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散步讀後感(精選15篇)

觀後感2.28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散步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散步讀後感(精選15篇)

散步讀後感1

最近讀了一篇文章《牽着蝸牛去散步》,文中這樣描述蝸牛:"它已經在盡力的爬了,爲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我催它、吼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看我,彷彿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我拉它,扯它,甚至想踢他。蝸牛受了傷,它流着汗,喘着氣,往前爬……最後我鬆手了,只能放棄,反正上帝都不管了,我還管什麼?蝸牛向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咦? 我聞到了花香,感到了柔和的微風,發現了前所未用的風景……"

讀後我頓悟:牽着蝸牛去散步,這不正如我們教師的工作嗎?文中的蝸牛不正如我們這些成長路上的孩子嗎?我們催它、吼它、拉它、扯它,甚至想踢他,有什麼用?只會讓自己享受不到伴着孩子成長的樂趣。教師自己生氣的同時,孩子也會像蝸牛一樣流汗、流淚、受傷。那就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允許孩子犯錯誤的權利,聽聽孩子心底的聲音,觀察孩子的個體和羣體成長的水平和階段,採取科學的方法,去引領、陪伴孩子的成長。

此刻,竹筍成長的視頻浮現在我的眼前。小竹筍不願醒來,不願成長,不願享受外面的陽光和雨露,竹筍媽媽熱情的呼喚小竹筍,妙語連珠的'描述外面新奇的世界,耐心地鼓勵的竹筍,在媽媽的鼓勵下小竹筍終於鼓起勇氣拔地而出,邁出了成長的第一步,享受到了陽光和雨露。

我真爲竹筍媽媽的睿智而驚歎!在人的成長路上需要學習動機,文中的竹筍媽媽正是很好的激發了小竹筍的成長動機。小竹筍在媽媽的引領下在自己努力後嚐到成功的喜悅。這也5不正如教師的職業嗎?我們的任務就是去激發、引領孩子體驗成功的樂趣,享受知識的雨露,獲得生命價值的提升。

散步讀後感2

今天,老師給我們讀了一本書,它的名字叫《母雞蘿絲去散步》。裏面主要講了母雞蘿絲出門去散步,剛好被狐狸給看到,狐狸非常想吃母雞蘿絲,就躲在雞窩的下面。蘿絲走到了院子,狐狸也就跟到了院子,母雞的旁邊有一把耙子,當母雞快要走過耙子的`時候,狐狸猛地一跳,可是他並沒有抓住母雞,卻一腳踩住了耙子,耙子像一個人剛從睡夢中驚醒一樣,“登”的一下豎立起來,打着了他。

蘿絲繼續走,她走到池塘,狐狸也就跟到池塘,蘿絲快要走過池塘的時候,狐狸又猛地一跳,這次他照樣沒有抓住蘿絲,卻把自己給摔到了池塘裏,激起一大片水柱,把旁邊的兩隻小青蛙嚇得一蹦三尺高。可是母雞蘿絲一點兒都沒有察覺,仍然悠閒的散步。

蘿絲仍然在散步,她走到乾草堆,狐狸也跟到乾草堆。當蘿絲走到乾草堆的正上方是,狐狸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猛撲過來,這一次狐狸還沒有抓住母雞,可他自己卻摔到了乾草堆裏。

母雞蘿絲繼續向前走,她走到了磨坊,狐狸就也跟到了磨坊,蘿絲走過磨坊的時候,她不小心用腿纏住了掛麪粉的繩子,等她走遠了,繩子被掛斷了,麪粉從袋子裏呼的一下全灑在狐狸身上,麪粉袋墜落的時候狐狸撲了上來……最後蘿絲安全的回到了家。

貪吃的狐狸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散步讀後感3

手指落在鍵盤上,卻不知道從哪談起。實不相瞞,寫讀書筆記完全是因爲要完成單位下發的任務,本身是反感的。但當決定落筆之時,不得不說,這樣的被迫是堅持寫下去的動力。那就從我選的《美學散步》這部書說起吧。

這本書是一本關於美學知識的書籍。最早接觸美學,源於一個很簡單的想法,就是想增強個人的審美能力。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每天都生活在一個自己熟知的已經適應了的環境中,對周遭的一切已經習以爲常。不管是居住條件、飲食習慣或是生活環境,很少去體會是否有美的存在。有一天,當我們走出這個環境,走到和自己生活環境差異比較大一個城市。我們可能會對那裏產生許多的好奇心,或許會對那裏的建築,那裏的飲食,那裏的山川河流,產生各種美感。

反過來,也許那裏的人們來到我們所生活的環境,因爲差異性,也會產生好奇心和許多美感。聽起來似乎都和距離有一定的關係。當我們將熟知的事物拉開一定距離欣賞時,往往會產生意外的美感。遠方是美景,我們早已熟悉的.生活環境其實也是一幅獨特的美景。這需要我們去發現,去睜大眼睛尋找美的信息。除了與生俱來的對美的感受力,也需要我們積累一些美學方面的知識。通過加深對事物的理解,來不斷提高審美能力和思考能力。

仔細想來,我最早接觸美學方面的知識,是從聽美學大師蔣勳老師的音頻節目《美的沉思》開始。每天上下班坐公交車上的路上,飯後、睡前的空餘時間,這檔節目都在陪伴着我。從西方藝術文明起源到歐洲文藝復興,從中國古代美學殷商陶器、雕刻再到唐宋文學的詩詞之美,這些都如雨露清泉時刻滋潤着我的心田。蔣老師就像一位美的佈道者,將我引入這片超越世俗的精神聖地。

散步讀後感4

有時候,一首詩賦亦能感悟歲月滄桑,一篇文章,恰似度過匆匆一生。驚天駭事會引發世界的震撼,一件小事,卻也讓人歎爲觀止。莫懷戚先生的《散步》便是如此。

初讀短文,並無什麼驚歎之處,它好像就是一件小事,一篇並不出彩的文章,可當你再品一遍,卻似發現了新大陸一般,竟從幾個不起眼的字品出了“我”的.責任,於是深深陶醉於此,越看越震撼,越看越不可思議,僅僅散步一件小事,卻體會了中華尊老愛幼的美德。它好似一盞燈,照亮了世界每個角落。所以說,讀書如品茶,品得越久,韻味越濃。

大詞小用,是這篇文章的風格;以小見大,是這篇文章的手法;尊老愛幼,是這篇文章的哲理。或許我們不該只停留於表面,只是看着文章,我們更應該去付之行動,去做、去認真地做,將中華悠久的美德傳承接力,傳下去。它不是形式,是行動!

想想父母,想想孩童,父母是過去,孩童是未來,你我是現在。回報父母,是你的本分,照顧孩童,是你的責任;只有二者兼行,這個家庭,民族乃至國家纔會進步,纔會復興。肩上擔的是責任,心之所向是光芒,每一次對父母的回報都是你前行的力量,不要等來不及的時候後悔!

寥寥幾字,一段故事,一種人生。

丁澤林同學的一句話:

來日方長,我希望用我的愛,守住那份乾淨的熱愛與美好!

散步讀後感5

身爲廚師能夠寫出如此的文字是讓我敬佩的,因爲跨界真的很不容易,可能讓一位廚師拿起廚刀是很容易的,但是讓廚師拿起筆桿是有挑戰的。我在閱讀的過程中感覺到他對食物、食材、文字的情感,對生活的情感,這些都能夠感受到,是穩穩的,暖暖的感覺。

我們都知道日本的匠人精神,對一件事情的執着與用心,在作者身上真的`都能夠體會的到。而且我很喜歡這樣的精神,雖然說這樣的精神有的時候會被我們以爲是不懂得變通,但這種執念是我們現在缺少的,如果說我們多了一份這樣的堅持與堅韌,應該生活的更加幸福。

裏面提到了很多日本的食物文化,而且作者也同意,日本的很多食物其實都是舶來品,但這些舶來品卻能夠成爲日本的代表特色菜,這是爲何,是日本的包容性,也是日本對文化的接受程度,改良程度,還有就是對一件事的追逐與執着。其他民族的食物進入本民族之後可能會被排斥,或者進行改良,到了一定的階段可能就直接融合進入本民族,這是非常正常的。

日本很有趣的就是能夠將舶來品融入本民族之後又能夠精益求精成爲本民族的驕傲,這一點真的非常的佩服,這也是日本獨有的特色。

我自己比較喜歡日本的飲食文化第一是感覺比較的健康,我們也都知道日本是全世界比較長壽的國家,而這種長壽和生活習慣肯定是分不開的,那麼飲食是生活習慣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還有一點就是對食材的最大利用,同樣還有的是飲食文化中的禮儀。當然每個民族都是有的,但可能我比較喜歡日本式的禮儀與文化。

食物屬於生活中的一部分,從這一小部分也能夠看出每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

散步讀後感6

我在報紙上看到了這樣一篇文章。它主要講了作者、妻子、兒子和作者的母親在田野散步。一開始,母親因爲身體不好所以不願意出來的,母親此刻老了,並且十分信服兒子的話,就和兒子一齊出來了。沒想到,之後卻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平順的大路,而作者的兒子卻要走趣味的小路,但當作者說要走大路時,母親卻說,還是走小路吧,她走可是去的地方讓兒子揹着她。於是作者背起了母親,妻子背起了自我兒子慢慢地、穩穩地走着,好像作者同妻子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雖然這是一篇看似平淡的短文,卻讓我從中讀出了愛,是作者對母親的愛。“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代替的”“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

由此我還想到了在我們的身邊還有很多像作者一樣孝敬父母的人。我們學過《許世友四跪慈母》這篇課文。許世友1905年2月28日出生,當他十三歲那年,因爲家境貧窮當看到母親賣妹妹時,他爲了親人的命運,給母親下跪,請求母親把幺妹留下來。第二跪是:1926年,許世友參加了革命,成了敵人搜捕的主要對象,他們捉不到許世友,就毒打他的母親。他讓母親受到連累,遭到毒打,心中十分難受。第三跪是:許世友看着家裏東西被燒光,僅有兩座草棚,許世友百感交集便跪在了地上。第四跪是:臨別之際,許世友跪在了地下。爲了革命事業,他不能留下來照顧受苦受難的母親,心中滿是愧疚和心痛。從中我們能夠看出許世友對母親深厚的.感情。

“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我的母親,把他們當作最好的朋友”。

散步讀後感7

今天我認真閱讀了莫懷戚的散步,感受頗深。其實莫懷戚的散步,說的是一件家庭中非常小的小事,就是一家三代人散步——兒子背母親,母親背兒子等細節,但是通過他的描述,我們能感受到一家三口的濃濃親情,非常溫馨和美好,讓人回味無窮。

讀了莫懷戚的散步,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孩子的教育成了一個最大的問題。尤其是很多富二代,可以說是傳統文化缺失,家庭教育沒有到位造成了很多社會問題。這個,父母是有很大的責任的。那爲人父母的.,該怎樣在日常生活中用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正確的言行教育引導孩子?莫懷戚的散步給了我們一個完美的答案。其中莫懷戚的描述的陪母親、攜妻子散步,從猶豫該走大路還是小路到決定背起母親走大路等,無不表現出對年長母親的關愛呵護,以及對幼小兒子的教育和引導。

另一個,我們還可以看出做子女的很重要,肩負着家庭和諧的重任。現在物質條件雖然好了,但是人情卻更爲淡漠了。有的子女和同事朋友跑的比父母要勤。人間親情還是否有存在的必要?莫懷戚的散步告訴我們,尊老愛幼作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應一直延續下去。父母其實不需要你爲他們做很多,哪怕是春天裏的一次散步,也能讓他們感受到子女的孝順。

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導師。莫懷戚的散步中主人公給孩子言傳身教,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俗話說:“百善孝爲先”。我相信,主人公的孩子長大後,也會如他孝順父母一樣來孝順他。而我們每個人只有都做到了家庭的和諧才能最終實現社會的和諧。世界也纔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散步讀後感8

《散步》一文中,開頭寫作者的老母親因爲身體不好而不想出來散步,但最終還是出來了。看到那裏,我們都會以爲作者的母親是被作者強迫拉出來的,其實作者本意不是這樣的。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作者也是想讓多病的母親出來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鍛鍊一下身體,這對老人來說是有好處的`。從這兒我也體會到了作者對母親的敬愛。

在散步時,作者的母親和兒子發生了分歧,因爲作者的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對老人來說是比較方便的。而作者兒子卻要走小路,因爲走小路有意思,在路上也能夠玩一玩。可是,作者畢竟是一家之主,所有的人都得聽他的。作者研究到母親體弱多病,應當順她的意。所以作者決定委屈兒子,因爲作者陪伴他的時日還長。作者便說:“走大路”。然而,出於對孫兒的愛,就決定走小路了。

從這件開始由意見分歧到因爲作者對母親的孝心和母親對孫兒的愛而意見一致的事,充分說明了他們一家人是多麼和睦。看到那裏,我不禁想到了我自我。作者對母親是多麼孝順,而我呢?當母親累了時連端上一杯茶都做不到,我實在是太慚愧了!

從老母親對孫兒的疼愛,不禁讓我想起了《荔枝》一文。這是作家肖復興寫的,文中主要是講作者給母親買了一些荔枝,可是母親捨不得吃,卻給了她最心愛的孫子吃了。

種種事蹟都證明,親情是多麼珍貴。我們都要去愛我們的親人,因爲他們是我們最親近的人。其實,我們的親人都深愛着我們,我們也應當愛他們,如果你沒有愛,請從此刻開始,愛你們的親人吧!

散步讀後感9

最近我讀了《和爸爸一起散步》這本書。這是一本繪本,裏面的圖案很簡單,顏色淡淡的,故事很有趣,講作者和他爸爸一起散步時發生的事。讀這本書時,我讀得很慢,我一邊誦讀文字,一邊欣賞畫面,遇到不懂的地方,我還問媽媽。在媽媽的提點下,我感受到了書中的爸爸對兒子的父愛,小時候,兒子摔倒了,爸爸幫助他;兒子走不動了,爸爸揹着他,他們一起來到樹林深處,一起來到高高的.懸崖上。長大後,爸爸老了,很寂寞,兒子還和爸爸一起去散步,爸爸走不動了,兒子揹着爸爸。媽媽說這是一對讓人感動的父子。

讀着這本書,我想起了我和爸爸一起散步時的情景。爸爸是國中科學老師,有很多知識,我們一起在小區公園裏散步,爸爸會告訴我各種植物的名稱:這是柳樹,春天會抽出嫩芽,它的種子柳絮像雪花,會到處飄揚;這是石榴樹,五六月份會開出火紅的石榴花,秋天會結出果子;這是冬青樹,到了冬天,他也不會落葉,一年四季,它的葉子總是綠的……當我提出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時,爸爸總是會耐心地不厭其煩地給我解釋。

夏天的夜晚,我和爸爸一起散步時,我們遙望着夜空,爸爸會給我講許多星星的故事。我知道了,夜空中最亮的那一顆是金星;天狼星也和太陽一樣是恆星,會發光發熱;北極星不會移動,永遠掛在北邊。爸爸也給我講月亮爲什麼會變化,月食是怎麼回事?爲什麼看上去月亮大,星星小?到了夜晚爲什麼它們能發出亮光?

啊,和爸爸散步真好,不僅讓我感受到了爸爸對我的愛,也讓我懂得了許多知識,我喜歡和爸爸一起散步。等我長大了,爸爸老了,我也要像書中的作者一樣,繼續和爸爸一起散步,到那時,我要給爸爸講述他所不知道的故事。

散步讀後感10

散步這個名字起的很平常,但它內容卻是不一樣的。

當讀完這篇課文後。我也在想如果奶奶還在世,那是一件多麼令人高興的事情啊。我的奶奶是個慈祥善良,心思細密的人。記得小的時候有一段時間特別想吃雞蛋,每天早上都要吃一個雞蛋。奶奶每次都給我煮兩個雞蛋,旁邊笑眯眯地看着我吃。經常會說:“沛涵,多吃點,多吃一個雞蛋,就長高一釐米。”那時我每次都聽奶奶的話,多吃一個雞蛋…慢慢的長大了,雞蛋吃膩了,就再也不吃雞蛋了,想一想都不舒服。

過了幾年,爸爸考到了北京來實習,把我和媽媽也帶了過來。沒過多久,奶奶也跟來了,我問奶奶:“奶奶怎麼來了呀?”“現在我的小妞妞在這兒呀。”她笑眯眯地說。在我的`印象裏,奶奶總是笑盈盈的。直到…奶奶因爲幹活太多了,累倒了。醫生說病的很嚴重,要住院。經過我們的百般勸說,她終於拋開了經濟問題,答應住院。可沒過多久,放學時間她又出現在幼兒園門口,“您怎麼來了?是奶奶的病好了嗎?”奶奶又是笑盈盈地說:“我的病好了,你爸爸媽媽還要上班,太累了,奶奶總想在放學的時候看到你笑眯眯的,蹦蹦跳跳的出來。”被爸媽發現後,又送回到醫院去。走前還不忘對他們說:“早上記得煮粥喝,別因爲時間太急了,忘了做老帶孩子出去吃,對身體沒好處。”……

三年前,奶奶實在經不住病魔的襲擊,安詳的走了。那一天,全村的人都來給她送行……

如果在夢中,我會夢到奶奶牽着我的手,和爸爸媽媽一起在她曾經生活過的村子裏散步。

散步讀後感11

清晨,太陽初升,那圓滾滾的小月亮仍然依依不捨地在空中停留着,明媚的陽光爲大地穿上了一件金色的禮服。

我們在山間的道路上散步:我、我的爺爺和奶奶。?

原本爺爺和奶奶是在家中休息的,畢竟年齡大了,自然是不願出門的.。我說,正因爲如此,才應該多鍛鍊鍛鍊,強筋健骨。爺爺和奶奶這才勉強答應。?

回想着七年前,也就是我四五歲時,健壯的爺爺和奶奶並肩漫步在路上,中間夾着一個幼小的我。?

山間的道路上,我小心翼翼地攙扶着爺爺和奶奶,他們的臉上也一直洋溢着快樂的笑容。就這樣,我伴隨着爺爺奶奶緩緩地,慢慢地,悠閒地走着。道路旁兩排整齊的柳樹是高大的,低垂的柳枝在微風中輕輕地搖曳着,這愉悅的溫馨感不由得使我想要回憶往事。?

“我小時候是什麼樣子的?”我說。“你呀,小時候可搗蛋呢。”爺爺奶奶隨之應答。哈哈!一說起我小時候,那還真是滔滔不絕呢。?

不知不覺,已經走到半山腰的小廣場了。我一眼便瞅到了那棵松樹前的一根木棍,我傻傻地把它撿起來要給奶奶做柺杖,奶奶看到我的樣子,咧着嘴笑了,我也跟着笑了起來。儘管奶奶那泛黃的牙齒已所剩無幾,但在燦爛的陽光中,奶奶的笑容依然是美的。?

就這樣,我們在廣場的一個小蘑菇亭下閒聊着一些生活中的繁雜瑣事,笑聲驚動了叢林裏的一片鳥兒,鳥兒在空中盤旋着飛長遠方,笑聲依然在林中迴盪。?

此時,太陽已升到了頭頂,一個明媚的上午就這樣飛快地度過了,我們迎着耀眼的光芒,向着山下的回家之路走去。

散步讀後感12

《美學散步》這部書是宗白華美學論文的第一次結集出版。宗白華是五四新文化大潮衝出的新一代學人,早年曾留學歐洲,足跡踏及藝術之都巴黎。

20年代他出版過詩集,他本來是個詩人。青年時期對生命活力的傾慕讚美,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沉思,一直伴他前行,也構成了他美學篇章的特色。這個集子裏的文章,最早寫於1920年,最晚作於1979年,實在是宗白華一生關於藝術論述的'較爲詳備的文集。他沒有構建什麼美學體系,只是教我們如何欣賞藝術作品,教我們如何建立一種審美的態度,直至形成藝術的人格。而這正是中國藝術美的精神所在。宗白華曾在集子裏這些文章相當準確地把握住了那屬於藝術本質的東西,特別是有關中國藝術的特徵。因此,閱讀這部書本身,就是一種藝術的享受,作者用抒情化的語言引領我們進行藝術的欣賞。

宗白華美的態度是超然的,又是世俗的。他在書中展示了一個美的人生和宇宙,充滿了親切感和家園感。他從一丘一壑一花一鳥中發現了“宇宙是無盡的生命”,也發現了它是“平整的世界,圓滿的和諧”。英國詩人勃萊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國”就是這種描述的最景緻的詩句。沒有一種以天地爲廬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懷,沒有一種能澄情以觀道的空明澄澈,是不可能發現這種生動與清和的美的統一。而他似乎輕而易舉地領悟到了美的神韻,如在拈花微笑間頓悟了一切聲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動和氣韻。

散步讀後感13

正是桃花盛開的春季,我忙裏偷閒,抽出十分鐘,讀了莫懷戚的散文名篇《散步》。看完後,我深受感動。

作者的母親年紀大了,身體弱,不想出來散步,但作者希望母親出來走走,鍛鍊鍛鍊身體。母親順從了兒子,一家四口人出來散步。在路上時,小孫子天真的說:“前面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這句話體現了他們家的.融洽,三輩人濃濃的情。但是後來發生了分歧。母親和孫子要走的路不一樣,孫子喜歡走小路,因爲走小路能看到清澈的魚塘和金黃的油菜花。母親要走大路,因爲大路平坦。是爸爸也是兒子的作者還是決定委屈兒子順從母親走大路。最後婆婆疼愛孫子,決定走小路,最終一家人踏上了小路。走到不平坦的地方,作者背母親,妻子背兒子。夫妻二人都特別小心地揹着親人,他們向路盡頭的魚塘和油菜花走去。

這是多麼幸福的一家啊!每個人都把別人放在第一位。“全世界”我想他指的是一家人的全世界。我們一家人也是如此。爸爸常說我們家裏的每個人都是他的命。我以前不懂事,從沒覺得珍惜。現在父母老了,我明白了。作爲兒女的,應該常回家看看。爸爸媽媽辛苦的養育我們,我們怎麼做,也報答不完父母的恩情。在這大好春光裏,讓我們我們一起祝願天下的父母身體健康,笑容燦爛!

散步讀後感14

爸爸揹着母親,媽媽揹着兒子,兩個人都慢慢的,穩穩的,走得很仔細。陽光明媚,鳥兒在枝頭歌唱,綠油油的草地上散發出春的活力

這幅溫馨和諧的畫面是我在讀了《散步》這篇文章後印象最深的場景。它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裏,揮之不去。可文中的主人公們到了一個分岔路口,他們有了不同的意見——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想走小路,小路有趣。我知道作者很難選擇,因爲我作爲受母親、兒子以及妻子信賴的人,肩負着重大的抉擇:找一個兩全的辦法,卻找不出;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願意。於是,陷入兩難。

我尊重母親的選擇,可這一次,母親沒有聽我的,也許是因爲她看見了孫子嘟起的小嘴吧!母親摸了摸兒子的`頭髮,說:走小路吧!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揹我過去。說完,母親朝那條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有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的小徑望去

讀完全文,我不禁感到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頭。特別是——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讓我感受頗深。它讓我感受到了作者對母親以及他的妻子對兒子那份濃濃的愛意。每次讀到這句話,我不禁問自己:我有沒有把我的親人當作整個世界呢?我,沒有!因爲父母給予我的愛,我認爲這是理所當然的,從來沒有替他們想過,這,真是太不應該了!

散步讀後感15

《美學散步》是宗白華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惟一一部結集出版的美學着作。作者沒有建構什麼美學理論體系,而是用他行雲流水般的抒情筆觸、愛美的心靈引領讀者去體味來自生活中無所不在的藝術美,待得我散步歸來,我發覺自己的心靈得到了昇華與淨化。對於體味中國藝術至境,宗白華原則的是從“錯彩鏤金”走向“芙蓉出水”,以他特有的方式將中國美學的各方特色熔鑄出來並標舉到了極致。

宗白華先生認爲,美學的內容,不一定在於哲學的分析、輯的考察,也可以在於個人的行動所啓示的美的體會和體驗。他的美學研究不重哲學的分析、邏輯的考察,而重趣談、風度、藝術和審美的體驗;不是從邏輯定義和概念辨析出發,而是從美的體會或體驗出發;不是糾纏於本質、對象、特徵等美學理論的空泛討論,而是憑藉自己深沉的心胸去充分領略、感受大自然、藝術人中的生命美、境界美。

宗白華美的態度是超俗的',又是入世的。他在書中展示了一個美的人生和宇宙,充滿了親切感與家園感。宗先生從一丘一壑一花一鳥中發現了“宇宙是無盡的生命”,也發現了它是“平整的秩序,圓滿的和諧”。英國詩人勃萊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國”就是這種描述的最景緻的詩句。沒有一種以天地爲廬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懷,沒有一種能澄情以觀道的空明澄澈,是不可能發現這種生動與清和的美的統一。而他似乎輕而易舉地領悟到了美的神韻,如在拈花微笑間頓悟了一切聲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動和氣韻。

任何一個愛美的中國人,任何一個熱愛中國藝術的人,都應該讀這部書——《美學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