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推薦)聽《霧凇》有感

觀後感1.36W

聽《霧凇》有感1

聽了張丹君老師執教的《霧凇》一課,我受益匪淺。霧凇這篇課文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吉林霧凇瑰麗而奇特的景象,並說明了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

(推薦)聽《霧凇》有感

一、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體驗霧凇的美。“奇”既是吉林霧凇的重要特徵,也是體會美的重要着手點。因爲“奇”,吉林霧凇的美才與衆不同。教師在教學這篇課文着重讓孩子體會霧凇的美,讓孩子感受體味到教材中美的一切。但由於學生沒有見過霧凇,對霧凇沒有感性的認識。上課一開始,老師就讓學生觀看霧凇的圖片,感受霧凇景觀的奇特靜態美。另外,在教學中張老師好以“讀”爲主線。在教學活動中,將“讀”的聯繫貫穿在整個過程,通過看一看、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等活動環節,學生由“讀通課文——讀懂課文——會讀課文”,經歷了語言實踐過程,培養了良好的語感,也感悟了課文中蘊涵的情感及道理。

二、抓關健詞教學。教師在教學最後一自然段時,是圍繞一個“千姿百態”進行的,目的是使學生想象、感受霧凇的各種姿態,進而感受霧凇的美。霧凇的美是兩個方面的,一是千姿百態,二是神奇壯觀。首先,教者出示“千姿百態”這個詞語,讓學生了解霧凇千姿百態的原因。這裏的千姿百態並不是霧凇本身的.姿態,而是因爲霧凇隨着附着樹木枝葉形態而產生的不同。教師帶領學生理解“瓊枝玉樹”。隨後,利用多媒體的優勢,使學生跨越時空,感受霧凇的不同姿態。有了直觀經驗的基礎,學生的想象說話落到實處。教師在學生想象說話時,教注意結合了文本,進行了指導。出示句式訓練:潔白的霧凇像的。這樣課堂上學生說霧凇的姿態時,語言更加生動優美。最後,出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讓學生在感受霧凇姿態美的基礎上,感悟“忽如”帶來的神奇和壯觀。這也正是文本所蘊涵的內容。

這節課準備充分,抓注重點:霧凇的形成。以“奇”貫穿全課,突破難點。在教學中,讓學生反覆讀書,自讀、默讀、個別讀、齊讀等,讀中感悟,同時,教師創設意境,引導學生感悟,尊重學生主體,構建師生平等對話的平臺,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理解,有效利用媒體,激發了學生情感,並向課外拓展,優化教學目標。

聽《霧凇》有感2

聽了黃靜靜老師執教的《霧凇》一課,談談自己初淺的想法。

黃老師教態自然,在課堂上能與學生親切交談,似朋友般的友好。學生在沒有壓力,充滿表揚語言的課堂上學習,真正是在享受中學習。

本節課重點突出,層次清晰。霧凇形成的.過程是本課的重點,體會文本是怎樣具體描繪“水汽”到“霧凇”的變化過程是難點。需要有一個反覆閱讀、思考、體會的過程。針對這種情況黃老師設計囊括整個過程的三個問題:

1、過飽和的水汽哪裏來?

2、遇冷後怎樣形成霧凇的?

3、吉林霧凇又是怎樣形成的?

讓學生合作學習,這是在一定的思維空間裏,學生揣摩語言自我建構、自我生成、自我發展的過程。學生與文本與同學溝通交流,每個孩子都有機會讀、想、說,所以這難點在孩子們面前便不攻自破了。不但內化了語言,更加深了理解。但老師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沒能發揮教師自身的師示範作用。如“每當夜幕降臨……最後十里長堤上全都是銀鬆雪柳了。”指導學生讀好這些優美的語句,能讓學生從“漸漸地”、“慢慢地”咀嚼到霧凇是逐步形成的;從“輕輕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靈性和優雅。對詞語的品析不夠到位,忽略了“凝結、隨風飄蕩、籠罩、淹沒”等詞的理解。教師對學生的回答評價語較單一,應在多元化些,鼓勵性再強些。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河”。黃老師的虛心學習態度,是她成長的基礎,她是不會讓領導、老師們失望的。

標籤:霧凇 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