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絕句》評課稿(5篇)

其他1.65W

《絕句》評課稿1

今天我有幸聽了*老師的課,收穫很多。杜甫的《絕句》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寫景小詩。整首詩雖然只有28個字,但字裏行間卻洋溢着韻味無窮的美,*老師講出了這首詩的意境美。短短四句詩,卻描寫了諸多景物,遠近結合,有條不紊地勾畫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開闊的自然景色的畫面,抒發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無比熱愛和愉悅的情感。

《絕句》評課稿(5篇)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書如此,聽課亦是如此。在聽課的過程中,好多地方都值得我這個新老師學習,現做如下總結:首先,本堂課教學思路清晰。從課題導入——初讀詩句,學會生字——精讀詩句,理解詩意——背誦古詩,環環相扣。

其次,課堂讀的形式多樣:師範讀——生自讀——師生對讀——同桌對讀——指名讀——齊讀。這樣改變了以往讀書的單調形式,同時師生配合地很默契。

最後,讓學生想象詩的畫面,展開從詩的字中你看到了什麼?在學生的回答中,*李老師進行了板畫,讓學生知道詩是可以聽到的,詩也是可以看到的。全首詩聲情並茂將自然引人詩境中,學生利用多種感官體會到詩的.美,好一個“有詩有畫”呀!在讀、聽、看、想後再落實詩句之意,水到渠成。這樣的教學形式較新穎,達到了當堂背誦的效果。

不過,個人認爲本堂課稍有不足的是:在學生寫生字一環節時間有點多。同時,板書設計有點散,要是能把四幅分開的板畫,整合成一幅畫,到最後呈現在學生眼前的是一幅完整的畫面,效果會更好。

今天我有幸聽了*老師的課,收穫很多。杜甫的《絕句》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寫景小詩。整首詩雖然只有28個字,但字裏行間卻洋溢着韻味無窮的美,*老師講出了這首詩的意境美。短短四句詩,卻描寫了諸多景物,遠近結合,有條不紊地勾畫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開闊的自然景色的畫面,抒發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無比熱愛和愉悅的情感。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書如此,聽課亦是如此。在聽課的過程中,好多地方都值得我這個新老師學習,現做如下總結:首先,本堂課教學思路清晰。從課題導入——初讀詩句,學會生字——精讀詩句,理解詩意——背誦古詩,環環相扣。

其次,課堂讀的形式多樣:師範讀——生自讀——師生對讀——同桌對讀——指名讀——齊讀。這樣改變了以往讀書的單調形式,同時師生配合地很默契。

最後,讓學生想象詩的畫面,展開從詩的字中你看到了什麼?在學生的回答中,*李老師進行了板畫,讓學生知道詩是可以聽到的,詩也是可以看到的。全首詩聲情並茂將自然引人詩境中,學生利用多

種感官體會到詩的美,好一個“有詩有畫”呀!在讀、聽、看、想後再落實詩句之意,水到渠成。這樣的教學形式較新穎,達到了當堂背誦的效果。

不過,個人認爲本堂課稍有不足的是:在學生寫生字一環節時間有點多。同時,板書設計有點散,要是能把四幅分開的板畫,整合成一幅畫,到最後呈現在學生眼前的是一幅完整的畫面,效果會更好。

《絕句》評課稿2

今天我有幸聽了x老師的課,收穫很多。杜甫的《絕句》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寫景小詩。整首詩雖然只有28個字,但字裏行間卻洋溢着韻味無窮的美,x老師講出了這首詩的意境美。短短四句詩,卻描寫了諸多景物,遠近結合,有條不紊地勾畫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開闊的自然景色的畫面,抒發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無比熱愛和愉悅的情感。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書如此,聽課亦是如此。在聽課的`過程中,好多地方都值得我這個新老師學習,現做如下總結: 首先,本堂課教學思路清晰。從課題導入——初讀詩句,學會生字——精讀詩句,理解詩意——背誦古詩,環環相扣。

其次,課堂讀的形式多樣:師範讀——生自讀——師生對讀——同桌對讀——指名讀——齊讀。這樣改變了以往讀書的單調形式,同時師生配合地很默契。

最後,讓學生想象詩的畫面,展開從詩的字中你看到了什麼?在學生的回答中,x李老師進行了板畫,讓學生知道詩是可以聽到的,詩也是可以看到的。全首詩聲情並茂將自然引人詩境中,學生利用多種感官體會到詩的美,好一個“有詩有畫”呀!在讀、聽、看、想後再落實詩句之意,水到渠成。這樣的教學形式較新穎,達到了當堂背誦的效果。

不過,個人認爲本堂課稍有不足的是:在學生寫生字一環節時間有點多。同時,板書設計有點散,要是能把四幅分開的板畫,整合成一幅畫,到最後呈現在學生眼前的是一幅完整的畫面,效果會更好。

《絕句》評課稿3

“情”與“理”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話題,也是當今教育的一個基本問題。樊老師執教的《絕句》,有機而有效地做到了情理相融和情理合一。她在課堂教學中既注重情感、情境、情趣等感性因素,又凸顯文理、學理、道理等理性成分,以理爲骨、以情爲肉,使課堂教學骨肉豐滿。

1.激發情感。“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壤上。”語言是情感的載體,國小課本中的文學作品,語言文字就是作者情感的最貼切的符號,這些美的語言給人如聞其聲、如歷其境之感。《絕句》描寫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機勃勃的景象,抒發了作者難以抑制的喜悅之情,這份情感淋漓盡致地浸透在28個文字之中。教學時,樊老師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之成爲課堂教學的不竭動力,實現師生生命的存在意義。20xx版課標指出:“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學生通過多樣化地誦讀詩歌,在誦讀中想象色彩、想象畫面,充分體驗了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2.創設情境。情境作用於人的感官,可以產生一系列心智活動。李吉林老師從情境教學、情境教育、情境課程的研究歷程進一步證明,感性的`教學情境是非常有益於國小生的學習活動和智力發展的。在本課教學中,樊老師根據詩歌的具體內容和三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合理地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輕鬆的氣氛中激活思維、接受知識,在探究的樂趣中誘發動機、增長力量,在審美的體驗中豐富感受、陶冶情感,在多樣的活動中開闊視野、展現個性。在“融情想象,讀懂詩意”環節,樊老師聲情並茂地配樂範讀,讓學生閉上眼睛,一邊聽一邊想象,感受畫面的美。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彷彿置身於美麗的草堂,看到了春天的五彩斑斕,感受到田野的勃勃生機,陶醉於美妙的景緻。

3.凸顯情趣。課堂情趣源自教材中提供的生動文本,它們是情趣萌生的客觀基礎;課堂情趣源自教師的教學語言、教學的組織形式、師生的互動水平,它們是情趣發展的必然條件;課堂情趣源自特定教學情境中的問題因素、情感因素和認知建構水平,它們是情趣盎然的決定因素。在教學時,樊老師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與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努力讓課堂充滿情趣,使學生在趣味中獲知、在求知中得趣、在情趣中悟理。她啓發學生通過有聲有色的朗讀來表達詩歌蘊含的情趣。在品味“窗含”一詞時,她拉開教室的窗簾,讓學生透過窗兒眯起眼睛向遠處眺望窗外的風景,進而理解詩中“含”的意趣,使課堂充滿了無限的情趣,學生學得有滋有味。

4.遵從文理。一篇好作品不僅具有外在的形象性,也有其內在的邏輯性,這邏輯性便是文章的骨架。把握和領會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邏輯,這樣才能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內涵,真正地讀懂文本。像《絕句》中的經典名篇更是如此。樊老師的教學顯然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解詩句的表層,她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深入詩歌的內核,分析其有機構成,啓發學生髮現並揭示對聯詩的特點。她通過男女生配合讀對聯,讓學生感受詩人用詞的精妙。並嘗試用“黃鸝鳴白鷺”的句式讓學生創作對聯詩句。在學生思考、創作、交流的過程中,適當提醒他們注意字數相等、詞性相對、押韻等對聯的要求。

5.凸顯學理。語文教學要讓學生應通過語文學習掌握方法、悟得規律,發展思維能力。強調學理的課堂就是要變重“教”爲重“學”,應着力去訓練學生學會思考,學會找規律,學會歸納總結,學會建立知識架構。要“授之以漁”,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讓學生逐步掌握合理的方法,能自主地進行語文學習活動,從而有效地獲得語文知識和技能,逐步建立起正確的語文思維體系、語文知識體系和學習方法體系,實現自身語文素養的全面發展。對於這一點,樊老師在《絕句》教學中體現得尤爲明顯。在此,僅摘錄她的兩段課堂語言加以說明:“碰到多音字,我們要學會辨別,在不同的句子中讀準它們的音。再來讀這兩句詩,把字音給讀準了。”“孩子們,做個生活的有心人,經常去看看窗外千變萬化世界,你會看到很多美好的畫面。”

6.傳授道理。文學是人學,文風體現着作者的思想情操和道德風尚。因此,在課堂中明白道理、悟得真理、理解哲理,是國小語文教學的基本價值取向。語文學習重在“感悟”,教師要組織學生用心感受、深度解讀文本,去悟道,去明理。樊老師在教學時很好地做到了學科育人、文本育人與師本育人,這種有機的滲透在她的課堂小結語中得到了昇華:同學們,古詩之所以能千百年流傳下來,成爲咱們中華民族經典文化的瑰寶,是因爲我們能感受到詩歌所描繪的畫面美,能從詩中讀到這樣一種韻律美。還有很多古詩,和《絕句》一樣,有着非常工整的對聯,希望大家用心去閱讀古詩,走進我們中華民族的經典文化。

《絕句》評課稿4

幾天前的名片課展示很有幸地聽到了偉麗姐的課,這一次她選擇的是杜甫的古詩《絕句》。

偉麗姐從古詩題目入手,指導書寫要求會寫的“絕”字,並和同學們一起回憶了加一加的識字方法,文中的其他幾個生字我們也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記憶。然後,拓展絕句是:古時詩人一時沒想好詩的題目叫什麼,就用絕句來命名。而杜甫的絕句多以寫勞動人民的生活現實爲主。然後引出古詩的作者,以及作者寫這首詩的背景及感情基調。介紹自然,詳略分明。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年輕教師學習的地方。

緊接着,劉老師引導學生小組內合作識字並反覆讀古詩,然後讓孩子們討論交流試着畫古詩,用簡單的文字記錄古詩,這就在無形中加深了孩子們對古詩的理解。例如,有的小組畫出了古詩所描寫的每一處景物,而有的小組還用不同顏色標識了詩中所描寫的景物,這說明孩子們已經讀懂了詩裏的文字。後來,劉老師又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藉助插圖和輔助句式用自己的話說古詩的`大意,孩子們躍躍欲試表現出極大的探索欲。這也是本節課的精彩所在。最後,劉老師在孩子們理解詩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古詩的背景和詩人所表達的喜悅感情,一切順其自然,而又極爲精妙。

在課尾劉老師帶領孩子們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從題目入手,瞭解作者,體會詩意,分析寫作的,感受詩人所表達的感情。”這一方法指導將會使孩子們受益終身,適合孩子們學習任何一首古詩。這也是本節課的亮點所在。最後,老師和學生在反覆讀古詩中如癡如醉地結束。劉老師的這節課充實飽滿,實實在在。唯一覺得不足之處,是結尾對照目標學習其他生字時的拖沓重複導致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結課。

總之,聽完這節課受益匪淺,對我以後的教學也是一次很好的指導和幫助!

《絕句》評課稿5

《絕句》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一首七言詩。該詩語言對仗工整,清晰明瞭,所蘊情感歡悅,舒心暢達,更難能可貴的是,詩歌營造的畫面感極強,讀罷,一幅成都草堂明媚的春光圖躍然紙上,讀詩者很容易感受到寫詩人愉悅的心情,對和平的嚮往。

一、激趣背詩,誘發熱情

課前,黃老師通過考一考,隨機點詩請學生背誦的方式,既拉近了自己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增加了親切感,又調動了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隨着一首一首古詩的齊聲高誦,學生們對古詩的熱情空前高漲,良好的學習氛圍已然呈現。

二、注重開口,方式多樣。

國小低年級的古詩教學要求比較低,“誦讀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根據課後的背誦要求,這首詩的教學應側重於讀,學生不僅要正音、讀順,更要讀出韻律,讀出感情,最後收到熟讀成誦的效果。

黃老師重視讀的訓練,讀書的形式較多,如全班讀、男女生比賽讀、發準字音讀、劃分節奏讀、帶着理解讀等。特別在指導學生如何讀出詩的節奏、抑揚頓挫方面,教師首先讓學生根據標出的節奏自由練讀,然後全班讀、抽查學生讀、男女生比賽讀等。經過教師不停地點撥,學生很快掌握了節奏,讀得“有板有眼”,有抑有揚,精彩非常。

三、理解詩意、感悟意境。

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古詩的意境是古詩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黃老師在學生熟讀古詩的基礎上採用了多種方式方法理解詩意。特別是在重點知識點的'教學上表現得更加突出,例如理解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時,教師提出了幾個針對性問題:前兩句詩歌中表示顏色的字有哪些?回想以前的課文《古對今》,在這兩句詩中,什麼和什麼對應等等,有問必有答,根據學生的反饋,教師及時進行解析釋疑,師生互動熱絡。在教學詩歌的後兩句時,黃老師請學生們往窗外眺望,從詩歌到現實,理解“窗含”的意思,而在解釋“千秋”和“萬里”時,老師則聯繫了李白的《贈汪倫》,讓同學再次感受誇張手法的運用。後面,當課堂出示詩歌的描寫畫面時,教師佐以視覺的角度,告訴學生詩歌哪些地方是近景描寫,哪裏又是遠景描寫。這樣的直觀教學,有聲有色,情景逼真,一幅“色彩明麗”的圖畫就這樣烙印在學生的腦海裏,學生在獲得視覺快感的同時又明白了詩歌的意思,於樂中學,於學中樂,可謂一舉兩得。

四、忠於課堂,適度拓展。

在學習完本詩的基礎上,教師引入一首相關詩歌《絕句遲日江山麗》,嘗試讓學生觸類旁通,在本課的學習上趁熱打鐵,不止步於課本。這樣的做法值得我思考和在後續的教學中學習、借鑑之。

總之,黃老師的這堂課設計得很有梯度,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新課程理念,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品質,也重視了學生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的潛移默化的引導。

這堂課不失爲一堂高質量好課!

標籤:評課 絕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