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長方形面積評課稿範例11篇

其他2.63W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評課稿,通過評課,可以把教學活動的有關信息及時提供給師生,以便調節教學活動,使之始終目的明確、方向正確、方法得當、行之有效。我們該怎麼去寫評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長方形面積評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長方形面積評課稿範例11篇

長方形面積評課稿1

本節課是在學生知道了面積的含義,初步認識面積單位和學會用面積單位直接量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教學重點是探究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宋老師運用了“實驗——發現——驗證”的學習方法,把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數學學習結合起來。對本節課,我回顧了幾個重要教學環節,有以下幾點思考:

1、在探究“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這個結論並不很難,學生進行直觀操作比較容易發現。怎樣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使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宋老師先出示一張紙片讓學生猜猜面積有多大?可能與什麼有關?然後讓學生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初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學生根據已有的學習和生活經驗出現了三種不同的測量方法。有的用一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擺滿卡片;有的用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沿紙片的'長、寬各擺一排;有的直接用尺量卡片的長、寬,算長乘寬的積……。對於學生的各種測量方法,最關鍵要引導學生加以分析、比較,特別是第三種方法,爲什麼可以這樣做?這樣做有什麼好處?要請學生講算理和原因,並通過實驗驗證、舉例說明其正確性和運用價值,最後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然後引導學生在展示自己方法的同時加以分析,比較,特別當學生說到用尺量出長和寬,再相乘就好了時,老師沒有加以控制,而是引導學生說出這樣做的想法,讓全班學生聆聽了同伴的思考的過程,說的孩子滿意了,其他聽的孩子也滿意了,老師更加滿意了,

2、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得出,宋老師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發現長方形的計算方法。而且在探究過程中,爲學生創設舞臺,學生交流了多種解決面積的方法,並引導學生髮現解決長方形面積的最好方法,緊接着又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長×寬是否對於所有的長方形都適用?自然而然引出“驗證”,用什麼辦法來驗證呢?利用身邊的長方形,或擺一擺,或畫一畫,或量一量,想辦法驗證一下不同的長方形的面積是不是也可以用長乘寬”。並且老師提供了一些不同的長方形,讓學生測量。在學生十幾分鐘的實驗後,學生進行了交流和彙報,在學生的彙報交流中,老師把數據填在表格中,最後老師調查有沒有長方形面積不等於長乘寬的,結果學生一致得出所有的長方形的面積都可以用長乘寬方法來計算。

事實上,任何學習都是一種經歷,都能獲得經驗。學習過程是一種經歷,關注學生的學習經歷和經驗,我覺得十分重要。40分鐘經常會留給我們一些遺憾。爲了使學生們的思維不受限制,爲了使孩子們的主動性得到儘可能的發揮,我們應儘量在設計時讓學生自己發現自己總結,但學生由於緊張,不能把他們的才能完全展示出來,讓一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顯得力不從心。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體驗;給孩子一些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給孩子一些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鍛鍊……相信我們的孩子會閃爍出“智慧”。

長方形面積評課稿2

幾次聽侯老師的課都有種輕鬆愉快的感受,同學們是這樣,老師也是這樣。可以看出教師輕鬆駕馭課堂的能力之高。相信做她的學生一定很幸福。

一、導課有趣能引發學生思考。

比較兩個圖形的大小,不僅回憶了舊知“面積單位”的理解也爲新知的學習---用數面積單位的方法求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做了鋪墊。自然而然引入本屆新課的學習。

二、探求新知重過程與方法。

我覺得這節課充分地體現了新的數學課程理念。在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推導過程中,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逐步推出計算公式,再用擺的方法驗證公式的合理性從而推廣到身邊的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循序漸進使學生較好地掌握了本節知識。

三、注重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教師給學生準備充分地研究材料,給與學生充足的時間合作,給與機會充分表達自己的做法想法,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教師主導作用發揮較好。

學生通過實驗合作得出的結論,教師質疑是不是任意給一個長方形的長和寬都能求他的面積呢?隨後示範用教具在黑板上拼擺,引導學生驗證公式,啓發學生得出一行7個正方形就是7平方釐米。看得出教師對教材的理解相當透徹。

五、練習題真正做到少而精。

雖少但卻很有坡度,有量一量算一算兩道,看圖計算兩道,求A4紙的面積,以及拓展到的求剪下最大正方形的面積和剩下部分面積。體現了算法多樣性,培養了學生多角度思考的習慣。最後的猜一猜,由學生探究實驗中的數據引入,進行了變式練習。將整節課學習推向了高潮。

建議:實際感知一下A4紙的大小建立對面積大小的體驗感受。

長方形面積評課稿3

今天聽了王老師的《長方形面積》,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正方形與長方形的基本知識以及面積和麪積單位。王老師的這節課精彩紛呈,讓我感觸比較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教態優美,以“微笑”貫穿全課

縱觀整節課,王老師的臉上總是帶着笑容,以微笑面對每一位學生,面對每一個教學細節。用微笑面對學生出現的不利教學進程的因素難能可貴,可見王老師在這個方面已經修煉到家了。微笑的作用很大,課堂上的微笑更是作用非凡,微笑首先表示老師的真誠友善,能夠讓學生在上課中心情輕鬆,不知不覺的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微笑也能體現老師的歡迎差異,學生在課堂上出現不同的意見,哪怕其中有錯誤的意見存在,老師都能以微笑對待,說明老師可以容忍或者歡迎不同意見的存在,對學生的求異思維的發展應該有一定的作用,對錯誤回答的微笑更能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二)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重複又有變化

在學生探索長方形面積的過程中,王老師設計了多次操作的機會,加深學生對長方形面積公式的印象,獲得探索長方形面積公式的實際經驗。王老師設計的多次操作機會重複又有變化,可謂用心良苦。從剛開始的小長方形(完全擺滿),再到大一點的(部分擺),再到只出示長度刻度的長方形,最後是知道長和寬的正方形。學生通過這個過程思維從“直觀——半直觀——半抽象——抽象”得到了昇華,真正通過自己的操作活動得到了長方形面積的公式。

(三)練習設計具有層次性,適合不同程度的學生

王老師的這節課,後面練習比較多,給我留下的印象是多而不雜,層次分明,訓練的目的性明確。王老師的.練習設計涵蓋四個層次,首先是基礎練習,讓學生通過使用面積公式解決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第二個層次是應用練習,讓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容於”實際,培養學生從應用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的能力,也能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第三個層次是綜合練習,這個練習首先要轉化,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起到很好的作用。最後一個層次是拔高練習,王老師設計了一道題目讓學生用多種方法擺一個面積爲24平方釐米的長方形,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不停的思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長方形面積評課稿4

本週聆聽了劉老師的公開課《長方形的周長與面積的練習》,這是一節拓展課,國小數學拓展課是對數學教材進行的擴充和延伸而展開的理堂教學,是基於數學學科,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對知識內容、技能方法的拓展,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劉老師這節課是在孩子們學習了周長和麪積的內容之後進行教學的。

1、密切聯繫教材,以核心知識點拓展。

我們在教學中經常有這樣的困惑一一一道題反覆練多次,仍有學生答錯,有時將題目稍做修改,學生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本質是孩子們對數學核心知識並沒有真正理解。劉老師的這節課就是針對學生最容易混淆出錯的知識點“周長和麪積”的關係出發,讓學生思考周長相等面積有什麼不同,進而展開拓展教學實現對這一知識的鞏固、深化。

2、學習內容具有探究性。

數學教學並不僅僅是知識教學,更是智慧教學。這節課源於教材、寬於教材,於教材相比,它更具有探究性。劉老師通過引導學生研究周長一定,圍成的不同的長方形面積的大小關係,學生經歷猜想、列舉、驗證、比較發現等活動體會:當週長一定,圍成的正方形長和寬越接近(正方形),面積越大。但爲了突破這一思維定式,劉老師再次引導學生研究一面靠牆的情況,從而發現要想面積最大,不是圍成正方形而是圍成長是寬的兩倍的長方形。

聽了本節課後有幾點建議:

1、在課堂上應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進行探索,合理安排時間。在研究一面靠牆的這一問題,孩子們發現規律是比較難的,因此這裏還可以讓孩子們再進行列表、記錄、比較,從而建立正確表象發現規律。

2、課堂中應尊重孩子的差異,允許學生呈現的探究結果從無序到有序。

3、數學是嚴謹的,出示學生的計算結果之後應計算一下對錯,再做發現得出結論會更好。

長方形面積評課稿5

聽了王老師的一節數學課,我覺得這節課質樸文華,耐人尋味,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始,王老師通過對上節課內容的複習,爲本節課做了很好的鋪墊,然後,出示像鳥巢、天安門廣場這麼大的面積,還能否用擺一擺的方法來量出它們的面積導入新課,讓學生思考你有什麼辦法?輕鬆導課,而真正做到了讓數學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貼近再貼近,引起了學生學習新知的慾望。

二、實踐探究、尋找方法

課件出示長5釐米、寬3釐米的長方形,你能求出它的面積嗎?教師讓學生自己動手在本上親自也畫一畫長方形,然後師點撥可以通過擺1釐米的小正方形,看看能擺幾個來求它的面積,從而得出結論:長方形的面積=排數×每排個數,而排數就是長方形的寬,每排個數就是長方形的長,最後得出總結論: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能根據新課標的精神,安排了讓學生自己動手和動腦,獲得認識的實驗,學生經被啓發,小組討論及個人獨立思考,在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中獲得了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這無形中培養了學生認知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分類驗證,確認計算方法

這個發現是否準確無誤呢?這個方法是否對計算所有的長方形的面積都適用呢?我們還要對這個發現進行驗證。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學生通過一次實驗而發現的,是不能成爲科學發現的結論,還必須通過"驗證"這一環節,使學生明白在任何一種發現活動中,新的認識、新的結論不能盲目、草率地斷言,必須要有充分的科學依據。教者設計這一教學環節,既滲透了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一絲不苟、實事求是的嚴謹科學態度。

四、整理歸納,揭示學習方法。

整堂課的主體性學習,首先是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掌握,其次是學習“實驗——發現——驗證”的'學習方法,後者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對學生今後的發展來說更爲重要。

五、應用深知、鞏固深化

1、重新計算,引出正方形的面積。

2、應用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總之,本節課教師能充分發揚民主,以民主合作化的教學,塑造富有主體性的人,在課堂給學生創設自由,自主的學習活動空間,巧妙地設計了開放性的問題,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主體精神和創新意識得到培養,特別是教師能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採用:“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貫穿“實驗—發現—驗證”思路,整節課教學過程注重了學習方法,思維方法,探索方法的獲取,這也就是貫徹新課程標準的充分體現。

建議:從這節課中看出學生對正方形面積的計算還是不過關,應該讓學生計算的時候先寫上公式,讓學生對公式有一個熟悉的過程,然後再讓學生往公式裏代數字這樣就不容易出錯了!

長方形面積評課稿6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學習面積的含義、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

一、亮點

1、注重動手操作,明晰公式的推導。在教學中,宋老師首先通過讓學生在長5釐米、寬3釐米的'長方形裏擺一擺,得出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數量。從操作中,有的學生一共擺了15個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知道是15平方釐米;有的學生沿着長方形的長擺了5個,沿着寬擺了3個,也就是一行擺5個,擺3行,從而初步發現長方形的面積就是長乘寬。在接下來的驗證中,宋老師又組織學生進行操作,通過擺出不同的長方形,引導學生探索發現、驗證計算公式。學生的每次的操作中,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

2、注重學習方法的總結。在教學中,宋老師通過設置籃球場的情境,讓學生用1平方米來鋪,學生會感覺到麻煩,從而引發學生思考可以把複雜的問題變成簡單的問題。另外在探究長方形面積公式的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讓學生經歷猜測、驗證、發現結論、應用的過程,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二、建議

1、教學引入用時過多,可以直接出示籃球場的面積,引發學生思考,這樣節省時間充分地去探索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2、學生用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擺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自己說一說是怎麼擺的?教師可以不必直接讓學生思考:爲什麼一行正好擺5個面積單位?爲什麼正好擺3行等問題,對於第二種擺法,可以引導學生是否還有更簡潔的擺法,而不是教師自己展示,代替學生的思考。

3、對於正方形的面積推導,可以利用練習題中的題目進行推導效果會更好。

長方形面積評課稿7

在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推導過程中,讓學生在主動參與教學活動過程中,理解數學知識,獲取學習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趙老師的這節課充分利用了學生的動手操作,取得了明顯的教學效果。

本節課的亮點:整節課從動手探究——方法歸納——方法的應用,環環相扣,通過動手移一移,擺一擺,算一算的方法來探討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深了學生對公式的理解。

聚焦1:出示學具袋中的長方形紙片,提出要求:用單位面積擺一擺。明確了學生活動的方向,並且充分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

聚焦2:課件出示一個長方形,師提問:你覺得它的面積是多少?引發學生思考。接着追問:只要知道什麼,我們就能知道長方形面積?在學生做出回答後,趙老師接着追問:你是怎麼知道的?加深學生的理解,爲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做好準備。最後,自然而然地推導出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

亮點2:在教學中,趙老師特別注重同桌合作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速度與效率。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同伴互助的教學模式,發揮羣體的積極功能,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自主地、自發地參加學習和交流,提高個體學習的動力和能力。

聚焦:在探索長方形面積過程中,趙老師一開始就給學生提出要求:同桌兩人合作,點名彙報。這樣的學習方式有利於好的學生帶動一些後進生共同進步。

亮點3:有效利用課堂中現場生成的錯誤資源。如不少學生在學習了長方形面積後,與之前學習的長方形的周長產生了混淆。而趙老師通過對比展示很好地突破了這一教學難點。

長方形面積評課稿8

今天上午有幸聽了侯老師的講課,講了一節三年級數學下冊關於“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的課程,從聽課中可以總結出一下幾點:

1、課堂開始的引入讓人耳目一新,感覺既複習了以前的知識又爲本基本做好了準備,而且還緊密的貼學生的實際生活,根據教師對學生的'鼓勵希望聯繫教學內容,做到了方方面面,把知識融入生活,感受面積的大小,讓學生能夠從中收集信息,學習新知。

2、授課環節中,教師充分利用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首先是給出兩個由小正方形組成的不規則圖形,讓學生數一數它們的面積各是多少,然後又用小正方形擺一擺,看看給出的長5釐米,寬3釐米的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爲求長方形的面積提供的方法依據。

3、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提供學生學具,根據提供的小正方形自行排出一個長方形,根據擺出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填表格,自己分析表格,發現了什麼,從而得出求長方形的面積,做到了以學生爲主體,教師引導探究的學習方式,放手讓學生學習新知。

4、針對得出的結論,教師仍然反覆反問,是不是知道了長方形的長和寬就一定能夠求出面積呢?經過反覆求證,最後得出結論,培養了學生科學嚴謹的態度和學習觀。

5、練習題設計層層遞進,由易到難,練習題類型多樣化,設計了不同方面的練習,提供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多樣性。

對本節課意見和建議:

1、在用小正方形擺長方形時,可以說明小正方形的邊長是1cm,方便學生得出長方形的長和寬,再推出面積公式,7cm2乘2和長乘寬並不一樣。在這一塊學生經常會把面積單位和長度單位混淆,應重點強調一下。

2、最後填表格時,求面積是28平方釐米的長方形的長和寬時,不只是4和7,還可以是1和28,14和2幾種情況。

長方形面積評課稿9

聽了宋老師這節課我收穫非常的大,因此我感觸很深。下面就我的感觸總結如下:

1、複習引入。複習引入雖然是一種非常普通的而且一般的導入方法,但是對於學生平時學習來說還是非常的重要。我們的至聖先師的:溫故而知新是非常有道理的。

2、給我感受最深刻,就是長方形的面積公式的導入。我想宋老師這節課精華就在這裏了。這個設計非常適合學生髮展的.認知過程。我想這一點是需要學習的。在學生認知的過程發展的認知的基礎上,積極的幫助學生從底層進行逐漸的引導學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面積這個計算的來歷。這也符合人類數學認識的發展規律。

宋老師的課程設計從特殊,到一般逐步的進行推廣。這樣進行歸納進行教學組織非常適合學生的理解和掌握。

3、動手操作。這個活動設計的非常好。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用單位正方形去填充長方形的過程中,逐漸的認識到長方形的面積。然後引導學生總結長方形邊長與正方形的關係,這樣就非常好的進行給予學生的認識的發展推了一下,使學生能夠跳一下就能夠夠着,利於的學習興趣的培養。

4、練習設計也是很是合理的。同時也注意學生動手去測量。在測量的過程中,學生繼續假加深對於面積的理解。

5、小組合作能夠較好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小組合作中能夠非常好的進行學習,探究,興趣盎然,都收穫。

長方形面積評課稿10

聽了陳老師的這節課,我收穫很多,陳老師採用“三疑三探”教學模式,重視直觀教學,重視學生的動手實踐與合作探究,加上生動有趣的課件,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慾望和興趣,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完成了學習任務,我認爲,本節課主要有以下幾個亮點:

1、新課的引入趣味性強。

陳老師在引入新課時,從學生身邊的教室地面面積引入,於生活實際緊密相聯,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板書課題,進入新知的探究,自然順暢的過程中顯出了教師的獨具匠心。

2、重視教與學方法的改變。

本節課從教學方法上進行了改革,採用三疑三探教學模式,在課堂上給學生創設自由、自主的活動空間,通過創設情景提出課題後,師生共同總結提出的問題,圍繞學習目標進行歸納和補充,形成了具有層次性、針對性和探究性的自探提示,然後由學生進行自學,觀察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有關係,在解疑合探環節中,陳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表格中的數據,發現長與寬的乘積正好等於長方形的面積,從而得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真正做到讓學生動腦、動手和動口,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3、重視輕鬆良好的探究氛圍的營造。

在本節課中,陳老師創設了民主和諧的探究氛圍,使每個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探究過程,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重視知識的探索和方法的指導。

在解疑合探推導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中,陳老師重視學法指導,但不影響獨立思考,讓學生先動手操作,再觀察發現,最後得出結論,學生在小組合作中,藉助學具的操作和表格統計,發現長方形的面積正好是所有小正方形面積之和。從面總結出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品質,充分體現了方法比知識更生要的教學價值觀。

5、重視學生創新思維能的培養

無論是在解疑合探,還是在運用拓展中,陳老師都注意讓學生認真分析細心觀察,特別是在質疑再探之後,讓學生根據本節課所學知識自主編題,促進學生認真思考併發揮想像,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6、重視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聯繫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就在身邊,學習數學有很多用處,創設情景中的估算教室地面面積,怎樣能求出教室面積,以及運用拓展中的怎樣求籃球場的面積,都是對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

當然,本節課也存在着許多不足:比如在運用拓展中,第一部分是判斷高手,教師在讓學生出示結果之後,就直接進入了第二部分,在這一點,如果教師能讓學生說明題目錯誤的原因,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將有更大的幫助。在課堂小結的時候,教師讓學生說一說本節課的收穫,有位同學站起來後,說不出本節課有什麼收穫,教師直接讓他坐下,點了另一位同學,遇到這各情況,教師不應該讓學生直接坐下,而是應引導學生,怎樣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你沒有學會嗎?這樣會使教學效果更好。

長方形面積評課稿11

本節課教學設計力圖體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整節課在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中來闡明長方形面積公式與長和寬的關係。課中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用15個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的紙片來拼各種大小的長方形從而觀察、推導出長方形面積的公式。整堂課學生從被動接受學習變爲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學習。教師讓學生親自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獲得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的發展。另外,教學設計在遵循教材編寫原理的基礎上,對教學題材進行了重組,提供了與生活實際相聯繫的呈現方式,讓學生在充分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合作、學會表達、學會交流。

教師的基本功紮實、語言簡潔明瞭、思路清晰、教學應變能力強,一環緊扣一環事例生活化。課前引入創設情境較好,用生活中的照片要進行塑封來導入新課,非常新穎且聯繫生活實際。課中充分讓學生動手、動腦,用15個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的紙片來拼各種大小的長方形從而觀察、推導出長方形面積的公式。教師在引出正方形面積公式時是通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聯繫長方形和正方形之間的關係(這裏是對已學知識的一個回升,闡明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從而再推導出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本節課教師注重學生觀察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聯繫層次分明、練習形式和內容多樣化,面向全體學生,並緊扣重點,充分體現了二期課改精神。

不足之處:

(1)教師讓學生自己用15個1釐米的小正方形來拼各種各樣的長方形時設計了一個表格,這時教師應該讓學生仔細觀察表格內長方形的長和寬與面積到底有什麼關係(這裏可讓學生先進行觀察然後再組織小組討論)給學生一個足夠的思維時間和空間,通過共同參與討論得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這裏教師給學生的時間太少了)

(2)教師在板書面積公式時應把整個格式過程表達出來,書寫完整。(這裏教師在解題板書時並沒有把解:S=ab寫出來)同時,面積單位是個新學的內容,本課時教師還應重點突出面積單位名稱————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