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材

淺談對教材的創造性使用

教材4.52K

我們學校使用人教版國小語文實驗教材已經有一年多了,教材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體現時代精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如何使用教材,才能使教材本身所蘊含的諸多有利因素得以開發利用呢?本文試以“語文園地”的教學爲例,談談對教材的創造性使用。

淺談對教材的創造性使用

實驗教材中的“語文園地”實質上與以往教材中的“基礎訓練”基本相同,但二者相比較而言,“語文園地”除了幫助學生對所學的語文知識、技能進行系統地梳理、整合、鞏固以外,更注重在學生心中培植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自信。“語文園地”中題目的安排都以“我會”的形式出現,“我會讀”“我會寫”“我會說”“我會畫”都是激勵學生滿懷自信地進行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的有效形式。因此,從“基礎訓練”到“語文園地”,不僅僅是提法上的改變,其最根本的變化體現在觀念、認識上的更新,課程改革與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新理念在其間得到了凸顯。那麼,我們應該賦予“語文園地”什麼新的內涵?我的理解是它是學生學習語文的樂園。有了理念上的更新,如何進一步在操作上讓“語文園地”走出傳統“基礎訓練”的模式而成爲真正意義上的樂園呢?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進行語文實踐活動

剛從幼兒園踏入國小的孩子,大多好動愛玩,思維以形象思維爲主,所以,進入國小後相對正規的學習常常令他們不知所措甚至厭倦。在低年級孩子的觀察和想像中,客觀世界是擬人化的世界,大至一片森林,小至一個蘋果,在他們看來,都成了有情感有智慧、能說會道的精靈。抓住了學生的這一特點來組織教學,也就抓住了教學成功的關鍵。對此,創設情境的做法顯得尤爲適用。

如在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二》的教學中,有位教師精心創設了“到大森林秋遊”的情境。一上課,小朋友們便“接到森林爺爺的請柬”,大家唱着《一同去郊遊》的歌,高高興興地向大森林出發了(此時,教師用大屏幕展示了一組森林秋色圖片)。“走着走着”,小朋友遇見了一羣找不到家的“小鳥”,熱心的孩子當然得幫這個忙,於是,“幫小鳥找家”的活動開始了(即“我會走”)。在此,教師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把一個個抽象、枯燥的拼音字母和漢字“變”成了具體可感的生動形象——美麗的大樹和活潑可愛的小鳥,化理性的學習內容爲感性的遊戲活動。孩子們全身心地進入了充滿情趣的大自然懷抱中,爲了完成“幫小鳥找家”的任務,他們亢奮、踊躍,高度自主、積極合作,自始至終處在一種極其主動的學習狀態之中。

(教室四周放置幾簇假花草樹木,播放歡快的背景音樂,整個課堂充滿歡快的氣氛)

師:這幾天,小朋友在學習上表現得棒極了!這事兒讓森林爺爺知道了,他可高興啦!看,他寄來了請帖,邀請大家到它家去玩。你們想去嗎?

生:想!(學生興趣倍增,精神煥發)

師:那麼,我們就一起出發了。

(師生表演唱《一同去郊遊》,好像真的踏上了郊遊的路。)

師:快到了,快到了,老師想給大家一個驚喜,請小朋友們閉上眼睛,等老師說“睜開”你們再睜開眼,好嗎?

(學生都閉上了眼睛,想像着自己正置身於大自然的美景中)

師:(音樂停,課件展示一組配樂的森林美景圖)森林爺爺的家到了。請睜開眼看看,你們看到什麼?

生:森林的樹木長得又高又大,樹葉綠綠的,密密的,還閃閃發光呢!

生:草地上,小草嫩綠嫩綠的,踩上去肯定軟綿綿的。

生:森林裏,野花盛開,有紅的,白的,紫的,黃的,五顏六色,非常美麗。

師:森林在大家的眼裏是這麼美。在小鳥的眼裏也很美,它們可喜歡這裏了,想把窩搭在大樹上。

(課件展示:小鳥在大樹上歡蹦亂跳,小鳥的身上有“子”字,8棵大樹的樹幹上分別標有:Zh、Z、Ch、C、Sh、s、n、l;學生津津有味地看着各種各樣的小鳥在枝頭上活動。

師:小鳥們嘰嘰喳喳地說着什麼呢?聽——

小鳥:小朋友,你們知道我的家在哪棵樹上嗎?

(生想了想,紛紛舉手)

生:你的家在“Z”這棵樹上。

小鳥:你怎麼知道的?

生:你的名字是“子”,“子”的聲母是“Z”

小鳥:真聰明!能從我的名字的讀音去想我的家在哪棵樹上,謝謝你!可是,你們還能幫我的夥伴們找到它們的家嗎?

生:行!(一個個躍躍欲試)

師:小朋友們真了不起,想出了幫小鳥找家的辦法。爲了讓大家更快地爲小鳥找到家,我們先準備準備。

(師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認“小鳥”的`名字即“我會連”中的18個字,小組開火車讀、男女生賽讀、全班齊讀、個別讀)

師:請小組合作學習,一起幫小鳥找家。比比看,哪個小組最快地幫小鳥找到家。

生:(各組合作,幫小鳥找家—一給生字卡片分類。除課本上的18個字外,教師另補充8個字:做、只、窗、出、送、書、老、哪)。

師:請各組派代表向大家彙報。

(學生全班交流,隨學生的彙報,老師把“小鳥”放到相應的大樹上)

師:回到家的小鳥們可感謝小朋友了!但是,是不是每位小朋友都能又快又準地叫出小鳥們的名字呢?

(學生齊讀掛在樹上的26個字)

以上是“新課導入”環節和第一題“我會連”的設計,接下來的每一題也都分別設計成秋遊中的一項有趣的活動。整節課的教學都在大森林的情境中進行,教學效果很理想。

類似的充滿童趣的教學情境還有遊戲性情境—一根據“園地”中各道題的特點,分別選擇相應的遊戲(摘果子、吃水果、過橋、登山、撿貝殼、大轉盤、走迷宮等)與之匹配,使整堂課的教學始終成爲學生玩遊戲的過程;競賽性情境—一以小組爲單位展開擂臺賽,讓學生在濃濃的競爭氛圍裏完成“園地”中的各項訓練。

對此,有人可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如此創設情境是否花哨了些?是否累人了些?簡簡單單的一道題,何必處理得這麼複雜?拿起筆和尺連一連,再讀一讀,不就得了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教師在備課時,多花一些心思、多付出一些創造性勞動,在課堂上呈現出比傳統教學更有情趣、更有活力的教學場景,它的意義遠遠不止在於讓學生會讀會認,其更深更遠的意義在於它對學生學習興趣、主動性、積極性的激發,在於它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熱愛語文的情感,而不至於讓學生剛入學不久就對學習語文失去興趣和熱情,影響他們今後幾年、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內對語文的認識和態度。所以,不可忽視教學情境的創設或多媒體手段在教學中的運用。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創設什麼樣的情境,其本質都是形式。教師要重視並善於藉助情境引導學生逐步落實學習目標,這一點纔是教學的根本任務,否則,學習情境的創設也就流於形式。

二、引導學生髮現規律、延伸拓展,激發學生聯繫生活創造性地學語文、用語文

在“發現規律、舉一反三”的要求上,基礎訓練與語文園地基本相同,只不過後者應更注重讓學生自主發現、自主遷移。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例子,引導學生從中發現字、詞、句的規律,並進行遷移。如:“我會認”“比比寫寫”“讀讀說說”等訓練,都應引導學生在自主發現的基礎上認字、寫字、說句子,而後以教材爲“引子”進一步將教學作必要的延伸。

如《語文園地二》的“我會找”這道題可這樣設計:在學生把圖中的13個字分別裝入帶“氵”和帶“辶”的籃子後,樹上又掉下了五個空蘋果(沒寫上字人這五個蘋果該放進誰的籃子呢?孩子們想出了一個好辦法解決了這個難題。

生:先給每個空蘋果取個帶“氵”或“辶”的名字,再把它們裝進籃子。

師:你能幫它們取什麼名字呢?

生:我幫它取個名字叫“淵”,我的名字就有這個字。

師:真棒!能從名字上認字。

生:大海的“海”有三點水,我看課外書上認的。

師:這個小朋友更厲害了,能從課外書上認字。

生:我從廣告牌上看到了“好運氣”這三個字,“運”字也帶有“辶”。

師:太了不起啦!廣告牌也能成爲你的識字老師!

“如何把沒有名字的蘋果裝進籃子”的安排是“我會找”這一道題教學的點睛之筆。它不但是知識、技能的舉一反三的拓展性訓練,其精彩之處,第一,在於它所傳遞的一個信息——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完全必要也完全可能。我們的語文教學是母語教學,因此,從周圍同學的名字,到課外書、廣告牌……都應成爲學生學習語文的空間。在這一方面.教材直接提供了充分的條件,如:57頁的認姓氏字、99頁的認牌匾字,都把語文學習與學生生活聯繫起來,讓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沒有什麼課內外、校內外的鴻溝。教學時,要儘可能地安排同桌或小組間交流,展示自主學習語文的成果。第二個精彩之處是,這位教師對學生的自主學習給予的適時評價、鼓勵。我想,教師簡短的點評,絕對不僅僅是對發言者的肯定,其更大的作用、更深遠的影響在於它對全班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方法、途徑的一種滲透性的、無形的指導。我們相信,有了這樣的重視,久而久之,就能夠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關注生活中的語文,激發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在生活中自主學習語文,主動運用語文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使語文教學的課堂越來越廣闊、每一個參與課改的語文教師.都應確立大語文觀,大膽、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語文課程資源,以教材和四十分鐘的課堂教學爲“引子”,用讚賞、期待、信任的態度,把學生領到生活的大課堂中去感受語文、學習語文。

再如:對於《語文園地五》的第二處領會讀”,在學生進行了充分的朗讀訓練後,可作如下的拓展訓練。

1.討論:天上的白雲有時像成羣的小白羊,有時又像什麼呢?

2.學生根據自己的想像和平時的觀察試着改編這首兒歌。

3.交流:教小朋友讀一讀自己編的兒歌

仿編兒歌,這是一件多麼有創意又多麼有趣的事啊!在老師用熱情鼓勵的語言和充滿信任的目光創設的氛圍裏。孩子們積極調動平時的生活積累(對白雲的觀察、想像)和語言積累,興趣盎然地投入其中,有的編了《天上的小白兔》,有的編了《天上的大白鵝》,有的編了《天上的白龍馬》……一個個儼然都成了小詩人。其“作品”雖顯稚嫩,甚至有點兒可笑,卻編得用心、真實,而且仿中有創,不乏個性。在編一編、讀一讀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孩子們嚐到了輕輕鬆鬆學語文、用語文的樂趣,真切地獲得了學習語文所帶來的成功經驗。類似的拓展活動非常具有語文實踐價值,但是應注意重在過程,淡化結果。

以下是學生仿編的兩首兒歌。

天上的小白兔 天上的大白鵝

天上一羣小白兔, 天上一羣大白鵝,

蹦蹦跳跳真可愛。 有的游泳有的散步。

小白兔啊下來吧, 大白鵝呀下來吧。

不要在天上着了涼。 不要在天上迷了路。

地上草兒密, 地上河水清,

地上蘑菇多, 水裏小魚多,

地上纔是你們溫暖的家。 大地纔是你們的家鄉。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教師都非常熟悉的名言。但是,我們不能僅僅把它掛在口頭上,爲了實踐這句話,我們必須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進行創造性的語文教學活動,創建學生學習語文的樂園,千方百計地讓學生愛學語文,愛語文老師,在語文天地間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