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考試

全國市級聯考湖南省湘潭市2017屆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

考試5.04K

一、論述題文本閱讀

全國市級聯考湖南省湘潭市2017屆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小題。

說“士節”

王學泰

“士節”這個詞有點“古”,現在很少有人用了。最初“士”就是成年男子的通稱,周代至春秋時期多指貴族最低的一個階層,後來遂指有一定的社會管理知識能夠進入官僚階層的人們,再後來則指讀書人。“士節”也就是“士”所應該有的節操,包括操守和尊嚴。用現代語言來說,“士節”實際上是士人的角色意識的自我認定,士人在嚴守士節中感到自己是真正的士。

作爲角色意識的士節的形成於貴族社會,士在那個社會裏是軍人和下層官吏,社會要求他們必須自尊自愛和遵守某些原則,社會也爲這些創造了必要的條件,那時士遵守士節是極其自然的。春秋以來,禮崩樂壞,等級流動,士人存在的外部條件發生了變化,士人對如何保持自己的尊嚴與操守感到茫然,但士節還是保存了下來了,只是此後的士節的張揚不再靠制度、而是靠統治者的寬容尊重和士人自我意識的堅守了。

從歷史的總趨勢來說,專制越來越加強,導致士人所受到的尊重就越來越差。

秦代以後,士節外部條件總傾向是越來越惡劣,士人在皇帝眼中越來越像奴僕,他們用刑罰和名利雙向消解着士節。

士節是士人的靈魂。這在兩漢很突出,給後世起了很好的示範作用。兩漢有的士人竟敢觸動皇權專制制度下最爲敏感的帝位問題。他們看到國家動亂和人民遭受的苦難,遵循原始儒家的“天下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的理論,要求皇帝下詔“求索賢人,禪以帝位”。這種做法簡直就是與虎謀皮,表現出堅挺的士節。東漢末年的“黨錮之爭”中廣大士人面對宦官的鎮壓與迫害,前赴後繼,寧死不屈。兩漢之所以士節高漲,這與漢朝初年,士人總結秦亡的歷史教訓,否定了秦朝的絕對專制,以及士人有意識師法先秦密切相關,另外漢代皇帝經常提倡與褒獎氣節,於此也有一定的效用。

三國魏晉南北朝期間,雖然也有較安定的時候,但畢竟很短暫,社會動亂是主流,士人也像普通人一樣把保持生命爲第一要務,諸葛亮說的“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頗有代表性。而竹林七賢,蘭亭雅士,則是當生命稍有保障時便是抓緊時間享樂的典型代表。亂世的殘酷現實與求生的強烈慾望交織促進人性的覺醒,士人感覺到純粹的“本我”更重要,所以屬於角色意識的“士節”被淡化了。

到了清代,爭着搶着做忠臣的現象不多,沒有了忠臣,“士節”無由表現,晚清是士節全面低落時期。士風的頹靡完全暴露出來。當然,清末不是完全沒有堅持士節的士人了,自海寇西來,歐風東漸,傳統的宗法制度開始解體,士農工商這種傳統的社會分層也已動搖,這樣有別於士人的新型知識分子逐漸出現。最典型的像爲變法自覺獻身的譚嗣同、獻身於反清的烈士如徐?麟、秋瑾、鄒容等等。他們既是封建傳統士人,也是最早思考自己權利和義務的人們,用現代的話說就是有了初步獨立公民意識的人們。

(有刪改)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士”最初指成年男子,周至春秋時期指貴族最低一個階層,後來指進入官僚階層的有一定社會管理知識的人羣,再後來指讀書人。

B.“士節”是社會對士人操守和尊嚴的看法態度,是士人角色意識的自我認定和社會認可,這種角色意識形成於貴族社會。

C.春秋以來,禮崩樂壞,士人對如何保持自己的節操感到茫然,但由於統治者的寬容尊重和士人自我意識的堅守,士節仍得以張揚。

D.兩漢時期,有的士人,依據儒家的有關理論,要求皇帝招賢納才,禪讓帝位,表現出堅挺的士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春秋以來,因爲存在的外部條件發生了變化,真正符合最初標準的士人漸漸消失了,但士節卻保存下來。

B.三國魏晉南北朝期間,由於生逢亂世,士人往往把保存生命視爲第一要務,或者抓緊時間及時享樂。

C.亂世的殘酷和求生的慾望促成了人性的覺醒,士人開始追求更加純粹的自我,而不再重視屬於角色意識的士節。

D.晚清士風的頹靡得因於海寇西來、歐風東漸這樣的外部變化,也有傳統宗法制度瓦解、傳統的社會分層開始動搖這樣的內部因素。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歷史上士人所受到的尊重之所以越來越差,是因爲專制制度越來越強大,士人的地位也越來越低,士節的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

B.秦代以後皇帝一方面用刑罰威脅士人的生命,另一方面又用名利引誘士人的靈魂,兩方面都在消解着士節。

C.由於漢代士人有意識的師法先秦,特別是秦亡的歷史教訓,否定了秦朝的絕對專制,因此兩漢士節異常高漲。

D.雖然晚清士傑的低落,但依然有堅持士節的士人,只是他們有別於傳統士人,因爲他們開始考慮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初步具有獨立的公民意識。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小題。

“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用一輩子改善自己

一慈

他是這個浮躁年代一開口就令人安靜的人,他說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改善自己。

就像年輕時愛喝可樂,可中國人終會在歲月裏明白茶的滋味。你走過的路越長,越接得住胡德夫歌聲中的錯綜複雜。他的很多歌,乍一聽是山河,細聽卻是歲月沉澱下來的驕傲和感傷,還有足以克服這個喧囂時代的安靜。

胡德夫說。“其實我的歌就是寫我經歷過的事情,對大自然的那種讚歎。在那個歌裏面,我儘量用直白的方式,用詠歎。”

胡德夫說自己一個“意外歌手”。20世紀70年代初,他去臺北一家咖啡廳駐唱,只是爲了多賺一點收入,來爲身患癌症的父親籌措醫藥費。那時候胡德夫唱的主要是西方的民謠,他很少用麥克風的豪邁歌唱,被余光中形容爲“宛如在厚壯的身體裏住着一個深沉大風箱。”然後,在咖啡廳的角落,他碰到了李雙澤,“李雙澤這個朋友,他不是喚起我去唱我自己卑南族的歌的人而已,他對我說:‘你可以寫歌。’”

但當時,胡德夫懷疑,說,大家都是拿個吉他唱英文歌,誰會願意聽一個原住民的歌,誰會願意聽臺灣民謠呢?李雙澤很堅持,他對胡德夫說:“你常常講的,你小時候的那個山谷,你說你很快樂、你很想念那個地方,你說你在牛背上是一個王,天空的老鷹是你的嚮導……這個就是歌啊。”

胡德夫回去之後,把整個在山上的事情想了很久。“我早上四點鐘就起來去餵飽我的牛;這時候老鷹飛上了天空,互相‘咦——’呼喚着在學習飛的小鷹,一家全在天上翱翔。我還可以跟它們對話,那‘咦’聲響徹山谷。那時我躺在那個貧瘠的山坡上,但是我把它看成是我的草原,我是個騎士,腰繫彎刀啊這樣子。那個我不能忘記的,很得意……”

“我每次在大陸唱《牛背上的小孩》的時候,一個個小孩子會一副悵然的樣子,欲哭無淚的樣子。後來我問組織者:‘爲什麼底下有孩子哭呢?’他說:‘胡德夫你不知道,很多的小孩,都是逃出農村來的。你快樂地唱農村的事,對他們來講不一定是那樣的。哪個孩子不想跟都市的孩子平起平坐啊,或者是得到的知識一樣多啊。所以你唱稻米、水牛、香蕉……會勾起他們的鄉愁。’”胡德夫很感慨,他寫的只是一個島的'鄉愁,卻引來這些孩子們很大的、濃濃的鄉愁。

後來,胡德夫投身原住民權益運動,沉寂了很多年沒有唱這首歌。一直到20xx年、他55歲的時候,纔再次把《匆匆》拿出來唱,“這時候感受和味道又不一樣了。”如今,在臺東老家,胡德夫開了一家牛肉麪店,在那裏會朋友,寫東西。他想告訴每天匆匆來去的都市人:“沒有擦肩而過就結識到的朋友”,“從不認識,從那麼繁忙,從根本不必打招呼,非常匆匆的腳步,乒乓乒乓當中,茫茫的人海里,能夠結識到朋友,結識到好的事情,在裏面覺得有在改善自己,我想說的是這個”,“連我這麼老我都覺得,最重要的就是改善自己。”

兩個月前,胡德夫當祖父了。在《我們都是趕路人》一書裏,他這樣寫道,“他(祖父)來山谷看我的時候,常把我抱在腿上唱古謠給我聽。他每次唱的內容都不一樣。雖然曲調相同,但歌詞都是他當時的內心所想。就是祖先流傳下來的千年古謠,我現在把它唱給你聽。”

現在,那個“牛背上的小孩”也當祖父了。那個厚壯滄桑的身體裏住着的深沉憂傷的大音箱已經在唱給孫子的歌了。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錯誤的一項是()

A.文章第二段中“可樂”和“白茶”分別比喻胡德夫青年時代內心的激情躁動和經歷歲月滄桑之後的淡定平和。

B.胡德夫走上歌唱生涯完全是一場意外,他需要錢給父親治病而兼職唱歌,但後來他投生原住民權益運動,沉寂了很多年沒有唱歌。

C.胡德夫在大陸唱《牛背上的小孩》很愉快,但臺下許多小孩欲哭無淚,因爲他們是不得已才逃到城市,模糊的歌聲引起他們對故鄉的思念。

D.根據文章,胡德夫所說的“改善自己”應該是改善自己對生活的態度,讓自己對他人、對故土文化的傳承更有價值。

2.下列對文章結尾一段的理解,最恰當的兩項是()

A.“厚壯滄桑的身體裏住着的深沉憂傷的大音箱”這個比喻生動形象地體現了胡德夫歌唱技巧的複雜多變,既厚壯滄桑又深沉憂傷。

B.這句話體現了胡德夫在艱難歲月中已經長大成熟了,懂得了自己身上的責任,也懂得了對歲月的寬容,對自己的樂觀。

C.文中兩處畫線句子,前者體現胡德夫艱苦歲月中的憂傷,後者體現他對傳承祖先留下的文化的堅定信念。

D.這句話連接了童年的天真自由和晚年的深沉憂傷,給讀者帶來生命的滄桑感,但更多的是生命延續帶來的希望。

E.我們應該從這句話中感受到生命的博大與深沉,更好地珍惜當下的生活,不要等到失去了再懊悔。

3.“他是這個浮躁年代一開口就令人安靜的人”結合全文簡析古德夫的歌讓人安靜的原因。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小題。

帶着鑰匙去流浪

宗崇茂

鑰匙插進鎖孔,他忽然感到自己的手有些顫抖。還是那扇門,還是那把鎖。左旋,右轉,“咔嚓”一聲脆響,門開了。

屋裏靜無聲息,他放下背囊,長長地吁了一口氣。環顧四處,一切仍是離開時的模樣,夢中輕撫過千百遍的模樣。桌椅、電器,甚至一本書的擺設也一如從前。他走進兒子的臥室,發現牀頭貼了幾幅彩色的酷照,是周杰倫。他想起兒子曾在信中說過:“爸爸,我特崇拜周杰倫”。他的心裏微微一笑:長大了,兒子真的長大了,也許這是他離別這麼久以來家中最顯著的變化吧。

他在纖塵不染的沙發中坐下。兒子還沒放學,妻子尚未下班,太陽正走在西歸的路上。他開始靜待。他知道今晚妻會到菜市場多買一些菜回來。說實在的,他是一個不怎麼愛做家務的男人,也許這是長年的漂泊生活使然,但妻的“放縱”也讓他養成了許多的慵懶,一種帶着暖意的慵懶。

此刻,他坐在那裏,坐在久違的家中。他已確信自己不是處於顛簸與暈眩之中。他在等候妻與兒子回來。沒有了距離也就沒有了慣常掛在心頭的那份遙遠的思念。這一段等候過程的小小空白竟使他有些無所適從。

他瞥見了剛纔放在茶几上的那枚鑰匙,那枚讓他得以很快坐進家中的鑰匙,一陣複雜的情感忽然潮涌而至——親愛的鑰匙,咱們終於回來了……

每一個家都是一座城堡。他也擁有自己溫暖的城堡。但許多年來,他似乎只是這座城堡中被授予了一枚金鑰匙的榮譽居民;除了在夢裏,他並不能隨意開啓且進出其中。命運總是讓他別了又別,遠了再遠。他只能逐冰雪而居以流浪爲鄰。

“我是浪子/我戴着水浪的帽子/我戴着漂泊的屋頂/燈火吹滅我/家鄉趕走我。”他說,對海子的這首詩感觸尤深。他無法預知自己何時能夠結束顛沛迴歸城堡,因爲他無法確定命運的風向。

於是,他浪跡四方,身上卻始終攜帶着家門上的那枚鑰匙;這幾乎成爲一個無法摒棄的習慣或情結。因爲不管多遠,家門總在等待一個浪子的隨時開啓,儘管這種守望太過漫長而酸澀;因爲不管多久,家門總不忍讓一個遊子在自家門外有片刻的耽延徘徊。他回來了,像一個日常居家的男人,早上出去,晚上又輕輕開門進來。

有多少鑰匙不能爲門駐守?有多少人不能爲家停留?如果問一把鑰匙有什麼夢,那它的夢一定是一扇門;如果問一個浪子有什麼夢,那他的夢一定是一個家。它和那扇門,他和那個家,關山萬里常在夢中相惜。故鄉,天涯,夢境,現實;時空裂爲深淵。所有的傷痛與溫馨,只有在分離的狀態下得以彌合和完整。

他回憶起與那枚鑰匙所共有的一次悲喜交集的經歷……

那是在一個幾百裏渺無人煙的草原深處。他和一幫民工兄弟在那裏做工。有一天,當他拖着黃昏疲憊的影子回到帳篷時,一摸口袋,發覺那串鑰匙不見了。他焦急萬分,因爲裏面有伴隨了他多年的那枚鑰匙。他不能讓它遺失於空蕩蕩的冰雪世界,否則他的心會像失去了錨的小船更加茫然不安。到底在哪裏丟失了呢?兄弟們提醒他:會不會落在了工地?在茫茫的草原上,那裏也許是惟一的可尋之處了。

他拉上一位兄弟,趁天色還亮趕緊回到工地找尋。但半個時辰過去了仍一無所獲。他想起中午曾在一片雪地上換衣服。懷着最後一線希望,他開始向那片厚厚的雪地仔細搜尋。

找呀,扒呀。他的雙手已凍得紫紅麻木。看到了,終於看到了!興備像一隻皮球在沒有彈性的草地上一蹦老高!他似一個黑暗中尋覓了很久的地下黨員終於找到了失散多年的組織。一枚失而復得的鑰匙,此刻帶給他的是如同一個家的溫暖與感激。倘若可能,他相信那枚鑰匙同樣會情不自禁地與他相擁而泣。此時,月光已白露一樣灑落草原……

歲月的風塵遮掩不住那枚鑰匙所發出的鋥亮光芒。無數個黑夜裏,他摩挲着鑰匙並久久懷想。他喜歡這種感覺:讓鑰匙堅實的齒口輕輕齧咬自己的掌心,似乎也咬住了數千裏以外的那盞燈火。

這麼多年來,他和它彼此依戀不曾背離。彷彿一種象徵,一種慰藉;一個期待,一個寓言——甚而說,這枚流浪的鑰匙,已成爲他苦難心靈的一個護身之符。

(選自《流浪途中的玫瑰》,有刪改)

1.下列對本文的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描寫他打開家門時手在顫抖的細節,表現了他經歷了長久的流浪生活之後對家裏的一切是否會發生變化的不安的感受。

B.文章在結構上用了明暗雙線,虛實結合的寫法,他的流浪與迴歸的經歷處於明線,是實寫;他的妻兒在家中的生活是暗線,是虛寫。

C.文章畫線語句表明主人公對如此漫長的分離的感謝之情,因爲有了這樣的分離,他纔會更加珍惜家的溫暖。

D.他在渺無人煙的荒原上,尋找一把鑰匙的片段,襯托出他在異鄉生活的艱苦孤獨,表現了他的心靈一直處於無家的狀態。

2.文章第二段描述的家裏的場景有怎樣的特點及作用?

3.請結合文章,分析“鑰匙”的豐富意蘊。

四、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

崔銑,字子鍾,安陽人。父升,官參政。銑舉弘治十八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預修《孝宗實錄》,與同官見太監劉瑾,獨長揖不拜,由是忤瑾。書成,出爲南京吏部主事。瑾敗,召復故官,充經筵講官,進侍讀。引疾歸,作後渠書屋,讀書講學其中。

世宗即位,擢南京國子監祭酒。嘉靖三年集議大禮,久不決。大學士蔣冕、尚書汪俊俱以執議去位,其他擯斥杖戍者相望,而張璁、桂萼等驟貴顯用事。銑上疏求去,且劾璁、萼等曰:“臣究觀議者,其文則歐陽修之唾餘,其情則承望意響,求勝無已。悍者危法以激怒,柔者甘言以動聽。非有元功碩德,而遽以官賞之,得毋使僥倖之徒踵接至與臣聞天子得四海歡心以事其親,未聞僅得一二人之心者也。賞之,適自章其私暱而已。夫守道爲忠,忠則逆旨;希旨爲邪,邪則畔道。今忠者日疏,而邪者日富。一邪亂邦,況可使富哉!”帝覽之不悅,令銑致仕。閱十五年,用薦起少詹事兼侍讀學士,擢南京禮部右侍郎。未幾疾作,復致仕。卒,贈禮部尚書,諡文敏。

銑少輕俊,好飲酒,盡數鬥不亂。中歲自厲於學,言動皆有則。嘗曰:“學在治心,功在慎動。”又曰:“孟子所謂良知良能者,心之用也。愛親敬長,性之本也。若去良能,而獨挈良知,是霸儒也。”又嘗作《政議》十篇,其《序》曰:“三代而上並田封建其民固故道易行三代而下阡陌郡縣其民散故道難成況沿而下趨至今日乎然人心弗異系乎主之者而已。”凡篇中所論說,悉仿此意。世多有其書,故不載。

(選自《明史·第一百七十卷·崔銑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三代而上並田?封建其民?固故道易行?三代而下阡陌?郡縣其民?散故道難成?況沿而下趨至今日乎?然人心弗異?系乎主之者而已

B.三代而上並田?封建其民?固故道易行?三代而下阡陌?郡縣其民?散故道難成?況沿而下趨至今日乎?然人心弗異系乎?主之者而已

C.三代而上?並田封建?其民固?故道易行?三代而下?阡陌郡縣?其民散?故道難成?況沿而下趨至今日乎?然人心弗異?系乎主之者而已

D.三代而上?並田封建?其民固?故道易行?三代而下?阡陌郡縣?其民散?故道難成?況沿而下趨至今日乎?然人心弗異系乎主之者而已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A.進士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意爲可以進授爵位之人。

B.國子監,是中國古代的中央官學,爲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國子監的最高管理者叫祭酒。

C.致仕,是指古代的官員,把官職交還給皇帝,後用來指官員請求退休的委婉說法,也稱爲填溝壑。

D.尚書,是中國封建時代的政府最高名高官名稱,相當於現在國家各部委的部長。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崔銑爲人正直,與同僚去見太監劉瑾,只有他一人對劉瑾只揖不拜,因而得罪了劉瑾。

B.崔銑敢於直言,他認爲,張德等人的文章是歐陽修所唾棄的,是迎合皇上的意圖,這樣會讓投機之徒接踵而來。

C.崔銑知錯能改,他年少時輕佻不穩重,喜歡飲酒,到了中年才自我激勵勤於學問,言談舉止都很符合規範禮儀。

D.崔銑強調德才兼備,他認爲一個人如果沒有才能光有品質,那就成爲強橫霸道的懦者。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大學士蔣冕、尚書汪俊俱以執議去位,其他擯斥杖戍者相望,而張璁、桂萼等驟貴顯用事。

(2)臣聞天子得四海歡心以事其親,未聞僅得一二人之心者也。賞之,適自章其私暱而已。

三、詩歌鑑賞

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後面小題。

齊天樂

姜夔

丙辰歲,與張功父會飲張達可之堂。聞屋壁間蟋蟀有聲,功父約予同賦,以授歌者。

庾郎①先自吟愁賦,悽悽更聞私語。露溼銅鋪②,苔侵石井,都是曾聽伊處。哀音似訴。正思婦無眠,起尋機杼。曲曲屏山③,夜涼獨自甚情緒?

西窗又吹暗雨。爲誰頻斷續,相和砧杵?候館迎秋,離宮吊月,別有傷心無數。豳詩④漫與。笑籬落呼燈,世間兒女。寫入琴絲,一聲聲更苦。

【注】①庾郎:北朝詩人庾信,曾作《愁賦》。②銅鋪:銅製的鋪首,裝在門上能銜門環。③屏山:屏風上畫有遠山,故稱屏山。④豳詩:指《詩經·豳風》中的《七月》篇:“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有在戶,十月蟋蟀入我牀下。”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A.本詞次句蟋蟀聲,悽切細碎而以“私語”比擬,生動貼切,帶有濃厚的人生悲傷色彩,又和上句的吟賦聲自然融合。

B.“露溼銅鋪,苔侵石井”這兩句以溼冷的露水和青苔體現環境的清冷寂寞,少人造訪,表達詩人懷才不遇的憂傷,和對君王的幽怨。

C.“候館”“離宮”兩句,將空間和人事推得更遠更廣,說明無論是不幸的宮中后妃,還是流離的謫臣遷客,都要悲秋吊月,聞蟲鳴而是傷心。

D.“笑籬落呼燈,世間兒女”兩句,寫小兒女呼燈捕捉蟋蟀的樂趣,其妙用在於以樂寫苦,以童年的無憂無慮,反襯現實的愁苦憂傷。

E.這首詞以蟋蟀的鳴聲爲線索,把庾信、自己、思婦、客子,兒女等看似不相干的人事巧妙地組織到一起,體現了羈旅之愁、家國之恨這些普遍的時代感受。

2.《詞綜偶評》中說:“白石此詞今古摹聲之絕篇也。”請問本詞作者摹寫了哪些聲音,有怎樣的作用?

四、名句名篇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浮光躍金,_________,漁歌互答,此樂何極!(范仲淹《岳陽樓記》)

(2)《勸學》其中荀子用來表現長期堅持就能取得成功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界那些極渺小的生命對時間是如何認識的呢?在《逍遙遊》中莊子如是回答:______,______。

五、

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的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警察通過在作案現場留下的一把剪刀,結合附近的草叢山崗上留下的蛛絲馬跡,斷定犯罪分子的身份特徵,終於在兩百公里外的一輛出租車上將其抓獲。

B.最近世界各地頻發的極端天氣災害,說明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正進入一個波譎雲詭的大氣活躍期,對各國在災害性天氣預報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C.三年出形象,五年成氣候,再造一個新城區,爲本市市長翻雲覆雨的魄力感到驚訝之時,卻突然發現他因城區改造而落馬的消息。

D.最近各級地方政府相繼出臺地方性法規,將房價的年上漲率控制在10%左右,媒體認爲這一政策,更使房價上漲合法化,讓更多急於買房的人產生無所事事的茫然。

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在“大數據,雲分析”的理念漸入人心的今天,誰能不信“互聯網+”會給中國人帶來福音?正因爲這樣,不法分子纔會渾水摸魚,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來欺騙網民。

B.如何才能讓美國航母遠離南海,關鍵的問題還是我國軍事實力在起作用,軍事落後必然造成被動挨打的局面,軍事強大往往又是以發達的科研水平爲前提的。

C.20xx年,江蘇大學聯考本二本三合併分數線,這將加快我省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速度與規模,高校也將進一步擴大招生,並重點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大學與學科。

D.第八十九屆奧斯卡頒獎禮上,已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成龍也受邀參加,這吸引了全世界近百個媒體的記者和編輯前來採訪報道。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在藝術創造領域裏,①有一種夕陽無限好的境地。②達芬奇到了六十五歲時,③無法畫油畫了,只能畫些素描,令人扼腕不已。④,米開朗基羅是個例外。他到了八十多歲時,還參與了羅馬聖約翰教堂的設計。⑤已經風燭殘年,疾病纏身,⑥,藝術家依然全力以赴。

A

也許

因此

?

不過

即使

可是

B

?

即便

然而

雖然

可是

C

當然

如果

?

即使

那麼

D

?

因爲

然而

因此

但是

.D

六、語言應用

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5分)

閱讀經典是要有獲得,①______。所謂“得利”,就是在經典中獲得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所謂“得道”,②___,獲得人生的昇華。一般而言,③______,一個人要想從閱讀經典中得利,只要有一定閱讀基礎便可,而要想得道,就需要排除利的干擾。

七、材料作文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八百字的文章。

近日杭州崇文實驗學校校長俞國娣發起一項倡議,引起很多人的關注:家長不要在孩子作業本上簽名、老師也不要讓家長簽名。她認爲長期的簽字檢查讓孩子失去了學習的責任意識,也會造成家長過多越權包辦現象,久之孩子會錯誤地認爲自己是替家長學習的,更會造成家長的管理焦慮,甚至有家長抱怨學校在幹什麼?此倡議得到多數家長和學生的擁護,他們認爲這是對自己最基本的尊重,但也有部分家長認爲,惰性人皆有之,大人尚且管不住自己,孩子正處於青春期,沒有外界的督促怎麼可能學得好?

請你根據閱讀材料後的感悟和思考,寫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觀點,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