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音樂

音樂評課稿15篇

音樂6.37K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評課稿,評課有利於信息的及時反饋、評價與調控,調動教師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寫評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音樂評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音樂評課稿15篇

音樂評課稿1

週四,葉慧老師的這堂《春曉》,主要是欣賞不同版本的《春曉》,表演《春曉》和《小雨沙沙》這兩首歌曲。通過這次的學習,對我來說真是受益匪淺。有太多太多的感觸想抒發。因此,我想在這篇文章當中再次回味這一堂回味無窮的課。

首先,這堂課最大的亮點是,葉老師在平時教學當中就特別注重柯爾文手勢和合唱。在課前的發聲練習中,我便開始爲之欽佩。在課中,葉老師又將合唱很好地運用起來,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聲音去描繪和感受春天。聽到孩子們快樂輕鬆地描繪出美麗而又真實的春天,我也就沉醉了醒來後,我感覺到自己是多麼的遜色。

其次,教態及語言室給學生的第一印象,好的教態給給生以美感,同時也給學生創造了一個優美和諧的藝術教學氛圍,提高了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和審美意識的培養。陳請老師的“孩子們”和輕柔的聲調,不快不慢的語言節奏好像春天裏面面的細雨滋潤這萬物,和諧、優美、和飽滿。

最後,葉老師在課堂中彈的伴奏是清晰,不花哨的。可以邊彈鋼琴邊對學生提出演唱技術要求,這也是要一定的技術的'。

針對葉老師這麼樸實,真實的課堂。我開始了自己的反思:我的課堂從來都是固定的導入,學唱和表演。若是公開課則會挖空心思加入許多花哨不真實的元素使課堂變得豐富。但真正成功的課堂並不是靠這些去落實的。正像葉老師一樣即便是拿着教學光盤都能夠把課上得那麼惟妙惟肖。其實學生需要的是像葉老師這樣,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慢慢去了解和掌握音樂中的知識和技能。這樣的常規課纔是成功的。

總之,像我這樣的新教師在這堂課中收穫許多。希望以後能有更多學習和進步的機會。

音樂評課稿2

“音樂與影視”作爲音樂教學內容,在湘藝版課標實驗版的國中音樂教材中沒有納入,但在湘藝版的高中音樂教材《音樂鑑賞》模塊中有相關教學內容,主要教學內容包括欣賞美國電影《辛德勒名單》音樂選段、中國電影《冰山上的來客》插曲《花兒爲什麼這樣紅》、電視劇《紅樓夢》主題歌《枉凝楣》三個具有代表性的影視音樂作品,該主題的教學目標定位是通過欣賞與體驗經典影視音樂作品,學生了解影視音樂的基本概念及其特點,知道影視音樂的類別與形式,知道它們在影視作品中的意義。同時,在人教版國中音樂教科書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銀屏之聲”中納入了相關內容的學習,該單元賞析的音樂作品主要包括爲依據我國四大古典名著《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改編的電視劇主題歌曲《敢問路在何方》、《滾滾長江東逝水》、《好漢歌》、《枉凝眉》以及電影《音樂之聲》插曲《雪絨花》。其主要教學目標定位是瞭解什麼是影視音樂及影視音樂的作用。

劉老師設計的《音樂與影視》爲自組教學內容的音樂課。主要的教學內容是欣賞《好漢歌》、《枉凝楣》等影視音樂,並進行配樂活動。教學目標定位主要有三:一是激發學生對景視音樂的興趣;二是瞭解影視音樂的特點及在影視作品中的作用;三是能根據情節爲電影片段配樂。劉老師將該內容的教學年級設定在九年級,根據九年級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所具備的理解能力,劉老師該課的教學目標定位應該是較爲準確的。該課的教學主要由兩個大的板塊組成:第一個大的板塊是通過比較聆聽《好漢歌》、《枉凝楣》等影視片段中的音樂,認識電影音樂的特點及作用。第二個大的板塊由三個活動組成,即聽辨音樂片段說出歌名和所屬影片名、爲《紅河谷》影像片段選配音樂、學生選配樂器爲《老鼠和貓》的畫面配樂並扮演狗的角色爲其配音。

第一板塊內容的教學緊靠認知目標展開,採用賞析與探討結合的方式,讓學生了解了什麼是影視音樂,以及影視音樂的特點及在影視作品中的作用,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很好。第二大板塊的音樂活動,結合了學生生活中的音樂經驗,通過活動即加深了學生對影視音樂作品表現特點及作用的瞭解,同時也拓展了學生的音樂視野,並且參與音樂實踐,也是符合國中學生的學習特點,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兩大板塊教學內容的安排與設計,相得益彰,感性的體驗、理性的認知和實踐的表現相結合,讓學生對影視音樂這一音樂體裁有了較爲全面的認識。從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內容的安排和教學實施步驟等方面來看,是一種很好的音樂教學設計。

在此想就該課教學中有些細節問題,提出來與劉老師探討。

其一,在課的導入部分提出了“把學生分成兩大組,進行回答問題比賽,要求同學們回答問題時,注意紀律”。但在後面的教學中沒有看到兩組“比賽”的實施。以小組賽的形式組織教學是一種很好的方式,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較好地參與音樂教學活動,同時還可以藉此種方式對學生進行過程性的評價,可將平常教學中比賽成績納入期未成績評價之中。小組比賽是一種教學組織方式,實施時一定要注意兩點:一是要堅持,要常規化;二是要有較爲規範的評份細則,使評價不至於太隨意。

其二,在“新授課”環節,出示課題《音樂與影視》後,隨即屏示三個問題:音樂在影視中的功能是什麼?影視中的音樂有什麼特點?影視中的音樂分爲幾種類型?並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聽覺感受,小組討論總結。這節課應該是學生第一次以專題的形式接觸影視音樂這種體裁,這種體裁的音樂對於國中學生來講,雖然熟悉,但一定了解不深入,可能對“什麼是影視音樂”這一概念都不太清楚,在此基礎上拋出三個較爲專業的問題,讓學生討論回答,有一定的難度。建議在充分聆聽感受影視音樂,積累感性經驗,再結合欣賞,在老師的引導下,進一步瞭解相關的知識,達到對影視音樂有理性的認知。

其三,“聽辨音樂片段說出歌名和所屬影片名”的活動放在“新授課”後的意義不太大,建議作爲教學導入部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不僅僅是聽辨,熟悉的歌曲可讓學生一起唱一唱,營造一種輕鬆愉快學習氣氛。無聲電影與有聲電影的對比欣賞,要學生比較情感上有什麼變化沒有?從而引出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顯得有些牽強,也有失偏頗。

其四,在探討影視音樂在影視作品中的功能與作用的部分,有些結論的表述過於絕對化,或不太嚴謹。如,老師問:“如果把《紅樓夢》中的.片頭曲換成《好漢歌》,你們看行嗎?”學生回答後,師結語“這說明音樂必須與影視主題相結合,相貼切,並且能促進主題的發展。”這裏的音樂不知是否指所有類型的影視音樂,還是僅指主題歌曲。而影視音樂中即可“音畫同步”,也可“音畫對位”, 音畫同步表現爲音樂和畫面的情緒一致,節奏配合,視覺內容統一,並起到烘托、渲染畫面的作用。音畫對位則是讓音樂和畫面作不同側面、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的表現,使節奏、速度、情緒、和意境都表現不同,聲音和畫面相反相成,對立統一。在國中相關內容教學中,建議相關影視音樂知識的內容學習不要涉及太深入,可僅探討其作用,知道其分類型就可以了。而對於音樂在影視作品中的功能的結論性表述,也不能過於籠統和專業,劉老師最後板書的結論是“烘托氣氛,深化主題,推動劇情的發展,刻畫了人物的心理和感情特徵。”這樣學生不易理解,可採用一些較爲通俗的語言表述,如,大多數的影視主題音樂都是展現本劇主題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生動形象地塑造出劇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個性,同時它也能讓觀衆在欣賞歌曲的同時聯想到劇情的內容,同時可以起到豐富銀幕形象,加強影視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的作用。

其五,爲《紅河谷》影像片段選配音樂時,可否要學生說說選擇的理由,這是知識的運用,也是能力的形成。學生選配樂器爲《老鼠和貓》的畫面配樂並扮演狗的角色爲其配音,選擇樂器配音的想法很好,與音樂聯性較大,是音樂的創作表現。而扮演狗的角色爲電影配音,離主題目標有點遠,且教學時間可能也不允許。另外,對於配音動畫的選擇,推薦一部中國動畫《三個和尚》,也是配音表現的很好的材料。

音樂評課稿3

針對這一課的童趣特點,鄧老師採用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提問的方式引入本課,首先,師問:“小朋友們喜歡什麼動畫片?”,這樣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接着教學中我採用童趣化的語言:“請你帶着老師走進動畫城,和小夥伴們一起認識動畫城裏的人物吧!”再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學生創設一個童趣的世界,然後將本課的'難點節奏、較難的旋律進行訓練。這樣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拉近了師生的距離。整個課堂也變得生動有趣多了。

歌唱教學不僅是音樂課中最基本,而且又是最難的一個課題。在這一課中我儘量採用聽唱教學法,從頭至尾多次利用情景創設,讓歌曲的難點出現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讓學生充分地發揮自主學習的優勢。對於歌唱教學來說,讀歌詞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充分利用好了這個環節,既可以激發學生的歌唱情感,幫助學生提高聲音位置,讓學生用正確的感情、聲音表現歌曲。如:教唱過程中“這裏有誠實,也有狡詐。”這句節奏很難唱準,因爲是一字多音,我採用了很多方式讓學生唱好它,對這一難點的解決還是比較滿意的。

教學中發現的問題:

1、歌曲處理時時間不足,有的同學還是不能完全掌握。

2、在歌詞教學中,聲音位置及學生的表情要求還不到位。

3、在歌曲伴奏方面還要加強。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收穫頗多。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發揚優點改正不足,不斷地進行反思與提煉,不斷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使自己成爲一名新課程背景下的科研型、反思型的音樂教師!

音樂評課稿4

聆聽世界各地民族民間音樂,瞭解世界各地民族民間音樂的風格特徵,是國中與高中音樂教學中都涉及到了的教學內容。以湘藝版課標實驗音樂教材爲例,在國中音樂教材中,有“世界民族之聲”系列單元,如,八年級上冊的《世界民族之聲——亞洲音樂》,八年級下冊的《世界民族之聲——歐洲音樂》,九年級下冊的《世界民族之聲——非洲、美洲音樂》;高中《音樂鑑賞》模塊教材的第三單元主題是《音樂與民族》,教學內容包括亞細亞民間風情、走進非洲與美洲、歐洲民音音樂掠影三個板塊的民族民音樂欣賞。比較國中與高中音樂教材相同主題下教學內容的組織,高中《音樂鑑賞》模塊教材《音樂與民族》單元民族民間音樂的內容所涉及的國家更多、音樂種類更多,內容也更深入。以“亞細亞民間風情”板塊爲例,該內容包括十三個國家六首歌曲、五首樂曲的聆聽與體驗,還包括對三種民音樂器的認識與相關音樂文化的瞭解。

思考同一主題下的音樂教學內容在不同學段的教學實施,除了體現教學的內容有差別之外,在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方法的選擇以及教學層次的把握等方面,都應體現兩個學段教學的區別。國中學生是第一次以主題單元的方式集中瞭解世界各地的民族民間音樂,教學目標的定位,應該是能激發學生對世界民族民間音樂瞭解的興趣,讓學生樂於聆聽與體驗,能記住一些在各國具有符號意義的民族民間音樂作品的主題,並初步瞭解其音樂的風格特點。基於以上教學目標定位下的國中學段的世界民族民間音樂教學,在教學上應突顯如下特點:

一是選材要“精”。

“世界民族民間音樂”所涉及的地域太廣,內容太多,受國中音樂教學時間的限制,只能以“擷英”的方式,選取各地域最具代表性國家的最具代表性民族民間音樂聆聽體驗,瞭解其最需瞭解的相關音樂文化。如,黃老師在《亞洲音樂之旅》第一課時的教學中,選擇了亞洲的東亞、東南亞、南亞三個區域最具代表性的三個國家的民族民間音樂,即日本、印尼和印度。各國音樂的選擇也很具代表性,日本民歌《櫻花》素有“日本國歌”之美稱,且具有典型的日本音樂的風格特徵;《星星索》也是一首在世界流傳較廣的印尼民歌;而“拉格”被稱爲印度古典音樂的靈魂,是印度古典音樂的兩個基本因素之一。

二是方式要“新”。

包括組材的方式和教學的方式都要體現新穎、多樣,所呈現的資料和所採取的教學方式,要能引起學生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表現熱情。教學中所呈現材料的形式不能僅是民歌與民曲,也不能僅是音響與文字介紹,教學的內容最好能涉及歌、舞、樂多方面藝術表現形式的作品,材料呈現方式也應多種多樣,如音響資料、文字資料、圖片資料、影視資料或教師與同學的現場表演等等。同時,教學時不能一味的聆聽或講解,要以學生喜歡的方式學習,可採取體驗和表現相結合,講解與探討相結合等方式展開教學。聆聽音樂時要關注對音樂風格的體驗與探討;演唱經典民歌或音樂主題,讓學生熟悉記憶經典的民族民間音樂旋律,既是很好的參與表現方式,也是該內容學習需達成的主要目標之一。在黃老師的教學設計中,教學內容涉及了歌、舞、樂三種藝術表現形式,在教學中也注意了學生的參與表現,如,重點學習演唱了《櫻花》,哼唱了《五木搖籃》曲的主題旋律,以伴唱和伴奏的'形式參與表現了《星星索》,還體驗了印度舞的動作特點,黃老師的教學較好地體現了國中學段的教學特點。

三是容量要“豐”。

世界民族民間音樂內容的學習,國中和高中兩個學段中教學實施最主要區別應體現在教學的層次上。國中相關內容的教學應該讓學生更多的“知道”一些什麼,記憶一些具有符號意義的民歌與民曲,而在高中學段相關內容的教學中,除了讓學生更多地“知道”一些什麼,還應該更深入地思考與探討一些“爲什麼”,思考其音樂風格的形成,探討音樂與人文社會環境的關係等等。國中學段的教學應“淺而寬”,而高中學段的教學則應體現“窄而深”的特點。因此,在國中學段的教學中,儘可能增加單位課時的教學信息量,讓學生能更多的瞭解世界民族民間音樂,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所以,在一課時學習和了解3-4個國家的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間音樂,應該是比較合適的教學容量。

黃老師設計的《亞洲音樂之旋》一課,應該是較好地體現了國中學段該部分內容教學的特點,也應該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另外,教學設計中還有幾個小問題,提出來與黃老師探討。

一是關於教學情境的創設。

黃老師創設了去三國旅遊的情境,教學中還特別強調用“乘飛機”方式到達哪國,如,“請同學們作好準備,飛機起飛了——”,“我們已經飛到了千島之國——印尼”等等。在國小中低年級的音樂教學中創設情竟,確實能將學生帶入情境,也能讓學生在情境中更好的感受與體驗音樂。但該課是八年級下冊的內容,學習的內容即有對音樂的感性體驗,還需對音樂文化有理性的認知,再採用創設情境教學的方式,難以將學生帶入情境,在情境中的教學也不利於學生理性的認識音樂。

二是關於教學內容的組織。

在欣賞與瞭解日本音樂時,黃教師談到了日本音樂的三個種類,且強調《櫻花》爲宮庭雅樂,還探討了日本流行音樂的風格特點,教學內容是否涉及過廣過深。而在“印尼”音樂介紹部分,只簡要介紹了甘美蘭音樂,沒有提供音樂或視頻的欣賞,這種方式比較“文化”而不夠“音樂”。

三是關於教學設計的表述。

在“教學過程”的表述只分爲三個大標題,即導入、亞洲音樂之旅、總結。建議多分幾個板塊表述:導入課題、日本音樂欣賞、印尼音樂欣賞、印度音樂欣賞、小結全課。

借黃老師的課談了自己對“世界民族民間音樂”內容教學的一些粗淺思考,供老師們交流探討,在此也感謝黃老師提供的課例。

音樂評課稿5

我聽了張老師的《音樂之都維也納》,覺得有許多地方上得很好,值得我學習、借鑑。《音樂之都維也納》是一篇散文,作者用優美的筆觸描寫了維也納城市的獨特風貌,講述了維也納被稱爲“音樂之都”的淵源,表達了作者對音樂之都的讚美與嚮往。

一、教學目標很明確。在導入課文後,張老師讓學生齊讀第一節,並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然後讓學生快速瀏覽全文,說一說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說的,這樣提綱挈領地抓住了本課的目標,讓學生對全文的內容有一個總的印象,然後分別從:古典音樂的搖籃、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一天也離不開音樂、被稱爲世界歌劇中心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二、關注思維訓練與寫作方法的指導。在本堂課的教學中,老師注重了對學生進行說話、思維方面的訓練,如爲了理解“搖籃”一詞,設計了以下練習:黃河是()的搖籃。()是()的搖籃。學生通過說話訓練,能很好地理解了這個詞的含義。對整篇文章的結構教師也比較關注,全文采用總分的結構來寫,在2、3、4、5等幾小節也是採用總分結構,教師能引導學生認識這種也做方法,知道這樣能使文章結構嚴謹,便於文章內容情節的展開。

三、白板的運用,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由於課文描寫的內容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較難理解,因此,老師通過電教手段,製作了許多圖片,幫助學生通過比較直觀的畫面的欣賞,進而更好地理解課文。如在學習第一節時,老師讓學生看圖片,欣賞維也納的風光,說說它是個怎樣的地方。

四、關注合作學習。在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結構時,教師能讓學生進行討論、自主學習,在互相幫助、學習的'過程中輕鬆地理解了文章的結構。

五、教學評價用語的適時運用,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慾望。在導入課文時,老師在學生說了維也納是個優美的地方,且用了許多成語,老師及時評價“你詞語寶庫裏的詞語可真多呀!”

建議:

1、學生的朗讀做的不到位,整堂課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很少,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教師應該多進行一些朗讀訓練。

2、學生的說話能力的培養做的不夠,個別學生不能夠說完整的話。

音樂評課稿6

聽了《小烏鴉愛媽媽》這節音樂錄像課之後,我受益匪淺。這節課充分滲透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以音樂審美爲核心,以興趣愛好爲動力,既面向全體學生又注重個性發展。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新。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了非常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營造了和諧、互動、探究、創新的學習情境和氛圍。以外是我對本節課的簡單評議:

一、以故事爲載體,充分體現課堂音樂性。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成功地運用了音樂語言去引導學生、啓發學生,讓學生在特定的音樂情境中自然而然地進行自主學習。例如:在引入音樂活動前,用音樂進行師生問好;在活動中以音樂爲主,穿插律動音樂、遊戲音樂及創編音樂的背景音樂等;活動末尾,以《世上只有媽媽好》作結,讓學生在不同的音樂中有不同的情感體驗。

二、課堂結構設計新穎、銜接巧妙

三、本課教學環節之間,銜接巧妙,課堂教學流利順暢。

教師仔細分析教材,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使各環節自如地過渡,不流任何痕跡,課堂教學保持整體性。本課教師將烏鴉媽媽出去爲小烏鴉們找蟲吃……到烏鴉媽媽老了飛不動了,小烏鴉們找蟲子喂媽媽的故事情節先後順序貫穿始終。構思新穎,銜接自然,使教學生動活潑,興趣盎然。

四、學生自主創編,其樂無窮。

一節課是否精彩,除了看教師的教,還得看學生的學。本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乘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於音樂世界。例如:本課的高潮就在創編活動這一環節。“高潮”往往是課堂教學的“畢彩樂段”,此時是學生注意力最集中,興趣最濃厚,積極性最易發揮的時刻。教師就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時機,多一點自由給學生,分組創編並展示,讓學生自主探索,自由發揮,教師只稍加點撥、指導而已。

五、教師基本功紮實,課堂效率高。

六、作爲一個音樂教師,音樂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沒有紮實的基本功,就談不上一節成功的音樂課。

在這堂音樂課中,無論是教師的彈,還是教師的.唱;無論是教師的表演,還是教師的語言、教態,都顯示了一個音樂教師紮實的音樂素養。正是因爲有了過硬的基本功,學生才能很快進入狀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完成好這堂音樂課。

雖然這節課在教學上有很多閃光點的地方,但也有一些教學環節上的教學方法值得去探討。

音樂評課稿7

這堂課最突出的就是引導學生生成體驗與感悟的方法是多元的:

一、文本性體驗。“文本”是本堂課的關鍵詞。執教者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多種方式的讀(放聲朗讀、默讀、跳讀)生成體驗。新課標一再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與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與體驗,有所感悟與思考。本文屬於人物描寫的佳作,必須要求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培養語感。在讀的同時,教師又很有層次地要求學生:1、圈點勾畫,找出自己認爲精彩的語句,談出獨特的感受。這一做法就緊扣住文本語句,從一個小的切入點打開整篇文章,使得學生能夠把從《命運交響曲》中的感性認識逐步昇華爲理性思維。2、結合文本內容,感知貝多芬的人物形象。這一環節既是對初步感知的.片段的有分到總的歸攏,更是從文本篩選、提取、概括人物形象的高度的提升。3、畫出貝多芬外貌描寫的語言並分析。這一環節是本科教學的重點所在。執教者巧妙地運用了“換詞法”使得學生通過對兩組外貌描寫的語言的對比,形象且深刻地認識到外貌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三個板塊的設計由淺入深,由感知入手到寫法收束,處處離不開對文本的分析,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二、參與性體驗。即新課標所要求的通過設計體驗性的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本堂課,教師設計了“衆說紛紜,評點人物”這一環節,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比如傭人、來訪者、貝多芬本人等等)評價人物。看似只是評價點的豐富,實際上卻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因此在學生充分的討論的基礎上,學生對貝多芬形象的“偉大”“平凡”就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

三、形象性體驗。也就是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積極地思考、在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具體途徑是:通過多媒體,展示圖片,播放樂曲,把文本中抽象的文字符號和形象化、音樂化的可感藝術相結合,把學生帶入並使之沉浸在體現文本內涵的具體情境中去。

音樂評課稿8

星期四上午,學校指導老師林老師來到xx國小指導,組織了聽課、評課,我們有了非常大的收穫。由於課程有衝突,所以只聽了一節劍美的音樂課。上課的內容是國小一年級的《過新年》。我分爲以下幾個部分進行闡述。

一.從教學目標上

教師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對教學目標進行了全面的描述。在確定教學目標的時候,以大綱爲,體現了一年級學生的特點,體現了音樂學科的特點。

從目標達成的情況來看,課程的每一個環節是緊緊圍繞着教學目標展開的,爲了實現這個教學目標,設置了朗讀歌詞、練唱歌曲、律動遊戲等教學環節,一步一步展開教學。

二.從處理教材上

教師在教材處理和教法選擇上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其重點是用歡快、活潑的演唱《過新年》,根據這個重點,教師先引導學生感受過年快樂的氣氛,然後再學唱歌。另一點是同學們能參與各項律動、參與表演,教師也是通過一起學、分組表演等各種形式來進行教學。

三.從教學程序上

學思路是非常清晰的。開始,伴隨着《過新年》的歌聲,同學們入場;然後是學唱歌曲;然後通過節奏的訓練、器樂的配合加強歌曲的練習;最後,給同學們講了一個關於過年的傳說,進行一個課堂的小結。整個教學思路、教學脈絡非常清晰。

從時間的分配上,根據音樂學科的特點,學生練習的環節是佔很大的一部分的。而教師在設計時,的確也是如此安排的。講、練的時間分配得恰到好處,整個課堂既不會說內容鬆散、也不會時間很趕。學生在課堂中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演唱、律動練習。在活動的設計上,除了齊讀、齊唱,還有一個活動是“小歌星”、“小樂手”,選了4個同學當小樂手、其餘同學是小歌星,讓孩子們都有了共同參與的機會。

四.從教學方法和手段上

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多樣,綜合採用了演示法、講授法、情境教學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有目的的引入了一個具有快樂色彩的生動具體的過新年場景,引起學生歡快的體驗;適當使用了投影儀、電腦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並且還通過齊唱、分組表演等方法進行練習與訓練。

五.從教師教學基本功上

教學過程中,教師的面部表情非常明朗,態度熱情;語音語調高低適宜、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於變化;在使用鋼琴、計算機等教具時,也是非常的熟練。教師的基本功還是非常紮實的。

六.從教學效果上

從整節課來看,前半節課的課堂氛圍、教學效果是非常好的,可是最後的10~15分鐘左右,課堂把控得不是很好。低年級的國小生的表現欲非常的'強,如果沒有被老師請到表演,心裏會很失落,慢慢的也就沒有了聽課的熱情。而老師因爲在前面指導學生,難以顧及到後排座位的學生,課堂就慢慢地有了一種脫離掌控的感覺,導致教學效果沒有那麼好。

總體來說,這是一節不錯的音樂課。就像音樂指導老師蔡穎老師所說,帶一年級的學生上公開課,是需要很大勇氣的。而我們實習生的確就是少了一點的經驗和底氣。教學理論的東西或許我們都懂,可是,真正地會用在課堂上,還是需要更多的歷練。希望大家都可以越來越好。

音樂評課稿9

聽了葉老師的《灰姑娘》這節音樂課後,讓我受益匪淺。這節課充分滲透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以音樂審美爲核心,以興趣愛好爲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她在教學中採用了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充分體現了教師的個性及教學特色,充分營造了和諧、互動、探究、創新的良好的學習情境和氛圍。下面我就對該課進行簡單評議:

一、構思新穎,銜接巧妙、自如。

本課教學環節之間,銜接巧妙,課堂教學流利順暢。但是教師如果能在教材的選擇和處理上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目標的設定和教學內容的分佈就更好了。都說要以學生爲本,學生老師如果能夠在以學生爲本的前提下去下功夫就能在課堂上顧到全體學生了。

二、學生自主創編,其樂無窮。

聽了葉協老師的《灰姑娘》這節音樂課後,讓我受益匪淺。這節課充分滲透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以音樂審美爲核心,以興趣愛好爲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她在教學中採用了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充分體現了教師的個性及教學特色,充分營造了和諧、互動、探究、創新的良好的學習情境和氛圍。下面我就對該課進行簡單評議:

一、構思新穎,銜接巧妙、自如。

本課教學環節之間,銜接巧妙,課堂教學流利順暢。但是教師如果能在教材的選擇和處理上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目標的設定和教學內容的分佈就更好了。都說要以學生爲本,學生老師如果能夠在以學生爲本的前提下去下功夫就能在課堂上顧到全體學生了。

二、學生自主創編,其樂無窮。

一節課是否精彩,除了看教師的教,還得看學生的`學。本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乘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於音樂世界。例如:本課的高潮就在創編活動這一環節。“高潮”往往是課堂教學的“畢彩樂段”,此時是學生注意力最集中,興趣最濃厚,積極性最易發揮的時刻。教師就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時機,多一點自由給學生,分組創編並展示,讓學生自主探索,自由發揮,教師只稍加點撥、指導而已。

三、教師基本功紮實。

作爲一個音樂教師,音樂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沒有紮實的基本功,就談不上一節成功的音樂課。在這堂音樂課中,無論是教師的彈,還是教師的唱;無論是教師的表演,還是教師的語言、教態,都顯示了一個音樂教師紮實的音樂素養。正是因爲有了過硬的基本功,學生才能很快進入狀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完成好這堂音樂課。

雖然這節課在教學上有很多閃光點的地方,但也有一些教學環節上的教學方法值得去探討。例如:教材處理不當,目標過高,分層不明顯等等。

音樂評課稿10

《田野在召喚》是節奏歡快活潑的一首意大利民歌。它以天真活潑的語氣表現了孩子們出發去郊遊的歡快心情。歌曲採用的是大調式,旋律前半部分寬鬆,後半部分緊湊。

朱老師執教的《田野在召喚》一課的設計,比較充分地考慮了五年級學生的認識水平、審美能力和興趣愛好。這節課有以下特點:

一、注重情境創設,聆聽感知

在新課導入階段,朱老師先播放了一組意大利田野風光的圖片,自然地把學生引入《田野在召喚》的情境中。然後出示了兩條不同的旋律,突出第二條旋律中有附點八分音符,讓學生通過聆聽,發現有附點八分音符的那條旋律聽起來有跳躍感,比較活潑。接着讓學生踩着腳印,步伐整齊地走向田野。在反覆地一邊走一邊唱的體驗和用“bong”唱中,爲後面二聲部的演唱做了充分的鋪墊。這也使歌曲二聲部演唱大大降低了難度。

二、注重難點突破,體驗實踐

在新歌的.教唱階段,老師先讓學生聆聽新歌,然後,讓學生說說對這首歌有什麼不理解的地方?歌譜上有什麼值得注意到地方?從而在學生的提問中,很好地解決了八分休止,重音記號,反覆記號等問題。在開始聽音樂的聆聽感知模式下,老師首先讓學生學唱歌譜。再引導學生進行想象——模唱——邊走邊唱的教學過程。首先讓孩子們感受到音樂表情達意又不可具象性的功能,在音樂中發揮想象,熟悉旋律,注重對學生進行演唱情緒的指導。培養學生的音樂想象能力,表達和表現能力。

三、注重創造拓展,突出重點

由於這首歌是二聲部的合唱歌曲,而且二聲部佔有極其重要的節奏和聲調作用,所以一開始,朱老師就強調了二聲部旋律的體驗,並且根據此年齡段學生演唱發生和嗓音特點進行了聲音的模唱,意在發聲訓練給學生一個二聲部的潛在熟練的鋪墊過程。歌曲學會後,老師並不急於將一聲部主旋律進行反覆練習,而是繼續熟練二聲部,同時,爲兩個聲部的對位進行鋪墊,這使得歌曲二聲部合唱大大降低了難度。而在單獨演唱一聲部的環節又解決了兩段聲部銜接的問題,對於知識難點和音樂表情記號,老師雖然只是點到爲止,但學生卻是心領神會,整堂課氣氛活躍,一氣呵成。

但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在學會兩聲部的合唱之後,老師如果能讓學生加上一些動作進行表演就更好了。

音樂評課稿11

今天聽了蔡老師的《桑塔露琪亞》這一堂課,讓我受益匪淺。這節課充分滲透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以音樂審美爲核心,以學生興趣愛好爲動力,面向全體學生,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她在教學中採用了豐富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充分體現了教師的個性及教學特色,營造了和諧、互動、探究,創新的良好學習情境和氛圍。下面我對該課進行簡單的評議:

一、蔡老師的導入由淺及深、由點到線,把學生容易唱錯的最後一樂句拿出來範唱學習,充分掌握學生學習的接受心理,並能調整學生歌唱狀態,爲下面的歌唱教學做好鋪墊。接着,蔡老師馬上利用電子琴這一教學工具,提問:此樂句的`強弱規律?又很好的解決了三拍子的強弱特點。因此,蔡老師的導入設計既巧妙又實在,既具體有有效。

二、教師的音樂創作,提高課堂效率。這堂課之所以能成功的完成,重點還在於蔡老師對音樂的細緻挖掘——運用了電子琴。她將琴聲改爲具有意大利風情的音色,並且把音樂進行錄音,這對整堂課的順利、流暢進行起了很大的作用,對音樂的創作不僅在於此,蔡老師還有紮實的多媒體制作技能,做出一個個生動具體,美觀的視頻音樂,把意大利威尼斯的風光展現的淋漓盡致,調動了同學的積極性,豐富教學手段,可見合理的運用“教學手段”的魅力就在於此。

三、教師具有紮實的基本功。這堂課上,無論是教師的彈,還是教師的唱,無論是教師的語言,還是教態,都顯示了一個音樂教師紮實的音樂素養。正是因爲有過硬的基本功,學生才能很快進入狀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完成好這堂音樂課。

雖然這節課在教學上有很多閃光點,但在有些教學環節上值得去探討.如:最後擴展環節,是不適合用這樣的變節奏的船伕,如果用了,怎麼引導才使學生有進一步的收穫和課堂深度的提升呢?當然這不是蔡海汪老師個人思考的問題,這也將是我深思的問題。

音樂評課稿12

這次教研活動,聽了金鈴老師講的《小烏鴉愛媽媽》,在學生進入課堂時,金鈴老師使用《藍精靈》這首歌曲,學生們一邊演唱一遍做舞蹈動作,使學生們很快的就進入了音樂課的狀態中。

在新課導入中,金老師使用猜謎語的方式來進入課題並進行情景教學,提出“烏鴉邀請小動物們去家裏做客”使學生們都能集中注意力跟着老師的思維方式走。並在黑板上出示了xx、xxxx、x—的節奏,分別指出節奏表示的是我們和小兔子、烏龜在前往烏龜家時走路的步伐,讓學生們在情景中潛移默化的學習了本節課的節奏型。“走着走着到了大森林裏,烏鴉媽媽每天給小烏鴉喂蟲子,有一天烏鴉媽媽老了飛不動了,大家看看小烏鴉去哪了?”(播放flash)通過教師的情景導入爲學生分析了歌曲的大概意思,使學生們懂得小烏鴉很孝順。緊接着教師在學生學習歌曲環節中,教會了學生2/4拍子的強弱規律並用手勢來表示,這種方法新穎並且學生很容易接受。接下來在劃分樂句時學生看着老師製作的新穎的課件很容易就把樂句劃分了出來,課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分小組按節奏讀歌詞的時,教師把全班分成幾個小組,進行輪着讀歌詞,增強了學生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在最後一個環節進行了知識拓展,使學生們知道烏鴉反哺的故事,並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情感價值的培養得到了一定的表現。

這節課是一節非常優秀的課,生動的情景設計很吸引人,整節課層次清晰,並能利用情境導入一個環節扣一個環節的來完成各環節的教學目標。教師所作的課件也很新穎,很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孩子們和老師之間的互動特別好。這節課的亮點很多,很值得讓人來回味。

《小烏鴉愛媽媽》看課反思:這次教研活動,聽了金鈴老師講的《小烏鴉愛媽媽》使我受益匪淺感觸頗深,這節課以音樂審美爲核心,以學生們的`興趣愛好爲出發點,體現了新穎的音樂教學方式。

在律動環節中教師播放《藍精靈》,學生跟隨音樂邊唱邊跳進入教室,在這個環節中我沒有固定的歌曲讓學生們來演唱和表演,每次上課前我只是播放一些關於這節課內容的音樂讓學生拍手進入教室,沒有設計其它的內容,這是我所欠缺的,在組織教學中還應多多設計內容。

在導入新課中教師以給學生們猜謎語的方式進行,使學生們緊緊跟着老師的思維方式,並且這種情景設計一直貫穿着整節課當中。例如:“烏鴉請大家去他家裏做客,小兔子烏龜是怎麼走的?”之後教師出示相應的節奏型,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在很短的時間內學生們學會了相關的節奏型;“走着走着到了大森林裏,烏鴉媽媽每天給小烏鴉喂蟲子,有一天烏鴉媽媽老了飛不動了,大家看看小烏鴉去哪了?”(播放課件)通過情景導入爲學生分析了歌曲的大概意思。在情景設計中我每次都是有頭無尾,要不就是中間環節就把設計的情景給丟下了,不能每一個環節緊緊相扣,這一點我還應該增進。金老師所設計的情景獨特新穎,這一點應該多多努力和動腦筋。

在學習歌曲中,教師的層次非常清晰,先是學習2/4拍的強弱規律、進行樂句劃分、按節奏讀歌詞、全體演唱歌曲及換形式演唱、以及爲歌曲伴奏。在這一過程當中我每次上課的時候都很模糊,不知道先上哪一環節,並且不能及時糾正學生們演唱過程中出錯的地方,沒法有效的完成環節中的教學目標,在這一點上我要多多努力,每次備課的時候把環節的順序弄清楚,教學目標要突出,教學的時候不要過於着急要把目標達成後在進行下一環節。

教師在拓展知識環節中,讓學生們理解烏鴉反哺的故事,使學生懂得要從小尊老愛幼,孝順自己的父母。在這一環節中使我明白知識的拓展性在音樂課中也很重要。

這節課聽過後感觸很多收穫也很多,這是一節非常精彩的課,有很多值得我去學習的東西,那麼在日後我要多看一些關於音樂教學的材料和理論知識,多聽課多讓有經驗的老師幫我評課,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爲做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而努力。

音樂評課稿13

各位評委老師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十送紅軍》。我從四個方面進行闡述,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本課選自人音版七年級教材第十四冊第三單元《長江兩岸》,本單元主要是學習長江兩岸的民歌,這是第一課時唱歌課。聆聽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知道其主要種類、風格《課程標準》從音樂學習的角度入手,將課程內容劃分爲四個領域,即感受與鑑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表現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表現包括演奏和演唱兩方面,其中對於演唱的的要求是:能主動地參與各種演唱活動,養成良好的唱歌。能夠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積極參與齊唱、輪唱及合唱,並對指揮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確的反應。能夠簡單分析歌曲的特點與風格,表現歌曲的音樂情緒和意境。能對自己、他人、集體的演唱作簡單評價。聆聽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知道其主要種類、風格也是我們音樂探求的目的。七年級學生已經具有初步的音樂審美感知能力,他們特別喜歡唱歌,願意合作交流,能夠大聲的演唱歌曲。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對學生的瞭解,本人將該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爲:認知、能力目標:能夠用深情懷念的情緒演唱《十送紅軍》;情感態度價值觀:喜歡我國江南地區的民歌級民間音樂,樂於主動了解江南地區的音樂文化。

音樂評課稿14

《山谷靜悄悄》,這是一首意境美好,旋律優美中夾帶輕快,難點較多的歌曲。今天,我們就聽了紅老師的這節課。

一、聽了這堂課,也引發了我很多思考:

1、教師自身對教材的把握。備課前反覆瞭解教材是備課之本,反覆吟唱,可以讓我們找準歌曲的難點,以及學生在學唱時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對歌曲情感的處理也會更妙。反覆聆聽,可以讓我們挖掘出欣賞曲中的有效要素。

2、教師問題的設計。可以說教師的提問是串聯課堂的主繩,是推動課堂前進的動力,所以在問題設計上我們還要下更大的苦功,爭取能夠簡煉、指向性強,有吸引力。

3、手勢輔助教學。在這節課上,王老師運用手勢來提示音高,我想,手勢真的是一個有效地輔助手段,感情、時值、節奏等都可以涉及,我們還可以進一步發展。

4、扶與放。一般來說,按照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選擇扶與放,對於低段學生可以多扶些,中段的扶逐漸向放過渡,高段多放些,但我們在實際教學中,總害怕學生會出錯,扶得較多,還是要好好告訴自己,放吧,相信學生能行,當然,在事先要培養他們的能力,也不能一放了之,要且扶且放,等學生有這樣的能力和自信了,就事半功倍了。

二、主要教學特色:

1、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精心設計,使課堂教學的實施與教學環節的銜接體現出有效性。

2、分段賞析過程中對旋律的分析指導、引導體驗的過程比較細膩,方法比較有效,效果比較明顯。

三、聽課後的收穫體會:

1、教學三維目標的制定理念和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操作的有機融合,是我們音樂學科教師需要努力的方向。

2、音樂課程實施的有效性需要關注:音樂特質的理解把握;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學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有效落實;教學理念和操作行爲之間的差距要儘可能縮小。

3、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教學資源的運用使課堂變得活潑輕鬆,很好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音樂課真正成爲一種欣賞性的課程。

4、欣賞課教會學生們從樂曲的作者、情緒、速度、力度樂段等很多方面去思考,讓他們自己分析樂曲尋找答案應該是我們共同努力的方向。

音樂評課稿15

春曉

週三,我們研修班進行了第一次培訓。陳青老師的這堂《春曉》,主要是欣賞不同版本的《春曉》,表演《春曉》和《小雨沙沙》這兩首歌曲。通過這次的學習,對我來說真是受益匪淺。有太多太多的感觸想抒發。因此,我想在這篇文章當中再次回味這一堂回味無窮的課。

首先,這堂課的亮點是,陳老師在平時教學當中就特別注重柯爾文手勢和合唱。在課前的發聲練習中,我便開始爲之欽佩。在課中,陳老師又將合唱很好地運用起來,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聲音去描繪和感受春天。聽到孩子們快樂輕鬆地描繪出美麗而又真實的春天,我也就沉醉了……醒來後,我感覺到自己是多麼的遜色。

其次,教態及語言室給學生的第一印象,好的教態給給生以美感,同時也給學生創造了一個優美和諧的藝術教學氛圍,提高了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和審美意識的培養。陳請老師的“孩子們”和輕柔的聲調,不快不慢的語言節奏好像春天裏面面的細雨滋潤這萬物,和諧、優美、和飽滿。

最後,陳青老師在課堂中彈的伴奏是清晰,不花哨的。可以邊彈鋼琴邊對學生提出演唱技術要求,這也是要一定的技術的。

針對陳老師這麼樸實,真實的課堂。我開始了自己的.反思:我的課堂從來都是固定的導入,學唱和表演。若是公開課則會挖空心思加入許多花哨不真實的元素使課堂變得豐富。但真正成功的課堂並不是靠這些去落實的。正像陳青老師一樣即便是拿着教學光盤都能夠把課上得那麼惟妙惟肖。其實學生需要的是像陳老師這樣,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慢慢去了解和掌握音樂中的知識和技能。這樣的常規課纔是成功的。

總之,像我這樣的新教師在這堂課中收穫許多。希望以後能有更多學習和進步的機會。

標籤:評課 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