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槓桿平衡條件》評課稿

其他3.27W

《槓桿平衡條件》評課稿1

很榮幸能在這裏,我想就儲衛明老師的《探索槓桿的平衡條件》這節課談一點我個人的不成熟的意見。

《槓桿平衡條件》評課稿

衆所周知,簡單機械在生產和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它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出現在複雜的機械中,簡單機械的知識是理解複雜機械的基礎。

教材通過課文的引言,引起了學生對學習槓桿的興趣,通過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簡單工具抽象出了槓桿的特徵,使學生對槓桿有了初步的認識;通過學生的探究實驗研究槓桿的規律得出了槓桿的平衡條件;從槓桿的平衡條件出發,討論了槓桿可分爲三種以及每種槓桿的特點。

“轉變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更新方法,把快樂帶給學生;運用評價,把信心傳給學生”周老師這一堂課的組織追求的就是這種境界,整堂課學生都是在一種創造的,愉悅的,不斷成功的課堂氛圍中進行的。如請值日生上臺演小品等。

儲老師的基本功紮實,語言清晰流暢,教學機智靈活,激勵性語言多,實驗技能突出:如老師自制了蹺蹺板,斜拉橋,垃圾夾等教具,現代教學技能應用熟練,突出教學多元化及輔助功能,多渠道多角度調動教學資源,合理運用一切有利條件,注重教學過渡與轉承,教學環節自然一體。

這一堂課很好的體現了新課程理念,是真正意義的實現了教師教學方式轉變促進學生學習方式改變的一個課例。

在《課程標準》中指出: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將科學探究列入內容標準,旨在將學習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從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在轉化,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於創新的探索精神。

接下來我想就科學探究在這堂課的.體現略說一二。

我們知道,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的前提,而情景創設則是前提的鋪墊,在這堂課中我非常欣賞的是情景的創設。

儲老師首先請值日的學生上臺,用垃圾夾表演怎樣拾起垃圾,教育同學們要愛護校園環境;接着通過一段視頻展示生活中槓桿的例子,有“神奇的塔吊,埃及金字塔”等,教師出示自制的蹺蹺板,請同學觀察,說說你有什麼想法,充分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爲進入下一個環節作了很好的鋪墊。

第二個亮點是在實驗過程中。科學實驗是檢驗科學結論的唯一標準,證據是進行科學分析的根據。通過實驗操作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動腦,動手。老師在此過程中主要是指導學生進行實驗。如:提出注意事項,觀察指導,記錄數據等,保證學生實驗探索過程的順利進行,使學生在“做科學”中自覺,主動地叩開知識大門。在前面幾堂錄像課中,有好幾位老師在學生實驗室無所適從,不知道該幹些什麼,東走走,西看看。而周老師在實驗過程中始終與學生一道,參與整個實驗過程,指導學生怎樣成功的探索槓桿的平衡條件。

當然了,每一堂課都有其遺憾的地方,在儲老師的這堂課中,我個人認爲有以下幾個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教學設計不合理。儲老師是先探索蹺蹺板的平衡條件,再來講槓桿的概念,我認爲這樣導致實驗目的不明確,研究什麼,爲什麼實驗,這些實驗器材有什麼作用等等都不清楚,使學生不能很好的瞭解實驗,並且我個人認爲不能用錄像來展示實驗過程,多媒體是什麼?是教學的輔助手段,教師不能依賴於它!探索槓桿的平衡條件這個實驗簡單易操作,老師完全可以在課堂上演示給學生看,這樣學生的興趣會更濃。周老師在實驗前展示了該實驗過程,就失去了讓學生探索的意義了,不是嗎?既然是探索,就應該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你老師都全部展現了出來,那有何實驗意義呢?

二:這節課的難點應該是對槓桿的認識及力臂的概念的理解。我覺得在這堂課上對該難點並沒有進行突破。什麼是力的作用線,什麼是力臂?課堂中並沒有強調。我個人認爲可以在黑板上畫出一副生活中的槓桿,然後老師用彩色粉筆標出槓桿中的幾個名稱,多準備幾個例子。這樣學生或許會掌握的更加牢固。

三:板書沒有設計好。周老師在課前就在大黑板上出好了例題,小黑板上畫好了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這樣會使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很好的得出實驗結論。可否這樣做:小黑板上出例題,大黑板上做板書,如槓桿的概念、實驗數據、結論等。這樣效果應該會更好一些。

四:練習過多。三十分鐘的課堂,有八分鐘的練習,時間安排不合理,沒有很好的體現探究的過程。我認爲只需設計兩到三道針對性的練習,剩下的留到課後完成,這樣充分利用了課堂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

總之,這堂課的整體效果還不錯,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地方。以上謹是我個人的一點拙見,若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教師批評指正。謝謝!

《槓桿平衡條件》評課稿2

1. 座位突破常規的上課模式。讓學生分組面對面座,這樣便於學生交流合作,同時讓學生感受更開放一些,親和一些,少了常規課的約束,更易激發學生的思維。

2. 課的導入好。課前帶學生去玩蹺蹺板,讓學生感受生活,攝下過程,導課時播放攝像引入新課,充分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3. 三面黑板環繞學生是一創新的舉措,便於多組學生同學同時呈現自己的想法,節約時間,而且能夠把學生的多種方案同時進行比較,解決了連電腦都無法解決的同時大屏幕呈現的問題。

4. 實驗設計放手學生自主設計,開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發散思維,學生少了思維的約束,課堂上實驗設計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景象,特別是自制無刻度槓桿,怎樣解決沒有平衡螺母平衡的問題,怎樣測量力臂的問題,學生的方法讓我們教師耳目一新。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了學生科學探究的`素養。

5. 實驗數據的處理有創新。用excel數據處理系統處理數據,讓學生意識到電腦不僅是我們娛樂的工具,更是我們物理學習和探究過程中的好幫手。

6. 最後的趣味實驗設計是亮點,它是對物理應用的拓展。

同時對本節課,我也有幾點不成熟的看法:

1.導課是從生活走向物理,通過一節課的物理學習,結果應呈現生活中物理知識的應用,體現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比如可以在課結束時,根據今天所學知識,讓學生課後自制桿秤。

2.學生的多種方案很好,學生通過實驗認識到自制的無刻度槓桿與有刻度槓桿做出的實驗差異較大,並通過實驗數據讓學生認識到有刻度槓桿呈水平平衡時,方案最好。在此教師應引導學生意識到科學家的任何物理成果都是這樣從草根的、不成熟的、多次實驗一步一步改進到成熟,再創新,再到精確的實驗,最後得出準確的結論。讓學生認識到實際的科學實驗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迂迴曲折的前進。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3.在實驗中,教師對誤差和錯誤要有明確的肯定的態度,要讓學生找出錯誤的原因,課後重新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