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評課稿範文15篇

其他2.74W

作爲一名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評課稿,評課是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的判斷。評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評課稿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評課稿範文15篇

評課稿範文1

潘老師《圓的面積》一課,善於引導學生知識遷移,本節課我認爲的亮點是:

一、數學思想的滲透。

一開始潘老師從引導學生思考“圓的面積跟什麼有關?”,讓學生答出跟“直徑、周長、半徑”有關,然後直入課題問“求圓的面積是求圓的哪部分?怎樣求圓的面積?通過什麼來計算?”。又複習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面積的推導過程,引導學生把圓轉化成已學的平面圖形,及時板書“化曲爲直”幫助學生建立解決求圓的面積問題架構。這一點就是數學中的轉化思想在教學活動中的有效滲透。

二、課堂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究,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根據六年級學生特點,潘老師在教學“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時,先讓學生小組合作在學生動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圓轉化成學過的平面圖形。再引導學生交流、驗證自己的推導想法,師生共同傾聽判斷學生的彙報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看看他們的推導方法是否科學、合理,使學生們經歷實驗操作、總結驗證的學習過程。這樣有序的學習,不僅發展了學生的智能,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這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是深刻的,學到的知識是活的,對學生思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板書設計科學,突出重點,課件演示過程也科學實效,特別是演示圓切

割成效三角形時直觀幫助學生理解圖形的轉化,增強教學效果。

本節課的一點個人看法,時間分配上我認爲在學生動手教學環節花的時間多,由於要剪、貼,大多數小組還沒能完全操作完畢,可以在佈置預習是讓學生自行操作,課堂展演一下可以節省時間。第二是鞏固練習設計方面相對單一,三道題的條件都是半徑,可以有變化,或直徑、或周長,讓題目靈活度加大,也顯得有層次感,這是一點不成熟的見解。

在此我們感謝張老師的辛勤付出,爲大家提供這麼好的優秀評課稿,此評課稿僅供參考。

評課稿範文2

聽了鄭老師的作文指導課《童年趣事》, 深深地體會到:習作指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從“內容”入手,打開學生思路,而不是大講寫法,使人人都找到想寫、要寫的內容,如果一上來就用範文開路容易束縛學生,作文開始宜“放”,有人對自由表達用了個形象的比喻,叫做“你放手,他就飛”,教師只有大膽放手讓學生說,學生纔可能“飛”起來

同學們在七嘴八舌的“說”中,使“材料—語言—思維”呈動態積累,使思路清晰、外化活躍,學生樂於表達,易於動筆,促進了寫的醞釀,作文不是平淡的乾巴巴的訴說,而是學生特定情景下內心的真實寫照,有所聞就會有所思,有所思就會有所情,有所情就會有所文,藉助作文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凸顯喜怒哀樂,應是我們作文教學追求的高級形態。

通過所說材料,學生弄清楚了所謂趣事,一是充滿快樂的開心事,二是天真幼稚的傻事。所選的事情有的可以反映童心之趣,有的可寫行爲之趣,也可以寫語言之趣。或者性格之趣。讓學生明白要緊扣“趣”字選材,把人物當時的動作,語言,心理活動寫出來,這樣就能寫生動,寫具體。這樣適時的降低了難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話可說,有趣事可寫。即使是學困生,雖然語句有的不通順,但事情卻真實有趣,確實是童心的表白,童情的宣泄與流露。聽着學生異彩紛呈的構思,天真有趣的傻事,把在場的師生逗得捧腹大笑,我想這樣寫出的作文,老師批改起來也是一種享受吧。

另外我還有一點自己不成熟的建議:

一直以來範文該不該出示,在寫之前出示好還是寫完之後出示好,一直是人們爭議的話題。我自己認爲:範文的出現,對於一些學困生和中等生,起個引領作用,他們在茫無頭緒不知如何下手之際會根據教師出示的範文,打開思路,明確怎樣安排詳略,怎樣扣題寫。但是對於一部分寫作水平較高的同學而言,完全沒必要。如果一上來就用範文開路,容易束縛學生思維。

我就想:如果我們每次作文課都能這樣以情喚情,打開心扉,暢所欲言,我們的作文課將永遠陽光燦爛,充滿歡笑!

評課稿範文3

1.關注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使算和用有機結合。

數學課程提倡向生活世界的迴歸,強調數學教學與生活的聯繫,計算教學更是不能只是簡單的計算,要把計算和生活應用緊密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學有用的數學。本課從例題材料(分氣球)到練習設計購買方案,都充分利用生活素材,以用引算,以算爲用。學生充分的感受到數學學習是有用的,它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重視算理探究過程,提倡算法多樣化。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計算教學的關鍵。教學時,我注意讓學生主動探索口算方法,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索過程,獲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說算理的過程中,圖式結合,讓學生更清晰思考的過程。說時引導學生把過程說完整,培養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算法的選擇上尊重學生的想法,兩種算法各有優點,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

3.尊重學生主體,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本課教學中始終以學生爲主體,把學生作爲學習的主動探索者。首先放手讓學生自主嘗試解決8020,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空間展示自己的思維,使每一位想說的同學都有機會去說。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法,讓更多的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歡樂。

4.注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保證教學的有效性。

好習慣是一位良師益友,有些學生往往很聰明,內容掌握的也很好,可在簡單的計算中出錯誤。究其原因是做時只圖快,做後不檢查造成的。課堂上我經常表揚認真、仔細的同學,讓同學友情提示,促使學生在計算中良好習慣的養成,保證教學的有效性。

儘管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但仍有許多不足。這是我頭一次在這樣大型的教學大賽中講課,好緊張,有些細節未能顧及。如:8320,學生彙報算法時,忘了追問83爲什麼要估成80?對學生反饋的信息處理的不太完美。同時我也很少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和評價同學們,若課堂中多一點兒童化語言可能就會另有一番風景。

總之,一堂課從設計到實施不論是成功還是失敗總會有收穫、有感悟,它將爲我以後的課堂教學借鑑。

評課稿範文4

在這節課中上,夏老師利用了一個電費單引出如何怎樣測算家庭電費,引入新課,這樣引入新課會使學生感到電功這個概念並不陌生,而且與學過的知識(機械功)也有聯繫,同時探究式學習能保持學習者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

接着夏老師又提出:我們如何測算電流做功和哪些因素有關?夏老師改變了課本上演示實驗的做法,因爲演示實驗要煤油,比較危險。而引導學生討論“如何知道電流做功多少?”,設計出通過觀察小燈泡的亮度來反應電流做功的多少。並通過小燈泡的亮暗來確定電功的大小。小燈泡越亮,說明在相同時間裏做的功就越多。學生通過比較燈泡亮度來判斷電流做功多少既直觀,又解決了課本實驗裝置中容易出現玻璃瓶爆炸的問題。然後指導學生完成實驗①將兩個小燈泡串聯(兩個小燈泡的電阻不同),用電壓表測兩燈泡兩端的電壓。②將兩個小燈泡並聯(兩個小燈泡的電阻不同),用電流表測通過兩燈的電流。最後得出實驗結論。整個過程使學生經歷了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真正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在本節課教學中夏老師能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正確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設計實驗並能親自動手實施最終能夠解決問題,讓每一個學生都有體驗成功的機會,真正發揮物理實驗教學的作用。

評課稿範文5

聽了《百分數的認識》一課,整體感覺是紮實有效。可以說是實中求動,動中有新,新中務實,環環相扣,水到渠成,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設計上注重了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的思想,本課是一節概念課,以足球比賽中誰來罰點球這一具體情境導入,讓學生通過比一比、算一算等多種形式與方法來感悟學習百分數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2、學案的編寫科學、合理、有條理,學案中設計了百分數的產生;百分數的讀法、寫法;百分數的意義;生活中的百分數,分數與百分數的區別這五個內容,全面地概括了百分數的內容。不僅如此,學案中還出示了對學生的溫馨提示、展示要求、聽展要求等,無形中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教師的點撥、引導到位,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教師認真傾聽及時點撥、引導,關鍵處進行了重點強調,有效地突破了重難點。

4、學生的展示精彩紛呈,比起以前,學生展示的內容豐實了展示形式多樣了,點評也精確了,真正展出了學生的風采,學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個性得到了張揚。

5、教師組織有效,小組合作學習不留於形式,學生積極參與,交流展示時,讓2號組員組織其他成員繼續交流,使其他的學生不至於無事可做,小組合作學習真正做到了有效、高效。

6、教學語言簡練,乾淨利落,評價及時、恰當,能較好地調控課堂,給學生創造了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

整節課是由實際的生活抽象出具體的數學問題,在嘗試解決問題的的過程中關注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與多種能力的形成情況,再將抽象的數學思想運用於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從而使學生感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

評課稿範文6

1.課堂上學生動起來了,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用起來了。

2.教師能面向全體學生,激發學生的深層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獨立思考,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闡明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3.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交往互動的過程。教師能有意識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

4.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科學合理地進行分工合作,會傾聽別人的意見,能夠自由表

達自己的觀點,遇到困難能與其他同學合作、交流,共同解決問題。

5.教師能按照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的體系進行有序教學,完成知識、技能等基礎性目標,同時還要注意學生髮展性目標的實現。

6.新的課程觀認爲“世界是學生的教科書”,新教材具有開放性的特點。教師能善於用教材去教,能依據課程標準,因時因地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注重聯繫社會變革和學生的生活實際。

7.課上出現了教學內容泛化的現象,教材備受冷落,學科特有的價值沒有被充分挖掘,學科味不濃。

8.教師能合理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對學生的即時評價具有發展性和激勵性。

9.學生能夠自學的內容,教師讓學生自學;學生能夠自己表達的,教師鼓勵學生去表達;學生自己能做的,教師放手讓學生去做。

10.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解放學生的耳,還解放學生的腦、口、手。

11.教師能有效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的學習方式。

12.教師能夠有效地組織和引導學生開展以探究爲特徵的研究性學習,使接受與探究相輔相成,學生的學習境界更高,學習效果更好。

13.教師對學生的激勵既不形式化,又具

體、誠懇。對於學生出現的錯誤,能及時以恰當的方式指出糾正。

14.以新的課改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爲,以自己的教學行爲來詮釋自己的教學思想。

15.能有效的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解決自身學習、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問題。

16.教師的一句“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促成了知識的整合,體現了多元的價值取向,促進了學生認知的整體性發展。

17.課上得很成功,給人耳目一新,無論比指導思想、課的設計都充分體現了新的理念,體現了數學學科的本質:

18.做到重組教材,力求讓學生經歷探究學習的全過程。

19.探究活動的設計,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內化形成新知,而不能簡單地通過講授教給學生

20.留意指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教師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21.不過早地出現結論,肯花時間讓學生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探究時間和體驗的機會。

雞兔同籠問題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的數學廣角的內容,以前是屬於課外奧賽典型題,對學生尤其是基礎不好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對教師的課堂把握也是一個極大地考驗。江老師樸實而紮實的爲我們呈現了一節層層深入,師生共同探討的數學課。我感到受益匪淺,下面就這節課談談我們幾方面的感受:

1.課堂結構安培合理,注重了學生的思維的特點。

江老師從猜測到驗證再到調整,用表格的形式讓學生了解枚舉法解決問題的方法,體會枚舉法調整時“頭不變而腿的變化規律”。照顧到可能有部分學生思維不能直接跳躍到假設法的侷限,爲後面教授假設法奠定基礎。並在體會枚舉法的基礎上優化並學習假設法的解題思路。課堂安培符合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面向全體學生。

2.設計巧妙,準確的尋找課堂難點的切入點。

從讓兔子站起來開始,學生被這一獨特的問題思考方法,深深吸引住了,腦海中也能很形象的構建出問題需要的場景,接下來一系列的追問,讓學生體會了數學中“變與不變”的思維巧妙性,什麼少了?是誰的?爲什麼?等學生很快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將原本生硬的假設法形象的展現在學生面前,解題思路也清晰的出現了。

3.條理清晰,反覆體會每一步的意義。

學生列式板演說說每一道算式的意義,教師再大屏幕出示解答過程並再次詳細的闡述每步算式求什麼,爲什麼這樣求?看似囉嗦,實則有相當的必要性,有部分學生可能並不能真正理解計算過程,只是模仿出了解題的步驟,老師每次都詳細的要求學生理解每道算式的意義,有效的避免了這一情況的出現,讓學生真的懂,進而以後能舉一反三。

當然課上江老師也有一點不足之處,如:語言或許還不夠嚴謹,單位的使用上有點混亂,時而“多少條腿”,時而“多少隻腳”,學生也受其影響,發生了幾次不同的表述。還有討論沒有進行的有效和符合實際情況,課上共出現了次集體討論,其中有三次都是討論思考過程,屬於同一個思考形式。最後感謝江老師爲我們呈現了一節精彩而實在的數學課!

幾點建議:①在出示幾組10的加減法算式讓學生髮現規律這一環節,教師留給時間思考太少,顯得教師太急燥了。“以生爲本”的理念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實,在這個很有數學探索價值的環節,教師可放手讓學生思考、交流、總結,而不是怕後邊的練習無法全部完成,蜻蜓點水,一帶而過。課堂上有限的40分鐘是應該給學生探索有價值的數學問題,還是完成教師課前預設的每個練習,在課改回歸理性的今天,教師應知道如何選擇。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更是對教師教學機智的考驗,同時也

能體現教師是否真正領會新課改理念,是否以理念指導課堂教學。②本課課末有連續5個的練習應用,形式活潑多樣,生動有趣,但因爲時間緊迫,教師爲了完成全部練習,如似趕場子。練習重要的是應紮實有效,如本末倒置,反而會顯花哨、繁雜。③評價語言較爲單一,全課中對學生的回答,教師有8次給予“聲音響亮”的評價。我個人認爲,數學課堂上的評價語言除了生動豐富外,要體現數學味,要有針對性,既能激勵又能導向。

評課稿範文7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對中年段學生提出的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寫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三年級的作文教學既是低年級看圖說話、寫話的延續,又是高年級作文訓練的準備。三年級作爲作文教學承上啓下的入門階段顯得尤爲重要。

昨天上午,聽了兩節看圖作文指導課.這兩節課上,兩位老師的教學風格迥然不同,教學語言各具特色.祝老師的語言規範精煉,對學生起着潛移默化的薰陶;於老師的語言幽默風趣,貼近生活,學生聽起來到嘴到肚,容易接受.

這兩節課的共同優點有:

一. 激發興趣的方法簡單有效

兒童學習任何事情,最好的時機是當他們興趣高,心裏想做的時候。昨天,祝老師一開始問學生:今天,我們上課的地方叫?你是怎麼知道的?心情怎樣?談話中既引出了本節課的關鍵詞“觀察”,又使學生心情愉快,爲整節課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於老師一開始跟學生談什麼叫習作?怎樣習作?讓學生對這堂課充滿期待.更難能可貴的是兩位老師自始至終都不忘鼓勵學生, “你的想象真豐富”. “能學會別人說的也是最棒的” 等激勵性語言充溢着整個課題.

二.語言積累落在實處

三年級學生積累的素材有限,要想提高三年級學生的習作水平,就必須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祝老師在這方面是有心人.這次習作中要用到表示心情高興的詞語,祝老師不僅讓學生說出幾個這方面的詞語,自己還送學生幾個.不僅讓學生會讀,還讓學生當堂記錄下來,而且要會用.我們覺得這纔是真正的積累.長期堅持下去,學生的語言會越來越豐富,總有一天,寫起文章來會下筆如有神.

三.關注學生的實踐經驗

葉聖陶老先生曾經說過: “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這兩節課上,兩位老師都注意到了學生生活經驗的重要.如 “你掉過魚嗎?” “夏天聽到蟬怎麼叫的? 這些問話看似簡單,實際上是在告訴學生生活與作文的關係,我們的作文必須與現實生活相結合.這樣,學生就會自覺地去觀察生活,逐漸形成習慣.

最後,談一談聽完這兩節課後的一點想法.這兩節課上都沒有聽到老師讀範文,我們覺得對於剛寫作文的三年級學生來說,範文引路是很重要的.讀上幾篇範文,不但可以讓學生感受一種素材多種寫法,還可以避免祝老師提示過多,學生作文千篇一律,於老師提示過少,學生作文思路不清的擔心.

另外,對於學生來說,鼓勵顯得猶爲重要。在評點時我們應該要降低要求,善於發現他們的優點,適時地給他們精彩處批上一句:“真棒,能用這麼多優美語句了。”對他們一點點的進步,我們可以真誠地說:“又進步了,繼續加油。”這樣的評價,能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樂趣,喚起他們習作的熱情。

評課稿範文8

一、總評

盧老師這節課在設計上充分體現數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這一理念,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注重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思考,在活動中昇華,是值得我學習的一節課。

二、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有以下幾點:

1 、密切聯繫生活實際,激發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初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盧老師由學生熟悉的叮噹貓、卡通轉筆刀等實物入手,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憑藉自己的已有知識去感知對稱。接着又讓學生舉例,把數學融入了生活。

2 、轉變學習方式,培養學習數學的能力。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盧老師從導入到新授,到練習操作,再到學生運用自己的體驗創造出各種軸對稱圖形,都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空間,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動獲取知識,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3 、關注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審美情趣。

盧老師主要由兩方面入手:( 1 )學生在做軸對稱圖形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去做,讓學生動在其中,樂在其中。( 2 )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時,結合軸對稱圖形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心願,如:"我做的是松樹,希望同學們能像松樹一樣茁壯成長。""我折的是飛機,希望他變成真飛機,爸爸媽媽上班就方便了。"盧老師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個性的機會,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受到美的薰陶,培養積極、健康的審美情趣。

三、值得商榷的問題。

1 、對練習反饋處理不夠到位。

2 、在講五邊形是軸對稱圖形時 , 要指出是正五邊形。

評課稿範文9

5月5日的校本教研中,聽了王玲老師講的有餘數除法租船問題,課堂中教師利用教學資源,讓學生經歷分析問題的過程,通過關鍵詞的分析,促進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效果好。

一、運用生活素材導入新課,學生興趣高。

根據國小生好玩的特點,選擇與生活聯繫的內容導入新課。在新課開始出示26個同學去洮河公園划船,每條船最多坐4人,至少要租船幾條船?教師這樣導入,一方面通過划船這樣的生活情趣導入新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於生活,同樣服務於生活,對所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興趣大增。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有了好的開端,教學就成功了一半。

二、對比形式練習鞏固新課,學生練習好。

在教學中,教師利用對比形式的練習題共出現3組,讓學生通過讀題,分析題,找準題的區別點,在不同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學生的分辨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找準租船問題的關鍵,教學效果良好。

三、注重培養學生解題的好習慣。

寫單位、寫答,說完整的話,都是平時課堂上老師容易忽略提醒學生的問題,因此學生考試時總會忘記寫單位和答。王老師在這節課裏,學生每一道題都能要求學生寫單位、寫答。還在提問學生時,訓練學生說完整的話。

四、歸納總結,形成規律。

在本課教學中,教師歸納總結時,師生共同歸納出租船問題的特點是進一法,買麪包問題是去尾法,形成了規律,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

評課稿範文10

1. 座位突破常規的上課模式。讓學生分組面對面座,這樣便於學生交流合作,同時讓學生感受更開放一些,親和一些,少了常規課的約束,更易激發學生的思維。

2. 課的導入好。課前帶學生去玩蹺蹺板,讓學生感受生活,攝下過程,導課時播放攝像引入新課,充分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3. 三面黑板環繞學生是一創新的舉措,便於多組學生同學同時呈現自己的想法,節約時間,而且能夠把學生的多種方案同時進行比較,解決了連電腦都無法解決的同時大屏幕呈現的問題。

4. 實驗設計放手學生自主設計,開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發散思維,學生少了思維的約束,課堂上實驗設計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景象,特別是自制無刻度槓桿,怎樣解決沒有平衡螺母平衡的問題,怎樣測量力臂的問題,學生的方法讓我們教師耳目一新。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了學生科學探究的素養。

5. 實驗數據的處理有創新。用excel數據處理系統處理數據,讓學生意識到電腦不僅是我們娛樂的工具,更是我們物理學習和探究過程中的好幫手。

6. 最後的趣味實驗設計是亮點,它是對物理應用的拓展。

同時對本節課,我也有幾點不成熟的看法:

1.導課是從生活走向物理,通過一節課的物理學習,結果應呈現生活中物理知識的應用,體現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比如可以在課結束時,根據今天所學知識,讓學生課後自制桿秤。

2.學生的多種方案很好,學生通過實驗認識到自制的無刻度槓桿與有刻度槓桿做出的實驗差異較大,並通過實驗數據讓學生認識到有刻度槓桿呈水平平衡時,方案最好。在此教師應引導學生意識到科學家的任何物理成果都是這樣從草根的、不成熟的、多次實驗一步一步改進到成熟,再創新,再到精確的實驗,最後得出準確的結論。讓學生認識到實際的科學實驗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迂迴曲折的前進。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3.在實驗中,教師對誤差和錯誤要有明確的肯定的態度,要讓學生找出錯誤的原因,課後重新實驗。

評課稿範文11

《巨人的花園》是一篇優美動人的童話,充滿奇妙色彩的故事情節能大大地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 在劉超老師的教學中,孩子們感受童話帶來快樂的同時,也能理解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

劉超老師的教學思路很清晰,課堂節奏也比較緊湊,從精美的教學課件到流暢精簡的教學語言,可見其備課認真充分。在《巨人的花園》這一課學習中,老師從童話中的人物入手,引導學生認識童話奇妙的特點。讓學生看圖讀題後,老師問學生從哪裏看出這是篇童話時,學生很快把握“巨人”一詞,因爲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有巨人,這是想象出來的。老師不露痕跡地引導學生了解了童話的特點,學習了語文知識點,可謂獨具匠心,開篇導入就是一大亮點。

教學中,老師主要以提問導讀促思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這個童話。老師先是一個問題提出來:爲什麼孩子們這麼喜歡到花園裏玩耍?使學生感受到花園在春、夏、秋、冬四季裏如畫般的美景,也明白了當時正值巨人外出旅行之時。緊接着,讓學生默讀課文並思考:巨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把握關鍵語句,體會人物形象,讓學生漸漸掌握抓人物形象這一學習童話故事的好方法。再讀再悟,“巨人回來後是怎樣對待孩子們的?”這一問題引導孩子從人物語言、行爲上把握人物形象,並指導朗讀巨人的話語,讓孩子找提示語來感悟巨人的感情,學生理解體會巨人的語言來體現巨人的自私、冷酷。

此外,劉老師的課堂設計抓住花園景色的奇妙變化,通過引導學生朗讀體會要表達的情感。在教學過程中,她讓學生通過對比,反覆朗讀,邊朗讀邊想象畫面,重複感受有孩子的花園纔是鮮花盛開、美麗可愛,沒有孩子的花園卻是冷清蕭條,通過對比感受,進行小練筆,從而理清主線,揭示寓意: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

這節課的亮點還有很多,劉老師引用作者王爾德的話走進巨人的內心,通過讀演結合的方式,指導孩子們體會巨人的自私、冷酷,利用圖畫引導學生進入情境等,使我受益匪淺。確實,教學是一門藝術,走進藝術的大門,條條大路通羅馬,教學方法得當,就能在有效的時間內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孩子們亦是收穫滿滿!

評課稿範文12

今天有幸聆聽了xxx老師的學區中青年賽課——蘇軾的散文《記承天寺夜遊》,獲益匪淺。對於xxx老師的《記承天寺夜遊》一課,我想作一個簡要的評析。

xxx老師紮實的語文功底和開闊的思維方式從他的課堂教學中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從他的課堂教學設計、教學模式也可以看出這位老師的教學理念,緊密地與考試結合起來。在整個課堂教學中,他的優點就一一顯現在我們面前:

(1)課前備課準備充分,導課精彩

用“清風明月本無主,心閒便是其主人”詩句導入新課,引出“閒”字,並要求學生用“閒”造句。這個導課新奇、精彩,既切合文中對月色的描述,又爲下面理解蘇軾的情趣、突破本課的難點埋下了伏筆。這個導課可以總領本課內容與主旨,高屋建瓴,實在精彩,可見xxx老師課前充分的準備及對文本透徹的理解。

(2)課堂環節完整、流暢,訓練有梯度

導入課文後學生自由朗讀、大聲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停頓,而後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形式多樣,xxx老師熱情鼓勵,在朗讀中初步感知文本。接着,老師教給學生簡單的翻譯方法,讓學生對照註解疏通翻譯,有疑惑處圈點或舉手回答,而後出示幻燈片“自我挑戰”,落實關鍵詞與重點句。指導與自讀相結合,訓練有梯度,把文言詞句理解落到實處。

(3)課文朗讀和課堂教學緊密結合,方法得當

導入課文後學生自由朗讀、大聲朗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疏通、翻譯課文學生再讀思考:蘇軾爲什麼夜遊承天寺,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念無與爲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其實文言文的教學要學生在朗讀中慢慢地體會語感,從而達到理解文意的目的,我們平常的教學往往把朗讀和理解人爲地分離開來,早自習就要求學生預習、熟讀至背誦,然後再上課也許這樣能讓學生更好地背誦課文,但對於理解文意卻存在問題。

(4)問題設計巧妙、材料引入靈活

爲掌握重點、突破難點xxx老師主要設計下面幾個問題並及時靈活引入材料:1、蘇軾爲什麼夜遊承天寺並及時介紹相關寫作背景;2、爲什麼作者眼裏只有竹柏並及時引入竹柏象徵義;3、何謂“閒人”你是如何理解“閒人”並及時引入餘秋雨及法國世界報對蘇軾的評價。問題設計雖少卻很有深度且給學生切實的幫助,切中肯綮且遊刃有餘。

縱觀全課,xxx老師的這一節課內容充實、具體,有深度、廣度,教法靈活、得當,教師熱情鼓勵、及時點撥,學生參與度廣,在基礎不太好的班級能把文言文上得如此紮實有效,着實不易。

評課稿範文13

聽了張老師講的國小語文人教版教材一年級下冊第四組課文夏夜多美感受頗多,這是一堂適合低年級學生的課。課堂生動形象,氣氛自然活潑,教師儀態大方,學生積極參與。下面我就曾老師這節課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導入創設情境。

一開始,教師以一個美麗的、富有童趣的音樂渲染了可愛的、極具樂趣的課堂氣氛,學生很快就進入了本堂課的學習狀態。出示課題(教師端正的板書)

複習生字方法多,小燈籠,做動作。接着是教師親切的語言:課文中都出現了哪些夥伴?這樣的初讀是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的。緊接着,螞蟻、睡蓮、蜻蜓、螢火蟲,板書後讓學生將很多有趣的小製作貼在了黑板上,學生可以通過觀察小昆蟲記住漢字。

二、接着我們看到的是張老師細心地引領。

亮點一:

師:小螞蟻,你怎麼啦?

(請多爲小朋友充當小螞蟻,男孩子一起讀)讀小螞蟻的話,學習“哭”字

李老師抓住“哭”字的一點,生動地講解,讓學生一下子就記住了。

亮點二:

(出示段落)學習“感激”一詞時,教師以泛讀、學生賽讀的多種方式感受小螞蟻的心情。又以充當小螞蟻的角色,讓學生自己想讀。在不斷的學生對話中,學生讀的開心,讀的起勁。

亮點三:

師:剛纔我們認識了螞蟻和睡蓮,那麼你比較喜歡誰呢?

把說的機會重新給了學生,學生暢所欲言。學生是喜歡這樣的課堂的,學生覺得被重視。比起讓孩子去學,不如讓學生自己想學。

亮點四:

最後,在課堂尾聲,學生再次指向“非常感激”,深化了主題。李老師在整堂課,注重培養學生說、讀、寫的習慣,更是讓學生從心裏愛上學習。

三、注重閱讀,迴歸文本。突出重難點。

張老師這節課不僅保證了學生讀的時間,同時也保證了學生說的時間。讓學生在讀中說,在說中讀,說出真話,表達真感,拓展學生的思維,鍛鍊學生說話能力。但又緊扣文本,放飛學生思維,由表及裏層層剖析,突破重點難點。

四、引導學生讀中悟情,圖文結合,注重讀與說的訓練。

夏夜多美是一篇 意境優美的童話故事,張老師這節課最大的特色就是注重閱讀,反覆讓學生朗讀小螞蟻,睡蓮與蜻蜓的對話。着重學習小螞蟻與睡蓮姑姑的對話。讓學生分角色讀。在讀中受到禮貌教育。在不同的層次閱讀中逐步理清課文的脈絡,深入主題,讀的形式多樣,並根據學生的閱讀精心設計問題,特別是分角色朗讀,讓學生能夠進入角色,在讀中有悟,在悟中細讀,讓學生走進課文,有所體會。

建議:

讓學生多讀書,減少講解。

評課稿範文14

《認識圖形》是人教版新教材一年級下冊中的一塊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體、立方體、圓柱體和球的基礎節課。它的編排意圖是讓學生通過學習感知到“面在體上,面由體生”的思想。本堂課的重點是讓學生通過觀察較等初步認識到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這幾個平面圖形的最表面的特徵,使學生能準確分辨並說出每個平稱,它的難點是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異同點。

老師在設計上以“感知——操作——鞏固——應用”爲主線,突出數學思想的滲透,注重數學方法的指導,關注需求,營造學要充分關注學生的認知基礎和認知基(需)求。要以形象、直觀、具體、生動的材料爲載體,幫助本堂課老師在課的一開始就讓學生說一說“帶了什麼形狀的玩具?”“這些玩具的形狀有什麼不同?”,這是復是瞭解學生的認知,更是爲後續教學服務的。

一、 關注認知基礎、輕鬆駕馭課堂

二、 突出數學思考,提升數了“互動 、主動、靈動”的數學課堂。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素養。

數學課的教學歸根結底是數學數(素)養的培養。雖然本堂課的參與者還只是一年級的小朋友,但老師在課中卻學思想的滲透和培養,表現在(1)如何將面描到紙上?學生的思維被激活,出現了“印”、“描線”、“描點“量”等多種方法;(2)在認識了平面圖形的名稱與基本特徵後,提問:“上面的圖形與下面的圖形有什麼不同導學生進行了“比較”、“歸納”。從而讓學生主動地講出了“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使學生的認識由“爲“思想”上的認識。

三、 有效設計問題,感受數學魅力。

本堂課無論是課中的習題還是鞏固練習,都能緊扣教學內容、符合低段學生心理需求,同時又將觸角伸向周邊的數學學科和科學學科的有機整合。如在學生認識了基本的平面圖形以後。周老師出示的各類安全標誌,讓學生說義再講:圖形的名稱等。這是學科整合的良好體現。又如課尾的“抓小偷”環節,符合學生心理的需求,又緊扣能使學生在認識、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獲得一種成功的快樂和體驗,實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提升。

本堂課值得探討的方面有:(1)在學生畫出了各類不同的圖形後,教師對作品作了展示,此時可否讓學生將作樣一方面可以發展學生的觀察、分析、思考的能力,同時又能滲透分類的思想,進一步突破“長方形、正方體(點比較的這一難點。(2)教師的語言技巧。如評價的有效性、提問指向的明確性等。在課中老師曾提問:“什麼什麼是正方形?”等,學生的回答各異:如正的、方的、方方正正的??此時,教師的評價如果能夠有所側重,比較本質的詞句再說一說,可能會更助於學生認識圖形,以及學習用科學的數學術語描述的意識。又如課的結尾生塗一塗時,教師的要求是“選一個塗一塗”而學生的操作中是“選一類塗一塗”,這需要更準確的語言引導。

評課稿範文15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這節課是在教學完周長的概念後進行教學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自主探究,從而得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首先,黃老師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出示學生熟知的校牌,通過給校牌圍金邊的活動,引出本節課的內容,過渡自然,從而讓學生對周長的含義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其次,通過合作,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得出了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給了學生成功的體驗。第三,鞏固練習階段安排的幫哆啦A夢找家的遊戲,符合三年級學生的心裏特點,即有趣味性,又有層次性,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得到了練習。

但是,這節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

一、從學生的口語表達來看,黃老師在平時教學中對學生的口語表達指導不夠,以至於學生回答問題不完整。

二、在教學(4+6)×2=20(釐米)這種方法時,學生說得不夠清楚,黃老師也沒有及時幫學生完善補充,使學生在概念方面有些模糊。

三、學生測量長方形周長時,用了過多的時間,以至於最後的“找周長、測周長”的活動沒開展,黃老師沒把握好時間。如果能開展這個活動,就能使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

標籤:範文 評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