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育

創新教育管理論文

教育9.35K

在學習、工作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怎麼寫論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創新教育管理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創新教育管理論文

創新教育管理論文 篇1

一、問題的提出與研究思路

當前,層出不窮的環境問題日益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高等學校是培養未來企業家和企業管理者的搖籃,如何讓這些未來的企業家、企業管理者充分認識到環境問題的重要性,並使之自覺行動起來,在企業運營和管理中關注環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讓他們的思維徹底走出保護環境與經濟發展對立的誤區,是擺在我們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在大學教育中特別是研究生的教育中開展環境經營方面的教育和研究就是其中重要的途徑之一。

環境經營是把環境保護融入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過程,使環境保護和企業發展融爲一體的企業經營活動。環境經營貫穿企業經營的各個方面,包括從原材料購買到產品設計、生產、營銷、消費、廢棄物回收利用等全過程。環境經營學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工程技術的交叉學科,綜合性是它與其他學科相比的一個最基本的特點。把環境經營納入現代研究生教育體系,就是在研究生中開展環境經營方面的教育和教學,其主要任務是依託全球範圍內的環境演變規律,揭示現代企業活動和自然生態系統之間的關係,探究環境變化對企業經營活動的影響以及企業活動對環境的影響,研究企業環境經營的相關措施,滿足低碳經濟和環境保護的社會需要,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

把環境經營納入現代研究生教育體系的目的是在遼寧科技大學研究生人才培養定位的基礎上,依託學校學科優勢,突出低碳環保特色,培養既掌握管理基本專業知識和技能又熟知企業發展特點和發展規律的高級管理者。

把環境經營納入現代研究生教育體系的創新研究以遼寧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環境經營課題組爲依託,以環境經營與企業可持續發展爲主題,以構建低碳社會和和諧社會爲根本目標,研究內容涉及環境經營的各個方面,包括企業運營管理、市場營銷、物流管理、財務管理、信息化管理、技術經濟及管理、冶金企業環境問題等領域,按照開設環境經營課程—開設環境經營學術前沿報告—召開環境經營研討會—科學研究—社會實踐活動等思路展開研究。

二、實施方案

(一)成立環境經營課題組

遼寧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於20xx年12月成立了由來自運營管理、市場營銷、物流管理、財務管理、信息化管理、技術經濟及管理、環境工程、冶金工程等不同專業的教師組成的環境經營課題組。課題組充分體現了環境經營依託工科、立足冶金、學科交叉、低碳環保的學科特色。課題組的主要任務是把握企業運營過程中的環境問題和國家關於環保法律法規,編寫環境經營學教材及相關輔助教材、開設環境經營前沿講座、科學研究、開展相關社會實踐活動等。

(二)在研究生中開設《環境經營》課程及前沿報告

在工商管理學科的研究生中開設《環境經營》必修課和前沿報告。課程內容包括:環境經營—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清潔生產、綠色營銷、綠色物流、環境信息化管理、環境經營經濟評價、環境經營監察等。前沿報告主要涉及當前關於環境經營與企業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熱點問題。《環境經營》課程及前沿報告均以專題講座形式進行,課題組成員每人負責一個專題。

(三)組織召開環境經營研討會

爲促進環境經營學術交流,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環境經營理念,環境經營課題組組織召開了一系列環境經營研討會:20xx年4月,組織召開了以“環境經營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爲主題的中日學術研討會。20xx年7月,組織召開了以“環境經營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爲主題的遼寧省管理年會,工商管理學科的研究生全體參加了這兩次學術研討會。20xx年3月,組織召開了遼寧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科學術型研究生的學術研討會,主題仍然是“環境經營與企業可持續發展”。這是我校首次開展的以研究生爲參加主體的學術性研討會,旨在加強研究生之間的'學術交流、增進感情友誼,塑造濃厚的學術氛圍,挖掘自己的科研潛力,使一些優秀的研究生脫穎而出。

本次研究生學術研討會在“環境經營與企業可持續發展”主題下設置了四個分主題,在每一個分主題下又給出了參考題目。第一個分主題是“環境經營戰略與策略的思考”。參考題目包括:企業經營理念的轉變;環境經營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的關係;清潔生產;環境營銷;綠色物流;綠色供應鏈;環境經營的監管;環境會計;環境信息管理;鋼鐵企業的環境經營戰略等。第二個分主題是“從環境經營的角度看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參考題目包括: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從環境經營的角度看企業家制度機制的構建;從環境經營的角度看企業家選擇機制的構建;從環境經營的角度看企業家激勵與約束機制的構建;從環境經營的角度看企業家的創新精神的培養。第三個分主題是“環境經營的技術經濟評價”。參考題目包括:循環經濟下企業環境績效評價指標探析;工業企業清潔生產評價體系研究;工業企業污染損失的經濟計量與研究;企業可持續發展與環境經濟綜合覈算;企業環境經濟效益的多級模糊層次綜合評價;國際標準化環境管理體系框架下企業環境行爲的改進。第四個分主題是“環境經營的國際經驗對我們的啓示”。參考題目包括:日本企業環境經營的理念;美國企業的環境經營對我國的啓示;韓國環境經營對我國的啓示;國外環境經營的現狀分析;中日韓環境經營的比較分析;國內外環境經營案例分析;環境會計在發達國家的發展現狀分析;發達國家綠色經營的生產模式——清潔生產;發達國家綠色經營的管理模式——環境管理體系;發達國家綠色經營的營銷模式——綠色營銷;發達國家綠色經營的物流模式——環境物流;發達國家綠色經營的信息模式——環境信息管理等。此次學術研討會要求我校工商管理學科研一和研二的學生全體參加,按照給定論文模板每人撰寫一篇與研討會主題相關的學術論文,編輯出版論文集,並通過匿名評審的方法評出研討會期間發言的學術論文,由作者在研討會上進行宣講,導師及相關人員擔任評委及點評專家。根據評選結果評出學術研討會優秀論文,並給予相關獎勵。

(四)開展環境經營方面的科學研究,並與碩士論文選題與撰寫相結合

環境經營課題組在開展環境經營教學的同時,以高碳企業環境經營爲研究方向開展了環境經營方面的科學研究。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國內外先進的環境經營理念;發達國家高碳企業環境經營經驗分析;高碳企業對環境的短期及長期影響、原因分析;高碳企業清潔生產理論、綠色營銷理論、綠色物流理論、綠色信息化、環境經營評價等,所有的科學研究均以鋼鐵企業爲例進行。研究生在學習環境經營課程和聽取環境經營方面的前沿報告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研究,在碩士論文選題時部分同學選擇了環境經營方面的題目。如20xx級學生的碩士論文“遼寧省電力行業碳排放評價體系研究”、“鞍山鋼鐵公司環境經營模式研究”、“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應用研究”等;20xx級研究生的“鋼鐵企業綠色營銷模式研究”、“鋼鐵企業綠色定價方法研究”、“鋼鐵企業環境責任研究”等。在科學研究中取得的科研成果再應用於課堂教學,真正做到科研促進教學、教學促進科研。

(五)組織開展環境經營社會實踐活動

組織研究生開展環境經營方面的社會實踐活動。準備開展的活動有:“構建低碳社會我先行”活動,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節約能源從我做起”、“拾垃圾構建環境友好型校園”、“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等活動中;組織學生開展以“踐行低碳路線,創造綠色明天”爲主題的環境經營活動周活動,向全校師生及社會公衆宣傳低碳生活理念,呼籲保護校園環境和社會環境。這些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會極大提高管理學院研究生及其他學生的環保意識,加深了研究生對環境問題的認識,相信這些活動的開展會對構建低碳環保型校園和社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實施效果

(一)有助於學生了解前沿知識

環境經營是企業最新的經營戰略,國內很多企業剛剛引進,並處在不斷的摸索與實踐中,如何將工商管理學科各專業方向與這一前沿成果緊密結合,並向研究生傳授國內外一些新的研究進展和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採用前沿講座和召開學生研討會的形式,不僅使學生了解了有關環境經營的前沿知識,掌握了最新的研究動態,而且這也是“讓學生儘可能多地接觸學科前沿,並在學術交流和學術碰撞中拓展視野,產生靈感,碰撞出智慧火花”的一種方式。

(二)有助於學生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

環境經營課題組成員在進行前沿報告的過程中會涉及自己研究這個問題的研究方法以及爲什麼選擇這一研究方法;學生在掌握前沿知識的過程中也掌握了研究這一問題的研究方法。掌握了研究方法就掌握了研究科學問題的一般程序和基本規則,有利於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於增強分析研究問題的科學性、規範性和解釋力,從而提高碩士論文的質量,並且爲將來的研究工作奠定堅實的方法基礎。

(三)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

研究生參與環境經營方面的前沿報告、科學研究、撰寫碩士論文以及組織各種實踐活動等,提升了研究生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創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研究生獲得了環境經營與企業環境問題的真實信息,瞭解了環境污染的真實情況;獲得了將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的機會,真正實現了用理論知識去解決處理實際問題的目標;在相關材料的總結撰寫過程中,提升了綜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爲研究生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創新教育管理論文 篇2

摘要:在社會不斷髮展的過程中,高校教育體制改革日益深化,使得教育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這種背景下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爲高校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着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是提升高校競爭實力的關鍵所在。本研究主要闡述了高校教育體制改革語境下創新行政管理的必要性,對當前行政管理體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並總結了高校教育體制改革語境下行政管理的創新對策,以期爲高校的穩定發展提供保障,提高高校的競爭力。

關鍵詞:高校教育體制;改革;行政管理;創新

在高校發展的過程中,行政管理起到極其關鍵的作用,可以提升校園的整體管理水平,保障各項教育、科研工作有序、順利的開展。然而在教育體制改革的背景下,創新行政管理體制已經成爲高校亟待解決的一項任務。研究高校教育體制改革語境下的行政管理創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能夠轉變行政管理模式,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實現高校的可持續發展,爲相關研究提供參考意見。

一、高校教育體制改革語境下創新行政管理的必要性

高校管理體系能夠劃分爲後勤、教學及行政管理三部分,各工作機構和部門通過行政管理體制可以有效的聯繫起來,形成一種協作模式,共同爲高校的發展而努力。從本質上看,行政管理活動是一種組織性質的活動,開展管理活動的依據就是高校制定的教學目標,起到一種保障性的作用。在開展行政管理工作的過程中,要求管理人員,例如:科研行政機關人員、教學刑偵機關人員等,要參考相關的體制,調動各個機構的積極性,將現有的資源高效的整合起來,制定一套針對性的管理對策,落實各項管理工作。近年來,由於高校教育體制改革力度的增大,教育環境和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於衡量高校發展效率的行政管理工作來說,也應及時進行改革和創新。在行政管理工作的支持下,高校才能夠將自身優勢充分的發揮出來,對現有的資源進行整合和利用,提升綜合實力,更好的應對未來的發展。這就表明改革高校行政管理體制的必要程度,只有從根本上做好行政管理體制的創新工作,才能夠對高校的工作進行有效的調控、監管和組織,使高校向着現代化的方向發展。高校處於市場環境形勢下,面臨着較大的競爭,創新行政管理體制還能夠實現高校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調動高校所有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有效的處理各項發展問題。

二、當前行政管理體存在的問題分析

1、行政管理權力泛化

行政管理在高校各項管理工作中發揮着很大的作用,存在學術、行政管理兩項權力不均衡的問題,使得行政管理權力泛化,不利於學術權力的執行和落實。高校工作人員均受制於放射性較強的行政管理環境下,無法有效的組織和開展教學活動、科研活動,雖然行政管理工作效率較高,但也會影響高校競爭實力的提升。

2、內部機構及職能設置不合理

高校是開展教學和科研活動的主要場所,在高校內進行行政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保障學術活動的有效開展。但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學術活動的進行往往會受到行政管理機構的約束和限制。在加上行政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問題,內部機構和職責的設置不合理,在執行高校管理指令的過程中,會出現嚴重的管理問題,影響教學工作的開展。

3、行政管理體制同科研、教學工作的開展相沖突

學術活動是高校進步、發展的關鍵動力,但是由於高校行政管理體制不夠健全,使得行政管理工作同學術科研工作相互衝突,阻礙了高校的發展。教學和科研活動人員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需要按照行政管理體制的要求進行,這就使科研和教學活動具有很大的.限制性,無法起到促進高校發展的效果。

三、高校教育體制改革語境下行政管理創新對策

1、更新行政管理理念

作爲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執行主體,管理人員必須要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和管理理念,在創新和改革行政管理體制的過程中,必須要及時更新管理人員的思想理念。要求行政管理人員首先要對自身做好相應的定位,明確自身承擔的義務和職責,認識到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形成較高的崗位職責意識,摒棄傳統落後的管理思想,促進行政管理的創新。行政管理人員的素質和能力水平決定着高校行政管理創新和改革效果,要使管理人員具備良好的道德和職業素質,能夠根據原則進行管理,發生問題後要勇於承擔責任,提高管理能力,改善工作效率。

2、構建和諧的高校管理環境

在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民主化、法制化、科學化及人性化成爲行政管理工作的主要改革方向,需要在原有行政管理模式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創新,優化工作機制,形成一種全新的管理體制,健全高校發展系統。行政管理的創新需要依靠和諧的高校管理環境,所在這就要求高校應從下面三個角度入手進行改革:1)對行政管理領導進行嚴格的考覈,制定詳細的崗位競聘制度,依靠制度和體制來提高行政管理工作者的素質,保證行政管理的改革效率;2)摒棄原有的行政管理模式,對行政管理的權力進行全新的分配,保證權力的分散性,並結合高校的實際狀況,構建院-校-系層次性的管理機制。在層次化的管理機制下,逐層落實行政管理目標,增強行政管理機構的靈活性和執行能力;3)明確學術權力,把握好行政管理的內涵。要將學術活動作爲中心,圍繞學術活動進行各項行政管理工作,促進高校的穩定發展。

3、協調學術和行政權力的關係

在高校進行管理和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普遍存在學術權力弱於行政權力的問題,而高校競爭力關鍵取決於學術研究水平,所以必須要對行政管理模式進行創新,使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達到一種協調的狀態。高校在完善管理系統的過程中,必須要基於整體的角度,對行政管理、學術管理兩項管理工作進行綜合性的分析和研究,使二者彼此相互協調互補,爲高校穩定的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在高校行政創新過程中,應在行政管理工作中滲透和貫徹學術權力,確保在先進的學術人員的領導下全面落實各項管理活動。

4、對行政管理績效的實踐應用進行改進

對行政管理績效的實踐應用進行改進是教育體制發展的必然要求,體現着對高校行政管理模式的改革,同時也意味着應對高校的發展形勢。將績效管理模式運用到行政管理工作中,可以使教學人員同管理人員共同得到發展,逐漸提升管理人員的辦公效率,推動高校的進步。改進行政管理績效工作的具體對策如下:1)秉承服務第一的原則。高校應提高對行政管理職責的重視程度,確定行政管理服務的本質作用,將服務的思想理念貫徹到整個管理過程中,使得行政管理工作的真實效用得以發揮;2)進行有效的績效溝通。績效考覈的關鍵在於溝通和交流,在完成考覈工作後必須要依據溝通制度進行交流和分享,從而總結經驗,提高行政管理效率;3)開展動態化的績效管理。高校行政管理是一項長期的過程,在各個教學、管理方面均有所體現,創新行政管理工作的績效管理模式時,要考慮到各方面的影響因素,秉承動態管理的理念,高效的處理各項管理問題。

5、將行政管理改革與網絡技術整合起來

網絡信息技術在高校教學和管理工作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在對行政管理體制進行創新的過程中,可以發揮先進網絡技術的優勢,高效的運用網絡資源,逐步提升整體管理效率,迎合教育形式的改革趨勢,順應時代的發展[7]。高校當前已經實現了辦公自動化,將計算機網絡技術與管理工作進行了有機融合,在實際創新行政管理模式的過程中,可以依託網絡技術,使行政管理與高校的校園網和辦公系統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實現行政管理部門與其他機構的實時性溝通和聯繫,保證信息的高效傳遞和共享。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校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同時,傳統的行政管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高校的發展要求,這就迫切的需要對行政管理進行進一步的創新。結合高校的整體發展形勢,要抓住當前行政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制定出有效的創新方案及對策,構建和諧的高校環境,提高校園各方面資源的整體利用效率,從而逐步提升高校的行政管理水平,高效實現教學目標,推動高校的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趙曉偉.人本主義視野下的高校行政管理改革初探[J].赤峯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xx,(2).

[2]費琛.淺析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現狀與對策[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xx,(5).

[3]陶文信.影響高校行政效率的因素及提高途徑[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4).

[4]林冬.芻議如何加強高校基層行政管理的有效性[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xx,(S2).

[5]姚則會.有限與有效:高校行政權力職能轉變的目標定位[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xx,(2).

[6]楊春燕.淺談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面臨的問題與改革措施[J].神州,20xx,(6).

[7]何知,賀丹鳳,鍾高秀.淺議高校行政管理的創新途徑[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xx,(8).

創新教育管理論文 篇3

一、工商管理專業行業嵌入與創業整合的意義

1.行業嵌入提升學生的行業適應性,實現就業平滑過渡

通過行業嵌入,促使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授課內容、講授方式、社會實踐等各項教學活動更好的貼近企業實際運營的行業環境,引導學生關注行業動態,洞察行業發展趨勢,把握行業發展特點,將極大的提升學生的行業適應性,便於學生就業時實現校園與企業的平滑過渡,從而提升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2.創業整合貫通學生的管理模塊知識,避免職能管理的條塊分割

工商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長期以來採取的管理流程和職能模塊的分割,細分化的課程結構雖然使學生能更深入瞭解不同管理模塊的專業知識,但是卻忽視企業管理本身的整體性,各職能管理知識的綜合運用更爲符合未來管理的發展實際。創業整合將整合各個職能模塊的管理知識,突出綜合管理知識的實踐性,將貫通學生的管理職能理論知識,模擬管理實際的環境,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

二、基於行業嵌入與創業整合的工商管理教育新模式

工商管理本科專業的課程體系建構,要以行業嵌入爲基礎,通過創業整合融會貫通學生的知識模塊,不斷提升學生的行業適應性。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1.行業環境分析與行業戰略定位

學院或系部應該審視自身的資源和能力優勢,譬如教職工關注的行業分佈或者以往從事的行業,同時結合對外部環境的發展趨勢,形成學院的行業定位戰略。在定位戰略的指導下,有選擇性的長期保持與這些行業的社會聯繫,加強與這些行業的.企業的深度合作,派遣教職工在這些行業企業掛職鍛鍊,加強對這些行業的科學研究,將研究成果及時應用行業企業,逐步形成工商管理專業的行業特色。

2.課程教學環節的行業嵌入

(1)工商管理基礎課程的行業嵌入該模塊應該以培養學生的基本經營管理理念爲目的,強調學生對管理類基本理論、基本方法以及基本知識的融會貫通,並能夠靈活的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基本的問題。必要的基礎理論功底,是學生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的前提,能爲學生掌握各項管理技能打下基礎。在這一部分當中,還可以通過行業導向的嵌入,引導學生關注某行業、研究某行業,提高他們對某行業的熱情,在專業教師方面,也可以形成以行業爲導向的教學理念,從而對學生進行更好的引導。

(2)工商管理職能管理模塊的行業嵌入在該模塊爲了充分體現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個性化,應該拓寬專業口徑,豐富課程設置,加大主幹類專業課程力度,培養人力資源管理、物流管理、財務管理、會計、市場營銷等各職能人才。在這部分課程教學當中還可以根據各行業的動態來做適當的課程行業內容調整,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髮現各行業的趨勢。學校可以根據各行業的國際化需求及其特色,順應與學校聯繫緊密的企業的全球化發展趨勢,培養集專業知識、經營、管理、文化、語言於一身的全能型人才,提高學生的競爭優勢。例如,可以根據各行業的企業文化,開設企業文化課程,提高學生的文化問題識別意識,CIS策劃技巧等,從文化角度增強畢業生的行業適應性,爲今後更好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還可以通過開設《戰略管理》課程,提高學生對企業內外部環境的分析,瞭解各行業發展的態勢。

(3)工商管理選修課程模塊的行業嵌入該模塊是根據社會需求,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長,確定的可供學生自主選擇的靈活教學模塊。目的是爲了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性。這種“活”模塊的教學方式,使課程體系真正具有較大的柔性,能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但在中國傳統的教育背景下,工商管理專業公共選修和實踐教學的比例都普遍偏低。這樣,可供同學們選擇的課程範圍非常的窄,從而導致培養出來的人才大同小異,不能滿足市場的差異化需求。因此,在工商管理專業人才本科培養期,可以從同學們感興趣的行業出發,從行業基礎理論、專業理論着手,開設各種選修課,儘可能早的給予學生尋找興趣愛好的機會,挖掘他們的潛力。

3.專業實踐的行業嵌入

(1)社會實踐活動的行業嵌入工商管理專業教育過程中必須突出其實踐性,這樣一方面有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加強理論知識的融會貫通;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學校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全能型人才。但我國當前對學生課餘社會實踐活動的支持力度較小,覆蓋面也非常窄。因此,我們應該從校、院、系、教師等多層次加強對學生專業社會實踐活動的支持,通過制定各種辦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如可以積極爭取與行業相關的企業的協助,也可以結合導師的課題項目進行研究,支持學生參與各種專業調研活動以及各種企業兼職活動,這樣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能儘快地融入社會。

(2)畢業實習的行業嵌入行業企業的實習教學,能使學生在體驗行業企業的文化氛圍時,發現自身的優勢與劣勢,學會取長補短。畢業實習是在真實環境中進行實踐的,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管理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體驗社會環境的複雜性和多樣性,培養團隊意識,提高個人的交際能力,能爲其畢業後進行就業和創業奠定思想和業務基礎。因此,工商管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中,畢業實習不能簡單地走過場,敷衍了事。學校要提供與行業方向有關的實習單位,並且要提供足夠的經費支持,使學生能夠真正地參與到實習單位的實際工作中去。作爲學生,應該好好把握畢業實習機會,鞏固專業知識,熟練掌握各種專業操作技能,提高動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學會準確的自我定位。

4.專業教育的創業整合

通過“虛擬創業”實現知識整合。爲了讓學生對所學的工商管理專業各模塊知識貫通,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增設“虛擬創業”課程,具體內容包括創業課程、創業計劃寫作、創業大賽。同時可以安排學生深入創業企業觀摩或實習,鼓勵學生將制定的創業方案進行實踐,從而在獲得創業體驗的同時達到各模塊知識的整合。

三、結束語

隨着教育系統與社會系統的邊界日益模糊化,工商管理專業的“通識化”和“模塊化”的教育模式面臨越來越多的調整。高校應加強與外部行業系統的融入與交流,從“結構嵌入”與“關係入”的路徑嵌入行業知識,從而讓工商管理專業更容易適應各具特色的行業。同時“模塊化”的專業教學導致學生難以融合被分割的專業知識系統,必須增加“整合”環節,同時促使虛擬創業實踐,整合各個職能模塊知識,從而不斷提高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專業水平和競爭力。

創新教育管理論文 篇4

近年來,隨着我國高等教育的大衆化,傳統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弊端越來越明顯,如何使高等教育管理跟上社會前進的步伐成爲每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須面對的課題。

一、當前高等教育管理存在的問題

現代高等教育在我國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實現了由精英教育向大衆教育的華麗轉身。然而,隨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及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改革的逐漸深化,傳統的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已越來越不適應時代的要求,其中存在的一些典型問題不容忽視。

1.教育管理觀念陳舊

一是把高等教育管理當成行政管理,當成單純對教師和學生的管理,對高等教育管理的目的、任務理解膚淺,對管理和教學的密切關係認識模糊。二是重管理輕服務,以行政意志支配教學工作的運行,漠視教師和學生的要求。三是缺乏“人本管理”的理念,與教師、學生的溝通交流不足,不利於激發師生的教學熱情和內在潛能。四是把高等教育管理簡單地看做執行、傳達、歸納、整理的技術性工作,對其管理育人職能重視不夠。

2.教育管理體制僵化

一是高等教育管理機構大多比照政府的行政模式設置,運行機制也類似於政府部門,按照政府部門的指示和要求規劃人才培養目標。二是辦學目標上沒有擺脫精英教育的思想束縛,無論是研究型大學、教研型大學還是教學型大學、應用型大學都追求規模大、專業全,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的設計沒有考慮高校自身的實際情況,人才培養模式千校一面。三是管理制度過於剛性,對教師教學計劃、課程安排、教學方式、考覈要求等管理統一性、指令性有餘,個性化、自主化不足。四是教學管理的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陳舊,缺乏對教師教學創新和學生學習創新的激勵,教育教學效率低。

3.教育管理方法落後

在高等教育管理方法上,缺乏系統的理論指導,形式和手段單一落後。習慣憑傳統經驗發佈各種指令,管理中見物不見人,機械地依靠各種所謂規範化、標準化的規章制度實施管理,忽視人在教育管理中的主體地位,沒有充分發揮專家和教師在學校管理中的主人翁作用。

二、高等教育管理創新的實施策略

高等教育管理相對於其他教育和社會管理有着自身的特殊性,高等教育管理創新的核心是促進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促進高校的內涵發展。在高等教育管理創新的實施策略上應強化以下幾個方面:

1.創新教育管理理念

現代高等教育的發展以教育思想的突破和革新作爲先導,創新高等教育管理理念是提高高等教育管理效率和管理質量的關鍵所在。一是要明確高等教育管理與政府行政管理的根本區別,理解高等教育管理的特有內涵,掌握高等教育管理的一般規律,將高校教育功能重新定位,使高等教育適應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需要。二是要樹立服務意識,關心師生員工在情感與物質上的合理要求,全心全意爲教學、科研做好“保障性”工作,實現高校內部不同要素之間的和諧發展。三是要貫徹“人本主義”教育管理思想,堅持以人爲尊、以人爲重的人文主義價值取向,體現平等民主精神,尊重師生員工的個性差異、思想認識差異、生活方式與行爲習慣差異。四是正確領悟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本質屬性,營造生動活潑、積極向上、充滿活力的大學校園環境,把管理育人、服務育人作爲每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者的神聖職責。

2.創新教育管理體制

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創新是高校制度性改革的落腳點,是由傳統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向現代新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轉變的根本性標誌。一是要擺脫計劃經濟時代遺留下來的政府行政管理機構設置模式和運行方式的束縛。按現代高等教育發展需要設置教育管理機構,確定運行方式。二是切實推動“黨委領導、校長行政、教授治學、民主管理”的高校管理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保障專家學者在相關學術事務中的決策參與。三是結合本校辦學實力和學生情況,定位學校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按社會的人才需要確定人才培養總體規劃,設計專業和課程,突出人才的培養特色。四是建立更爲高效、充滿活力的教育管理機制,適當降低教育管理重心,發揮院系的管理主動性,實現學校教育管理體制創新和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有機融合。五是建立有利於創新人才成長的、富有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制度,在教學計劃、課程安排、教學和考覈方式等環節給教師以充分的自主權,以科學而靈活的教學評價指標檢驗教育教學工作,激勵教師的教學創新和學生的學習創新。

3.創新教育管理方法

高等教育管理方法必須與時俱進,以提高效率爲主旨。一是在落實教育管理目標的過程中,更多地從教師和學生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尊重師生員工在教育管理中的`主體地位,採用靈活多變的方法和形式,調動學校全體成員的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二是利用現代信息處理技術,構建基於互聯網的教育管理信息平臺,實現教育管理信息資源的共享,提高管理和服務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三是引入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參照制定高等教育管理的各項目標要求,以高等教育管理的標準化更好地服務於教師的教學科研和學生的成才創業,增強高校的適應力和競爭力。四是充分發揮工會組織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溝通與紐帶作用,及時瞭解高校教職工的願望和利益訴求,推動高等教育管理的民主化進程。

4.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高等教育管理創新的最終目的是爲社會培育更多優秀人才,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是實現這一目的的最直接要素。

一要根據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要求,從改善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結構入手,在學科設置綜合化、專業設置寬口徑、課程設置實用化三個層面開展創新聯動,爲學生的未來職業發展構建更爲優質的學習環境和教育平臺。

二要制定較爲靈活的、彈性化教學管理制度,落實學分制和選課制,使不同興趣和特長的學生在選擇專業、選修課程上有更大的自由度。

三要改變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技能的教學弊端,強化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的就業與創業教育,幫助學生順利地完成社會化角色的轉變,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四要完善涵蓋學生思想品德、學習成績、身心素質、個人特長等方面的考覈評價機制,爲學生的自我發展和社會的選人、用人提供科學的導向。

創新教育管理論文 篇5

【摘要】教育創新的範圍和內容相當廣泛,主要包括觀念創新、目標創新、課程創新、方法創新、制度創新、環境創新、組織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等。在教育創新體系中,教育理念創新是靈魂,教育體制創新是關鍵,教育模式創新是核心,教育技術創新是保障,教育開放創新是重要方面。推進教育創新,構建教育創新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教育戰線的長期任務。本文試圖從管理的層面,就學校教育管理觀念、管理組織等內容的創新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學校教育;管理;創新

一、教育觀念的創新

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離不開代表時代精神的教育觀念。否則,就會成爲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時代精神是發展的,教育觀念也需要不斷創新。教育觀念適應並建構着時代精神。當今時代,教育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全局性、戰略性的重要位置,是培養人才和增強民族創新能力的基礎。我們必須儘快確立與21世紀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相適應的教育觀。

從管理的層面講,當務之急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創新教育觀念。這裏,略舉兩例。

1、增強教育的服務意識。

我國加入WTO後,“教育就是服務”已成共識。教育服務的內涵相當豐富,我們可以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進行理解。首先,教育必須爲社會主義事業服務。我國積極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就是要充分發揮教育的基礎性、全局性、先導性作用,爲政治、經濟、文化的繁榮和發展服務。其次,教育要爲地方“兩個文明”建設服務。要在社區文明建設、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服務,爲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更多的實用人才。例如我區教育局就根據區委、區政府建設一流經濟強區的目際,按照適度超前的發展原則,及時確定了建設一流教育強區的戰略發展目標。第三,教育必須爲學生服務,要牢固確立“育人爲本”的教育思想,研究學生個體差異,努力“形成相互激勵,教學相長的師生關係”,使具有不同天賦、潛能,不同氣質、性格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優質服務。

2、增強教育的市場意識。

在市場經濟的範疇裏,教育投入的結構已經發生變化,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直接面向市場,教育的市場特性已日益顯現出來。特別是在加入WTO之後,我國與國際教育的交流與合作將更加頻繁,教育市場會最終開放。教育市場是一個綜合性的網絡市場。從區域空間上看,有國內的教育市場和國外的教育市場之分;從服務功能上看,有爲教育教學服務的市場,爲教育教學提供設備、儀器,爲考試、升學提供服務的市場,爲學生提供衣、食、住、行等服務的市場,學校“產學研”結合的校辦產業市場。培育和搶佔教育市場是個系統工程。我們對教育市場形勢要有清醒的認識,要進一步增強緊迫感,牢固樹立市場意識,嚴格遵循教育規律和市場規律,把眼光放遠一點,打破時間限制,把眼光放寬一點,打破空間限制,去着力開闢新的教育市場。

二、管理機制的創新

現行的學校組織機構,一般來講,由“三處一室”(即德育處、教務處、總務處、辦公室)等部門組成,這是一種典型的職能式組織結構。這種結構,對於維持學校的正常、有序運行,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們總結多年的管理實踐後不難發現,這種學校組織結構,是一種按部就班的組織管理模式,對於激活學校工作、彰顯學校活力的效能不夠。比如,學校職能部門由於有它自己固有的日常事務,工作方式常常是面向本部門的活動,學校及學生的利益和需求往往得不到應有的考慮。

有時我們還會發現沒有一個人、一個部門承擔一項工作任務的全部責任,一個部門只負責工作任務的一部分,形成了責任分割的狀態,甚至一些部門會把一些工作當成額外的負擔。因此,現行的學校組織機構系統迫切需要創新。組織結構應由分工過細的“金字塔式”結構走向“扁平”結構,組織機構應由僵硬的“剛性”模式趨向能適時進行組織目標、人員職責調整的“柔性”模式。 在學校管理中,在現行組織結構規範運行的星礎上,我們可以大膽引進項目管理機制。項目管理是通過項目負責人和項目組織的努力,運用系統理論和方法對項目及其資源進行計劃、組織、協調、控制,旨在實現項目的特定目標的管理方法體系,它是一種已被公認的管理模式。一般來講,項目工作要跨越多個部門,沒有或少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鑑,是一項複雜的工作;由於項目具有一次性的特點,項目管理具有顯著的創造性。實施項目管理,需要建立專門的項目組織,需要有具體的項目負責人(在企業叫項目經理)。項目負責人是“不是官的官”。項目組從職能部門中分離出來,使得溝通途徑簡潔起來,使項目負責人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項目工作中去。在項目式組織結構中,項目的目標是單一的。所以,項目組的成員能夠明確理解並集中精力於這一單一目標,團隊精神得以充分發揮。

把項目管理機制引進學校管理領域,是教育改革步伐不斷加快的'今天,創新學校管理機制、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徑。對於一些特殊的、突發性的學校工作,如當前的新課程改革實驗,在教育市場日趨成熟的環境下,有關學校經營、形象設計、品牌營造等問題,完全可以使用項目管理的機制進行運作。項目管理的實行,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又能爲有創新能力的中青年教師提供脫穎而出的機制環境;既增加了選技幹部和優秀人才的途徑,又給項目負責人和項目組成員提供一個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是“以人爲本”的管理思想的有效體觀。

三、教育品牌的創新

當今時代,品牌競天下。學校在奮力打造自己的品牌之後,不能萬事大吉,不能坐吃山空。否則,只會前功盡棄,爲競爭大潮所淹沒。因此,我們要加強品牌管理,增強危機意識,時刻把握教育市場動態,以品牌經營爲中心,走品牌創新之路,創新出更加先進的教育技術,提供更加完美、全面、周到的教育服務,滿足更高的教育質量需求,使學校品牌擁有其他學校難以複製或者在短期內難於效仿的競爭力,增強品牌的核心優勢,使學校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勁的發展態勢。

任何一個學校品牌都要經歷出生初創、成長髮展、成熟拓展等階段。每個階段部需要以與時俱進的精神,大力推進教育創新來不斷把品牌的功能做優、形象做美、實力做強、規模做大。教育品牌創新,從教育產品到教育市場再到教育服務,都有很多策略。但是,歸根結底,制約教育品牌創新的瓶頸問題,仍然是包括資金、技術等要素在內的教育資源問題。

站在學校教育主體的角度上講,學校自身就有一個教育融資問題,特別是資金問題。如何有效融入資金?一般意義上講,主要有幾“靠”:如,依靠政府的教育投入,依靠政策的教育收費,依靠社會的教育捐贈,依靠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的捐資助學或集資辦學。但是,這些舉措都是在努力尋求外因的作用。內因纔是“根本”。我們在拓寬渠道,確保“外援”的前提下,要以產業運作的教育經管理念,充分發揮學校品牌的資源優勢,挖掘和盤活教育自身的資源存量,利用教育品牌的無形資產,開闢新的融資渠道,提高自身的融資能力。利用優質教育資源和學校品牌無形資產,既可大量吸收個人和家庭的教育消費資金,又可吸收社會團體和私人舉辦教育機構的利益獲得性投資

時代把我們帶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領域,學校教育管理創新是一種方向,也是一種追求。努力讓學校教育改革發展適應社會變革的要求,是教育管理者的職責。

【參考文獻】

[1]周鴻;論面向知識經濟的教育創新[J];高等師範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2]眭依凡;跨世紀教育新模式評述[J];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3]聶衍剛;論教育的創造性與創造性教育[J];教育研究;1999年09期

[4]郭思樂;繁榮教育科學促進教育創新[J];教育研究;1999年09期

[5]嶽曉東,龔放;創新思維的形成與創新人才的培養[J];教育研究;1999年10期

[6]葉平;“創新教育”解析[J];教育研究;1999年12期

創新教育管理論文 篇6

一、引言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經濟發展的強大推動力。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新顯得尤其重要。隨着世界政治、經濟、教育全球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世界範圍內的競爭空前激烈。這種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是民族整體素質的競爭,歸結到底,是人才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成果的競爭。高職教育作爲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着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我國高職教育自20世紀80年代創建以來,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如今已成爲我國高等教育富有生命力的新增長點。如何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成爲高等職業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文將基於柔性管理理論視角對高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進行探討。

二、柔性管理與創新能力

1 柔性管理理論概述。柔性管理(FlexibleAdministration)是相對於“剛性管理”(RigidAdministration)而提出的以人爲本的權變管理理論。它是屬於西方現代經濟管理學範疇的一個概念,是20世紀50年代行爲科學管理學派“以人爲中心”管理思想的擴展。柔性管理理念最早是在企業界提出並得到應用,被譽爲是管理學的“一場革命”。所謂“柔性”,即“柔韌的、靈活的、能適應新環境的、可通融”。國內著名人力資源管理學家鄭其緒先生認爲:“柔性管理是在研究人們心理和行爲規律的基礎上採用非強制方式,在人們心目中產生一種潛在的說服力,從而把組織意志變爲自覺的行動。”柔性管理要求遵循人的心理和行爲規律,採用非強制性的柔性方法,把滿足人的高層次需要,激發人的內驅力作爲出發點,依據人們自身心理和行爲特徵進行管理。它強調依靠人性解放、權利平等、精神激勵等人性化管理方式,從內心深處激發每個人的潛力、主動意識和創造精神,因而是一種“人性化”的全新管理模式。

高職學生創新能力柔性化管理主要指高職院校在學生創新能力培育過程中,以學生爲中心,依據高職院校內部共同創新價值觀、校園創新文化和創新精神氛圍,遵循“以生爲本”的教育理念,在把握高職學生心理、行爲規律及內在需求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開拓進取精神,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營造一種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培養學生、教育學生的和諧氛圍,以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爲出發點,通過教育、激勵和引導,在學生心中產生一種潛在的創新慾望,充分調動學生的自我管理、奮發向上的積極性和能動性,自發地產生創新意識、激發創新潛能、塑造創新人格、培育創新能力的一種人性化管理。

2 創新能力的內涵。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爲要點,以培養創新人才爲價值取向的教育。創新是一種綜合素質,是一種積極開拓的精神狀態和行爲表現,其實質是人自由全面發展的結果。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創新教育的基本目標,它是推動創新活動的動力和開展創新活動的基礎。所謂創新能力是指在前人發現或發明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新的發現、發明或改進革新方案的能力。它主要由知識、智能與個性三大要素構成,其中智能是創新能力的核心要素。創新能力是創造活動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並貫穿於創造活動的始終。

三、柔性管理在高職學生創新能力培育中的應用

1 樹立人性化管理理念。柔性管理是一種“以人爲中心”的管理模式,它關注人的內心世界,注重人際間的感情溝通,主張人文關懷和激勵。高職院校學生創新能力柔性管理,必須樹立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一切從學生的需求出發,滿足其高層次的追求,最大限度地激發和釋放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強化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使他們能充分地施展自己的聰明才智,促進自我價值的實現。

2 構建情感激勵機制。所謂情感激勵就是通過情感關懷和溝通,形成心理相容、彼此尊重,和諧共事、相互融洽的心理狀態。“柔性管理”的核心就在於挖掘情感對行爲決策的正向引導力,用情感來凝聚人心。情感激勵是實施柔性管理的主要途徑,也是激發學生創新潛力的源泉。高職學生創新教育,要充分關注學生的情感需要,發揮“柔性管理”的情感凝聚功能,構建完善的情感激勵機制,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3 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堅持個性化是促進創新必不可少的條件。在創新能力的培養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承認個體價值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學校對這種多樣性和差異性要採取寬容、諒解和包容的態度,鼓勵學生多樣化個性的發展。強調依靠人性的解放、權利的平等、精神的激勵等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從內心深處激發學生內在的潛力、主動意識和創造精神。

4 營造創新的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是學校所有成員之間相互理解的產物和相互聯繫的紐帶。校園文化建設在學生創新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學生創新能力塑造的重要平臺。建設具有創新氛圍的校園文化是“柔性管理”的高層次目標。高職院校要積極營造和諧的創新校園文化,構建學校共同的創新價值觀。強化校園創新文化的價值導向功能,使學生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動力、凝聚力和創新衝動,自覺地將這種共同價值觀內化爲自己的創新意識。

四、目前高職學生創新能力缺失的主要原因分析

1 教育觀念落後,缺乏培養創新能力的理念。我國職業教育相對於普通高等教育而言,仍處於初級發展階段。近些年,國家大力提倡發展職業教育,但由於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目前,部分高職院校創新教學和科研管理制度仍不健全,缺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理念,人才培養不符合現代經濟發展的要求。培養出來的人才競爭優勢不明顯,缺乏開拓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力不強。有些地方政府輕視高職教育,致使對高職院校的教育科研經費投入不足,缺少優惠政策支持,發展較爲緩慢。部分教師對高職學生持有偏見,對學生的素質培養和技能訓練不夠重視,缺乏責任感和事業心,影響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2 教師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缺乏,影響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育。教師在學生成長過程中起着關鍵性的作用,對學生創新人格的塑造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然而由於受傳統教育方式的影響,教師教學方法落後,偏重課本知識傳授,不注重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和自學能力的培養。學生學習思維不活躍,習慣於繼承和模仿,自主創新意識淡薄。教師重教學輕科研,重形式輕效果,缺乏與學生的有效溝通和情感交流,忽視啓發和誘導,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慾望。許多高職院校普遍存在教師自身創新能力缺乏的現象,在教師引進和培養方面也不太重視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造成教師團隊整體水平不高。高職教師老齡化嚴重,實習指導教師綜合素質普遍不高,“雙師型”教師比例明顯偏低,來自企業的兼職教師數量嚴重不足,高學歷、高職稱教師比重較小。以上這些都影響了學生創新素質的培育和提升。 3 教學、課程和評價體系不健全,抑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過程是被動接受外界刺激的過程。這種教學模式與現代社會對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要求不相適應。傳統的課程體系,文理界限分明,專業劃分過細,學科交叉較少,學生知識面狹窄,技能單一,缺乏可持續發展的後勁,不利於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學內容知識陳舊,重理論輕實踐。教學過程忽視創新能力培養,重知識輕能力。評價指標註重理論知識考覈,重表面輕內涵。評價模式以書面考試爲主,着重對學生知識水平的評價,缺少對學生學習過程、學習能力、個性發展和創新能力的綜合評價。

4 創新平臺建設滯後,成爲高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瓶頸。創新平臺建設是高職院校創新教育的基礎,高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堅固的創新平臺支撐。目前,部分高職院校創新平臺建設嚴重滯後,影響了高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實踐教學是高職創新教育的重要環節,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應該以現代化的先進實訓設備和實踐基地爲基礎,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必須加強硬件建設,擴大實驗室和實習基地規模,購買必要的先進教學設備,以滿足教學實踐的需要。然而長期以來,我國高職院校教育經費投入明顯不足,嚴重阻礙了高職院校創新教育的持續發展。部分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觀念淡薄、思路僵化,忽視了校園文化氛圍對學生的思想薰陶、人格塑造和人生價值導向功能,沒有充分發揮好校園文化的激勵和凝聚作用。創新平臺建設滯後,阻礙了學生技能與潛力的提升和發揮,學生缺乏主體意識和進取精神,創新積極性不高,創新能力發展受到制約。

五、高職學生創新能力柔性化管理的戰略思考

1 更新教育理念,營造良好的創新教育氛圍。轉變陳舊的教育思想觀念,樹立民主、科學的教育思想,是實施創新教育的前提條件。當前,最爲迫切的任務是要改革教育管理體制,實施開放式管理,將柔性管理理念融入高職院校創新教育中,使學生能根據個人的興趣和愛好構建個人的知識結構。要營造良好的創新教育氛圍,創設寬鬆、和諧、民主的教學環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引導他們探索本學科、本領域的'前沿課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精心設計並着力構建滿足高職學生創新需要的校園文化氛圍。要針對學生的特點和興趣愛好,使其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積極開展各種技能競賽和創新活動,提高學生的認同感、歸屬感、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讓每個學生的個性都得到健康自由的發展,使學生在活動中提高自身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新能力。要不斷加強創新活動的輿論宣傳,形成爭先創新的良好氛圍。

2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引導和保護學生的個性發展。高職教育是一種以能力培養爲主線、以職業需要爲導向的新型高等教育。高職教育必須建立“以人爲本”教育理念,堅持以人的全面發展爲原則,以提高人的全面素質爲辦學的最高目標,全面塑造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創造型人才。在人才的培養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堅持個性化的人才培養是促進創新必不可少的條件。要保護學生的創新慾望和創新積極性,對學生給予更多的人文關懷,加強與他們的思想和情感交流,鼓勵他們大膽設想和勇於實踐,允許他們在探索中犯錯誤。高職院校要根據時代要求,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更新人才培養理念,塑造出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彰顯高職教育特色。

3 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創新型教師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質量保證,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育者首先必須具有創新能力和完善的知識結構。創新教育要求教師的教學理念和綜合素質必須與時俱進,這是創新教育的根本保證。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創新人才,教師必須首先成爲創新型教師。高職院校由於其自身的特點,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有着特殊的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超前思維和開拓創新的品質。可以說,沒有教師的特長,就沒有學生的特色;沒有教師的創造性,就沒有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因此,要努力培養教師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人格和創新精神,積極倡導教師教學風格和教學理念的創新。高職教師應以自身的創新思想和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慾望,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塑造學生的創新品格。

4 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強化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是高職創新教育的核心。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進行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高職教育必須能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奠定基礎。教師要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他們探索知識的能力。要改革教學內容,增加實踐環節,注重技能實訓,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要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並設法解決問題。可以通過開展各種專業技能競賽活動和實習實訓活動,促進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創造一個良好的實習環境。要建立完善的學生創新能力評價體系,設置帶有導向性的評價指標因子,通過全方位、多角度地評價,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競爭能力和高尚品德的人才。要改革單一的筆試評價手段,採取等級制評價、模糊評價、分項評價和過程評價等多種考覈方法,通過自我評定、同學互評和教師測評等多種途徑,全面考查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狀況,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思想和創新能力。

創新教育管理論文 篇7

摘要]高職院校承擔着我國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任務。隨着國家建設對職業化人才需求的不斷增長,高職院校的辦學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但是由於部分院校的建校時間比較短,教育管理模式相對傳統,已經難以適應當前高職教育管理工作的現實需要。鑑於此,有必要在對高職教育管理現狀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探索教育管理模式的創新與應用途徑,使其更好地服務於高職院校教書育人工作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高職院校;教育管理;模式創新

隨着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職院校確立了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模式也在逐漸從“精英教育”向“大衆教育”方向轉變,這直接帶來了高職院校辦學規模和在校人數的增加,也對高職院校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形成了條件。目前的高職學生,個體差異比較大,學習需求也日趨多樣化,而傳統的高職教育管理模式仍舊帶有比較大的行政色彩、應試思維,對招生管理和就業管理工作的創新力度不夠,影響了整體上的教育管理效率和效益,所以迫切需要對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進行創新、發展和應用,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和發展路徑。

一、高職院校教育管理的發展現狀

我國高職教育的快速發展,起源於上世紀九十年代,隨着我國改革開放力度的加大,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個人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逐漸擴大,從而帶動了我國職業教育的開始發展。高職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經過多年的調整與發展,目前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也同時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取得的進步

首先,高職院校對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基本達成了共識,把學生作爲學校基於管理工作的中心。在學生培養目標的確立上,除了要重視學生技能素質的培養外,對學生的價值觀教育和基礎教育也非常重視,以便於學生在未來更好地適應社會、服務社會,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高職教育的功利性,有助於保障職業人才的培養規格。其次,高職院校院、系兩級教育管理模式已經比較成熟。隨着高職院校招生辦學規模和專業設置規模的擴大,院、系兩級教育管理模式也就逐漸得以確立,並且經過多年的發展之後,系級管理部門擁有比較大的管理自主權,可以負責專業班級的具體教學管理工作,而校級管理部門可以將教育管理工作的重點放在宏觀管理上,做到學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分工,避免了職能交叉和重複管理等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教育管理工作的規範化、科學化。

(二)高職院校教育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主要缺陷

首先,高職院校對傳統教育管理經驗的依賴性比較大。有不少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就是依賴傳統管理辦法對學生進行嚴格的強制性管理,缺乏與時俱進、管理創新的意識,如依據學校的學生教育管理制度對學生進統一化、標準化管理,導致學生管理工作體現出嚴重的制度化和程序化特徵。但是高職學生在學校應該擁有一定的自由度,學生羣體的個體差異也比較明顯,有些學生的個性化素質比較強,所以過於依賴傳統管理經驗容易忽視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嚴重時會引起學生的牴觸情緒和叛逆心理。其次,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主要是採取事後管理模式,過於強調教育管理的任務,而缺乏教育管理的主動意識和靈活思維,容易造成學生教育與管理的脫節現象。如高職院校的一些管理人員,認爲教育管理工作就是代表學校管理學生,學生只是管理的對象,而不是服務的對象,當出現教學問題或學生犯錯時,再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所以多是採取“事後管理”手段,“事前管理”、“預防管理”意識比較薄弱,管理手段也不夠先進,最終影響了教育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水平。再次,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隊伍缺乏穩定性。由於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涉及的內容比較多,所以對教育管理人員的需求量也比較大。但是由於很多一線管理人員多是剛參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師,教育管理經驗比較缺乏,所以對職業崗位的適應性比較低,容易出現離職現象。同時,很多院校不夠重視教育管理人員,待遇和地位上都處於較低水平,對他們缺乏有效的培養和薪酬激勵措施,所以容易影響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最終導致教育管理隊伍缺乏穩定性和均衡性,限制了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創新和發展。

二、高職院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創新及應用實踐策略

(一)實現從功能管理向效能管理模式的創新

目前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基本上還是按照功能角度進行劃分,組建管理組織結構,如根據學校的教育功能、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等分別確立教學管理、行政管理、經濟管理和校園文化管理等目標,然後逐個去實現。但是這在實現基本管理目標的基礎上,很難進一步提高學校教育管理的效能。隨着高職院校教育管理任務的日益繁重和複雜,在有限的教育管理資源內追求管理效能已經成爲必然趨勢。對此,高職院校的管理要積極確立效能目標,對傳統的組織管理目標進行優化和調整,探索學校教書育人和教育管理的內在作用機制,明白如何管理才能將工作做得更好,人才培養會更加有效,招生工作會更加高效,學生就業工作會更加順利,從而逐漸確立學校的效能管理模式。例如,高職院校各個院系部門之間可以實現教學樓、實訓樓、圖書館、教師等資源的共享,所以應當在整體上對教育資源進行優化配置,避免搞“平均主義”,實現有限教育資源的充分利用,減少一些不必要的資源消耗。同時,基於高職院校效能管理模式構建的現實需要,學校可以加強目標管理、全面質量管理、科學教育評價等教育管理手段的應用,促進學校教育管理行爲的有效改善。

(二)實現從職能部門管理向整體優化管理模式的創新

高職院校傳統的教育管理工作,基本都是以“分工制”爲基礎的,所以通常會根據教育管理工作任務組建教學管理部門、行政管理部門、後勤服務部門、外聯部們、校園文化管理等部門等。這種傳統的功能管理模式,雖然內部分工比較明確,各個部門與人員的職責、職務會比較明確,但是容易造成各個部門之間的“各自爲戰”,有時學校的教學主管部門很難實現與其他部門之間的統一指揮、有效協作。例如,學校的財務部門、人事部門與教學管理部門基本實現相互孤立,當出現矛盾衝突時,各個部門會相互扯皮、內耗,所以本位主義和小團體思想會比較嚴重,不利於高職院校整體教育管理目標的實現。整體優化管理模式的創新與應用,就是要求學校打破傳統的職能管理思想,樹立現代化的管理思想,要求學校各個部門的管理工作都必須具體整體意識和系統思維,當出現部門利益之間的衝突時,要以整體利益爲主,做到顧全大局,以學生的利益爲根本出發點,在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工作上多給予支持與協助。在具體實踐中,高職院校可以加強規劃理論與方法、對策理論與方法、特色管理理論的創新應用,這對於協調部門之間的矛盾和衝突,構建整體優化管理模式起到顯著的促進作用,加快學校現代管理模式的構建與實現。

(三)實現從封閉強制管理向柔性開放管理模式的創新

由於當前社會環境的複雜性,很多高職院校傾向於強制化的封閉管理模式,以學校的教育管理制度爲依據,對學生進行統一化、標準化的管理,但是這樣很容易與部分學生的學習與發展相沖突。此外,有些學習的學生管理工作中,對輔導員的依賴性比較大,而輔導員往往還承擔比較多的學校管理任務,加上師生比例嚴重失調,所以很難對學生實施有效的管理和引導。同時,帶有強制性的封閉管理模式,學生只是管理的對象,而不是服務的對象,所以教育管理工作缺乏“服務學生”的主動意識,也缺乏情感教育因素的有效導入,很多管理者甚至不瞭解學情、不認識學生,機械性的教育管理工作很難實現理想的效果。對此,高職院校要進一步強化“以人爲本”教育管理思想的導向作用,積極轉變過去“訓導型”、“封閉型”的落後管理理念,將學生看做是管理工作的核心,樹立爲學生髮展服務的管理理念,積極創設開放型、諮詢服務型的教育管理工作模式,管理者與管理對象之間開展更多的情感交流和互動,藉助柔性管理措施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教育。例如,學校心理疏導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可以有效監控學生的思想動態,當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時要對其進行疏導,避免問題擴大化;以人爲本的校園文化的建設,也可以賦予校園文化更多隱性管理職能,能夠在潛移默化中起到教育管理的相關作用和職能;校園制度設計的人性化,有助於實現學生對規章制度從被動遵守向主動遵守的有效轉變,避免校園管理制度對學生的硬性束縛,讓學生管理工作變得更加和諧。

(四)實現從“單主”向“雙主”管理模式的創新

高職院校傳統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以“教”爲中心的,主要是針對教師的教學任務和管理者的管理任務進行組織設計,說要實施的“單主管理”、“單向管理”,學生在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處於從屬地位。這一傳統模式雖然能夠方便教師組織、管理以及控制管理進程,將以教師爲代表的管理者的主體作用充分體現出來,但是學生在校園管理工作中的主體地位卻遭到了嚴重忽視,不利於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以及參與校園管理工作積極性、主動性的激發。從“單主”向“雙主”管理模式的創新、轉變,就是要求高職院校要進一步提升學生在學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體作用和智能,賦予學生更多的管理自主權,老師等管理要更好的充當組織、引導職能,注意學生的自主管理動態,做到及時監督與有效指導,切記“越權”和不當干預,達成“雙主”管理模式下雙方之間的平衡,例如,高職院校的院系或班級在做出一些重大決定時,學校要完善溝通反饋機制、學生參與機制,吸引學生積極參與管理工作,並給予學生一定的決策權、參議權,及時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營造出公開、公正和公平的管理氛圍,這樣可以更好的保障學生的切身利益,促進學生的自主管理。

(五)實現從傳統人工管理向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創新

在傳統的高職教育管理模式下,很多教育管理都是依靠“人”來實現的,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理,管理效率也比較低。而隨着信息化社會的帶來,現代信息技術也爲高職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多的技術支持,學校的傳統管理思維方式要做出積極轉變,加強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構建,使其更具“數字化”的特徵。例如,學校的素質測評、學籍管理、招生管理、就業指導等工作可以通過信息化平臺來實現;學校的心理諮詢服務可以通過即時通訊軟件進行匿名溝通;各類通知和文件的下發也可以通過電子文件的形式下發;學校的財務管理、人事管理、檔案管理等都可以組建電子檔案;圖書館管理可以實現在線預約、電子文獻閱讀與共享等。可以說,高職院校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創新、實驗與應用,已經成爲必然趨勢,對教育管理工作的能夠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三、結語

總之,我國的高職教育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積累了很多的教育成果,在管理模式上也在不斷的優化和調整。基於當前高職院校在教育管理工作上存在的問題,高職院校必須首先實現教育管理理念上的創新,然後積極實現從功能管理向效能管理、從職能部門管理向整體管理、從機械管理向人性化管理、從“單主”管理向“雙主”管理的積極轉變,以促進高職教育管理模式的有效創新,提高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水平,在管理實踐中實現更好的人才培養效益。

參考文獻:

[1]潘錫泉.高職院校治理模式創新:“治理”和“自理”的耦合[J].職教論壇,20xx(22):43-48.

[2]姚樹偉,谷峪.高職院校發展動力因素與機制研究———基於利益相關者視角[J].教育理論與實踐,20xx(15):18-20.

作者:許旭丹 單位:無錫職業技術學院

創新教育管理論文 篇8

21世紀,人類社會正在亦將繼續逐步告別工業經濟時代,向知識經濟時代邁進。知識經濟最初是由美國學者丹尼爾?貝爾(Dai1Be11)、托夫勒(ATfler等人於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它指的是一種以知識(智力)資源的佔有、配置、生產、分配和使用(消費)爲最重要因素的經濟形式。隨着科技的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變化,人們對知識經濟的認識日益加強。在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發表的《以知識爲基礎的經濟》的研究報告中明確提出:“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經濟。”

一、在知識經濟時代,真正具有決定性因素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生產資料,即資金、設備和原材料,而是所擁有的知識和信息。經合組織認爲,作爲一種新的經濟形態的知識經濟具有五個基本特徵:

(1)社會發展知識化。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傳播和運用成爲經濟的重要推動力量。不僅如此,管理和決策也越來越依靠知識的力量,智力資本的價值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

(2)社會發展的信息化。隨着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信息日益成爲商品和競爭的要素。從某種意義上說,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不僅成爲知識經濟發展的領先行業,而且帶動了世界經濟結構和整個社會的革命:它把整個世界推進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數字化時代。

(3)社會發展的個性化。知識經濟以高新技術知識爲基礎,不再受原材料、交通運輸等條件的限制,更具靈活性;生產過程由強調科學和規範,變得越來越依賴人的智慧和創造性;產品也由大變小,由統一和標準化逐漸變得富於個性。

(4)社會發展的持續性。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們一方面可以通過知識更加科學、合理、高效地利用現有的自然資源,另一方面,人們又可以不斷探索開發新的資源。從這個意義上講,知識經濟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經濟。

(5)社會發展的創新性。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新是知識經濟發展的靈魂。在某種意義上說,知識經濟時代的競爭,就是科技創新能力的競爭,是知識創新的競爭,是創新人才的競爭。

通過對知識經濟時代發展特徵的分析,不難發現:知識經濟離不開知識創新,創新是知識經濟時代最基本的特徵。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告訴我們:“創新不一定必須與技術有關,也完全不需要是一種'實物’。”“能使現有資源的財富生產潛力發生改變的任何事物都足以構成創新。”如此看來,創新不僅包括技術創新的內容,還包括創新價值體系,戰略商業網絡、合作利益和消費者成功等特徵。運用知識創新,追求新的發現、探索新的規律、創立新的學說、創造新的方法、積累新的知識,這是促進人類社會進步和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力量。

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之所以維持了十餘年的高增長、低通脹的奇蹟,就在於其是建立在以知識創新基礎上的新經濟。美國經濟不再以鋼鐵、汽車等傳統行業爲主體,轉而依賴微軟公司、英特爾等ir業巨人。以美國新經濟爲代表的少數發達國家的經濟,已經具有了知識經濟時代的雛形。在知識經濟時代條件下,信息技術日新月異,信息交流十分便捷,工商業的發展更是一日千里。一方面,信息技術不斷向傳統工商業滲透,工商業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已是現代商業發展的趨勢。例如,信息技術、統計技術與會計、財務、營銷等學科專業的結合;另一方面,新的商業模式與新型工商業務不斷衍生,層出不窮。當今電子商務業務的方興未艾就是這方面的最好說明。

工業化國家新的一輪國際經濟競爭的焦點集中在知識經濟上,爲了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落伍,世界各國政府紛紛加強科技與教育戰略政策的制定、規劃、組織和協調工作,其中尤爲關注的是與高校之間的關係,將科研經費集中在一流的大學和大型企業,利用它們的科研優勢及有效的轉化能力,使技術的開發與應用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同時着力於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利用高校多學科的學科前沿的優勢,培養出一批思想活躍、更爲開放、更富有創造性的人才梯隊,以上這些構成了工業化國家知識創新體系的核心框架。

任何一個國家要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的首要條件就是擁有一大批知識產業的專門知識人才。中國要想在本世紀躋身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就必須培養出一大批具有創新能力的知識人才。

教育作爲人類社會所特有的一種活動,在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其重要性爲人們認識和發現。在農業、工業化時代,學校長期被認爲是保存和繼承人類知識的場所機構,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復現”人類已有的文化遺產。教育知識和復現的繼承,在社會的延續和進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人們的認識僅僅停留在教育的文化複製和繼承上,就會成爲社會進步的阻礙因素,使歷史處於簡單的循環之中。在全球知識經濟社會逐步發展的今天,人們對教育面向過去“述而不作”的陳舊思維定勢的侷限性已有所認識,在肯定教育的文化傳承性的前提下,愈益重視並開發教育面向未來、創造未來的功能。

二、從1893年張之洞在武昌創辦湖北自強學堂設立商務門算起,我國工商管理高等教育已經走過了100餘個春秋。期間,經歷過解放前的艱難起步和緩慢發展階段,以及解放後的大起大落和蓬勃發展階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商管理本科教育進入了全面重建階段,取得了巨大成績,基本形成了一個結構清晰、層次分明、功能齊備,具有中國特色,基本與國際接軌,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多元化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體系。

然而,我國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發展的歷史不長,與作爲其基礎的高等教育和市場經濟一樣,都處於快速發展變化過程之中,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又爲這種變化增添了新的內容,使工商管理本科教育遇到了新的挑戰。

第一,由過去注重專業知識,轉向不僅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而且要特別注重掌握寬厚的基礎知識和豐富的人文知識。知識經濟時代對工商管理人才在其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方面,要求是既要具有紮實的工商管理專業知識,也要具有廣博的基礎知識,熟練地掌握先進工具的知識;具有將工商管理專業知識和多學科知識柔和在一起的“通識”才能。

第二,由過去注重傳播和學習已形成的知識,轉向不僅要很好地傳播和學習已形成了的知識,而且要特別重視培養實現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的能力。

第三,由過去主要根據掌握知識的多少來衡量質量,轉向不僅要從掌握知識的多少來衡量質量,而且要特別注意從能力和素質的角度衡量質量。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是知識經濟發展的推進器,人

力資源構成知識經濟的支撐。在知識經濟時代,工商管理人才和人才培養被賦予全新的理念。通才型、能力型、創新型、創業型、國際型人才成爲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的目標。

第四,由過去主要強調全面發展,轉向不僅強調全面發展,而且還要注重個性發展。知識經濟時代的工商管理人才應具有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的知識結構。既要具有實幹精神,也要具有創造性開拓性;既要具有高尚的人格,也要具有效益觀念。

第五,在人才培養模式上,通訊與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互聯網的出現和不斷進步,使人們獲取信息和知識的途徑、方式、效率發生革命性的變化。這一變化,將改變人們的學習方式,並對傳統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理念、教學組織、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手段產生巨大的衝擊,進而對人們社會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產生重大的影響。這一影響已經對並將進一步對高等教育產生一系列的作用。同樣,它對工商管理教學的影響將是巨大的。

三、知識經濟條件下工商業的發展,對工商管理領域的從業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工商管理人才必須具備適應知識經濟與信息經濟條件下工商業發展需要的基本素質,而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是各種素質的核心,它是知識經濟條件下工商管理人才適應新型工商業發展的“利器”。要培養工商管理人才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高等工商管理教育就必須從育人思路、教育觀念、課程體系、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全面改革注重以學生爲本的教育理念,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高素質的工商管理人才。

第一,綜合素質培養是工商管理創新教育的主要目標。現代工商管理本科教育應能使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所謂學會認知,不是指獲得現成的知識,而是指學會掌握知識的方法和手段;學會做事,不是指學會從事某一特定的具體工作,而是指各種能力的不斷積累;學會共同生活,是指在自我認識的'基礎上,要學會善於發現他人、認識他人、理解他人、樂於助人,懂得人與人之間的相似性和相互依存性,從而主動地與他人共處;學會生存,其目的是促進人類個體的獨立自主和充分發展。

第二,在樹立創新意識的基礎上大力提倡和實施創新教育。實施創新教育,必須十分重視對學生開展創新意識、獨立工作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的培養教育。它主要體現在:

一是在教學方法上,注重歸納與演繹結合,與其“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把工商管理教學工作的重心由“教”的方面轉到“學”的方面來,讓學生變被動爲主動。改變注重注入式、填鴨式教學方法,採用啓發式教學,講重點、講難點、講思路,給學生留有思考餘地。

二是開展互動式教學,強化課堂討論和獨立學習環節對學生學習能力的鍛鍊,鼓勵學生逾越已有的看法、觀點和結論,獨闢蹊徑,提出獨創性的新見解。爲學生創造一個平等自由的學習環境。同時,努力創造良好的環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的各項管理和社會活動,從多方面提高學生們的實際能力。

三是堅持開展“行爲準則”教育,要求學生在學業上必須保持“誠實”的精神和“本人原創”的原則,杜絕任何作弊行爲和抄襲行爲。

四是引導學生高度重視在學業上所取得的成績,並保持強烈的進取心和競爭意識。鼓勵學生在開展激烈競爭的同時,發揚開放的、合作的、以誠相見的精神,形成尊重他人的獨創見解和創造性言行的集體風尚。

五是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獨立意識和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毅力和意志,激勵學生的探索精神。鼓勵學生勇於實踐,絕不墨守陳規,大膽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敢於創造,積極進取。

第三,個性培養是創新教育的保障機制。創造力的實現除了智力因素以外,與一個人的個性特徵有着密切的關係。美國心理學家韋克斯勒曾收集了衆多諾貝爾資金獲得者青少年時代的智商資料,結果發現:這些諾貝爾資金獲得者中大多數不是高智商,而是中等或中上等智商,因此可以說個性會影響智力發揮的程度。而以往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更爲重視學生的知識掌握,普遍關心的是學生考試得了多少分,並以此作爲評價標準,從而忽視了個性的培養,如怎樣對待失敗與成功,怎樣與周圍的人進行溝通,對不同意的容忍力,如何激勵自己,怎樣正確地看待人生,不知道如何做人。一個有遠大理想意志堅強,勇於進取、堅韌、果斷、勤奮的人常能克服各種困難,善於迅速地解決問題,而一個意志薄弱、畏縮、懶惰、拘謹、自負、自卑的人往往會使問題的解決半途而廢,我們應該培養學生有利於創造活動的個性特徵。

一是學生的個性塑造離不開教師。教師的人格特徵可以通過教學態度、教學方式、教學要求、言行舉止展示出來,成爲學生直接交接效仿的對象。美國心理學家託蘭斯研究發現,教師的創造性與學生的創造力之間存在一種正相關,教師在創造動機及智力好奇心的測驗中成績在中等以上,他們的學生的創造性寫作能力在三個月中亦有顯著提高,而那些成績在中等以下的教師,其學生便沒有進步。具有創造個性的教師能夠扶助和容忍學生創造個性在學習中的體現,甚至是與老師之間的對立意向的衝突,並以自己的言行鼓勵引導學生。

二是創新個性需要培養與克服困難相聯繫的吃苦精神。任何形式的創新都不是從天而降的,靈感雖有突然性,那也是苦思冥想、刻苦追求而出現的思維火花,更何況靈感變成現實的道路上也是充滿艱辛的。從我國目前的教育來看,許多教師要求學生在學習上吃苦,有些做法,甚至可以說是苛刻;然而在生活上卻是沒有或缺少教育,這不僅無法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而且這種學習和生活上要求的反差有可能導致部分學生的人格矛盾。實證也證明,人在面對越困難的環境,卻越有超越能力的人,是有希望成功的人。

三是培養學生敢於懷疑,敢於承擔責任的性格特徵。具有獨創性和革新精神的人,對於是否會犯錯誤,如問題的提出,或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等,都會保持一種坦然的態度,就是在行動上並不會過多地計較犯錯誤的概率和給個人帶來的不便,而一旦犯了錯誤,也會把錯誤當作方式方法的問題予以糾正。

四是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性。知識經濟、信息時代的來臨,學會知識與學會做人同等重要,學校應該讓學生更多地接觸社會,體驗生活。創新教育應教會學生如何悅納自己,接受並適應社會,關心他人,樂於爲社會作貢獻。創新人才應是具有健康的穩定的心態的人,能夠寬容地對待他人的人,能夠進行協作的人。

第四,加強教學實踐是培養創新行爲的基本途徑。培養學生的創新行爲習慣是非常重要的,能夠在行動中去思考,或把自己的想法變爲現實,用自己的方法觀察和發現事物的發展和變化,從而獲得樂趣,是創新教育所必不可少的具體操作部分。

一是爲學生創造一個寬鬆的發展空間。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把學生看成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個體甚至能夠角色互換,體驗一下站在學生的年齡和知識經驗的角度去看待理解問題,用寬容的精神和態度對待學生的想法和怪見,鼓勵學生去完成自己的一些小創意。同時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業餘興趣,提供一些場地、設施、時間,來讓學生在行動中完善自己的想法,發展自己的觀點。

二是應該堅持理論聯繫實踐的原則。教學內容應該和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反映生活中的問題,而不是單純的知識教學。同時對知識的應用不僅僅限於做習題,應加強綜合運用能力的訓練,加強實踐課的作用,鍛鍊推陳出新的能力;不僅要掌握信息,還要利用信息,迅速發現各種信息之間的關係。在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初期階段,引導學生利用圖書資料,自己選題,進行觀察,寫一些小論文,總結自己的體驗和看資料的心得,培養善於對信息進行組合的能力。改變將這種訓練放在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後期階段甚至結束階段的做法,走出創新行爲是掌握了大量知識之後自然會產生的誤區。

創新教育管理論文 篇9

摘要:調查發現,在本科教育管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豐富大學生本科教育管理的內容和形式,提高本科教育管理教師工作隊伍的能力與水平,才能真正走出一條全新的本科教育管理實踐模式。

關鍵詞:本科人才培養;管理;創新;實踐

一、引言

對於人才的創新培養是發展創新型國家的核心,而對這一目標進行實踐與施行的便是本科教育,各個類型的本科學校都應對這項基礎性工作基於高度的關注。近些年來,許多大學紛紛提出自己的建設口號,以爭創高水平大學爲己任,在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教育理念指導下,通過對教學質量的嚴格要求,促進學生對於學生方面的自我監督、不斷追求自身的個性化發展與進步,力求在本科教育管理領域不斷的進行開拓創新,發展更爲人性,更爲先進的教育管理理念,對現有的教育教學制度進行更爲全面,更加完善的改革與革新,更好的對教育教學內容和教學質量進行把握,爲實現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化、創新性以及個性化而不斷努力,在實際運行過程中,要逐步將管理中心向爲社會提供高素質創新人才上來。

二、以人爲本、因材施教的人才培養模式

而就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本科管理當中有關人才創新領域的個性化培養方案與優化是人才創新發展整個過程中最爲重要的環節,而且這也是本科學校教學管理當中的重中之重。而在近幾年來,以浙江大學爲首的“精英大學”不斷提出要培養具有開闊視野的國際化高層次人才的目標,在對現有的本科教學架構與教學方案進行改革的同時,要不斷深化學生的全面化與個性化發展,提出現有管理方案的整體優化方針與策略,爲保證學生能得到更爲完善的、符合時代發展的教育而努力。在對本科學生教育教學管理體系的構建當中,對於現有教學內容與課程架構體系的完善與改革是對人才培養管理創新方面進行完善過程中最爲核心的內容,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許多本科院校都在這項改革過程中採取了穩中求變的發展策略,對不同專業不同學科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及教育教學方案進行了多次修改,建立起了包括通識、大類、專業及個性化等四個方面在內的課程體系。而通過課程體系的不斷完善與優化,可以逐步建立起通識教育與各個學科內進行內容方面交叉,加強本科生與碩士生、博士生之間的無縫銜接,這樣就可以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與特長培養起到了顯著的效果。

三、創新學生管理制度實施柔性化管理

在創新學生管理制度的實施過程中,要時刻秉承着以人爲本,教書育人的初衷,並在管理過程中不斷強化柔性化的管理模式,而且要以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爲核心,對管理的模式與流程進行靈活的、符合學生髮展要求的設計與優化,在教育教學管理制度方面要不斷進行強化與創新。而學校在教育教學的各個不同環境上要積極營造環境與氛圍,爲學生提供廣闊的、符合多樣化發展的成人成才的渠道與空間。同時要對本科教育管理體系進行不斷的完善與豐富。目前,許多大學業已採取了一定的措施,對目前正在運行的本科教育管理體系進行了優化與完善。在學校層面上進行學術改革委員會的建立,與此同時,學術改革委員會下設日常教學指導機構,該機構主要對學校內部的日常教育教學及其課程體系建設與改革工作提供相應的指導性建議。教務處,作爲本科院校對教育教學工作進行日常管理的院校管理職能部門,它需要對校級層面針對不同的學科所制定的教學任務的執行。而在學校的層面上,也需要相應的設立教學管理委員會,爲院校日常教學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導與諮詢服務。而在院校下級的各個學院,同樣需要設立“系”教學單位,並將其作爲實際教學工作的實踐與執行機構。在“系”下面進行課題組及相應機構的設置,通過課題組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實施。

四、推動研究型教學改革着力培養創新人才

而對於研究性教學的嘗試則會爲本科學生在未來研究生、博士生生活中更好的進行工作學習而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和契機。研究型教學的'主要特點就是將研究教學實踐充分的融入到教學過程當中,這種教育模式有利於對學生的潛力潛能進行有效的激發,培養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濃厚興趣,增強了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的能力,並強化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近些年來,許多學校通過創新學習環境的構建、並在教育管理中加強創業創新的教育,爲研究性教育的改革提供了積極的引導和大力的推進。另一方面,就是進行不同層次、不同維度課堂的教育課堂建設。在一些院校當中,需要對課堂中的教學內容進行擴容,逐步提高教育教學方面的革新。同時要不斷對網絡學習環境的硬件基礎設計進行完善,在廣大本科學生中大力提倡和宣傳網絡教學資源,提高網絡教育資源的使用頻率,以增加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可能性和深入程度。而對於學生型學習氛圍的營造,則可以進行小範圍內的研討交流,通過學生之間彼此想法與觀念的交流與碰撞,使這種學術氛圍得以加強和擴展。還有就是對學校範圍內人文氛圍的建設,通過學校、院系等不同層面的風氣建設,使得具有正能量的校園文化得以形成,並促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品格與學習習慣。

五、建立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爲了保證學生在日常所接受的教育的質量,因此在必須建立科學有效的教育教學監督管理體系,對日常教學的教學效果與質量進行實時監督,並積極掌握學生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的反饋,對日常教育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弊端進行不斷完善。

六、結語

爲了能夠對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發現,本科教育管理必須實現不同措施的聯合應用,建立對於日常教育教學質量的實時掌握與反應。例如,如果在日常的課堂教育過程中出現了一些無法預測的事故或緊急狀況,則可以對其進行快速的反映,確定方案並進行實施。近些年來,許多學校都嘗試進行中英雙語的課程教學,並設置專門崗位對其的質量的效果進行監督和評估,以實現對於雙語課程的教學情況的及時瞭解與掌握,同時通過教學管理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與豐富,保證了雙語教學質量,並不斷提升學生的踊躍程度。

參考文獻:

[1]曹華玲.人才新標準及其對高教改革的啓示[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xx(6):114-116.

[2張利華.中國近代技術人才的培養[J].科學學研究,1993(3):50-52.

[3]謝維和.教育活動的社會學分析—種教育社會學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

[4]潘懋元,陳厚豐.高等教育分類的方法論問題[J].高等教育研究,20xx(3):4-9.

[5]趙慶年.高校定位與高等教育系統的建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xx,5:171-173.

[6]華長慧.服務型教育體系:區域高等教育發展的新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20xx(4):15-17.

創新教育管理論文 篇10

1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創新主要內容

1.1從宏觀角度來看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改革通常是指,在依據相關的規定與原則的基礎上,來對高等職業教育的相關機構以及管理權限等內容進行全面的劃分與調整。管理機制的創新與改革,能夠促使各高職院校形成一個全新的且能夠更加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教育管理機制,並進一步提高高等職業教育的實際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同時還能促使學校與社會以及政府之間的關係能夠更加明確,且包其能夠並向着協調性的方向發展,從而全面的發揮三者之間的性能與作用,來爲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與進步提供一定的推動力。

1.2從高職院校內部來看

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在進行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過程中,其所遵循的主要創新目標是,全面建立起能夠更加適應國家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等教育管理體系,從而進一步提高學校的自主辦學能力。因此,高職院校要想真正建立起高職院校科學且靈活合理的教育管理體制,就要求其必須全面提高學校內部的管理能力與管理水平,建立起完善的教育管理機構,並進一步明確學校內部的人事分配製度,促使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與科研管理能力能夠得到全面而又充分的提高,並努力完善後勤服務水平等。例如我市某高職院校,專業的管理沒有進行細緻的劃分,導致出現了專業重複的現象,專業名稱各不相同,但是教學內容沒有過大的差異,該校雖然有大量專業,學生學習的內容卻大致相同,即使有區別也是大同小異,這種情況就是學校領導對內部管理不協調造成的問題,出現這種情況,學校自然無法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專業型人才。

2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創新策略分析

2.1努力實現高等職業教育管理工作的自主化

由於政府部門對高等職業教育管理工作的干預力度過大,使得其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再加上政府對於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的規劃與控制過於具體,從而使得其自身的創新積極性得不到全面的發揮,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導致我國高職院校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創新工作受到限制。所以說,要想更加全面而又具體的進行高等職業教育管理體制的創新與改革工作,就要求其必須及時的轉換管理模式,降低政府部門的控制力度,來促使其能夠更加自主的探尋相關的創新改革方法與政策[5]。國家的相關部門也要進一步爲高等職業教育的管理體制改革提供更好的環境與服務,來促使地方的建設活動能夠更加全面的與高職院校的管理工作全面配合並相互促進,努力提高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管理體制的創新能力與水平。

2.2建立起全面的教育管理體制創新理念

現階段,受到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改革的影響作用,使得人們對於高等職業教育體制改革創新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想全面的提高我國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與水平,促使其形成更高的社會競爭力,就要求其在全面進行觀念創新的基礎上,來進一步建立起更加科學合理的職業教育管理理念。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在職業教育管理體制的.創新改革過程中,必須制定一個明確的發展目標,並努力提高自身在國家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促使其能夠在社會建設的過程中有一個明確的定位。

2.3努力完善高職院校內部管理體制的創新工作

在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管理體制改革工作中,努力完善高職院校內部管理體制的創新工作是改革工作中的核心環節。一方面,高職院校必須將其內部的各個管理機構依據其實際的職能作用,來進行科學合理的層次劃分,並確保各個層次之間能夠對其自身的責任與分工進行深入的明確與掌握。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在進行內部管理體制的創新改革時,必須要充分的依據其自身的發展需要以及實際的人才培養目標,結合自身的辦學特色,並全面的結合其特有的地域特點,將自身的教育實力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與水平。

3結語

我國高職院校的職業教育管理系統,不僅僅是用於促進學校與社會以及政府部門之間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實現其內部管理質量合理提升的重要方法。然而,現階段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往往還缺乏清晰的管理權限和完善的法律法規以及先進的改革理念,因此,高職院校在進行職業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創新時,要努力實現高等職業教育管理工作的自主化,並進一步建立起全面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創新理念,來不斷完善高職院校內部管理體制的創新工作,從而確保其能夠在新時代的環境背景下,更好的進行高等職業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創新工作。

創新教育管理論文 篇11

摘要酒店是一個相對熱門的行業,對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因此,中職院校應該加強對酒店管理專業教學的創新與改革,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本文通過研讀國內外相關學者的已有文獻,並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歸納總結了中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當前的教育現狀,在此基礎上就如何進行中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創新提出了一些針對性建議,希望爲今後相關學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同時也希望能夠促進中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進而促進我國酒店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關鍵詞中職學生酒店管理職業素養教育創新

0引言

酒店是爲客戶提供舒適、安全、能夠進行短期休息或者睡眠場所的一種商業機構。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酒店這一行業也在蓬勃發展,相關管理人員吸收國外酒店的先進管理經驗同時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對我國酒店行業進行不斷變革與創新。一個酒店要想得到可持續的發展,就必須打造一支高素質的管理團隊。當前,我國各個中職院校都注重提高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師在開展相關教學活動時,從各個環節對學生展開職業素質教育,不斷創新相關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模式,以便於在最大程度上促進學生綜合職業素養的提升。中職院校及其相關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師通過一系列途徑使學生在邁入工作崗位後能夠更好地適應相關工作,滿足酒店的用人標準,不斷提升自身的服務質量,促使酒店的經濟效益實現最大化,進而促進我國整個酒店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接下來筆者就中智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創新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詳細分析。

1中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激烈的市場競爭不僅存在於各個行業之間,而且還存在於各個行業的內部,競爭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行業與企業的發展與進步。各個行業之間進行競爭的核心是產品質量的競爭,酒店這一行業以爲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因此,酒店之間的競爭核心在於其所提供服務質量的競爭,實質上是指酒店工作人員綜合素質的競爭。酒店行業的相關從業人員要具有較強的敬業精神與團隊精神、較高的服務意識、優良的品質以及較強的`職業素養等。酒店基層員工與中高層管理人員還要加強彼此之間的協調與配合,從而打造一支具有較高職業綜合素養的酒店團隊,進而在最大程度上增強酒店行業的影響力和競爭力。隨着酒店這一行業競爭的不斷激烈化,我國的各個酒店企業逐步重視分析我國酒店行業的整體情況,不斷加強對酒店客戶需求與酒店發展環境的分析與研究,注重樹立酒店的品牌,努力爲客戶提供更好、更完善的服務。面對這樣激烈的競爭環境,酒店行業要想得到長足的發展就必須依靠專業性較強的管理人員。因此,中職院校的酒店管理專業教師在開展相關教學活動時要注意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素質教育工作,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爲酒店行業儲備一定的人才,進一步提高酒店的管理水平,爲酒店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進而推動酒店整個行業的發展與進步,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酒店行業與旅遊行業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對經濟的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在中職院校酒店專利專業中開展職業素質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對於這一專業的教師來說要不斷革新自身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爲我國酒店行業的發展培養出一支高素質的人才團隊,從而促進我國酒店行業的長遠發展。

2中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現狀

高素質管理人才是酒店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求酒店相關工作人員具備較強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要求酒店相關工作人員具備良好的職業綜合素養以便滿足職業要求。但是當前大部分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其學習過程中往往對理論知識與職業素養的提升缺乏興趣,僅僅注重職業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的提升。中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師教學理念較爲傳統,盲目追求就業率,在開展相關教學活動時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而忽視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上的指導。在這樣的教學理念和學習方式下,只能在短期內彌補酒店行業從業人員的缺失,無法從長遠上爲酒店行業供應高質量的人才,進而影響了酒店行業的發展與進步。在這種教學思想的指導下,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不可能有很大的提升,對學生進入工作崗位也將產生較爲不利的影響。

3中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創新

3.1提高專業教學質量

當前在我國學校與企業之間進行合作成爲一種較爲普遍的現象,教師在開展相關教學活動時,要格外注意增強教學的專業性,這是從根本上提升中職院校學生綜合職業素養的重要途徑。學校與企業之間進行合作,開發相關的實踐課程,這一方式能夠使學生通過參與教學活動提升自身的綜合職業素養。教師在開展相關教學活動時,應當確立明確的課程標準,不斷創新與改革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創設科學合理的教學情境。教師在教授專業課程時,應當通過導入案例、任務驅動以及轉換角色等方式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同時,教師還要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給學生傳達有關職業理想的概念,以便於不斷提升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組織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等,將每一次課堂中都融入職業素養教育。中職院校要想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就必須與企業進行合作,兩者進行合作以便於加強學生的專業知識與職業素養的教育。在這個過程中,學校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聘請當地知名酒店的高級管理人員以及技術人員開展講座活動,並參與相關的課堂教學活動,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學校和企業合作舉辦的項目中,使學生能夠將課堂中學習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具體的實踐活動中。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接收到的不僅僅是專業的理論知識,而且還能夠使學生親身感受到酒店行業的氛圍,加深學生對酒店行業的認識與理解。

3.2儘可能多地開展課外教學活動

中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師如果反覆對學生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就會使學生產生厭煩感,因此,教師要想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單單通過平時的課堂教學活動是無法實現的。除了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之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教學之外開展一些與提升學生綜合職業素養的課外活動。例如,可以在每年的開學季,帶領酒店管理專業的新生參觀相關的合作酒店,使學生能夠在參與課堂教學之前充分體會酒店行業的職業標準,激發新生學習相關知識的積極性。在參觀酒店的過程中,學校可以請酒店相關技術或者管理人員爲新生講解酒店對於人才的要求、自身的工作經驗以及這一行業的發展前景。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新生對自己所學的專業進行初步瞭解,促使學生確立自身的就業目標。同時,還可以將一個班級或者一個年級作爲單位,定期或者不定期開展相關活動以便於不斷提升學生的職業綜合素養。例如服務禮儀風采大賽、形體表演、專業知識技能大賽以及演講比賽等豐富多彩的競賽類活動。此外,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之餘,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相關的社團活動、假期社會實踐活動以及聯誼活動等,爲學生營造一種交流合作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與積極性,以便於不斷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

3.3加強專業教師隊伍建設

提升教學質量的首要保證是創建一支高水平的教師團隊,因此,學校應該不斷加強酒店管理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促使這支隊伍整體上提升專業素養、管理能力、教訓能力等,引導教師加強對學生的監督和教育,不斷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要想確保這一目標的順利實現,學校應該逐步發展和完善自身的教育改革體制,一旦有教師入職,就要爲其制定一系列系統的教學制度,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同時,還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組織教師進行培訓,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此外,輔導員要及時高效地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爲學生解決生活上或者學習上的難題,不斷提升學生的職業綜合素養。

3.4組織技能大賽檢驗學生學習成果

素養的養成是一項長期的工程,能力的提升也需要不斷進行訓練。在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實訓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技能大賽又是檢驗學生實訓成果的有效途徑,一方面要鼓勵學生參與學校組織的技能大賽,另一方面還要鼓勵學生參與省級比賽或者國家級比賽。教師要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詳細觀察與記錄,以便於能夠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學生通過多次參與比賽,可以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斷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使學生在走入相關工作崗位後能夠很快地適應工作環境。學校應該結合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瞭解學生的優勢與不足,引導學生參加相關的專業技能大賽,不斷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和職業綜合素養。

4結束語

進入21世紀,教師和學生在開展相關教學活動時都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教師通過不斷革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以促進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學生通過對自身學習方式的創新不斷提升其學習能力。創新是發展的前提,中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教師應當不斷革新自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以便於更好地爲學生呈現相關專業知識,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和職業綜合素養,更好地滿足酒店對人才的需求,進而促進酒店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白瑪玉珍.淺析中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創新[J].發現,20xx(8X):128-128.

[2]張瑩.淺析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職業意識的培養[J].經營管理者,20xx(11).

[3]袁曉.淺析中職酒店管理專業職業素養教育的必要性[J].新一代月刊,20xx(10).學科探索

創新教育管理論文 篇12

摘要:成人教育擔負着提高全民素質,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巨大作用。並且在新時期新形勢下,我們必須對成人教育進行重新定位,重新認識成人教育的任務,並不斷探討成人教育的教學改革。爲全面推進成人高等教育,必須從抓住特色、適應時代、體現國際性、優化環境等方面大力創新。本文結合多年的工作實踐經驗,對成人教育常用的教學模式進行了闡述,井提出了若干創新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成人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創新

成人永遠是社會的主體和中堅,成人的素質決定着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程度。而隨着信息時代,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新興行業的不斷涌現和發展,人們必須不斷學習,終身學習。成人教育理論研究活動不論是從研究數量、研究質量還是研究人員隊伍來看都和普通高校有一定的差距。如研究人員隊伍的逐漸減少、研究經費的逐年下降、研究條件與設備的簡陋等等,都是制約成人教育創新與發展的瓶頸。實踐表明,無論是社區教育,企業的職業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的各個專業課程的改革與教師教學的實踐創新的進一步發展,都迫切需要成人高校教育的觀念和理論創新、教育方法、教育內容的創新。

一 成人教育的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之間的中介,其研究對於教學理論的完善和教學實踐的深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加強成人教學模式的研究,提高其教學質量已經成爲成人教學改革的.關鍵。

1、“三角支架”模式

現代成人教育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發展,已在成人教育區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三角支架”模式,即以職業教育爲追求,以學校教育爲平臺,以教育者教育爲主導模式。在這三方面的良性互動下,成人教育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是,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原有的“三角支架”模式逐漸暴露出對知識經濟時代的不適應,新的“三角支架”模式逐漸形成,它是一種全新的以人生教育爲追求、以社會教育爲平臺、以受教育者爲主導的發展模式。

從以職業教育爲追求向以人生教育爲追求的教育理論的轉變,將使成人教育不再固守於傳統的職業取向,而是轉而以職業教育爲其立足點,形成一個終身的、全程的、多層次的全方位新型教育觀;以社會教育爲平臺是一種大教育的教育理論,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新理論。教育載體平臺的轉換將爲大量的成人提供學習准入的場所和機會,是先進的終身教育理論的體現。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舊的“三角支架”模式已經不適用時代對成人教育的要求,只有在新的“三角支架”模式的良性互動下,知識經濟時代的成人教育才能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功能,爲成人和整個社會服務。

2、問題教學模式

問題教學模式就是基於問題的教學模式(Problem Based Teaching Model),它強調以實際出現的問題爲基本的教學內容,教師提供學習方法的適當指導,引導學員學會解決實際中的問題。

成人教育的教育對象是帶着疑惑問題來學習的,因此特別渴望能學以致用,起到提高工作技能,適應工作競爭的作用。這就使得成人教育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帶有顯著的實用性特點,以解決現實問題爲中心,強調學用結合,偏重實際能力的培養,注重實踐鍛鍊,理論聯繫實際,使知識轉化爲工作技能技巧。

3、三維教學模式

成人教育三維教學模式(簡稱三維教學模式)是北京市成人教育的教學改革科研成果。三維教學模式明確提出以“教育效益”爲成人教育的發展前提和檢驗標準,要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把學員的理論學習、生產實踐與教育效益聯結爲有機統一的整體,即在理論學習、生產實踐座標系的原點上,建立起教育效益座標軸,形成具有立體系統結構的三維教學模式。三維教學模式反映了社會經濟發展和成人學員個體發展的需求,是成人教育發展的有效選擇。

成人教育三維教學模式把效益作爲成人教育的發展前提和檢驗標準,共內涵是指在成人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師生“雙向參與”的方式,實現理論學習和生產實踐相結合,產生教育效果和收益。

二、成人教育的教學管理創新

1、“雙重性”

成人高教原本就是教育體系、教育制度創新的產物。她從傳統的學校教育體系和制度中脫胎而出,因而她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教育的文明進步;同時她又是伴隨經濟和社會發展對現實勞動者、廣大民衆素質提高的急需而生,以其“直接…有效”的服務特性深得青睞,如此她又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社會的文明進步。這就構成了成人高教的“雙重性”(或稱“兩棲性”)。沒有對傳統教育制度、體系的創新,成人高教便無緣出現,更難言成長、壯大。緣於普教別於普教,正是成人高教生命的根。她將教育與社會緊密結合,肩負着多重服務功能,緊緊服務於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科技事業發展,服務於兩個文明建設,推進社會民主化進程,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2、創造“獨特性”

任何事物的出現、生存、發展,不單純是因其共性,而是更多地取決於其鮮明個性。成人高教即是從普通高教脫胎而來,必然擁有教育的共性,但如果她完壘雷同普通高教,便失去自我存在的價值。這就是說,成人高教必須發揚、承繼普高優勢,創造自我,開創普高所沒有的特色,磨礪出符合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符合成人教育規律的亮點,打造自己的優勢,孕育自身內在的強勁生命力。要使成人高教超越普通高教的前提應是洞悉各自的特質、表現型態,從而揚長避短,創造自我獨特的優勢,贏得自我生存的價值。

3、強化時代性

站在時代高度,把握時代需求,伴時代而行,隨時代而壯,這是成人教育在改革開放的沃土中創造的新鮮經驗。這一經驗充分說明,成人教育改革、創新、發展,必須主動適應時代變遷、時代需求,在追逐時代潮流中發展壯大。要緊跟時代、把握時代,首先要認識時代,關注時代的變化,辨析時代的特點。當今,我們正處於知識經濟已顯端倪、信息社會已具雛形的時代。這個時代的顯著特點是“多變”“快變”“不確定”。

成人高教要適應時代變化、適應時代要求,把“構建終身學習體系,創建學習型社會”的響亮口號變成實際行動,關鍵在於通過改革、創新,提升優質服務效能,再塑成人高教新體系。這個新體系要以現代教育觀、終身教育觀爲統領,以繼續教育爲重點,以促使人們更新知識、提高素質、增長才幹、充實生活爲內容,在優化學習手段、提供多樣化學習形式爲途徑,以適應經濟建設、社會發展以及人們終身學習需要、促進學習化社會爲目標,以自主辦學、彈性管理爲機制,以制度創新建設爲保證。

4、關注國際性

經濟的壘球化、國際化使各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都以國際大環境爲背景,競爭日趨激烈。我國加入wTO表明我國已進入壘球經貿體系,教育亦隨之出現壘球化、國際化的趨勢。成人高教面對全球化、國際化,雖有挑戰,然卻有着極好的機遇。機遇稍縱即逝。終身教育是世界潮流。成人教育被國際公認爲“頂點教育”,正如《學會生存》所言:“成人教育在任何社會中再也不能是無關緊要的活動部門了,我們必須在教育政策和教育預算中給予它應有的地位。”這種先進的教育觀念會隨着全球化、國際化而滾滾奔涌進來,成人教育的地位、輿論環境及至相關政策等,都會產生很大的變化。成人高教無疑會由教育的邊緣走進教育的中心。成人高教正可藉此機遇,乘勢而起,大力開展高層次繼續教育,瞄準國際化市場,迅速提升層次、品位,開拓成人高教獨有的無限空間。

5、優化大環境

當前成人高教的處境存在着令人費解的反差,一方面社會對成人高教異常熱烈,而在教育內部卻常被置於冷落的境地。改革創新需要得到主管部門的認可和支持,尤其是政策支持,否則寸步難行,這是我國國情和管理體制決定的。有鑑於此,應大力改善成人高教的社會環境。

創新教育管理論文 篇13

1新形勢下的校長管理理念

1.1理念需要先進與科學

校長作爲一個學校的管理執行者,在思想上需要比教師懂得多,思考得多。一是:收集教改前得教學方式、管理信息,不斷的加工、更新,保證自己站在教改的最前面,注重教育、教學的探究與學習。面對新時代的課改,校長需要掌握新型教學方式與理念,帶動學校教師,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二是:校長應該考慮當地學生、環境的實際情況,明確學校特色建設思路,帶頭創建一支具有教學個性、教學特點的師資隊伍。學校發展的最終是創辦特色學校,其中需要將特色學校的長遠規劃納入學校發展中,考慮特色要符合公衆與學生要求。在開辦中,校長一定要抓住、內涵、力度、突出、持久等特性,對於特色學校做出宣傳,校長應該認識到一個學校的立足不僅僅是教育、教學戰略,更重要的是社會的各方面支持。

1.2賞識並注重每一位教師。

尊重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基本素質,作爲校長應該賞識每一位教師。作爲教師,在工作中的滿足感和成就感來至於校長的肯定與賞識。校長要爲教師創造展示他們才華的機會,讓每一位教師在體驗到成功的快感中進行教學。校長需要懂得揚長避短,教師是學校發展的第一資源,學校和校長想要取得成功,依靠的並不是自己手中有多大的權力,而是如何藉助教師的智慧和教師通力合作,讓學校更好的發展下去。

2學校綜合素質管理

團結就是力量,一個學校的日常管理首先應該是對學校領導團隊的管理而言。校長的能力是有限的,學校需要建立一批強悍的,具有先進科學教育思想的領導班子纔是學校發展與管理的有效措施。一是:領導團隊不能過於計較名譽和權力的高低,懂得“吃虧”,及時的和教師進行溝通,關心他們的日常需要;二是:學校的管理需要的是在學校紀律、學習等方面得力的干將。領導團隊的工作能力主要體現在發現、分析與解決上,領導團隊要懂得剛正不阿,“領導偏心,羣衆寒心”這句話深深的體現了用人的影響。

3教師管理方式

充分的發揮教師有效的主體作用,憑藉以人爲本的理念背景,在學校樹立“以師爲本”管理理念。學校應當考慮教師的各種需要,除了日常的物質、生活等方面外,還要增強對教師情感、價值等方面的照顧;其次,教師的教學需要良好的發展空間和交流環境,在教師不斷展現、提高自我的同時,加強師與師之間的信任、團結與經驗交流,創建出有能力、有素質、和諧的教師團隊;其次,對教師的評價要細心,做到科學合理,不要輕易的評價教師的好壞與成敗,要全面性與發展性的考慮教師的工作;最後,注重教師知名度的`提高和威信的建立等,積極的宣傳優秀教師教學方法,教師的知名度和威信提高了,工作積極性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4科學的教育評估

目前的學校都是圍繞教學質量而進行評估的,某種意義上說,學生的分數就代表着老師的能力,也代表着領導團隊的領導能力。筆者認爲真正的教學評估應考慮到教學的質量、態度、精神和領導團隊素質、校長管理等方面,分數是決定不了教學優劣的。我們應當運用綜合的科學判斷,加強教育評估的建設。

綜上所述,本文對中國小教育管理的改革提出具體措施,尤其注重學校校長和學校領導團隊的管理與素等方面做出的改革,這樣不僅減少了教學弊端,還能夠使學校得到更好的發展。

創新教育管理論文 篇14

[摘要]我們正處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競爭不斷擴展和加劇。經濟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基礎在於教育,特別是大學教育。現如今,我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還存在着許多不足,爲此,高校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學方式、挖掘學生的個性潛能、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等是建設人才強國、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的迫切需要。

[關鍵詞]高校;創新創業人才;產學研合作

高校是知識創新的主體,更是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主戰場。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是高校的核心使命,工商管理專業有着極強的應用性,高校應全面加強對工商管理專業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努力培養大量學生都能夠成爲創新創業人才,爲我國早日實現由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轉變貢獻一份力量。

1創新創業教育在我國高校興起的時代背景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在這種經濟形態裏,高校將成爲知識創新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創新人才的重要搖籃。同時,國家競爭將日趨激烈,而國力的強弱也主要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這對培養和造就我國工商管理人才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尤其是如何改革現有本科生培養模式,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培養出高質量的學生迎接21世紀的挑戰,已成爲擺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艱鉅任務。另外,隨着高校擴招,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顯現出來,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出現了供需錯位。一方面,企業對工商管理類人才需求量大;另一方面,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並不順利。高校只有深入瞭解用人單位對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要求,改革目前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創新創業型工商管理人才。

2未來企業對工商管理人才素質的要求

未來工商管理的變化必然要求工商管理人才具有與之相適應的綜合素質及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素質:

(1)思想品德素質。思想政治素質是當代大學生必備的基本素質,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敬業精神;具備艱苦奮鬥、吃苦耐勞的優良品格;要誠實守信,富有責任感;要工作嚴謹、胸懷寬廣。

(2)專業素質。第一,要具有團隊溝通與合作能力。現代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競爭是十分激烈的,現代企業管理中團隊溝通能力與合作精神已經被高度重視。第二,要具有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由於工商管理專業學生成長模式單一,特別是到企業後適應能力較差,不能正常地發揮其應有的才能,因而要加強培養學生適應企業內外環境的能力。同時,隨着高科技信息技術的發展,在實際的企業經營管理中,必須具備相應的隨機應變的能力,適時調整企業的經營和發展方向。第三,要具有創新能力。對於現代企業來講,觀念的創新是十分關鍵的,無論是技術創新、市場創新、產品創新還是管理創新,都是以觀念創新爲先導。因此,工商管理專業學生應養成不盲從任何權威,敢於打破“思維定式”,爲今後的創新創業活動奠定思維基礎。

(3)文化素質。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掌握本專業的專業知識,還要具有文學、哲學、美學和史學等人文科學基本知識與素養,具有健康的審美情操,掌握現代科學技術基礎知識,能熟練利用網絡和圖書館、專業研究機構等獲取企業所需信息,爲日後在企業中的創新甚至是創業提供廣闊的思路。

(4)心理素質。工商管理工作涉及面較廣且要與企業內部和外部的性格、經歷、身份等各不相同的人交往,有時也要面臨着來自上級、同事、下屬的人際壓力及市場變化所帶來的工作風險,所面臨的心理壓力比較大,因此,工商管理專業學生要有目的地訓練身體和心理素質,培養堅定的信念、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心,承受挫折打擊的勇氣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3當前我國工商管理專業培養模式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從目前國內各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建設來看,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單一,在確立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的觀念上還較爲保守,嚴重滯後於國外的同類專業,不能滿足我國工商企業參加國際競爭的需求。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在人才市場上的求職情況,反映出企業對學生能力的要求和高校培養模式的諸多矛盾。根據企業對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工作情況的反饋,結合企業對經理人的要求,當前我國工商管理教育在課程設置、教學手段以及師資隊伍等方面已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3.1培養目標呈現出專才培養模式的特點在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上,一般院校的工商管理專業僅將目標定位於滿足某一個崗位的專門人才。在這一目標的指導下,專業課程設置過細、過專、過窄,對必修課的重視大大超過選修課。選修課不僅課時少,而且課程類別也比較單一,培養出來的學生共性有餘而個性不足。在教育模式上,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這既不符合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也無法滿足學生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的綜合能力的需要。事實上,很多工商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在比較廣泛的領域就業,因而專才教育限制了學生的知識面和全面的就業能力。

3.2教學內容及課程設置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差距較大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高校相繼引進了一些國外經濟管理的最新理論,並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設置了一些新課程,或對原有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修訂,但還是與中國經濟的發展現狀存在着較大差距。比較突出的是教材缺乏,目前大部分教材是西方舶來品,即使是國內編寫的,從理論到案例分析都與西方教科書大同小異。這些教材沒有充分考慮我國的文化、社會與企業發展特點,其結果是理論與實際脫節。工商管理是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這種脫節嚴重影響了學生處理企業實際問題能力的提升。

3.3專業課教師缺乏企業工作經驗工商管理專業的特點與培養目標決定了專業課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即既要有系統的理論知識,還要具備一定的企業管理經驗。但目前我國從事工商管理專業的絕大部分教師的成長軌跡基本上都是從學校到學校,他們毫無企業管理實踐經驗,缺乏實際的商業運營操作的親身體會。反觀歐美髮達國家的商學院,大部分教師具有在企業的工作經歷,有些還是大型企業的管理顧問,他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密切聯繫實際,引導學生批評性地學習某些管理理論,並激發學生創新的意識。

3.4教學方式仍然以課堂講授爲主目前工商管理教學方式中占主導地位的依然是傳統的課堂講授,強調理論的灌輸,忽視理論的應用與創新,而培養學生實際能力的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和情境模擬法等在教學中很少被使用。以案例分析爲例,雖然在教學中運用了案例分析,但由於教師水平的'限制,案例分析基本上變成了舉例說明,與設計的宗旨尚有相當大的距離。

4在高校開展工商管理人才創新創業教育的幾點建議

高校是培養工商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未來社會對工商管理人才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這就決定了高校必須不斷地進行創新和改革。筆者認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來提高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培養水平。4.1改進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不斷探索新的考試製度針對知識經濟時代對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素質的要求,高校應逐步建立起注重素質教育,融傳授知識、培養能力與提高素質爲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

(1)在教學內容上。課程結構的設置要以素質教育爲依據,實現教學、科研和實際操作能力相結合。理論教學首先以基礎課、專業課爲主,旨在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其次以綜合課程、邊緣交叉課程、跨學科課程、雙學位和輔修專業等課程爲依託,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最後是選修課程,以反映學科前沿的學術講座爲主,培養學生的科研素養,訓練學生的開拓、創新思維能力。

(2)在教學方法上。第一,要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提高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大力改革傳統的封閉性的教育模式與授課方法,逐漸轉向啓發式、開發式等模式;第二,舉辦工商企業現實問題系列講座,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家介紹他們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體會;第三,建立相對穩定的專業實習基地,通過學生的專業實習,做到理論聯繫實際;第四,加強工商管理實驗室的建設,提高學生對企業運營過程的理解,便於日後創業。

(3)在考試製度上。高校要建立學生綜合能力評價體系,工商管理專業考試製度應結合國際工商管理髮展對學生的能力和素質的培養方向,實現由傳統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爲了促使學生儘快成才,可以對學生建立專業成績和素質能力的評價體系,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專業知識、業務水平、實際操作能力、身體心理素質等方面做全面的評價。4.2積極加強與企業的合作,注重實踐基地的建設高校應加強與企業的合作,特別是大企業的合作,使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有良好的實習與實踐的基地。教師指導學生,以組成項目研究小組的形式參與企業的管理、營銷等科研課題,提高學生的實踐和研究能力。此外,還可以與企業簽訂協議,一方面,使高校中青年教師到企業中去掛職,增強管理實踐經驗,也爲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另一方面,企業的高級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到學校參與教學工作,向學生傳授生產和管理第一線的經驗。這對學生的管理實踐能力的提高有一定作用。

參考文獻

[1]韓玉志.我國工商管理類本科專業培養模式改革取向的探索[J].中國高教研究,20xx(11):80-81.

[2]金國峯,董富華.高校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方式與就業渠道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xx,24(1):91-93.

[3]李培林.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工商管理類創新型人才[J].教育教學論壇,20xx(s1):51-53.

[4]陳煒.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發展問題簡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xx(l):144-145.

[5]李勇,洪倩,趙雅甜.工商管理類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xx,17(2):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