得到美的享受。

一、結構美

結構完美,佈局合理的課堂教學,不僅能給學生帶來求知的樂趣和享受,而且對教學本身有着巨大的感染和薰陶作用。

首先要講究開頭和結尾。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應根據所授的內容,設計出有特色的開頭。如我在欣賞《春天在哪裏》一課中,先演唱一首《春天到》,直接的和聽覺一下子就牢牢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把他們引入一個美的境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結尾也很重要,切忌虎頭蛇尾,要給學生留下思考和想象的餘地。

其次是注意運用感情。教學是一門藝術,始終貫穿着感情的線索,音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主要是對人的心靈和情感發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在上課時必須進入角色。前蘇聯藝術大師斯坦尼拉夫斯基曾說:“當演員來到劇院的時候,他應當把自己個人的一切不快和痛苦留在劇院外,在這裏,劇院裏的他,整個屬於藝術。”所以,教師在走進教室之前要實現“心靈淨化”,除去一切與教學無關的情感和思緒,保持高度旺盛的“臨教”心態。音樂教學過程也是師生感情交流的過程,學生聽課時的心理狀態和情緒如何,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教師的心理和情緒制約的,因此,教師要善於調節自己的情緒,不能板着面孔。例如:在學生唱不好視唱時,不能火冒三丈,把學生批評一通,這樣會給學生心理上罩上陰影,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循循善誘,對症下藥,或請唱得好的同學表演,再表揚鼓勵一番,這樣的效果就明顯不同與前一種了。另外,課堂內容結構還要注意雅與俗、疏與密、斷與續、理論講授與示範表演等方面的關係,使課堂教學展現出一種搖曳多姿的曲線美,讓學生在美的結構中接受藝術的薰陶,獲得知識的營養。

二、氛圍美

氛圍是指籠罩着某個特定場合的特殊氣氛或情調。教師和學生,作爲知識的施教者和接受者,要達到教學的理想效果,必須形成一個良好的、積極有效的教學氛圍。良好的課堂氛圍美,還能使教與學主體雙方產生情感上的交融和思想上的共鳴。

音樂教學課堂的氛圍美應該是:活躍而不失之零亂,安靜而不失之呆板,緊張而不失之抑悶,愉快而不失之鬆散。良好的氛圍,師生雙邊關係和諧融洽,配合默契,教者情緒熱烈,學者反應積極。但同時還要注意紮實穩重,因爲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目的是爲了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倘若無實事求是的態度,那就譁衆取寵、本末倒置了。課堂氛圍美是傳遞藝術的無聲媒介,啓迪智慧的無形鑰匙,陶冶品德的潛在力量,在無形中起了助手的作用,能得到顯著的教學效果。

創設課堂氛圍美與教師的自身藝術修養、教育理論水平、知識結構能力直至言談舉止有一定的關係。首先,教師要想主動地駕馭課堂,引起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思維和討論,就必須認真備課。在教學中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猝然提出的問題往往是教者始料不及的,這時如果教師知識面廣,備課充分,就能圓滿回答學生的問題,那麼學生就會在心理上得到滿足,課堂氣氛就會變得熱烈。我在上“半音與全音”時講到十二平均律,有學生提問是誰發現的?我就給他們介紹了朱載,並向他們介紹國外相同律學的發現比我國要晚好幾百年。這樣一來,同學們都覺得很自豪,而且對律學發生了興趣。其次,重視學生個性,啓發學生智能,激發其學習興趣,也是課堂氛圍美的重要內容之一。學生一旦對所學科目產生興趣,就會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強烈的興趣往往成爲學生樂於刻苦鑽研,勇於攻克難關的動力。再則,創設情緒場,製造一種能夠使學生情緒受感染、心理有體驗的環境氛圍,讓學生儘快進入課堂學習角色。如:在講欣賞古曲《春江花月夜》時,先在黑板的右端寫上張若虛的詩《春江花月夜》,左端掛上一幅《江月圖》水墨畫,然後錄音機裏放出民樂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另外再運用表情、眼神、姿態等非語言表達方式,將音樂信息一下子傳遞給學生,使他們迅速地在綜合的環境氛圍中進入他們自己的藝術想象中。讓學生在美的氛圍中吸取藝術的營養。

三、語言美

教學語言是傳遞知識,交流信息的媒介,起着直接溝通教與學兩方面的作用。講究教學的語言美是音樂課堂教學美育的一個重要環節。語言是師生交往的第一要素,清晰的抑揚頓挫的語調和優美流暢的語言表述,往往能引起同學們的喜愛和積極的情緒反應,也容易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課堂教學語言美有着控制、引導學生學習的“魔力”。心理學研究表明:不同的語言會使對方產生不同的心理效應,美好的語言使人高興,心情舒暢。單調、呆板甚至粗劣的語言使人心情沉重、煩惱、急躁。高爾基說:“作爲一種感人的力量,語言的真正的美,產生於言辭的準確、明蝗和動聽。”因此,音樂教育要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活動達到預期的目的,就要講究語言美。

音樂課堂教學語言美首先要求教師語言的準確、簡潔、精煉,並且還要易懂,在此基礎上力求生動形象,我在上分析音樂要素時,把音樂的節奏、旋律、音色分別稱爲骨架、線條和色彩,這些都是同學們所熟悉的,他們很快就明白了音樂的各個要素。另外,教師還要掌握一定的演講技巧,注意講述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並有一定的幽默感,在語言美的融融春水中使學生聚精會神,樂此不疲。

教學的語文美不僅僅指口頭語言,它還包括副語言和身勢語言。所謂副語言是指笑、哭、呻吟、嘆息、嗯啊之類的聲音;身勢語言是指面部表情、點頭、搖頭、聳肩、手勢等動作,這兩部分統稱伴隨語言。馬卡連柯說:“凡是不善於摹仿,不能運用必要的面部表情或不能控制自己情緒的教師,都不會成爲良好的教師。”在教課時,動用伴隨語言一定要緊密結合課堂內容和口頭語言,做到自然貼切。這也是教學語言美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然,音樂課堂教學與審美教育不僅僅包括以上所講的三個方面,作爲審美教育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中,應當一切都按照美的規律,符合美的特性來進行。讓學生在美的情境中獲得知識,接受美感的薰陶,培養美的創造力。

在音樂課堂教學反思5

打造精品課堂是我們每位教師一直以來潛心研究的課題,雖然着力點不同但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收穫和見解。在素質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在我校特色學校建設的浪潮裏,我做爲一名音樂教師積極參與到其中,學習鍛練自己,使我的課堂教學與新課改的要求更加接近,讓我與同學們一起在音樂的海洋裏享受着快樂。

首先,我充分利用多媒體這種教學手段豐富音樂課堂。在唱歌教學中,我利用上網查尋,讓學生了解詞曲作者、歌曲的創作背景,並有機會欣賞一首歌曲的不同演唱形式和風格所產生的不同效果,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提高學習歌曲的動力;或播放歌曲的MTV,讓學生領略音樂與畫面完美結合的魅力,更深層次地理解歌曲的內涵及感情。在欣賞教學中,我製作簡單的課件將所要欣賞的歌曲與畫面串聯在一起,同學們即有了聽覺的享受又有視覺的感受,有效地改變了以往欣賞課以單調、枯燥地聽覺爲主的教學方法,使每一堂音樂課都能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音樂。我在唱歌課《唱臉譜》中,上網蒐集了許多關於臉譜的知識,用課件的形式顯現給學生,讓學生去看、去想,產生一種直接感受。在學唱歌曲中,我用自己的指揮來引導學生賞析、演唱,學生很快就掌握了,比起傳統的教學生認識音符、掌握時值要快的多。

其次,改變以往的課堂教學語言,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音樂雖然是一門副科,學生們不重視,但我一直不放鬆課堂的紀律管理,同學們要和上其它的課一樣遵規守紀,我也總是一副冷麪孔,需要提問回答時方可有人說話,音樂課也沒有讓學生享受它所應該帶來的快樂,所以我也一直讓同學們不敢親近。隨着自己的不斷學習與進步,讓我覺得我給同學們帶來了太多的壓力,我應該還給他們一個輕鬆愉快的課堂。每節課的開始,我都會從自己一天的工作中的一件小事說起,給同學們說一個比較輕鬆的話題,從而引出對生活和學習的責任心和使命感,鼓勵他們珍惜現在,好好學習;然後我會微笑着面對同學們進行課堂教學,即使有的同學違反了紀律,我也會用微笑的眼神會意地一笑,同學的自尊心在受保護的情況下,接受了我的暗示;在語言上,把以往鏗鏘有力地音調降低八度,把語言親切化,這也讓我有了和同學的親和力,讓我的課堂充滿快樂和笑聲。音樂教學注重的是學生的審美感受,是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打基礎。在《唱臉譜》在節課中我重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與鑑賞能力,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他們認識臉譜,瞭解京劇,並區分不同臉譜的不同表現力,讓學生自己去研究,能夠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在這節課中,我不是看學生這首歌唱到什麼程度,而是關注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情感反應,參與態度和程度等,看他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是否對京劇產生了興趣,是否對臉譜產生了興趣,是否拿着自制的臉譜興高采烈地邊演唱歌曲邊手舞足蹈,上完這節課是不是很快樂,餘興未盡,是否真正做到也在樂中陶情,情中激趣,趣中學樂,樂中審美,美中提高,我想,這也是每一個音樂教師追求的最高境界。

其實,最讓我得心應手的還是在備課這個環節,有了更多的資源可利用。在我們特色學校建設的引領下,學科之間的整合就更加緊密而貼切,這對我的備課起到了一個很好的指引,每節課我都會朝着這個目標努力,我覺得音樂這個學科真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整合起來得心應手。平時我會把其它學校音樂教師的備課蒐集到我的電腦裏,然後結合我的思路,取之長,補已短,既可資源共享又有自己的特色。

反思我的課堂教學,有亮點也有瑕疵,比如:

1、在一些不愛好音樂的學生身上我找不出更好的辦法讓他們由喜愛我變得更加喜愛音樂;

2、多媒體教學的使用還應更多更好,課件的製作水平還有待於提高;

3、備課的思路還不夠寬……

我會在每一節課上認真探索,積累經驗,我相信,有了校領導的指引和自己的不斷努力,我的

在音樂課堂教學反思6

新課改爲我們的音樂教學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我們越來越意識到學生是一羣有個性、生動活潑的獨特個體。他們有着自己的眼光、豐富的想象、靈性的思考,教師應該讓他們在音樂教學這片肥沃的土地上自由地生長。

上完《春來了》這首歌曲時,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對這首歌曲進行改編,改編成一首二四拍的節奏。爲了完成改編的任務,各組都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並紛紛根據歌曲的主題、內容、情感特色來編排舞蹈動作、創作旁白、製作道具、設計人物造型等。在各組的“彙報演出”中,每位學生在其中擔任了不同的角色,獲得了不同經驗,都能自己去感受、去理解、去想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藝術的薰陶。學生在這種自編、自導、自演的實踐活動中,既激發了對音樂的濃厚興趣、樹立了自信心,又發展了創造性思維。

雖然學生們的作品質量參差不齊,但是學生能在課堂中自主地獲取知識,成長爲學習的主人這是最重要的。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春天帶給我們是哪種景象?學生還可以用自己手中的筆繪畫出來,如此一來學生的積極性很高。

沒有老師的放手,學生哪會離音樂這麼近呀!也許,學習的過程意味着要面臨問題和困惑、挫折和失敗,還要花很多時間,或許會一無所獲。但這卻是一個學習、生長、發展、創造所必須經歷的過程,也是一個人的能力、智慧發展的內在需要。在課堂上,老師多放手,給學生自由,讓學生參與,那麼他們一定會收穫更多的成長,讓成長在我們的音樂課堂上無限蔓延!

在音樂課堂教學反思7

什麼樣的教學纔是優質、有效的呢?隨着新一輪教育課程改革的紮實推進,我們驚喜地發現課堂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往的“你問我答”變成了“暢所欲言”,“紋絲不動”變成了“合作創新”,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教學氣氛異常活躍。這一切確實令人驚歎萬分。然而反思讓我們清醒,在活躍和自主的背後,也透出放任與浮躁,熱熱鬧鬧的一堂課,結果學生收穫甚微,這也折射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如何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音樂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一、注重導入藝術。

導入是一門值得研究的藝術,好的導入就象是一幅名畫、一首名曲,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採用謎語、故事引入和聯繫生活等方式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的興趣。

在講授《兩隻小象》時,我就首先以“森林裏的小動物”幾個謎語導入,學生非常有興趣,並在接下來的學習中,結合故事展開了一系列的“講一講你身邊的小動物”、“改編動物故事”、“模仿動物聲音”等活動。在活動中,學生積極踊躍,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想象力,鍛鍊了表達能力,體驗到了藝術的魅力。在《走進樂器的世界》中,我請學生結合自己平時的所看、所接觸,描述一下自己熟悉的樂器,學生的興致很高,都滔滔不絕、積極投入。

這樣,根據每節課的內容,設計富有魅力的導入,達到學生音樂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讓學生好奇、有興趣的情緒在整節課中得到延續,從而爲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奠定基礎。

 二、注重教學方式。

音樂課程的教學方式,由偏重教師爲主導的知識技能的傳輸和訓練,轉向強調教學中的“雙主體”互動關係以及學生體驗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學習過程。採用藝術感受和參與實踐來增強體驗,改變學習內容單一、高深、繁多的專業化傾向,通過爲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內容和信息,拓展他們的.藝術視野,組織生動的教學活動,使學習內容變得鮮活充實、易於爲學生掌握。這就要求教師不要“唯教材、唯教參”,應將精力用在分析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方法以及學生的真正需求上。

1、音樂感受。藝術的魅力是一種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東西,更多的時候是需要人們用心去感受的。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多觀察生活,將生活實例與藝術課程相結合,感受藝術來源於生活,分的感受生活中所能聽到的各種聲音,讓他們在課堂中模仿、表現;帶領學生到室外去“尋找聲音”、“蒐集聲音”,然後,將學生“找”到的這些聲音對應相應的節奏,讓學生來拍讀,從中感受長短、強弱、高低的藝術要素,使學生懂得藝術與生活密切相聯。

2、參與實踐。音樂課程注重學生的實踐活動,因此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學生的參與、活動。各種遊戲、討論、表演……都少不了學生的身影。在親自的參與實踐中,不僅增進了教學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學生藝術學習的興趣,潛移默化的養成開朗活潑的性格,以樂觀和向上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學習。如在《兩隻小象》的教學中,讓學生在表現不同動物形象的音樂中做“學動作,猜動物”的遊戲。學生在生動形象的動作遊戲中學習,充分地調動學生參與實踐,既增強了他們的合作意識,又鍛鍊了他們的動手、動腦以及肢體表現的能力。

三、注重教學評價與反思。

藝術課程由原來過於強調等級化考試、比賽獲獎選拔,轉向着眼於提高每個學生藝術能力、尊重學生個性差異與程度差異的評價方式。採用自評、互評,並充分利用學生的藝術檔案夾實施過程性評價。藝術課程的教學應該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感,所以,要更關注對學生藝術學習過程的評價,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並注意調動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比如,在以舞蹈切入的《小孔雀,告訴你》一課中,課前我讓學生欣賞楊麗萍的《孔雀舞》,然後全班一起用手模仿孔雀頭,再跟老師學幾個孔雀舞的動作,並以小組爲單位表演出來,同學之間互相交流評價;只要學生盡力參與進來,我就在指導的同時積極給予肯定。因爲,老師的一舉一動,都受到學生的關注,一個微笑、一個眼神、都會成爲學生學習的不竭動力。採用這種評價的方式,既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又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新一輪課程改革無疑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爲音樂教師,我們要儘快的充實完善自己以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相信在不斷的總結、反思中,會有更多的收穫是生活的進一步昇華,從而逐步的增強學生的藝術感覺。比如,在《奇妙的聲音》中,我讓學生

在音樂課堂教學反思8

作爲音樂教師,首先就應明確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爲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構成健康的音樂審美潛力。音樂欣賞是一種審美活動,用音樂本身的力量,使欣賞者置身於音響天地中,透過教學能有效的培養學生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的潛力,促進學生品德、智力、審美潛力的全面發展。長期以來,我們的音樂欣賞課構成一種標準教學程序:1、先介紹作者生平;2、介紹作品時代背景;3介紹主題(可先聆聽一遍);4、介紹作品結構(可聆聽若干片斷);5、完整的欣賞全曲。於是,一切盡在教師的導聽之中。而透過這次培訓學習有了很多的感觸,再結合自己教學實踐,我覺得有幾點要重視與把握的,現將其分述如下,與大家共勉:

1。改變學生的錯誤觀念,以利於音樂欣賞

國中學生往往有這樣的觀念:我們來校的目的是爲了升學。因此音樂對他們來說無所謂,認爲學音樂僅僅是爲了娛樂,這就給上音樂課增加了難度,不認真聽講,更不細心欣賞作品。應對這種局面就要給學生講學習音樂給人們帶來的好處。美國的(神經學、心理學以及物理學)專家聯合研究得知:音樂不但能夠讓猛獸安靜下來,對人類有更多的益處。通常小孩一出生就喜歡音樂,一出生就對音樂有反應。空間推理潛力強可提高思考邏輯潛力及解決問題的潛力,比較能在21世紀找到好工作,因爲所有行業都會需要能夠運用高科技的人。學習音樂能夠讓思維更清晰讓人更容易專心,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能處理得更好,並可有效疏解各種壓力,使人身體要健康。國家的興旺、民族的強盛,需我們每個人具有相當的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只有較高的素養,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激烈競爭,人們纔有創造力,社會才能更快發展,由此可見學習音樂有多麼重要。

2。流行音樂與音樂欣賞巧妙結合

把流行音樂作爲切入點,引發學生對整個音樂文化的興趣,最大限度地拓展文化藝術的視野,讓優秀的流行歌曲走進音樂課堂,爲學生搭建起通向高雅音樂的橋樑。流行音樂易被人們傳唱,具有鮮明強烈的節奏,很具體現青春活力,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熱衷於它十分自然。教師無需禁止學生去聽去唱,並且在音樂欣賞時可選用一首與欣賞作品資料相關或相近的作品,以增強學生對作品的感染力,如:當欣賞內蒙古民歌《遼闊的草原》時,可事先播放騰格爾的《天堂》MTV。透過欣賞讓學生對草原有初步的認識:藍藍的天空、潔白的羊羣、奔馳的駿馬、綠綠的草原……再去欣賞《遼闊的草原》,更易理解作品,感受體驗其意境。學生感受到祖國的大好河山之美,從而使學生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在"美"的氣氛環境中,培養了他們的審美觀念,陶冶了他們的情操。它的這種獨特的表現方式和理解方式,在激發人的情感方面比其它姊妹藝術來得更直接、更迅速,且效率更高,又給欣賞者帶給了更爲廣闊的思維空間,促其展開想象的翅膀,翱翔在音樂藝術的天空。

3。要“聽”中“思”

音樂欣賞個性強調“靜”,這是因爲音樂是聽覺藝術,只有在安靜的環境中,才能獲得最佳的聽覺效果。靜則思,在聽前教師有意識、有目的的給學生提出一些簡單的、帶啓發性的問題。如欣賞《光明行》,聽前教師出示在黑板上以寫好的幾個問題如:這個曲子是由什麼樂器演奏的?曲子的速度如何?情緒如何?你聽後有什麼感受?讓學生有目的的聆聽與思考。結果,聽一遍後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曲子是有二胡獨奏的;速度是:快等等。雖然問題簡單,但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的聽,思維想象也因此而用心主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審美功能,獲得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和理解,

4。是要“聽”中“說”

有些樂曲學生沒聽過,不熟悉,興趣不大。遇到這種情形,教師能夠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敘述樂曲構成的過程以及情感特徵,儘量縮短學生與樂曲之間的距離,並使他們逐步融入樂曲所表現得意境。也能夠讓學生說出聆聽作品後的感受像《百鳥朝鳳》,我要求同學們閉上眼睛全神貫注的欣賞,之後用一個詞語或一段話把自己的感受描繪出來。於是各種各樣的詞語誕生了“爭執”“百鳥爭鳴”“清晨”。

上面僅是粗淺的談論了音樂欣賞中的教學方法,而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所謂教無定法。問題在於隨機創造。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努力的探索,充分看清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狀況,認真分析,巧妙設計,切實調動學生學習的用心性,變被動爲主動,讓課堂充滿活力,就會順利地實現我們的教學目標。音樂欣賞課再也不會是死板的“一言堂”,那將是一個百鳥爭鳴生機盎然的春天!

在音樂課堂教學反思9

在近幾年的教學活動中,運用"學生是發展的人"等現代學生觀看待學生,與學生交朋友;用自己對教育事業的熱情來感染學生。在課堂不僅向學生傳授知識、訓練技能,更重要的是在與學生進行交流的過程當中也交流心靈對音樂的感受;在課下關心學生的生活,關心他們的思想,使學生喜歡和你親近,也是在教學中採取因材施教的途徑。但在課堂生的熱情還缺乏激情,投入角色的程度還不夠,這有礙與學生進一步的交流,這也是自己性格上的一大缺點,也是今後努力的方向。

(一)課前準備充分,展示了教師的綜合素質

這都得益於我校對教師專業素質的培養和提升。在集體學習與個人學習相結合中使自己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不斷提高,才能在最短時間內作出有時效性,實用性強的教學課件,展示給學生;在集體教研活動和校推門課、研究課中不斷提高自己解決實際教學問題的能力;在"四項精煉"、"三個反思"中形成了課前二次備課、課後反思的良好教學研究習慣。運用現代教學思想主動調整舊教材的教學內容,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爲教學目的;這次嘗試,使學生獲得了欣賞音樂的方法和能力的培養,瞭解了更豐富的世界藝術遺產,爲其今後享受音樂打好基礎。

(二)學生對音樂課充滿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使學生始終保持對音樂的熱情和學習興趣,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這首要得益於學生在音樂考察、研究活動中對學生較全面的評價和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閃光點及時、恰當的評價。尤其是課堂教學中有時效性和針對性地評價,主要是教師針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反饋和學生的發言特點,有針對性、精心設計的評價,體現對音樂素養的提高,體現對學生個體發展的提高;這樣的評價將使學生從中受益。

在對學生的關注還不夠全面,這堂課上也喪失了不少教育學生的有利時機,這種時機轉瞬即失,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增強教育的智慧,纔會更好的把握時機,使更多的學生受益,使更多的學生對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充滿興趣。

(三)加強學生基本功的訓練

學生對音樂活動充滿興趣,這對其終生享受音樂很有益,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有自己獨特的想法,這有助於音樂素養的提高,如何使學生擁有一幅動聽或自然的歌喉,讓他們終生在使用音樂中感到快樂。

五年級的學生正處於生體的發育期,聲音變化將會很大,所以尤其要注意學生聲音的訓練;在與隋老師的交流中我感受到訓練學生輕聲演唱的重要性。這不僅是爲學校合唱隊輸送人才,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在聲音訓練中親身體驗到音樂的美,並逐步掌握用自然、甜美的聲音表現美的能力。在聲音的訓練中還可以從感性到理性的引導學生掌握音樂術語,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經過自己的反思,使我對新課程的精神在實際教學中的運用、理解又進了一步,使課堂更具實效性。

在音樂課堂教學反思10

音樂課應如何做到既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又要圍繞音樂而展開,在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同時做到讓學生從音樂活動過程中獲得審美體驗,在情感上得音樂美的陶冶,知識和技能得到提高,在精神上得到昇華呢?在這實踐過程中,筆者的確有過一段漫長的反思與磨練的經歷,現結合課堂教學現象加以闡述。

---磨練

一、預設中的高潮

這是校內音樂研討課《春節序曲》,記得那天當我和學生順利地完成導入,展開欣賞完《春節序曲》到了第三個環節,創編表現春節熱鬧歡慶的情景時,我問:“同學們,如果用這些道具和一些舞蹈動作來表現這兩段音樂,你該怎樣再現”?安靜了很久的學生一聽到這句話,第一反應是:我要鼓,我要鑼,我要扇子,沒聽清要求就蜂擁而至,教室裏“鑼鼓齊鳴”,綢扇飛舞,好不熱鬧。眼看着時間一點點過去,學生並沒再現出春節歡慶熱鬧的氣氛,我的心真快要急死了,一個勁地想:完了,完了,這一下完了,眼看來收不了場了,我只好大聲說:“好,停下來”。就這樣本來應是課的高潮,最後在我的恕吼中,低潮收場。課後老師們進行評課,一位音樂同行的話使我幡然猛悟:“你的想法是好的,各個環節都得照顧到,既要考慮學生參與,又要考慮感受體驗,創作等一系列教學環節。但這節課你讓學生有多少時間在投入地聽音樂,有多少時間在討論春節的相關知識,表現春節情景和創作歌詞?多少學生真正感悟到音樂是如何表現春節喜慶的情景?

這一次評價帶給我極大的震撼,迫使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再次拿起《新課標解讀》,《新基礎教學報告集》,我漸漸明白自己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天平向激發學生參與熱情和情景的創設上傾斜,而沒有真正關注通過揭示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來激起學生對音樂的想像和感悟。

二、防不勝防

在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反思後又迎來年級組的研討課,這次主題是《春之聲》。當我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欣賞《春之聲》時,提問:“你聽了這首樂曲有什麼感受”?突然有位男同學發言:“我聽過這首曲子後,好聽是蠻好聽的,但是晚上聽了會睡不覺,影響睡眠。”教室裏一陣大笑。(這是個意外,這突如其來的答案使我有點不知所措,一陣心慌後我說了聲:“啊,你真幽默”一帶而過,繼續在提問其他同學尋找我想要的答案。(這時我感覺學生明顯有一種挑戰心理回答全部是好聽,再沒有別的了)我頗感尷尬,整節課死板地拉到下課。

課後我反思這節課失敗的原因,面對學生在課堂上沒有按照老師的意圖來上課,教師沒有在課前充分設想各種各樣的可能出現的情景,做好應變準備,而只會在預設的“樊籠”裏掙扎。”如果我能針對這位學生講話聲中傳遞出的兩種信息:1.音樂用在何時何處最爲妥當。2.他還不懂如何採用音爲已所用。作出巧妙引導,改變預設的程序,指出人在睡眠的時候,需要一個相對安靜的內外環境,而圓舞曲由於其三拍子強弱弱的特點,始終給人一種動盪、旋轉的動感,特別《春之聲》力度強,音樂起伏較大,對人的情緒影響較大,如在清晨起牀聽就能煥然一新,然後再接者下面的教學。迅速將毫無聯繫的兩者聯繫起來,在生成時即時變奏,獲得啓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契機,這課一定會走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三、漸入佳境

在一次一次的失敗和反思後,我漸漸清晰了音樂課堂的本質及現代課堂應是開放式無限空間的概念。滿懷地信心開始了《故鄉情》一課,這節課教學內容爲欣賞《思鄉曲》學唱《鼓浪嶼波》,我想通過聆聽、演唱、討論朗誦等形式引導學生參與音樂實踐.分析這兩首作品的旋律特點,體會濃濃的思鄉情,能夠用柔美真摯的聲音演唱《鼓浪嶼波》。

片段(一)引入--引情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著名畫家徐悲鴻的作品《簫聲》請同學根據畫中的意境爲他背景音樂。(A姑蘇行、B喜洋洋、C思鄉曲)

生:A,我選擇C,我覺得畫中的小女孩眼神中有種憂愁的感覺,好像他在思念什麼人?

B,我也選擇C,我覺得她的簫聲是沉思和悠遠的,跟這段音樂的感覺一樣?

此刻,學生已被畫中和音樂感染,沉浸在一種濃郁的思鄉氛圍中,有進一步聆聽音樂的渴望。

片段(二)欣賞與感受—激情

師:同學們剛纔選擇的是馬思聰創作的《思鄉曲》,下面我們一起來感受作者的思鄉情。請同學們在欣賞的過程用不同色彩的線條表現出每個段落的不同節奏特點和情緒。(初步感受,並且通過這個活動讓學生不僅對音樂有感性認識,而且能夠理解地進行分析和判斷)。

在音樂課堂教學反思11

新課程不僅將改變學生的學習生活,也將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新課程要求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應成爲學生探討新知識過程中的合作者、促進者、教師要在新的課程環境下重新塑造自己。在近一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我也逐漸摸索出了一些心得,現總結下:

1.多一些自由,少一些限制。允許學生從事有意義的獨立學習活動;允許學生髮表自己的認識和見解,想說就說;可嘗試取消舉手點名發言的做法,學生隨時可以站起來。

2.多一些創造,少一些模仿。教師應該多組織一些創造性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使學生想創造、敢創造,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敢於懷疑書本、教師、他人的觀點,回答問題有新思路、新觀點、說真話、說實話,能經常積極主動地提出新問題。

3.多一些開放,少一些封閉。教學要求遵循教學大綱,但教學內容不拘泥於課本。聯繫社會、生活科技選取素材,學科知識滲透,實現教學內容開放。

4.多一些討論,少一些講解。成立自學討論學習小組,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建立學習責任依存關係,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討論;自學討論活動貫穿於教學過程的始終,使討論經常化;自學討論活動有充足的時間,使討論得到深入;教師和學生都能容忍他人的不同看法,形成民主化討論氛圍。這裏要強調的是,討論必須是有效果、有意義且目的性強的。必須要以解決問題爲最終目標,像一些簡單的問題就不需要花上大把時間拿來討論了。

以上點滴是本人在這學期低年級音樂教育中的一些體會和感想,我將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在音樂課堂教學反思12

在以往的音樂課上,我經常會追求這樣的一種課堂效果:課堂安靜,學生能很好的跟着教師的思路,配合教師的教學。但實際情況往往不能令人滿意。時常會有這種現象:學生“不聽話”、“不配合”,有時真的很想去好好的訓斥一番,但反過來想想,學生對音樂課的渴望是可想而知的,大部分學生都會帶着一種喜悅、興奮的心情而來,他們大多想將自己一週來所有的學習壓力和煩惱都盡情宣泄在音樂課堂上。而老師看到學生“亂糟糟”的場面,卻產生了不快樂。那麼如何協調好課堂紀律與教師正常傳授學生音樂知識兩者之間關係,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和分析,我認爲:

首先,每個教師必須清楚認識到學生畢竟是孩子,我們不能以對待成人的態度去對待他們,讓他們達到成人的標準就失去了孩子原本活潑的天性,但同樣不能對其放任自流、任其胡鬧。這就需要把握一個度,需要教師不斷學習,積累教學經驗,能夠用敏銳的目光去審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亂”的表象下,是否是對知識的渴求,是對知識的探索。他們通過這種行爲能否更有效的主動獲取知識。一個聰明的音樂教師會利用這點 “亂”去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創新精神。因此,教師要善於發現、引導、鼓勵表揚,從而使這種“亂”成爲一種動力、一種自主、一種創新協作的良好品質的體現,能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在開開心心、自由自在中,順利地與教師協作,共同完成課堂任務。

其次,教師對一節課的教學內容要作到善於應變、合理規劃。音樂課不是統考科目,教學壓力相對較小,這就不必趕進度,要求班班水平一致,而是要針對不同班的實際情況作出不同的安排。對於那些課堂紀律稍好的班級可採用多講授一些知識的方式,而對於那些有較多思維活躍的班級,則可對教學內容進行相對調整,不必照辦模式,可採用少講、多討論、多探索、多實踐的方式進行教學。我們設想學生剛剛由於亂了堂被訓斥,那麼無論教師播放多動聽的音樂可能再也打動不了學生的心靈了。

總之,如何更好的瞭解學生,如何更好的讓學生了解音樂,如何讓學生更好的在音樂中健康成長,需要我們每個音樂教師去不斷地探索,不斷地研究,努力讓音樂課堂少一些不和諧的音符,多一點開心,多一點快樂!

在音樂課堂教學反思13

音樂教學更離不開情感,音樂教師要把情感藝術始終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把可能枯燥無味學習變的生動、有趣起來,把抽象的音樂變的風家更加形象和具體。

作爲音樂教師,情感應是最豐富的。記得有這麼一句話:要想感動別人,先要打動自己。這就需要音樂教師以自己豐富的情感體驗去感染學生。比如,在欣賞國中一年級的第二單元《我的中國心》時,由於這個單元的歌曲是以歌頌祖國爲主要題材的頌歌類型時,唱歌時候應注意歌曲深沉的情感。使學生深深感受到這類歌曲的風格特點。

課堂上的範唱範奏是發揮音樂藝術感染力,陶冶學生情感最直接的手段。教師的範唱範奏是否有感染力,將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是否感情豐富的人的歌聲纔是最動聽的”,“只有用心來演奏的東西纔是最美好的”。因此演示好範唱對於學生感悟歌曲非常有幫助。

此外,歌曲的練習還是需要學生自己對歌曲的感悟和理解,唱對樂譜,感受節奏的變化等等,應在老師的指導下多加練習。

在音樂課堂教學反思14

每次走進教室,都能感覺到學生們對音樂的渴望,我也在想:怎麼樣才能把每一堂音樂課上好,讓學生們在學習文化課之外能夠用音樂來薰陶他們的心靈樂園?怎麼樣才能通過音樂特有的力量來教育學生,使他們的精神境界在這個充滿着物慾橫飛的時代得到最大程度的昇華?

音樂課是學生們最喜歡上的課程之一,他們熱衷於音樂課本上的歌曲演唱,但是他們又對教材中的歌曲所包含的背景故事卻毫不知情,爲了讓學生不僅會唱歌,還要清楚唱的是什麼?怎樣唱?爲什麼要這樣唱?怎樣唱的更好?這就需要在針對於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要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的條理性和層次感,循序漸進,深層次的進行探討和反思。

一、音樂課堂的教學重點是什麼?

音樂課不單純是唱歌課,也是通過學習歌曲演唱來了解音樂知識和拓展藝術視野的途徑。以前課堂上所謂的“唱歌”,就是老師教會學生唱會旋律就可以了,也不管歌唱的方法和歌唱的狀態,以及對歌曲的感情處理等,比如有的歌曲離我們現在的生活已經是很遙遠的事情了,像一些抗戰時期創作的歌曲,比如:《松花江上》、《游擊隊之歌》等,現在的孩子們包括我都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顯然對歌曲的感情就很難掌握了,那麼學起歌來的興趣自然就沒有那麼高漲了,所以就要求在教授這類題材的歌曲時,應該對歌曲的時代背景做詳細的介紹,立體的讓學生真正瞭解歌曲的時代背景,教師以正確的歌唱方法來引導學生來演唱,這樣本來單調的音樂課堂就會豐富起來。所以,音樂課堂的教學重點是什麼?我本人總結起來就是:興趣的培養,對歌曲學習過程中的興趣的培養。當然,樹立良好的歌唱自信心,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大家都知道自信心對人的重要性,一個人如果沒有好的自信心,那他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一事無成。而自信心對一個歌唱者來說更爲重要,那要怎樣才能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呢?就是需要師

生雙方共同合作才能達到的。比如在上課的時候找出學生歌唱的不足之處進行糾正的時候要切忌挖苦嘲諷,這會嚴重打擊學生的自信心,應該多給學生一些表揚和肯定,及時留意每一個學生的心理變化,保持和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二、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重點是什麼?

在音樂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課堂的導入尤爲重要。重視導入環節的設計,就是看一個教師對本堂課的掌控力和準備工作是否完備。導入是引發學生對音樂課堂產生興趣及熱情的導火線,也是學生體驗音樂和參與音樂活動的第一個重要步驟。良好的導入會使學生從上課之初就被深深吸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氛圍之中,音樂課堂既是生動活潑的,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有着特殊教育意義的,所以,課堂的導入,精、準、到位,意義重大,也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當之無愧的重點。

總之,在音樂課堂教學當中,只要我們摒棄長期形成的以技能技巧爲中心的教學方式,堅持以音樂審美爲核心,以學生爲本的教育觀念,音樂課堂的教學審美功能一定會得到發揮。教師與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與藝術情操也一定能得到共同發展。

在音樂課堂教學反思15

本週作爲剛剛進入教學階段的第一週,在教學上發現了很多學生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學生們對於樂譜知識非常薄弱,之前沒有得到樂理知識的組織性學習。對於樂理知識也非常不感興趣。對此我認爲,學習音樂一定要從樂理知識入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學習音階,不練習節奏,不掌握樂譜的唱法,就不能真正的學會如何唱歌。鑑於學生樂理知識比較薄弱,會在每節課或多或少的傳授給學生一些基本的樂理知識。

第二、國中學生對於音樂的學習興趣不在課本,而在課本之外的流行音樂。這一點是所有步入青春期後的學生的特點,特別是八年級學生。流行音樂固然是音樂的一部分,但是有一些音樂始終經久不衰,在歷史的長河中流淌多年,依然會被人們廣爲傳唱。因此在課堂上,我還是會以教材爲基本點,以民族歌曲和世界名曲爲舞臺向大家展示音樂的魅力。

音樂不光是歌唱,還有欣賞,還有展示。如何鼓勵學生展示出自己的才華,勇敢的面對觀衆唱出動人的歌聲,是教學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對此我會鼓勵學生多多展示自己的才華,增加學生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