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讀青銅葵花有感集錦15篇

觀後感3.06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青銅葵花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青銅葵花有感集錦15篇

讀青銅葵花有感1

伏爾泰說“當我們第一遍讀一本好書的時候,我們彷彿覺得找到了一個好朋友;當我們再一次讀這本好書的時候,彷彿又和老朋友重逢”。今年暑假我就和一位好朋友重逢!他就是——《青銅葵花》

讀完這部作品,我被書中描寫的苦難與大愛所震撼。

讓我們一起走進青銅的家,他們家的困苦震撼了我。

看到這裏,我問媽媽:“媽媽,真的有這樣的事嗎?”媽媽聽了,語重心長地說:“這種苦難外婆經歷過,也像書中所講的那樣,當時人們也吃野菜,剝樹皮。人們常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講得就是苦難能催人奮進的道理。你們這代人就是太幸福了,真的有苦難來了,看你們能承受得住嗎?”

讀了這本書,再品品媽媽的話,我似乎明白了,太公、外婆經歷了許多災害,懂得了節儉,感恩如今的衣食無憂;經過戰火洗禮的英烈們,更能體會今天的幸福安寧……讀過此書後,我要準備迎接苦難!在苦難中鍛鍊自己!

大愛也使苦難變成了美麗的苦難。第六章的《冰項鍊》,我讀了兩遍,每讀一次我就感受到一次“愛”-----青銅對妹妹葵花的愛,葵花演出時脖子上的項鍊居然是哥哥用嘴吹出的冰項鍊,那閃爍着清冷亮光的冰項鍊,不正是一種愛嗎?

對於苦難,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青銅一樣堅強,像葵花一樣樂觀;對於愛,我們要心存感恩,也要學會付出。

讀青銅葵花有感2

我讀過許多好書,它們也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但我還是對《青銅葵花》這本書感觸最深。

故事主要講有一個小男孩,名字叫青銅,他在一場大火中不幸變成一個啞巴,還有一個小女孩,她和她的爸爸來到青銅家所住的村子,結果爸爸不幸掉入水中被淹死,葵花成了孤兒,被青銅家收養,然後展開了一段有趣又感人肺腑的生活故事。其中,讓我幾乎淚如雨下的部分是“大槐樹”。

這一部分主要講述葵花入學後,因家裏太窮,晚上沒有燈寫作業。於是,葵花每天晚上都跑去她三個朋友家裏寫,她在朋友的家裏特別小心,生怕她們一怒之下就不讓她再來了。於是有些難度的題,她就故意慢慢寫,等她們都寫完了,她才慢慢吞吞的寫,並且還假裝說她不會,她們非常高興。

直到有一天,老師當衆撕掉了她朋友們的作業,並表揚葵花的很業寫得好。從此葵花再也沒有去過她的朋友家裏。哥哥青銅去找她,在她的朋友家都沒有找到葵花,一直找到村前的大青石,發現葵花趴在石頭上寫作業,青銅非常心疼,於是自己摘了幾朵南瓜花,用絲線穿上,再來到一個小湖旁邊,他使勁拍手,螢火蟲都朝這邊飛來,他還爲了一個最大的螢火蟲,差點兒掉入水中,最後成功地做出了幾朵非常亮的南瓜花。當他把南瓜花燈掛在了家裏時,全家人的眼睛都溼潤了。

青銅爲家裏的付出雖然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它卻包含了青銅的一份心意。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書,你們喜歡嗎?喜歡的話就一起來看一看吧!

讀青銅葵花有感3

我愛讀書,我喜歡在書的天空中翱翔。這不,在這個寒假裏,我讀了一本好書:《青銅葵花》,作者是曹文軒伯伯。這是一篇很樸實的文章,幾乎沒有半點的色彩渲染,但是,它足以讓我淚流滿面。

這是一個悽美的故事,卻又反映了人間最純淨的親情與友情。故事從“幹校”裏的女孩葵花開始,又從葵花結束。城裏的人來鄉村務農,一位喜歡葵花的男子帶着他的女兒葵花來到了鄉村。一次偶然的相遇,葵花認識了放鴨的嘎魚和啞巴男孩兒青銅。一葵花的爸爸爲了他畫的葵花,不慎溺水而死。至此,葵花失去了唯一的親人,孤苦伶仃,無依無靠。好心的青銅一家收養了葵花後,一家人和睦地生活。時間長了,葵花必須告別美麗的鄉村,回城裏去了,她依依不捨地與青銅一家告別,踏上了回城的路。

是啊,愛的力量是偉大的,有的時候,它可以讓露宿街頭的乞丐感到溫暖,可以在絕望時產生奇蹟,甚至能把徘徊在生命線上的人拯救過來。這就是愛。愛不需要多大的付出,只需小小一個念頭,就像青銅對葵花的愛,願意把學習的機會讓給她,願意在寒冬將僅有的蘆花鞋贈給葵花。這就是愛由心生。

再想一想我們現在,別說像青銅他們一樣面對災難不退縮,我們有時就連在生活中發生的一些很小很小的困難,都不敢面對。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很少是爲別人着想的,總想着自己累不累、渴不渴、餓不餓。那麼在我們累了,在休息的時候有沒有想一想爸爸、媽媽他們累嗎?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他們累嗎?如果他們也累了,我們有沒有讓他們也休息一下呢?再說說最後一點,願意爲別人承當錯誤,爲別人承擔痛苦。在生活中,我們做錯了事,有時還老往別人身上推卸責任,很少有人能主動承認錯誤,願意替別人承擔責任的人有幾個,就更別提了。

讀青銅葵花有感4

草是潮溼的,花是潮溼的,風車是潮溼的,房屋是潮溼的,牛是潮溼的,鳥是潮溼的……世間萬物都還是潮溼的。”——題記

曹文軒寫苦難,講苦難寫得深刻,寫的動人,不由自己地留下淚珠;寫美,將美寫得淋漓盡致,我不禁讚美大麥地,蘆葦蕩,葵花田的美,還有“青銅葵花”那種獨特的美;寫情,寫出了青銅與葵花兄妹間深厚的情。

葵花一直與父親相依爲命,父親是那富有生機,具有生命意義的葵花的畢生熱愛者,他的熱愛程度已經到了爲自己的女兒取名爲“葵花”。而就是這樣一位父親,一位不熟水性的父親,爲了打撈被風吹散到水裏的葵花畫紙,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自此,葵花成了孤兒。

青銅的命運也是不幸,他在五歲時因爲一場災難而生了大病,病後,他成了一個啞巴。

青銅是一位不平凡的哥哥,他用無聲的語言“逼”家人領養了她的妹妹——葵花。他們家雖然不富裕,但依然沒有虧待她。他渴望上學已經很久了,但爲了她,他讓出了僅有的機會,選擇在家放牛;他爲了她能拍上好看的照片,在凜冽的寒風中賣出了自己腳上最後的一雙蘆花鞋,光着腳回家,只爲能多掙點錢;他爲了她能開心地演出,爲她製作了僅有一條的冰項鍊;他爲了她能安心地在家學習,不辭辛苦地捉來數十隻螢火蟲爲她做燈……可命運弄人,十二歲那年,她離開了大麥地,離開了他,回到了她原來屬於的城市。從此,他常常遙望她所在的地方,甚至讓他用盡平生之力喊出那一聲“葵花”,雖然聲音有些青澀暗啞,但那是他作爲一個哥哥的心聲。

而這兩個苦難的孩子又很幸運,因爲他們之間有了人間至美——清澈的河水在陽光的普照下閃着金光,大大小小的白雲自由地飄蕩在碧藍的天空,空氣中瀰漫着蘆葦的清香,鄉間的路上還留着孩子們的腳印……這如詩如畫的景象,都是自然之美,而在這其中,最真摯的感情莫過於愛了。

故事的開頭總是這樣,是逢其會,猝不及防;故事的結局總是這樣,花開兩朵,天各一方。

離別或許也是一種力量,它可能給你留下的不是憂傷,而是那曾經最美好的回憶。所以,他的心聲或許會隨着風,吹到他妹妹,她的那裏,他的心聲也一定會被她知曉,而他們也將不會忘記那一段最美好的回憶。

讀青銅葵花有感5

作家曹文軒說:“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絕不是今天的少年纔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纔可能是一個強者。”也許,這正是他創作《青銅葵花》的初衷。所以,《青銅葵花》中的人物,在苦難面前,無一例外地呈現出一種詩意和淡定的姿態。

首先是青銅的奶奶,一個清貧的老人,卻把自己拾掇得清清爽爽、乾乾淨淨,生活再窮再苦,她都保持着一個老者德高望重的尊貴和雍容:

“奶奶是大麥地村最有風采的老人。高個、銀髮,很愛乾淨,一年四季,總是用清水洗濯着自己,衣服總是仔細折過的,穿出來帶着明顯的折印,沒有一處有皺摺,雖然很少有一件不打補丁的,但那補丁縫補得十分講究,針腳細密,顏色搭配得當,使那塊補丁顯得很服帖,與衣服很和諧,讓人覺得,那衣服上要是沒有了補丁,倒不好看了。大麥地的人,任憑什麼時候看到的奶奶,都是一個面容清潔、衣服整潔、滿臉和藹的老人。”

就是這樣一位老人,在遭受洪水後全家人爲蓋新房一籌莫展的時候,默默地當掉戴了一輩子的耳環;就是這樣一位老人,在遭受蝗災身體虛弱的時候,因惦記着爲青銅葵花做一套暖和的冬衣而累倒在棉花田裏;就是這樣一位老人,當知道好學的葵花以故意考砸的方式退學來減輕家庭負擔時,拖着病重的身體顫顫巍巍地來到學校,向校長下跪求情讓葵花重考……

最動人的當屬故事的主人公青銅,一個在別人看起來有些古怪的啞巴,對孤女葵花傾注了所有的愛,那是一種至純至美的大愛。因了這種愛,一個個美麗動人的故事由此展開:

蘆花鞋——爲了讓來到他們家的葵花不再受委屈,爲了給貧困的家庭增加一點收入,青銅全家一起動手,編織了一百雙蘆花鞋。接下來的日子,青銅天天揹着十幾雙蘆花鞋到油麻地鎮上去賣。最後只剩下十一雙蘆花鞋了,那天下了一夜大雪,積雪足有一尺厚。大家都勸青銅別去賣了。可他堅持要去,媽媽就讓他穿了一雙蘆花鞋去。那天,青銅賣完了所有的鞋,可是還有一個顧客想買鞋,青銅竟脫下自己新穿的蘆花鞋賣給對方:

“他將右腳從蘆花鞋裏拔了出來,站在雪地上。他的腳板頓時感到了一股針刺般的寒冷。他又將左腳從蘆花鞋裏拔了出來,站在了雪地上。又是一股刺骨的寒冷。”“他的一雙腳被雪擦得乾乾淨淨,但也凍得通紅通紅……”

冰項鍊——劉老師說報幕的葵花要是脖子上有條銀項鍊就更好看了,貧窮的青銅家買不起項鍊,但是聰慧能幹的青銅卻製作出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冰項鍊:

“他挑其中不大不小的、最合他心意的冰凌,然後將三四寸長的一根細細的蘆葦管,一頭銜在嘴中,一頭對着它,用口中的熱氣,不住地吹着。那熱氣便像一根柔韌的錐子,在那顆冰凌上慢慢地錐出一小小的、圓圓的洞來。”

“那些被他從大盤中挑選出來的冰凌,大小、形狀,都不可能完全一樣,但正是不完全一樣,它們堆放在一起時,才更見光芒閃爍。那光芒帶了一點兒寒意,但卻顯得十分寧靜而華貴。”

“燈光下,那串冰項鍊所散射出來的變幻不定的亮光,比在陽光下還要迷人。誰也不清楚葵花脖子上戴着的究竟是一串什麼樣的項鍊。但它美麗的、純淨的、神祕而華貴的亮光,震住了所有在場的人。那一刻,時間停止了流淌。”

南瓜花燈——家裏窮得點不起燈,葵花先後去兩個同學家做作業,都被拒絕了。青銅爲了讓葵花能夠在家裏做上作業,竟到蘆葦蕩中捉螢火蟲,把螢火蟲裝進十幾朵南瓜花裏,連起了一串奇妙美麗的南瓜花燈。

此外,還有癡守的紙燈籠,甜甜的蘆根,還有讓葵花騎在肩膀上看馬戲的那個夜晚,青銅對葵花的呵護閃現着人性最溫柔美麗的光芒。

除了青銅,還有青銅的父母、村裏的人們,還有城裏的兩個阿姨,他們都讓我們看到:苦難並沒有摧毀人,反而使他們呈現出人性熠熠的美麗的光輝。這就正如作者曹文軒所言:“我們需要的是面對苦難時的那種處驚不變的優雅態度。”

苦難,往往是美麗的。

讀青銅葵花有感6

創作者曹文軒在該書上說:“每一個時期的人,都是有每一個時期的人的痛苦,痛苦決不是今日的青少年纔有的。少年時,都是有一種對痛苦的風範,成長時纔可能是一個最強者。”

該書敘述了一個男孩和一個小女孩小說。男孩叫青銅,是個啞吧;女生叫葵花,悲劇變成了棄兒。一個尤其的師門,讓城市女孩葵花和農村男孩青銅變成姐弟相當的盆友,她們以苦爲樂,同甘共苦有福同享,一起生活,一起成長。可在十二歲那一年,運勢又將女生葵花招回了她的大城市。男孩青銅此後經常眺望女生葵花所屬的地區……

在看這本書時,我一次又一次流淚,打動中掩藏着欽佩。

又如十九世紀英國盲聾當代女作家海倫凱勒因悲劇的遭受,搶走了眼睛視力與英語聽力,使她喪失語言表達能力工作能力,終身沒法解決暗黑世界。可是她以自立自強地堅強不屈恆心,把握了五國語言表達,完成了她一系列的經典著作。正由於她與痛苦、與艱難困苦做鬥爭,纔有她輝煌的一面。

因此,大家理應勇於認清痛苦,尊重痛苦!快樂雖然非常值得讚美,痛苦又未嘗不值讚美!

痛苦每個人都經歷過。在我七歲那一年,我經歷了一個極大的痛苦:那一年,最疼惜我的老頑童爺爺過世。當祖父得了病重睡在醫院病牀上,看見面色蒼白,瘦骨嶙峋的他,不聽話的我還講了一句好笑得話:“祖父,何時我可以端端你的照片啊?”話剛說完,只聽一陣陣的歡笑聲在耳邊泛起,循着聲音放眼望去,一個個成年人用奇特的目光望着我。就是這樣,當我爺爺走了,那相片並並不是我端,但我不知不覺想到時,我明白了,孩子氣愚昧的我不會已經詛咒祖父嗎?

這便變成我心中的外傷,雖然我並並不是有心。自打看過《青銅葵花》後我漸漸地將它痊癒,由於:歲月中,痛苦的足印無限,但我們在發展的中途,大家不太可能不與這種痛苦結伴而行,如同漂亮的晶石務必溶岩的冶煉廠與化學物質的發生爆炸一樣。

漂亮的痛苦帶來大家的是存活的堅強不屈!

讀青銅葵花有感7

捧起《青銅葵花》這本書,我一下子就被葵花與青銅之間的友誼所感動了。

這是一個男孩與女孩之間的故事。男孩叫青銅,女孩叫葵花。一個特別的機緣,讓城市女孩葵花與鄉村男孩青銅生活在了一起,成了一對勝似親人的兄妹。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過得很愉快。青銅和葵花都很孝敬長輩,他們的心中都裝着他人。12歲那年,命運又將女孩葵花召回到了城市,男孩從此常常遙望蘆葦的盡頭,遙望着葵花所遠去的地方,心中全是痠痛……

葵花來到青銅家時,她已沒有一個親人了,但她很快就融入到了這一家。她很受這家人的愛撫,生活得幸福快樂。雖然青銅是一個啞巴,但處處保護着妹妹葵花,每天都護送葵花上學,放學,他讓葵花坐在黃牛上,自己拉着黃牛行走,這令全校學生都很羨慕。青銅處處幫助着妹妹,當妹妹上臺須要一根項鍊時,他不顧一切寒冷,費了許多心血,做了一條精緻的冰項鍊,引師生目瞪口呆;當妹妹的學費不夠時,他挑着媽媽、奶奶辮織好的蘆花鞋,光着一雙小腳丫,跑在雪地上,一直跑向城裏。青銅家很貧窮,他們所住的村受盡了自然災害的折磨,特別是那一年的三月份,蝗蟲成羣結隊地飛來,把他們大麥村的食物都吃了個精光,青銅挨着餓給飢餓的妹妹捉來野鵝……他們受盡了災難,有時過得很痛苦,但一家子卻其樂融融。

比起他們的生活來,我們應該感到幸福,在我們的.生活之中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不用捱餓。我們在父母眼中都是一個個小公主小皇帝,脾氣有時候會很暴躁,一有什麼不適就會向他人報怨這,報怨那,一點也不懂得愛護他人,而青銅他們心中裝着他人,善解人意,見義勇爲,彼此謙讓着,生活過得痛苦而又幸福,彷彿生活在愛的世界中,與青銅、葵花相比,我們的差距甚大啊!

合上書本,我也真想融入他們其中,我彷彿看見的青銅、葵花在田埂之間開心地奔跑着、歡笑着……

讀青銅葵花有感8

《青銅葵花》講述了啞吧青銅和城裏孩子葵花的故事。正當城市女孩葵花享受着大自然的美麗的時候,她的爸爸卻因爲一幅畫而溺水身亡了,這讓她受到了深深的打擊。在小木船裏,青銅彷彿在第一次就“愛上”了那又瘦又弱的女孩葵花,又在大槐樹,葵花回到了青銅的家。這時,葵花心裏彷彿出現了一片藍天。

誰會想到,青銅會用他的全部的愛去照顧葵花;又誰會想到,青銅會爲了葵花做任何事……就是在那一次的學校運動會上,青銅就爲了葵花做了一條冰項鍊。在大雪紛飛的冬天,青銅從屋檐上取下冰凌,用茅草做出一個管子,用他那充滿愛的熱氣,在冰凌上吹出一個個小洞。不久以後,他用媽媽給的紅線穿了起來。在夕陽下,一條用青銅滿滿的愛做出來的項鍊是那麼的溫暖!在舞臺上,那條冰項鍊在燈光的照耀下,五顏六色,漂亮極了,葵花感到十分開心和幸福。

愛和親情就在青銅和葵花的故事中呈現出來,那種愛是那麼的溫暖!在生活中,愛就在每一處。在學校裏,同學們會相互幫助、相互支持,如果有同學跌倒,就會立刻有周圍的同學去攙扶,從那一連串的動作裏都能看見愛無處不在!這個世界到處充滿愛,只要你付出了愛,就能得到愛。

讀青銅葵花有感9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暑假中,我讀了曹文軒的《青銅葵花》,對這詩句又有了獨特的看法。苦寒中的梅花會開放得更香,而經歷過苦難與磨練的愛,會變得更加強烈,更加有力量!

《青銅葵花》這本書中的主人公青銅和葵花,他們生活在窮苦環境中,經歷過失去聲音、失去親人及沒錢治病等苦難,但他們在苦難中產生的愛,使他們始終保持着對生活的信心,努力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文中的葵花因一件事故失去了爸爸,陷入了久久的傷心之中。好心的青銅一家收留了葵花。青銅家本來就很窮,青銅還是啞巴,再加上葵花,再沒有一點閒錢了,不過貧窮並沒打倒他們。他們愛家人、愛朋友,愛最終戰勝了貧窮與苦難,獲得內心的幸福和快樂。

奶奶去種棉花的表妹家“修養”。爲了讓家裏省錢,奶奶剛到就堅持去摘棉花爲青銅葵花做新衣服。這愛的力量使青銅葵花穿上了新棉衣,卻把奶奶給累倒了。奶奶對家人的愛如此偉大,讓我不禁留下了熱淚。這種愛,是一種無私的愛;這種愛,在他們這個貧困的家庭裏更顯得珍貴!

葵花,一個瘦弱的女孩,爲了給奶奶治病,獨自一人跑到江南去撿銀杏賺錢。她這種爲了親愛的人不畏艱鉅、堅強勇敢的精神十分讓我敬佩。是什麼力量使葵花做出如此大膽的決定?是愛!是葵花對奶奶的愛讓她勇敢地向前衝!這種愛,在當時的苦難環境中更顯得有偉大!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中,又酷又帥的歌手秦勇因爲孩子大珍珠患有自閉症,他放棄了舞臺,專心用愛來感染兒子。雖然,教自閉症的兒子比教正常孩子要付出兩倍甚至更多的時間,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秦勇並沒有放棄,始終相信愛會讓他的付出得到收穫,有愛他的孩子會越來越好。他成功了,現在大珍珠已經不比正常人差,還比正常人更懂得孝敬爸爸。秦勇的堅持,讓我明白了:有些人的花是生長在苦難中,但只要用愛心來灌溉,就能收穫豐碩的果實。

地震中,舞蹈老師繆智失去了雙腿。因爲有媽媽、親友和許許多多愛心人士的關愛,所以她沒有放棄生活。爲了能重新站起來,回報關愛她的人,她裝上假肢,3天學會站立,10天重新開始學舞蹈。她重新教孩子們學習舞蹈,用自己的例子鼓勵那些在地震中失去手和腿的人。她登上了《我要上春晚》的舞臺,她的經歷讓無數人震驚……

手捧《青銅葵花》一書,我想到了秦勇叔叔和他的兒子大珍珠,想到了繆智,還想到了很多很多。這一切讓我相信:如果有愛,那麼苦難就並不是一件壞事,苦難會讓愛更加有力量,讓人生更加出彩!

讀青銅葵花有感10

這是一個男孩和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銅,女孩叫葵花。一個特別的機緣讓他們倆成爲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一起生活,一起長大這段話出自著名作家曹文軒創作的《青銅葵花》一書,他是第一個獲得國際安徒生大獎的中國作家。

在這個一再延長的特殊假期裏,我認真閱讀了這本書,一次次深陷動人的故事情節不可自拔,我跟隨故事中的青銅和葵花,感受大麥地人們的熱情爽朗,我會因爲他們的快樂而微笑,因爲他們的痛苦而流淚,每一個文字都深深感動着我。

最讓我感動的是青銅給葵花做冰項鍊的情節。青銅爲了讓葵花在演出時顯得更有魅力,決定用屋檐上晶瑩的冰凌做一條冰項鍊送給葵花。他用了整整一下午的時間,把腮幫子都吹麻了,最終做出了一條光芒閃爍的冰項鍊。讀到這裏,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這對兄妹一點血緣關係都沒有,在那貧窮的歲月裏,但他們擁有快樂,擁有親情,能爲對方付出那麼多。

這時,我想起了遠在家鄉的姐姐,想起了3年前那令我感動至今的一幕:當時因爲大姑出遠門,所以姐姐借住在我家。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裏,媽媽上夜班,姐姐正在輔導我的作業。轟隆隆,轟隆隆,爆炸似的雷鳴把寂靜的夜打破了,一團團的閃電像一個火球一樣砸下來,彷彿隨時都可能把我家的房頂砸穿。姐姐一邊用顫抖的聲音安慰早已被嚇出一身冷汗的我,一邊緊緊拉着我向臥室的牀上跑去,用厚厚的被子包裹着兩個瑟瑟發抖的身體。不怕,不怕,姐姐陪着你,我們都不怕。姐姐不停地給我鼓氣,有了姐姐的鼓勵,我似乎沒那麼害怕了。

通過《青銅葵花》這本書裏,我收穫了許多:親情,快樂,幸福,更讓我重新認識了痛苦。正如羅曼·羅蘭說的:我們應當敢於正視痛苦,尊敬痛苦!歡樂固然值得讚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讚頌!

讀青銅葵花有感11

《青銅葵花》這本書在享樂氾濫的今天,無疑是對我們視覺的衝擊,對心靈的衝擊,是對苦難的和痛苦的詮釋。

在書中,葵花和青銅在生活中的苦難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大火、蝗災、饑荒、受人誣陷與欺負……面對一次次困難的打擊,他們都咬牙堅持着,一直對生活充滿希望,相比之下,今天的我們是多麼脆弱不堪。

苦難對於今天的我們是陌生的,是難以接受的,可對於故事中的青銅和葵花來說,已是家常便飯。對於青銅來說,苦難是五歲那年因高燒失去的語言能力,是其他孩子的白眼與嘲弄;對於葵花來說,苦難是每天的孤獨,是每天失去父母的痛苦。

現如今,我們已經陷入了今朝有酒今朝醉,先樂呵呵再說的輕薄的享樂主義。這種享樂主義,是我們在面對苦難和痛苦的怯懦表現,現在的我們恐懼苦難,恐懼痛苦。而現在有多少人能在苦難中活着,能堅持到底。

在生活和學習中,我們總是覺得我們很苦,很難。可是現在的我們誰真正受過苦呢?答案永遠是沒有,即使有也是微乎其微的。因爲現在的我們缺乏的就是一種承受苦難的勇敢與氣魄。

就今天而論,那些獲得成功的人有誰不是從磨難和歷練中走來,在小時候我們常常說長大想做什麼,我記得有人說過想做一個聞名世界的人,有人說想做一個企業家,有人說想做一個科學家。在這些人中,有幾個能真正成爲自己理想中的人,有多少人承受不住生活的歷練而放棄,有多少人看見理想路上的艱辛就知難而退。

在當下我們缺乏的就是這種敢於面對痛苦的勇氣,如果把那些成功比作黃金,那麼苦難就是烈火的重生,只有經過烈火的考驗才能成爲最璀璨的黃金。

在讀了這本曹文軒寫的《青銅葵花》後,我明白了人生的苦難是必須的,只有經歷苦難纔會成長,纔會有所功績。

青銅和葵花分開了,葵花去了本該屬於她城市,而青銅則留在了大麥地,那個他土生土長的山村。但我相信青銅和葵花總有一天會再次見面……

讀青銅葵花有感12

我們都曾追蝴蝶跑,學青蛙叫,讓整片田野上盡迴盪着我們銀鈴般的歡笑聲。只是在時光的洪流中,這一切漸被衝散,終將無聲無息消失…….

喬哥哥大學聯考結束後,我陪着整理雜書,無意間接觸《青銅葵花》,彷彿有靈性,我徵得喬哥哥同意後把它帶回家。讀者青銅與葵花的相遇,初識。我隱隱想到喬哥哥與我。少時的我愛看動畫,喬哥哥問“爲什麼喜歡動畫人物。”我低頭沉吟,說“他們厲害,敢說大話,而且沒人笑他們,他們敢輸,也輸得起。”“那你覺得你輸得起嗎。”喬哥哥……..“相信我,你是一個輸得起的孩子。”

我接着讀到了青銅爲了照顧妹妹葵花放棄上學,吹冰項鍊。稍帶感性的我不自覺帶入情緒。不知是誰說的,一個人什麼時候讀書最好,不是少時,亦不是老年,而是現處於國中階段的我,稚嫩卻略帶成熟。我想起那如煙在往昔,父母皆因工作沒有來參加,我一個人站在講臺上忐忑不安。“妹妹,結束後咱們去買糖吃。”人羣中突然有人大喊。是喬哥哥!我的心漸漸安定,獲獎時,“笑一個。”哥哥按下快門,我從未如此開心過。

青銅家的生計有了轉機,擔心的困難接踵而來——奶奶病重。我很心痛,我懂得,就像哥哥,爺爺去世得很突然,我到時爺爺在做電擊,我沒哭,哭不出來。我很慌,我清楚的感受到我很難受,但沒有眼淚。“不要勉強自己,哭不出來就不了。”“哥…….”“我去買壽衣了,你知道的,老人的身體很快僵硬。”“叔叔阿姨呢。”“路上。”彼時的哥哥不過九年級,我心疼,握緊他的手,他緊緊反握。

葵花去撿子了,葵花的奶奶死了,葵花離開了,葵花又回來了…..接下來的情節機械般的迴旋在我的腦海中,我想哭,爲青銅一家流淚,爲葵花流,爲自己流。

我與哥哥的感情在時光中流逝,消耗殆盡“想些什麼呢。”“沒……”“走,陪哥哥套嫂子去。”“少來!不過記得找個漂亮的。”

不對勁?好像也沒什麼不對勁。

讀青銅葵花有感13

說不清是第幾次讀《青銅葵花》了,但是每次翻開碧綠色的扉頁,心就立刻沉靜下來,心中的喧囂、煩惱也立刻沉澱下來。封面上葵花上揚的脣角,笑的很燦爛。但這明媚的笑容後面,又經歷了多少苦難呢?

書中有很長的篇幅用來寫了蝗蟲災害。那種黑壓壓,蝗蟲數量足以遮天蔽日的場景實在是我難以想象的。我想,我們這一輩是幸福的。沒有自然災害,豐衣足食。蝗蟲災害,使本來就困苦的青銅家更是揭不開鍋,葵花更是瘦了好幾斤。這時候,瘦小的奶奶爲了兩個孩子,只得一次又一次的用自己的金戒指,金項鍊去換取爲數不多的米。在如此嚴重的災害裏,每個人面黃肌瘦,然而,青銅一家卻仍能保持以往的風格----衣裳依舊是乾乾淨淨的,雖然上面有補丁,但又怎麼樣呢?古話說過“笑髒不笑破”。奶奶的身上總是帶着一股清水的味道。看到這裏,我腦海中不禁浮現出一張慈祥的老人的臉,她身上帶着一股乾淨的味道,這使我想和她親近,願意和她親近。在後來寫到奶奶生病去世時,我不禁流下了眼淚。奶奶操勞一生,臨走之前,還摘了那麼多質量上乘的棉花留給青銅和葵花,這是一位多麼偉大的老人啊!

人不會總是滿於現狀的,在慾望的驅使下會擁有改變現狀的念頭。但是,苦難會讓人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個心懷感恩,時刻銘記過去的災難的人,定會有一番大的作爲。

我不知道曹文軒叔叔用他平實、樸素的語言所要表達的中心意思是否是這個,但是我能肯定,這肯定是他用語言所堆砌起來的高尚精神境界裏的一種。

現在很多人都沒時間讀書,更加沒空去領略書中所要表達的精神領域。但是,我寧願將我空閒的時間多花點兒再讀幾遍《青銅葵花》,儘管對於這本書的情節我已經爛熟於心,可是我仍舊不敢說,我將這本書讀透了。我相信,苦難會讓生活更美好的。

讀青銅葵花有感14

先說“苦”。男主人公青銅五歲在大火中失語,全村最窮的他們卻選擇了接葵花回家這一善良而艱難的決定。此後,一連串的“災難”紛紛降臨:暴風雨猶如一把火,將本來就貧困的青銅家衝得一貧如洗;新的茅草屋剛剛建好,一次百年不遇的蝗災又將大麥地的糧食吃得乾乾淨淨,青銅家又經歷了飢餓的痛苦……但是,接踵而至的災難並沒有擊垮淳樸善良的一家人。房子沒了,青銅就和堅強的父親租船到百里之外的海灘打草蓋房,苦幹一個月,終於蓋成了全村最漂亮的茅草房;鬧饑荒了,全家就在慈祥的奶奶帶領下,挖野菜充飢,心疼妹妹的青銅還特意挖來鮮嫩多汁的茅草根,捉來味甘肥美的野鴨,爲全家改善生活!全家人因苦難而更加相親相愛,更加互相疼惜!

在當今享樂主義至上的社會裏,其實苦難纔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不經歷風雨,怎得見彩虹?不經歷苦難,怎麼磨練意志?君不見,多少蜜罐里長大的孩子,因爲缺乏挫折教育,常常因爲一點小事就跳樓了,自殺了,他們沒有經歷過苦難,所以心理太脆弱,經不起打擊,經不起挫敗,這樣的孩子,怎麼能成爲一個有用之才呢?曾有一檔綜藝節目《變形記》,就是刻意讓城裏的孩子到鄉下去吃苦,雖然結果也許並不盡如人意,但讓孩子接受苦難教育、挫折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是值得我們反思的。苦難是生活中不可逾越的一道坎,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生活。

再來說“善”。“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一種本能,善良也是一種選擇。是善良,讓青銅一家接納了無依無靠的葵花;是善良,讓爸爸媽媽,把葵花視如己出,善待如初;是善良,讓葵花知道感恩,懂得回報,獨自孤身一人去外地撿銀杏賣錢,給奶奶治病。反觀當今浮躁虛榮的社會,急功近利的人們,往往爲了一己之利,背信棄義,忘記了善良與感恩,上演着“中山狼”的鬧劇;民風不古,老人栽倒了,“扶不扶”也成了社會討論的熱點與話題。莎士比亞說過:“善良的心地,就是黃金”;古人亦云:“善人者,人亦善之”,“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良,永遠是這世界上最亮的光,最美的花!

最後說“愛”。濃厚的親情之愛,在青銅家無時不刻地體現。慈祥的奶奶,無論多窮,也要爲孩子們在蝗災的時候弄到一點米飯,即使當掉祖傳的首飾也在所不惜,最終也因爲了給孩子們換取做棉衣的棉花而積勞成疾,含笑而逝;青銅爲了給妹妹攢學費,大雪天也要執拗地跑到鎮上去賣自制的“蘆花鞋”,最後甚至不惜賣掉了自己腳上的鞋,而赤腳跑回家;爲了讓妹妹好好看一場馬戲,不懼與鄰村的孩子幹架,終於馱着妹妹讓她滿足了心願,即使自己渾身是傷,身疲力盡;爲了讓妹妹晚上能寫上作業,青銅捉了一夜的螢火蟲,做成了美麗的南瓜花燈,那應該是世界上最美的燈了;爲了讓妹妹演出時戴上“銀項鍊”,哥哥把房檐下冰凌的砸成一顆顆冰珠,再一顆顆哈氣鑽洞,做成一條世上獨一無二的“冰項鍊”;最令人感動的莫過於葵花登船離去的日子,青銅沒日沒夜、風雨無阻地坐在高高的大草垛上,只因爲那裏能看見妹妹離去的方向,他日益憔悴、日益黑瘦,綿綿無盡的思念終於讓“啞巴”哥哥撕心裂肺地喊出了妹妹的名字——“葵花”!每當讀到這些感人肺腑的一幕幕,我的眼裏都噙滿淚水,無法自已。

是的,在青銅一家與葵花之間發生的事情太多、太奇妙,包括青銅與葵花死去的親哥哥如此相似,包括青銅一家與葵花的一見如故,彷彿前世的親人一般,是愛,也是緣,讓他們的命運緊緊相連,讓他們的心靈息息相通。也正是這種濃得化不開的愛,才讓他們共同度過了一場又一場的風雨苦難!

讀青銅葵花有感15

上午,讀了幾頁《青銅葵花》,頗有感觸。

《青銅葵花》是當代著名作家曹文軒的一部純美小說,主要講了啞巴男孩青銅和孤兒葵花的故事。在葵花三歲時,媽媽病逝,後跟爸爸到幹校生活;7歲那年,爸爸失水而死,葵花成爲孤兒。幹校阿姨把葵花送到河對岸大麥地村,青銅一家收養了她。青銅一家十分貧窮,住着茅屋,一家四口人(奶奶、爸爸、媽媽和青銅)考種田勉強餬口。現在青銅來啦,日子更難。爲了能讓葵花過得好,一家人更勤快了,青銅常常到田溝弄魚抓蝦,本來11歲地青銅早該上學,因爲實在交不起兩個人的學費,只好讓7歲葵花一人上學。冬天,一家人做了101雙蘆芽鞋,青銅每天送過葵花上學後,就去鎮上賣鞋。這種勤勞樸實的農村孩子的形象躍然紙上。

文中令我難忘的是青銅識字的情節。有一天,葵花突然想到哥哥青銅那麼想讀書,何不來過妹妹教哥哥識字寫字呢?在葵花一再要求下,青銅同意了,跟着葵花學習,他們坐在槐樹下,望着西下的太陽,葵花用樹枝在地上寫下“太陽落下去,月亮升起來。”一個一個字地教,青銅讀不出來,但聽得懂。一天天過去,青銅學會很多字,也能寫很多字。一天,學校圍牆外有人正在寫標語,看見青銅,就取笑青銅。

青銅一下子拿取刷子寫下“我是大麥地村的青銅”幾個字。這人整個村子的人吃驚,後來大家才知道是葵花教的,人們十分羨慕這個幸福的一家。由此,我想到我們的語文教學,很多孩子上了三四年甚至五六年的學校,識字寫字還不過關,原因何在?有“教”與“學”兩方面因素。一方面,學生要願意學,有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教師要善教,就像文中的葵花一樣,看到太陽,就教太陽,看到月亮落下了,就教“月亮落下去”;看到小動物,就教小動物;看到原野中的各種植物,也一一教給青銅,只要葵花在學校學過的字,葵花就想法子教給青銅。

一年級學生,她的教學方法很值得我們思考,她能把課堂搬到田野,搬到大自然,能結合生活識字。大地是黑板,樹枝是粉筆,大自然是最好的課件,這種形象性、直觀性在一年級國小生身上體現得十分完美和實用。可見,我們的語文課堂要與大自然相結合,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雖然《青銅葵花》這種書是我向別人借閱的,僅僅看了一上午,但是,我始終覺得這是一部值得一讀的書,我還是找機會把這本書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