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雙手前拋實心球》評課稿7篇

其他6.15K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評課稿,評課是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的判斷。寫評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雙手前拋實心球》評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雙手前拋實心球》評課稿7篇

《雙手前拋實心球》評課稿1

大家好!社會實踐剛剛結束,我帶着記憶猶新的欣喜、感動和震憾站在這裏,我演講的題目是《讓青春在實踐中飛翔》。

上週,我們八年級年級八個班的學生到新鄭參加市教育局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全方位軍事化管理使我們充分體驗了團隊生活的嚴謹、艱辛、樂趣與感動。

在活動過程中,翻越逃生牆的項目是整個團隊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了。同學們自動搭起人梯,奮力向上攀越,雖一次次跌落和失敗,但同學們卻永不放棄。不少同學的雙肩被踩破了皮,卻一聲不響,低着頭,繼續用自己的臂膀支撐起同伴的生命,背後只是留下一塊塊傷痕和一個個腳印……他們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別人,使在場的許多同學都流下了感動的淚水。那個場面,我畢生都將無法忘記。同學們團結、友愛、互助的精神,使我們度過了一道道難關,克服了一個個困難。若沒有同伴的付出,就不會有整個團隊的勝利!

我想,這就是團隊的力量!一根筷子易折斷,十根筷子堅如鐵!團隊的力量是偉大的,偉大的`背後更隱藏着艱辛與磨礪。一個人經歷風雨,不如大家一起抵擋風雨!

也許命運給了你不公平的待遇,也許生活給了你太多的磨難,也許你的天空在下雨,也許你的世界總是黑暗……但是,請不要悲觀失望,不要消沉灰心,讓大家和你一起面對吧!生命的過程是需要雕琢和磨礪的,大家一起承受,讓友愛撒滿內心,讓力量驅走荊棘。那樣,你的生命將不會褪色,團結的力量將陪伴着你,感動將一直圍繞着你,精神之火將永不熄滅!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一塊塊磚只有堆砌在一起才能成就萬丈高樓;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獲得永存。是的,生活中可以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但是生活中不能沒有團結、友愛的精神。一個人是社會的一個細胞,只有大家團結在一起,才能構成一個堅強的整體。

保爾曾經說過:“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於我們只有一次。”在人生的旅途中,讓我們背上團結、合作、超越自我的勇氣,把它們裝進我們飄灑活力的行囊,讓青春在實踐中飛翔!

《雙手前拋實心球》評課稿2

我覺得一堂體育課的評價應當關注的是教學環節流暢、學生活動進取、重難點突出。其實說到最終最關鍵的是這節課上完學生到底瞭解、掌握了多少技術技能。下頭說下我們教研組所上的一節教研課。教師在教學中着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全課以學生的學、練、思作爲教學主線,合理運用啓發式教學,在此基礎上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調動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參與和意識。

我認爲整個教學過程有以下幾個亮點:

1、教學組織層次清晰、重難點突出。

沈教師的組織有條有絮,語言組織簡潔明瞭。在側向投擲輕物的教學中,先進行了徒手的原地側向投擲練習,改善了引臂與最終用力動作,隨後學生按照動作要求進行嘗試行投擲,根據學生投擲的情景,導出了本課擲遠的重點:輕物出手的速度和輕物出手的角度,在教學過程中,經過觀察……體驗嘗試……帶問題練習……師生討論……學生比賽等方式進行練習,從而調動學生的進取性及主動參與的本事。

2、器材選用新穎

本課《原地側向投擲》課中,教師選用了橡皮筋作爲教學器材,並能教學器材一物多用。將器材發揮得淋漓盡致。

3、教學過程收放自如,減少消極時間的出現

隊列調動是體育課堂的一大特色,多變的隊列變化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也是考驗師生配合的'一大難題。這堂課中依次出現了多種隊型變換,教師在每一個隊型變化之間只用了幾個簡潔卻準確的指示性口令就快速地調動了隊伍,整個場面井然有序、收放自如。由此可見,教師的課堂調控本事相當出色這應當源於日常的教學。

4、寓教於樂

這堂課的輔助教學遊戲——趣味跑,以“交通警察”的形式指揮學生進行跑步,經過教學不僅僅鍛鍊了跑步並且還讓學生進一步瞭解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起到了健身和教育雙重工效。

5、學生反饋情景良好,基本能到達預期的教學目標。

提議:

這堂中如果能更好地採用分層次教學,這樣對本課的教學效果將更加明顯。

《雙手前拋實心球》評課稿3

①從教學目標上評議

教學目標是通過健美操的創編,使健美操的動作與生活中的動作聯繫在一起,讓學生能把生活中的一些動作創編成健美操的動作。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培養學生集體主義榮譽感,使學生明白知識來源於生活。

②從處理教材上做出評議

教材的選擇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生體育的意識”這一基本理念,健美操運動是學生非常喜歡的有氧活動項目,任課教師通過讓學生自我創編,很好地調動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大大激發了學生的運動興趣,對培養學生終生體育意識這一理念有很大的幫助。本節課的設計同時又體現了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健康第一”、“運動參與、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和小組協作能力”的理念,教師在課堂不斷讓學生出來做示範動作,大膽創新,利用學生的智慧和表現慾望,提升課堂氣氛,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運動能力。

③從教學程序上評議(教學思路設計、課堂結構安排等)

教學過程:本節課教學過程比較合理組織學生進行練習各教學環節轉換順暢,有創新性。

準備部分讓學生通過各種自我創作的動作活動各個關節非常好,自我創編各種動作不僅讓學生感到新奇,而且提高了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充分活動了身體。基本教學環節,教師能夠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發揮想象力,參與創新,鼓勵學生大膽表現,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激發學生運動興趣,讓學生多一點成功的喜悅,使學生真正成爲運動的主人。 整理放鬆階段運用理念放鬆法比較新穎,效果較好。

④從教學方法和手段上評議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始終處於主導地位,即在學生練習練習的過程中適當的點撥,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解決疑點。課的開始部分,教師引導學生想象,創造性地用各種生活中的動作創編健美操,使學生感覺健美操好學容易掌握,通過各種方式的練習,以達到制定的教學目標,在練習過程中讓學生主動領操,滿足學生的表現欲。使學生提高興趣。最後分組進行隊形自我創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整個教學過程集中和分散相結合,教師以啓發引導爲主,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⑤從教師教學基本功上評議

教師的基本功紮實,姿態優美,動作規範,講解與示範配合緊密合理。教師個人語言組織表達及課堂氣氛的調動非常好,富有激情,適合學生的口味。看得出老師有較好的教育教學的經驗和基本功。

⑥從教學效果上評議

本節課課堂氣氛相當濃厚,學生積極性得到了很好的提高,都能夠積極參與到活動當中去,大多數同學都能夠認真思考,大膽創新,在教師引導下以多種方式參與學習,主體地位得到體現。運動負荷安排合理、學生心裏愉悅,新授動作技能掌握率熟練,要求:重點突出、觀點明確、評價客觀,有建設性改進意見;字數不少於300字。

《雙手前拋實心球》評課稿4

前幾天我聽了何老師的四年級水平二的教材內容《雙手前拋實心球》。其教學技能目標主要是通過雙手前拋實心球的學習,使學生能基本掌握雙手前拋實心球的動作方法,並積極開展練習,提高學生的力量和身體協調能力。

下面,我就對本課教學的各個環節談一談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課的開始,何老師採取慢跑來進行熱身練習,接下來的徒手操設計合理,即起到了舒展身體各個關節、韌帶的作用,又通過教師良好的展示給了學生直觀的動作體驗,使他們對本課的實心球學習充滿好奇和決心。

課的基本部分是雙手前拋實心球。教師採用了講解、示範教學方法,清晰的把雙手前拋實心球的技術動作展示給學生,學生練習的隊形組織合理,最後環節運輸球接力比賽,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了一次運球接力跑,在跑中發展身體素質,在跑中體驗小組合作,增進小組合作意識,在跑中將本課推向高潮。

最後,教師通過放鬆練習讓學生在老師的語言指導下放鬆身心。

縱觀整堂課,教學流程流暢,教學思路比較清晰,各環節設計的`合理、層次清晰,教學策略符合四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教師示範講解基本規範到位。整堂課的各環節都是爲教學目標達成而服務的,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都得到了較好的發揮。

《雙手前拋實心球》評課稿5

今天,我有幸聽了朱老師老師的一節體育課,收穫很多。

朱老師專業技術能力強,自身素質比較高。這一節課教法先進,課堂氣氛活躍,課堂激趣遊戲,熱身操等,能快速激發出學生的練習熱情,儘快進入角色。結束部分放鬆練習,又能使學生徹底放鬆,效果非常好。朱老師鼓勵性的評價,精細的技術講解,使學生激情投入練習之中。自主互助的創新練習富有刺激性,真正體現了“自主互助的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觀後令人賞心悅目,耳目一新,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在這個過程中,作爲一名剛剛改行教體育的`教師的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在此,我針對這次聽課談談自己的一些不同看法。

1、學生在課中的參與

學生是課堂中的主體,是以一定的參與度做保證的,學生沒有參與或少參與,就算不上“主體”了。學生的參與狀態,既要看參與的廣度,又要看參與的深度。就廣度而言,學生是否全面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是否參與了課堂教學中的每個環節;就深度而言,學生是主動的、積極的,還是被動的、應付的。

2、教師的評價鼓勵性語言要高

朱老師的課鼓勵性的表揚是不多的,這是一點不足。我認爲體育教師在語言表達上應真實、親切、果斷、簡練,在語言和行爲上擺正師生的平等關係,才能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總之,這次體育聽課讓我感受很深,開拓了我們的視野,充實了我們老師貧乏的課堂教學經驗。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多克服自己的不足,學習別人的優點,做到精簡多練,學生積極參與與交流,達成教學目標。

《雙手前拋實心球》評課稿6

《雙手原地從頭後前拋實心球》是水平二投擲動作的重要內容,通過前拋實心球教學,讓學生進一步瞭解投擲體育運動項目常識。並培養學生克服困難,不斷向新的目標挑戰的優良品質。培養學生集體主義意識。使學生在練習中,學會合作,學會評價,體驗運動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

下面,我就對江旎娜老師的這節課談一些自己的看法,有不當之處,請多包涵!

從教學內容上來看,通過練習可以發展學生的上肢及腰背肌力量,上下肢協調性,爆發力等素質。第二個內容是奔跑練習,江旎娜老師通過情景導入“點鞭炮”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即提高學生的奔跑能力,也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性。

從教學目標來看,江老師通過示範,情景導入等方法,激發學生練習的興趣,並不斷的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參與本堂課學練得積極性。在運動技能目標落實上,江老師通過徒手示範練習,將動作分解成通過口令組織練習。通過練習,無論在身體、心理、社會適應等目標上都較好的達成。

從本課的教學過程來看,可分爲以下幾個部分:

第一部分:

剛開始的熱身部分江老師運用的是慢跑與自編操結合,學生圍着籃球場周圍,進行慢跑活動,活動後進行自編操練習,後面個是小遊戲,快速運球,通過遊戲的'形式將球傳遞到了學生手中,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爲接下來的學習作好鋪墊。

第二部分:

基本部分中,江老師非常注重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及學生對動作技能的瞭解與掌握。江老師運用了坐地前拋、跪地前拋和站立前拋來作對比,讓學生清楚瞭解投擲練習中的重難點,同時也增加了學生對投擲課練習的興趣,很好的發展了學生的投擲能力。教師通過情景導入帶動了學生奔跑練習的積極性,學生分成四小組進行了練習。在評價方法上,採用多樣性,這些體現了江老師把新課程理念靈活的運用到課堂教學中。

第三部分:

江老師在結束部分中,通過小組的集體放鬆既節省了放鬆的時間,有較好的培養了學生們集體主義精神。

總體說來,這節課是非常有質量的一堂課,但本人還有以下兩點淺見,值得商榷:

1.在講解遊戲規則時,江老師可能沒有講的特別清楚,導致有些同學還未明白,所以開始遊戲時隊伍組織有點混亂。還好江老師發現的及時,經過再次說明後開始遊戲,就好多了。

2.在組織投擲練習時,學生去撿自己扔出去的球時會很亂,可以改爲面對面扔球,然後前後交換,這樣更能多練習幾次。

《雙手前拋實心球》評課稿7

參加這次縣中國小體育教師素養培訓期間,我非常有幸的觀摩了幾位老師上的課,期中有包模雲老師上的上崗課。這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六年級水平三的教材內容《雙手前拋實心球》。其教學技能目標主要是通過雙手前拋實心球的學習,使學生能基本掌握雙手前拋實心球的動作方法,並積極開展練習,提高學生的力量和身體協調能力。

下面,我就對本課教學的各個環節談一談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課的開始,包老師採取慢跑來進行熱身練習,接下來的徒手操設計合理,即起到了舒展身體各個關節、韌帶的作用,又通過教師良好的'展示給了學生直觀的動作體驗,使他們對本課的實心球學習充滿好奇和決心。

課的基本部分是雙手前拋實心球。教師採用了講解、示範教學方法,清晰的把雙手前拋實心球的技術動作展示給學生,學生練習的隊形組織合理,最後環節運輸球接力比賽,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了一次運球接力跑,在跑中發展身體素質,在跑中體驗小組合作,增進小組合作意識,在跑中將本課推向高潮。

最後,教師通過放鬆練習讓學生在老師的語言指導下放鬆身心。

縱觀整堂課,教學流程流暢,教學思路比較清晰,各環節設計的合理、層次清晰,教學策略符合六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教師示範講解基本規範到位。整堂課的各環節都是爲教學目標達成而服務的,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都得到了較好的發揮。

當然,再精彩的一堂課也會留下一些遺憾,我個人認爲這堂課還有諸可以探討的地方。

1、教師的教態過於隨意,語言比較生硬,不夠生動,教師的示範、講解也不夠到位,我認爲,我們教師的教態在整個課堂中要給學生起到模範作用。同時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是需要有幽默感的,語言要抑揚頓挫,貼近學生的生理特點。在最後接力比賽中,教師應講解後可以採取示範一次,那樣學生就很容易的明白練習的方法了,而教師只做了講解。

2、教師在安全意識上做的不夠到位,很多學生在撿球的時候教師開始都沒有提示學生方法和安全意識教育,任何老師上課學生的安全是首要的。

3、缺乏對教學難點突破的多樣教學手段。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學的重、難點比較模糊,教師應該在練習過程中對教學的重、難點要有針對性的練習內容。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其教學重、難點。

4、教學效果不夠突出,學生的練習次數過少,就是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精講學生多練,要以突出學生爲主體地位,一堂課教師手段再多形式再多樣,但是學生的練習密度達不到,就算不上好課,因爲教學的最終目的都是爲學生而服務。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些觀點,有不合理的地方敬請老師們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