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育

課堂教育反思(8篇)

教育3.27W

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麼優秀的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課堂教育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課堂教育反思(8篇)

課堂教育反思1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是生活的主體。在如今這個多元分工的社會裏,我們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同時也擔負着不同的責任。正是因爲有各行各業的人在辛勤勞動,我們的生活纔會如此多姿多彩!引導學生感知各行各業的重要性,體會他們的辛勞,從而激發感恩的情感就是這節課教學目標。

爲了很好地落實這個教學目標,我就怎樣開展課堂活動進行反覆推敲,還根據課的需要收集了大量文字資料、圖片資料和音像資料。課堂上,我利用身邊有效的資源,採用知識搶答、情景模擬等形式開展了生動有趣、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學生通過看看、說說、做做、演演等形式全方位地認識了各行各業的工作內容以及各行業間的差異,讓他們瞭解各行各業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以及各行業互相合作的重要性。在學生們瞭解了勞動者爲社會作出的`貢獻後,便情不自禁地對各種行業的勞動者表現出了崇敬和感激之情。在這個基礎上,我又組織學生通過“說一句感謝的話、詩朗誦和合唱”等方式感謝在各行各業工作的人,讓他們感恩“服務我們的人”的情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昇華,把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

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由於我採用了“彎下腰與花兒對話”教學態度,注重表揚和鼓勵,爲學生們創設一個歡鬆、愉悅的課堂,讓學生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因此他們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表現出對知識的強烈渴求,思考回答問題的深度超出我的想象。這節課教學過程流暢完整,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課堂教育反思2

當前,教育改革大潮席捲神洲,做爲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德育已經越來越成爲人們討論的話題。縱觀古今中外發展歷史,歷代偉人、教育家們對德育問題均有其獨道的建樹:

——孔子認爲: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我認爲一個人或一個紳士的各種品格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如果沒有德行,我覺得他今生來世都得不到幸福……。學問是應該有的,但是它應該居於第二位。

——愛因斯坦說:在我們的教育中,往往只是爲着實用和實際的目的,過份強調智育的態度,已經直接導致對倫理價值的損害。

——蘇霍姆林斯基說:請你記住,你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

——荀子說: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毛澤東說: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等幾方面都等到發展……

——俄國馬電斯基說:道德的影響是教育的主要任務,這種任務比一般的發展兒童的智力和用知識充實他們的頭腦重要得多。

——陶行之說:道德是做人根本……。沒有道德的人,學問和本領愈大,就能爲非作惡愈大。

——黑格爾說:一個人做了這樣或那樣一件合乎倫理的事,還不能說他是有德的。只有當這種行爲方式成爲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他纔可以說是有德的。這些經典的論述,有的闡述了德育的地位,有的闡述了德育的作用,有的闡述了德育與教學的內在聯繫。看了這些經典論述,讓我們不僅反思起過去我們學校的德育工作,頗有感觸。

反思一:

過去我們的.學校,德育和教學似乎是兩回事,就象是在學校同時發出兩臺車,一臺運載的是德育,一臺運載的是教學。德育和教學由不同的兩夥人去做。現在看來,這種把德育與教學割裂開來的想法和作法是錯誤的,是不符合學校教育原則的。把德育和教學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的育人作用,才符合學校教育規律。正象赫爾巴特所說:“教育如果沒有進行道德教育,只是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就是一種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反思二:

過去我們在學校實施德育,判斷評價學校德育工作優劣,往往看他的活動搞了多少,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導致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仍在於把學校的德育人爲地與教學相分離,對德育的根本屬性認識錯誤。認爲德育是獨立存在的,與學校的教學和其它工作沒有關係。現在看,正確評價學校的德育工作,首先要看其育人觀念如何。一個人如果在從事教育教學過程中始終不忘育人這個宗旨,那他的德育一定是成功的。其次看其是否充分利用課堂這個實施德育的主渠道。最後是用實踐的手段檢驗學生的道德素質,看其育人的效果。

反思三:

過去我們對“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這句話理解得不好,甚至是歪曲。我們誤認爲德育爲首,就是學校無論做什麼事,進行什麼活動,都要首先進行德育教育。現在看,這種理解是不正確的。我認爲,這種認識首先說是偏激的。德育爲首強調的是德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和實施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所以我們在實施教育過程中,只要想到或自覺地意識到教育工作中無時不隱含着德育內容,這就足夠了。這樣就會自覺地將德育融入一切教育過程之中,也就會自然地、自覺地把德育放在首位。而那種無論從事什麼教育活動都要首先進行德育教育的想法、說法,可以說是對德育的誤導或歪曲,是極左的、是不可取的。

反思四:

在當前的學校改革中,我們曾認爲,德育的改革在於育人方式和方法的改革。這一觀點現在看來也是不夠正確的。德育的方式或方法固然重要,但根本的改革應在於德育觀念的改革與更新。現在看來,育人觀念的更新是學校德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觀念不更新,一切改革之詞均可謂無源之水。所以說,一切改革應是觀念更新在先,方法、手段在後。比如說,學校要實施新課程標準,改革陳舊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然而,廣大教師的思想觀念卻十分滯後,認爲只要把學生教會,考試得了高分,教學就是成功的,別的什麼都沒用,什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呀、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呀均無關緊要。如果是這樣,學校的改革能進行嗎?新課程標準能落到實處嗎?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只有全體教師的思想認識到位,思想統一到新課改上來,新課程標準才能得到全面落實。學校的德育改革才能落到實處。

課堂教育反思3

這是一首讚美農村風光的兒歌,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

我是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第一課時:一、遊一遊,誇一誇;二、讀通課文,讀對生字;三、朗讀課文,理解內容;四、編一編;五、背誦全文。第二課時:一、齊讀課文;二、識記字形;三、擴展活動;四、書寫生字。

下面是我對這堂課的自我反思:

一、抓重點字詞,感悟朗讀。

在引導學生朗讀第一句時,先請學生自己讀一讀,想想第一句寫了農村房子的什麼?

引導說出青青的瓦、白白的牆是寫農村房子的顏色。寬寬的門、大大的窗說明農村房子很大,很寬敞。接着老師讀這一句,讀的時候改成青的瓦,白的牆,寬的門,大的.窗。讓學生對比聽一聽,感受疊詞的重要作用。並舉例說說其它疊詞。最後以愉快的心情有感情地讀一讀。我想這樣讓學生在感悟詞語,既培養聽的能力,比較的能力,更重要使一年學生體會到字詞表達的重要。

二、從讀到認學習生字

在學習生字時讓學生先讀會本課生字,接着認讀帶有生字的詞語。在交流識字方法後在新的語境中認識生字。從易而難讓學生自主識字。

三、不足與缺陷

在指導識字時,沒有組織好課堂紀律,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對寫字沒有興趣。寫字速度慢而且不夠端正,清楚。

課堂教育反思4

《認識害怕》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開放日的一個展示課,通過課堂教學,我對本節課有了更深的理解,以下是對這節課的幾點反思:

一、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選題應以生爲本:

《認識害怕》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開放日的一個展示課,這是一次對全體學生家長及中山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展示的活動,作爲學校專職心理老師的我理所當然承擔這一次的任務。心理教育課與其他學科的區別是無需受到教材的限制,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課程設計,因此在選題上我有較高的自由度,但同時也讓我感覺無從入手,不知道該選擇哪個主題較好。於是我翻開我的諮詢記錄,發現有好幾次,學生因爲看到了電視、電影的一些恐怖的鏡頭,覺得非常害怕,於是來找我諮詢,也有幾次是家長因有親人離世了,擔心孩子會害怕,或者孩子在某段時間突然與家長討論死亡,讓家長覺得擔心,因而來諮詢室找我。其實每個小孩子心中都有很多的恐懼,當他們感到害怕的時候,大人可以如何幫助他們消除恐懼,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因此我把這次展示課的主題確定爲——與低年級的學生談恐懼。

心理健康教育應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從他們的實際問題出發,因此在構思教學設計前,對三(1)班的學生進行了調查,瞭解他們最害怕是什麼。同學們紛紛寫下自己害怕的事物,有害怕老鼠、蛇及兇猛的動物的`,也有害怕上臺表演、黑夜、一個人在家。但讓我感到爲難的是,更多的同學填寫了害怕“鬼、木乃伊、殭屍”等。怎樣與三年級的學生說清楚這鬼魂等東西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首先這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如果引導不好,同學們會否更害怕了呢?而且當天有很多的家長和老師聽課,如果處理不好,家長又會有怎樣的反映呢?於是,我在考慮這一內容是否應該回避?可是,再細想一下,這不是學生最需要引導、最需要幫助的部分嗎?只要把握住原則,對學生來說還是受益匪淺的,而且也趁開放日這一機會指導家長和老師怎麼跟學生討論這個問題。因此,我也把這一內容作爲這節課的突破點,也是對自己的一次挑戰吧。爲了處理好這個問題,學校心理科組的老師絞盡腦汁,上網查閱了許多關於如何引導孩子認識鬼魂等資料,並多次試教,反覆討論,反覆修改教案,最後把握一個原則,讓孩子知道有時之所以害怕是因爲對事物不瞭解,當我們進一步瞭解後也許害怕就好有所減輕。並通過一個活動巧妙地讓學生體驗這一理念。課上下來,感覺效果好是很不錯的。而且,課上也對三(1)班同學主要害怕的事物通過活動進行了梳理,希望能對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有更多的幫助。

二、《圖畫書》在本節課中的運用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整理女兒的書籍時,翻到了一套之前給她買的但還沒有看過的書,這是美國知名兒童心理諮商師康娜莉雅?史貝蔓所創作的兒童情感教育繪本《我的感覺》,她用彩圖和易懂的故事展現出各種情緒的表現寺徵和相應的處理方式,裏面的理念非常的好,而且小孩子容易理解,特別是其中的一本《我很害怕》給我的啓發很大。它通過主人翁小熊的故事告訴我們害怕的時候該做些什麼?這本書是寫給孩子看的,它的語言學生非常容易理解,很切合孩子的實際,學生讀起來也感到很親切和有興趣,因此可把這故事在課堂上引用,作爲這節課的總結歸納。除此之外,我還把書中的一些理念成爲這一節課的主線,根據這些理念去設計活動,從而讓學生了解、體驗。如通過活動讓學生知道“害怕是一種冷冷的、緊緊的感覺”,“每個人都有害怕的時候,就算是大人也有。”,“有時候,害怕也能保護我。”等。這樣的設計也得到了同行們的讚賞。

三、心理健康教育課要注重學生的體驗

我認爲心理健康教育課中讓學生去體驗非常重要,如果沒有讓學生體驗的過程,學生對這節課的感悟、思考也就不多,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比如,在第一次的試教,我通過讓學生看各種情緒的圖片,從而引入課題,當問學生害怕是怎樣的感覺時,學生不大能說清楚。在對教案作出修改後,在第二次試教時,設置了一個情景,以抽籤的形式請同學上來表演,每個人都有機會被抽中,這時每個學生心裏都感到很緊張,害怕被抽中,也就是體驗了一回輕度的害怕。當讓學生談談剛纔害怕的感覺時,學生能從自己的體驗出發,就能表達出自己害怕時的感受,能說出“心蹦蹦地跳”、“發抖”、“心繃得很緊”等詞語。還有在處理如何看待害怕鬼魂問題時,如果只是告訴學生當我們對鬼魂有更多的瞭解,害怕就會有所減輕,可能並不能讓學生有深刻的體會,但如果通過一些活動,讓學生有所體驗,效果應該是事半功倍的。在這節課中,我們也設計了一個巧妙的環節:拿着一個箱子,對裏面的物品進行了較恐怖的描述:“它是從草叢裏捉到的,長得滿身疙瘩,摸起來冰涼冰涼的,聞起來有一股奇怪的味道,還會跳得很高。”然後請同學猜猜裏面是什麼,同學們都紛紛地猜測“它”也許是青蛙、蛤蟆、跳蚤,接着老師請同學把“它”給“捉”出來,這時很多同學都不敢去捉,感到很害怕。老師請一位自告奮勇的同學把“它”拿出來,發現是一個玩具——彈彈球。這時同學們都笑了,有的還吁了一口氣。老師再問剛纔覺得害怕的同學現在的心情,很多同學都說一點都不害怕了,老師從而引導:有時候,我們之所以害怕是因爲我們不瞭解這個事物,或聽別人說他很恐怖,只要我們嘗試去了解他,就會發現他並不那麼可怕。好像很多同學聽了鬼、外星人的故事會害怕,這是因爲我們不瞭解它,聽別人描述得很恐怖,或者看了些虛構的書、電影,從而會害怕,我當我們用科學的態度嘗試瞭解它,或者隨着年紀的增長,對它們的認識多了,就沒有那麼害怕了。這巧妙的設計,能給學生深刻的印象,當他以後遇到覺得恐怖的事情時,也許能記得這節課的內容,從而能進行自我心理調節。

四、對本節課的思考

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是希望達到讓學生了解“每個人由於對事物的看法不一樣、經歷不一樣,害怕的事物也不一樣,要學會尊重他人的感受,當同學害怕時,給予支持和安慰。”可是這一部分處理得還不夠好,我只引導學生說當同學害怕時可以怎麼做,但忽視了一種“同理心”的引導與培養,也就是讓學生知道我們要設身處地地爲他人着想,感他人所感。因此學生還不是很懂得當同學害怕時如何給予他支持和安慰。此外,本節課家長也在聽課,如果能調動起家長的資源,讓學生與家長多些互動,比如說學生把害怕的事情告訴家長,家長現場安慰他,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學生的感受可能會更深刻。同時對家長來說,通過這一節課能把握正確對待孩子恐懼的方式方法,家長也受到了教育,並與孩子真情互動,相信效果將會更好。

課堂教育反思5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動,喜歡玩耍。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玩蘊含着很多想法,蘊含着創造,蘊含着獨特的認知過程。許多著名教育家也提出: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如果要是孩子能在玩耍中學習,那效果可就不一般了。

李志軍老師就是一位善於發揮學生玩心的老師。他一直走在教育教學的第一線,帶領的班級在18年沒有家庭作業的情況下依然保持領先。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好評。如果我能恰當的引導孩子們,把最能夠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因素與語文學科的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獨特的情感和思維方式有機的結合起來,就可以把這種純粹的“玩”轉化爲對語文學習的追求。

由此,我想到了課堂上學生的說話現象。好多孩子喜歡無意識的和別人說話,甚至在課堂上抓住機會和周圍的人說的興高采烈,覺得很好玩。如果語文老師充分利用了孩子愛玩的.天性,很好的調動了孩子們思考的積極性,發揮了思維活躍的優勢,就可形成自己的課堂模式。

我從他的彙報課中得到啓發,爭取使自己的課堂形式多樣化,靈活多變,使得學生得到應有的發展。我覺得在玩中學,李老師的這種模式有法可依,但要恰到好處,教師要細心呵護學生與生俱來的無目的的“玩”,更要誘導學生由無目的的“玩”逐步進入有意義的“玩”,否則就會適得其反,讓課堂失控。

課堂教育反思6

當前我們教師應當警惕的是,在閱讀和作文教學中存在盲目追求新異的現象。特別是在閱讀教學中,要處理好培養求異思維與培養求同思維的關係。不是想法、說法越新越好,越與衆不同越好。關鍵是要說真話,說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推進國中語文課程改革的和諧發展。 新課程語文教學標準要求老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而學生則處於教學的主體地位。於是,教師在課堂中恰到好處的運用點撥教學,優化教學效果顯得尤爲重要。 通過兩年多的課改教學實踐,我總結出點撥教學的三個方面。

一、適量點撥

課堂上緊扣教學目標篩選有價值的,又容易被忽視的詞句、重點語段進行點撥。

因爲這些詞句“不僅有顯隱題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約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學生搞懂了這些詞句,對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說《孔乙己》,我就從課文中找出可以把學生引到深處的東西,選擇“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個句子進行點撥,立片言以居要,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孔乙己是一個可憐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舊時代的小知識分子。 另外,我會在每一課選擇一個重點段進行點撥教學,引導學生反覆閱讀、多方訓練綜合分析。這樣做意義很多,抓住了重點段落,就抓住了主題,就突出了重點,就突破了難點,也就能帶來牽一髮動全身,以少勝多的效果。

二、適度點撥

課堂點撥力求點撥出語文味來,即真正使學生嚼出一點味道來或者把學生引向語文審美閱讀的軌道,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

教朱自清的《春》,老師推敲那句“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來:春天來了,春日融融,春水渙渙,山也變得明朗潤澤了。還有的老師緊扣“太陽的臉紅起來了”一句設疑點析:春天來了,太陽給人什麼感覺?“紅”字變動詞有何含義?這句話的弦外之音是什麼?由生活經驗入手,啓動學生的審美想象,比較自如地把學聯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賞了桃杏豔紅、百花爭妍的美,產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種溫暖、欣悅的感受。

三、適時點撥

課堂點撥關鍵是教師能明察學生思維的火花,及時加一把火。適時點撥一方面是在學生遇到疑難時,採用藝術化的點撥,及時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另一方面是學生在遇到疑難、把握不準時,教師及時指點思考分析的途徑,撥通知識理解上的關卡,撥繁爲簡,化難爲易,使學生的'研討活動得以繼續進行。適時點撥還包括在學生思維誤入歧途時,教師迅速捕捉,作爲新的教學內容,憑機智的點撥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總之,實施點撥教學的經驗告訴我:點撥是一把火,促使學生的思維放出火花。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藝術化點撥,能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創造,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課堂教育反思7

“同樣的一節課在兩個班上起來效果怎麼就不一樣?我真搞不懂!”從同事的牢騷聲中我們不禁會思考到這樣的問題:教師的情緒會不會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我覺得答案是肯定的。

不少教師都有過這樣的體驗:有時爲講好一堂課煞費苦心地做了準備,但臨堂時卻莫名其妙地感到彆扭,似乎有一種無形的東西抑制着思維,腦子裏一片迷惘,思路狹窄,語言乏味,使課堂似一潭死水,激不起活躍的浪花。而有時又覺得自己的才思異乎尋常的敏捷,豐富生動的詞語、妙趣橫生的幽默,信手拈來無不得心應手。這些都是情緒對課堂教學效果產生影響的表現。情緒是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需要而產生的心理體驗。現代心理學的研究已證明:愉快、歡樂、適度平穩的情緒能使中樞神經活動處於最佳狀態,保證體內各系統的協調一致,充分發揮機體的潛能。

課堂教學不是簡單機械地知識灌輸,而是一項富於靈活性、創造性和藝術性的複雜活動,不僅需要認真仔細地做好課前準備,也要求教師在臨堂時有良好的心理狀態和充沛的`精力,只有這樣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爲了上一堂好課,教師的心情必然是良好的,教師精神狀態很重要,從走進教室的一刻開始就要進入角色,組織學生課前準備,美術學科的語言藝術也重要,以精煉簡潔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比喻、大方美觀的示範、工整適量的板書講授課堂內,學生則能聚精會神地聆聽教師講課,開動腦筋認真思考、踊躍發言表達感想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教師保持最佳的情緒狀態,才能使教師與學生在心理上達到協調一致,師生雙方產生活潑、愉快的情感交流,教師在一種積極向上的心理氣氛包圍下成功地進行教學,學生在心理穩定,信心十足的心態下不斷嚐到學習成功的喜悅,教學效果自然會事半功倍;也才能保持良好和諧的課堂氣氛,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水平,達到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

課堂教育反思8

本次數學活動的選材是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而進行的,日曆對於我們班孩子來說是一個還沒有接觸過的新知識,爲了能讓幼兒學的開心有趣於是我在第一個環節中我以今年是什麼年的問題引出主題。果然孩子們的積極性一下了高起來了。

在第二個環節中,我在黑板上掛了一個大年曆,請他們觀察一個月有多少天,是不是每個月的天數都是一樣的。以"年媽媽"贈禮物的方式,出示數學卡:12、28、30、31、365,猜猜與"房子"有什麼聯繫。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孩子們在學中樂,玩中學,真正做到了"寓教於樂"。在尋找日曆祕密的過程中,孩子們的發現遠遠超過了我的預期。有的`孩子說:"老師,我發現了日曆上的數字顏色。""爲什麼不一樣呢?",我把這個球又拋給了孩子,有的孩子就說:"紅色是休息天,我們可以不上課。"有的孩子說:"不對,有的紅色不是休息天,是節日,你看!"還用自己發現的事實給你證明。

活動的第三個環節是通過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於幼兒理解的特點,使幼兒喜歡、理解日曆。果然,這種方式大大的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幼兒很容易就理解一年有365天,分別住在12個月裏,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

最後一個環節我設計讓幼兒在年曆中找到自己的生日和節日(五一、十一、六一)等,幼兒表現地很積極很認真,在此環節中得到了提升。

標籤:課堂 反思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