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15篇

觀後感1.86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15篇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1

假期裏,我閱讀了《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用風趣幽默的筆觸,將人物刻畫得入木三分,把戰爭描述得淋漓盡致,讓我欽佩。

從和尚到皇帝

朱元璋是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他曾是個一無所有的和尚,隨郭子興對抗陳友諒,親自領兵在鄱陽湖上與陳友諒展開激戰,最終大獲全勝。之後,朱元璋又滅了張士誠等人,逐步建立了明王朝,成爲赫赫有名的洪武大帝。在我看來,和尚和皇帝有着天壤之別,許多人做不到的事情朱元璋卻能夠做到,是因爲他遇事冷靜沉着,不半途而廢,在困境中也善於發現並把握機會,從而成就了光輝燦爛的帝王霸業。的確,命運掌握在我們自我的手上,執着的信念、堅強的意志能夠戰勝一切。

亂臣明君

朱棣是一位備受爭議的皇帝,他以藩王的身份爭奪皇位,發動了靖難之役,殺戮無數,是名副其實的亂臣賊子。但他登基後遷都北京,建造了恢宏的紫禁城,派人編撰了“世界上最豐富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他還派鄭和七下西洋,把軍事、外交、經濟等多方面都推上了巔峯時期。從朱棣身上,我體會到了他的雄才大略,敢作敢爲,爲了建功立業,作了不計其數的準備。儘管朱棣不是一個好人,但絕對是一位明君!

每個王朝的建立、興盛、再到衰敗,都是一部血淚史,許多皇帝都有他們過人的才幹,也有陰暗的一面。從朱元璋、朱棣身上,我要學的是他們的大智大謀,抱有堅定的信念,爲着自我的目標而奮鬥努力!生在和平時代的我們更要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牢記“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爲祖國的富強美麗貢獻智慧和力量!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2

讀完《明朝那些事兒》,我對太監的無恥掌權感到無比憤怒。

《明朝那些事兒》記述了一個朝代的興起滅亡。它記帝王人生,展宮廷百態,道明宮祕史,書宦海沉浮。

在這本書裏,我深切地體會到永樂大帝的英明神武;天啓皇帝的昏庸無能;官場的深不可測;大臣的勾心鬥角;戰爭的殘酷無情;名將的冷靜果斷;兵仙將帥……其中,最讓我憤怒、痛恨的是太監的無恥掌權,斷送了一個威震四海,十分強大,爲萬國所敬仰的帝國王朝。

寫到這裏,我不禁想起了明朝著名的“土木堡之變”。這是明朝歷史中最爲恥辱的一年,也是明朝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銳不可擋的軍隊實力發生重大改變的一年。1449年7月蒙古瓦刺首領也先進攻明朝大同,當時的掌權太監王振爲了風光、出名慫恿昏庸的明英宗朱祁親征,並帶上京城最爲精銳的“三大營”,共計二十萬大軍、十幾位名將來到金戈鐵馬的戰場。因王振無頭無腦的胡亂指揮,第一場戰役就被埋伏,讓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後來王振又爲了一己之利貽誤撤退戰機,讓“將士一去不復返”,而且還讓皇帝被抓當俘虜。這怎不令人感到氣憤呢?一個虎躍龍騰的王朝,被一個禍國殃民的太監斷送。這難道不是我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嗎?要知道,這二十萬的精銳大營,當年曾隨永樂大帝朱棣征戰南北,就連也先的祖宗馬哈木也成爲其手下敗將。如今摧堅陷陣的“三大營”被也先不會吹灰之力地殲滅。罪魁禍首自然是王振,每次讀到這裏我都不禁怒火中燒,恨不得將這個病國殃民的太監,千刀萬剮。

除了王振,明朝還有許多太監、奸臣:魏忠賢、劉瑾、嚴嵩……我對他們恨之入骨。他們爲了自己的權力和利益,毫不猶豫的拋棄了原則,無恥地陷害了一個個勤勉爲國的忠臣,任蒙古鐵騎踏遍中華疆土,斬殺千千萬萬無辜百姓。他們讓我知道:一個人居然可以無恥到這種地步。

太監,是明朝光輝歷史的“胯下擊辱”!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3

偶爾從書架上掃到了了《明朝那些事兒》,好奇的翻開買下,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第一次發現原來歷史不只是枯燥乏味的,歷史也可以讓人捧腹大笑,然而笑過之後往往又能讓我們思考。比如,在這本書裏,很少有真正意義上的好人。每一個在普通人眼裏散發着耀眼正義的光芒的良臣將相也許都有他這樣或那樣的瑕疵,作者沒有一味的歌功頌德,而是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人,有血有肉,有喜有怒,有得有失的人。

在這本書中始終蘊含之一股力量。這股力量支持着鄭和七下西洋,在咆哮的大海面前毫無畏懼。這股力量支持着于謙打響北京保衛戰,獨自面對兇險而未知的前途,力挽狂瀾,拯救大明於危難之間。這股力量支持着王守仁在荒蕪之地開墾,歷經艱辛後幡然頓悟,創立偉大的“心學”,將中國哲學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峯,並影響了無數後人。這股力量支持着戚繼光深夜渡海擊寇,再強大的敵人都擋不住他與戚家軍前進的腳步,如同數百年後的紅軍一般,保家衛國。

這股力量支持着徐階韜光養晦,也許曾被無數人指責膽小、懦弱,但他筆挺的脊背昭示着他從來沒有忘記夏言的枉死和楊繼盛所受非人的折磨。這股力量支持着張居正在幾十年的權利鬥爭中,用盡了所謂的正人君子所不齒的手段,但確是爲蒼生,爲黎民,他付出了他所能奉獻的一切。我們可以稱它爲正義,良心,理想或者它只是一種精神。是的,之所以能在歷史長河裏閃耀光芒,並不是他們有多麼的異於常人,而是在於他們的心裏,能夠裝着百姓,一羣與他們毫無相關,素昧平生的人。他們可以心安理得的做自己的官僚,當皇上的寵臣,享受富貴,衣錦還鄉或者只是安分得完成自己的一生,最後平淡的終老。

然而,因爲那一份責任,那一份理想,那一份正義,讓他們選擇了另一條路,一條鋪滿荊棘的道路。從這一套書中,看到的不只是一個王朝三百年間的興衰與風雨;更多的是一種領悟。一切的人或物都已經化作歷史,今天不斷地成爲昨天,只有精神,只有不滅的精神才能夠經受時間的淘洗沉澱下來,影響着無數後來人爲目標,爲夢想不停歇地奮鬥。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4

在歷史的長河中,“皇位”總是散發着它那長明不滅的光芒。就如毒品,只要碰觸到它,便會成癮,且永無戒除之法。

我們都知道,皇帝不是那麼容易就能當的,且不說皇位交接之變化無常,就僅是每日政務,便讓人吃不消。但仍有那麼多人不惜用生命來下一把豪賭,冒着不擁皇位便入鬼門的風險,也要坐上那個至高無上,卻又遙不可及的寶座。爲什麼?試想坐在皇帝的寶座上,受萬人矚目的成就感和說一不二的權威吧,這便是原因了,即便是死亡的晦澀也不能掩蓋它的魅力的原因。

如朱棣,爲它奪了建文帝的皇位,即便那是自己的侄子;再如朱祁鈺,爲它奪了朱祁鎮的皇位,即便那是自己的哥哥。

“從此,任何敢於觸碰他權威的人都將成爲他的敵人,朱祁鎮也不例外。”而原本,朱祁鈺並不想擁有皇帝的榮耀,可最後,到底還是臣服於那個至高無上的存在——皇位啊,確實改變了太多太多的人。

這是一個複雜的世界,恰如一面無暇的鏡子,真實地,照出了人性的醜惡。如若一人得勢,他身旁的人都會擁戴他,如獲至寶;可當他墜入深淵,原本那些人不僅不會成爲救他一命的樹藤,甚至可能是令他毀滅的最後一個契機……

雖說人性本惡,卻總有一些例外,讓我們看到世界的美好,如錢皇后,即便朱祁鎮被俘,被全世界所拋棄,她仍堅守自己的誓言“我會等你回來的”,因爲那人,再怎樣,也是自己的夫君;如袁彬和哈銘,在那艱辛的歲月中,始終守在朱祁鎮身邊,不離不棄……

外表與行爲粗魯的人並不可怕,就像也先,至少待人真誠;外表溫文爾雅,內心城府頗深的人才最可怕,心口不一,行與言違的人,才最惡毒。

這是一個複雜的世界,利益、慾望、虛僞、醜惡,令人的內心不再澄澈,做一個簡單的人,往往是最困難的,沒有人天生善良,沒有人本質仁厚,只有在歲月的流逝中,我們才能撿拾一些美好,填補自己的內心。做一個簡單的人,最難,也最美好。

在這複雜世界裏,也有真誠,不是嗎?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5

我讀了《明朝那些事兒》中戚繼光的故事後,得到了一些心得。

《明朝那些事兒》中的戚繼光抗倭的事蹟。戚繼光是明朝的一位名將,他初次抗倭用的是紹興兵。那些兵十分懶散,總是不服從命令,還經常臨鎮逃託,只爲自己的安危。但戚繼光卻堅持不懈地訓練,終於把兵們訓練成爲一支很強的隊伍,成功抗倭。

這讓我想到了一件事。那時,我剛剛開始學習毛筆字,手握住毛筆一直抖個不停。我寫得很差,這表面在我的一筆一劃,它們就像幾條黑的毛毛蟲。我心裏煩躁極了,可越煩就越寫不好。正當我想把筆一扔,一了百了之時,我想到了戚繼光,訓練兵那麼困難的事,戚繼光都克服了,並且成功了。我的這些困難又算什麼?於是,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學好毛筆字。

在寒冷的冬天,我每天儘量早起,屋外下着大雪,吹着寒風,我在家裏練習卻練得滿頭大汗。在炎熱的夏天,別人在空調間裏吹風,我不顧蚊蟲的叮咬,堅持寫下去……沒過多久,我的毛筆字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並不滿足這一時,下決心要掌心懷素、柳公權等著名書法大師,成爲一名書法家。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會有許多困難,我要學習戚繼光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好每件事。每當要放棄的時候,戚繼光就會出現在我的眼前,鼓勵我讓我繼續向前。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6

最近,我又讀了《明朝那些事兒》,中國夢。作者當時明月詼諧幽默的寫作,讓這本書讀起來非常有趣。讀了這套有着七部、歷經200多年的明朝歷史小說後,讓作者推崇也讓我喜歡的人物很多,但最讓我耳目一新,印象深刻的並不是那十幾個位居皇位的皇帝,也不是身居要職的丞相,如張居正、于謙這樣流傳清史的人物。這個人,讓我喜歡,讓我敬佩的是,他是個有夢想的人,有思想的人,他是軍事家、政治家,更是思想家。他就是“心學”創始人——陽明。他推崇的“知行合一”,即使是在現代,依然被很多有識之士推崇。我也有夢想,我從小的夢想就是長大了成爲個軍事人才,可以製造出最新型的航空的母艦,保衛我的祖國。但自從我讀了這套書,在書中認識到陽明這樣的人物,我才知道,所有的夢想,如果不付出努力,那也只能是空想。我的身邊不缺乏有夢想的人,幾乎所有的同學、朋友都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夢想。我願意把這套書推薦給大家,把陽明的思想推薦給大家,讓你們也知道,理想和夢想不只是個想法,最重要的是行動。中國近100多年的歷史,尤其是英中戰爭以後,被西方列強,被東方的“日本”欺負,讓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有一個強國夢。作爲國小生的我們,有着這樣或者那樣的夢想,都不如好好學習知識,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實現我們的強國夢。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7

《明朝那些事兒》是我最近一直在看的一套書,這套書共有7部。作者“當年明月”以史料爲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爲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講述了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縱觀三百年明朝那些事,其中,有兩位帝王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最欣賞的戰士——朱棣。朱棣是一位偉大的軍事家,是他創造了明朝最輝煌的時刻。看:蒙古軍打來了,他一馬當先,帶頭衝鋒,不顧自己的安危,左劈右砍。“皇帝都那麼勇猛,我們還不趕快衝!”戰士們士氣大增,喊聲沖天,蒙古兵嚇得渾身發抖,一觸即潰,紛紛奪路而逃。明朝的名聲飛速遍佈四周鄰國,誰都不敢侵犯明朝,全部乖乖進貢,唯恐慘遭屠刀,百姓們終於安居樂業。

我最討厭的昏君——朱厚照。朱厚照是明朝第一貪玩皇帝,其實,這位仁兄智商還是挺高的,只是將能量用錯了地方。他既不是政治家,也不是軍事家,因爲他將自己的一生全部押在了“玩”上面。有一次,朱厚照偷偷離開朝廷,去邊境玩,結果被敵人發現,遭到追殺,幸虧朝廷及時發現,調動大將前去支援,他才保住了性命。可他不吸取教訓,後來又偷偷溜出朝廷去玩,由於旅途勞累,體力不支而患上重病,最終含恨而死,也沒留下一個子女。

相信大家看了以上這些都明白了一個道理:責任越重的人就越要以身作則,並且竭盡全力做到完美,把能量用到該用的地方。只要我們把這個道理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就一定能成爲一個精英!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8

一、這本書開頭主要講述的是自幼是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因爲忍受不了元朝的統治,先是出家做了和尚,後被人誣陷說他要起義,被迫投靠了當時的起義隊伍。慢慢的,他在軍事方面的才能漸漸顯露了出來,他先是打敗了其它比他強的起義隊伍,後又經過與元的數十年的征戰。最後趕走了,元朝的皇帝,統一了中國。

二、中間又講述了朱元璋的改革和明朝的政法。其中,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便利用胡淮庸這個“導火索”,廢除了丞相制度。又創造了內閣。當初朱元璋只是想把權力歸於君主,可是他錯了,後面的朝代中,任何一個內閣都比丞相還會奪權。

三、在這本書裏,我看到了一個個嘴臉醜惡的小人,一個個專制奪權的宦官,一個個見利忘義的奸臣,當然,更看到了捨生取義的將領,還有獨守正道的孤膽英雄。讀完了這本書,回過頭來想想,才發現自己從書中看到了好多的改變,人的改變,物的改變,環境的改變……而這些改變都是因“利益”起:兄弟互相殘殺、父子反目成仇、將好好的一代王朝攪和的烏煙瘴氣,不都是因“利益”而起的嗎?

1.比如,在這本書裏,很少有真正意義的好人,但絕對有真正意義的壞人。每一個在普通人眼裏散發謠言正義光芒的良臣將相也許都有這樣或那樣瑕疵。作者沒有一味的歌功頌德,而是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人,一個有血有肉,有喜有怒,有得有失的人。

2.又比如,在這本書裏,不止有這流芳百世,家喻戶曉的大人物,還有那些被人遺忘的人物,他們在這267年裏太舉足輕重,渺小得讓人忽略。如果沒有太監張敏的捨生取義。後來的明孝宗朱佑樘也許無法登上歷史的舞臺;如果沒有那位連名都沒有的看守,楊漣用鮮血和氣節寫下的絕筆也許只能化爲灰燼;如果沒有錢皇后的日夜守候和至死不渝的貞情,明英宗,朱祁鎮也許已被深在大漠的孤軍無援的吞沒,不要以爲渺小的沒有力量,不要以爲卑微的,就沒有尊嚴。

四、在書裏,自始至終都蘊含這一股力量。

1.這股力量支持這鄭和下西洋,在咆哮的大海面錢毫不畏懼,這股力量支持這于謙打響了北京保衛戰,獨子面對兇險而未知的前途,力挽狂瀾,拯救大明於危難之間。

五、在這本書的末尾,我看到了一句話“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我認爲,如果我們想要成爲像他們那樣的人話,就必須樹立我們人生的目標。只有準確的認識到我們每時每刻應該做什麼,應該怎麼做,纔是正確的。

1.很多東西不知如何表達,我想說此生不讀這本書,很遺憾!這只是我的片面之詞,一千個觀衆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9

最近明朝那些事兒在我們班很火,媽媽給我借了1~5冊,我一氣呵成,都看完了。這套書使用了全新的寫史方法,講述了明朝300年的興衰風雲。這是一本權術之爭,天道哲理,計謀兵法合爲一體的百科全書,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朱元璋。朱元璋在元朝末期出生在一個農民世家,缺衣少食,於是他就去討飯吃,做和尚,但到後來,元朝把朱元璋列爲造反成員,以此爲藉口來殺朱元璋的一家。平靜的湖面,練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造不出時代的偉人。朱元璋就是在這樣的險惡環境下成爲一代偉人的。

他不得不戰鬥,而在戰鬥中,他學會了冷靜、堅持與果斷。冷靜讓他能夠準確判斷局勢,甚至在失敗後能夠正確總結經驗;而堅持,能讓他在僵持時打破僵局;果斷,讓他能夠從現在的局勢中正確而快速地判斷。這三件“寶物”結合起來就是一道打不破的心理防線,而朱元璋利用這道防線取得了成功。

做一件事,必須要學會冷靜、堅持與果斷。它們讓你準確地判斷局勢;讓你在失敗後能重新勇敢地站起來,而不至於崩潰;讓你從困境中發現機會。只要做每一件事都能非常冷靜、堅持與果斷,那麼所有的困難都能迎刃而解,最終到達成功的彼岸。好,講完了優點就該講缺點了,在洪武年間的幾個月裏,朱元璋在忙着幹一件事。什麼事?殺人!殺誰?戰友!殺戰友幹嘛?

好不讓他們搗亂(奪權)!要知道朱元璋把權利看的是多麼重要,甭管戰友親戚,別人的命和自己的權利相比,哪個重要?朱元璋的回答是,自己的權利重要。這就是他的缺點——自私。朱元璋在歷史上的評價是:他是個好皇帝,但不是個好人,是個自私的人。關於明朝的事兒我就講到這兒了,這本書的任何一處都值得大家去閱讀,大家有時間請多看看這本書,你會感受到,歷史是那麼的精彩。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10

石灰吟

千錘百煉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是于謙一生的寫照。不但是明朝有名的棟樑大臣,還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支柱。

于謙小時候,出身清苦,他從小滿懷以身許國的志向,經歷數十年的磨礪和考驗,從一個孤燈下苦讀的學子成長爲國家的棟樑。在明朝皇帝朱祁鎮做了俘虜後,他和羣臣極力保衛國家,免招外族的欺凌。是北京保衛戰的主要指揮着。當時的情景緊迫,在他的主張下下擁立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爲皇帝,粉粹了北方少數民族以皇帝爲人知而要挾國家的陰謀,但是這也爲他八年後被人陷害的證據。

于謙的可貴品質,體現出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他身居高位,卻清廉正直,在他幾十年的官場生涯中沒有貪過污、受過賄,雖然生活並不寬裕,卻從未濫用手中的權力,在貧寒中始終堅持着自己的操守。他不畏懼困難和風險,在國家最爲危難之時挺身而出,承擔天下興亡。他是光明磊落地走完自己一生的。

在這個污濁的世界上,能夠乾乾淨淨度過自己一生的人,是值得欽佩的。在富貴時,雖然大權在握,但仍然能,一身清廉。在最後入獄後,也是不卑不吭,凜然正氣。抄家是,于謙家裏一貧如洗,最真貴的是皇上贈於的蟒袍和寶劍。這讓抄家的大臣也佩服不已。

對於于謙的評價,明朝的後來黃帝,給與了極高的讚美,又是封號,又是對其後代的撫卹。人們不會忘記,這個人在危難之際挺身而出,力挽狂瀾,保衛京城和大明的半壁江山,拯救了無數平民百姓的生命。

所以,中國的文化魅力,每首詩文的後面都用各種各樣的故事。而這首詩,瞭解其經歷後更是讓人升起敬仰之心。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11

《明朝那些事兒》看了幾個章節,就深深的被它吸引了,隨後酣暢淋漓的讀完了整套書。當合上最後一頁時,不禁慨嘆:中華數千年朝代更替哪家優?世界幾萬裏邦國興衰何國雄?

該書語言風趣,情節生動。作者—當年明月採用了流行文學手法,如幽默、推理、懸疑等,關注人物命運,介入個人情感。雖然一樣是說史,但他的筆法,卻不是以往那些史書筆法。而是一種充滿了活力和生氣,字字都欲躍然而出的鮮靈筆法,在他筆下,人物不再是一個刻板的名字和符號,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那些事件更是跌宕起伏,叫人讀來欲罷不能。語言流暢,時不時調侃一下,作者似乎在寫一部"通俗版的明朝通史",真可謂輕輕鬆鬆讀歷史,舒舒服服品古人。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爲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爲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着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

讀《明朝那些事兒》時,好幾次動容變色,淚流滿面,因爲被感動。大明王朝,是專制到極致、黑暗到極致、殘暴到極致、腐敗到極致、墮落到極致的集權政治的標本,但是,即使是在這樣一個專制、黑暗、殘暴、腐敗、墮落的夜空下,仍不乏有埋頭苦幹的人,不乏有爲民請命的人,不乏有捨身求法的人,魯迅先生稱這些人爲中國的脊樑。這些人在《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的筆下,給予了極高的尊重和禮敬,作者讓他們身上的人性的光輝在黑暗中熠熠閃爍着耀眼的光芒。

在《明朝那些事兒》中,我讀到了許多人的死亡,這些人有爲知己者死、有爲氣節者死、有爲信念者死、有爲尊嚴者死,這些人的死亡或許對挽救大明王朝的滅亡沒有任何意義,但是,對於挽救我們這個民族不斷墮落的靈魂卻有着無限深遠和重大的意義,他們讓我們這個民族有了一種可以值得傳承的精神,這種精神就是文天祥所謂的“正氣”吧。

《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的文筆幽默而生動、思想冷峻而深刻,他洞悉人性中的弱點和缺陷,對於歷史人物的行爲有自己的善惡評判,他沒有爲自己喜歡的人物潤色修飾張揚其善,也沒有把自己討厭的人物刻意貶低舒展其惡,他講給我們聽的就是實實在在的發生在明朝的那些事兒。

作者在書的最後談到了自己對生命的感悟,其實在整部書中,在他筆下的每一個人物的人生歷程中,他都表達了自己的這一感悟,他說,在人的生命過程中,會丟失許許多多珍貴的東西,但是,唯有理想和良心不能丟。讀《明朝那些事兒》,可以看到一羣堅守理想和良心的古人,可以看到一個堅守理想和良心的青年作者。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12

在上學時,閱讀課上許多同學都看一本書,那就是《明朝那些事兒》。我開始以爲沒什麼意思,可開始讀的時候我才感受到這本書所存在的魅力!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到1644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爲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爲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的政治、戰爭、帝王心術着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

《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筆名叫“當年明月”,原名“石悅”。他是明史學會會員,青年曆史學者,心靈歷史開創者,擔任國內多家電視臺文史類節目主講人,他以詼諧幽默的筆調將明朝的巨大畫卷向我們展開,讓我們徹徹底底的喜歡上了明史!

讀完了《明朝那些事兒》,我的感觸好多,我以前的想法也改變了許多,我以前以爲明朝時那麼無聊沒想到這麼有意思!從朱元璋、朱棣到袁崇煥都那麼令我向往!我以前以爲崇禎很昏庸,但歷史上他卻那麼勵精圖治……

我很喜歡《明朝那些事兒》,因爲它讓我懂得了歷史的道理……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13

我從小就愛聽歷史故事,最愛讀《三國》《水滸》……它們陪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春秋。如今,在衆多的史書中,我最喜愛的就是《明朝那些事兒》。

它就像一個良師益友,當我因月考成功而高興時,它用朱元璋的驕傲敗兵爲我敲響了警鐘;當我因一些小事煩惱時,它用蕃陽湖之戰激勵我;當我屢屢失敗,信心驟減時,它用朱棣的靖難之戰鼓舞我。我喜歡這本書,不單單喜歡其中那曲折的故事,它的文采也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作者把深奧的歷史變成了充滿活力和生機的札記,並以現代的觀點寫出很有意思而又恰當的例子,貼近生活,讓人產生遐想,使讀者迫切地想一遍一遍地品讀。

從朱元璋打定遠到擊敗陳友諒,從朱棣出生到靖難之役,作者當年明月以輕鬆幽默的筆法,把呆板的歷史刻畫得栩栩如生,將歷史還原得清晰深刻,讓我們一目瞭然。我不禁感嘆:歷史原來可以如此精彩!

讀史可明理,這句話真是千錘百煉的真理。唐太宗李世民曾說過:“以古爲鏡,可以知興替。”歷史反映的是昨天,而能成爲今天和明天的借鑑。所以我們需要用歷史激勵、警醒並昇華自己,爲美好的明天做準備,這樣才能成爲真正成功的人!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14

有一本書,講述了一位出生在貧農的偉大皇帝,用心把這美麗的江山托起。他就是朱元璋,建設了一個偉大的朝代——明。

《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當年明月寫道,歷史本身很精彩,歷史可以寫得很好看。

我們先來看看朱元璋的座右銘: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呵,朱元璋的野心真大,什麼都是他的才行!

再來瞧瞧朱元璋與他的侄子朱文正。朱文正因官位而背叛朱元璋,但朱元璋見到朱文正後一點兒也不玩虛的,直接用鞭子去抽朱文正,一邊抽還一邊說:小子,你想幹什麼?

當朱元璋進攻張士誠時,作者是這樣寫的:可是朱地主用行動告訴他,天下只能有一個最大的地主,而這個人絕對不會是你張士誠。

最精彩的是朱元璋對付王保保的篇章,其中有一段是這樣的:當天晚上,王保保沒有睡覺(算他運氣好),這個愛讀書的人,此刻正坐于軍營之中秉燭夜讀兵書。突然聽見外面喊聲大作,他心知不妙,當機立斷,毅然決定逃跑,逃跑時頗爲狼狽,光着一隻腳跑出大營,匆忙騎上一匹馬,就飛奔出營。

你問那十萬大軍怎麼辦?連我的鞋都不要了,還要軍隊幹什麼?可見名將就是名將,懂得權衡利弊,畢竟自己的命最重要,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嘛。

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是這樣評價《明朝那些事兒》的:我覺得喜歡看的人都是有思想、願意想事情的人,這是好書,除了把史實擺出來,還要評論、挖掘,用現代的語言去說,他有他的角度。

確實,這是好書。它用動人的筆調描繪明朝的歷史,使我們討厭看的史書化爲有趣的書。讀了《明朝那些事兒》你一定會很瞭解明朝的歷史了。不用擔心史書不好看,真的,歷史本身很精彩,歷史可以寫的很好看!

你不妨捧起當年明月寫的《明朝那些事兒》,細細品讀,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喲!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15

這個暑假,我看了許多的書:《司馬懿吃三國》《上下五千年》《三個火槍手》《水滸傳》等。但最讓我記憶深刻的便是《明朝的那些事兒》。

在此之前,在我的腦子裏總是認爲歷史是很枯燥無味的,沒有一點意思,頂多就是xxx年,xxx揭竿起義,殺入都城,x朝代從此滅亡等等,真是無聊透頂。可是自從看了《明朝那些事兒》後,我便改變了我的看法。這套書如同一塊磁鐵,自從我一翻開它來,便將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這套書從元末的那場農民起義開始寫到大明王朝的興盛,再寫到明朝的覆滅。在這裏,我認識了許多偉大的歷史人物,如:在戰場上勇猛無敵的常遇春、張萬邊,一世英名的好皇帝朱棣,聰明絕頂,讓人稱讚不已的劉基、姚廣孝……還有許多令人髮指的反派人物陳友諒等。這些人物的種種事蹟猶如在我的腦海裏上映了一場場精彩的電影,令我沉醉其中。

作者當年明月在寫這本書時,還恰當地加入了許多自己的看法和許多搞笑的語言,這也是讓我對這本書愛不釋手的理由之一。瞧這一段“原本想砍囚犯的士兵這才發現上了當,反正叛軍也是人,打誰不是打,反正有錢拿就行”。這令還以爲要看到什麼血腥場面的我不禁鬆了一口氣,同時也在心中感嘆在那個朝代錢對百姓的重要。

一段段顛簸周折的情節,讓我不禁感嘆世間事物的喜怒無常;一段段背叛的場景,讓我不由驚歎人性的醜惡和人有時的不由自主;一段段戰火也燒不斷的友情親情,常常讓我感動不已。歷史,不再是枯燥無味的,歷史,也可以是精彩的。

標籤:有感 明朝 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