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國學

誦讀國學經典心得體會9篇

國學1.73W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誦讀國學經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誦讀國學經典心得體會9篇

誦讀國學經典心得體會 篇1

20xx年3月9日,我去參加德順國小教研室開展的《中華頌、國學經典誦讀》教師培訓活動。聽了許老師和王老師的二節國學公開課,使我感受很多,也令我受益匪淺,更讓我明白了國學課應如何上。以下是我這次參加聽課的一些體會。

許老師和王老師的這二節課是截然不同的。許老師是用多媒體電腦來上,而王老師是不用多媒體電腦上,二位老師上的都非常精彩。

首先是許老師上第一節課,她在這堂課中共教了三首詩歌,許老師把重點放在第一首《敕勒歌》,播放精美的畫面陶冶學生的情操,開闊學生的視野,採用分組比賽的方式開展詩歌頌誦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最吸引我的是許老師一邊讀也哪句詩的意思,學生看着畫面一邊讀出相對的詩句,這有助於學生的記憶,這個方法值得我學習,我認爲這也是教學的一大亮點。

而王老師的課使大家的'眼球一亮,令我感到課堂很真實、親切、自然,使我明白了沒有多媒體電腦同樣能上好國學課。而更讓我欽佩的是王老師的課堂充分體現出人文性,也體現出教師的機智和幽默。王老師尊重學生的選擇,能學多少就學多少,她採用了搜籤比賽誦讀的方法開展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讓我學到很多技巧和方法。比如:有快讀,慢讀,拍節奏讀等,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好方法,它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效果也很好。總之,此次活動讓我明白了國學教學學生能學多少就學多少,能背熟很重要,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讀出詩歌的情感,讀出詩歌的韻味。??

誦讀國學經典心得體會 篇2

中國是一個有着5000多年悠久文化歷史的泱泱大國,它承載着十多億人的夢想揚帆遠航,而我們是有着中華民族歷史文化薰陶的中國人,同樣也要熟識中華民族的載體—國學。接續國學薪火能更好地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更可以使自己成爲一個正直的君子,成爲一個真正的中國人。

古語有云:“腹有書香氣自華”,意思是說,一個人只要縱觀羣書,無論貧窮貴賤,都可以受到世人尊敬;反之,一個人要是胸無點墨,就算他再富有,也和窮人沒什麼兩樣。所以,對於我們21世紀的青少年來說,品讀國學經典是必不可少的一門選修課,你可以沒有天才般的智慧,但你不能沒有對國學知識的熱情。經典誦讀電視大賽是一個可以讓我們所有人去感悟國學經典,接近文學歷史的一個不可多得的機會,它能讓我們所有人明白國學的真諦,讓每一個人去尋找,去發現國學經典的魅力所在。

輕輕翻開一本書,撲面而來的是那沁人心脾的書香氣息,這便是每一本文學經典的靈魂。沒有花香的濃郁,也沒有茶香的醇厚,有的只殺那一抹清新淡雅的神韻,讓你沉浸在其中,如飢似渴的品味其中的每一個字眼,享受文學帶給你的樂趣。

當今的社會進行着日新月異的發展,我們無法掌控社會,就要保留祖先們爲我們留下的文化經典。可是,社會的進步使得人們不再執着於每一本經典,甚至將他們遺忘。所以,我們大家要想做一個真正的有道德的人,就要在每一本國學經典中尋找人生的方向,做真正的君子。無論是一手詩還是詞,它裏面所包含的都是作者的人生哲理,是每一位文人雅士思想的精華,品味其神韻,便可以讓我們受益終身。

每一本國學經典,都像一幅幅山河畫卷,這錦繡河山讓每一個人心神嚮往,承載的是永恆,是信念,是亙古不變的燦爛與輝煌。談遷編篡國榷的故事想必大家已經耳熟能詳,談遷歷時幾十年才寫成這一部流芳百世的經典之作,可見這部書中凝聚了多少他的心血,用生命撰寫的這部史詩也一定帶給了不少人教誨。由此可見,每一部文學經典都是作者心血的.結晶,都是作者用汗水澆灌出來的,所以我們更應該珍惜這些經典,利用好它們,真正融入到國學經典之中。

國學經典是國之靈魂,民族之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力量,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而一個人如果沒有這些,用何來談人生呢。國學是中國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涵養。作爲一箇中國人,我們應該引以爲傲。

我衷心地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國學學習的行列中,讓國學經典的智慧之光引領自己走向輝煌,讓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脫,像主角一樣爲自己的人生完成華麗的逆轉,成爲一個智者。讓我們繼承併發揚國學文化經典,讓自己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讓我們走進國學,與古代聖賢爲友,讓民族文化源遠流長!

品國學經典,做謙謙君子。

誦讀國學經典心得體會 篇3

“經典”是一個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結晶,所載爲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價值歷久而彌新,任何一個文化系統皆有其永恆不朽的經典作爲源頭。

羅曼·羅蘭曾說過:“一個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爲了探索它內在的生命——它的各種行動的源泉——我們必須通過它的文學、哲學和藝術而深入它的靈魂,因爲這裏反映了它人民的'種種思想、熱情和理想。”

這個暑假我認真誦讀國學經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頗深。 一提到“國學經典”四個字,大家的第一反應一定會是中華文化中最優秀、最精華、最有價值的典範性著作。我覺得《千字文》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據史書記載,這篇構思精巧、富有韻致的《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時一位叫周興嗣的人於一夜間編成的。公元六世紀初,梁武帝蕭衍博通衆學,擅長文學,雅愛書法。他對王羲之的書法推崇備至,因而命人從王羲之的墨跡中,選出一千個各不相同的字,讓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用四言韻文的形式將其編撰成文,字句間要求有密切聯繫,且要富於文采和韻味,以供兒童學習識字,並從中掌握必要的知識。周興嗣才思敏捷,一夜便將《千字文》編成,不過,第二天,他竟已是兩鬢斑白。《千字文》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流傳到今天,作爲一部啓蒙讀物,它獲得了很高的評價。書中還有關於學習的,如“尺璧非寶,寸陰是競。”說明古人很早就認識到光陰的可貴,“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篤初誠美,慎終宜令。”修身、求學,重視開頭固然不錯,但始終如一堅持到最後更是難能可貴。做學問不可以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應該堅持不懈,最終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守真志滿,逐物意移。”說的是每個人要保持善性,學習要專一,不要轉移意志,甚至玩物喪志。“孤陋寡聞,愚蒙等誚。”學問淺薄,見識少,就會被別人恥笑。我們不能只讀死書,還要多增長見識,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則就會成爲“井底之蛙”。書中還寫了許多歷史傳說,經典故事:如夜明珠,盤古開天,讓我大開眼界。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我們在多讀、多背中享受這部經典美文帶給我們的樂趣吧! 再如讀《論語》時,我對《論語》及其作者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現實生活中,也慢慢知道我們的很多風俗習慣、禮貌用語原來都來自於《論語》,《論語》在2500多年後仍能擁有如此深的影響,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廣爲流傳。《論語》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話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的確,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罔然無知而沒有收穫;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而不能肯定。它教人學習要動腦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題海戰術,要學會思考和總結。只有在努力的基礎上,學會思考,自己的學習成績才能更上一層樓。如果僅僅思考而不學習,那就像種莊稼想不勞而獲一樣。把這句話作爲自己的座右銘,時刻提醒着自己,工作也要講究方法,不要一股勁走到頭,才發現是個死衚衕,要經常反思自己的工作,從反思中提高自己。而且時刻提醒着自己,只有親身付出,纔有可能有回報,不要有等着天上掉餡餅的想法。只要有可行的想法,自己就要去嘗試,去付諸行動。《論語》不僅教會了我學會工作,還教會了我做人。所以,我堅信,只要大家能夠理解《論語》的真諦,你的人生一定不會遺憾。

閱讀國學經典,在擴大我們的閱讀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着我們的思想、行爲,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着我們健康成長,讓我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並使之發揚光大!

誦讀國學經典心得體會 篇4

近段時間我們學習了國學經典,通過學習漸漸的瞭解了書中的意思。

國學經典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明證,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傳統經典文化是中華文明傳承數千年的重要載體,內容博大精深,流傳的經典浩如煙海。

國學經典中不僅有名家名言,還有貼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膾炙人口的著作選讀。其中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詳,還有的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艱辛”也在民間廣爲流傳。這些使國學之精華更接近人們平時的日常生活,讓我們更容易理解,方便記憶,能把聖人之訓用在實處。

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著作中,《論語》一直閃耀着特別的光芒。兩千多年來,《論語》中“仁愛”的核心思想,始終浸潤着“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光芒,它爲不同時期、不同年代的人們所推崇,所向往。原來總以爲孔子是離自己很遙遠的古代聖賢,《論語》是學術家們才研究的歷史文化遺產,從沒有想到它會如此親近地來到我們身邊。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作爲教師,假如我們能感受到這些,那我們的心中肯定會少許多怨言,肯定會是一名快樂而幸福的教師。真正好的老師應像孔夫子這樣,平和地跟學生商量把這種天地人三才共榮共生的關係講透。面對不同的學生,我們老師就需要保持一個健康的心態。

就像孔子所說的那樣要“愛人”、“知識”。關愛別人,就是仁,瞭解別人,就是智。對學生多些瞭解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對成績差的學生應以一種積極的心態,正確地引導,相信他們一定會在自己的教育下有所轉變,只是遲早而已。

國學經典裏的每一個故事都告訴了我們許多人生的哲理和處事做人的道理,在擴大我們的閱讀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着我們的思想、行爲。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着我們,讓我們一起在聖賢的光芒下學習成長。

二年級暑假時,爸爸要求我讀誦《弟子規》,剛開始時,讀起來朗朗上口,覺得挺好玩,可爸爸要求我背誦下來,這可真有點難爲我了,在爸爸的堅持下,慢慢的,每天背幾段,一個暑假,我終於全部背下來了,經過爸爸的耐心講解,我還真明白了很多道理呢,這個暑假收穫可真不少。後來在一次課堂精彩三分鐘上,我一口氣背下《弟子規》,同學們被我字正腔圓、抑揚頓挫、順口連句的背誦聲所打動,贏得一陣陣掌聲。我爲讀到這本好書而感到自豪和高興。

首孝悌。爸爸告訴我做人首先要學會孝敬自己的父母,愛護自己的兄弟姐妹,還說一個人如果連這些基本的都做不到,他怎麼可能去尊敬、愛護別人呢?爸爸也時常以這句話來教育我,正是因爲學習了《弟子規》,我對爺爺、奶奶都很尊敬,每逢奶奶過生日時,我總會送給奶奶一個意想不到的禮物,使爺爺、奶奶高興得合不攏嘴。平常早晨上學前,我總會先向爸爸、媽媽鞠躬請安問好,然後再高高興興上學去。在班上與同學們也團結的很好,同學間過生日時,我們相互間還上門祝賀。

次謹信。書上解釋說,其次說話要謹慎,爲人要誠信。要求做人說話要講究方法,不要冒然隨便亂講,弄不好會傷害到別人,甚至好事變成壞事,這一點對我們國小生來說可真夠重要,平時我總好講話,守不住口,今後需要多加註意。爲人要講信,平時凡借了別人的錢物,我就會即時歸還。

還有很多諸如“身有傷,貽親憂。字不敬,心先病……”爸爸在看到我生病或受傷時,會用《弟子規》上話來告訴我,這樣會導致父母擔心的。看到字寫的不好,也總會說字不敬,心先病,你態度不端正,不恭敬,當然字就寫不好。

《弟子規》上的句子短,好記,都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有關的問題,用《弟子規》上的話來規範我們的言語行動,就會使我們小朋友變得懂事,有禮貌。儘管我還有很多不足,與《弟子規》上的要求還有差距,但在我今後的成長過程中,我會以《弟子規》爲鏡子,時常照照自已,力爭使自己取得更大進步。

誦讀國學經典心得體會 篇5

常言道:要育兒,先育己。我們給了孩子生命,但不能替孩子去生活。我們寄予孩子夢想,但不能替孩子去實現。我們爲了孩子做了很多的事情,但對孩子最有價值的是我們選擇的教育方式。家長的教育直接決定了孩子的未來。可是作爲家長,如何進行家庭教育,如何正確培養孩子呢?這個問題困惑了我好久。我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教育好孩子呢?

20xx年接觸到國學經典,才明白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國學經典是中華文化中最優秀、最有價值的典範性著作。誦讀國學經典,相當於和一位充滿智慧的老人交朋友,輕鬆的接受他的教誨、吸取他的智慧。讀經典一部,勝雜書萬卷。在孩子年齡還小的時候,熟讀一些有高度價值的書,可以終身受益。

藉助中心校“讓孩子們海量閱讀”的活動,我就開始和孩子們一起學習。到目前爲至,我和孩子們已經讀完了《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弟子規》等。和兒子兵兵讀完了《易經》、《大學中庸》、《老子》、《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笠翁對韻》、《朱子治家格言》、《少年兒童詩詞啓蒙》,現在正在讀《孟子》、《黃帝內經》、《詩經》。

在誦讀中孩子變得有愛心了。每當我在家裏蹲下摘菜的時候,兵兵就會邊搬來一個板凳邊說:“媽媽,你辛苦了,請坐。”每當我在教室掃地時,總有孩子說:“老師辛苦了,我們會自己掃。”每當我聲音沙啞時,總會有孩子給我倒杯水。

在誦讀中孩子們變得講禮儀。一天早上,看到郭煜鑫,喊他,可他沒答應,邊上的同學們都說他不愛說話。針對此種情況,我及時教孩子們誦讀《弟子規》: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下午,在校門口又見到郭煜鑫,再次喊他,他馬上站好,說:“老師好。”我欣慰的笑了。

在誦讀中孩子的想象力豐富了。一次我在切土豆,兵兵走過來,看着土豆就說:“土豆,土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聽到兵兵讀詩,心裏很驚訝,從土豆都能想到《七步詩》真是太棒了。我就問他:“你看到土豆,是怎麼想到《七步詩》的?”他說土豆,煮豆,都有一個豆字。看到大風他會脫口而出:“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定四方。”

清明節前一天,我問同學們明天是什麼節日,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是清明節,一說清明孩子們就爭先恐後的背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又背魏野的《清明》: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薪火,曉窗分與讀書燈。看到孩子們能由節日想到古詩,心裏真是樂開了花。看來誦讀對孩子們的影響挺大的。

在誦讀中孩子的識字量增加了,興趣提高了。一次課堂上,我讓同學們預習《陽光》,同學們一下就讀出來了:陽光像金子,灑遍田野,高山和小河。“陽,像,金,野這幾個字都還沒學,你們是怎麼認識的?”同學們七嘴八舌的說:“老師,看看《格林童話》就認識了。”“是在讀書的時候認識的,我還認識好多字呢!”我故作驚訝的感嘆道:原來讀書有認識生字的好處呀!這是孩子們又接上了:讀書還可以知道好多的'事,認識好多的朋友,明白好多的道理,遊玩沒去過的地方呢!我趁熱打鐵,既然書有這麼神奇的力量,那就讓我們多讀書,讀好書!我的孩子們真的迷上了讀書,每天午飯、晚飯後總能看到他們癡迷在書中的身影。

經常誦讀國學經典,孩子不僅變得孝順父母,懂禮貌,知禮儀,性格也開朗了,在學習上奮發向上、在做事中互幫互學,爲以後做人做事打下良好的基礎,並且還能從中培養孩子愛上閱讀的好習慣。我發現經常讀書的孩子,注意力集中,記憶力和理解力也有大大的提升。

我結合自己誦讀國學經典的親身體驗,想給在座的各位說和孩子們一起讀國學經典吧,在傳承中國文化中,在誦讀經典中,不僅可以看到秦朝的短暫,唐朝的繁榮,宋元文化的燦爛,明清文化的鮮明特點,更可以欣慰的看到孩子們成長的點滴,成長的快樂。

國學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根,我們應該多學國學,多讀經典,瞭解歷史。在中心校倡導的海量閱讀中,和孩子們一同暢遊在書的海洋中,與書爲伴,與書爲友,讓經典一代代傳承下去,使中國國學文化得到永生!各位同仁,作爲一名教育者,深知“腹有詩書氣自華”,讓我們引導孩子愛上讀書,愛上經典,與孩子們一同行走在誦讀經典的路上,使中國國學文化得到永生!

誦讀國學經典心得體會 篇6

通過這一段時間網上視頻和讀本的學習以及對我國古代燦爛文化經典的涉獵,感覺國學不僅在廟堂上生輝,在民間照樣閃光。中國之所以成爲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綿延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也是因爲國學文化一直貫穿於每一箇中國人的成長曆程。閱讀和學習國學經典,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着我們的思想、行爲,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着我們健康成長,讓我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並使之發揚光大!這使我受益匪淺,我學到了許多,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取其精華,融入其中,讓學生們用心去感受我國古代文化的燦爛。

儒家文化的現代價值

孔子是我國曆史上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締造的儒學,自春秋起就開始書寫她源遠流長的歷史。從先秦時期以孔子、孟子、荀子爲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學,到漢初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立儒家正統地位,再到宋代的程朱理學(程顥、程頤和朱熹),以及清末康有爲等近現代新儒學,至今已有2500餘年的歷史了。在這漫長的歲月裏,隨着社會的發展的歷史的演進,儒家學說從內容到形式都得到了不斷地豐富與發展,其社會功能也在與時俱進,並逐步形成了自己別具一格的文化內涵。面對全球化文化浪潮的衝擊與融匯,對儒家文化的現代價值的探討與思索也越發激烈和深入。

一、道德價值

作爲儒家文化的創始人,孔子首先提出了“仁”的思想,並以此作爲治國使民的基本原則。“仁”作爲儒家道德理論的基本原則,是各種道德規範和道德要求的基本出發點,在公德體系中居核心地位。孔子說:“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又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均出自論語),這就表明,“仁愛”既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義務,更是一種推己爲人的利他風尚和助人爲善的精神,要求人們做到“互利互惠”。一方面要敢於和善於追求個人正當利益,另一方面又要惠及他人,利他益衆。

百善孝爲先。“孝”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和特徵之一,同時也是儒家倫理思想中基本行爲規範和重要道德範疇。在儒家道德體系中,孝敬是仁德的開始和基礎。也是家庭和諧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個人最基本的倫理道德準則。一個不“孝”的人,談何爲人,談何做人,談何道德品質?因此,儒家的孝道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在當今社會更應該代代傳承,發揚光大。

孟子的性善論提出四種心,即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信義”作爲它的重要體現,是儒家文化的又一種重要價值。孟子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捨生取義者也”(出自《孟子?告子上》)。這裏生命與道義是合理存在的,但當二者發生衝突時,對道義的追求要高於對生命的追求,在只有犧牲生命才能堅持道義時,要捨生取義。“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在當今物慾橫流的社會中,“信”與“義”將發揮無可替代的作用。

二、教育價值

孔子無疑是中國最偉大的教育家,他興辦私學,推動平民教育的'發展,其“有教無類”的思想可以說是最早的平等教育主張。“學而時習之”、“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等思想已影響無數教育活動的參與者。在孔子的一生中,從15歲“志於學”開始,到70歲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而止,其人生境界不斷提升,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正是其終生“學而不厭”的結果。孔子通過其經歷以及理論爲後世的教育開闢了一條嶄新的道路。其後,宋代理學家朱熹對儒學文化的教育思想進行了繼承與發展,不僅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終身性,更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觀點,如他所說:“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不僅要認識,更應該去實踐。這種思想對於解決今天的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相矛盾、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相脫節的問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政治價值

儒家的思想文化,不僅是道德的哲學,教育的哲學,生活的哲學,也是政治的哲學。重要的體現就是“仁政”主張和民本思想,主張“輕刑薄稅”“聽政於國人”“與民同樂”等。衆所周知,“和”是儒家的重要思想文化的精髓,“和”不僅是一種政治手段,還是一種政治目的。儒家理想中的社會至少是一個和諧、團結、和平的社會,這與時下建設和諧社會很有相似之處。對於當今以美國爲首時代,儒家“大同思想”及“和”的主張可以起到抵制作用,這也正是儒家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因素。

以“仁”爲核心的儒家政治思想,閃爍着民主、民生的光芒,在歷史的變遷中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液之中,影響着中國曆朝歷代的政治活動,儘管有其歷史的侷限性,但它“德治”主張和“禮治”的秩序思想,都對當今政治有着重要的借鑑意義。

在人類歷史漫長的歲月中,中華民族穩固屹立了數千年,羅馬帝國、奧斯曼帝國等諸多大國崛起又毀滅,更有數百個帝國無聲無息地誕生和消亡。毋庸置疑,儒家的思想文化對中華文明的生生不息功不可沒。

儒家文化經過歷史長河的洗禮,已經不是幾句話、幾段文字能夠說清表明的,其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我們要批判地繼承加以吸收,並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使其發揚光大,實現儒家文化應有的現代價值。

國學典籍作爲國之瑰寶,理應擺放在廣大青少年朋友的案邊、枕邊。閱讀那一篇篇流傳千古的文章,朗誦那一首首優秀的詩篇,就是在和歷代先賢對話,就是在觸摸中華民族的偉大靈魂。

每一個青少年都應該瞭解和熟悉國學,按照國學所倡導的精神“正心、修身、齊家”成爲一個品德高尚、行爲規矩的人,對國家和社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青少年唯有學好國學,方能擁有“先天下之憂面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廣闊胸襟,胸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偉大抱負,擁有“有所爲而有所不爲”的大智慧。

國學,爲青少年汲取知識瞭解民族傳統文化提供了一個渠道。孟子的母親爲什麼要三次搬家,“天干”和“地支”都有什麼,“五穀”和“六畜”指的是什麼,國學中的“八卦”是什麼意思,從別人那裏得到一頭牛,你會如何回報,是誰說的“治理大國就像煎烹小魚一樣”,東漢人黃香幾歲時就知道替父親暖被窩。

誦讀國學經典心得體會 篇7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以禮儀之邦聞名於世,我國人民從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美德。“虛席以待”“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在歷史上廣爲傳誦。知禮,講禮,對人彬彬有禮,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們正常關係的準則。知禮講禮的人大多以他人爲重,以社會爲重。能真誠待人也正是一個人高尚情操的表現。試問那些對長輩出言不遜,對朋友態度粗暴,公共場所橫衝直撞的人,能體現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講文明的人嗎?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物質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卻衰退,與一個有“禮儀之邦”之稱的民族,與一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民族相容嗎?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是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質的關鍵在於一個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國魂,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來,形成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中華民族幾千年延續下來的愛國、氣節,奮發、立志,改革、創新,勤學、好問,勤儉、廉正,敬長、知禮等傳統美德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國魂和精神。

國學的東西,太多太多,慢慢品味,其樂無窮。學生們誦讀,可以從中懂得爲人處世的道理,使學生更加懂禮貌,更加愛學習……國學經典在誦的過程中深入了學生們的心靈,爲學生們儲存了文化的養料,等他長大的時候慢慢吸收。

國學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經典的底蘊厚重。走近國學經典,我認爲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寧靜、潛心。只有靜得下來的人、潛得下來的人,纔有可能從內心中容下國學經典。當我們被現代社會許多時尚的、流行的、快餐的文化捆住自己的手腳以至心靈的時候,當我們內心深處的小農意識、急功近利的心態沒有消除的.時候,我們不可能在自己的心中留住國學經典的腳步,更不可能在自己的生命中延續國學經典的精髓。

我校積極倡導讀誦國學經典在我看來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讓學生們瞭解中國的過去,瞭解中國的文化,瞭解中國的思想。在讀誦中,強化記憶力,在學生記憶的黃金時期,爲他們補充大量有益的讓他們受益終生的東西。最爲重要的是:讓學生們汲取千年文化中的營養,讓他們在今後的成長中不斷體會、反芻,用正確的思想指引他們的生活,帶他們找到幸福生活的真諦!

朋友們,潛下心來,靜下氣來,與學生們一道走近國學經典,和學生們一起體會和感悟!用國學指導自己的言行舉止,在與學生們一起學習的過程中一同快樂收穫與成長。

誦讀國學經典心得體會 篇8

當前的國小語文國學經典誦讀教學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問題,我認爲國學經典誦讀教學應該以滲透德育教育爲主。在此基礎上,我提出了自己對於國學經典誦讀教學的幾點策略,與同行探討。

一、國學經典誦讀教學應該以滲透德育教育爲主

1、通過經典誦讀故事會教學,挖掘德育思想

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其實基本上國學經典誦讀的內容都是由一個一個的故事組成的。就拿《三字經》來說,這本書裏蘊含着中華民族的傳統的道德人文主義精神,這本書不僅知識性強,而且也有很強的趣味性,對於兒童的德育教育具有很大意義。很多國小生在上國小之前就背誦過《三字經》,但是那只是一種機械的背誦,他們對於《三字經》裏面包含的故事內容知道的太少。教師在教學時,應該挖掘書中蘊含的故事,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去查資料,尋找故事原文。只要教師堅持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說故事,聽故事,就能通過《三字經》的學習,挖掘到文章裏蘊含的德育思想。

2、創設國學經典教學小環境,創設德育大環境

學校裏的環境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的最好的陣地之一。良好的環境有利於給學生一種心靈上的美。教師要善於利用學校裏的角角落落,創設國學經典教學的小環境,從而創設德育教育的大環境。當學生感受到校園裏的濃郁的書香氣氛,品味到國學經典的美文,這時的學生會回味無窮,他們會感覺到校園裏到處都散發着迷人的芬芳,感受着中華傳統文化的氣息,這都對學生的品德提升起到了耳濡目染的作用。我們可以在學校的宣傳欄裏張貼一些國學經典內容,對學生的德育起着警示作用,更是對學生的日常行爲舉止的一個提醒。我們還可以把學生自己繪製的國學經典小詩文貼在教學樓的走廊上,告誡學生要尊重自己的勞動成果,保護好自己的作品。一旦當學生形成了自覺行爲後,就會對他們的成長起着不可以估量的作用。

3、誦讀唐詩宋詞,激發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情感

細細地研讀唐詩宋詞後,我們發現,很多唐詩宋詞在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同時,其實質是在表達着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我們教師可以把這些相似的實詞進行整理、歸類,指導學生全面、系統地誦讀,通過反覆的誦讀,引領學生去感受作者的強烈愛國思想,從而激發自己對作者內心的理解,最終產生對祖國熱情的情感。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學生誦讀多了,他們就能在實際的生活中應用這些實詞來表情達意。因此,我們教師也要組織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外活動,讓學生走進社會、親近自然,讓學生在大自然中感受詩詞中熱愛生活的思想。比如,當我們組織學生春遊時,他們看到大自然的景色,就會情不自禁地吟唱起“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的詩句。

4、通過國學經典誦讀教學,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真正的友誼

國小生之間的互相交往是很簡單、單純的,很多都是因爲能在一起玩得來而交往,他們在這個階段不太明白同學之間什麼纔是真正的友誼以及友誼的價值與可貴。因此,教師在學生的德育方面的教育應該多關係啓發學生重視友誼之情。我們教師可以利用國學經典誦讀教學,挖掘國學經典詩文裏面有關歌頌友誼的.內容,學生在學習這樣的古詩時,通過反覆誦讀與學習能感受到友誼的真諦。在國小語文教材與資料中有很多這樣的體現友誼的詩句,比如:“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等等。這些經典的詩句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友誼之情:朋友的送別;朋友的相聚;朋友的相思;朋友的祝福。教師引導學生誦讀這些國學經典,這些不同的場景一幅一幅地呈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品味朋友之間的真摯情感,理解朋友之間的友誼是多麼的珍貴。

教師要根據國小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僅僅圍繞德育目標,選擇合適的國學經典教學內容,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國學經典誦讀教學,在潛移默化中滲透德育思想,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

二、國學經典誦讀教學的基本策略

1、在課堂教學中引導

國學經典誦讀教學首先要務必納入學校的校本課程教學體系,至少每週兩節小課進行經典誦讀教學。教師首先應該要注意課內、外誦讀的銜接,教給學生誦讀的方法,引導學生在誦讀國學經典中感悟到非常深刻的道理。比如教師在給學生介紹司馬光這個人物時,教師要從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中告訴司馬光充滿着智慧,同時告訴學生司馬光學習也很刻苦,他讀書的時候怕自己睡着,完不成學習任務,就睡警枕(一個圓木),只要一動,自己就醒了。另外,教師要經常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誦讀中想象,體會經典的意境。其次,教師教學不能就教材學教材,要善於根據教學需要引經據典,拓展知識,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

2、在環境氛圍中滲透

教師光靠短時間的小課教授學生國學經典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我們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環境氛圍來滲透國學經典誦讀教學,讓學生感受到國學經典誦讀教學無處不在。首先,爲了營造誦讀的氛圍,語文教師可以採取“見縫插針”的方式,在每節課的前幾分鐘開展“課前一吟”,讓學生能夠做到天天接觸,天天吟唱,天天覆習。其次,我們讓每一面牆和每一塊黑板都會說話,讓學生自己收集一些國學經典誦讀的內容寫上去,充分發揮了環境育人的功能。再次,教師可以成立班級圖書角,拓寬學生國學經典閱讀的空間,提高學生的閱讀量。

3、在活動中內化

紙上得來終覺淺。國學經典誦讀教學的內容如果只是侷限在書本上,而沒用在實際的活動中得到實施,那學生學到的就是依然是很淺顯的知識。因此,學校應該經常開展一些國學經典誦讀的活動,這樣一方面有利於國學經典誦讀教學的校本教材的實施,另一方面有利於學生在活動中把學到的內容進行內化,提高了自身的修養。經典誦讀的活動很很多,比如:最直接的就是各個班級定期舉行國學經典誦讀比賽,鼓勵先進,激勵後進;學校裏可以利用校廣播站,開闢“國學經典誦讀”專欄,利用上午和中午上課之前的十五分鐘進行廣播;組織學生編寫國學經典內容方面的手抄報,激發學生學習國學經典的熱情;學校可以把國學經典誦讀內容植入到學校的藝術活動中,讓學生在誦、背、書、唱、畫、演中感受經典文化的魅力;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爲下班的父母端上一杯茶,吃完飯主動地收拾碗筷等等。

國學經典誦讀教學貴在引導,重在環境氛圍下的滲透,並通過大量的活動實踐,讓國學經典誦讀的教學內容在學生的心裏得到內化,這樣國學經典誦讀教學纔有效果。

總之,學校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教學,讓學生在經典誦讀的薰陶下,心靈得到淨化,在新的歷史時期,富於經典誦讀新的內涵。教師要不斷地去學習當前國學經典教學的好的方式、方法,讓孩子們能在國小階段讀到世間經典名篇。教學不會停止,思考不會結束,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要在在不斷地思考中探索國學經典誦讀教學,使國學經典誦讀教學發揮教書育人的有效作用。

誦讀國學經典心得體會 篇9

諾大的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這些優秀的文化是我們的老祖先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它們流傳了成百上千年,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

自這學期以來,學校裏掀起了一場國學經典誦讀的熱潮,每天一到午間會時期必定是此起彼伏的朗朗讀書聲。常是《弟子規》讀完後緊隨着《三字經》就來了,從不間斷。從“弟子規,聖人訓。”到“勿自暴,勿自棄。”再從“人之初,性本善。”到“勤有功,戲無益。”讓我們走進了一個妙不可言的世界,感受其中的儒家風範——以“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爲完美人生理想;以“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爲處世修身原則。在這裏,我們可以學到更多的傳統美德;在這裏,我們可以瞭解更多能人志士努力的詳細過程;在這裏,我們可以獲得更多平常不曾有過的領悟。例如,什麼纔是真正的孝心?我們平日裏外出時有沒有什麼做得不妥當的地方?我們要怎樣做纔不會讓父母擔心? 我們可以從經典中學會做人處事的人生哲理,也可以從中品味人間百態。或許你現在讀不出,理解不到,但,晉朝的陳壽在《三國志·魏志·王肅傳》說過“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現在不理解,現在或許差的是時間的洗禮和社會的閱歷,但,這不代表着以後的我們也不能理解。

經典的力量是十分強大的,把誦讀國學經典堅持下去,能使我們提高自身修養,道德品範,還可以使我們的氣質更高貴。經典能使我們內心平靜,淡泊明志。這是修養,是氣質,是境界,也是我們獲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因爲,只有這樣,不論處在何種境界,不論面對何種情況,也能以最冷靜的`頭腦,最優雅的姿態完美解決。理想,志氣和勇氣固然重要,但,如果總是毛躁的處理事情,也成不了大事。這時則需要閱讀國學經典時的平靜,靜下心來把事情一件一件的仔仔細細的做好。 國學經典是我華夏民族最珍貴的文化,鑄就了許多偉人,成就了許多輝煌,締造了許多盛世,它們是我們的民族魂。讓我們一起習讀國學經典,傳承中國文化,實現民族復興。 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