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育

國小教育反思(集錦15篇)

教育2.32W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今天,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那麼你有了解過反思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教育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小教育反思(集錦15篇)

國小教育反思1

人們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句話對國小生來說尤爲重要。國小生日常行爲規範就好比一個尺度,規範學生的行爲,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因此,教師應時刻把它貫徹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堅持下去,會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對學生進行行爲規範教育,就是要字教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傳授知識和發展智力的同時,將智育過程有機地統一起來,教書與育人有機地統一起來。教師要善於運用教材中豐富的內容、深邃的道理、優美的語言、動人的形象給學生以深刻的教育。

現在的學生,由於家長和老師都十分重視成績,對於有些行爲習慣就忽略了,這樣的學生,學習成績再好,也適應不了現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新世紀。我們現在更需要全面發展的人才,所以在教育教學要非常重視行爲規範的培養。

首先,要在各學科的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

行爲習慣是人們在長時期裏逐漸養成的、一時不易改變的行爲方式,習慣經形成就有穩定性,成爲一種自動化行爲,良好的習慣使人受益終身。課堂教學不僅是培養學生智能的基本是途徑,也是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的主渠道。因此,各科教師應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進行行爲的規範化訓練。在教學中,各學科教師要有目標、有標準、要求一致,切忌朝令夕改,各科教師各行其事,使學生無所適從。如在訓練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時,各科教師應按統一的標準要求學生:眼睛離紙面一心,手指離筆尖一寸。這樣學生在養成好習慣的同時,對壞習慣就自然而然地產生防禦的作用。

其次,在課外活動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除在課堂教學中抓之外,還應開展豐富多采的活動還訓練和加強。如每週一的升旗儀式,要求學生要肅立、脫帽、行注目禮,少先隊員敬隊禮。要使學生尊敬國旗,就必須幫助他們瞭解國旗的含義,可以通過晨會、主題班會等活動,向他們講解國旗的含義。作爲一名國小生,應努力學習知識,將來爲祖國做貢獻,爲國旗增添光彩,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使其明白道理,增長知識,接受教育。

再次,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

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爲習慣,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將會使他們終身受益。因此,行爲規範養成教育應該滲透於他們的學習、勞動、生活、娛樂等各個方面。爲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爲舉止有一定的依據,加強行爲規範養成教育還應把握其具體可行的特點,如我們要求學生要使用一些禮貌用語,就應該讓他們明確哪些是禮貌用語,應怎麼樣使用。對長輩要尊稱“您”,不能直呼其名;向別人提出要求時要說“請”;給別人添麻煩時要說“對不起”;得到別人的幫助要說“謝謝”等等。要求具體明確,學生就容易掌握了。此外,因爲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在認識水平和接受能力上存在着差異,所以我們應分層次對待,儘量具體可行,貼近學生生活,爲學生所接受。

良好的行爲習慣使人終身受益,因此,對學生進行行爲規範訓練,必須持之以恆,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經年累月,使養成教育真正變成學生的內在需要,促使他們自覺養成各方面的良好行爲習慣。

國小教育反思2

本節課的主題是“旅行”,主要學習、練習是第二單元的內容。在學習本單元之前,第一單元就已對“旅行”這個話題,用玲玲去新疆的線索進行了語言學習,因而本節課要描述玲玲的旅行過程,並從中學會描述自己的旅行,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本單元以任務型活動來安排教學。由遊戲及圖片展示開始,創設語言氛圍,通過情景對話,遊戲、故事、寫作等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破難點,使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掌握知識,發展了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因此在設計本節課時我盡力做到:將操練貫穿始終,以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爲目標。因爲是學習、練習第二單元,新的語言點較少,目標指向爲通過活動培養學習的語言運用能力。在這堂課的`設計上採取操練貫穿始終,如複習部分的east,west,north,south的chant練習,即屬於機械操練部分;讓學生交流、討論自己去過的地方及地理位置,談論去過什麼地方,屬於意義操練;通過練習讓學生描述自己的旅行過程,屬於交際操練。

語言是一套習慣反應系統,要遵循機械、意義、交際的訓練過程,才能使語言習慣變成人的語言能力。給出重點詞,學生複述課文。複述課文有助於加深孩子們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同時對本堂課的教學重難點進行更深層次的複習,這樣就可以做到,新知識與舊知識結合在一起操練,既增加學生們互相學習和交流的機會,也能夠加深學生們對新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增強語言表達的信心。

總之,在教學中,我始終把激發、促進和呵護學生的興趣放在首位,並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繫,設計的教學活動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建立合理的語言支架,創設真實的語言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體會到英語表達的實際作用,達到相互交流的目的。

國小教育反思3

鑑於國小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教學理念,我以求真、求實、倡簡爲目標來設計本課,因此在教學設計時牢記一個宗旨:語文教學應該從學生的“學”出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反思這節課,我認爲較好地體現了主題,達到了教學目標.到了中年段,理解詞語和句子仍然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目標,所以我在本課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運用低年級所學的一些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方法,加強學習方法的遷移,比如:聯繫上下文理解關鍵的詞句,一定程度上也達到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白鵝在不同情況下不同的叫聲, “三眼一板”指白鵝任何時候吃飯順序都不變的規矩,這都要聯繫上下文才能理解。另外,爲了引導學生理解白鵝走路的姿態,我通過多媒體播放一段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的淨角出場的錄像,把這些抽象的和學生生活距離比較遠的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形象而直觀地感受“白鵝”走路的高傲,就達到了一個直觀,形象的效果。還有,教學中我利用學文與表演相結合。表演是,是催化劑,既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但是,在本節課的時間安排上顯得有些緊,學生讀的還是不充分,還有對課文的寫話練習和寫作方法的'教學沒有完全展開,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遺憾.由此我也在思考,如果語文是一門藝術,我想大概是一門取捨的藝術吧,每節課多角度地突出主題的建構是容易的,但需要取時間還是舍內容,纔是更應該權衡的.這一點也正是這節課我感覺最難把握的,既想把整節課的教學設計完整地展示出來,又想把教學課文的每個環節做到盡善盡美,讓我着實感受到了寸時寸金的可貴.倒底在40分鐘內如何取捨,我想這將是我和各位同行在今後的語文教學同探討和研究的問題.

最後想說,教學本課後,心中存有許多留戀和些許遺憾。留戀的是大家陪我共同渡過的四十分鐘,遺憾的是這"白鵝"還羽翼未豐,請大家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呵護。同時讓我們每天多些努力,使我們的學生都能開開心心學語文,紮紮實實學語言,實實在在用語文。

國小教育反思4

至20xx年參工以來,學校一直安排我擔任學前班班主任,我是一名體育教師,剛接到學前班的時候,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很重,我一直在探索如何當好一名學前班班主任,如何上好學前班體育課,在本次培訓中,我認真聽取了南充市蓮池幼兒園胡院長對幼兒教育"國小化"的講座,認識到我校及自身在這方便一直以來的不足,並作出如下反思:

我校只有一個學前班,班上學生有85名,學生較多,導致教師安全管理壓力大、因材施教難度大、工作勞動強度大,並且所有科目的任教老師都不是專業的幼教老師,每個人都是摸索着前進,因爲這樣老師們的教學內容、形式、方法都傾向"國小化",在這裏我着重談談我在這兩年來擔任學前教育的一些情況和反思。

首先,我覺得自己是一個標準的學前教育"國小化"班主任。從擔任學前班班主任那天開始,我一直是以這樣的口吻管理我班的學生"不準這樣……不準那樣……,這樣不對……那樣不對……,一直要求孩子們這個必須會寫,那個必須會計算,不斷的將家長們的不科學的要求告訴給科任老師們,我在拔苗助長,在剝奪孩子們玩耍的時間,本該快樂幸福的童年被安排得滿滿的"國小化"課程學習擠佔。由此導致的結果,一方面是正常的智力發育無法過早接受密集高難的"國小化"教育,加之一些老師嫌差愛優,很可能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是硬塞知識的辦法容易引起孩子們對課本的厭惡,無法獲取合理的教育所培養的那種自學能力。聽到胡院長的.講座後,我深刻的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在以後協助科任老師和管理班集體的時候,我會認真思考,嚴肅對待。

其次,我訓練了一大批的"小標兵"。幼兒期體育教育,即是在人發展處於幼兒期時,從營養給予,保健知識的滲入,及運用體育的手段,進行啓發、傳授的早期教育。在幼兒期採用科學的、合理的教育方式,倡導科學的教育思想,對幼兒的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爲,就其生理來講:幼兒期,人處於初步的發育階段:骨骼細小,易變形;肌肉收縮力弱;心肌收縮力小,心跳快,肺活量小;呼吸弱,神經系統易興奮,注意不集中。就其心理特點來講,幼兒期是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爲特徵,但思維能力較差,發育不完善,感知、記憶、想象、思維、言語能力都相對較低,社會性較差,興趣愛好、特長表現不明顯,意志不堅定,對問題的判斷能力差,應變能力弱,情緒、個性、性格都有待於後天的培養,且幼兒喜歡玩耍、遊戲、好動。因此我們科學的設置適宜的教育環境,滿足營養給予,教會幼兒一定的保健知識,這不僅有效的促進孩子學語、走路、認字及活動能力的提高,爲以後童年,少年期學習生活奠定基礎,並且符合終身教育、終身體育、素質教育的思想,對孩子的心理、生理髮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在體育教學中,我並沒有把幼兒體育教育放在重點的位置上,只是強行的要求孩子們掌握了國小一年級上冊纔會接觸的隊列隊形,"遊戲"也很少進入課堂,這是我做的不足的地方,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認真上好每一節課。

學前教育"國小化"正如早熟的果實不一定香甜一樣,超前教育也不意味着就可以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因爲幼兒教育的本質在於培養孩子對知識的興趣與渴望,而不是拔苗助長地提前讓他們學會各科知識,任何事物都有其成長規律,奢望春天的鮮花結出鮮美的果實,只是一種癡心妄想罷了。

以上是我對學前教育"國小化"的反思,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將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認真開展教學活動,力爭將學前教學活動做好。

國小教育反思5

暑假裏閱讀了《教師的20項修煉》,我一向認爲作爲一名教師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就萬事大吉了,看了此書才知作爲一名教師教師職業有別於其他職業,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和內在要求。所以,教師要想成爲有藝術、有智慧、有魅力的教師,就就應想大問題,做小事情,就應從教育信念到教育行爲、從外在形象到內在素養、從共同規範到個人風格,進行系統的自我反思、自我總結、自我完善,從細節入手,好好“修煉”。教師如何修煉呢《教師的20項修煉》從細節入手,從修煉教師形象、精練教師生活、錘鍊教師專業三個方面,闡述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可行性策略,解讀了教師提升素質的有效途徑,探討了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新理念,描繪了有活力的教師的生活方式,是每一位有志於從事教育的教師就應用“心”去讀的一本書。

本書涉及的20項修煉,其中讓我感觸頗深的三項分別是教師的德行、教師的智慧和教師的規劃,以下就這三項談自我的一點體會。

《教師的20項修煉》中的第6項修煉是:教師的德行——用德行育人。教師德行之本是善良與愛。教師對待學生的善良,是以愛心爲基礎的,僅有愛生如子,纔可能有教師對待學生的本質的善良。有教育者做過這樣一個調查:學生喜歡什麼樣的教師調查的結果是:“有愛心,願意跟學生交朋友的教師”,“對學生寬容,有耐心的教師”,“知識淵博,教課教得好的教師”,“風趣幽默,有突出人格魅力的教師”等位居前列。這些都反映了教師的“德行”,也就是一名教師的道德品質、做人的品格、育人的智慧。其中“愛心”位居第一。教師德行中的'愛,表現爲教師愛護學生,關心學生,關愛學生。愛學生,是教師善的標誌。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可謂是教師無私奉獻愛心的典範。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也體會到,僅有愛,才能贏得愛,你愛學生,學生纔會愛你。教師的愛是照亮學生心靈之窗的盞盞燭光,完美的人生是被愛所喚起的。“問題學生”不是一天之間就構成的,“問題學生”不都是有學生自我造成的,教師在的演變過程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職責。我們就應用愛心呼喚愛心,用真誠撞擊真誠,用高尚塑造高尚。全面瞭解每一個學生,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公正地對待所有的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創造精神,

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做他們學習的夥伴和朋友,教學相長,共同提高。只要能夠堅持用德行去教書育人,同時掌握必須的工作技巧,做一名學生喜歡的教師並不是一件難事。

教師的修煉,其實是教師的一種內在精神活動,是教師實現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基本途徑。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教師的自我反思、自我修煉。僅有那些具有強烈的自我發展願景、不安於現狀、富有終身學習的願望與潛力、用心體悟教育魅力的教師,才能真正透過修煉,感悟教育的真情與真諦,收穫“教育人生”的幸福與歡樂。要成爲一名教育家型的教師,每個教師都就應想大問題,做小事情,都就應從教育信念到教育行爲、從外在形象到內在素養、從共同規範到個人風格,作自我反思、自我總結、自我革新,從細節入手,逐步提升自我。

教師啊,無論你是否偉岸英俊,是否靚麗動人,只要你注重修煉自我的氣質,你的形象就會價值連城,只要你注重修煉自我的專業品質,你就會對學生具有百般的感動力,感化力,感召力。

國小教育反思6

曾子的妻子到市場上去,她的兒子要跟着一起去,一邊走,一邊哭。媽媽對他說:“你回去,等我回來以後,殺豬給你吃。”妻子從市場回來了,曾子要捉豬來殺,他的妻子攔住他說:“那不過是跟小孩子說着玩的。”曾子說:“絕不可以跟小孩子說着玩。小孩本來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樣子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做媽媽的`騙孩子,孩子不相信媽媽的話,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於是把豬給殺了。

讀完曾子殺豬的故事後,我被曾子這種說到做到的絕心震撼到了。現實生活中好多家長承諾給孩子的事情往往都會忽略不計。可是孩子都會記得非常清楚,甚至還會對一些沒有實現的允諾耿耿於懷。那麼作爲老師,更應該把誠信教育貫穿在教育教學中。承諾給孩子的小獎勵就一定要兌現,並且要及時兌現。這樣孩子纔會相信你。從小我們都教育孩子不要做放羊的孩子,那麼爲師者更應該以身作則。只有當老師做到了,孩子們纔會模仿着老師做得更好。誠信教育,如影隨形,發生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中。

國小教育反思7

在大學畢業之際,中國的90後又一次刷新了人們的三觀。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曾讓80後遭遇了一把“畢業即失業”的尷尬,但許多90後卻把“失業”玩成了“慢就業”。他們選擇去支教、去做志願者,有的甚至搞起了“全國考察”。他們說,“要慢慢思考人生道路。”

在注重學歷的中國人看來,難找工作通常就去進修,至少拿回個更高的文憑。對於這種既不就業也不進修的“慢就業”潮流,社會輿論褒貶不一。有評論認爲,他們是突破舊觀念束縛,倡導全新的就業觀。也有聲音指出,這是在迴避就業壓力,其實就是“啃老”。其實更深層的根源,埋在當代中國的教育模式之中。

畢業後四處旅行了一年的合肥女孩小蔓說,“從國小到大學一直在校園學習”,所以希望“用一段時間到處去走走,也想想未來的道路。”言外之意,就是學校教育中從來沒給自己人生方向的教育,不得不在畢業後去“補課”。如果去問問那些80後乃至70後的就業心路,很多人儘管當初順利找到工作,但其實同樣迷茫於自己的就業選擇和人生道路。其中有膽略者,往往就業一段時間後選擇跳槽或轉行,一番動盪後迴歸自己志趣所在,但更多的人只是默默地“將錯就錯”了。這樣的現象讓我們不禁反思,是我們的教育體系出了什麼問題嗎?

20xx年冬至祝福語祝福短信:創意祝福語

1.冬至佳節,請你吃一盤“十全十美”餃子:一份真心,一絲情意,一些好運,一點輕鬆,一臉笑容,一家溫馨,一堆甜蜜,一片美好,一生溫暖,一世幸福。願你一輩子十全十美,圓圓滿滿!祝你冬至快樂!

2.冬至到,讓友情的燈火,溫暖你的心窩;讓情誼的燭光,照亮你的人生;讓朋友的問候,溫潤你的心田:願你冬至安好,天天開心,幸福安樂,好運永遠!

3冬至到,白天越來越長,拉長了思念,增漲了牽掛;夜間越來越短,縮短了心距,加深了情誼;冬至到,祝福奉送上,願你冬至快樂,幸福相依!

4.冬至節氣,祝福先行;發條短信,送到就行;如果在忙,不回也行;我思念你,知道就行;遠方的你,順利就行;記得想我,偶爾就行;看完之後,微笑就行。祝親愛的,冬至快樂!

5.雲帶給你好運,陽送給你溫暖,冰霜融化你的憂愁,雪花映出你的'溫柔。寒冷的開始,溫暖伴你前行,冬至節氣,伸出雙手,我的祝福,請你輕輕收下。

6.冬至吃餃子,一個餃子一顆心。吃韭菜餡餃子,願你青春常駐;吃蘿蔔餡餃子,願你健康長壽;吃蘑菇餡餃子,願你錢袋漸鼓;吃三鮮餡餃子,願你家庭和睦。

7.關懷不是今天才開始,祝福也不是今天就結束,我把最誠摯的心,最多的關懷和最深的祝福送給你,輕輕的告訴你,今天是冬至別忘記吃餃子!

8.冬至到訪,養生有道,靜神少慮,快樂第一,不計瑣事,豁達心裏,頭腳保暖,感冒遠離,勞而勿過,注重休息,適當運動,慢跑太極,食宜多樣,谷肉蔬配,溫熱當道,熱粥爲宜,起居有常,早睡晚起。關懷送上,安康伴你!

9.冬至拉長了黑夜,變不了我對你的思念;冬至冷卻了空氣,冰凍不了我對你的牽掛;冬至點綴了四季,再美的日子也不能忘了給你問候。冬至到了,祝冬至快樂,閤家歡樂,健健康康,幸福美滿!

10.冬至到了,團團圓圓一家子,熱熱鬧鬧吃餃子,開開心心饞嘴子,快快樂樂暖肚子,冬至節氣好兆頭,吉祥如意美日子,祝你健康好身子,平平安安一輩子。

12月21日,記者從20xx屆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會議上獲悉, 20xx年我省共有高校畢業生17.7萬人,截至9月1日統計,全省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爲82.6%,就業水平基本穩定。20xx年,我省將努力拓寬就業渠道,積極開展創業教育。

20xx 年全省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到18.7萬人,就業創業形勢複雜嚴峻。從20xx年起,省教育廳要求所有高校都要設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並納入學分管理。支持有條件的高校面向全體學生開設不少於32學時的“創業基礎”課程,開發、開設創新創業類選修課程(含實踐課程)。同時,各高校要加大創新創業基地建設和資金投入,並會同人社、發改、財政、稅務、工信、科技等部門,落實創業擔保貸款、小微企業減稅降費、創業培訓補貼等各項扶持政策。

此外,各高校要圍繞國家和吉林省發展戰略開拓就業崗位,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按照教育部要求,從20xx年1月1日起,每月10日、20日、30日,各高校要通過教育部“全國高校就業管理與監測系統”上報本校畢業生就業數據,重點統計有就業意願尚未就業畢業生、暫不就業畢業生等指標。有針對性地加大對有就業意願尚未就業畢業生的指導服務力度,幫助他們儘快實現就業創業。要對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少數民族畢業生、農村生源畢業生、女性畢業生、殘疾畢業生等,建立實名登記臺賬,實行“一生一策”動態管理,全力做好就業困難畢業生幫扶工作。

國小教育反思8

1、通過播放《感謝你》這首歌,導入話題“愛”,整節課圍繞“愛”進行教學,引起學生思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父母對兒女無微不至的關愛通常是通過一些平常小事體現出來的,這些小事對學生來說是司空見慣。我通過課件出示父母一天爲我們所做的事,讓學生計算一年,十年所做的事,使學生從細微中見真情,感受到父母無私的愛。同時,我又引導學生進入了對家庭生活的回憶之中。在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中,師生共同解讀着什麼是父母的愛;在真切的情感體驗之後,學生對父母的感謝也必定發自肺腑。情感是有感染性的,一個學生的情感或是一個典型事例有時候可以帶動全體學生的情感。

3、製作感恩樹,讓學生得到實踐,懂得爲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來報答一直爲自己付出的父母。學生的道德行爲只有回到真實的生活中才能得到強化和鞏固,課將結束時,引導學生把已有的情感再次獲得深化體驗,把對父母的感謝之情引向課外。設計這一環節,讓學生在課後進行情感體驗,培養良好的道德行爲。

總之,人的精神世界之所以豐富,情感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努力將學生的情感體驗貫穿於整個學習過程,使學生的心靈產生情感的激盪,才能進一步提高課堂的實效性。

國小教育反思9

《夏夜多美》是一年級下冊的一個童話故事,孩子們喜歡讀童話故事,富有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慾。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力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學,以學生自學、合作學習爲主,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

滿意之處:

一、把課堂還給學生,他們成爲語言學習的主人。

這節課是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的,老師成了學生的學習夥伴和幫手,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啓發,相互補充,相互溝通,師生共同分享彼此的知識情感、經驗;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課堂就會時時處處體現出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是讓學生來指導老師這一片段,學生的主動性和表現欲被調動起來,爭相向老師挑戰,小導演的指導聲情並茂,談得有情有理有節,令我欣喜不已!

二、富於彈性而開放的課堂,豐富靈活的教學手段,極大地調動了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學習情緒,對難點的理解用色彩鮮豔的`動畫來演示幫助,頭飾的設計,音樂與課本劇表演相得益彰,課堂一片歡聲笑語。

三、評價方式的改變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是深遠的。課後我細心觀察生活中的同學關係密切了,小夥伴們懂得互相幫助,心貼得更近了,自信心也更強了。

不滿意的是:實踐是語言教學的核心環節,《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語文課要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構建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語言實踐的機會。當學生充分朗讀、盡情表演之後,如果能增加與本課內容相關的短文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就更好了。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激發了孩子的創造性,也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勇於創新的緊迫,提高課堂駕馭的能力,與學生同進步前進,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

《我們成功了》教學反思

《我們成功了》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教學的目的除了讓學生認識並掌握一定數量的生字、新詞,體會人們在申奧成功時的激動、歡樂和自豪,並積累語言以外,還要增強學生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有一位教育家說過:給學生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麗的舞蹈。課堂是什麼?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舞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們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的舞臺。

爲了打造好這個平臺,教學中我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充分相信學生,使學生樂學、會學,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我們都知道,如果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滿足的話,就會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所以在課堂上,我努力創設輕鬆、自由、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讓孩子們的思維在無拘無束中發展、飛越、撞擊。

2、“以讀爲本,以學定教”,在課堂教學中,我儘量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全面實現教學目標,重視三維目標的整合。既教書,又育人。如:在閱讀教學中,我把讀放在首位,讓學生把課文從讀正確——流利——有感情。並使學生在讀中掌握課文內容,在讀中感悟人們的快樂、喜悅和自豪的心情,從而增強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與此同時,我還重視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和發散性思維的訓練,如: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設計假如當時你就在人羣中,你會高呼什麼?有什麼表現?讓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發展語言,增強民族自信心。?3、“生活處處皆語文”,我努力實現“大語文”的教學觀,注意課內的積累和課外的引伸拓展。因此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感悟語言的同時,把學生的目光牽引到課外。讓他們學會關注社會,關注國家大事。因此,課前我們談到了剛閉幕不久的雅典奧運會,課後我又建議學生去收集有關奧運會和有關北京的資料,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語文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和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

國小教育反思10

平安校園,快樂成長,一直是我們東城所追求和倡導的。本週,我們的父母學習了“溺水安全教育”。這個教訓太痛苦了,太對不起了。剛剛進入夏季,中國小生溺水事件頻發,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離開了我們,一個個血腥事件再次爲我們敲響了預防溺水的警鐘。

俗話說防患於未然。防溺水的安全在於“防溺水”二字,重點在於提高中國小生的防溺水安全意識和技能。溺水事件的`頻繁發生也值得深思:

1)對溺水預防知識的缺乏

2)緊急情況下缺乏自我保護和救生手段

3)加強預防溺水安全知識的宣傳教育;

4)定期組織查看圖片和參觀圖片展,讓學生牢記在心;

5)教給學生救生的基本技能和要點。

是的,預防溺水的安全不是一個部門能解決的,要建立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機制。但是家庭是學生休息的主要場所,節假日和暑假經常會發生溺水事件。我們不想看到小生命隨着河流的流逝而死去。因此,我們的父母應該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加強對孩子的監督和教育,尤其是那些留下來的孩子。不要等事情發生了,才後悔嘆息。太晚了!

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以血爲鑑,提高安全意識,防止燃燒,共同打造和諧美好的家園。

國小教育反思11

安全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交通安全教育尤爲重要,因爲學生每天上學、放學路上的交通情況比較複雜,特別是我們學校大多數學生都是乘車上學。根據當前的教育教學的實際需要,由我主持上了一節交通安全教育主題班會。在班會的籌劃階段,我覺得自己的責任很大,應該在有限的時間內,給學生傳授更多的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識。

在這次主題班會中,我們低年級教研組的全體老師集思廣益,在集體備課過程中,從中國小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設計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獲得體驗,懂得遠離危險,遇到危險如何自救自助和求助,從而健康、安全的成長。

本次教學實踐,我有以下收穫:

一、讓學生充分參與活動,在實踐活動中獲得體驗

在本次主題班會活動中,我搜集了大量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讓學生充分參與討論,從被動學習變爲主動學習。從而也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使學生自己對交通安全知識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和掌握,能夠自己認真學習安全知識。

二、靈活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習知識,解決問題

開課創設情境,通過一組組血淋淋的畫面,使學生了解學習交通安全知識的重要性。讓學生講故事、競賽在這些形式多樣的活動中,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從中學習懂得走路安全、乘車安全等知識的重要性。我在設計這節課中,靈活、機智的聯繫學生學習、生活的環境,挖掘潛在的危險,使學生明白,日常生活中處處存在不同程度的交通安全隱患,要學會遠離危險,減少危險的發生。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所選取的生活情景,貼近學生生活,切入實際,既有師生的互動,又有學生與學生間的交流互動,課堂氣氛活躍。

三、課外延伸,把學校、家庭、社會有機結合

瞭解走路安全、乘車安全、騎車安全等,並通過安全知識競賽使學生了解到更多的安全知識和遇到危險時自救、求助的一些常識。使學生學會關注生活、熱愛生活。課堂教學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從只重視學生的知識結構的培養到關注學生的具體生活和直接經驗,並真正深入學生的精神世界,從而使教學活動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得到充分體現。

通過這節主題班會課,發現學生對交通安全知識的學習有着很高的熱情。我還應該在安全知識這方面多下些功夫,利用網絡資源,多查找一些交通安全知識,教給學生更多的安全教育知識。

這次主題班會課給了我很大的啓發,從現在開始,就給他們灌輸一個良好的行爲習慣,時刻培養他們的交通安全意識,會避免很多悲劇的發生。上好交通安全教育課,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通過安全教育,我們要把平安的種子撒播進孩子的.心田。當它發芽開花、長成參天大樹,我們必將收穫更多的祥和、幸福和安寧。

這次學習中我學到了很多安全事故的預防及措施。而想要做好這項工作不是幾天能做到的。是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圍繞“安全”這兩字展開教育活動。在發生安全事故時做到不慌張、沉着穩定的情緒,用自己平時所學到的知識、經驗儘快想辦法處理好。始終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安全工作要常抓不懈,努力爲孩子創造一個安全、健康、祥和的環境。在平時教育中事事以安全爲主,才能真正體會到安全的重要性!安全永遠是懸在我們教師頭上的“高壓線”,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忽視它的存在,這是我在這次學習中最大的體會與收穫。

國小教育反思12

培養國小生良好行爲習慣,是思品課教學的任務之一,在教學中必須抓好三個落實:

 一、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要抓落實

凡教有關培養學生道德行爲習慣的課文,教師都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教學開始階段,就注意安排調動學生主動性的環節。如開展先導性的課前活動或預習性的閱讀和議論,促使學生接受課堂教育與訓練都能出自內心的需求,表現出“我要學”的心態。具體做法有(1)要先讓學生對名人事蹟有所接觸和了解,引起議論和讚揚,初步產生敬慕之情。這樣,學生就能從中感受到學習名人事蹟的意義所在,從而激發出學習的主動精神。(2)要先有意識地提示學生尋找自己或身邊的人和事中可與課文內容聯繫的聯繫點,引導學生做好聯繫實際的準備。這樣,行爲習慣表現好的學生就有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表現不夠好的學生也能由此而理解到上思品課對糾正自己缺點的好處,變被動心態爲主動心態。

二、培養學生的自覺性要抓落實

培養學生良好行爲習慣應同培養學生的'自覺性結合起來,一方面讓學生在學習訓練良好行爲習慣的同時,明確其中的意義和好處所在;另一面讓學生在知理明理的基礎上,懂得規範自己的行爲習慣,做到在接受養成教育和決擇自己行爲習慣時,都能達到自覺的程度。

三、激勵學生的自律性要抓落實

養成教育不可能一勞永逸,它需經常激勵學生的自律性,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養成良好行爲習慣。認識並理會到榜樣的崇高精神和品格所在,激發學生自律的動機,再引導學生對照自己,找出行爲上的閃光點,最後勉勵學生學習榜樣,經常進行自律。經教育和自省自律而有了進步的學生,讓他們敢於自律並克服缺點的勇氣得到鼓勵,使他們感到自律的好處,感到有信心養成樂於自律的品格。

國小教育反思13

著名教育學者張文質說:“教育是慢的藝術,需要‘靜悄悄的革命’”。那麼,在面對學習進程中慢下來的孩子,我們就應該停下腳步,耐心地等等他們。

他是我教過的一名男生,上課時,總是趴在桌子上,若有所思;課間,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在與他班主任老師交流後,我得知他幾乎每節課都是這樣。但從他的眼神中,我分明窺探到了一絲希望。

一天上課時,我發現他在看一本小說。經一番思考,我決定選擇另一種方式去“揭穿”他。剛好有一道題,讓我有機會我點名讓他回答。我原本以爲這道題對他是有些難度的,沒想到他仰起了頭,眨了眨眼睛,嘴巴一張,答案便跟着出來了。回答很流利,很精彩。我被他的靈敏、聰穎驚呆了。頓時,全班想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我不失時機表揚了他,這時我看到了他臉上露出了一絲難得的微笑,第一次看到他在全班同學自信的.神情。

下課後,我仍然對課堂上的一幕念念不忘。我想:他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將語言組織的那麼精彩,這說明他很聰明;他能如此認真地讀那麼厚的一本小說,這說明他很喜歡閱讀,只是缺少一個人去正確引導。於是,想到這,我決定去充當他的引路人。

於是,我找了一個合適的機會將他叫到我的辦公室,告訴他:“我特別想看你的那本書,你看我的這些書,我都已經看了好幾遍了,我們能不能交換着看?”他拿起我早已放在桌子上的幾本書,翻閱起來。“當然可以”,他高興地說。“但是我的書不允許在上課時看,只能在課下或者是在家裏看,更重要的是不能影響學習。”“沒問題!”他爽快地答應了我。就這樣,在這一借一還中,我發現他漸漸變了:上課積極發言,與同學和睦相處,成績也提高了……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教育,或許真的是件簡單而又複雜的事,當你放慢下腳步,真正地漫步其間時,你會發現,複雜的事情在你不經意地、慢慢地等待中開始變得簡單起來了。

慢下來,等等孩子!

國小教育反思14

隨着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都在發生着變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師的觀念在逐漸更新,教師的角色在悄悄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慢慢凸顯。以培養學生 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的三個維度爲目標的 自主、合作、探究 的學習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學前臺。但是,從筆者所聽過、看過的教學觀摩課中,也產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談談自己的看法。

1、對課堂流行語的反思

隨着 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的教學理念的深入,國小語文教學中越來越注重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內容和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學習語文。這些流行語的產生本身意味着國小語文教學對人本的迴歸、對學習自由的拓寬以及對個體的尊重,但冷靜下來仔細想想,熱鬧的背後有許多讓人深思的問題。1. 請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

課堂上,教師言罷,教室裏立刻人聲鼎沸,場面極爲熱鬧。但學生喜歡的方式真的只有大聲朗讀麼?這跟教師的導向有很大關係。在國小階段,教師比較強調高聲朗讀,因爲,這樣易出效果,也便於教師檢查。但是,其他的閱讀方式學生難道就不需要掌握了麼?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就明確提出了要 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退一步說即使學生已經掌握了各種閱讀方式,也不要總強調 用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學生不喜歡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隨心捨棄了。

2. 你學懂了什麼 。

教師話落,學生紛紛舉手回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場面熱烈感人。教師或全盤肯定,或蜻蜓點水式評價,不深究,聽之任之。仔細品評,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對於這一問題的回答是多層次、多角度、多側面的,可謂競相紛呈。然而遺憾的是,教師的種種表現常缺乏針對學生語言表達加以點撥、引導及在情感體驗上體現 撥雲見日 的功力,給人以 神龍見首不見尾 之感。更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提問單純地成了教學的形式,而沒有成爲深入探究的絕佳途徑。下一環節的教學幾乎又是從 零起點 開始,很少去考慮學生已經獲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資源浪費。

3. 你想學哪一段,就先學哪一段

如同在語文課堂中設置了學習超市,教師根據多數學生的選擇進行教學。表面上看是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但實際教學中,這種方式對所有的課文都適用麼?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或寫人、或敘事、或狀物、或說理。結構或並列或總分,文體有別,結構各異,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個性,一概以 你想學哪一段就學哪一段 可以嗎?而實際上,我們常常看到的只是教師虛晃一槍, 真主意,假商量 而已。教師總是有辦法趕着學生朝設計好的圈子裏鑽。

4. 你真棒 。

現在教師視批評如越雷區、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評就會扼殺一個 牛頓 ,夭折了一個 愛迪生 。殊不知,一味這樣只會成爲學生成長過程中的 溫柔殺手 。當課堂上激烈爭論的學生期待教師的明辨是非時,教師所給予的 你們都有一定道理 你們都很聰明 就會弄得學生摸不着頭腦,不知自己的觀點到底對不對,這種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賞識,只會對學生正確理解知識造成誤導。用鼓勵的方式培養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種方式。然而,我們在提倡表揚、獎勵、賞識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賞識的分寸。 什麼樣的課堂纔是學生最需要的

新課程改革下的國小語文教學,課堂學習有認知性學習向體驗性學習轉變。體驗成爲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引導學生對社會生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體驗和感悟,從而讓學生在體驗和感悟中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這是語文教學的根本,到底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我認爲主要應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自己的情感最豐富。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 人文性 ,其基點就在於 情感 。一個沒有情感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 充滿情感的我 ,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 燃燒的歲月 !

2、尊重 需要 ,注重 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或直觀演示、或猜謎語、或進行質疑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 我要學 我想學 的積極教學氣氛。 激趣 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 變苦爲樂 。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師生的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也就是師生間的和諧。教學當中的 情 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 催化劑 ,有了它,學生纔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 交流的課堂 。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 交流 。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 交流 的課堂,實現 文本對話 、 師生交流 和 生生交流 。

(三)給學生一個 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 展示自己 。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情感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我在教學 請、清、情、晴 這組形近字時,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我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學生說: 太陽出來天就晴,應在青的左邊放日,地上灑水就清潔是清,心裏有事老想着是情

國小教育反思15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這讓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學習數學的枯燥和乏味。那麼,如何讓我們的數學課堂充滿快樂、充滿生機、充滿激情、充滿活力呢?筆者以多年的教學經驗淺談點滴體會。

一、營造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點燃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巴班斯基說:“教師是否善於在上課時創造良好的氛圍,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這種良好的氣氛,學生的學習活動可以進行得特別富有成效,可以發揮他們學習可能性的最高水平。”國小生好奇好動,有較強的求知慾,但他們的注意力不能持久。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結合教學內容設置必要的活動,營造一個輕鬆、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高高興興地進入數學世界,在探索中激起興趣,從發現中尋求快樂,主動獲取知識。

比如我在執教《平移和旋轉》一課中,讓學生充分運用多種感官來感悟平移和旋轉的特點,讓學生回憶生活中平移和旋轉的現象,觀看遊樂場中的活動畫面,生動、直觀地感悟平移和旋轉,進而通過動手操作活動進一步探究平移和旋轉,整個課堂充滿了童趣,孩子們在互動活動中感悟到了數學的魅力和價值。

二、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

數學來源於生活,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因此,我們的教學應從生活實際出發,創設的問題情景也要從實際出發,這樣才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慾望。這也要求我們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來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切實體驗到身邊有數學,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在教學《千克的認識》一課時,教師創設學生熟悉的超市購物空間,模擬的`貨架上、櫃檯裏擺了水果、蔬菜等各種生活用品。請每個學生猜一猜:這一堆雞蛋大概有多重?那一包洗衣粉、鹽估計又有多重呢?學生置身於這樣一個購物情境裏,非常迫切地想去掂一掂、稱一稱,弄個究竟。因此課堂氣氛高漲,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着學習數學的實踐活動,感到既輕鬆有趣、又特別難忘。

三、留足探究的空間,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

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我們的數學課堂要摒棄了過去教師講的多、學生聽的多的教學方式,通過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使學生學得生動、學得積極。如:我在執教《商的變化規律》一課中,設計了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學習“商不變的性質”,由故事導入新課,當學生回答:“誰是聰明的一笑?”之後,我讓學生說出原因(算式),隨機板書算式,然後讓他們分小組討論,把自己的發現在小組內交流,最後全班一起總結出“在除法裏,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第二個環節,我還是應用剛纔的故事,給學生限定被除數800,然後讓學生把800個桃子分給不同只數的小猴,(即改變除數),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接着計算,並提出問題:“通過計算你能發現什麼?”每個學生自由計算,思考,小組討論總結,最後進行全班彙報。

學生通過計算、發現、交流、辨析、整合,發現“在除法裏,被除數不變,除數擴大(縮小)幾倍,商就縮小(擴大)幾倍”。第三個環節,我拋出問題:“你還能自己設計一組除數不變的算式,通過計算,找出一些規律嗎?”“一石激起千層浪”,運用知識的遷移,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探索空間,學生通過嘗試、探究、猜想、思考,總結了“當除數不變,被除數擴大或縮小几倍,商就擴大(縮小)幾倍”的變化規律。這堂課由學生先學習“商不變的性質”延伸到商的變化規律一、二,學生自始自終的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數據都來自與學生,比較真實,讓學生參與發現規律、探究規律、總結規律的過程中,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同時讓學生在觀察、思考、嘗試、交流過程中,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促進學生主動參與,由“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營造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點燃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留足探究的空間,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善用激勵性評價,讓學生煥發活力。只有這樣,我們的數學課堂纔會變得春光燦爛、精彩紛呈,纔會充滿魅力、靈性,充滿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