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關於評課稿 15篇

其他1.73W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評課稿,評課有利於幫助和指導教師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形成教學風格,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那麼你有了解過評課稿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評課稿 ,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評課稿 15篇

關於評課稿 1

許燕老師執教的《變形美術字的設計》一課是一節綜合性很強的美術課。這節課從整體上看,無論是教學內容、教學設計還是組織形式都體現了很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各種能力,課堂開放而富有活力。應該說,這是一堂學生感興趣的美術課,是一堂很有創意的美術課,讓人感到耳目一新。

本節課的亮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採用開放的教學方式

隨着新課標的落實,由“封閉教學”走向“開放教學”已是一種必然。我們的教學很多時候都屬於“封閉教學”,按部就班,缺少開拓精神,許燕老師打破了傳統的常規的課堂教學形式, 採用開放的教學方式。首先,教學內容沒有侷限教材和書本,而是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學習要求和美術學科特點,許燕老師自己進行精心設計的.,具有開放性;其二,獨特新穎的舞臺主持加競賽的形式激發了學生活動的興趣,營造了一個開放的良好學習環境和氛圍;其三,本課教學中用到的許多藝術字、廣告字是學生自帶的、大量字畫來自學生生活,教學資源具有開放性;其四,學生進行創作《變形美術字的設計》時,有的拿畫筆畫,有的用彩紙舊掛曆紙去剪貼,每個同學都能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自己喜歡的方式方法去表現,學生的個性化得到了體現和展示,具有開放性。

在這樣一個輕鬆、活潑、和諧、互動、探究、創新、開放的情境活動中,學生樂於嘗試,學習到了美術的知識和技能,並獲得了豐富多彩的體驗,品嚐到了美術活動的樂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釋放。

2、採用“互助互動”的學習方式

“互助互動”的學習,是一種同伴之間爲達到一定的教育目標而展開的學習方式,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信息交流,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的精神,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許燕老師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採用“生生、師生互助互動”的學習方式。

3、教學態度嚴謹認真

如果說教學思想決定着教學行爲的方向,那麼教學態度就決定着教學行爲的努力程度。聽課的老師們都感受到了許燕老師的教學態度非常嚴謹認真。一是課前準備充分。教具齊全、課件精美、教案熟練。二是課堂表現沉着思路清晰,沒有出現明顯的教學遺漏等現象。三是目標明確、重難點把握得當,課堂結構合理,課堂練習先易後難,先個體後合作,循序漸進,層層深入,沒有出現知識性錯誤等,這些說明執教者課前查閱了大量的資料,認真透徹地研究過教材,在課外下了不少的功夫。

4、教師素質良好

教師教態自然,語言清晰,語言表述準確,操作演示熟練,學生參與率高,體現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

當然,在賞評《變形美術字的設計》的同時,我們也有以下思考:好動、好問、好說是兒童的天性。教師要利用這份天性,爲學生創設條件。教學過程中學生能說的教師不說;學生能提的教師不提;學生能解答的讓學生自己解答。教師要把展示自我的機會完全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課堂中如何把學習的自主權更完全地還給了學生,教學生學會學習,努力形成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學力?

總之,許燕老師執教的《變形美術字的設計》這節課的教學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教學模式,突破傳統的知識傳授和單純的技能訓練,把學生從被動的接受學習中解脫出來,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參與的狀態中,學生的心情一直處於快樂和興奮的愉悅狀態,是一堂新課程標準下洋溢着現代教育氣息的美術課。

由於每個老師對美術教育的認識是不同的,那麼對美術課的評價也不盡相同,加上本人能力有限,平時鑽研也不夠,以上這些只是我們體音美組每位成員對《變形美術字的設計》一課的膚淺看法(本人整理所得見解),在賞評中若有不當和錯誤之處,懇請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

關於評課稿 2

一、直覺、建議、贈言

作爲教學生來說,並不是公開課上得好的老師才能帶得出好學生,適合上隨堂課、並注重輔導的老師也能教出好學生;作爲上公開課來說,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上一堂公開課的,由於一堂公開課需要來自老師自身很多的先決條件,所以有的老師對公開課來說只能評、不能上,就跟作文學評論的人不一定是文學家一樣。聽了你的《聰明的使者》直覺告訴我,你是一塊適合上公開課的好料,你的膽量、體態、課堂語言以及你深厚的語言文字功底爲你勝任公開課準備了條件。對此,你得相信我的直覺,並堅定你的信心。

當然,聽了你的《聰明的使者》知道你也還得不斷提高,這也是你所希望的。爲此,我提議:1、繼續向教務處申請執教公開課5至10堂;2、公開課後虛心聽取艾志勇校長、盛潔芳校長、庹小紅主任、遊小玲老師、劉會菊老師的聽課意見,他們對公開課都有獨到的見解;3、公開課後認真寫好反思、心得,可以藉助網絡相同課例與自己的公開課進行對比;4、主動申請執教的公開課完後,可申請教科室爲你集體備一堂公開課,爭取產生一堂優質課。

我認爲對於任何一堂課都可以用“成功、不成功、完美、不完美”這些關鍵詞來進行概括性評價。作爲一堂公開課,追求“成功”是必須的,在“成功”的基礎上追求“完美”應該是公開課的最高境界。是不是“成功”主要是看教學結果,看學生是否真正學到了知識,其能力是不是真正得到提高,強調的是“實效性”;是不是“完美”主要是看課堂效果,看學生是不是已經把你的教學當成了生活,是不是產生了豐富的情感體驗,當成了“知識美餐”,強調的是“生動性”,這會要求你在教學語言、過度處理、課堂藝術等方面從細節上下功夫。因此,“抓實效讓課堂教學成功,重細節使課堂教學完美”這算是我的贈言。

二、說說公開課《聰明的使者》

1、把“理解內容、培養觀察”作爲教學目標是合理的;課堂教學結構分爲“背景介紹、講讀課文、拓展學習”並交叉進行也是可行的;教學流程的'設計及安排上也應該算是合理的。這說明你在公開課前的準備工作是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在備教材這方面做得到位。

2、你上的是《聰明的使者》的第二課時,用得最多的方法是“提問法”,這是一個常用也是實用的方法,但也許是由於公開課的原因,你把握得還不是很好。從產生問題到解決問題,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這個過程是老師啓發、學生思維的過程。這個過程要能夠看得到學生的心在動。然而,課堂的好多處呈現,你的問題剛剛提出,你就帶而爲之把答案說了出來,就像自言自語,又好像不是在“一般疑問”而是在不停地“設問”。更有一處,當你提出一個問題時,由於學生提前預習過,“浮力辨根梢”的答案立即就從學生口中產生了,而你就很快地板書在黑板上,你忽略了不該忽略的講解和能力培養的環節,同時產生了作爲公開課最忌諱的“失真”。其實一堂課的問題並不需要很多的,抓住幾個重要問題進行不停地追究,讓學生的思維在一個個問題的解決中階梯性地前進這是應該的。

3、說說你的板書。你的板書設計整體上是精緻的,做到了簡潔、大方,具有概括性,適合學生根據板書進行知識鞏固。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課題沒有板書出來;板書的出現錯時,覺得正確的出現時間是在學生把問題解決之後,而你的板書有幾處都是在解決問題之前。板書出現在解決問題之前,對學生來說是你有意的暗示,這對學生思維訓練沒有好處。

4、課堂語言簡單、樸實、通俗易懂是把公開課上成功的必然條件;特別是語文學科,要讓公開課上得完美,課堂語言優美、講究藝術這也是必須的。你在課堂語言的使用方面意識很強,但在執教《聰明的使者》中也出現了瑕疵,那就是你的課堂中出現了“異曲同工”這個課堂語言,看看當時的學生,我知道好多學生並不是很理解這個詞語的。因此,在你使用這個詞語的同時,花幾秒鐘時間解釋一下應該是必要的。語言學習本身就是個無處不在的事情,作爲大語文觀來說,讓學生在《聰明的使者》的學習過程中多積累一個“異曲同工”也不是壞事。

5、說說你的重難點處理。本課的教學重點我想首先應該是理解課文,教學難點根據當時學生的表現我想應該是“培養觀察能力”那部分。對於教學重點來說強調的是“突出”兩個字,而你的課堂表現出主次失衡,你在背景介紹上花功夫太多,擠兌了“理解課文”部分,其實根據學生精力和注意力規律,你完全可以在開課的前20分鐘就把本堂課的重點,從“聰明”兩字出發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首先就完成。另外,作爲“教學難點”,本人認爲並不是教參規定的,是學生規定的,哪裏是學生不懂的,哪裏就是“教學難點”。對於“教學難點”,強調的是“突破”兩個字,你應該做的是通過“循循善誘”使學生“豁然開朗”,而不是通過你在學生短暫的思考後就匆匆出示答案使學生“恍然大悟”。一堂課下來,在“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方面,總讓我感覺到你是在“輕描淡寫”上語文,這與別人追求明確、樸實、自然而簡簡單單上語文是完全不一樣的。

關於評課稿 3

一、 情景設計,導入正文

這是一首科學詩,課文的重點是通過詩詩意化的語言介紹深奧的科學知識,。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說,在理解上有一定地難度,高瑞波的情景設計的巧妙。高老師說,同學們,現在聽我給你們講一個故事:我是億年前的一匹猛獁,我們的家族在拼命地尋找食物,因爲,能吃的東西越來越少了,在這個時候,我趁大家不注意,悄悄地溜到了一邊,自以爲可以找到可口的美食,卻不料,當家人們漸漸看不見的時候,我的'危險來臨了,我的腳踩在了一片軟軟乎乎的地上,卻拔不出蹄子來,而且越陷越深,當我呼喊“救命”的時候家人已經走遠了,我再也無法從這一片沼澤裏走出來了,我不知道多少年過去了,今天,你們看到的我,就是這個化石。學生們聽的入了迷,老師們也都被這個精彩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

高瑞波老師的故事把所有的人都帶到了一個美妙的境界,然後,高老師說,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化石吟>。

故事新奇,巧妙導入。

二、 目標明確,重點突出

高瑞波老師巧妙地將知識點、重點貫穿在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聽錄音朗讀課文時,讓學生們注意聽錄音,然後找出錄音中讀錯的字音,並糾正。聽寫詞語,及時糾正書寫,學生自主展示,課堂評價及時適度。老師調空有度,學生在整個課堂環節中,都積極參與,興趣濃厚。

三、 評價及時,點撥適度,氣氛濃厚,

在高瑞波老師的課堂上,小組合作探究緊張有序,討論積極踊躍,老師評價及時,點撥適度而到位,給予學生鼓勵和誇獎,老師的評價給學生增強了自主學習的信心。藉助於多媒體的視覺效果和音頻效果,極大地拓寬了課堂教學的多角度,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更增添了課堂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課堂文化,集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

四、 愛,滲透整個課堂

這節課上,書聲不斷,討論聲不斷,掌聲不斷。高瑞波老師字正腔圓地爲學生示範朗讀課文,學生齊讀課文,分組朗讀課文,掌聲鼓勵學生,小組自主展示學習成果,老師用掌聲鼓勵學生,學生將詩文的每一個章節所描繪的情景,都用自己的語言編輯成精美的小故事,主動站起來講述給大家聽,那一個個的傳奇般的故事,引起一陣一陣的笑聲。

愛,是無聲的語言,一個和藹的眼神,一句親切的鼓勵,一個微不足道的手勢。都是愛的音符。高瑞波老師用她那特有的慈母般的聲音,時時讚美學生在課堂的表現;並用她那聖母般的眼神,時時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反應,及時提醒和鼓勵,師愛籠罩整個課堂。

關於評課稿 4

11月20日,我有幸參加了沙河市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有效整合的培訓,同時觀摩學習了青年教師韓豔峯老師的精彩的課堂,印象深刻,感觸頗深。

韓老師講的是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秋天》,這是一首現代詩歌。七年級學生已經具有初步感知課文和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而新課改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作爲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在這節課中,韓老師儘量充分發揮老師的作用,引導學生一步一步來完成學習目標。我覺得,這節課有以下幾個亮點:

( 一) 創設學習的情境和氛圍 韓老師以歌曲《春天在哪裏》開始了課堂活動,她首先讓學生聽並跟着一起唱,學生的思維立刻活躍了,接着她又讓學生說出描寫春天的詩句都有哪些,然後很自然的過渡到了秋天的話題,導入了新課。這堂課中,韓老師不時的適時插入音樂,營造了和諧優美的教學氛圍。再講第三段少女思戀圖時,韓老師就是在悠揚的`背景音樂中,讓學生一邊看圖畫,一邊想,音樂幫助學生感受到了詩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喚起了學生心中情感,使學生的心靈產生了共鳴。

(二)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者作用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葉聖陶說過,教育者必起於達到不教的目標。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韓老師引導學生學習,只給學生學習方法,然後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去體驗 和探究,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形成技能 ,發展思維。韓老師在這一點上做的很是突出。首先,韓老師讓學生自讀詩歌,其他學生聽讀,讓學生總結出哪些字的讀音不準或錯誤,,適時引導出詩歌朗讀的第一步,要讀準字音。緊跟着以第一節爲例,給學生具體的講解怎樣劃分朗讀節奏,哪些字詞應該重讀,怎樣讀出詩的感情。 然後就放手讓學生去完成剩下的詩歌的朗讀。韓老師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引導學生實實在在的去探索,掌握詩歌的朗讀技巧。在這堂課上,學生們很快的掌握了節奏的劃分並能有感情的了,效果很好。

(三) 注重師生評價,生生評價。每個問題的解答,或朗讀,都鼓勵學生自己進行評價。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整個課堂非常活躍。

(四)教師語言簡練,恰到好處 由於本課是一首詩歌,在教學時,韓老師的語言簡練,優美,富有詩意,飽含感情,感染着每一個學生。韓老師沒有一句多餘的話,每一個提問,評價,每一句過渡都恰到好處。

(五)精心設計練習,體會學習的快樂。 詩歌都是可以配樂演唱的,韓老師精心設計練習,讓學生按照《春天在哪裏的》的韻律,根據課文的內容,把課文改編成一首歌。學生們更活躍了,寫歌詞,唱歌。課堂的氣氛達到了高潮,同時鞏固和加深了課內知識。

(六)多媒體輔助教學,使課堂更富有生機 這節課,韓老師對電子白板運用得恰到好處,白板爲教學服務,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果。比如講第三段少女思戀圖時,韓老師首先給學生展示了一幅秋野畫

面,讓學生觀察並感受畫面中缺少了什麼,學生各抒己見。韓老師又展示出一副畫面,學生比較哪個好,好在哪裏,生動直觀的畫面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她不像我們有的老師,只是死板硬套的在課堂上放課件。而韓老師這節課使得信息技術和教學得到了有效的整合。

這次課堂使我受益匪淺,以後我要汲取其中的優點,從而提升自己的教學

關於評課稿 5

各位專家,各位數學同仁們:

上午好!今天我們齊聚水頭四小共同參與以“項目評價”爲核心的教研活動,一起傾聽由董**老師和陳**老師圍繞“人人過關、善學樂學、學力取向、習慣養成”這16字原則而進行的教學活動,肯定各有所思,也必然有諸多收穫。接下來,我根據董老師執教的《搭配二》一課,願與大家分享一些淺薄的想法,若有不成熟之處,還望大家多多指教。

本次董老師執教的《搭配二》裏呈現的內容是第一次以新課的形式出現在課堂裏,在我們去年任教的時候還只是在新課後面的“做一做”出現,解決這個問題對大部分學生而言並不難,所以董老師把重心放在讓所有學生積極參與整個課堂,並明裏暗裏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注重策略的習慣養成上。從課一開始,董老師就以“今天我們去數學樂園挑戰有關數字的搭配問題,你們有信心接受挑戰嗎?”“有沒有信心?”這樣鼓動性的語言讓全體學生以熱情高漲的態度進入課堂,深切激起學生的學習性和鬥志欲。在董老師層層緊扣的各環節裏,也處處顯示全體學生參與的痕跡,他讓學生認真審題,獨立思考寫下組成的沒有重複數字的兩位數,好似漫不經心經過每個小孩身邊,實則關注了每一個小孩的學習狀況。在每一個反饋環節,他也積極帶動學生參與評價和思考,在認真闡述自己解題方法的同時關注其他同學的想法,並能有效地吸納更加優越的.做法。在整節課裏,我們總能看到董老師和學生們積極互動的歡快場面,學生學得開心,教師引得巧妙。

同時,在這節課裏,我們也能清晰看到董老師非常注重帶動學生利用方法的遷移來解決新問題學習新知識,他在挑戰一里用簡實、樸素的引導語讓學生回顧了組成沒有重複數字的兩位數的多種方法,學生自然而然利用小結出來的比較優越的方法解決了0、1、3、5這個環節,此時老師沒有過多言語,水到渠成。在以後類似的學習中,學生也必然會利用這種有序的思考方式來解決問題

在這節課裏,我們也看到董老師精心準備的教學材料的呈現,“多一個數呢”、“換一個數呢”、“還是這四個數,換一個問題呢”就把這節課串成串,學生覺得有趣,老師又能授予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看似簡簡單單,卻蘊含諸多樸實的智慧。

這節課雖以挑戰爲線,學生樂學,場面歡快,卻也不難看出董老師一直穩穩拿捏“人人過關”這個尺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中,他有意無意引導學生髮現先確定十位的優越性,他又以多種形式,或獨立思考或說或聽或寫,來鞏固此種思考方式,儘可能讓每一位小孩都掌握思考問題的有序性和完整性。

我們從這節課看到董老師精心的設計和三(3)班學生的精彩表現,但我們也知道真實的課堂必然存在遺憾,所以,這節課還是有很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比如,讓一直從教國中數學的董老師來調控一個國小三年級的課堂,怎麼樣給予更輕快的節奏?如何讓我們的課堂裏多一些對學生有激勵作用的有效評價?在一個學生層次差異很大的課堂裏如何既不抹殺尖子生的興趣,又能關注後進生的學習?等等。希望各位專家、領導能給予指點幫忙解惑。

以上是我聽完這節課後一些不盡成熟的想法,還望各位多多指點,謝謝!

關於評課稿 6

一、教學設計,合理妥當。

老師精心鑽研教材,從文本出發,利用教材本身的特點,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緊抓重點,老師先抓住2、3、4自然段,帶領學生追憶圓明園昔日的輝煌,追憶曾經的愛,然後再到第5自然段,“以愛激恨”,讓學生體驗“毀得讓人心碎”。這樣把愛與恨,美與毀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整個課堂就營造得比較好。不僅做到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更體現了對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交融,這是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

二、教學重點突出,難點得到突破。

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爲歷史的記載,引導學生在腦海中再現它昔日的景觀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牢牢抓住介紹圓明園的佈局,建築風格及收藏的珍貴文物三個方面進行了精讀、精講。注重以讀爲本,充分理解語言文字,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結合大量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充分發揮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出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壯觀,讓學生從內心真切感受到圓明園是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突破了難點,從而爲後面圓明園的毀滅感到痛心,對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

三、注重以讀爲本,讀中感悟。

閱讀教學的實質就是指導學生讀書,當前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如何處理好讀講關係,去引導學生多讀和加大學生自學自悟的分量。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在教學中,柱森老師注重突出語文課“以讀爲本,以讀代講,熟讀成誦,在讀中感悟”的.特點,課堂上留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採用自由讀、指名讀、默讀、齊讀、範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使學生在讀中思、讀中悟。如在學習圓明園毀滅經過這段時,老師先播放影片引出學生對侵略者的憎恨,然後讓學生帶着痛惜、仇恨讀好這段話,學生切實感悟語言規律,體會作者怎樣傳情達意,使學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喚起愛國熱情,惋惜、痛恨之情,從而更進一步體驗情感,與作者產生強烈共鳴,課堂教學達到高潮,感情得到昇華。

四、尊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權。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學過程中,柱森老師始終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允許學生自由選擇、自由表達,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權,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閱讀感受,注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受。如教學中,教師讓學生選擇喜歡的段落,用喜歡的方式朗讀,尊重學生的自由選擇權,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來,教師在允許學生自由表達後,不失時機的引導學生的思路,抓住需重點研究解決的問題。當看完了圓明園被毀滅的一段錄相後,讓學生談感受、談感想,這樣培養了語言表達能力,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自主權,注重了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受,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性發展。

五、運用電影畫面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利用電影畫面組織教學,以特定的音響、畫面刺激學生的感官,能有效地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柱森老師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了電影畫面,如:在教學圓明園被毀滅這段時,雖然文中具體描寫了被毀滅的經過,但究竟是怎樣一個場面,由於學生沒有親眼所見,對課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象,教學時播放一個圓明園被毀滅大致經過後的課件,圖、文、聲並茂的活動影像,渲染了課堂氣氛,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感情。利用展電影畫面展現教學內容,使抽象的語言文字變得具體生動、真觀,增強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趣味性和生動性。

當然,金無足赤,課無完美。由於我們還處於傳統教育向新課程探索的轉軌階段,所以,在運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法過程中,王老師還不夠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嘗試,還有就是這節課讀的形式比夠多,但讀的分量和深度還不夠。以上幾點是我個人對這節課的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大家指出、糾正。

關於評課稿 7

《克與千克》是三年級學生第一次接觸重量單位,但是重量單位並不像長度單位這種這麼直觀,它讓學生理解有點抽象。但易老師能較好的把握教學的脈絡,能立足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幫助學生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攻破教學重難點。值得我學習的地方真的很多很多,我就談幾點我認爲這節課最成功的地方。

一、首先在導入環節,新課一開始,易老師就充分迎合了學生的心理特點,組織學生開展背一背遊戲,使學生真實的感受到:物體有輕有重。接着讓學生一手託一枝鉛筆,一手託書本書來感受重量,並讓他們說出自己的感覺。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感覺,順利的引出本課的課題。並且大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活了學生的思維。

二、在新課教學中,易教師準備了恰當的教具和學具,讓學生動手操作,切身感受克和千克這兩個較抽象的質量單位。尤其是每個學生都發了一個一克的硬幣,教師帶了很多一克的硬幣,讓學生知道一個硬幣是一克,十個大約是十克,五十個大約是50克,等等一步一步的引導,還給每個小組都準備了一些上面標有重量的東西,可以親手去掂量。很自然的讓學生從認識克過度到千克的認識,讓學生充分感受克和千克。

三、課堂組織得很好,一開始學生積極性不高,但通過老師鼓勵性的語言,還有恰到好處的引導,互動環節的設計等讓氣氛慢慢活躍和輕鬆起來了,在這節課中我們看到學生動手了,動口了,動腦了,合作了,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越來越積極了,後來甚至等不到老師叫他回答就脫口而出了,當問到比千克更大的單位時,有的學生還歡呼有萬克,雖然沒有答對,但是可以看得出學生的思維很活躍了,也可以說是學生有了成功體驗時發自內心的歡呼。

總之,這節課思路清晰,體現了數學課的特點,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樂趣,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在活動中的合作學習,團結互助的精神,嘗試到了成功的`快樂。我覺得這是一節很成功的課,實在要講缺點,我也只好發表幾點不成熟的看法;我覺得在教學稱物品的重量時候,因爲那個盤秤懷了,所以易老師就沒有詳細講解怎麼樣來認和怎麼樣來稱物體的重量,但是學生還是在上認出了物體的重量,本來要讓學生自己拿着物品自己稱一秤就更好。還有,講完了克和千克時候,設計了一些練習,但是我覺得應該再設計一點有猜一猜某些物品的質量的練習,讓他們和剛纔建立在腦海裏的一些物品質量進行對比來猜測某些東西的大概質量。

關於評課稿 8

今天下午第一節聽了xx老師在多媒體教室上的英語課Harry potter,我的評課如下:

一、從教學目標上分析

1、xx老師這節課目標非常明確。即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較好的.理解,訓練學生的略讀,查讀和跳讀能力,找出每段的主題句,並做好相應的閱讀題和判斷題,在學完本文之後,激發學生對人生和命運的感悟,啓發學生面對困難時要堅定信念,勇敢面對,最終克服困難。

從教學目標制訂來看:能從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等幾個方面來把握,體現閱讀課的特點;能以新課程的大綱爲指導,體現新教材特點。

2、從目標達成來看:課堂上能較快地接觸重點內容,重點內容的教學時間得到保證,閱讀技能得到鞏固和強化。注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從提問到練習到討論,都能把“以學生爲本”的教學思想貫穿課堂始終。

二、從處理教材上分析

xx老師對該節課知識內容的傳授較準確,在教材處理和教法選擇方面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關於評課稿 9

《真分數和假分數》聽後反思

今天聽了一節張老師的課,本節課真可謂是我聽過的所有課裏面真真正正、地地道道的一節自主高效的新授課。

說學生講的好,倒不如說學生預習的好,剛開始我就被學生的表現深深吸引了,張老師請一名學生彙報預習的成果,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和難點(主要靠學生課下查閱資料、反思、總結),前一天老師佈置好預習的內容,然後講課的內容是與學生的.預習相吻合的,本節課老師僅僅用多媒體打出了兩個題目:

1、什麼叫真分數,真分數有何特點?

2、什麼叫假分數,假分數有何特點?

下面就是學生展示階段,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一個小組六個人全部到講臺上面,並且分工明確,你講那個知識點,我講哪個知識點,他講那個知識點。在講的過程中問題意識特別顯眼,比如:我想畫3/4,誰能來幫我完成?有問既有答,每名學生都認真參與,並且同學之間形成了互幫互助的風格,提出的問題有好多是讓班裏最後幾名差生回答(後來老師解釋說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學生之間是不看成績的,即使成績很差,也不影響在同學心目中的形象,這樣差生在小組內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種壓力,這種壓力催促其積極向上)。

學生在講解的過程中,老師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學生展示時,老師在課堂上要來回的巡視學生聽講的情況,並且要注意傾聽,當學生遇到困難時,當學生跑偏時,當學生經過合作還未解決問題時,當學生總結不到位時,要進行適時的指導和引導。

我還聽到了一點,當對於一個比較有難度的問題,有學生講解完畢後,不要忘記再找一名中下游的學生起來再敘述一遍。(特別是總結方法、解題規律)

最後老師與我們做了短暫的交流,關於預習表的問題,特別是重難點的問題的引導和自主探索,讓學生勇敢地提出自己的問題,然後寫寫是怎麼解決的。最能打動我的是學生的問題意識的培養,我相信老師是下過一番功夫的,張老師說剛開始時學生一節課提不出一個問題來,而現在學生是帶着問題在上課、聽課的。

在培養學生方面,我準備向張老師學習,本學期重點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每名學生都能帶着問題聽課,我覺得帶着問題來,將它解決了,學生就高興了,自主高效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關於評課稿 10

今天上午有幸聽了施老師的講課,講了一節一年級數學上冊關於“6、7、8加幾”的課程,從聽課中可以總結出一下幾點:

1、教師對知識的複習充分,瞭解到9加幾的加法計算利用湊十法來進行計算,複習鞏固了算法的原理以及方法,讓學生明白9如何湊十,如何分解兩一個數,這完全爲本節課計算6、7、8加幾做了很好的鋪墊,學生也能夠很快的從中領會到計算原理。

2、還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那就是,施老師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訓練到位,學生從課堂的說湊十法的過程非常熟練,在課堂上也做到了不斷練習,充分讓學生反覆說,準確說,流利說。

3、對課本的教學用圖充分挖掘,從例題中發現數學問題,讓學生明白題意,知道給出的數學信息,引導學生的會利用信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知道從不同的方向進行解決問題,有前後人數相加,有不同衣服顏色的人數相加,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

4、注重計算的方法練習,例如在計算8 5=的時候強調可以看8分5,也可以看5分8,從兩個方面進行解決問題,拓展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明白湊十法的靈活應用。

5、從一個兒歌幫助學生解決湊十法的口訣要點,抓住特點進行計算,提供學生快速計算的小訣竅,利用減法計算結果,很得出結果。可以說是整節課教師都把握住了重點內容,強調方法練習,講解細節重點內容,讓學生明白抓住關鍵內容進行計算。

對本節課意見和建議:

1、能否在寫課本例題時,讓學生說說算式可以怎麼列,或許有8 5或5 8,7 6或6 7的不同列法,這樣可以結合到最後一題,爲下節課滲透。

2、擺小棒時可以讓學生上臺圈一圈或擺一擺,感受過程,計算結果也可以做到進行驗算。

關於評課稿 11

《小烏龜找工作》是一篇童話,通過生動的想象,講述了小烏龜找工作的過程和結果,形象地刻畫了小烏龜鮮明的特點,也揭示了一定的'道理。

首先,讓學生說出看到題目知道什麼?想知道什麼?使學生從題目、中知道了主人公是小烏龜,主要事是找工作,並抓主了題目中的字眼“找”,知道了是一篇童話故事;提出了小烏龜到哪兒找工作?怎麼找的工作?找到了沒有等問題。明確地提示了課堂教學目標和重點。在處理每段的問題時也解決得很清楚,但是從培養學生能力的角度看,應該把四個結構相同的段落,詳講一段,其他三段的學習,應讓學生在總結學習方法後,自行彙報。我是牽着學生走的,以後要引以爲戒。

其次,在活動中體現了從思想內容到語言文字這一過程的訓練,如抓住數字“3”和數字“100”,體現小烏龜送信速度慢,找到沒被錄取的原因。抓住“轉圈圈”一詞,讓學生演示,理解了小烏龜不是不努力

工作,而是不會爬樹造成的。

再次,對朗讀進行了有效指導。不但分析了語氣、語調,而且對長句子的讀法也作了指導。 不足:出示課文最後一段,應該隨機讓學生說說自己的長處與不足,今後該怎樣做。

關於評課稿 12

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任雪瑩老師給我們上了一節課,我們每一位老師都從不同的角度對這節課進行了認真細緻的觀察,在這節課中我主要觀察學生的,對學生的觀察我首先找到了以下一個切入點:

1.參與程度

2.學生的地位。課堂是否以學生爲中心,教師的情緒是否被學生的情緒所感染,教師教學方式、技巧等的是否會根據學生的課堂的反應的變化而變化。

3.學生情感。學生情感表現在回答問題和同學間的相處情況等方面。

4.對學習內容的感知程度。觀察學生課堂上是否敢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發表見解和所提問題是否具有價值性,積極主動性,創造性。

5.學生學習態度和動機。主要涉及這些方面:舉手的次數,學習速度,作業完成情況,課堂轉註程度。

6.水平差異。

7.文化差異。教師應尊重各種不同的文化。

對學生不專注行爲的觀察:

課堂教學中有些學生往往表現出一些不專注的行爲

1、 打瞌睡

2、 說廢話

3、 干擾別人

4、 不參與

5、 等待

6、 個人需求

有了這幾個方面我在觀察的.時候做到了學生學習和聽課的每一個細節,比如:當老師讓學生自己讀讀寫小紅馬的話時,由於老師給的時間不充足,積極參與者只有5人,茫茫然着有5人,其餘的人都看着老師的表情,不知道該說什麼。當老師讓同學們進行同桌交流的時候,大部分進行認真交流,但是有的在說閒話,說笑話,其中有四人不參與,在玩耍。當老師在大屏幕上放出,在沙漠中,因爲小駱駝的腳掌,所以,積極舉手者3人,其餘的學生也不知道是會還是不會。最後老師讓學生講本課的故事的時候,積極參與者只有3人,不參與者35人,玩的有15人。總之,從這節課上來看,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積極性不容樂觀,還需要我們老師進行有序的組織課堂教學。

關於評課稿 13

本課的主題爲市二模試卷作文分析。教師從呈現、學生作文展示、示範、學生自評與他評展開。看似課堂結構完整,層層遞進,但我認爲以下問題有待思考。

多角度(體裁、內容、詞彙、句型、連貫、技術層面)對作文作自評與他評對我校學生(英語基礎十分薄弱,一個句子都寫不完整)的意義何在?

教師在做評分示範時所選擇的`4篇作文不夠典型,均爲內容與主題相關性不大,不突出。在示範時沒有讓學生參與,只是自我展示,學生會評嗎?

即使學生學會了自評與他評,那語言呢?學生還是不會寫。爲何不更多地關注語言呢?

市二模在做試卷分析時更多地應關注哪個點?

關於評課稿 14

尊敬的市教科院羅主任,區教研室閔主任,夏老師,劉老師,前川五小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老師們:

大家上午好!

雖然是春寒料峭,但是黃陂前川五小卻是暖意融融,我們新老朋友相逢在這裏,共同學習探討,真誠交流,倍感親切。今天我們觀摩欣賞了三位老師的展示課,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認爲今天的三節課有激情、有智慧、有特色、有實效,當然也有一些小小的遺憾。三位老師的課立足於學生的發展,以語文素養的提高爲出發點,以引領者、合作者的身份帶領學生走進文本,真正讓學生感受語言,熟悉語言,理解語言,運用語言。師生在課文的重點,難點之處進行探索,交流互動,利用課文這個“例”,讓學生得意、得言、得法,努力實現“例”的增值。三節語文課,洋溢着個性,飛揚着激情,彰顯了魅力,聽來讓人心情舒暢,受益匪淺。

縱觀幾節課,亮點紛呈,精彩不斷,下面談幾點個人的感受。

一、正確理解和把握教材的重難點,教學目標定位準。

三位老師堅守語文教學的本真,圍繞一箇中心,即以語言教學爲中心;兩個基本點,即培養語文能力和提高語文素養來設計教學,三維目標有機整合,體現年段和教材訓練重點。例如:李慧萍老師的《壺口瀑布》是一篇語言優美,並有一定的難度與深度的課文,李老師能依據課標要求和學生的認知實際設計明確合理的教學要求,有所偏重,而不面面俱到。在教學中,她十分投入並有感染力。在教學中語言簡練清晰,善於誘導,以學生的“讀、思、悟、議、品”爲主要手段,以學生的感受爲主線,重視情景的創設,採用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關鍵詞,突破重點段,提高課堂實效。課時目標具體實在,準確、科學、實用。

二、體現閱讀教學特色和學生認知規律,訓練過程實。

教學過程中,幾位老師善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和熱情,以巧妙的切入,動情的渲染,靈活的方法,機智的點撥,恰當的評價等多種方法組織教學。例如:白紅利老師老師執教的《雪地賀卡》,圍繞“一個帶有祕密的童年是多麼的幸福這一中心”來體會童心世界的美好與純真。以“我”發現

雪人身上的賀卡及賀卡的內容爲主線組織開展教學,教學流程清晰。整節課情、景、理順序清晰,調動學生進行童真的感悟和思考,給學生以情感的薰陶,精神的滋潤。

朱娟老師在課堂上着重進行意境想象與朗讀訓練。教師抓詞眼多渠道引學生入境,並通過品讀、賞讀、引讀、範讀等多層次、多梯度的讀,體現了訓練的層層推進,步步深入的過程。既讓學生能聲情並茂地吟誦《漁歌子》,又能將《漁歌子》背後整個美輪美奐的詩詞意象銘記在心,內化感悟,受到啓迪,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三、以語言訓練爲本,品詞、析句、明理、悟情,語文味濃。

圍繞教學目標,幾位老師引導學生細讀文本,摳詞摳句,潛心會文,認真思考,把語言文字活化爲生動形象的'生活畫面,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既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昇華了情感。不論是在認識生字、對文中不理解字詞的質疑、理解、還是理解文本的內容時都充分重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個性感悟。另外,特別關注學生的朗讀訓練。朗讀的形式多樣如(自讀、聽讀、評讀、合作讀、角色讀、配樂讀等),在讀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層層深入,感悟文字背後蘊含的情感,走進文中描繪的意境,把簡單的內容讀豐富,把文字背後的情感讀出來。課堂上學生誦讀聲不斷,讓學生在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美。受到美的薰陶。

如李惠萍老師在這節課設計了不同層次的讀。每次讀都有明確的目的,做到了讀得有梯次有提升:初讀課文,發現壺口瀑布先聲奪人的氣勢之美;再讀重點詞句,感悟壺口瀑布的壯觀之美;研讀重點句段,品味壺口瀑布的厚重之美,引導學生的思維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把學生推向一個又一個的情感高潮。

四、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教學方法活。

教學過程中,幾位老師善於營造積極的教學氛圍,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樂學、愛學、會學。”

1、揭題很有特色:李惠萍老師讓學生朗誦有關描寫黃河的詩句入手引入教學,白紅利老師用猜謎及趣法創設情境。

2、文本使用有創意:朱娟老師運用多形式品讀,反覆吟誦,讓學生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西塞山、白鷺飛、豔若朝霞的桃花、潺潺的流水、肥美的鱖魚、頭戴斗笠的漁翁在垂釣、微風細雨等、引發學生從景物、色

彩、聲音等幾個方面想象體會詩詞所描繪的意境。特別值得讚賞的是在理解“不須歸”一句時,巧妙地介紹作者的生平簡介及其哥哥所寫的和詞,運用兄弟倆作詩對答朗讀的方式,體會作者“消閒、飄逸、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的“不須歸 ”的情致。

3、啓發學生質疑,以疑促讀促思促悟。例如白紅利老師在學生不經意之處啓發質疑:看到這張賀卡,你有什麼疑問?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展開想象,進而深入理解文本。

4、課堂注重教給學習方法。如聯繫法、對比法、遷移法、聯想法等等。

5、課堂擴展適度。結合文本,適度擴展,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途徑。朱娟老師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她所補充的“一行白鷺上青天;細雨桃花水,輕鷗逆浪飛;《江雪》等古詩詞與《漁歌子》緊密相連,恰到好處,讓學生既加深了對本課《漁歌子》的理解,又拓寬了知識,昇華了情感。

6、課堂注重評價。教師評價語言豐富多彩,特別注意激勵性的評價,給學生以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下面談幾點不足之處:

1、白紅利老師的《雪地賀卡》一課容量過小,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在理解賀卡的內容這一段,建議本課上到第四自然段爲好。

2、李惠萍老師的《壺口瀑布》學生的“說”和“議”顯得過多,“讀”略顯不足。應結合具體的重點句段,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讀出情,讀出味。另外,配音讀時音樂聲要低一點,起襯托、點綴作用即可。

3、三節課給人的感覺預設約束太強,課堂上的精彩生成不夠。

關於評課稿 15

劉老師主講的《魚游到紙上來了》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27課,這是一篇精讀課文。《魚游到紙上來了》這篇課文語言雖平實,但在人物描寫上細緻入微,對聾啞青年的的外貌、神態、動作刻畫非常傳神。劉老師這節課,就以“魚游到紙上”爲線索引導學生圍繞青年的看魚、畫魚動作神態的關鍵語句,進行反覆品讀揣摩,感悟人物形象,從而受到心靈啓示,領悟了寫作方法。這樣的課堂真可謂語文味兒十足,也只有像劉老師這樣的具有深厚的語文教學功底的老師才能做到駕輕就熟,還語文課堂本色。

一、三學小組課堂模式運用駕輕就熟

預學時,在經典誦讀後,劉老師開門見山,直奔主題,請學生讀課題,在文中找出寫明課題的句子,學生找出句子後,請學生反覆朗讀,感受蘊含的情感,這樣一開課很快就將學生帶入閱讀的殿堂,感受到了閱讀的美妙,同時也爲整堂課奠定了情感基調。接着老師拋出一個問題:這句話讚美的是誰?青年如何作畫,得到了這樣的讚美?這個問題看似平常卻將學生的學習慾望激發出來,直奔這節課的重點學習內容。這時老師相機出示學習目標,這就進入了互學階段。互學時,學生討論、老師指導,小組展示時,老師放手學生交流,又能及時上線給予點撥將學習引向深入。在學生交流了“看魚”和“畫魚”之後,教師引導學生輕鬆理清了“魚游到紙上”和“魚游到心裏”的關係。在這水到渠成的時候,評學環節教師讓學生講和聾啞青年一樣的勤奮忘我取得成功的故事。這樣的設計不僅使學生得到情感的昇華,而且在講故事中鍛鍊了表達能力。從預學到評學,三個環節,在劉老師的這堂課上顯得清晰流暢,有節奏,毫無生澀之感,相反從練課到現在我都感覺是那麼的駕輕就熟。

二、讀悟結合,讀出了語文味兒

課文雖語言平實,但是情感濃郁,含義深刻,令人回味無窮,因此品讀課文、發展思維、獲得情感體驗就是劉老師這節課的一大亮點。在劉老師這節課上呈現了多種形式的朗讀,隨時感受到閱讀給課堂增添的韻味兒。

1、抓住關鍵詞句朗讀感悟。理解課文內容,常常是抓住一些關鍵詞句朗讀,從而獲得一些思考和感悟。在這堂課上學生就是這樣做的,朗讀句子,談談感受,在感悟有困難時,還是不忘“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的道理,在反覆的朗讀中學生不斷思考,積極參與體驗。如在交流“看魚”時,教師引導學生抓住了表現青年人看魚時的神情“呆呆地”“靜靜地”等詞語談感受,在學生感受到了青年看魚專注,忘我的精神品質時,教師請學生讀出這種感受,又通過挑戰讀讓這種感受深入學生內心,從而達到影響學生心靈的作用。又如交流畫魚時抓住動作“工筆細描、揮筆速寫”體會畫技高超,繼而採用各種朗讀形式讓學生切實理解句子的意思,使讀悟結合,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

2、創境朗讀,昇華情感是這節課的成功之處。

如在學生交流青年看魚的句子“爲了畫好金魚,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時,學生只是簡單體會到了青年的勤奮,老師就抓住“每個星期天”適時創境引讀:“春光明媚的星期天,青年——烈日炎炎的星期天,青年——秋高氣爽的星期天,青年——寒風凜冽的星期天,青年——”進一步使學生感受到青年的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當交流到“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讚歎着,議論着,唯一沒有任何反應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爲一體了”這句時,教師設計了多種層次的讀,先是個別讀,然後是齊讀,接着想象訓練創境讀:想像有哪些人會怎樣讚歎,怎樣議論?當學生想象了一些人物後,教師出示了一個句子填空,老人怎樣稱讚,青年怎樣讚歎,一羣孩子怎樣議論,學生在選詞填空中,不僅積累了詞彙,而且進一步深化了感受,此時學生一定會明白聾啞青年受到老人、青年、小孩各種人的稱讚,一定是說明他的畫技高超。學生此時心中可能就會想:要想得到人們的誇獎,那就要像這位青年一樣,做事勤奮專注、堅持不懈。這時再就填好的.句子進行朗讀,學生的情感就再一次共鳴,得以昇華,爲理解“魚游到心裏”做了鋪墊。

3、拓展閱讀,符合大語文觀

在解決“魚游到紙上”和“魚游到心裏”兩者關係時,由青年自己的話,引出“胸有成竹”這一課外詞,不僅豐富了語言詞彙的積累,而且很好地將課內課外知識進行了遷移、融匯。在評學環節學生將蒐集的反映這一主題的故事進行交流,這就使學生不僅拓展了視野,豐富了知識,而且訓練了表達能力、昇華了情感。這樣的設計就是符合大語文觀的。

總之,劉老師這節課具有濃厚的語文味兒,還原了語文課的本色。美中不足的是我覺得課堂中缺少寫的訓練。

由於本人能力有限,劉老師一堂很好的課我卻評不出來,希望劉老師見諒,也誠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標籤:評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