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育

教育的隨筆(15篇)

教育2.37W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寫過隨筆嗎?隨筆通常作者通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你知道什麼樣的隨筆纔是被大家所稱讚的隨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的隨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的隨筆(15篇)

教育的隨筆1

家中三歲的娃娃開始學會背唐詩宋詞了,其中有一首就是《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曾經也是我兒提時代耳熟能詳的古詩,但當我念到詩中“辛苦”這兩個字時卻只能膚淺地理解其中的表面意思,直到有一天自己親自參與到其中,見證了一谷一粒,米糠汗滴的各種艱辛,才明白其中的深刻蘊意!

在老家的公公種了一些稻穀,我抱着好玩的心態,在自己的朋友圈推銷自家種的高山綠色有機大米。結果出乎意料,接到大量的單子,有出於吃着試試看的心態的,有出於對於我推薦的信任的,也有礙着人際關係中那一份情分的,總之好說歹說也算是開了個好頭。

割稻子的情景就不說了,全部由家中老父操持着,那種勞作根本不是我一個小姑娘家所能想象的。前幾日聽爸爸講起他兒時的趣事時,其中有一項就是那時的爸爸跟他的好友還有隔壁的叔伯們一起鬥割稻比賽,爸爸帶着懷舊的表情靜靜地回味着兒時的情形,看着他眼神中泛起的光芒,我突然間明白,一向在我認爲算是比較享福的爸爸,原來年輕的時候也是經歷過如此辛勞的。突然間對這般農忙勞作有點期待和羨慕,雖然爸爸形容,農忙之後,腰根本不是自己的腰了,割稻的過程中,整個人都是以彎曲着背胸口貼着膝蓋骨的姿勢俯瞰整個大地的,歷來如此,只有離大地這般親近的人才會得到大自然的眷顧和厚愛,纔會真正愛上這土地這泥巴。

割完稻子就是在曬穀場上頂着烈日曬穀子,曬穀子的場地都要經過摸文抓鬮,然後出錢租賃過來。在老家,每年的農忙,家家戶戶都要割稻子曬穀子,有限的土地必須合理公正地被分配到大傢伙手裏。這種情況下鄰里關係變得和氣融洽,一邊在曬穀場上耙着穀子,一邊跟隔壁人家嘮個家常聊個閒談,這樣的情景沒有壓力和閒愁,淡淡的,多了一點人間煙火味。絲毫不像在城市的樊籠裏連對門的鄰居照個面打個招呼顯得都是那樣的不協調和多餘。

如此翻曬穀子三五天,穀殼子變得乾焦了,再需要把如此多的穀子收攏,放到鼓風機裏吹掉塵埃和餘留的稻穗,然後裝箱放到貯存桶裏!需要用米的時候,再把穀倉裏的穀子運到碾穀子的地方,經過好多的程序,終於見到白花花的米粒了,然後裝袋壓線,搬上車,運輸到城市的各個角落分配到你我的家中。

而我今天,一個下午的時間就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這一個環節上,使出吃奶的力氣把金燦燦的穀子倒進機器,經過各個複雜的工序,終於碾出白白的香米,見證了人類智慧的偉大成果。如同我一樣,從小到大從來都不知道怎樣把稻子從谷變成米的人大有人在,還有的就是知道是知道,親眼見識過、勞作過、幫忙過的又極其稀少。

女子本弱,爲母則剛!

成爲一個母親以後,覺得要教會孩子許多東西,首先必須自己先體驗過纔有資格去教化去感育,比如這樣一個下午的“辛苦”教育。平時,多少家庭多少的孩子不愛吃飯,不珍惜糧食,從小到大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沒有教育好孩子去珍惜這種種來自大自然的饋贈,沒有用足夠感恩的心和情懷去仰視他人的辛苦和付出,這些都是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和時代所帶給我們的弊端,我們的文化中深刻缺失的就是這樣的“辛苦”教育。大多數人覺得只要是我花錢買的就無所謂,覺得只要是我願意奢侈的就沒關係,禮義廉恥,想想以往自己的有些行徑,頓時羞恥感爆滿。

你能感受得到親眼目睹着穀子經歷過一個循環變成了米粒後那種驚歎嗎?你能理解得了一個女孩子扛着五十斤的大米親自送到五樓後的那種喜悅嗎?你能體會到辛苦勞動了一個下午手腳痠痛但內心卻是異常充實的那種感覺嗎?你能明白夜深人靜時計算着出賬入賬每一筆交易對賬無誤後的那種自豪感嗎?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沒有切身體驗過,就不知道我們如今的生活是多麼的不易,是多少人用自己的辛苦勞動換來的。現在的家庭中的大多孩子,都是家裏的“寶中寶”,都是含着金湯匙長大的,根本就不知道何謂“辛苦”,在他們看來其他人爲自己付出就是理所應當的、天經地義的。

通過一個下午的勞作,我感受到了天地間最樸素的農民伯伯的狀態,他們吃苦耐勞、甘於奉獻,他們堅強不屈、不怕犧牲,正是無數個他們,用他們的辛勞和汗滴哺育了我們強壯夯實的體魄和身軀。感恩!

教育的隨筆2

很喜歡一句話,“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計深遠”,多麼富有建設性的一個詞,高屋建瓴、高瞻遠矚,對孩子的教育從來都是一項宏大的工程,一門奇妙的藝術。

高爾基說,“愛孩子是母雞都會做的事”。只可惜,生活中,教育孩子的過程,我們總是有意無意地,主動或被動地把自己變成了一隻“母雞”。更爲尷尬的是,大多時候,我們的教育悖離初衷,變得面目全非時,猶不自知。

在這條教育孩子的路上,很多時候我們倒不如孩子們。孩子們的愛很簡單很簡單,沒有複雜的道理,沒有冰硬的利益,沒有過多的計較。

有一個六歲的孩子眼中的愛是,“愛就像一個小老頭和一個小老太太,即便了解對方的一切,卻仍然是非常好的朋友。”在孩子的眼中,不管是什麼愛,都是一種信任,一種疼惜,一種放心。這連孩子都懂得道理,爲什麼如今很多的父母卻不懂。他們將孩子當成自己在外面社交時會動的名片,覺得孩子就應該按照自己的想法活着,纔算活得好。可是你們可想過孩子的想法,你們這樣在孩子們看來不會是愛,而是負擔。孩子們需要的是朋友似的父愛和母愛。他們想和父母交流,想讓父母也聽聽自己的感受。

在這個快社會,我們作爲父母的何不抽些時間放慢腳步,靜靜地坐下來,和孩子們好好聊聊,瞭解他們的喜怒哀樂,讓他們沿着自己選的路走,我們只負責別讓他們摔得太狠,或者在他們摔倒的時候扶他們一把。

教育的隨筆3

常聽老師們說:當老師真累。當班主任更累。回首這兩年的班主任工作,的確感到當一名國小班主任的辛苦,這其中有苦也有甜,沒什麼經驗可談,或許這只是自己對班主任實踐工作的幾點感悟,和大家交流一下:

感悟一:把讚美還給學生。

教師的讚美是陽光、空氣和水,是學生成長不可缺少的養料;教師的讚美是一座橋,能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之河;教師的讚美是一種無形的催化劑,能增強學生的自尊、自信、自強;教師的讚美也是實現以人爲本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的讚美越多,學生就越顯得活潑可愛,學習的勁頭就越足。作爲教師都有這樣一種感覺,各班總有幾個學生既不勤奮上進,又不惹事生非,對班級一切活動既不反對抗議,又不踊躍參加;雖然學業平平,卻不名落孫山。一般情況下,既得不到老師的表揚,也得不到老師的批評,是一些容易被老師忽視“遺忘”的學生。我班的xx同學就是這樣一個似乎沒有什麼特色的學生。在我教他的這近一年的時間裏,我幾乎沒注意到他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變了我對他的看法,好象也改變了他自己。那是一次課間操,由於下課稍微晚了點,學生都及及忙忙的往外擠,我站在講臺上,維持着秩序正好門後面的拖把倒了,學生光顧着擠,好象沒有注意到橫在地上的掃把。這時,**同學擠了過來,告訴大家看着點,別拌倒。然後拿起來了。我被這一幕感動了,做完操回教室後,立刻在班級表揚了**同學,並盡力讚美了他關心集體,爲他人着想的好行爲。此後,我又從幾件小事裏發現他性格中閃光的地方,並及時給予表揚,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發和昇華。漸漸地我發現他變了,上課特別認真,作業完成得很好,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件事給我啓示頗深,在班主任工作中,我開始注重以人爲本,面向全體,細心觀察,捕捉他們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及時把讚美送給每一個學生,使之發揚光大。使每個學生都感到“我能行”,“我會成功”。實踐使我懂得,教師一句激勵的話語,一個讚美的眼神,一個鼓勵的手勢……往往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教師對學生小小的成功,點滴的優點給予讚美,可以強化其獲得成功的情緒體驗,滿足其成就感,進而激發學習動力,培養自信心,促進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和發展,有助於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營造一個奮發向上的班集體氛圍。請多給學生一點讚美吧,因爲他明天的成功就蘊藏在你的讚美之中。

感悟二:用愛心爲後進生撐起一片天空。

我們常把孩子比做初生的太陽,那麼後進生就是遲升的朝陽,比起其他學生他們更需要老師的耐心、細心的呵護、理解與尊重、循循善誘……“要小心的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這句話或許有些誇張了一點,卻實實在在的告訴我們對待後進生不可疏忽大意,作爲一名,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教育好這些後進生,是他們和其他學生一樣健康快樂的成長,展現自己獨特的風采。在我擔任一年級班主任的第一學期裏,我的班級裏**和**,他們兩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愛做家庭作業,導致他們兩個的學習成績很差,幾次找家長談話,效果也不是很好,課堂上,我仔細的觀察他們兩個,課下,我找他們兩個談話,發現,他們並不是那種學習成績較差、無可救藥的學生。看來是思想問題,我開始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沒過幾天,***病又犯了,我很生氣,同時也有些失望,不想再管他們了,但是我又想如果我放棄了他們,那麼他們也許就會越來越放鬆自己,所以我又不能不管他倆。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我真是動腦筋了,一有空就把他兩個叫到辦公室一邊陪他們做作業,一邊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幾天之後,我發現**已經能夠自己按時完成作業了,於是,我及時對**進行表揚,,沒過幾天另一個也開始自己完成作業了。當時我雖然很高興,但是真的很害怕他們堅持不了幾天又不能堅持下去了,但是令我很興奮的是,他倆不但能按時完成作業,而且作業的質量也很高,批改他們的家庭作業,不忘加上一句批語,有時是:你能按時完成作業,老師真高興;有時是:你可要堅持哦!並且一直堅持到現在,**的單元自測每次都是考“優”。我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因爲,我沒有放棄他們。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對於後進生,要想讓他們有所提高,老師一定要抓住他們的弱點,從各個方面去關心他們,去愛護他們,使他們感受到老師給予他們的溫暖,給予他們的信心,給予他們的關懷,這樣讓學生從內心發現自己的錯誤所在,找到提高的辦法,從而努力學習,這樣的辦法的確是很好的,我想這些寶貴的經驗都會爲我以後的班主任工作起到良好的作用!

感悟三:請耐心等待一會,花兒就要開了。——教師要學會傾聽。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藝術的基礎在於教師能夠在多種程度上理解和感覺到學生的內心世界。”傾吐不失爲一種最好的方法,我們教師應該積極去聽,與學生交談,從中瞭解學生的某些動向,可不少教師總認爲學生是小孩子,不樂於傾聽他們的談話,特別是學生犯錯誤時,更是不給他們說話的機會,任憑自己對學生大加訓斥,這樣很不利於教育好學生,我自己也有這樣的缺陷。學校強調學生不準遲到,我平時也是這樣要求學生的,但有的學生就是犯***病,有一次,預備鈴都響過了,班裏的孫*還沒來,我焦急的站在樓上往下看,也沒看到人影兒,同學們都在專心的讀課文,“報告”,同學們聽到聲音都停止了朗讀,看到他,我的氣就不打一處來,他經常遲到,我昨天找他談話時,他保證說再也不遲到了。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老師,我在路上……”“你又在路上磨蹭,你看,都幾點了。”我沒等他說完,便接過他的話頭訓斥了他一頓,然後就讓他站在門口,再也不理會他了,課後才瞭解到,他奶奶生病了,他去給奶奶拿藥,所以纔來晚了。知道事情的真相後,我後悔自己沒有聽完他說的話,我當着全班同學的面表揚了他,並向他道了歉,他很誠懇地說:“老師,這沒什麼,誰讓我以前老愛遲到呢。”反思一下:作爲教師,有時憑自己的主觀判斷去對待學生實在不應該,工作再忙,也要給學生說話的機會,也要尊重他們的人格,認真傾聽他們的說話。古人云:人之相交,貴在交心。所以,教師要放下架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機會聽聽學生們的心聲,聽聽他們的想法,注意他們的情感變化,讓學生充分顯示自己的內心世界,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師的關愛.

教育的隨筆4

現在每每看到國小生背個大書包,沉甸甸的,心也似乎沉重起來了。想想我的童年是多麼快樂!印象中只有兩本書:語文和數學。晚上根本沒有作業,在學堂裏也只知玩樂,我的童年是在快樂中度過的。那時候的我們沒有考大學的理想,因爲村莊裏多少年了就沒有一個大學生。

快樂的童年,無形中也葬送了我們的未來。因爲這個世界的設計者都希望走在社會高層的人都是有文化有理想的人。童年的世界只有綠綠的田野,快樂的小夥伴,沒有應試的負累。當我讀到《紅樓夢》第八十一回時,我真的爲寶玉叫屈,他的理想也不是應試,而是生活的快樂自由。此回寫道:

賈政因又說道:“你提寶玉,我正想起一件事來了。這孩子天天放在園裏,也不是事。生女兒不得濟,還是別人家的人;生兒若不濟事,關係非淺。前日倒有人和我提起一位先生來,學問人品都是極好的,也是南邊人。但我想南邊先生性情最是和平,咱們城裏的孩子,個個踢天弄井,鬼聰明倒是有的,可以搪塞搪塞就過去了;膽子又大,先生再要不肯給沒臉,一日哄哥兒似的,沒的白耽誤了。所以老輩子不肯請外頭的先生,只在本家擇出有年紀再明學問的請來掌家塾。如今儒大太爺雖學問也只中平,但還彈壓的住這些小孩子們,不至以顢頇了事。我想寶玉閒着總不好,不如仍舊叫他家塾中讀書去罷了。”

這一段話難解的有兩個詞踢天弄井和顢頇。踢天弄井:極言小孩子活蹦亂跳、調皮玩鬧。顢頇:糊塗,不明事理。

當你認真讀完了這段話,你就知道賈政在對兒子的教育上實是個明白人。寶玉是這個大家族的頂樑柱,賈環不僅僅是庶出,看他現在的樣子根本不可能撐起這個家,根本在他身上看不出一點希望。女兒再優秀終究是別人家的人,寶玉是唯一的希望,寶玉的的教育是家族最大的問題。教育的根本在於教師,來自江南的教師不能聘用,其性情太溫和,可能管不住寶玉。於是,自傢俬學裏的賈代儒成了首選教師,雖然沒有中舉人,至少也是個老秀才。賈老師與賈母是一個輩分,教寶玉很合適。能拉下臉,能狠下心,能管得住。從某種程度上講,管住寶玉比教學更重要,賈政選對人了,也是沒有辦法。這樣看來,貴族人家的子弟都有自己的私塾教育,選配的教師也一定不錯。又一想,通過元春皇妃,爲什麼不把寶玉送到皇家子弟的學校中去呢?那樣不是更好?這其實是讓寶玉二進宮了,上一次進私塾還小,還大鬧堂呢。

賈寶玉將要重返私塾之前,賈政對其先訓話。不聽也得聽,似乎寶玉對這個父親天生就怕得要命。

賈政道:“……,每每聽見你推病,不肯唸書。如今可大好了?我還聽見你天天在園子裏和姐妹們玩玩笑笑,甚至和那些丫頭們混鬧,把自己的正經事總丟在腦袋後頭。就是做得幾句詩詞,也並不怎麼樣,有什麼稀罕處?……我可囑咐你:自今日起,再不許做詩、做對的了,單要習學‘八股文章’。限你一年,若毫無長進,你也不用唸書了,我也不願有你這樣的兒子了。”

我讀到這兒時,我不知道怎樣說。二百多年後的今天,我們都沒有逃過應試教育的藩籬。反過來再說,不考試還能有什麼辦法選人用人?我一直贊成現在的應試教育,至少它給沒有社會關係的農家子弟或者說社會低層人進入社會高層提供了一個公平的平臺。賈政不是不想給自己的兒子進行素質教育,他還曾經專門帶寶玉、賈環、賈蘭去表演寫詩,大觀園初建成功時,也曾對寶玉“試才題對額”,心裏也曾樂茲茲的。今天一轉眼,對這個有才的兒子要求素質教育從今後別搞了,好好加強應試教育才是天道。沒有什麼不對,要想保住家族的榮華富貴,寶玉接棒自己進入仕途,只有這一條路。不經過考試,怎麼到高處?

其實我在對女兒的教育上和賈政並沒兩樣,大學聯考考什麼就學什麼。與大學聯考無關的統統先放到一邊去。她也曾在家對我說,孩子是“誇”出來的。叫什麼“賞識教育”,我從來就沒有相信過。而其實,一味地賞識等同於嬌生慣養,生活中一遇到挫折,就不置可否。我更願意相信逆境教育,在學好文化課的基礎上,有意識地給孩子以困難和困境,讓其解決。

從某種情況來看,應試教育實是目前中國最公平之教育。其他的教育方式只是這個教育基礎之上的補充方式。基於此觀點,賈政在教育寶玉這個大問題上,還是個清醒者。應該給他點贊纔是。至於寶玉的素質教育問題,科舉之後你再想辦法吧。

但有一個根本問題,寶玉對仕途經濟一點興趣也沒有。沒有理想,那有動力。賈政願望很美好,現實卻很殘酷。

教育的隨筆5

提起那些淘氣的孩子,總是令老師頭疼,我們班就有一個這樣令人頭疼的孩子,我們班的,這孩子很皮,還有點霸道,幾乎每個小朋友都告過他的狀。有時聽到小朋友說他打小朋友,有時聽到說他搶椅子的,還有時聽到說他搶玩具的。不知多少回爲了這樣的事我批評了他,但還是無濟於事。他根本聽不下你說任何一句批評的話。

記得有一次,他把小朋友的筆搶走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批評了他,,這樣做是不對的,如果小朋友搶走了你的筆你會怎麼樣呢?快把筆還給、小朋友!”話還沒說完,他就把臉轉到另一邊,雙手把耳朵給捂了起來。還有一次,上活動課時他在下面和同桌玩遊戲卡。我看到了,就直接下去把他們的卡沒收了。批評了他們。只見他又哭有鬧,吵要拿回自己的遊戲卡。我並沒有答應。因爲遊戲卡的問題已經在班裏下過禁令,只要誰拿來玩全部沒收。這次也不另外!看到我並沒有還他卡的意思,他耍起了脾氣,活動課也不上了,還一個勁的吵鬧。

這樣的事情已經不是一兩回了,對於我的批評,他們就會當作耳旁風。所謂物極必反吧。說多了,他也麻木了。我經過仔細觀察,發現他的逆反心理特別強,當他做錯事時,如果教師只是一味的訓斥和責罵,效果只能是適得其反。我還發現他有較強的表現欲,可是由於不善於控制自己,常違反課堂紀律。

調皮孩子的逆反心理特別強,當他做錯事時,如果教師只是一味的訓斥和責罵,效果只能是適得其反,這就如做母親的對着大哭的孩子歇斯底里地吼叫,只會讓孩子越哭越大聲一樣。本來孩子要是做錯了事,便知道會被教師責罵,這個時候,如果和他的“預期”結果相反,教師並沒有責罵他,甚至只是保持沉默,不理睬他,孩子的心理反而會緊張起來,自己會把犯錯的地方重新再思考一遍,這樣,給孩子一段時間冷靜一下自己的頭腦,過些時候再與他交談,因爲孩子已經檢討過自己的過失,所以就能坦然接受老師的意見。

愛是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實踐證明,被成人厭棄的幼兒,常自暴自棄,形成自卑或逆反心理。我發現,有些調皮幼兒,他們喜歡搗亂,活動時常打打鬧鬧,這往往是由於我們對他付出的愛及關注不夠,他們中有的想通過搗亂、打架來引起老師的關注,獲得老師的愛。因此,對於調皮兒童,教師更不應該吝嗇自己的語言和表情,而要通過多種形式,向他們表示我們的愛。即使只是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句關心的話語、幾下親切的撫摸,都會使他們感受到“老師還是愛我的,我應該聽老師的話”。

所以:調皮的孩子更需要愛心。

教育的隨筆6

一、什麼是教育隨筆

隨筆是文學體裁中散文的一種。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樣,短小活潑。

二、寫教育隨筆有什麼好處

1、能真實地記錄身邊世界。如果你要問我:你這二十多年做了些什麼,留下些什麼我也不知怎樣回答。寫教育隨筆,就不會再像過去一樣讓我們的老師只留下模糊的記憶,我們不能讓過去的智慧,思想火花隨着年齡的繼續增長淡出這個美麗的世界。

2、用教育隨筆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因爲要寫,所以要閱讀;因爲要寫,所以要去做;因爲要寫,所以要思考。寫作,是一種拉動自己讀,做,思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作爲教師的最好的教育研究,是教師行爲研究的最好依託。

3、通過教育隨筆,讓每個教師成爲新課程的成功實踐者。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這麼多實質性的要求,這些要求不可能一下做到,但邊做邊思,邊思邊寫,邊寫邊做,螺旋前進,每個老師肯定會把新課程要求轉化爲自己的本領。勤於筆耕教學小論文,有助於培養執筆教師的教研意識。尤其是此類小論文被報刊錄用或獲獎時,更能促成該教師在教學上乘勢而上,提升境界。

現代的教學形勢,要求教師有傳統的“教書匠”向“學者型教師”轉化。名副其實的“學者型教師”必須會進行學術研究,教學小論文爲載體的教研是鋪就學術研究大道的“基石”。在教學過程中,每一位教師都踩着一個個的腳印,隨時記錄着這一軌跡,向教育更深處漫溯,教而時研之,不亦樂乎。

三、教育隨筆的特點

1.短小精悍

它一般篇幅不長,多則千字左右,少則百十來字。它不用經過縝密的構思後再動筆,而是像寫日記一樣,興之所至,一揮而就,把教育實踐中最有意義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歷鋪展成文。比如有個教師在備課時查看資料,對“歷”與“‘厲”的區別頗有感受,就寫了一篇百十來字的短文《“歷”與“厲”辨》發表在教學雜誌上。上海市特級教師於漪在上課時,學生就《畫龍點睛》一課中“點之即飛去”議論紛紛,於老師寫了《“睛”探》一文,由“睛”字出發談了“備課要深人才能講到點子上”的體會。總之,教學隨筆短小精悍,是教育應用寫作中的輕騎兵。

2.迅速及時

教育隨筆像新聞體裁一樣,有較強的時效性。教育實踐中的見聞、體會、意見、看法這些稍縱即逝的東西若不及時記錄,再回首時就會失去神韻。當今世界發展較快,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追上世界發展潮流。教育實踐中的經驗體會及時反映出來可以供別人借鑑,教訓反映出來可供別人吸取,問題反映出來可引起人們的注意。總之,及時反映教育實踐的情況可以使教育少走許多彎路。

3.取材廣泛

教育應用的其他文書取材受一定條件限制,教育隨筆則不然,可以說沒有任何限樹。大的方面而言,可以寫教育方針、教育思想、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等教育思想理論方面的問題。小的方面而言,可以寫一件事、一個字詞、一句話、一個動作、一點感觸、一個問題等教育第一線最具體的東西。總之,選材只要扣住一個“新”字就可以入文。

四、幾種隨筆形式

教育感悟是教育隨筆一大類型。師生共寫隨筆的大部分甚至絕大部分作品都是屬於教育感悟。這種類型內容廣泛,與教育有關的一切隨感隨想都可能列入其中。很多教師目前的寫作停留在這個階段。

教育敘事是近幾年中比較熱鬧的一個話題。所謂教育敘事,是指教師真實地,儘可能客觀地記錄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者自己親身參與的富有價值與意義的教育教學事件,包括個人的教育自傳等等。這是另一種意義的“講故事”,這種故事應該包含一定的情境,問題,意義,並且一定是親歷的。許多的教育感悟之所有不能稱爲教育敘事,是應該其中有着想像,虛構,以及想當然的評述。更重要的是,許多教育感悟缺乏敘事自覺,往往在敘述過程中遺漏了許多重要的信息,凸顯了一些無關緊要的信息,從而導致了真相被遮蔽或改寫。

教育案例也可稱爲德育案例,是指對包含着教育問題或者教育困境的德育事件進行恰當的描述和深入的分析,從而獲得對此類教育事件更深入的理解,由此提升專業化水平。現有的隨筆中教育案例極少,絕大部分是不包含問題或者一望而知。教育案例寫作和研討有助於教師發現問題、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

教學案例是指通過案例形式對自己教學行爲進行反思。許多教師寫了大量的教學隨筆,但是不能稱之爲教學案例的原因,在於要麼不包含真問題,要麼討論的是假問題,要麼缺乏自覺的反省。許多教師缺乏自覺的反省意識,只是通過教學隨筆來展示自己的成功的教學技巧,因此這其中大部分可歸到教育感悟中去。

師生共寫案例主要是指通過師生通過隨筆、書信等方式來進行互動交流。師生通過文字進行不斷的對話,從而彼此更深入地理解地對方,不斷地達成共識,共同走向幸福完整。師生共寫隨筆是發生在日常教育教學生活中最常見的行爲之一,通過此案例的研究,旨在使教師更爲自覺,更爲專業化,更爲持久地促進學生的成長。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社會、學校、家庭迫切需要高素質教師,教育隨筆對教師素質提高顯得尤爲重要。願撰寫教育隨筆能夠成爲每一位教師的一種職業習慣。

一位教育家曾說過:“只要對教育決策產生影響的行爲就是教育科研;只要對教育實踐產生影響的行爲就是教育科研。”教育隨筆來源於課堂教學和學生生活,每一次對學生的成功談話、每一次對教育的失敗與教訓、每一堂課程設計與探索都是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教育教學不可缺少的方面,許多中國小教師對教育科研感到迷惘,其實對於教育教學一線的教師而言,通過思考並改進每一天的教學工作就是搞教育科研。

教育隨筆記錄着教師的生命價值。教育科研並不深奧,它就在教師身邊。鍾情於教育隨筆的教師,對一次創新、一次感悟、一次反悔經過思索,都會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有幫助,因此教育隨筆是一線教師特有而實用的教育科研。

教育的隨筆7

老師,今天小俊午睡睡着了嗎?”這個星期裏,小俊媽媽幾乎每天都要問同樣的問題。原因是,孩子在家週末從來不睡午覺,媽媽很是擔心,想了解孩子每天在幼兒園裏的這段時間是怎樣渡過的。其實,對於我來說,小俊的午睡還真讓人頭疼。小俊很調皮,中午從不乖乖睡覺。在牀上,他的小手總是忙個不停,而且身子總翻來覆去,使牀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彷彿旁若無人,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每天我總要費很大的精力去哄他睡覺。

又到午睡時間了,別的孩子都已經安靜地睡着了,我忽然聽到一個輕輕的嘀咕聲,是小俊。我走到他牀旁邊,輕聲對他說“小俊最乖了,快睡吧。”他輕輕地點點頭,閉上了眼睛。過了幾分鐘,牀又晃了起來。只見小俊的身子正翻來覆去,時不時嘴裏還發出吹氣聲。我走到他旁邊,低聲說:“小俊,你今天睡着了,我就第一個喊你起牀,還送你小禮物,好不好?”他又笑眯眯地點點頭。可是沒多久,一陣輕微的歌聲傳到了我的耳朵裏,是小俊在唱歌。爲了不讓小俊干擾到其他孩子,我決定喊他起牀。於是,我第三次來到小俊牀邊,還沒等我說話,他就笑嘻嘻地跟我說:“陳老師,我們來拉勾,拉了勾我就睡覺。”說完還主動地伸出了小手。看着他那期待的眼神,我伸出手跟他拉起勾來,最後還刻意用大拇指蓋了一個“印章”說:“蓋了章一百年都不能變,快睡吧。”“好的,我一定睡。”說完他立即轉身躲進被子閉上了眼睛。這次小俊一會兒就睡着了。

孩子從小沒有養成午睡的習慣,一下子要改變孩子的作息時間,是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小俊的事讓我知道習慣也是可以改變的,需要逐步的培養,關鍵要找到一個入口點,孩子在拉鉤以後有了很大的責任感,相信孩子會帶着這個小小的約定慢慢的改變。對於午睡不易入睡的幼兒,我採用軟硬兼施的辦法,有的幼兒不吃“軟”的一套,給他們施加適當的壓力,如:獎罰制度,獎勵孩子比較感興趣的小貼畫、小禮物,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我對幼兒說:”聰明的孩子多睡覺長腦子”老師要看看哪個小朋友要做聰明的孩子。”孩子們哪個不想做聰明的孩子呢,這樣一來,小朋友們都乖乖地入睡了,個別難入睡的幼兒在老師的輕聲提醒下也能安然入睡了。

教育的隨筆8

記得在你上國小時,我曾經把我右大腿斷過的位置給你看。我的右大腿斷了之後,竟然自然地復原,但有一塊小斷骨沒有自然接好而突出來。每次當我右大腿用力時,那塊骨頭就會突出來,這竟然成爲我一生的身體特徵。

那是我九歲時的一個涼爽夏日,因爲前幾天颱風來襲,那天是颱風後的涼快的日子。每次強颱風來時,我們不是躲在木牀底下過夜,就是跑到木板樓房底下,避免被掉下來的水泥屋瓦砸傷。那時候,大部分的住家不是草泥房,就是紅瓦房。紅瓦房是一層的。可是在紅瓦屋頂的底下,是用結實的木材做的一層小閣樓,小閣樓可用來睡覺,我覺得這層木材閣樓的最大用處是躲避颱風的威力,免得被吹下來的屋瓦砸傷。颱風後大人們忙着清掃杯盤狼藉的家園,到處是屋瓦,每家的屋頂都開天窗,招牌到處都是,燒飯的木柴也滾得到處都是,垃圾更不用談了。大人忙着清掃的同時,我們幾個小孩也在躲了兩天台風之後全部出來玩。

阿茂帶來了一打番薯(地瓜),因爲颱風帶來的雨水浸了番薯,阿茂家挖了很多番薯到菜市場賣。我們決定到香蕉園裏燒番薯吃,然後再像以前一樣,來個放屁比賽。阿森當然在,他在放屁時一定是冠軍。土烤番薯(臺灣人叫烘土火)是既不需工具也不花錢的。那時的小孩哪有錢買工具。

我們在香蕉園裏找了一個平坦乾淨的角落,用手把髒東西撥開。阿茂撿了一根足足兩英尺長的粗粗的樹枝開始在地上挖洞。我家鄉的泥土是壤土,不硬也不鬆,用樹枝挖泥洞時要儘量保住一塊塊的泥塊,泥塊要有大有小。泥土上挖的洞大概要一英尺深。有一邊要斜斜地深進去,以便放進燒火用的樹葉或乾枝。這其實是挖小土窯。阿茂累了,阿森就輪流挖,我的手臂不夠強壯,挖泥洞總是輪不到我。他們說讀書成績好的阿雄沒力氣挖土窯。我們挖好了洞,把大泥塊開始沿着泥洞周圍上方的邊緣堆。斜斜深進去的這一邊要空出來,空出來這邊是燒火用,而且必須在風頭,燒火的煙不能向自己的臉及眼睛這邊吹,否則會淚水鼻涕齊流的。我們把泥塊一圈一圈地向上疊,泥塊的中間及底下是空的洞。越向上疊泥塊越小,中間頂上的洞也越小。最後把小泥塊放在頂上,一個金字塔形狀而中空的小土窯就完成了。有時不小心像金字塔狀壘起的泥塊會崩塌,萬一垮了,我們只得耐心地、小心地再把一塊一塊的泥塊堆上去。那天運氣不錯,金字塔的泥塊沒有崩塌。就在金字塔頂上的最後一塊泥塊放上時,遠遠傳來拍掌的聲音及女孩子的笑聲。

原來阿芬、阿惠及阿美聽到我們在“烘土火”(土烤番薯)都跑來了。撿樹枝及樹葉,人越多越好,七八個男孩女孩分散在各個方向收集樹枝及樹葉。阿茂負責起火,等到燒的材料堆到一定高度,我們就一起輪流放燒的乾枝及樹葉。在香蕉園跑來跑去,有時不小心就踩到了小孩的糞便。那時候鄉下衛生設備不良,很多小孩喜歡到香蕉園大便。這也是自然的肥料。我們在泥塊土窯裏繼續放燒的東西,一直燒到泥塊都通紅。泥洞裏有火熱的灰,把未完全燃燒的東西清掉,然後把生番薯放在熱灰上並排成一層,小心地用兩根樹枝像筷子那樣,把熱泥塊從上面撿起來放在第一層的番薯上,並把熱泥塊打碎蓋在番薯上。然後又放第二層番薯,又放打碎的熱泥塊在上面。就這樣,所有番薯都放在熱泥土裏。最後,又放泥土把熱泥也蓋住免得熱氣散掉。

我們要求女孩們看着土窯以免被偷,我們男孩跑到田埂上去捉青蛙,過了差不多一個小時,我們回來把泥土挖開,熱滾滾的土烤番薯真是別有一番味道。吃了土烤番薯一小時後,就是放屁比賽的時間了。佩兒,你曉得吃番薯會使人放較多的屁。放屁比賽是比賽聲音的次數,屁聲最多就贏。阿森相當厲害,他那天破紀錄。他把一大聲的響屁,竟然用肛門肌肉來控制一點一點出來。他的屁聲控制得很短,有時聲小得幾乎聽不到,有時屁聲是細細長長的。他以前的紀錄是十聲。那天番薯吃多了,屁聲抑揚頓挫,把我們幾個人笑得腰都伸不直。到他放第十二聲時,我們都笑得站不起來。女孩子們更是在地上笑得打滾。阿森更把每兩聲的屁聲之間拉長,那天他的紀錄是十八聲。我那天真怕有人在笑聲中死掉。那天等阿森完成十八聲紀錄之後,我們所有小孩全都躺在地上笑,可是又笑不出來,大家的肚子及嘴巴笑得又酸又痛。阿茂他們就放五六下。輪到我時,我已經無力控制,我乾脆一大聲全部擠出來。結果大家又笑翻了。

教育的隨筆9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家中的太陽,也是我們幼兒教師的一切。孩子的需要是教師關心的焦點,孩子的進步是教師快樂的源泉。你快樂,所以我開心。

心雨是我班上一個文靜又很秀氣的小女孩。平時,她不太願意主動地與人交往,話也不多。學習活動中從來都不願意舉手發言,請到她時,也不願意開口說話。有時情緒很不穩定,不樂意時抿着小嘴,一聲也不吭。似乎是一個很難接近的孩子。可是,她卻又是個聰明又懂事的孩子。她所缺少的是自信和大膽的品質,需要的是更多的關注和機會。

首先,我在與她家長的交流中得知,心雨從小有奶奶帶大,奶奶爲了孩子的安全,什麼事情都不讓孩子去做,孩子整天在奶奶的呵護下成長。加上父母工作比較忙,很少有時間在家照顧幼兒,使她從小性格就比較內向。面對什麼困難都要讓別人去幫忙。

方法一:下午,到了講故事的時間, “心雨,你來給大家講個好聽的故事,行嗎?”她扭扭捏捏地站起來,低着頭,牙齒緊咬着嘴脣。小朋友鼓勵她,並放低要求,只要說幾句就行了,她還是不願意。無奈,只有等到明天了。一連幾天都是這樣。最後,她終於答應明天來講故事。第二天,我先和她隨意地談了一會兒,讓她知道:一個人說話要算數,說過的事情就要做到,要講誠信。再來由她講故事時,我微笑地向她點點頭“你能行的。”終於,她的態度有所好轉了,雖然聲音很輕,可是卻是不小的進步。

教育的隨筆10

看到這樣一個故事,很受觸動。

在暴風雨後的一個早晨,一位男士在海邊散步,注意到沙灘的淺水窪裏,有許多被昨夜的暴風雨捲上岸來的小魚。被困的小魚儘管近在海邊,也許有幾百條,甚至幾千條,然而用不了多久,淺水窪裏的水就會被沙粒吸乾,被太陽蒸乾,小魚就會乾涸而死。這位男士突然發現海邊有一個小男孩不停地從淺水窪裏撿起小魚,扔回大海。男士禁不住走過去:“孩子,這水窪裏有幾百幾千條小魚,你救不過來的。”“我知道。”小男孩頭也不回地回答。“哦?那你爲什麼還在扔?誰在乎呢?”“這條小魚在乎!”男孩兒一邊回答,一邊撿起一條魚扔還大海。

“這條小魚在乎”,小男孩的話一直縈繞在我的耳邊。是啊,小魚千條萬條,但對每一個小魚來說,它的生命就是它的全部,是它的整個世界。每一個生命都是唯一,都不能用其它生命代替。這就是小孩救魚意義。因爲,他的舉動,每一條小魚都在乎。

泰戈爾說過“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傳送生命的氣息。”因此,教育之“育”應該從尊重生命開始,使人性向善,使人喚起自身身上美好的“善根”,也就是讓人擁有“這條魚在乎”的美麗心境。

反觀我們的教育,似乎有點捨本逐末了。素質教育喊了多少年,還是一紙空文。分數大有“一俊遮百醜”的功效,應試教育雖然也培養了一些千里馬,但也讓一部分學生從小就學會了弄虛作假,學會了逃學打架,我們的教育,何曾培養過學生對生命的關愛?孝悌之道都拋到了九宵雲外,還談什麼對小花小草的情懷?

如果沒有尊重生命的教育,沒有對社會責任感的教育,那麼,他所掌握的知識越多,對社會的危害就越大。一們教育家說過,“我們要培養孩子“面對一叢野菊花而怦然心動的情懷”,這種情懷就是在乎沙灘上每一條小魚的生命的男孩所擁有的情懷。否則,視小魚如草芥,給鮮花以蹂躪,即使其道德評分或許很高,也失去了人的生命價值。對人的尊重,對宇宙的敬畏,最基本的就是尊重生命的存在,知曉生命的不可重複性。人不應無端地剝奪生命,即使是非常低級的生命。當一個人對低級的生物或動物毫無憐愛之情時,你能指望他尊重高級的生命嗎?反之,當一個人充滿了對小草、小魚生命的關懷時,對於高級的生命、對於人的生命,他能不尊重嗎?

古人說:“哀,莫大於心死。”一個對外部世界冷漠無情的人,是沒有希望的人;一個由許多對生活、對生命無動於衷的人組成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作爲教育者,也許有許多具體的工作要做,有許多具體的課業要抓,但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人文情懷,其中最基礎、最根本、最重要的一點乃是喚醒學生尊重生命的良知。

教育的隨筆11

今天中午午睡的時候,爲了不影響孩子們休息我坐在走廊裏寫教案。寫着寫着我感覺大廳那有個人影晃來晃去,扭頭一看原來是宗鑫巖,我以爲他要上廁所隨口就說:“鑫巖趕緊去小便。”“老師我小便過了,我是來看小動物的。”原來小傢伙在二樓小便完了,故意跑下來看蒙三班11月份有關動物的主題牆。

“你爲什麼要來看小動物呀?”

“明天我媽媽要帶我去動物世界(動物園),所以我就來先認識一些小動物明天了告訴媽媽。”

“老師我認識燕子和第五個綠鳥。”

“你怎麼知道它叫綠鳥呢?”

“你看它的身體都是綠色的。”其實那是一隻蜂鳥,它的身體是綠色的。

“它的名字叫蜂鳥,你看它的嘴巴多長。"

還沒等我說完鑫巖就接着說:“它的嘴那麼尖,就像“謎語”《鷸蚌相爭》裏鷸用它的尖嘴巴去吃河蚌的肉時,河蚌就夾住了它的嘴巴。”雖然是成語孩子把它說成了“謎語”,但是他說完這句話的時候我很吃驚。心想:他怎麼會知道《鷸蚌相爭》這個成語呢?

“你怎麼知道《鷸蚌相爭》的?”“媽媽在家給我講的。”

不管是從孩子期待媽媽帶她去動物園而提前做功課,還是他從媽媽那學到了《鷸蚌相爭》這個成語,都不難看出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也是整個社會的希望。他們成長的路還很長,作爲父母,掌握恰當的教育方法需要長期的摸索和嘗試,我們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學習科學的教育方法,配合學校和老師,讓家庭教育成爲幼兒健康成長的搖籃,把孩子培養成健康的人,快樂的人,有用的人,讓孩子的生活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教育的隨筆12

愛是什麼?

意大利的艾得蒙多德亞米契斯在他的《愛的教育》中,爲我們描繪出理想的愛的世界。帶着對永恆的人類課題的思考,我跟安利柯一起跋涉,探尋愛的真諦。100個故事,涉及日常生活和學習的點點滴滴,無不浸潤着愛,沒有豪言壯語,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正如泰戈爾所說:“愛是亙古長明的燈塔,它定睛望着風暴卻兀不爲動,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

夏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也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爲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使我走入孩子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愛是一片冬日的陽光,是飢寒交迫得人感到人間的溫暖;愛是沙漠裏的一泓清泉,是身處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愛是一首飄蕩在夜空裏的歌謠是孤苦無依得人獲得心靈的慰藉;愛是一場灑落在久旱土地上的甘露,是心靈枯萎的人跟到情感的滋潤.

愛就像大海一樣無邊無際,是沒有止境的,並不只是侷限於某個角落,某個地方或是某個狹小的範疇。

教育的隨筆13

早打算好週末享受一下春日的陽光,不過當我美美地走在大街上心情卻因爲看到很多的幼兒園的“孩子”揹着“行囊”在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的陪同下,特別忙碌的趕往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特長班而大打折扣,唯一的感覺就是:“特長班”怎麼如此盛行?

和許多家長探討過這個問題,總結下來大概有1/3的人覺得週末孩子沒地去,在家呆着還不如到特長班學點東西,2/3的人認爲應該讓孩子學一技之長,以便能在以後的社會中有更好的生活,還有一小部分人覺得別人的孩子都在上特長班自己孩子不去的話,有點對不住孩子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是真的會出現家長們所預期的結果嗎?

首先探討一下幼兒期最關鍵的是要培養什麼?我們知道一個人能否成功並不完全取決於他的智力水平即有多聰明,而是取決於其非智力因素的發展,非智力因素是相對於通常的智力而言的心理特徵,它主要由心理髮展過程中的情感意志和個性心理特徵的興趣、動機、氣質、性格、以及理想、信念等因素共同組成,最通俗的即堅持性、自信心、勇敢、活潑、合作性等等品質的發展。培養非智力因素在幼兒期最好的途徑就是養成幼兒良好的行爲習慣。現在我們都非常重視“素質教育”幼兒更不能例外,素質教育是什麼呢?目前還沒有固定答案,但大家都比較認同的是:當你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剩下的就是素質。很顯然在幼兒期要培養的不是單純的認多少字,背多少詩,會算多少題,如果想讓孩子有美好的未來就應該從長處着眼,着重發展幼兒的非智力因素。

班裏因爲開展“瑞吉歐幼兒教育中國化研究”的課題,所以有幸聽到這樣的活動案例:XX市某幼兒園的孩子們在一段時間對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爲了讓孩子親身體驗碗的製作過程,家長和教師帶孩子去陶吧去製作碗,很多孩子對以前的碗是什麼樣的產生疑問,家長和教師便一起帶幼兒到博物館參觀,上千年的碗的歷史那麼生動地直觀地呈現在孩子面前,孩子們驚呆了,興奮極了,他們相互交流着,討論着,相互感染着,這種發自內心的情感感動了所有的人……講這個例子只是想說明我們給予孩子知識應該從孩子的興趣出發。

每個孩子都是學習的天才,求知慾是與生俱來的,不過爲什麼在孩子後來的發展中出現了差異呢?起決定作用的是環境的因素。家庭在孩子發展問題上所持的不同的價值觀、教育觀直接形成了不同的環境從而作用於兒童,出現了個體差異。曾經讀過這樣一則報道:上海深圳等經濟發達地區有不少高學歷家長在孩子入托時並不希望幼兒園教給孩子單純的技能知識,他們更希望孩子在一種友好、合作、安全的環境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樂觀的活潑的性格等等,他們更強調孩子的意願,他們的家庭屬於民主型家庭,就像剛纔的案例一樣他們會在孩子需要的情況下,爲孩子提供學習的環境,支持孩子的行爲,當然這些地區的社會環境相對要好許多,作爲同在一片藍天下的我們的孩子可能現在還參觀不到東營的博物館,還找不到陶吧,但他們應該擁有一樣的快樂童年。

班裏的琪琪有天對我說:“星期六我要學英語,還要學畫畫呢?”我問她:“寶貝,你累嗎?”“嗯,當然了,可我媽媽讓我去學,我很聽話!”真想不到,週末孩子比我們還忙,好像有的孩子還要上三個特長班,他們纔是真正的奔波呀!但最令我們擔憂的是有多少特長班懂得幼兒教育,略懂得幼兒教育的又有誰會着眼於孩子的長遠發展。興趣是要培養的,但我們那些可愛的孩子們剛剛萌芽的興趣,不知道是會被扶持起來,還是會被拔苗助長。都說特長班辦得好不好,要看家長的反應,而家長觀察到的也便是孩子們最直觀的表達:比如幾張畫,幾個動作,甚至幾個單詞,因此特長班也就特別重視這些最表面的可呈現東西,但那些不能呈現,也就是最關鍵的各種能力:比如觀察力、邏輯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等等呢?這些能力都是隱性的,而且要經過若干年後才能顯現出來,所以在這個功利性如此強的經濟社會裏,誰會來做,誰能來做?!不少家長覺得自己孩子特別有舞蹈的天賦,肢體語言很豐富,想送舞蹈班,可是她才4歲、5歲,甚至更小;有的家長想讓孩子成爲鋼琴家,即便不是也想讓孩子多接觸一點音樂,可是總會學着學着就變質了,鋼琴是外國的樂器,外國人聽都沒聽的考級成爲許多家長趨之若騖的目標,實際上舞蹈也罷音樂也好他們到底都是用來幹什麼的?誰都知道,它們是人類表達和釋放情感的最原始的行爲,是給人們帶來快樂的,如果沒有快樂可言,它們還會有延續下去的生命力嗎?

幼兒園的孩子太小了,他們最愛的是玩,最需要的還是玩,別老讓孩子待一個地方,他們會感覺統合失調的,會不知道怎樣和別人交往的,難道我們小時候玩的高興時被父母叫回家時會高興的忘乎所以?借用在上海學習時一位學前教育專家的話:可憐可憐幼兒園的孩子吧,讓他們多玩會兒,等到了國小,他們哪裏還能如此徹底的玩?!所以當媽媽準備換好行裝去逛街的時候,當爸爸說出無數個理由要加班的時候,請別把孩子送到他不能好好的、安全的(心理上)、放鬆的

玩的地方,那樣對他們是有些不公平的。當父母和孩子一起玩的時候,你會找回久逝的童心;你會和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各種各樣的稀奇古怪的問題比如:螞蟻的房子是什麼樣的?樹上爲什麼會有眼睛?小鳥地窩是什麼樣的?等等,從你的行爲中孩子會學會怎樣查詢資料,怎樣解決遇到的問題,怎樣和別人合作研究,怎樣適時的表達自己的情感,怎樣遇到困難不放棄……別說這是孩子的事情,其實這纔是最偉大的事情!

你能夠帶孩子在一個週末去春遊,但下一個週末呢?下一個季節呢?別剝奪了孩子“玩”的權利,他們是在“玩”中長大的,當然這種“玩”會在你的“犧牲”的陪伴下收穫孩子和你真正的幸福!

教育的隨筆14

在上一期的校刊上刊登了一則陶行知教育學生的小故事,故事講得是學生王友在用泥塊砸同學時,被陶校長當場發現、喝止並讓他放學後到校長辦公室去,最後卻給了四塊糖果的故事。

雖然以前也知道這個故事,但是當自己真正站在教師這個角度去看的時候,感觸與以往大不相同。在這個故事中,陶校長話語不多,戛然而止,沒有滔滔不絕的宏論,沒有聲色俱厲的訓斥。但卻叫王友銘記終生。把陶校長的教益根植心中。在我們身邊也不乏王友這樣的例子,

有一天班級中一孩子的媽媽給我發短信,“孩子說,語文考了95分。我發現他也有考好的意願,於是我告訴他說,想考好還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對家長的苦心,我非常的理解,可是對孩子,我卻陷入了思考,因爲孩子並沒有像媽媽所說的,取得了優秀的成績。可是,對孩子這麼美好的願望,自己又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扼殺。於是,我幫孩子圓了這個謊。“是的,他這次考的不錯。”我如是回覆。第二天我走進教室,發現他靜靜的坐在位子上,我走過去,讓他拿出書來讀,沒有了以往的討價還價,端起了課本,開始了晨讀。“他已經知道自己的錯誤了,並且也在改正。”我對自己說,於是我離開了他的座位。

但事情並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樣,課上的他依然還擺弄手裏的鉛筆,還時不時的在課本上畫上兩筆。下課了,班裏的孩子都出去玩了,我叫住了他,“孩子,跟媽媽說考的怎麼樣?”“哪次考試啊?”他在裝糊塗,“就是這次的檢測。”我堅持着,“95分。”他就吐出了這兩個字。“誠實的孩子是不會和老師、媽媽撒謊的。能告訴老師,爲什麼這樣做嗎?”“我想讓媽媽高興。”“你的願望非常好,想讓媽媽高興,可是如果媽媽知道了真相,只會更傷心,因爲他看到的不是你的成績,而是你不誠實的表現。”“老師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得95分。”我給了孩子一個目標。孩子沒有說話,只是點點頭。現在孩子在努力學習着,自己也希望在下一次的測驗中能得到他滿意的成績。

將心比心,沒有人願意生活在斥責與否定中,在自己的錯誤被理解、被寬容時,心中的感動對自己的教益勝過太多的苦口婆心。其實,良藥未必一定要苦口,假如我們在對待孩子的錯誤時,能以暖三冬的良言去啓迪我們的孩子,把令人難以下嚥的苦口良藥在甘甜中贈與,治癒的不僅是頑疾,更是溫暖、溫馨一顆或許因此而冷漠的心靈。

教育的隨筆15

眼看着班級牌變成了大二班,腦子裏依稀記憶着他們剛入園時哭鬧不休的樣子,可眼前的孩子都長高了,長壯了,做事能力強了,速度快了,孩子嗓門也大起來,跑動的速度也快了,班級裏總是熙熙攘攘的。上課前,我總是獅子半大吼一聲,他們才靜下來。一天一位老師幫我帶班,下午,她向我反映:孩子們太吵了,今天我來到這個班上,用了各種方法,喊破了嗓子,叫他們安靜,可總是安靜不下來。該怎麼辦?怎麼兇他們呢?我陷入了思考……平時也有老師說我不夠兇,可是我覺得除了兇還是應該用別的方法來吸引幼兒,來滿足他們的求知慾望或運動慾望。一味地兇,什麼都不能,什麼都不許,就安靜地坐那兒,象木頭一樣,我認爲從幼兒身心方面來考慮都是不合適的。於是我就會允許幼兒在活動中小聲地交流,或小範圍地活動。如音樂活動中自己找地方和同伴結伴跳舞做動作等。可是有時候,我的好心並沒有得到好報。有個別幼兒會自由地穿梭,或故意搗亂,推擠邊上小朋友,引起告狀。於是,接下來,我把跳舞的事情先放一邊,把他們先訓一通。接下來孩子們安靜多了,可是我和他們的心情已經沒有了剛纔的輕鬆和愉悅,活動只好草草收場。面對這種情況我應該怎麼辦?從同事那兒找到了一些方法:

1、加強培養幼兒的常規讓幼兒明白上課要安靜的聽老師,課餘是孩子的時間可以自由玩。上課時間不能長,整頓好紀律,馬上講課。你的課要提前做好準備。要生動,擬人化,要把孩子吸引住。在講的過程中,要動用全身器官,聲音、表情,動作都要吸引孩子。還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稍微有孩子要亂了,你要用手勢去制止,不要用聲音。不要因爲一個小朋友不注意,而分散了大多數小朋友的注意力。

2、讓幼兒有事情可做孩子們都是一樣的,愛玩愛鬧。常規固然很重要,但是孩子們吵的原因是他們沒事情可做啊,你應該讓幼兒有可以做的或者是想的,這樣他們纔不會去鬧啊,方法很多。首先要了解孩子,瞭解他們的特性,你就會發現很多。根據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給孩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安排好他們的學習、遊戲時間,孩子會配合老師的,常規自然就會好起來。

3、及時分析原因大班幼兒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對孩子的吵鬧現象,我們應該及時分析原因。如今天的活動內容是否合適,活動準備是否恰當,對幼兒的指導是否清晰等等。有時候往往是一個小的細節,影響了整個活動。有時當孩子做錯事了,如果是小事,我通常不先說什麼,而是先沒有表情的望着他,他就會改正自己的行爲。若是打人、瘋鬧,我也會先看他幾秒鐘,然後再問他在幹什麼,發生了什麼事,你覺得這件事做的對嗎?他說不出,就先問旁邊的孩子,再讓他自己說。孩子大了,都懂事了,可以讓他們自己判斷對錯,學習自己管自己。

4、選派一些小隊長和值日生大班的孩子喜歡幫助老師做事情,所以請一些能力較強的幼兒當我們的小手、小腳、小耳朵,來約束某個別幼兒的自由散漫,也是有一定效果的。另外,有時候也可以對個別幼兒實施換位思考。如,某幼兒比較吵鬧,就安排他來管大家,跟他交代清楚要求,讓他體會一下,大家一起吵鬧所帶來的無序和危害。提醒他自己自我約束,一起改善班級常規。

5、在孩子們的心裏建立起威望讓孩子真心喜歡你,其實也不難。如注意自己說話的技巧:對全體孩子們說的,要聲音洪亮,節奏放慢些,眼睛要不時的掃向每一個孩子,根據語氣和說話的內容或微笑或皺眉。注意在提要求時,表揚某個孩子。(例如,“請小朋友們把椅子搬到教室裏去。真能幹,搬了兩把椅子!很能幹,椅子擺的好整齊!對,排隊走真整齊”在幼兒搬時,看着他們微笑。

寫了很多,看看好象都有用,可是在實際中可能又都成了紙上談兵。不管怎樣,個人認爲堅持大方向,針對個別,給予修改和調整,在整齊劃一和個別對待的相輔相成中,相信我們的孩子會越來越懂事,班級常規也會逐漸改觀。

標籤:隨筆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