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國學

國學經典誦讀心得

國學2.48W
國學經典誦讀心得1

這一階段,我認真誦讀《國學經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頗深。

國學經典誦讀心得

書中還有關於學習的,如“尺璧非寶,寸陰是競。”說明古人很早就認識到光陰的可貴,“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篤初誠美,慎終宜令。”是啊,修身、求學,重視開頭固然不錯,但始終如一堅持到最後更是難能可貴。做學問不可以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應該堅持不懈,最終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守真志滿,逐物意移。”說的是每個人要保持善性,學習要專一,不要轉移意志,甚至玩物喪志。“孤陋寡聞,愚蒙等誚。”學問淺薄,見識少,就會被別人恥笑。我們不能只讀死書,還要多增長見識,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則就會成爲“井底之蛙”。書中還寫了許多歷史傳說,經典故事:如夜明珠,盤古開天,讓我大開眼界。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我。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我們在多讀、多背中享受這部經典美文帶給我們的樂趣吧!再如讀《論語》時,我對《論語》及其作者也會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現實生活中,也慢慢知道我們的很多風俗習慣、禮貌用語原來都來自於《論語》,《論語》在2500多年後仍能擁有如此深的影響,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廣爲流傳。《論語》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話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的確,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罔然無知而沒有收穫;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而不能肯定。它教人學習要動腦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題海戰術,要學會思考和總結。只有在努力的基礎上,學會思考,自己的學習成績才能更上一層樓。如果僅僅思考而不學習,那就像種莊稼想不勞而獲一樣。我把這句話作爲自己的座右銘,時刻提醒着自己,學習要講究方法,不要一股勁走到頭,才發現是個死衚衕,要經常反思自己的學習,從反思中提高自己。而且時刻提醒着自己,只有親身付出,纔有可能有回報,不要有等着天上掉餡餅的想法。只要有可行的想法,自己就要去嘗試,去付諸行動。《論語》不僅教會了我學會學習,還教會了我做人。所以,我堅信,只要大家能夠理解《論語》的真諦,你的人生一定不會遺憾。

同學們,閱讀《國學經典》吧!《國學經典》在擴大我們的閱讀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着我們的思想、行爲,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着我們健康成長,讓我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成爲德才兼備的新一代。

國學經典誦讀心得2

中華五千年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優秀文化傳統給我們炎黃子孫留下了寶貴的財富。那些流傳了成百上千年的經典著作、詩詞曲賦、文學名著、名言佳句,如燦爛的星辰,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觀看了中國傳統文化誦讀節目,感受頗深,經典誦讀大賽是以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爲主題,複賽和決賽都採取國學知識和應用題的形式,在全國各地的選手爲代表來參賽,已檢測當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品德的傳承。經典誦讀大賽在啓動儀式上,六十名學童集體誦讀《弟子規》,並舉行了開筆禮。

經典誦讀大賽是以三部分組成,分別是——我愛記詩詞、名師對對碰和美德大考驗。我愛記詩詞是在大屏幕上出現1個或2個字,由5名選手分別說出有這些字的詩詞,堅持到最後者獲勝。那麼多的古詩詞流利的從他們的口中說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平日裏他們要下多少功夫!我覺得自己和他們相比遜色的多了,以後可得多讀而且這個比賽清晰的體現了我囯學生對詩詞的知識的掌握情況,也體現了我囯學生的博學多才!名師對對碰主要是回答“李白”“白居易”“杜甫”等的問題,從而得到三十分、二十分、十分。最後是美德大考驗,導演會給選手們設置不同障礙,觀察選手們是否在生活能做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

三百四十名選手有許多選手沒有通過比賽,很遺憾。

經典誦讀,是對廣大中國小生進行愛國主義和民族傳統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弘揚族精神,張揚中華文化的魅力的法寶。經典誦讀,使我們跨越了時空界線,連接起亙古爍今的世族文化精粹,爲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和五千年燦爛文化的中華民族唱響了發揚民族精神,弘揚民族文化的最強音。它是民族傳統與民族精神的化身。通過誦讀經典詩文,可以讓我們走進一個妙不可言的世界。什麼是儒家風範,什麼是道家精髓,什麼是千古美文……“經典”他流傳了千百年,從“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將降大任與斯也”,從《歸去來兮辭》到《蘭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通過觀看《山東省青少年經典誦讀電視大賽》,讓我覺得經典誦讀對我們的重要性。誦讀、熟背詩文,讓我們在一生記憶力最好的時候,以便捷的方式獲得經典文化的薰陶。培養我們的注意力和記憶力。幫助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心地向善,提高修養。提升我們語文水平,培養良好的語文素養。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我們要弘揚我們的民族文化,傳承民族精神,讓我們的每個人誠摯有愛、充滿活力,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安定有序、和諧美好,讓我們的國家更富強。

國學經典誦讀心得3

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就開始誦讀國學經典《弟子規》了。《弟子規》的每句話都很短,只有十二個字,但裏面的含義非常豐富。我的這本《弟子規》讀本中還附帶有很多流傳已久的小故事,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弟子規》是教我們小孩子在家孝敬父母,外出和別人友好相處,在學校尊敬師長的行爲規範,原名《訓蒙文》,是根據古代名人孔子的教導編寫的。從古代到現在,小朋友們都在學習這本書。

《弟子規》一開頭就教我們“首孝悌,次謹信”,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要謹慎、講信用。接着就教我們“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和姐姐平時基本上都做到了,除了有時我看書入迷了聽不到媽媽叫我的聲音。

父母養大了我們,我們該怎樣孝敬他們呢?《弟子規》是這樣教我們的:“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這句話的意思是:子女侍奉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感到暖和;夏天要讓他們感到涼爽。早晨起牀,要先向他們請安問好;傍晚回來了,要向父母報平安。這裏還有一個“黃香溫牀”的故事呢。

黃香是東漢時的`一個小孩子,他對父母十分孝順。黃香九歲時,母親去世了,他和父親相依爲命,對父親非常體貼。

夏天,黃香每天都熬一鍋清涼降火的青草茶讓父親喝,讓父親消去暑氣。晚上,黃香用蒲扇扇父親的牀鋪,直到枕頭、竹蓆都沒有熱氣了,才讓父親上牀睡覺。

冬天,黃香每晚都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直到把被褥暖熱了,才請父親上牀睡覺。

《弟子規》中的“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這段話我不太理解,讀了更讓我感動的故事“臥冰求鯉”,我知道了“如果父母疼愛我,我孝順父母,並不是一件難事;如果父母討厭我,我卻還能用心盡孝,那纔算得上難能可貴。”

王祥是西晉時臨沂人,他的母親很早就去世了,他的父親給他娶了後媽朱氏。朱氏經常虐待他,可是王祥覺得她是長輩,一直都很孝順她。

一年冬天,朱氏想吃鮮魚,可到處都買不到。王祥只好跑到河邊,準備把冰鑿開來打魚。冰太厚,很難敲碎,他就用自己的體溫融化堅冰。後來,終於在冰上鑿開一個大窟窿,有兩條受到感動的大鯉魚從水裏跳出來。王祥帶着魚回到了家,繼母朱氏被王祥的孝心感動了。

黃香和王祥都是一個孝順的好孩子!我也要做一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爸爸媽媽累了,我就給他們捶捶背捏捏肩;媽媽胳膊疼了,我就給她揉一揉;我有好吃的東西就先讓爸爸媽媽嘗一嘗。

當爸爸媽媽老了的時候,我也要天天給他們講故事,陪他們做遊戲;他們提出的任何問題我都會認真地回答;如果我不知道怎麼回答,我就上網查資料,找到正確的答案。

《弟子規》教會了我怎樣去孝敬父母,還有很多很多的道理。

國學經典誦讀心得4

關於國學的定義,除基本定義外,在具體的定義上,到目前爲止,學術界尚未做出統一明確的界定。

一般來說“國學”又稱“漢學”或“中國學”,泛指傳統的中華文化與學術。

國學包括中國古代的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以及中醫學、農學、術數、地理、政治、經濟及書畫、音樂、建築等諸多方面。

現“國學”概念產生於十九世紀,當時“西學東漸”改良之風正值熾熱,張之洞、魏源等人爲了與西學相對,提出“中學”(中國之學)這一概念,並主張“中學爲體,西學爲用”,一方面學習西方文明,同時又恢復兩漢經學。

國學是以先秦的經典及諸子百家爲根基,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和同時期的先秦詩賦、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

先秦諸子百家學說是共存共鳴的,沒有主從關係,如果按時期所起作用而論,各家學說在各個時期都發揮着或顯性或隱性作用,只是作用在的領域不同而已;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在思想教化領域起主流作用的是儒家,但其它各家學說也在不同的領域發揮着重要作用,比如政治領域的道家與法家、軍事領域的道家、兵家、醫學領域的道家、醫家、還有其它各領域的各家(名家、墨家、農家……)等等,某一領域起主流作用並不代表全部。

所以,國學的各個學派學說並沒有主從之分,並不存在以哪一家學派學說爲主體。

國學經典誦讀心得5

近段時間我們學習了國學經典,通過學習漸漸的瞭解了書中的意思。

國學經典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明證,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傳統經典文化是中華文明傳承數千年的重要載體,內容博大精深,流傳的經典浩如煙海。

國學經典中不僅有名家名言,還有貼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膾炙人口的著作選讀。其中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詳,還有的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艱辛”也在民間廣爲流傳。這些使國學之精華更接近人們平時的日常生活,讓我們更容易理解,方便記憶,能把聖人之訓用在實處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著作中,《論語》一直閃耀着特別的光芒。兩千多年來,《論語》中“仁愛”的核心思想,始終浸潤着“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光芒,它爲不同時期、不同年代的人們所推崇,所向往。原來總以爲孔子是離自己很遙遠的古代聖賢,《論語》是學術家們才研究的歷史文化遺產,從沒有想到它會如此親近地來到我們身邊。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作爲教師,假如我們能感受到這些,那我們的心中肯定會少許多怨言,肯定會是一名快樂而幸福的教師。真正好的老師應像孔夫子這樣,平和地跟學生商量把這種天地人三才共榮共生的關係講透。面對不同的學生,我們老師就需要保持一個健康的心態。就像孔子所說的那樣要“愛人”、“知識”。關愛別人,就是仁,瞭解別人,就是智。對學生多些瞭解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對成績差的學生應以一種積極的心態,正確地引導,相信他們一定會在自己的教育下有所轉變,只是遲早而已。

國學經典裏的每一個故事都告訴了我們許多人生的哲理和處事做人的道理,在擴大我們的閱讀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着我們的思想、行爲。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着我們,讓我們一起在聖賢的光芒下學習成長。

國學經典誦讀心得6

20xx年3月9日,我去參加德順國小教研室開展的《中華頌、國學經典誦讀》教師培訓活動。聽了許老師和王老師的二節國學公開課,使我感受很多,也令我受益匪淺,更讓我明白了國學課應如何上。以下是我這次參加聽課的一些體會。

許老師和王老師的這二節課是截然不同的。許老師是用多媒體電腦來上,而王老師是不用多媒體電腦上,二位老師上的都非常精彩。

首先是許老師上第一節課,她在這堂課中共教了三首詩歌,許老師把重點放在第一首《敕勒歌》,播放精美的畫面陶冶學生的情操,開闊學生的視野,採用分組比賽的方式開展詩歌頌誦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最吸引我的是許老師一邊讀也哪句詩的意思,學生看着畫面一邊讀出相對的詩句,這有助於學生的記憶,這個方法值得我學習,我認爲這也是教學的一大亮點。

而王老師的課使大家的眼球一亮,令我感到課堂很真實、親切、自然,使我明白了沒有多媒體電腦同樣能上好國學課。而更讓我欽佩的是王老師的課堂充分體現出人文性,也體現出教師的機智和幽默。王老師尊重學生的選擇,能學多少就學多少,她採用了搜籤比賽誦讀的方法開展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讓我學到很多技巧和方法。比如:有快讀,慢讀,拍節奏讀等,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好方法,它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效果也很好。總之,此次活動讓我明白了國學教學學生能學多少就學多少,能背熟很重要,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讀出詩歌的情感,讀出詩歌的韻味。??

國學經典誦讀心得7

“經典”是一個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結晶,所載爲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價值歷久而彌新,任何一個文化系統皆有其永恆不朽的經典作爲源頭。羅曼?羅蘭曾說過:“一個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爲了探索它內在的生命——它的各種行動的源泉——我們必須通過它的文學、哲學和藝術而深入它的靈魂,因爲這裏反映了它人民的種。種思想、熱情和理想。”這個暑假我認真誦讀國學經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頗深。

一提到“國學經典”四個字,大家的第一反應一定會是中華文化中最優秀、最精華、最有價值的典範性著作。我覺得《千字文》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據史書記載,這篇構思精巧、富有韻致的《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時一位叫周興嗣的人於一夜間編成的。公元六世紀初,梁武帝蕭衍博通衆學,擅長文學,雅愛書法。他對王羲之的書法推崇備至,因而命人從王羲之的墨跡中,選出一千個各不相同的字,讓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用四言韻文的形式將其編撰成文,字句間要求有密切聯繫,且要富於文采和韻味,以供兒童學習識字,並從中掌握必要的知識。周興嗣才思敏捷,一夜便將《千字文》編成,不過,第二天,他竟已是兩鬢斑白。《千字文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流傳到今天,作爲一部啓蒙讀物,它獲得了很高的評價。

書中還有關於學習的,如“尺璧非寶,寸陰是競。”說明古人很早就認識到光陰的可貴,“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篤初誠美,慎終宜令。”修身、求學,重視開頭固然不錯,但始終如一堅持到最後更是難能可貴。做學問不可以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應該堅持不懈,最終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守真志滿,逐物意移。”說的是每個人要保持善性,學習要專一,不要轉移意志,甚至玩物喪志。“孤陋寡聞,愚蒙等誚。”學問淺薄,見識少,就會被別人恥笑。我們不能只讀死書,還要多增長見識,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則就會成爲“井底之蛙”。書中還寫了許多歷史傳說,經典故事:如夜明珠,盤古開天,讓我大開眼界。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我們在多讀、多背中享受這部經典美文帶給我們的樂趣吧!

再如讀《論語》時,我對《論語》及其作者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現實生活中,也慢慢知道我們的很多風俗習慣、禮貌用語原來都來自於《論語》,《論語》在2500多年後仍能擁有如此深的影響,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廣爲流傳。《論語》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話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的確,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罔然無知而沒有收穫;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而不能肯定。它教人學習要動腦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題海戰術,要學會思考和總結。只有在努力的基礎上,學會思考,自己的學習成績才能更上一層樓。如果僅僅思考而不學習,那就像種莊稼想不勞而獲一樣。把這句話作爲自己的座右銘,時刻提醒着自己,工作也要講究方法,不要一股勁走到頭,才發現是個死衚衕,要經常反思自己的工作,從反思中提高自己。而且時刻提醒着自己,只有親身付出,纔有可能有回報,不要有等着天上掉餡餅的想法。只要有可行的想法,自己就要去嘗試,去付諸行動。《論語》不僅教會了我學會工作,還教會了我做人。所以,我堅信,只要大家能夠理解《論語》的真諦,你的人生一定不會遺憾。

閱讀國學經典,在擴大我們的閱讀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着我們的思想、行爲,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着我們健康成長,讓我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並使之發揚光大!

標籤:誦讀 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