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育

《教育智慧從哪裏來》讀後感

教育3.19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育智慧從哪裏來》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育智慧從哪裏來》讀後感

  《教育智慧從哪裏來》讀後感1

《教育智慧從哪裏來》這本書就是一本好書,讀了書中的那一個個案例,及王曉春老師的精闢點評,受益匪淺。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身爲教育者,全身心地去愛學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只有既有愛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書育人。

愛究竟是什麼?它像空氣一樣,每天都在我們身邊,但又因爲它無影無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們忽略。但我們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義已經融入我們的生命。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愛的教育》中有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如果我們對學生的愛是無私的,沒有功利性的,老師對學生的鼓勵,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是一個無意的微笑,讓孩子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感受愛,並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智慧與愛心同等重要”這是王曉春老師點評案例1的標題,是啊,對學生每個老師都傾注了愛,但愛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們的身邊這種現象數不勝數。學生病了,老師上門探望,課落下了,利用業餘時間補,校內跌了,碰了,小心呵護,及時與家長聯繫。但結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會令其家長感動,令周圍的同仁稱讚。但有時真不能讓學生從根本上改變。我想,收效不明顯的原因主要是我的教育智慧還不夠,沒有能解決他真正的心理問題,客觀的家庭問題等。

學生之間打打鬧鬧,鬥嘴絆腳,我總認爲是小兒科的事,所以總是用很簡單的談話和互相道歉來解決。卻很少會想到去找找發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還是和家庭環境有關。王老師告訴我們,學一點心理學,走進一點學生,花一點耐心,這樣我們的收穫會讓我們驚喜。

  《教育智慧從哪裏來》讀後感2

有人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對話。”這話一點不假。《教育智慧從哪裏來》這本書就是一本好書,讀了書中的一個個案例及王曉春老師的精闢點評,真是受益匪淺。

書中告訴我們每一位教師,每個學生都具有很大的潛能,我們教師的作用就是把學生的潛能挖掘出來。如果你不注意生活的細節,不去用愛的眼光看待他們,你就不可能把他們的潛能徹底挖掘出來,學生的才華就不可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行爲中所表現出來的點點滴滴,如對學生寬容、理解、尊重、呵護、希望等等都是促進學生思維快速成長的催化劑。

事實上,我們很多教師,整日忙忙碌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教,但唯一的感受就是累,從沒有在教育的過程中找到樂趣。這樣的老師永遠都不可能把握教育的真諦,也永遠不會成功。如果你把學生看作天使,你將生活在天堂裏。如果你把學生看作魔鬼,那你將生活在地獄裏。如果你不熱愛你的職業,不把自己的愛灑向學生,就不可能在這個職業中獲得樂趣。一個優秀的教師,一個熱愛自己職業的教師,一個心中充滿愛的教師會去仔細挖掘這個職業當中的快樂,從而獲得事業上的樂趣。你愛學生,學生纔會愛你,也纔會讓你在和他們的交往中忘記外面的世界,忘記生活的煩惱。

教師愛學生,就要相信學生。課堂上,隨時都有可能出現一些事先沒有想到的“意外事件”,教師該用什麼樣的語言和態度來處理這些“意外事件”呢?如果面對學生充滿想象的回答,教師用貌似溫柔的話語給否定了,總是有意或無意地以成人的思維爲標準來評價、引導孩子,教育、制約孩子,那麼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新意識從何而來呢?學生的思維也就得不到發展。給學生一個想象的空間、一個開放的問題、一個讚許的目光、一句鼓勵的話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多種思維不僅得到了呵護,而且在老師的理解、寬容下,孩子心靈上也真正感受到了一份師愛。

所以,我認爲:理想的教師首先就是要有愛心,只有在愛的基礎上,教師纔會投入他的全部精力,纔會把自己的青春、智慧,無怨無悔的獻給孩子,獻給自己的教育事業。但僅僅有“愛”就足夠了嗎?並不是這樣的。

愛心對教師來說很重要,但愛不是萬能的。對學生,每個老師都傾注了愛,但有時愛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師愛只是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心態基礎而已,並不能解決具體的學習問題,就像醫生與病人關係好並不能保證治好病人一樣。再說,家長對孩子的愛不比老師的少吧,但他們卻常常要求老師幫忙,希望老師多多教育他的孩子。其實他們缺少的不是愛,而是教育智慧,是科學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在我們的身邊,這種現象數不勝數。

因此,作爲教育工作者,只有讓“智慧”與“愛心”同行,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契入點。只有既有愛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書育人。那什麼是教育智慧呢?所謂的智慧主要是指:辨析判斷的能力,發明、創造的能力。在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只有善於觀察,才能創造型地開展工作。那如何才能增加一些智慧,使自己向智慧型教師邁進呢?

  一、智慧是靠“想”出來的

智慧是思索的結晶,教師的教育智慧即是教師對教育教學問題長期研究和不斷思索的結果。教師如果能從研究的角度來從事教學工作,不斷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就能不斷地增長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斷地提煉新見解、新觀點,從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和教育智慧。時代在變,學生在變,學生的見識、感悟也在變,我們也應該多角度、創造性地開展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堅信只有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二、智慧是靠“勤奮”出來的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作爲一名教師,要特別加強對心理學和教育學的學習和研究。教師唯有從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營養,才能成爲學者,成爲能師。除此之外,還要多讀名師的教育日記,時常進行案例分析。因爲它們可以提供我們一些思路,並幫助我們學會如何採用適當的思維方式進行合乎邏輯的思考。

  三、智慧是靠“交流”出來的

教師的教學一般是單獨完成的,教師的勞動在大部分時間裏是個體性的。備課、鑽研教材、上課、輔導、批改作業都是一種複雜的腦力勞動,要獨立完成,但決不能因此而忽視教師之間的交流作用。交流就是互相學習、共同討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於學習,善於博採衆家之長爲我所用,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共同討論,益處更多。首先,討論有助於相互啓發,集思廣益。討論中別人新穎的觀點、奇特的思路都能給人以啓迪。其次,討論有助於激發靈感。討論是思想的交換,在思想的碰撞之中能夠產生靈感的火花,長期困擾個人的問題和疑惑往往能在討論中迎刃而解。最後,討論有助於鍛鍊和提高思維能力。在討論中,激烈的思想交鋒能夠快速有效地增強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提高思維的邏輯性和敏捷性。

總之,“智慧型教師”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靠自身的不斷努力,要勤于思考,不斷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教育智慧,還要勤於學習,善於集思廣益,博採衆長。雖然這很難,但作爲教師,我們還是應該把成爲“智慧型教師”作爲我們不斷追求、自覺探索的目標。

  《教育智慧從哪裏來》讀後感3

《教師的教育智慧從哪裏來》這本書。他在書中講述了100個教育案例,通過這些案例,詮釋了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如何正確處理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師生關係問題、教師與家長的問題以及管理問題。駐足於一百個案例,不禁被那一個個智慧的火花所折服。作爲讀者,讀着也想着,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他做得好在哪裏?我正是在這樣身臨其境的閱讀中收穫教育的智慧。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新時期的班主任應對教育對象實施影響的同時,不斷地完善自己。必須不斷地學習有關知識,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提高自身素質,才能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在學生中樹立一個實實在在的榜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許多老師都有切身的經驗和感受。通過學習,我們可以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瞭解最新的教育技術和教育方法,使自己的教育視野更寬闊,教育辦法更有效。

智慧來自了解。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作爲教師必須時時站在學生角度上來思考問題: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麼?假如是我的孩子,我會怎麼做?當我們設身處地地多替孩子們想想,師生彼此間就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涵,多一份寬容,多一份耐心和期待,同時也會讓師生多收穫一份快樂和欣幸!教學中,我們如果能蹲下身來,認真地傾聽孩子們的心聲,知道他們爲什麼那樣想,工作總結才能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採取行之有效、靈活多變、富有創造性的德育方法,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去獲得最佳的教育教學效果,實現教育過程的最優化。在研究、瞭解學生的基礎上去教育學生,運用科學的教育理念創造性地指導班級工作。

智慧來自善思。沒有思考的教育,教育方法就會簡單,甚至是野蠻。在我們的身邊,人人都是教育工作者,但更多的'和我一樣,每天在疲憊中掙扎,難以享受作爲班主任教師的幸福和愉悅,更多的是矇在鼓裏的教育者。我們缺少的就是思考,做智慧型的班主任要關注教育現象、會靜心思考、會潛心體會。不僅遇到問題要盡心思考,事後還要善於反思。孔子說“吾日三省吾身”,也就是告訴我們,要有反思的習慣。反思,能使自己對工作更清楚,哪裏做得好,哪裏做得不夠,還有待改進,該如何改進。如果一個老師從來都不反思的話,那麼他就只能在原地踏步,永遠也不會向前邁進哪怕一步。反思,是改進的源泉。沒有反思,哪來的改進策略?

教育智慧從哪裏來?這也許是我們窮盡一生也不能回答全面的問題。但是,走進《教育智慧從哪裏來》,使我獲得了一種積極向上的活力與動力。讓我明白了沒有教育智慧就沒有教育的成功!也更堅定了我做一名智慧型教師的信心,在學習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個人簡歷在實踐中執着地思考,深入地研究,教育智慧將從中汩汩生成。

  《教育智慧從哪裏來》讀後感4

《教育智慧從哪裏來》是王曉春老師寫給國小教師的,精選了100個國小發生的真實案例從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師生關係、教師與家長關係、管理問題五個方面進行點評,教給老師們遇到問題幫老師出點主意,提點可操作的具體建議,不清楚的問題和老師保持聯繫共同尋找解決的方法等。

讀了這本書後,學習到了許多好的點子,也知道在處理學生問題和家長問題兩方面要講究智慧。

  一、教師問題。

案例1:“宇”是一個新生,文化基礎比較差,上課基本上不聽講,上課看漫畫書,老師沒收了也無所謂,考試成績不及格,但足球技術還算不錯。宇的班主任misspuck老師就用心教育他、關懷他,收到了一些效果。

我的班級裏也遇到這樣的學生,思路和做法也和misspuck老師差不多,認爲用心靈感化心靈,學生就會慢慢變好。但王曉春老師指出這是目前中國小教師工兒的普遍弱點。我們的思路:“學生學習不起勁,是因爲沒有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一旦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就會努力學習,而且能學好”。這種已經公式化了,不是教育的智慧,經不起推敲。因爲學生從家長和老師天天的說教中早就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學生口頭上和心裏都知道但學習還是不起勁,特別是差生,這是問題不是單單就是愛心就能解決的。現在的學生一點都不缺少愛,家長給他們的愛太多太多了。“愛”不能包治百病,雖然有愛心的教師才能做好教育,但愛不屬於教師的專業能力,要想解決問題,老師要給家長和學生提供理智的、智慧的、科學的教育觀念和方法。所以現代的老師在遇到家長和學生的問題中要牢記教育智慧和愛心同等重要。

案例15:《這個班主任到底該怎樣當》中“山村小渡船”老師太善良對學生太好。班級的學生鬧翻天,許多調皮的學生開始把老師說的話當作耳旁風,同事們就認爲老師不能對學生太好,並且給學生適當的體罰是必要的。

小渡船老師是個性格溫和的人,而我卻是一個對學生來比較嚴厲的老師。我的課堂紀律很嚴格,要求每一個學生認真聽講,積極舉手回答問題,每節課每一個學生都要提問,都要回答問題。宗旨是“一切聽老師指揮,無條件服從”。班級管理井井有條,每年都是優秀班集體,各科考試成績名列前矛,每個學生的習慣也不錯。我校是寄宿學校,生活中我對學生非常好,家長和學生有困難都和我說。但是我也不知道這個班主任該怎樣當?班上有幾個學生在家裏就無法無天,作業不能自覺完成,家長拿孩子沒有辦法就求助老師好好教育孩子,家長自己總是說自己忙,沒有時間管,孩子不聽家長只聽老師的,家長會很少參加。老師打電話和家長溝通,她的教育道理一套套的,可是孩子的不良習慣視而不見,只要孩子每天能快樂就可以,卻還要孩子的考試成績高高的。

  二、學生問題。

案例52《五年級女生的“情書”》和案例53《國小生早戀》,這兩種現象是許多家長和老師都談之色變,比較擔心。有些專家就提出強調學校要加強性知識教育的看法,王曉春老師就有不同的意見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孩子們固然缺乏性知識,但是更缺乏正確的愛情觀。想主要依靠性知識和安全套來對抗學生的“早戀”,是一種“技術主義”的迷誤,我很贊同王老師的看法。理由是:老一代人當年在性知識方面顯然少於今日青少年,爲什麼“性犯錯”反而較少呢?試想除了社會比較封閉以外,可能是他們考慮感情問題反而多一點,愛情觀更嚴肅一點。今天的孩子也是這個道理,如果孩子們特別珍惜感情是不會“亂愛”的。

因此,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髮現孩子的情書或者你認爲的“早戀”,不要太震驚,不要把事情鬧大,不可收拾。我個人認爲,老師如果發現此類現象,先不要告訴家長,也不要當着全班同學的面來說,私下找一些同學來了解他們的愛情觀,心中有數了,可以開主題班會,全班學生來討論“你爲什麼會喜歡那個同學”,“什麼樣的人值得你喜歡”這類問題。相信,當大多數學生都懂得自己感情的時候,“亂愛”的現象就會慢慢消退,孩子們的精力自然而然就會轉移到正經的學習和生活上來了。

  三、老師與家長關係。

王曉春老師書中是這樣說的,按目前我國國情,從整體水平上看,最適合具體指導家庭教育的人還是教師,因爲家長總體上對教育的理解水平,尚未達到無需教師指導的程度,雖然這種情況正在改變,大城市和發達城市變得還很快。關於家庭教育的書籍和電視節目鋪天蓋地,家庭教育專家層出不窮。可是家長們因爲班主任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孩子的命運,還是願意聽班主任的話,可見,由教師指導家庭教育效率是比較高的。

老師爲了教育好孩子,不知不覺就是闖到了孩子的家庭中了,我們沒辦法把家長排除在外。老師與家長的關係就變得複雜了,“度”就不好把握。現在家長重視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老師就把家長變成了自己的“助教”,只關注孩子的學習,而忽視了孩子的性格培養和習慣養成。我也不例外,最後學生的成績沒有提高,學生的毛病全部是學校老師沒有教好,老師成了十惡不赦的。所以老師就要學會指導家長,因爲許多家長是外行,家長的素質提高了,我們老師的日子就好過了。所以當務之急,老師們要一邊教學,一邊學習,不斷學習必要的知識,不斷提高專業素質和能力,在指導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良好性格方面才能給家長支招,還要經常開家長,會上不說空話,指導家長如何教育孩子。

讀了這本書後,我清楚地知道,現時代的老師要在教育的大背景下研究教學,要不斷地進行專業知識學習,適當地進行家庭教育指導。教育教學工作中發生的問題要先問“爲什麼”,分析原因,還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尋找教育的智慧,才能做好工作。

標籤:讀後感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