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核心素養讀書心得

觀後感3.15W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核心素養讀書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核心素養讀書心得

核心素養讀書心得1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說:“一本好書,也是一所學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啓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21世紀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研究》恰恰如此,它的內容實在,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信息方面都有獨到之處。該書主要從基礎理論研究、國際比較研究、傳統文化研究、實證調查研究、現行課標研究、教育實踐探索等角度系統化地展開對核心素養的探索與分析,對於全方位理解和把握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的內涵具有重要參考價值。讀完這本書,讓我茅塞頓開,收穫頗多。

首先,讓我明白“教育要立什麼德、樹什麼人”或者說“教育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所有學生應具有的最關鍵、最必要的共同素養,是知識、能力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是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應具備自主發展意識、社會參與能力及文化修養,學會學習、自我管控、解決問題、創新發展屬於個人自主發展應具備的能力。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是對教育方針中所確定的教育培養目標的具體化和細化,與我們以前所倡導的素質教育有着內在的一致性,是對素質教育在新時期的深化。

站在物理教師角度,深深地感受到物理學科教育對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物理學是最早建立起來的一門自然科學,它是以縝密的實驗爲基礎,以數學爲手段的理論思維的嚴格科學。正因爲物理學的這種特點,它在各門自然科學課程中,在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方面肩負着無可替代的作用。核心素養在高中每門課標中的分佈中,物理學科位於首位,其中物理學科對信息技術素養、問題解決能力素養、主動探究素養、科學素養、實踐素養的培養都是位列第一,遙遙領先於其它學科;在各學科課標中關於“核心素養”出現位置的彙總中,高中物理學科在課標內容上實現核心素養也遙遙領先其它學科。因此看出,做好物理學科教育對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名合格的物理老師要清晰瞭解教材呈現的知識結構。至少要對所有的基礎物理知識以及每一年級學生要達到怎樣的水平有清晰的瞭解。只有這樣,自己對於教材才能系統的把握。才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看待自己的教學。才能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用學生的眼光看待教材,使自己的教學真正切合學生的實際需要,促進學生的發展。

作爲高中物理教師,更加有責任,有義務,努力地做好物理教學,研究物理課堂教學,爲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我認爲需要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當前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相對單一,不利於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以及探究能力的提升,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主動發展與可持續發展。因此,培養中學生科學素養的基本策略就是要重視對學生的終身學習願望、科學探究能力、創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

一、教師採用探究式教學模式,使學生積極探究情感,全面提高整體素質。

物理探究式教學是利用探究的形式進行科學內容的教學,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科學過程的探究特徵。傳統教學主要是把對學生的“雙基”教育看做是教學工作的頭等大事,從而忽視了對學生科學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忽視了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學探究能力,沒有能夠全面地培養。

二、注重科學思想的教學,培養學生的科學品質和科學精神,增強學生的科學觀。

科學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手段之一。中學生頭腦中應當建立真實的科學研究圖景,而不是“科學是完全客觀的、科學探究的答案是唯一確定的”這樣的印象。真實的社會和生活充滿着複雜性和多樣性,就像真實的科學,沒有預先知道的確定答案。如果學校教育沒有教給學生這一課,不僅學生在未來難以勝任科學研究,而且在學生從學校進入到社會的莊邊過程中也會非常困難。

三、我們要尊重學生,關心學生的人生和命運。

尊重學生則是基本的教育價值觀和職業要求。尊重學生不僅是不打罵生,還要以禮貌的、有修養的方式對待學生。每個班的學生成績都有好壞之分,我們不能因爲某個學生學習不好就挖苦他、諷刺他,說不定他學習不好其他方面好。我們要尊重每一位學生,這是作爲老師的基本素養。當前中國的'學生面臨巨大的升學壓力,獲得一個好的分數,考出一個好成績對學生很重要。不可否認,對大多數學生來說,上大學還是最好的出路。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要考慮學生的感受,考慮他們付出了多少,是不是付出了太多的代價,分數和升學不應該是教育教學的唯一目標。

四、我們要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保護學生的獨特性。

世界上沒有一樣的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特點,我國當前大學畢業生面臨着很大的就業壓力,這是爲什麼呢?因爲他們太相似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很多情況下學生沒有特長是我們沒有給他們機會。如果學生只是坐在教室理想木頭一樣聽課、做作業,他們怎麼會展現出自己與衆不同的才華,我們應該給他們機會去展示自己。應該診視和保護他們的個體差異和獨特性,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持和鼓勵,不要讓我們的學生像生產線上的產品,一模一樣。

當然,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僅僅侷限於學校範圍內,一些關鍵性素養(如行爲規範、態度、價值觀等)的養成也離不開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的支持,因此,有必要通過整合全部社會力量來共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落實和推行。無論是作爲一個教師,還是一個家長,一個社會人,我將持續努力,爲了孩子,爲了我們的未來盡一份微薄之力。

核心素養讀書心得2

“核心素養”一詞在我步入了基礎教育工作後便頻頻出現在耳邊。那麼究竟什麼才核心素養,作爲一名數學老師又該如何去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我作爲一名新老師需要去積極學習與體會尋味的。有幸在學校的引領下讀了這本《核心素養的中國表達》,讓我在加深對核心素養理解的同時,更加了解具有中國風格的學生髮展方向。

一、品格與能力相互支撐發展

首先,我國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該具備,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意味着品格與能力同時成爲核心素養的內涵。在人的發展中,能力固然重要,但人的發展不僅需要能力還需要品格,品格與能力需要相互支撐發展,即有個人發展取向又有社會發展取向,來增強社會責任感等。“立德樹人”,其實德才是最高層次的智慧啊。正所謂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傳統,中國學生髮展的核心素養應根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壤之中。

二、勤于思考、敢於表達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要求學科內容的選擇、目標的設立以

及所展開的.教學過程,一定要以核心素養爲目標爲依據,有目的、有計劃地落實核心素養,要從學科特質出發。在數學的學科中,以學生爲主體,當注重學生的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在教學中,陶行知先生強調了解放兒童,因爲解放他們才能讓他們發展。這也和我校正在實施的“對分課堂”的教育模式十分契合:把課堂還給學生,給予他們更多的思考空間,並且通過亮考幫的形式,鼓勵他們在思考的同時,敢於表達,敢於質疑,敢於繼續探索。使學生成爲一個有獨立思想、有解決問題能力的人。

三、中國根、民族魂、世界眼

素養,也許比較抽象,但它並不是虛無縹緲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更像是一種習慣是需要長期積澱的。如同我們的數學學科,不僅是教授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學習之中教會孩子種種思想方法與理性精神,以此可以引用到更多的地方,邁向更廣闊和深遠的地方。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爲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爲核心。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具有中國文化底蘊、時代特點。學習並不僅僅是爲了考試,而是爲了成就更好的自己,有對社會做出貢獻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未來且長,但每個學生的成長過程是不可逆的,作爲教師我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不斷在實踐中思考與總結,關注落實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讓中國大地上遍佈核心素養的果實。讓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和孩子們一樣,能夠不忘初心,不甘平庸。

核心素養讀書心得3

《核心素養怎麼看怎麼辦》讀書心得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爲核心,分爲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爲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爲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其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後在一生中不斷完善。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所有學生應具有的最關鍵、最必要的.共同素養,是知識、能力和“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業特徵。課堂教學要四“本”:學生爲本、能力爲本、道德爲本、評價爲本。

“素養爲重”下的課程與教學,教師必須轉變觀念和角色,迴歸職業素養,人性和道德將成爲課堂自覺。人性關懷和道德示範將成爲課程建設和教學實踐的前提和基礎。

人的“核心素養”下的課程統整,每個學科的教學首先考慮的不再是本學科知識,而是學生作爲“人”的發展的核心素養。每個學科都有作業,對於“核心素養”來講,作業裏的責任、抗挫、時間觀、效率觀,比作業本身更重要,而這些“素養”,可以統整所有的學科;課堂、集會中的自控和自律,討論、合作中的秩序和包容,可以統整所有的學科;學校運動會上的拼搏、包容、團結、意志,也可以統整所有學科。關鍵是教師的職業素養要回歸,回到“育人教書”,先“育人”再“教書”。

因此提升教師專業能力重要,支撐教師專業能力的非專業素養——即人性與道德、熱情與堅持——更重要。

核心素養讀書心得4

在假期的第一天,選定了余文森老師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作爲寒假閱讀的開端,余文森老師是教育學博士,也是教育部福建師範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主任,深耕課程改課領域,著有《有效教學十講》等多部專著。

核心素養是近幾年的非常熱門的教育詞彙,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們幾乎耳熟能詳,多少能講出一些關於核心素養的內容來,但也僅僅只是些碎片化的認知和理解。余文森老師的這本書則詳盡地闡述了核心素養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形成機制,以及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六大教學基本策略,從“是什麼”、“爲什麼”、“怎麼做”,多方位、深層次地剖析核心素養,一定程度上幫助了我構建起對“核心素養”的認知框架,受益匪淺。

筆者剛入職教師時,就時常在一些美術類講座上聽到“美術課堂要以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爲目標展開教學”,後來通過查詢資料得知,美術的核心素養主要爲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文化理解。當時初爲人師的我,知所云,卻不知其所以雲。美術課上,紀律管理就已經是一件讓我頭疼的事情,更不要說圍繞核心素養的培養開展教學活動了。現今,不知不覺工作6年多,已經不再擔心曾經擔心的課堂紀律的問題,但每次看到高段的孩子對美術課的喜愛僅僅是因爲美術課沒有做不完的練習、不像主科那樣有壓力時,我還是有點遺憾,在我心裏,我希望他們愛上美術課,是因爲美術本身的魅力。從這個側面也反映出,我這個美術老師沒有將富有美感的、極具吸引力的美術帶給他們。因此,閱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正適時,讓我重新反思美術課堂。

觀念是行動的指南,任何改革都是從觀念開始的,以核心素養爲導向的教學改革也不例外。當我們真正理解了核心素養是什麼,爲什麼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那離指向核心素養的課堂就成功七八成了。余文森老師說,素養是一個人的“精神長相”,是一個人的“人格”,是一個人的“行爲習慣”,是一個人的“思維方式”,一經習得,便與個體生活、生命不可剝離,具有較高的穩定性,有可能伴隨一生。愛因斯坦說:“當知識遺忘的時候,留下來的就是素養。”而核心素養,則是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指個體在面對複雜的、不確定的現實生活情景時,能夠綜合運用特定的學習方式所孕育出來的(跨)學科觀念、思維模式和探究技能,結構化的(跨)學科知識和技能,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內的動力系統,進行分析情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交流結果的綜合性品質。不同的學科,培養不同的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或學習領域之後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

核心素養和學科核心素養兩者是上位與下位,整體與部分,抽象與具體的關係,是目的、方向與手段、途徑的關係,是相互包含、融合和有機轉化、相互促進的關心,不是簡單機械的總和。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育也不是單靠學科教育就能完成的,還要依託很多非學科的教育和活動來共同完成,例如德育活動。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特性和教育內涵的有機融合。從三維目標到核心素養,是學科教育在高度、深度和內涵上的提升,是學科教育對人的真正的迴歸。學科核心素養形成,要以學科知識爲載體、以學科活動爲路徑、以學科教師爲條件、以學科考評爲保障。

本書的第二篇章闡述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首先要確定人是教學的對象和目的,人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學科教學要體現和重視學科知識的特點、遵循學科發展的規律,但是,一定要以人的發展爲本,服從和服務於人的個性自由和全面健康發展。語文教師不是教語文,而是用語文教人,數學教師也不是教數學,而是用數學教人,美術教師不是教美術,而是用美術教人。對教師而言,至關重要的是學會尊重和寬容。每個學生的潛能和素質不一樣,個性和興趣不一樣,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不一樣,追求和理想也不一樣,教師在鼓勵或要求每個學生都學好學科內容的同時,一定要尊重和寬容那些學得慢的,甚至根本學不好的、沒有興趣學的學生。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知識、技能的傳授固然重要,但教育本質的內在性是養成學生強烈的價值感,讓他們成爲有意義、有價值的人;要讓學生對未來充滿希望,要讓學生變成快樂人,具備尋找快樂的能力,成爲富有生活情趣的快樂人。其次,教師應樹立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觀,真正落實以學定教,實現少教多學、教是爲了不教、教學相長、先學後教,“先學”立足解決學生現有發展區問題,“後教”旨在解決學生最近發展區問題,讓學生帶着教材走向教師。以數學學科爲例,基於數學本質的課程觀絕不只是要求學生掌握系統的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形成數學思想和數學思維,達到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的學習目的。

第三篇章闡述了核心素養導向的六大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景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在這些具體而生動的策略中,我們看到了許多熟悉的做法:搭建結構圖、繪製思維導圖、進行項目學習、情景化教學、問題導向教學、對分課堂等,每一種嘗試或應用都是課程改革在一線教學中的有力推動,引領風向標的同時,也總結了寶貴的經驗,值得我借鑑。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是一個漸進生長和動態生成的過程,教學過程也應該是一個包含多種層次的活動系統,運用多種教學策略,讓枯燥乏味的知識產生豐富的附着點和切實的生長點,讓學生在理論知識與應用實踐的交互碰撞中真正理解知識、提升能力、養成核心素養。

假期的第一本書,是偏理論類的,平時這類書看得少,“缺什麼,補什麼”,因此特地將它作爲寒假讀書會的首本書目,希望在質樸的教育理念的引領下,放平心態,始終保持初心,始終保持對課堂的敬畏,“任重而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

核心素養讀書心得5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於這個題目就產生了深深的疑惑。這本書名字叫做核心素養下的中國表達,什麼是核心素養?什麼是中國表達?本書對於我們教育孩子有什麼深遠的影響……帶着對於這本書的疑問和思考,進入了閱讀與學習,在閱讀時也一直牢記自己是一名教師,將自己從書中所學用於今後的教育事業中。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談一談我的收穫和體會。

一、智慧方式培養核心素養,核心素養促智慧之光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儒家文化中,“知”與“仁”是評判人格完善的兩個重要的維度。這就提示我們應該從智慧的角度來闡釋核心素養。智慧指的是在複雜的情景中,或在面對突發情景中,表現爲從容、沉着、機智的態度和品格,以及面對問題的綜合能力。這與核心素養的特徵是吻合的。用智慧來解讀核心素養必定會使核心素養的表達有中國的風格。但是我們在用智慧的方式進行思考時要始終牢記:智慧的靈魂是道德。歷史與現在都告訴我們高智商只有與道德同行,才能培養出一名真正的智者。讀到此處,我腦海中浮現出很多有才無德危害社會的案例。20xx至20xx年期間,一款名爲“熊貓燒香”的病毒讓中國的大半電腦陷入癱瘓。而這個病毒的研發者僅是一名24歲的青年人李俊,後因此獲罪入獄改造4年進入了金山裏靠着自己的才華做到了高管的位置,本來人生已算圓滿。卻又因開設賭場再次入獄。不得不說這是一位計算結天才,因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多次危害社會。從古至今,這樣的實例屢見不鮮,我認爲作爲一名教師,尤其是國小教師更應該肩負起學生道德培養的重任。我們常說要將學生培養成國家的棟樑之才,何爲棟樑之才這本書給了非常好的詮釋,那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核心素養背景下培養學生。教師是智慧的引路人,這就告訴我們在覈心素養的背景下,爲學生打開一扇又一扇窗戶,把整個世界當作課程來學習。情境中的學習,學生的視野更廣,學生的格局更大,會生成學生的大智慧,用智慧催生智慧,用智慧的方式培育、發展學生核心素養,讓過程明亮起來、溫暖起來、智慧起來。

二、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

本書提出了在覈心素養的召喚下,我們應該做“活教育”。這是偉大的教育家創立了“活教育”的理論體系和實踐體系。那麼什麼是活教育?可以用一個反向概況來解釋,活教育不是舊教育,而是新教育——舊教育是死的,新教育是活的。活教育不是隨意的'教育,而是通過試驗的科學的教育——活的教育有理論的支撐,有科學的設計,還有嚴格的實驗論證。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應該植根於中華文化和教育理論的土壤中,活教育可以激活學生的潛能,發展和培育學生核心素養。活教育有一個力點,既是着力點,又是一個支點。這個力點就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就像我們現在實行的教學改革——對分課堂,這也是在覈心素養下的我們在做活的教育。爲了探究最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我們也一直在行動中教學,在行動中學習提升自我。因此,在覈心素養的指導下,教師是幸福的,因爲它爲我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

核心素養讀書心得6

1、“素質”與“素養”的區別:林崇德在“序”有一段文字作了闡述,要點是:“素質”的主體是“教育”,主要是指“身心特徵和基本品質結構”;而“素養”的主體則是“人”或“學生”,主要是指“教育過程中形成的知識、能力、態度等方面的綜合表現”。由此,是否可以這樣考慮:提出“素養”,主要是要回答“培養出來的人究竟是什麼樣”,而“素質”則側重於“學校提供什麼來塑造人”,兩者的立足點、出發點不一樣。這裏蘊含的深層意思,可以用“哥白尼式的革命”來描繪。受教育後的“人”的表現,成爲關鍵所在。應該關注的是:“受教育後學生能表現什麼”,而不再是“我能給他們什麼”,這裏面的細微但深刻的差別,需要引起關注。

2、“核心素養”的演變:作者介紹了比較典型的“德性論”(代表傳統的理論)、“能力論”(以四個學會爲核心的工業時代的認識)、“素養論”(90年代後,世界各國關注和研究,代表後工業時代的認識),結論是:核心素養“受到當代世界的普遍重視”、“對它的界定總體上一致但也略有差異,體現了民族特色”、“這是一個多維度的概念”、“在實際生活中可以發揮多方面的作用”、“其形成是個人與社會協同作用下的漸進過程”、“是全體社會成員共有的素養”、“核心素養的架構應兼顧個體與符號(工具)使用、自我發展,基於社會之間的關係”。

3、“核心素養”的概念:作者給出的“核心素養概念的定義”是:“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生髮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它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結合體;它指向過程,關注學生在其培養過程中的體悟,而非結果導向;同時,核心素養兼具穩定性與開放性、發展性,是一個伴隨終身可持續發展、與時俱進動態優化過程,是個體能夠適應未來社會、促進終身學習、實現全面發展的基本保障。核心素養不僅能夠促進個體發展,同時也有助於形成良好的社會。”(p29-30)在這個基礎上,作者從“目標”(培養什麼人)、“性質”(共同的最基本素養)、“內容”(知識技能態度等等的綜合表現)、“功能”(超越升學與就業)、“培養”(先天遺傳基礎上的後天環境影響)、“評估”(定性與定量、顯性與隱性的結合)、“架構”(涵蓋文化學習、自我發展、社會參與三大領域)、“發展”(終生髮展與階段目標的結合)、“作用發揮”(整合各個方面)等九個方面對“核心素養”的定義作了解釋。作者又從宏觀(國家教育目標和方針政策)、微觀(指導課程建設和教學考試等)。從作者引述的國際組織的有關文件看,一般把這個“核心素養”分爲“能互動的使用工具”“能在異質社羣中進行互動”“能自律自主地行動”三個方面。

【本書對“核心素養”的基本界定——儘管有點繁瑣,但大體還是能有所收穫,至少知道可以思考和研究的方向。前一段讀鮑鵬山的《教育六問》,他認爲現在的教育最大的問題是:對最低層次“謀生”的關注擠佔了太多的實踐和領域,從而出現了“謀智”的不足,“謀道”的缺位(大意)。確實這一現象是目前教育的最大問題的'根子所在。問題在於:“三謀”之間的關係和比例怎麼處理?過度強化“謀生”而否定、擠佔“謀道”固然不對,但當孩子們還沒有太多生活經驗的時候,以“謀道”取代“謀生”也是不對的。中國教育,特別是語文領域的“工具”與“人文”之爭,就是一種表現。如何平衡好三者的關係,這裏應該有一個“第三者”作爲參照物,應該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這纔是真正解決問題的路徑和方法。“核心素養”的討論,其實已經引入了這類思路。】

4、國際視角下的“核心素養”:整個第二章共有78頁,分別介紹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合組織、歐盟三個國際組織,美國、法國、英國、日本四個國家,對“核心素養”的研究。基本框架都是:背景或緣起、基本框架、啓示。從提供的有關標準來看,各有千秋。最後一節,作者從內容、具體指標、命名方式、內涵界定方式等作比較,可供參考。

5、從傳統文化中發掘核心素養:作者將“傳統文化”的核心素養用“修身成德”概括,包括“仁民愛物”“孝親愛國”“重義輕利”“誠信自律”“禮敬謙和”五個方面概括。爲了比較,作者用從“倫理道德”“求學治學方法”“生活禮儀與日常行爲習慣”“人文歷史知識”“文字表達能力”“自然科學技術”“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按朝代的重視程度作了分析。整體來講,按照第一章“演變”的討論,不管怎麼美化,中國傳統文化,在“核心素養演化”的視角,屬於“美德論”,至多是“美德論”的最高表現,僅此而已。

6、從現實需求中歸納核心素養:這一部分最有參考意義的是它的研究方法——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整合型——這三種方法的綜合運用所獲得的“現實需求”對“核心素養”的影響。儘管新意不多,但是所使用的方法很有參考意義。

7、從現行課程標準中反思核心素養:這一章篇幅達55頁,在本書中僅次於“國際視野下的核心素養”。不過,在我看來,這一章真正有意義的,不是它提出了什麼新的觀點,有什麼新的補充。而是一份對“課程標準”的利弊得失,以及由此對我們現在的課程和教學存在問題的進行深入剖析找出路,是很有參考意義的。很少見到這樣運用“大數據”分析的文本。

8、對核心素養推進的實踐探索:算是收關之章,談了幾個問題:從質量評估入手推進核心素養(這並無特別);從核心素養着手進行教學改革(前一章已經詳談,這裏提到的“直接指導型”“互補融通型”值得一提);從核心素養出發進行教師專業發展(這一部分提到了“教師的核心素養”,有點新意)。

核心素養讀書心得7

有好的教師,纔有好的教育。而好的教師不但擁有深厚的知識底蘊,還要有豐厚的文化素養。素養和知識有什麼區別呢?素養來自於知識技能,又高於知識技能,素養是智慧,是文化,是精神。而教師的核心素養包括學科素養和教育素養。

有學科素養的教師一定癡迷和深愛所教學科。有了這種癡迷與深愛,他會主動學習學科知識,鑽研教材,博覽羣書,努力開拓知識面,深挖知識層,不斷把知識擴展和深化。他咀嚼吸收其中的精華,在課堂上深入淺出地教給學生。並且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積累智慧,迸發教育學靈感,形成教育素養。

我最開始從教時,覺得編寫教案的人很優秀,他們往往能夠抓住文本的核心問題,巧妙設問,層層深入,引導學生去解讀、探究文本,而我竟什麼也看出來。隨着工作時日的增加,我也慢慢積累了經驗,當然這也得益於對教材反覆研讀,積極吸取他人經驗,再結合自己的體悟日積月累而成。

譬如這學期我們學習選修教材《外國文學》這本書,這本書每一單元有一個主題,這些主題都是小說的基本要素,也是我們在做文學類文本閱讀中經常碰到的概念。第一單元的主題是“敘述”,包括敘述角度,敘述人稱,敘述腔調和速度控制幾個概念。如果在以前我總是着重講解本單元的第一課海明威的《橋邊的老人》,而讓學生自己讀讀《牆上的'斑點》和有關話題“敘述”的理論性文字。但今年再去教這單元時,我把重心放在了主題“敘述”上,而把《橋邊的老人》《牆上的斑點》作爲例子去解讀,這也符合編寫者的意圖。除此之外,我還選取了《伊索寓言》中《狐狸和烏鴉》的故事,讓學生分別從狐狸和烏鴉的角度採用第一人稱去敘述。學生對這個拓展的問題興致很高,演繹了不同版本的《狐狸和烏鴉》,有的甚至改變了敘述腔調,加入了網絡文學中“快穿”的手法,還讓烏鴉角色崩塌。學生們的表現令我驚異,而我也相信,通過這次訓練他們一定深刻的理解了什麼是敘述角度,敘述角度的改變會帶來什麼樣的效果。之所以前後教學的理念發生變化,我想這得益於這幾年不斷地學習新知識,聽教學名家的講座,知識視野開闊,對教材的把控上也更容易高屋建瓴,解讀教材也就更深入。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教師所知道的東西,就應當比他在課堂上要講的東西多十倍,以便能夠應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課堂上,能從大量的事實中選出最重要的來講。”因此,作爲一名教師應當博覽羣書,廣泛吸取營養,才能厚積薄發,收到讓學生“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奇效。

核心素養讀書心得8

近半年來我讀了林崇德教授的《21世紀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研究》一書後,發現該研究提出了各學段學生髮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了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註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核心素養也是知識、技能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它是知識、能力、態度或價值觀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問題解決、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維等“認知性素養”,又包括自我管理、組織能力、人際交往等“非認知性素養”。

No.1 “核心素養”的概念

作者給出的“核心素養概念的定義”是:“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生髮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它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結合體;它指向過程,關注學生在其培養過程中的體悟,而非結果導向;同時,核心素養兼具穩定性與開放性、發展性,是一個伴隨終身可持續發展、與時俱進動態優化過程,是個體能夠適應未來社會、促進終身學習、實現全面發展的基本保障。核心素養不僅能夠促進個體發展,同時也有助於形成良好的社會。”(p29-30)在這個基礎上,作者從“目標”(培養什麼人)、“性質”(共同的最基本素養)、“內容”(知識技能態度等等的綜合表現)、“功能”(超越升學與就業)、“培養”(先天遺傳基礎上的後天環境影響)、“評估”(定性與定量、顯性與隱性的結合)、“架構”(涵蓋文化學習、自我發展、社會參與三大領域)、“發展”(終生髮展與階段目標的結合)、“作用發揮”(整合各個方面)等九個方面對“核心素養”的定義作了解釋。作者又從宏觀(國家教育目標和方針政策)、微觀(指導課程建設和教學考試等)。從作者引述的國際組織的有關文件看,一般把這個“核心素養”分爲“能互動的使用工具”“能在異質社羣中進行互動”“能自律自主地行動”三個方面。

No.2 “素質”與“素養”的區別

作者在“序”有一段文字作了闡述,要點是:“素質”的.主體是“教育”,主要是指“身心特徵和基本品質結構”;而“素養”的主體則是“人”或“學生”,主要是指“教育過程中形成的知識、能力、態度等方面的綜合表現”。由此,是否可以這樣考慮:提出“素養”,主要是要回答“培養出來的人究竟是什麼樣”,而“素質”則側重於“學校提供什麼來塑造人”,兩者的立足點、出發點不一樣。這裏蘊含的深層意思,可以用“哥白尼式的革命”來描繪。受教育後的“人”的表現,成爲關鍵所在。應該關注的是:“受教育後學生能表現什麼”,而不再是“我能給他們什麼”,這裏面的細微但深刻的差別,需要引起關注。

No.3 “核心素養”的演變

作者介紹了比較典型的“德性論”(代表傳統的理論)、“能力論”(以四個學會爲核心的工業時代的認識)、“素養論”(上個世紀90年代後,世界各國關注和研究,代表後工業時代的認識),結論是:核心素養“受到當代世界的普遍重視”、“對它的界定總體上一致但也略有差異,體現了民族特色”、“這是一個多維度的概念”、“在實際生活中可以發揮多方面的作用”、“其形成是個人與社會協同作用下的漸進過程”、“是全體社會成員共有的素養”、“核心素養的架構應兼顧個體與符號(工具)使用、自我發展,基於社會之間的關係”。

No.4國際視角下的“核心素養”

整個第二章共有78頁,分別介紹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合組織、歐盟三個國際組織,美國、法國、英國、日本四個國家,對“核心素養”的研究。基本框架都是:背景或緣起、基本框架、啓示。從提供的有關標準來看,各有千秋。最後一節,作者從內容、具體指標、命名方式、內涵界定方式等作比較,可供參考。

No.5從傳統文化中發掘“核心素養”

作者將“傳統文化”的核心素養用“修身成德”概括,包括“仁民愛物”“孝親愛國”“重義輕利”“誠信自律”“禮敬謙和”五個方面概括。爲了比較,作者用從“倫理道德”“求學治學方法”“生活禮儀與日常行爲習慣”“人文歷史知識”“文字表達能力”“自然科學技術”“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按朝代的重視程度作了分析。整體來講,按照第一章“演變”的討論,不管怎麼美化,中國傳統文化,在“核心素養演化”的視角,屬於“美德論”,是“美德論”的最高表現。

No.6從現實需求中歸納“核心素養”

這一部分最有參考意義的是它的研究方法——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整合型——這三種方法的綜合運用所獲得的“現實需求”對“核心素養”的影響。儘管新意不多,但是所使用的方法很有參考意義。

No.7從現行課程標準中反思“核心素養”

作者運用大數據對“課程標準”的利弊得失進行分析,篇幅達55頁,在本書中僅次於“國際視野下的核心素養”。不過,這一章真正有意義的,不是它提出了什麼新的觀點,有什麼新的補充。而是一份對“課程標準”的利弊得失,以及由此對我們現在的課程和教學存在問題的進行深入剖析找出路,是很有參考意義的。

No.8對“核心素養”推進的實踐探索

作者談了幾個問題:從質量評估入手推進核心素養;從核心素養着手進行教學改革。前一章已經詳談,這裏提到的“直接指導型”“互補融通型”值得一提;從核心素養出發進行教師專業發展,這一部分提到了“教師的核心素養”,比較新穎,應該深入研究。

總之,作者提出的“素養”一詞的含義比“知識”和“技能”更廣。“技能”更多地從能力角度講,我們所提“素養”不僅僅包括能力,更多考慮人的綜合素養,特別是品德上的要求,這也符合我們的國情。用核心素養來梳理培養目標,可以矯正過去“重知識、輕能力、忽略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偏失”。

學生的核心素養的獲得是後天的、可教可學的,具有發展連續性,也存在發展階段的敏感性。核心素養的形成具有關鍵期的特點,錯過了關鍵期就很難彌補。核心素養是最基礎、最具生長性的關鍵素養,就像房屋的地基,它決定房屋的高度。

核心素養讀書心得9

我國提倡實行核心素養爲導向的教學,不僅是想要改變注重知識傳播的課堂教學,更是想改變我國教育的以“分數”爲中心的現狀。核心素養的提出是讓我們關注學生本身的發展需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未來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甚至是成爲國家的棟樑之材。

《核心素養怎麼看怎麼辦》這本書,不僅把國家爲什麼實行核心素養爲導向的教育用一些科學理論解釋的明明白白,還爲如何實行核心素養教學提供了許多理論依據,甚至對不同學科核心素養進行了分析,雖然沒有我們藝術類的學科。

書中把核心素養的要素分成核心基礎和核心技術。核心基礎包括核心知識、核心能力及核心素養。在分析什麼是核心知識這節文章內,我對一個關鍵詞印象非常深刻,就是“淨化”,文中講到“要培養核心素養,就要淨化知識”,知識是重要的,但是我們現在的教材學生要學的內容實在是太多了,特別是高中生有十幾門課,有些知識點也不是必考項目,因爲可能會在選擇題裏出現導致學生不得不去學習理解,所以說要實行學科核心素養,教材也應該要作出極大改變,下學期我們將使用新教材,不知道新的美術教材如何,但是我也明白凡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時間的經驗後不斷改進。

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提到了關於教師的`核心素養,確實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想要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教師卻沒有這方面的能力,哪核心素養就只能淪爲空談。教師的核心素養包括:執着的教育情懷、過硬的專業素養、良好的學習素養及不息的發展素養。要如何提升教師的核心素養能力,書中給了四條建議:培養自己積極的信念、不斷前行提升自己、用於溝通不斷反思、樂於挑戰絕不姑息。

總的來說這本書很實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剛開始推行時,對於我來說就好像只是改變了一些教育的側重點,讀了這本書以後才知道,核心素養的推行是對老的教育體制的一次深入改革,不僅是學生要改變,教師更要改變。我將在未來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教師素養能力,將所學知識投入到教育教學的實踐中去,努力成爲一名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民教師。

標籤:素養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