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讀後感2.18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

平時一提歷史,腦子裏立刻蹦出"枯燥乏味""刻板"無聊"之類的詞。但《明朝那些事兒》卻一改常規,用調侃的方式、代以幽默風趣的筆調,向讀者詳盡敘述了元朝末年至清朝初年240多年的歷史。從翻開第一部開始,我就被故事深深地吸引,情節環環相扣,讓人慾罷不能,直至花費近兩個月的時間,拜讀完七部,還感覺意猶未盡,思緒依舊暢遊在明史之中。

摘錄當年明月原話"從來就不幽默,也不樂觀,而且在目前可知範圍內,都沒有什麼大團圓結局,所謂歷史就是過去的事,它的殘酷之處在於:無論你哀嚎、悲傷、落寞、追悔,它都沒法改變。"而作者當年明月是用直白的口吻,白話的方式把人物形象刻畫出來,把故事情節凸現出來,歷史不再枯燥。至此,他讓一個個歷史人物形象鮮活、豐滿。如:我在一般史書上見到的朱元璋能征善戰、鐵腕治國,當朝明月筆下的他還能鐵血柔情,對髮妻馬皇后恩愛有加,對她提出的建議也能採納。對於一代名臣張居正,不僅懂得權術同時他對權利的慾望一點也不比大反派魏忠賢差。抗倭大將戚繼光,懂得排兵佈陣的同時,收受錢財的事情也沒少幹。大奸臣嚴嵩與髮妻最終恩愛終老。他還原了歷史原貌,給原來讀者只能見到片面的人物刻畫有血有肉,就如同把一個個帝王將相、奸臣走狗還原成我們身邊的小人物,有感情,有家庭,不再冰冷,在現實中感受鐵血也柔情,名將亦苟且,奸臣能終老。

以史爲鏡,下面談一下明史帶給我的感悟。

居安思危,這是老生常談的詞語了,說的是挺多的,但真正落實下來的沒有多少。開國皇帝朱元璋知道打天下不容易,所以他勵精圖治,發展生產。朱棣瞭解奪權太艱辛,他兢兢業業,遷都北上,開創永樂盛世。時間到了明朝中後期,皇帝大臣們習慣了太平,如同溫水煮青蛙,完全沒有危機感。嘉靖帝一心煉丹,只求長生,從此君王不早朝。萬曆帝更是一心一意要打破嘉靖的不上朝記錄。朱常洛直接就當起了木匠,朝中大事小事全由大反派魏忠賢處理,奸臣當道,民不聊生。任由崇禎帝怎麼努力,也沒能擺脫滅亡的宿命。這些,的確很熟悉,每個朝代的更替都是這樣。問:怎樣才能長治久安?如何才能永世太平?答:時刻爲廣大人民着想,居安思危。

歷史不只是精彩的,也是殘酷的,歷史只留在時光裏,不可能改變。但歷史可以被寫活,被賦予血和肉,讓我們去欣賞,讓我們去借鑑,感謝當朝明月的文筆,感謝歷史的饋贈。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2

作爲一本想要了解明朝的入門書,這是一套很好的故事集。重要的人物,都在書裏。但是,每每讀過,總是感覺意猶未盡——對很多人和事的描寫,過於簡略。

我想看歷史,就是看人、看事、看理。這與馬未都的歷史不可能還原,以及作者強調歷史規律,有些相似——歷史的真相,是很難追溯的,但歷史的道理,是永恆存在的。天下事無新鮮事,發生過的還會再發生。

這套書寫人,是很有意思的。像朱元璋,每每要殺人的時候,作者總會寫道:“要麼不做,要麼做絕”。就這八個字,其實朱元璋的很大一部分性格,已經展現眼前。其實這種極端的性格,我是很理解的,年歲日長,越覺得中庸之難;而成大事者,有着一副中庸之態,則更是難上加難。

朱允?墒歉齪萌耍?彩歉霰?紜K?膠萌耍?蟾藕託娜碇?嗟牧?諞黃穡??娜硭坪躋膊壞扔謨餚宋?啤V煸?傻南鞣??坪躋裁揮瀉偷蹦曖脛煸?岸曰笆彼檔哪茄?合壤袢爸鍆酰?惶?虺頭K?牽幌嚳矗?煸?剎桓婢??苯酉率鄭?⑶宜亢斂皇秩懟N蟻耄?煸?墒鞘湓諏四曖祝?湓諏擻字傘1繞鷸扉Γ?坪跽饢換實郟??屎系幣桓鮎朧牢拚?耐躋??/p>

朱棣似乎不是好人,但朱棣是有能力的領導者。自然選擇,會選出最適合的物種——也許有些時候有些運氣的成分。朱棣是自然選擇的產物,自然比溫室花朵朱允?捎姓蕉妨Φ畝唷W髡叨雜諡扉Φ鈉蘭郟?故嗆苤鋅系摹??扉τ辛秸琶嬋祝?緣腥撕藎?宰約喝舜取N蟻耄?庵執κ路絞劍?坪跏?窒執???宰暈椅?行模?欣?謐約旱模?獻鰨徊煥?謐約旱模??稹4誘庖壞憷純矗?扉ζ涫島苷媸怠T俜垂?純純矗?絞歉呶壞娜耍??T交畹淖暈遙歡?絞瞧脹?裰冢?坪踉嚼叢礁呱小???庵指呱校?閬蠐諦榧佟?/p>

從萬曆中期之後,內容偏向於無聊。並不是作者寫的不好,而是歷史偏向於無聊——邊境憂患成爲常態,卻再沒有充滿想象力而又左右戰局的大將;朝中也沒有嘗試改變的變革能臣。整個帝國,似乎除了黨爭,就是黨爭。像極了一出永遠沒有結局的爛戲,劇情整日不變,只是上臺的演員,換了一批又一批。爲什麼朱元璋、朱棣這樣的早期君王,設計的制衡機制,遠不如美國那樣有效呢?爲什麼後來,帝權、相權、宦權總是此消彼長,卻很難爲一個目標而共同努力呢?我想,差距不在於頂層,而在於底層——明朝的普通民衆,是和朝廷沒有關係的,只是一羣螻蟻,無論上層如何變,底層變化是不大的;但美國,人民的權力似乎很有力量,至少表面上,還是可以影響政局的(比如通過選舉)。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3

《明朝那些事兒》是我讀過的最好的一本書。這樣的好文章,多一字是狗尾續貂,少一字又言猶未盡。或許正是因爲這樣的底氣,作者不露廬山真面目,沒有藉助任何名號,學歷光環效應,卻能僅以文字的魅力脫穎而出。不僅如此,有人說當年明月的文章以通俗的小說方式,用瑞士表匠的耐心、德國製造機器的嚴謹、法國釀酒師的情懷、美國戲劇演員的幽默,講述了600多年前那段波瀾壯闊的元末農民起義,並將繼續講述至明末的276年曆史。以上幾點是很多很多寫歷史的作家所做不到的。這就是我佩服當年明月的原因!

第一部中寫的是朱元璋生於亂世當中,揹負着父母雙亡的痛苦,從赤貧起家,沒有背景,沒有依靠,沒有後臺。他的一切都是他自己努力爭取得來的。他歷經千辛萬苦,一次次的從死神的魔掌中掙脫,一次次從死人堆裏爬起來掩埋戰友的屍體後繼續戰鬥,一直堅持着。在當時,最優秀的統帥非朱元璋莫屬。駕崩後傳位於長子朱標之子朱允?桑??煸?繕鹹ň鴕?髖恕:笱嗤踔扉σ再荒閻?鄣拿?宥嵛弧?/p>

在這本書中,我最佩服的人就是鐵鉉。他不過是一個書生,可是在面對朱棣的起義下,.

唯有他沒有退縮,他前往了前線,找到了那些傷兵,逃兵,並帶領着他們與朱棣展開了抗衡,正是這麼一位普普通通的書生,讓朱棣吃了不少苦頭。看到這裏,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就是這麼普通的書生,就可以在國家危難時挺身而出,這說明他懷有多大的愛國情懷啊!

在這本書裏,我看到了一個個嘴臉醜惡的小人,一個個專制奪權的宦官,一個個見利忘義的奸臣,當然,更看到了捨生取義的將領,還有獨守正道的孤膽英雄。讀完了這本書,回過頭來想想,才發現自己從書中看到了好多的改變,人的改變,物的改變,環境的改變而這些改變都是因利益起:兄弟互相殘殺、父子反目成仇,將好好的一代王朝攪和的烏煙瘴氣,不都是因利益而起的嗎?

我讀了這本書,我受益匪淺——我們做人不能太貪婪,雖然這是人的本性,但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本性,不要在生活中和朋友因一點小小的利益就吵架、或跟那人絕交等,而應該要寬容忍讓,因爲退一步海闊天空!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4

生活在當代的我們,總會對過去的歷史心生好奇。比如當我第一次從某本扁上發現附錄上的“歷史大事表”時,便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看了下去。看看我們中國是如何走到現在的。噢,我明白了,最早是三皇五帝,然後到夏商周、春秋秦漢……元、明、清。也明白了每個王朝的建立者與歷史上許多激烈的戰鬥與對外國侵略者的反抗。每個朝代的盛衰同時一目瞭然。

瞭解歷史的皮毛還不夠,興趣又促使我去了解每個朝代。之後我又去買了《上下五千年》、《資治通鑑》等書籍,但還覺得不夠細緻,於是,我的書櫃裏又多了一位給我講解歷史的老師《明朝那麼事》。

這一套書詳細講了明朝的創立到終結這段歷史。尤其詳細講了每一場激烈的戰役,讓人總有身臨其境之感。且語言風趣幽默,並非單純枯燥地說書。並且將人物內心想法與人性鬥爭的複雜刻畫的更是精彩。再配上一場場酣暢淋漓的鬥爭,高潮迭起,令人慾罷不能!

於是,我就這麼帶着勁地讀了下去。讀着讀着,我不禁開始感慨。我感慨人性的狡詐,陳友諒殺徐壽輝之前,說了句“你在亂世是怎麼活下去的?”這就暗喻了在亂世上,只會出奸雄。他們無情無義,在關鍵時刻誰都敢殺。我又感慨人性之殘忍: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後,對抵抗他的人痛下毒手,許多人被殺後還滅族?一個也不放過。我還感慨現實的無奈:朱元璋雖是一位起義領導者,但最終還是成了一名封建帝王。這是因爲他領導人民打下一座城後,人民需要土地與糧食,而隊伍又需要經費,沒辦法,他只能把地“租”給農民們,自己來收租金。於是,他便成了一名實實在在的地主。再加上那時沒有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不可能去搞“土改”,更促進了這種現象。

唉,這就是被歷史車輪匆匆碾過的大明朝。環顧中國整個古代史,有兩個致命錯誤:一是把“公天下”就能成“家天下”,雖說有明君開國,但終究是毀於昏君手中。二是私有制的出現,破壞了原始的共產制度,繼而演變成了奴隸制、封建制與資本主義制度,成了個越變越大的瘤。同時還有一個規律,沒有長盛不衰的王朝。再強盛的帝國終究會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這就是時間的力量。回顧歷史,就是吸取前車之鑑,展望更好的未來。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5

一口氣讀完《明朝那些事兒六》(簡稱明六),有感而發,不吐不快。

明六主要是寫了張居正死後,萬曆十年(1582)至天啓六年(1626)朝廷中發生的政治、權利爭鬥,邊界的入侵,百姓的生活。主要描寫了東林黨的崛起和覆滅,魏忠賢的陰謀及勢力的擴張,努爾哈赤的強大和對明朝的入侵,最後以袁崇煥領導的艱苦卓絕的寧遠大捷和努爾哈赤的死亡作爲結局。

明六已經是才子當年明月的第六部作品了,風格不改,幽默、耍寶、充滿智慧,雖然已經沒有初次拜讀明一的驚豔,沒有其後五部的歎爲觀止,但是出於對明朝系列發自肺腑的喜愛,還是對明六充滿讚賞,對作者充滿欽佩。

讀完明六,相比前五部,感覺能讓人記住的可圈可點、才華橫溢、名垂千古的名臣、名將明顯少了,不是作者的寫作枯竭,而是——真的沒有了,明末那些像楊一清、李東陽、徐階、張居正等那些很牛很牛的人死光了,接班人要麼是天資平庸要麼歷練尚淺,況且朝廷面臨前所未有的黑暗:作爲老闆的能力太差,奸佞魏忠賢等的素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空前絕後的低。沒有很牛很牛的能力,想在這樣一個亂七八糟、妖風肆虐、黑暗無比的時代明哲保身、肩負重任,幾乎,是不可能的。

天啓年間,太亂。書中的幾句對現實的細節描寫真的讓我毛骨悚然:某財主故意殺人,七品縣官判其死罪,財主找關係,此人是魏忠賢之流,索要一萬兩,財主予之,附加條件因知縣判刑,殺知縣,允。沒有天理了……慶幸自己沒活在那個時候。

雖然沒有可圈可點的人物,還是被一個天資平凡的人感動了——楊漣,他是一個純粹的人,一個偉大的人,一個值得名垂千古、載入史冊的人,當我看到黑暗中死囚楊漣的絕密遺書和絕筆還有素不相識、文化水平不高、道德水平未必好的監獄看守不顧生死、不顧地獄的折磨留存,尋找機會昭示天下的時候,我真的流淚了,我知道不管多殘酷,高尚的操守終能喚醒良知!

閱罷明六,感悟良多,如果是我,出於黑暗的天啓年間,若身居高位,我是選擇尚有操守和良知的東林,還是明哲保身的沉默?面對天啓年間權監魏忠賢不顧家國天下,任人投靠即給官給權的拉攏與誘惑,我想,能直面魏忠賢的東林黨人,即便有很多缺點,也可稱作不朽,因爲,他們尚存良知,尚悲天下!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6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是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萬國來朝》,主要敘述永樂大帝-朱棣使明朝走上了巔峯,後來他病逝,明朝開始進入動盪時期。大宦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爲,明朝差點被滅,幸虧著名忠臣于謙在“土木堡之變”中力挽狂瀾,挽救了明帝國。

這本書,我覺得並沒有所謂的主次人物之分,但有幾個人物使我印象特別深刻,正如我這次的主題一樣,歷史中的人物有的被後人所唾棄,有的卻值得我們銘記。第一個值得我們銘記的就是代表明朝七下西洋的鄭和。其實他的一生是十分坎坷的,但他並沒有自甘墮落,而是更加的努力,成爲了一名成功的外交家。得到朱棣的賞識,統帥當時的艦隊,出使西洋。很多人懷疑他們當時是出去找茬打仗的,但艦隊所到之處沒有累累白骨和硝煙,只有和平和友善。正如文中所說:強而不欺,威而不霸,這纔是一個偉大國家和民族的氣度與底蘊所在,我覺得我們在生活中亦應如此,無論你是哪方面強於他人,都不應該驕傲自大,欺凌他人,而是用自己的才能和氣度贏得他人的尊重,這樣的人,更讓歷史銘記!

被後人唾棄的是大宦官王振。這個王振仗着自己服侍皇帝,勾結內外官僚,擅作威福,逐殺正直官員。爲了個人私利,他惹怒了當時雄踞北方的瓦剌族,而且還慫恿明英宗御駕親征,導致英宗被俘,朝廷一時羣龍無首,如一盤散沙,二十萬大軍也全軍覆沒,王振成爲歷史罪人,他真是一個讓人唾棄的小人。幸好,在瓦剌族兵臨城下的最危急關頭,忠臣于謙挺身而出,義正詞嚴地呵斥了建議南遷的大臣,沉着冷靜地指揮戰鬥,在主力被殲,上皇被俘,兵力不足,士氣全無的劣勢下,他硬是讓北京城變得固若金湯,使瓦剌族被迫退兵!

于謙讓明軍轉敗爲勝,讓奄奄一息的明朝轉死爲生,力挽狂瀾,挽救了明帝國!從這位英雄身上我懂得了: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我們難免會感到畏懼,但是懂得畏懼的可怕,還能超越它,征服它的人,就是英雄。關鍵只在於那畏懼的一刻,你是選擇戰,還是退。于謙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戰勝畏懼,他的一生就如同他的這首《石灰吟》一樣, “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坦坦蕩蕩,堪與日月同輝!

這本書不僅讓我們瞭解歷史,而且能得到啓示。希望同學們能去閱讀它,相信你也一定會有所收穫的。讀書可以經歷一千種人生,不讀書的人只能活一次,多讀書吧,讓我們的人生更豐富多彩!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7

明朝,中國君主專制達到頂峯的倒數第二個階段,頂峯是清王朝。這兩個王朝在中國歷史中有着不同影響,儘管都是壞的。

《明朝那些事兒》以朱元璋爲主線,還有一些其他的人。講述朱元璋由一個貧農中的貧農,一步一步晉級爲當時中國最大最富的地主,到最後的明朝結束。

其實我認爲朱元璋很了不起,不然他怎麼會當上明朝的開國皇帝呢,不然怎麼會由一個貧農當上大地主呢。最開始朱元璋是沒打算參加農民起義的,一個世世代代爲農民的後代怎麼會去農民起義呢,有什麼比一個安穩的生活更能吸引他呢。但,那個以剝削農民的社會,那個餓死他家人的社會,不起義似乎有點不合常理了。就這樣被逼梁山了。不過歷史是有他自己選擇的結果的,而朱元璋就是被選擇的那個。這個集軍事能力和政治能力於一身的人,歷史是屬於他的。一步一步走向最高峯,他把一系列的規章制度都制定好了,一個工作狂,把所有的一切都規劃好了,盡職盡責,但到最後,似乎表明沒有最規範的制度,他制定的規章制度在子子孫孫的經營下破滅的不剩渣渣了。人物鮮明,話語也很賦有哲理。如:

“在進行決策時,會有很多人在你耳邊提出他們自己的意見,將他們手中的鑰匙交給你,讓你去選擇,但這個遊戲最殘酷的地方在於:你只有一次嘗試的機會。如果失敗了,你將失去一切。”

不僅歷史這樣,我們每個人在處理事情的時候也應該這樣。在許多方面,我們只有一次機會,一旦失去,便無法挽回,需要我們賭一賭,搏一搏。有時我們講認真就好,無論結果如何,或者有時候覺得機會很多,總有一次回成功的。然而,就像大學聯考一樣,機會是很多,但之前的一次與後面的相比是不同的含義。第一次永遠是第一次,而後的是不能比的。

這本書不像其他的書要麼主要是自己的觀點,要麼純粹講歷史。這本書以幽默的口吻講,有時給一些賦有哲理的話,顯而易見,這本書更能吸引讀者吧。一本書不從商業價值來說,被寫出來的使命就是讓人看,沒人看那就不值得寫出來。

《明朝那些事兒》值得我們一看,雖然書很厚,但這並不妨礙我們看。多讀點書終歸是好的。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8

今年暑假,我讀了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作者豐富的歷史知識,俏皮的語言風格、獨特的觀察視角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以湯顯祖爲主角的“稀泥謝幕”最讓我感慨萬千。

湯顯祖,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曾任南京禮部主事,官居六品。作有傳奇《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紫釵記》,合稱《玉茗堂四夢》。在戲曲史上,和關漢卿、王實甫齊名,被譽爲“東方的莎士比亞”。

二十歲時,湯顯祖就考中了舉人。可惜他運氣不好,遇見了張居正。之所以說他運氣不好,並非張居正討厭他,恰恰相反,張首輔很欣賞他,還讓自己的兒子跟他交朋友。這本是一件好事,可是湯顯祖清高,瞧不起張居正,擺了譜,表示拒絕交友。跟張首輔擺譜,張首輔自然也要擺他一譜。結果可想而知,湯顯祖會試時落榜了。

三年後,湯顯祖再次上京趕考,張首輔依然讓自己的兒子跟他交朋友,他再次拒絕。張首輔又擺了他一譜,湯顯祖再次“光榮落榜”。又過了三年,湯顯祖又一次去趕考,這一次張居正並沒有阻攔他(因爲張居正此時已經死了),終於成功上榜。可由於朝廷內部爭鬥,湯顯祖沒有得到重用,被派到南京當了個禮部主事。

仕途上的曲折和失落,並沒有磨滅湯顯祖的`理想和志向。在南京任禮部主事的日子裏,他盡情地將自己的抱負寄託在自己的文字上。最終寫成了經典戲曲《牡丹亭還魂記》,後人又稱《牡丹亭》。縱觀他的一生,雖爲官不濟,卻爲文不朽。

湯顯祖一生坎坷,卻不肯低頭,最終成就了自己的人生。回想到自己,記得有一次,媽媽讓我去游泳班學游泳。我的游泳水平不錯,但是苦於教練每次叫大家演示自己的游泳技術時,都沒叫到我。偶爾叫到我時,該死的下課鈴就響起來了。因此,我內心很失落。一天,我回家向母親傾訴我的煩惱。“媽媽,我的游泳水平還不錯,可沒有機會展示,這游泳不學算了。”“趙然啊,你要記住,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一個真正優秀的人,無論在哪都能幹出成績。”聽了母親這句話,我恍然大悟,更加刻苦練習游泳。終於,在一次游泳課上,我自告奮勇,把自己的游泳技術展現給大家看。結果,獲得了同學們的一致好評,連教練都誇我有天分呢。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不管時間有多久,不管困難有多大,只要自己不斷去努力、去奮鬥、去拼搏,就沒有辦不到的事情,到達不了的彼岸,實現不了的夢想。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9

這個冬天的夜晚,我終於讀完了當年明月的大作《明朝那些事兒》。雖說窗外無輕揚的雪花,屋內也沒有溫暖的火爐,但我依然讀得很舒服。

在這本書的後記中,當年明月講述了很多他讀史和寫作時的感受。按照作者的說法,他所讀過的歷史故事中,幾乎無一例外地全都是悲劇結局。

想想我們的歷史,可以說真的是這樣。

“每一個人,他的飛黃騰達和他的沒落,對他本人而言是幾十年,而對我來說不過只有幾頁。前一頁他很牛,後一頁就慫了。”這大概是作者內心最真切的感受。

我看着書桌上那七本並不是很厚的書——大明王朝從建立到滅亡前後三百年的時光,就呈現在這寥寥數千頁的紙上。三百年,是十萬九千五百七十五天,是二百六十二萬九千八百小時,還有明朝十六位皇帝,大明帝國的前前後後繁華衰落,都在這七本書中。其中一些著名人物的命運,他們每個人幾十年的風風雨雨,的的確確就只有幾頁。比如常遇春,這位大明開國第一功臣,自太平之戰時自告奮勇,在其後幾年中參與了帝國建立的所有重大戰役。後北出大漠取得大勝,班師回朝,經柳河川時暴病而亡,年僅四十。即便是這顆耀眼的將星,在這本書中的記述,也不過就數頁而已。

彷彿是逃脫不掉的魔咒一般,無論什麼人自出世那天起,就註定了死亡的結局。每一個人都逃脫不了消逝,王朝也逃脫不了坍塌,地球總有一天也會因爲太陽的消亡而消亡。再想想,其實毀滅又何嘗不是新生命的開始?

春去秋來,斗轉星移,在這滄桑的轉換中我們終究還是把握住了一項權力——這就是能夠駕馭自己生命的過程。是的,如何去駕馭生命的過程,演繹出屬於你的精彩,是我們每一個生命個體自己的權力。或許每個生命都不能決定自己出生時的形態——或許我是一隻飛翔的小鳥,或許我是一條遊動的小魚,或許就是現在這個樣子……但我們可以決定自己入世的態度與方式:是鳥兒就要振翅翱翔於天空,是魚兒就要遊川入海躍向龍門……每一個生命體都要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精彩中去,去衝擊生命的極限。

面對最終的毀滅,我們唯一所能倚仗的就是那個過程。我們必須以百倍的精力去充分裝點、盡情享受這個美好的過程。說“萬類霜天競自由”,我看到的就是每一個個體在生命的過程中盡情享受着自由的可貴與歡樂。

也許,生命的真諦就在於此——按自我獨有的方式去創造和經歷一個精彩的過程!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0

這時,從邊上走來幾位高年級學生,看見我們吃力的撿着紙片,而且紙片還這麼難撿,馬上加入我們撿紙片的行列,有了這些大哥哥大姐姐的幫助,很快就把這些紙片抓住了,放到垃圾簍裏?但願春天能夠早早的來,那樣北花園的景色就會變得更多姿多彩了。就在這時燈又亮了起來,一股清涼風撲面而來,老爸重新坐在我面前,對我說:“遇到困難首先想到的應該是用盡全力去解決他,而不是哭。

第一冊講述的皇帝是一個很奇怪的皇帝:朱元璋,有的人只聽說過流氓皇帝,卑鄙的皇帝......卻從沒聽說過和尚皇帝。朱元璋,從農民到乞丐,從乞丐到和尚,從和尚到皇帝。他有傳奇的一生,他從應天開始打起,碰到了陳友諒、張士誠、王保保這些敵人。結識了徐達、常遇春、藍玉這些朋友,打下了屬於他自己的天地,卻因肅貪、制腐也冤枉了許多人。也在洪武三十一年(1398)駕崩,年七十一。後他的長孫朱允?梢布次唬??聳彼?氖迨逖嗤踔扉σ部?甲急付崦胖?洹V扉Ψ⒍?崦胖?洌?啃卸崛≈蹲又煸?傻耐蹺弧??羲?撓覽幟輟?/p>

看完第一冊我最佩服的有兩人:朱元璋和作者。首先講朱元璋,朱元璋別名朱重八、朱國瑞。無文憑,後自學。可就在這種妖孽橫行的年代,他一個被人欺壓的小農民卻靠着自己變成了九五至尊。在亂世中學會了冷靜、果斷和堅持。冷靜,讓他能迅速判斷局勢。果斷,讓他能夠從局勢中正確地抉擇。堅持,讓他能在逆境中反擊。這三樣寶物構成了他打不破的心理防線。每一次行動只要有這三樣寶物在身,總能化險爲夷,到達勝利彼岸。這就是朱元璋,一個有着超強領導才能的放牛娃。再是作者,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他有條不紊地用白話文把1344年到1644年間的明朝歷史,以明代史料爲根基寫出了這個300年16位皇帝的強大明朝,寫作水平可見一斑。

轉回我們的時代想一想我們是不是也要像朱元璋一樣要堅持,好好讀書,爲國家、社會乃至世界做出我們最大的貢獻。朱元璋無疑是個成功者,但他卻不是個常勝將軍。在他的成功的路上經歷了那麼多的失敗。因此,要獲得最後的成功,不是經歷失敗,而是經歷失敗後,繼續奮鬥的勇氣。這是普通人和成功人士的本質區別。我們以後可能沒有朱元璋那麼成功,但我們必須要有和朱元璋一樣甚至更強的堅持

合上書我彷彿看見朱元璋提着繮繩,馳騁沙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