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育

智慧教育[必備]

教育1.34W

智慧教育1

一本真知卓見的好書,一個敢於說出真話的學者,精彩處太多,選擇幾處談談收穫。

智慧教育[必備]

也許是由於奧運會正在進行,也許由於自身體質不太好,所以對這一篇更加關注,每次升旗儀式只要時間稍長一點我們的醫務室就會被送滿暈倒的學生,而這些學生問題在什麼地方,營養不會缺,只會過剩或不均衡,最主要的是缺乏體育鍛煉,而實際上體育的價遠遠不僅與促進身體發育,更深層次的價值在於培植、釋放和提升人心靈深處潛存着的狂熱與癡迷,充分調動我們的感官投入生活,是心靈豐滿和生活圓融。所以我們不僅要讓我們的學生重視體育運動,我們自己也應該投入健身活動。

民主是保障全體公民充分平等參與公共事務管理與決策的政治制度,但民主更重要的是一種生活的方式、態度,他是爲人處事的個性與風格,而這種個性和風格一般在0~20歲通過民主的生活形態和生活氛圍來嚴懲。所以民主的課堂很重要。我們教師要經常引證和發揮由學生提出的觀點,學生提出的創意、建議和合理要求均需要得到足夠的關注、認同甚至欣賞,當然還要有能力調控課堂,引導課堂的進程。再舉一例,在學期末的各項評優活動中,教師能當堂唱票也是民主的體現。

肖教授列舉的`幾條教師負擔過重的原因條條真實,條條無奈。我們常常叫苦連天是否是教師已經不再崇高?在面對過多的課時,還有那麼多的檢查、考評之後,我們有多少真正靜下心來備課,全心考慮學生收效的時間呢?難怪教師的職業倦怠慢慢成爲了一個不再陌生的詞語,難怪我們還沒有下班兩條腿已經不想再走了。

每篇都很精彩,但我真正想說的我覺得還是書中說得更好,所以不再多說,還是慢慢吸收滋潤自己的心靈從而通過課堂滋潤我們的學生。

智慧教育2

賞識:求知上進的源泉

賞識是人類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對於孩子來說,由於年齡小,心理還很幼稚,他們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最本質的渴望就是得到別人特別是父母的賞識。

夢想:創造奇蹟的翅膀

童年是夢想的故鄉,夢想是明天飛翔的翅膀。教育心理學顯示,一個人心中擁有了夢想,就會在希望中生活,並不斷地創造生命的奇蹟。

知識:自立成才的槓桿

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成就未來。

培根曾說過:“知識就是力量。”高爾基也曾說:“人的知識愈廣,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

知識,是孩子自立成才的有力槓桿,有了它,孩子才能撬起自己美好的'人生。

品行:茁壯成長的基石

孩子的心靈是一張空白的紙,你在那裏種下什麼,你就會收穫什麼。在這張空白的紙上,品行是孩子茁壯成長的基石,它將影響孩子一生的命運。

習慣:成就未來的捷徑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習慣就像是走路,人們如果選擇了一條道路,就會沿着這條道路一直走下去。好的習慣是成就孩子美好未來的捷徑,能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健康成長;不好的習慣則像纏在身上的鐵鏈,阻礙着孩子每一步的發展。

心理:立足社會的支柱

人的心理特別是孩子的心理如果不健康,存有障礙,不僅影響着他們的正常成長,而且還會導致其他社會問題。家庭環境和父母的教育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重大的影響。然而,很多家長只注重讓孩子鍛鍊身體,卻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溝通:心意相通的橋樑

融洽的親子溝通不僅是親子間維繫親情的基礎,更是相互交流,彼此理解。提高培養教育效果的橋樑。融洽的親子溝通,可以增進彼此間的感情、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在良好的親子關係中感受到被愛、被欣賞、被接受,進而樹立積極的自我形象和健康的人格,走上成功的人生之路。

榜樣:潛移默化的要訣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才,但教育孩子的要訣卻是自己的榜樣先行。

智慧教育3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是肖川博士專爲廣大基礎教育領域內的教師所寫的一本詩意化的教育學新近著作。用肖川博士自己的話來說,他的書是爲教師而寫就的,他力圖反映出教師的需要與趣味。該書旨在我們廣大教師理解與領悟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提供一條別樣的路徑——通過人人皆能讀懂的教育隨筆的自由形式,言說出人性化的.教育所應具有的理性智慧與率性真情,加深教師對教育內涵的進一步理解,增強教師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全書瀰漫着人文主義的濃香氣息和發散着現代教育理念的智性光芒,在雅緻的幀裝設計和富有遐想力的漫畫式插圖與淡淡的墨香的襯托之下,《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愈加顯示出讓人有急不可待的閱讀衝動。

在《教育的智慧與真情》中,始終貫穿着肖川博士對教育的智慧與真情的嚮往、求索與感悟的深摯情懷,而且還貫穿着他的由教育理想到社會理想及人生理想的這兩大主題。

面對日益功利化的當今教育改革的價值趨向,作爲知識分子一員的教師更需要堅定社會道義與民族責任,不懈地追求教育要爲幸福人生奠基、爲自由社會培養人、爲民主社會培養和造就自主發展的好公民的終極價值。

他的觀點正體現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歷史辨證唯物主義思想,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讀肖川博士的《教育的智慧與真情》猶如與智者對話,它讓我們進一步明白了教育的真諦和責任,也讓我們進一步懂得了怎樣關注教育、人事、社會與時代。

智慧教育4

最近看了趙憲宇先生的《教育智慧》,文章簡短,引用了2個故事來表達趙老師的觀點,“教育智慧是樸素的”。

其中一個故事是格林童話中的一則故事:森林裏貓遇見了狐狸,謙虛的貓說自己只有一個本領,如果被狗追趕的話,會跳到樹上自我解救。狐狸聽後嗤之以鼻,驕傲地告訴貓,自己會一百種本領,而且還有滿滿一口袋的計謀。正當狐狸想要教貓如何逃避狗追逐的'方法時,獵人帶着獵狗出來打獵。貓一下子跳到樹上救了自己,而狐狸卻丟了性命。

以前曾經多次給班裏的孩子讀過這個故事,但讀後並沒有太多的思考,只是講一下自以爲是的狐狸而已。如今,經過很多思考之後,再讀這個故事,便不再是笑而過之了。貓雖然只會一個本領,但那卻是最實用的本領,能讓自己在遇到危險的時候保護生命。狐狸,森林裏最智慧的動物,能跟在老虎後面逞威風,能花言巧語騙走烏鴉到嘴的肉,百種本領護身,卻毫無掙扎的死在獵狗嘴下。

這說明了什麼?知識---不能是空洞的,教育智慧,應該是樸素的。我們作爲教育者,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是應該教會孩子最簡單、最實用的知識。教孩子寫一個字,對於一些孩子來說,一遍一遍的示範,藉助生字卡片、投影的講解,也許不會比彎下腰來手握手教他寫一遍效果來得更明顯。課堂中,浮華的表演成分,精巧的技術手段,成就了教育家的特色亮點,但是,孩子是否真的學到了最簡單、最實用的知識了呢?也許,最後孩子也只是成爲了舞臺上的一個演員而已。

所以,趙老師的觀點,“教育智慧是樸素的”,告訴我們的就是讓教育迴歸本質,紮紮實實的教孩子,讓孩子踏踏實實的學知識。

不管任教多少年,仍需牢牢記住趙憲宇先生的話:“樸素的教育智慧是什麼?就是不要矯飾,不要浮躁。教育智慧是和學生一起產生的,不是教育自我的展示。一個教師智慧無限,那麼學生可能就更加缺少智慧。真的教育智慧,是讓學生產生智慧,是師生的共同智慧。”

智慧教育5

《教育智慧從哪裏來——點評100個教育案例(國小)》,這本書點評了發佈在“教育在線”網站上的100個教育案例,鮮活生動,可操作性強。雖然說這些案例都出自國小,但我想教育都是相通的,從一個個案例中,我們也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尤其是那些精闢有效而獨到的點評,更讓我深有體會,似乎找到了一劑良藥,一拿到書就“啃”了起來。

我們一直在說教育案例,也一直在做案例研究,但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案例研究呢?本書給了我們一個答案,同時也是這本書的精髓所在。引用王曉春老師的話來說:“我們需要的是真實的案例,科學的案例。這種案例不側重於是否成功,而側重於過程的邏輯分析;不側重於激情燃燒,而側重於理智的診斷。一定要想辦法把原因和結果分析得讓人心服口服,而且經得起質疑和推敲,也就是說,確實是那麼回事,就好像人體有炎症白血球就會增多一樣。只有這樣的案例多起來,我們的教育才能走向科學,纔不致滿懷着可愛而盲目的熱情。”的確,真正的研究,先要擺脫“只准成功,不準失敗”的束縛。事先已經確定成功了,還需要什麼研究?需要的只是氣勢如虹,巧舌如簧,或做艱深之狀,能把人唬住就行了。於是我們只是在探索:遇到問題可以怎樣去思考,纔有解決的希望。從本書中,我們能學習到教育的點滴智慧,可謂受益匪淺。

一般說來,最廉價的.“靈丹妙藥”就是“愛”呀,“表揚”呀,“找閃光點”呀,“賞識”呀,“你真棒”呀等等,因爲這些東西大家似乎都覺得他們有奇效,雖然很少有人認真地、較真地進行過科學論證。於是每到說不出什麼道理的時候,就可以用他們掛牌了。再看我平時的教學反思,也經常用到這些“靈丹妙藥”,往往很少往深處去考慮,也缺乏理論知識作後盾,從這裏,我深刻感受到自己讀的書太少了,實在需要時刻去“充電”。可如果爲了讀書而讀書的話,那也失去了讀書的真正意義,帶着興趣和需要去看,去思考,那樣的效果會更明顯,自己也樂意去打開書本細細研讀,因此,我們看書也需要先激發起興趣,那樣纔能有恆心將讀書堅持到底。

智慧教育6

自從我拿到這本《又一種教育智慧》叢書後,雖然只看了第一編章,但書裏所講述教育方式對我感悟啓發很大。特別是第一章裏面的家庭教養方式:權威型、民主型、溺愛型和冷漠型教育方式後。

我一直在想我家是怎樣一個教育方式呢?怎麼樣的教育方式有利於孩子成長呢?我對照了自家的情況,溺愛型教育方式比較符合我的'家庭教育方式。但是,溺愛型的教育方式存在很大的負面影響如:獨立生活能力較差、情緒控制不穩定、責任感意識淡薄。我也開始注意到,這些不好的行爲習慣在孩子身上也慢慢地體現了。

爲了能讓孩子茁壯成長,爲了能在以後社會上更容易被接受,我們家必須要從溺愛型轉變成民主型教育方式來教育孩子成長。因爲,民主教育方式來教導孩子,對於孩子在成長或學習過程中發生的問題更多的是採取幫助與鼓勵的方法,併合理地擔當起監護人的責任,使孩子從父母的行爲與教育中獲得知識,明白事理對她現在以及將來都會帶來好處。

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勢必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只要有家長的堅持不懈,轉變一定會成功的。

智慧教育7

讀書,就一個人而言,如莎士比亞的詩:“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教育智慧從哪裏來》這本書,雖然是教育類書籍,卻不同於以往我們常見的那種書卷氣,案例分析式講評,幾乎可以涵蓋一線老師平時教育中的所有常見問題,具有實踐性可操作性。作者是北京教育科學院基礎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師王曉春老師。他從“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師生關係、教師與家長關係、管理問題”五個方面節選了100個發生在國小的典型教育案例,並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對這些教育案例進行了細緻地點評。字裏行間處處透出他深邃的教育功底和教育智慧。書中的案例真實,極其貼近教師教育教學生活中的種種問題;文章既有理論分析,又有可直接借鑑的操作經驗;案例點評註重科學,深入淺出,入情入理,讀後令人深受啓發。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學生的教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的,需要老師研究瞭解學生,更需要教育者的耐心,真心與細心。教育是一門藝術,好比春風化雨,需要教育者們用教育的智慧爲孩子們的健康快樂成長保駕護航,這樣才能靜待花開。蘇霍姆林斯基也強調,對於班上一些“異樣”的學生,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樣”的態度和方式對待他們。每個老師都會碰到個別特殊的學生,學生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具有其獨特性。對於此類學生我們老師應當先撇除“偏見”,以一顆正常心來接納教育他們。教育工作應當從研究學生做起,俗話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雖然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方式各不相同,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性格、興趣愛好等。但無論是哪種類型的學生,他們內心深處都有其最柔軟的部位,也會爲之所動。想要教育改變一位學生,教師應花心思細心地去觀察、瞭解學生,用最真誠公正的眼光對待每位學生,這樣你會發現每位孩子都有一顆稚嫩的心。對於班上的“特殊”學生,教師更要用養花人的耐心與細緻去呵護培育,帶刺的玫瑰也有一顆含苞待放的心,需要用愛去澆灌呵護。

正如老舍先生《養花》文中寫道的:“有的喜陰,就別放在太陽地裏;有的喜幹,就別多澆水”。教育學生何嘗不是如此,每位學生都是祖國的花朵,每朵花都有自己特殊的屬性和喜好。老師好比辛勤勞動的養花人,應當根據每朵花的特點進行施肥培養。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的:“善於鼓舞學生,是教育中最寶貴的經驗。”每個孩子都有着自己綻放的花期,有些孩子的綻放花期會稍微漫長一點,需要老師和家長的耐心等待。做教師的千萬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待學生,每個學生都是“變數”,在發展,在變化,教師對他們投入細緻的感情,加溫到一定程度,他們會成長,會進步。每個學生都有被人賞識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讚揚,我們要善於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多給他們一些寬容和鼓勵,多給他們一些關注,最大限度地爲他們創造表現的機會。使每一位學生在教學中都有所得!

智慧教育8

這學期,我讀了肖川教授寫的《教育的智慧與真情》一書,這對我觸動很大,讓我在一年來又重新養成了一個好習慣:多看書,看一些經典的書。

肖教授的書讀來完全沒有已往教育類書籍教條式的說教,而是用隨筆的形式娓娓道來。讀來就象是一位朋友就坐在我對面,將他對教育的理解和真情向我娓娓道來,既讓我沉浸在對教育理論的沉思中,又讓我對他獨到的教育理解而豁然開朗;既像一個導師一樣給我指明教育的方向,又像一個知心朋友一樣向我傾訴他對教育的感悟,讓我不斷地激起對教育的熱愛和追求。在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的活潑中更深地去感悟我們的教育,使我對教育有了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

第一次看到如此美的書。而且是越看越美,它美在作者的率真的性情,美在作者正直的品格,美在作者寬廣的胸懷,美在作者博大的`學識,美在作者雋永的文筆。一切的一切,除了美還是美。苦於文筆的羞澀,才學的疏淺,很難將看書時內心深處的激靈用語言表達出來,躍然紙上。下面只能對書中幾處自己感受至深的精彩之處,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教育的方向原來是由教師決定的。

“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決定的,也不是課程標準決定的,更不是由教科書和學生決定的,而是由教師決定的。”這句話讓我很震驚,也不禁產生了質疑:教師真的有那麼大的能耐嗎?我們能嗎?我馬上想到了這麼多年來在考試這根指揮棒的指導下,我們教師使出渾身解數,往指揮棒所指的地方努力地擠、衝、拼,盡最大的力讓學生考出最高分。作爲老師,我們最終的教育目的不是培養出高材生嗎?然而,用分數衡量太唯一,一個優秀的學生,其優秀之處除了學習,還有性格,更重要的還有品德。所以,肖川教授講:作爲教師,我們首先是一個教育者,其次纔是一門課程的老師。”正因爲他有了這一觀點,纔敢斷言教師決定教育的方向。可我們的老師,難道不知德育爲首這一道理嗎?可爲什麼面對分數,還是如此地放不下呢?真慚愧啊!作爲一線的教師,在推進素質教育這麼多年,在新課程改革這麼久的今天,這陳舊的思想依然如此根深蒂固地要植於我的腦中,而且,自己還總認爲在不斷地改革,還在爲自己取得的一點微不足道成績而沾沾自喜。直到今天,看了這段話,我才知道,我教育的方向關沒有完全對,我還是把課程擺在首位,把教育擺在第二。“一語驚醒夢中人”,我明白了,方向對了,路就在腳下。我會朝着正確的方向前進的。

二、《教師的解放》這一節道出了教師的心聲。

當社會各界呼籲要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時,可誰曾呼籲也爲負擔過重,勞動強度過大的教師也減輕一下負擔?

肖教授在《教師的解放》一節中,就教師負擔過重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大概有:

1、教師的編制過緊,

2、社會對教育的期望過高,

3、一些職能部門經常對學校指手畫腳,吆三喝四,各種接待,檢查,考評,應接不暇,簡直把學校當成濫施淫威的場所。

4、學校人際關係不夠單純,一些“扶持一小攝,打擊一大片”的制度,措施,使得教師之間產生了惡性競爭,產生了不應有的內耗,耗費了教師的精氣神,毒化了人際關係。

5、教師教育觀念陳舊落後,對學生要求過苛,管得太多,缺乏等待的心情。

6、學校生活缺乏挑戰性和活力。

7、教師的教育素養和能力不夠理想,有待提高。

想想以前,曾經是“沙發上的土豆”,連電視都懶得看,何況是書?偶爾約朋友打打乒乓球,唱唱歌,在其他老師的眼裏竟成了奢侈之事。想想學生的書包是輕了,可對教學質量的要求卻提高了。常爲找不到更好的路子而焦慮萬分;爲期末即將而來的成績抽查而失眠;再想想一天到晚在學校裏忙得團團轉,回到家裏卻還是一腦的空虛,想想一次評估後,老師們輪流休病假,再想想那些個“恨鐵不成鋼”的孩子們,在沒有教不會的學生的精神禁錮下,我們的老師的心理壓力會是多大?

面對種種的負擔,只有調整自己的心態,在大量的工作面前,何不想個“偷懶”的方法,巧幹,在無法拉牛上樹的情況下何不讓牛在樹下吃草?在忙碌了一天後,何不讓疲憊的身心在音樂中得到舒緩?抑或在書海中忘卻?在競爭激烈的制度面前,何不把名利放在一旁?追求一種平平淡淡纔是真的境界?非得地名利面前爭個頭破血流?還是那句話說得好:當我們無法改變社會的時候,只能改變自己。但願肖教授的話十分靈驗,能使這件刻不容緩的事情,馬上得到解決。我也相信,教師的解放指日可待。

願所有的教師,用自己的智慧,在教育這片沃土上撒播真情,讓生命之花得到醇美的滋養,開得更迷人更燦爛!

智慧教育9

從劉鐵芳先生寫的序和肖川先生的自序中,都能看出肖川先生對於教育的執着和對於教育的理性思考。我從網上看到這麼一段評價這本書的話——

“寓凝重、深邃、透徹的理性思考和濃情溫暖的人文關懷,於或輕盈靈動、或細膩雅緻、或明快練達的文字之中。同時,該書更有一種歷經波濤洶涌、大浪淘沙之後的豁達、平實與質樸。宛若一位歷經人間悲歡、遍嘗人生艱辛與輝煌之後陡然看破紅塵世故的老人,那樣地平靜、閒適,那樣地厚重、深沉,那樣地超然物外,那樣地天高雲闊、雲淡風輕。字裏行間無一不折射出作者之於教育、之於生活的智慧與理性之光,無一不散發出涌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喚。當我用心品味《教育的智慧與真情》一書,當我試圖透過文字去捕捉作者思想的來源時,我發現,用“智慧”與“真情”真的是最爲恰切不過的了。教育需要理想與信念,包括理想的社會、理想的人生、理想的人格……沒有理想,就沒有努力的`方向,教育就會陷於迷茫和困頓;沒有信念,就沒有精神支撐,“就沒有勇氣和毅力不斷生髮的源泉,我們就無法超越橫亙在通往理想之境上的無數險阻和艱難”。同樣,教育也需要智慧與真情。沒有智慧,我們就缺乏透過瑣屑與繁雜洞察精深與微妙的能力;“沒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靈和精神的一種牽累,一種‘認知結果的堆積’”;沒有真情,我們將囿於冷漠、被動和機械,我們更難以發現和體味到教育世界的多彩與感動;“沒有真情,生活就是無邊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心靈和精神的一種牽累。”

我覺得我也有此同感,只是我沒有這麼好的文采來表達我內心的震撼,只能藉此表達我的感受。我對“名師不可仿”這篇文章印象教深,的確我們學校經常請名師來學校上示範課、作講座。“他們所代表的先進的教學理念的確值得學習,他們的成長之路也值得研究、借鑑,但他們的示範課的招式卻不可簡單模仿。”“着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創造性地生成教學的策略,才能遊刃有餘、左右逢源”。

以後我努力博採衆長,爲我所用,不斷吸收新的教學理念,不斷提升自身修養,努力成爲一位優秀的國小教師

智慧教育10

“智慧課堂”的學習,讓我受益匪淺,觀當今社會的各個方面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充滿了機會與挑戰,而知識則是我們面對這一切的籌碼,學習“智慧課堂”勢在必行。

一、抓住一切可利用的空閒時間來學習

由於這次學習的主體都是教師,工作都很繁忙,能專門用於學習的時間是少之又少。於是我利用課餘時間,進行了學習。我個人認爲:學習時間的長短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提高學習效率,否則,可能利用一天的時間學習到的東西還沒有一個小時學到的東西多。學習就是要學習課程中的重點,抓住重點用心體會,思想上不要開小差。有時候一個問題可以分成幾個小問題來學習,每次根據時間的長短只學習其中的一到兩個小問題,不要貪多,貴在堅持。

二、經常與各位優秀的教師進行交流

我們組的教師在課餘閒聊的時間裏,轉移了話題,“智慧課堂”爲我們的聊天提供一個有價值的話題,我們老師相互之間進行學習與交流,這樣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可以讓自己更好的掌握各種教學生的方法以及如何與學生更好的相處等。

三、教師的角色定位

教師在新課程中的角色應是:課程價值的思考者、學科專業的播種者、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合作探究的協作者、資源保障的`服務者、終身發展的示範者。相應的教師的專業生活方式則爲:學習--研究--實踐--反思--合作。我們可通過在汲取學生時代的經驗的同時,通過在職培訓、自身的教學經驗與反思、與同事的日常交流、參與有組織的專業活動來促進我們自身的專業成長。

總之,通過本次的學習使我感受到: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是通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它既注重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與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的發展爲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爲宗旨,這纔是課改的最終目標。因此我想在今後的工作中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與敬業精神。工作中要不斷尋求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結合,使自己做一名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

智慧教育11

最近讀了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感觸頗多。這本書體現的是一種對社會,對時代的深深的思考。作者在探索教育的方向與方法中提到:“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決定的,也不是由課程標準決定的,更不是由教科書和學生決定的,而是由教師決定。”作爲教師,首先是個教育工作者,其次纔是一門課程的教師。每一門課程的最終目的都是要幫助我們的學生成爲一個具有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的人,一個具有積極、樂觀、正直、光明的心態的人,一個友善、寬容和積極介入社會合作的人。

作者有一句話“眼界決定境界,方向決定方法。”這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如果我們沒有教孩子們任何她真正需要知道的東西,譬如:如何快樂的活着,如何與不同的人相處,如何面對衝突和挫折,如何有個人價值感和自尊心,如今的許多教育方式所培養出來的很大部分是隻會讀、寫、算的學習機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狀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是狀元的出現,很有可能埋沒一些真正意義上的可塑之人才,因爲大家的目光都被狀元所吸引了。這是在現行教育制度下所不可避免的事實。

人人呼籲改革,但是又沒有人知道該由誰來改革。其實能改變這些現狀的,只有我們這些教師——最基層的教育工作者。“教學中的交往使學生間的合作與競爭成爲可能,而無論是合作還是競爭均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強大動力;是個體之間面對面的交互作用,因而使及時反饋成爲可能;交往使師生間的視界融合成爲可能,使課堂生活生動活潑、多姿多彩成爲可能——生動活潑、多姿多彩的課堂生活是學生的學校生活之所以值得過的重要原因。”帶着智慧與真情和學生交流,是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必需途徑。作爲國中教師,我們是學生人生的啓蒙者;我們肩負着的不僅僅是要他們學會說話、寫字更重要的是要將他們引導成爲一個高級趣味的人。人生來就是具有自己個性的獨立體,每個人都有不同於其他人的一面,因此我們要用自己的智慧和真情來感悟每一個孩子的心靈,只有真正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纔可能正確而合理的引導他們。交流便是進入他們內心世界的最佳途徑。怎樣才能使每個孩子都認爲“學校生活值得過”?其實誰都知道,那就是讓孩子們覺得上學很有趣。與孩子溝通可以知道孩子們的興趣,也可以瞭解他們的性格,當對每個學生都瞭如指掌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找到孩子們都感興趣的教學方式了。如果每個孩子都是帶着興趣來學習的.話,那麼我們的課堂就真正成了孩子們的課堂了。也只有產生了學習的興趣,學生也就有了學習動力和求知慾。對於小孩子來說動力和求知慾就是新鮮感。

作爲學生學習興趣的引導者,又該怎樣做呢?書中這樣寫道“作爲教師,只有學而不厭,才能保持內心的開放和鮮活,纔會有不斷增長的與人分享的內在需要。”只有教師本身的成長才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教師需要通過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使自己更具文化眼光。莊子雲: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如果把我們自己比做水和風的話,那麼我們只有豐厚了自己才能“負大舟”“負大翼”,才能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只有多讀,多想,多交流,多實踐才能豐富自身底蘊。這是一個需要持之以恆的學習之道,因爲豐厚的底蘊是靠長期積累而形成的個人素養。大量的閱讀是我們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在閱讀中不斷思考才能將知識化爲己有;拿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與別人交流探討,是對自己的又一次提升;最後把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傳播給我們的學生。這便是真正意義上教學!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教師的重要品質,其實,前者是後者的必要條件。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是值得一讀的好書,從書中我們知道教師不僅在於教,更在於學,並且要時刻用動態發展的眼光來審視教育,教學要有明確的目的和方向,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會不斷進步。

智慧教育12

暑假中,我有幸拜讀了李鎮西先生所著的《教育的智慧》,這本書就如同一盞明燈,讓我豁然開朗。使我對教師這一職業有了更深刻的了認識,並對以後的教學工作充滿了熱情與信心。

在該書中,就教育的文化、經濟、政治、社會及個體的發展功能,清晰的向我們展示了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告訴我們該如何正確的認識素質教育。同時也告訴了我們,教育與懲罰的關係。

應該說,教育本身就包含有懲罰的因素。教育,不僅意味着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知識能力水平,同時意味着按文明社會與他人交往的準則規範人的行爲,即通常所說的“養成教育”。這種“養成教育”,帶有某種強制性——這種養成良好文明習慣的“強制性”與我們現在反對的思想專制不是一回事。作爲社會人,不遵循起碼的公共規則與秩序是很難與人交往的。同時,在一個集體中,一個人違紀必然妨礙其他更多的人學習。這樣,爲了尊重多數人學習的權利,有時不得不暫時“剝奪”個別人的學習權利——也就是說,必須予以必要的懲罰。

什麼是懲罰?教育懲罰,是對不良行爲的一種強制性糾正。這既可以體現在精神上,也可以體現在行爲上。前者如扣操行分或紀律處分(警告、記過等等),對嚴重影響課堂秩序的學生甚至可以請出教室讓學生反思其過(對所謂“請出教室”我認爲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好簡單肯定或否定);或者是某些過失補償性行爲(比如做衛生不認真而罰其重做等等)。這些懲罰與尊重學生並不矛盾,正如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確定整個懲罰制度的基本原則,就是要儘可能多地尊重一個人,也要儘可能多地要求他。”

但不管怎樣的教育懲罰,都不能是體罰。有的朋友不理解我的`這個觀點,他們認爲,既然是懲罰,怎麼又不包括體罰呢?體罰不是懲罰的一種嗎?

總之,教育不能沒有懲罰,但懲罰不是體罰,而且我們提倡的“教育懲罰”應該充滿現代民主精神。這樣的“教育懲罰”使民主精神真正深入學生心靈:學生與班主任享有一樣的權利,班主任與學生具有同等的義務。在這樣的機制中,學生開始嘗試着自我教育與民主管理的實踐,切身體驗着集體與個人、民主與法制、紀律與自由、權利與義務、自尊與尊他的對立統一關係,潛移默化地感受着同學之間、師生之間尊嚴與人格的平等。這樣的教育懲罰,實際上是讓學生在實踐中受到民主精神、法治(注意,不僅僅是“法制”)觀念、平等意識、獨立人格的啓蒙教育——而這正是面向未來的現代教育所應該包含的基本要義。

智慧教育13

在美國,有位白人婦女帶着6歲大的兒子出遠門,找來了出租車,司機是位黑人。

這6歲的兒子從未見過黑人,心中非常的害怕,就問媽媽:“這人是不是壞人,爲什麼會長得黑嚕嚕?”

黑人司機聽了很難過。

此時白人婦女告訴兒子:“這位司機叔叔,不是壞人,他是一個很好的人。”

兒子沉默半晌再問道:“既然他不是壞人,那他是不是做了什麼壞事,所以上天在懲罰他?”

黑人聽了淚水在眼眶中打轉,他很想知道這白人婦女怎樣回答?

媽媽說:“他是個很好的人,也沒有做壞事。 咱們家花園的花,有紅、有白、有黃……是不是?”

“是啊!是啊!”

“那花的.種子是不是都黑色的?”

孩子想了一下,“對啊!都是黑的。”

“黑色的種子,開出色彩鮮美的花朵,讓這世界多采多姿,是不是?”

“是啊!”孩子恍然大悟地說:

“那司機叔叔不是壞人嘍!感謝司機叔叔,您讓這世界多采多姿,我要爲您祈禱。”

天真的孩子在一旁禱告着,黑人司機的淚水奪眶而下,心想:

“身爲黑人被世人瞧不起,今日,這位白人婦女如此溫婉地教導孩子,解除孩子心中對我的恐懼,爲我祈禱與祝福。真得好好的謝謝她。”

此時,目的地到了,黑人司機趕緊下車爲白人母子開車門,感激的說:

“夫人,謝謝您,您的一席話,讓我的人生,充滿光明希望,不再晦暗。夫人,謝謝您!”

很美麗的女子,是不是?

這是發生在美國的真實故事。第一次聽到時,深深憾醒沈睡的心。

我不止一次地讚歎這位美麗女子那高度智慧的言語,教育孩子不要有歧視的同時,更溫暖了傷痕累累的心,這就是教育的智慧和藝術。

智慧教育14

《教育的智慧》是我國著名心理學工作者、北師大教授、博士生導師林崇德先生寫給中國小教師的近着。本書以創新的意識,嚴密的邏輯,源於教改實驗的科學性,以及生動流暢的文筆,從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相結合的高度上對素質教育進行了詳細的討論,回答了基礎教育改革中許多重要的問題。

掩卷沉思,書中的不少觀點給我們以啓發,能夠讓我們回味。其中尤以第二章中闡述的“教師的素質”給我感觸最深。本章以“認識自己:教師就應是什麼樣的人?”一問展開闡述。林先生喜歡趙樸初的詩,而我讀了趙樸初的詩也十分感動和安慰,同時也更添幾份職責。讓我們一齊來讀讀趙老的《金縷曲——獻給人民教師》:

不用天邊覓英雄,教師隊裏,眼前便是。歷盡艱難終不悔,只是許身孺子。堪回首十年往事?!無怨無尤吞折齒,捧丹心,默向紅旗祭。患與安,無論比。

幼苗茁壯園丁喜。幾人知,平時辛苦,晚眠早起?!澡溼寒溫榮與悴,都在心頭眼底。費盡了千方百計。他日良材承大廈,賴今朝血汗番番滴。光和熱,無窮際。

趙老的這首詩飽含了對人民教師辛勤付出的肯定與讚美,我們每個教師讀本詩都會心中涌起一份激動和安慰,同時更多地會反思:我做到詩中所寫的那樣了嗎?我是否無愧於“教師”這個神聖的稱號?

應對教育改革的大潮,教師能否跟上,這決定我們教師自身的努力程度,決定我們是否具備了適應教育改革應具有的素質。那麼,教師務必具備哪些素質呢?林先生透過近年來的理論研究和實驗研究,認爲教師素質在結構上應包括教師的職業理想、教師的知識水平、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師的教學監控潛力以及教師的教學行爲與策略,下面將我的學習理解與大家交流,以求共勉。

一、師德與詩魂——教師的職業理想。師德的實質就是教育事業的“業”字,即對教育有強烈的事業心、職責感和用心性;而師愛則是師德之魂。有人說“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則是神聖”,因爲這種愛在性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計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係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師愛能夠產生強大的力量,它不僅僅提高眼前的教育質量,也會促進學生的成人和成才。所以,我們每個教師都要視學生如自己的孩子,真心誠意地愛他們,並努力使這種愛讓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

二、立體交叉更新——教師的知識結構。應對獲取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廣泛,應對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應對我們的教育對象越來越聰明,作爲教師如果不學習,就將落後,難於應付學生的質疑。所以,教師要不斷學習充實更新知識,即要有“本體知識”——教師紮實的本體知識是其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基本保證;又要有必須的“文化知識”——像蜜蜂採蜜一樣博採衆長,增強文化底蘊,以贏得學生信賴和愛戴,從而擴展學生的精神世界,激發fdcew他們的求知慾,把學生引向未來的人生之路;還要有豐富的“實踐知識”——在面臨實現有目的的行爲中所具有的課堂情景知識和與之相關的知識,即豐富的教學經驗的積累;再加上必要的“條件性知識”——即教師所該具有的教育學與心理學知識,這是獲得事半功倍的重要條件,否則違背學生身心發展來搞教育則會造成事倍功半。

三、我的學生必須能成才——教師的教育理念。一個優秀的教師就應有這樣的自信:“我必須能教好學生;我的學生必須會進步,會成才。”這也是教師正確的教育觀念,只有有這樣的教育信念,才能支撐我們去克服一切困難,堅持不懈地鼓勵學生獲取學習的信心,爭取學習的成功。賞識教育家周弘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四、才華的頂點——教師的自我監控潛力。這種自我監控潛力表現爲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那種“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品質。教師教學監控潛力包括:課前的計劃與準備性、課堂的反饋與批判性、課堂的控制與調節性、課後的反省性。大凡著名特級教師都有着良好的反思習慣,像於漪、袁蓉就是最好的榜樣。

五、技術加藝術——教師的外部行爲表現。教學行爲是教師工作的主要表現,因此,教學行爲是教師素質的外化形式,它既是一種技術,更是一門藝術。衡量教師教學行爲是否恰當能夠從六個方面去做,即教學行爲的明確性、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教學任務的合理性、教學策略的啓發性、學生參與的用心性、教學評估的有效性。

總之當教師不容易,當一名好教師更不簡單。但是我們既然選取了這個職業,就就應無怨無悔,並且要爲爭取做一名優秀教師而不懈努力。如果成不了優秀,起碼也要對得起“教師”這個神聖的稱號,對得起我們自己的良心,對得起把孩子託付給我們的家長,對得起敬仰我們教師的可愛又淘氣的孩子們。

智慧教育15

智慧教育理論在新加坡、美國、韓國的提出,引發我們對今天的中學教育教學的深刻思考。對國際智慧教育做了介紹,同時闡述了國際智慧教育在中學實踐的指導作用同時,進行了剖析與思考。也對現當代中學教師的教育教學技能提出了一些建議,旨在重視中學教學和現代信息手段合理結合,實現學校教育和社會、個人以及政府共同合作與配合與協作,最終推動實現學校教育的最優化

國際智慧教育中學教育教學教師技能當今時代,是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是信息多元化的時代;教育的含義已經不再停留在教學途徑單一教育方法和技能匱乏的層面,而是以受教育者爲中心,以社會正確價值向爲導向的教育。也就是說,受教育者的教育範圍不再停留在學校,而是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教育。只有把學校的教育和社會的高速發展的信息技術聯合起來,那麼我國的教育將會與社會就業鏈條相適應,培養的人才就能夠更加適應社會的信息化需求。智慧教育理念的提出,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集體關注,智慧教育的普及必將推動各國學校教育高速發展。學生學習水平和學習技能不斷提升,學生知識視野必將面向現代化、信息化。在中學教學中,施教者應該將現在的教育社會化,同時考慮學生現有情況,實現教學智慧化、最優化,最終達到教與學的真正統一。國際智慧教育在韓國、美國、新加坡已經在實施,並且也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智慧教育的理論提出,對中學教育教學有具體的借鑑和指導意義。

一、國際智慧教育對中學的教育借鑑

新加坡在20xx年提出旨在以Edvantage計劃爲主體的,以建立信息產業帶動社會高速發展、提升國家的綜合實力爲目的的,開展以受教育者爲中心,爲受教育者提供廣泛的數字教育資源的iN20xx計劃;同時通過PPP模式創建的未來學校項目得到了個人、企業、政府公共部門的.大力支持,開創了校與企、個人、政府聯合化,分析我國中學教育教學模式,數字資源在中學基本普及。但是,數字資源的開發需要企業的支持與認可。例如,電子教材的開發利用,學生電子作業系統的應用,多媒體網絡教學視頻的共享等一系列問題需要企業與學校相聯合,這樣的應用不僅促進了學校教育的最優化,同時學校也能夠利用優質教學資源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且企業也可以將其產品充分優化與開發,將產品出售學校,這樣也促進企業健康持續發展。因此,這種關係的合理發展能夠達到雙贏的目的。與此同時,中學的實踐性教育活動需要個體部門的參與,學校的教育實踐活動完全可以安排學生到社會個體部門中去,學校可以和社會個體部門建立合作關係,實現每次學校組織學生實踐活動真實化,學生對社會更多瞭解與體驗,促進學生身心發展。於此,這樣的組織活動也能促進個體部門的發展。政府相關部門組織的愛國主義教育、防火安全教育、銘記歷史教育也可以和學校的教育相聯合,這樣促進了政府部門的執行能力和態度,同時學校教育在政府部門的幫助下,學生的教育會更加深刻而有意義。

韓國教育科學技術部也在做有關智慧教育的相關工作,把培養人才作爲國家發展的重點。韓國注重學生數字技術能力的培養,韓國的企業三星、LG、SKTelecomden等企業也積極致力於推動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最終爲智慧教育戰略的落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這樣的計劃實施推動了中學教育向着信息化發展,同時有這樣的企業作爲範例,學校的教育和企業的影響這樣的因果聯繫,最終真正地實現了智慧教育的真正含義。在這樣良性循環作用下,信息技術必然突飛猛進向前發展,學校對待智慧教育的認識也必然更加深刻。反思我國中學教育,可能部分地區的學校接受教育信息技術的普及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是,這不是我們推動智慧教育的阻礙,而是隨着我國信息技術的發展,個別地區的水平也在提升與提高,這就要求我們在保證全國智慧教育普及的情況下,積極進取,勇於將智慧教育與我國中學教學實際相結合。我想在信息科學的推動下,我國的中學教育教學水平一定會有所突破,同時中學教學對老師教學方面也會有更大提高,對中學生的學習也會有更多的幫助。

二、國際智慧教育對中學教師教學的思考

美國智慧教育的推進,是從企業和政府聯合入手,採用學習、評價,教育設施等方式出發,關鍵注重教師技能的培養。在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的今天,中學教師的退休人數多於新教師的上崗人數的現有情況下,有很多高校師範畢業生選擇了教師職業,從事教師這一職業就意味着能夠把自己的經歷體驗以正能量的形式傳遞出去,同時收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可見,教師的經歷體驗對學生的影響尤爲重要,單單經歷體驗已經不再是當代教師從教育人的唯一途徑,得更多經歷體驗的教師就會影響教育學生的效果就會越好麼,答案不是絕對的,重要一點還是如何能夠把這種經歷體驗以一種發人深思、富有情感、易於接受的方式傳遞給學生,有的老師也是這樣去做的,但是收效甚少。那是因爲有些時候,我們忽略了自己的想法,還沒有經過教育反思就已經把自己的經歷和經驗傳遞給了學生,最終可以說是誤導了學生。導致了學生的思維方式進入了教師所規定的軌道,但是這條預定的軌道有些時候已經偏離了正常教育應該規定的範圍,一旦重複教育,後果是學生按照教師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存在誤區沒有及時糾正,學生深受影響。作爲年輕老師,在教育面前,來不得半點馬虎與放鬆。

但是,隨着教育的發展,教書育人的範圍在不斷擴大,有時這些還不夠。智慧教育的層面是將教育與先進的信息技術相結合,因此教育技術和技能也提到了教師從教的日程上來。教師也應該加強自身的教育技術水平,同時也應該注重師德的培養。教師的師德應該是以正確的價值觀念與導向影響學生,並能收到預設的教育效果的德行影響。對於當代年輕教師,缺乏對學生品行的實際指導,如我們是不是在就餐時自己肆意浪費,而教育學生時還誇誇其談,或者說我們對於這樣的行爲淡然處之,認爲糧食危機不會影響到當代人,或者我們教育孩子時,孩子是否認爲我們的教育理念已經過時。現代的國中教育不僅需要我們教師去努力,同時也需要社會、個人、企業去關注與支持,在共同的努力與教育下,我們的教育才是最有智慧的教育。

縱觀各國的教育方式,可能是各不相同的。但是,教育的最終的目的是相同的:即教育的學生應該是全面發展,同時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以學生爲中心,教師爲主導,同時智慧教育也對學校和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應該和社會是友好的合作關係,教師也應該參與到智慧教育中來,不斷提升自我教育教學技能,以適應不斷髮展的信息化社會的需要。這樣的中學教育,必然會收到很好的預期效果。

參考文獻:

[2]孟靖嶽.新加坡教師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研究.福建師範大學,20xx.

[3]張奕華.智慧教育與智慧學校理念[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xx.

[4]陳耀華,楊現民.國際智慧教育發展戰略及其對我國的啓示因素.現代教育技術,20xx.

標籤:教育 智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