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荷塘月色評課稿2篇【實用】

其他9.96K

作爲一名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評課稿,評課有利於信息的及時反饋、評價與調控,調動教師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那麼你有了解過評課稿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荷塘月色評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荷塘月色評課稿2篇【實用】

荷塘月色評課稿1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高中教材內的經典美文。新教材把這篇文章從高一調整到高三,其意圖在於讓學生感悟意境之美。張老師立足於編者的意圖,把課堂重點放在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學會用詩意的心情去面對現實生活。這是非常大膽的嘗試,這種積極探索的精神也是值得肯定的。

本次工作室評課活動,我分配的觀察點是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在評課前我參考了徐老師制訂的量表並進行了小幅修訂,在聽課中,我對這一觀察點又調整了具體的評課指標,分別是:課前學生對應掌握的知識重難點有無具體認識;課上學生理解知識的主動性、有效性,課上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的途徑和具體表現(答題統計),課後學生知識掌握情況觀察。下面我就從我的這些觀察角度對張老師的這堂課進行評價:

一、 課前觀察

張老師在課前佈置學生預習是以思考問題的形式,應該說提出的三個問題是緊扣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的。但似乎並未形諸文字,從學生的課本上看,很多學生充其量不過是標註了段落序號,對於預習的問題未形成文字答案。對於高中緊湊的教學節奏而言,學生預習不夠充分,必然會影響教學效果。此外,在課前老師用MTV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如果能在同時展示思考問題或教學目標的話,個人覺得媒體運用的效果會更好。

此外,對於本堂課的知識點落實,個人還是有疑問的:對於高三的學生學習本文的意義何在?僅僅是學會用詩意的心情去面對現實生活嗎?能不能讓課文講授更實在一些呢?

二、 課堂觀察

對於經典美文的講授,個人認爲理想的狀態是藝術性與實用性兼備。對於張老師的這堂課,個人以爲藝術性有餘而實用性不足。

首先,從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言,本堂課的大部分時間學生都能做到認真傾聽,聽課精神不集中(具體表現爲不能緊跟老師要求做出反應)的學生絕大部分時間不超過三人次,對於高三文科班的學生而言,我認爲這一數據是不錯的。問題比較大的是教師在播放錄音時,大多數學生都在緊盯畫面,而非關注文本。我認爲這是老師運用媒體過度反而造成學生關注目標出現偏差。(授課伊始,老師出示兩幅荷花圖片,問學生那幅畫面更符合本文意境,學生回答第二幅更具朦朧美,其實對本文的意境美的理解就出現偏差)

其次,從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言,本堂課學生的個體學習體驗(閱讀思考)時間爲9分鐘,羣體學習體驗(發言討論)時間爲9分鐘。總計18分鐘。從數據上看,學生主動學習和被動接受的時間接近1:1,是比較理想的。但值得注意的是羣體學習體驗中生生互動時間較少(僅有討論景是如何體現情的一問且時間不足3分鐘),並且整堂課缺少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的'時間。

再次,從學生答題情況統計來看,本堂課學生回答問題人次爲11人,回答問題人數爲9人,朗誦爲2人,板書爲1人。其中一位男生朗誦1次,板書1次,回答問題3次。顯然,本堂課學生運用知識的表現形式還是比較豐富的,但學生的參與率還是比較低的。此外,學生回答問題優秀人次爲5人次,回答問題一般人次爲4人次,回答問題錯誤人次走進經典,走進名家詩文,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歷來是每位師者的困惑。教要到什麼高度,學要到怎樣層次,確實難把握。朱自清的這篇《荷塘月色》是高中教材內的經典美文。張老師教學時立足文本,細嚼慢嚥,字斟句酌,有條不紊,把課堂重點放在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學會用詩意的心情去面對現實生活,教學的切入點獨具匠心,教學環節層層推進,使我受益匪淺。

本次工作室評課活動,我分配的觀察點是“教學時間分配”,這次我是第一次從“教學時間分配”這一指標進行分析,因爲帶着任務觀課,我在教學時間的分配上做了詳細的記錄。下面就來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一、教學時間在教學環節方面的分配

張老師在導入新課時花了2分,在檢查預習環節用了10分鐘,在新授內容方面運用了26分鐘,在小結延伸方面花了3分鐘時間,拖了一分鐘。從課堂環節的設置上看,張老師的教學時間分配是合理的。張老師在課前佈置學生預習是以思考問題的形式,應該說提出的三個問題是緊扣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的。

二、教學時間在師生活動上的分配

在本課教學中,張老師在師生互動方面用去19分鐘,在學生自主活動方面花去17分鐘,教師講授用去5分鐘。從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言,本堂課學生的個體學習體驗(閱讀思考)時間爲9分鐘,羣體學習體驗(發言討論)時間爲9分鐘。這一時間的分配基本上是比較合理的,但是學生自主活動的有效性還需要探討。學生的合作學習有一次,3分鐘左右。而觀察學生的討論,很多學生其實沒有真正地交流,也沒有小組與小組之間的補充和互動。對於朱自清心情變化讓學生用曲線圖畫出來,花的時間長了點,整整花了5分鐘,學生對作者心理狀態的把握還不夠準確到位。

作爲一名國小教師,張老師的這堂課給我啓示很多,讓我感受文學作品的藝術魅力,提升審美境界。

荷塘月色評課稿2

講完課後,兩個校領導,和幾個組內老師參與了評課,自從我來到這個學校很慶幸能夠趕上這個年級班子。尤其我們語文組,是一個充溢着正氣而且很務實的的一個集體。每次評課,大家都能夠“獻言進策”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一切都爲了上一堂更好的課,讓每個人都有進步。這次當然也如此。

由教務處副主任徐老師主持,首先是我們的組長陳老師發言,陳老師面部肌肉缺少變化,他的笑是很難看到的,有時也笑,但你只能從他張開的嘴和大張的拍打在一起的雙手看出他是在笑,你要想在他的臉上看出個蛛絲馬跡是很難的。但陳老師卻是我很佩服的老師之一,他做人很正直,他的特色是用着一個很老了的手機,由於聽筒壞了,跟別人打電話,就像放揚聲器似的,我們都能聽到,我們辦公室一個老師開玩笑的說:“陳老師正直的很那,就沒有怕人聽的話”,做事也很公正,很得人心。一手漂亮的字更讓我羨慕不已。陳老師首先對這堂課的優點給予了肯定,然後提出了一些細節上的問題,指出張老師一個字的發音不準“似的”的“似”應該讀“shì”翹舌音。再者指出剩下的10分鐘時間沒有充分利用,課後第一個選擇題比較難,第二題賞析朱自清的《綠》節選卻是做而未解,留下了個小尾巴。然後是席老師,作爲張老師的師傅第二個發言,畢竟是自己徒弟,也許是爲了避嫌,所以說的.很少,只是整體評價了一下。

然後我認爲本節課最大的優點就是目標明確,整節課都圍繞一個目標,整節課都圍繞一箇中心,語文課,該散的時候散,該讀的時候讀,重在賞析。但有時候也要上的專,上的實,讓學生有實際的收穫,本節課就是屬於後者,讓學生知道如何寫景狀物。

接着吳老師,一個小家碧玉,帶着點南方女子的靈秀氣的女老師,記得她剛來的時候,我們班一個學生偷偷的問我:“老師,你旁邊坐那個女老師有對象嗎?”我說:“人家孩子都能跑了。”別看人長得秀氣,但是家裏大小事都是自己一力操持,做飯更是拿手。講課上也獨有自己的奇思妙想,她就提出可以將練習題改爲“月色下的張北或者月色下的私立一中”讓學生依據所學,當堂練筆,效果會更好。

然後是杜主任,教務處主任,也是教語文的,也是我師父。原來是我們級部主任,記得我們剛來的時候,一個一起來的女同事,有一天神祕兮兮的對我說:“你知道嗎,咱們級部主任是全校最帥的主任。”這就是我的第一印象,見面之後果然不一般,一米七八的個子,長的方方正正,後來才發現,別看長的比較粗獷,內心卻很細膩,無論是在教學上還是工作上都喜歡鑽研,每次的語文教研活動,就是我學習的時間,作爲徒弟受益匪淺。據說我們學校的小班化教學,就是他建議的。但也有不足,由於做事力求盡善盡美,開起會來旁徵博引,說個沒完,往往會佔用大家已經很少的寶貴的自由時間,有些人都怕他開會,哈哈,不過我不怕,就像我不怕監考一樣。

這次他最後發言,梳理了講課思路,綜合了幾個老師的意見,也讓我豁然開朗,由於我負責製作學案,張老師這節課是提前講的,其他老師還沒開課,所以我有修改了學案,以備大家做好教學工作。

主持評課的教育處副主任徐老師,教俄語的,剛剛被學校聘來,很厲害的一箇中年女子,不算太瞭解,就不多說了。

也許在人們看來這是一次很平常的聽評課,但我認爲很有意義,既有利於上課老師的成長,也有利於教學的深入。很慶幸自己在這樣一個團結上進的集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