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論語》讀後感[合集10篇]

觀後感1.48W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語》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論語》讀後感[合集10篇]

《論語》讀後感 篇1

爲政:離人求道,如魚脫水求活,不可能也。人之真,非人非非人,故不自伐,吾喪我。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三代相推禮樂,本於人倫人性,非人爲之創制所謂制度,故無論何損益,皆不離人倫,故可知也。如年前餘參加京中某書院會,論書院古今問題,多強調時代不同,新時代如何應對經濟形勢,無非爲書院商業化找依據,餘不以爲然,若以爲萬年百世良知不易,則作爲良知的善護所,其損益亦可知也,豈可以另外定義,書院因人而設,人性人心不移,則書院之損益,亦百世可知也。

人若明人之真爲志道明理,非囿於稻樑,則三代可知。人若不以真爲歸,則永不得真活人。三代以正道爲徵,人若自失,必非其鬼而祭,諂而不義,則往而不返。觀於今日,拜屋拜物拜科技之新,皆日遠於人,人間多鬼邦之相矣。

哀公問政:“何爲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措諸枉則民服,舉枉措諸直則民不服”,上行下效,上正則下隨,上僞則民詐。爲政者,若以典章刑法爲待,而不因人性道德爲乘,必導天下以僞。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爲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爲政,奚其爲爲政?”

或謂者,非孔門弟子,帶有上對下之質問,故孔子引書以應,此重言之謂也,政者,正人而已,此政之大本,只是孝悌,政治非高於人倫之上另一事,政之僞以爲經式義度。莊子雲有真人而後有真知,人世萬有,要在有人,人真則天真。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人乃天樞, 人乃天地萬物運行之鍵,故天下之根本在於人真,人不真則天下道裂。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爲本,意誠正心修身治國平天下,聖人諄諄念念不離人倫,人而離人求他以爲有懸於人之上之真理,實爲悖離。

《論語》讀後感 篇2

“德之不修,學之不講”,“不”表示你需要立志。在德行上要立志好好修養,在學問上要立志好好研究。“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不能”表示你做得不夠,需要努力。

春秋末年,天下大亂。孔子慨嘆世人不能自見其過而自責,對此,他萬分憂慮。他把道德修養、讀書學習和知錯即改三個方面的問題相提並論,在他看來,三者之間也有內在聯繫,因爲進行道德修養和學習各種知識,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夠及時改正自己的過失或“不善”,只有這樣,修養纔可以完善,知識才可以豐富。

道德修養—“才”決定了我們培養的人是否合格,而“德”決定了我們培養的人是否可靠。作爲教師的我們道德觀念、道德標準、道德品質,對學生有直接教育和影響作用。作爲教育工作者,必須通過具體的.教育實踐,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促進學生正確道德觀念的形成。教師只有用自己崇高的道德行爲“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才能促使其健康成長。

讀書學習,作爲教師的我們還要不斷的讀書學習,因爲想要將學生教好的,我們就要努力讓自己的大腦做一個小型的電腦,將學生需要的知識隨時提取出來。這些知識就需要我們不斷的從書中汲取。我們只有擁有豐富的知識和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才能更好的適應當今教育的發展,才能塑造出能夠適應時代發展的人才,才能夠成爲學生們喜歡的老師。

知錯即改——作爲一名老師,雖然我們都在努力的去關愛 、尊重每個學生,可有時犯錯真的是在所難免的。教師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學會自我反省,採取必要的教育措施,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激發起他們的的學習熱情,實現教育的最終目標。

《論語》讀後感 篇3

《論語》真的可謂是家喻戶曉的一本書,這本書記錄了孔子與他弟子的言行。最近幾天,我們學習了《論語》中的十二章,我真可謂是受益匪淺。

在十二章中,我最喜歡的是這一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同時,它還是我童年時期最早接觸《論語》時最開始學到的一章,這句話是這樣理解的:

孔子說:“學習要按一定的時間複習,這不是很快樂的'事情嗎?有朋友從遠方前來拜訪,這不是很高興的事情嗎?人們不瞭解我,我也不生氣,這不是很君子的行爲嗎?”

說實話,我非常佩服孔老先生的智慧。在幾千年前的時代,孔老先生就能悟出至今爲止通用了幾千年還沒有錯的道理。就比如說第一句:“學而時習之”,我現在剛剛進入國中學習,聽到最多的話就無非是“複習”了。

無論是哪一樣學科,老師都告誡我們要定期複習,這樣才能牢記在心。第二句話也是正確的,對待朋友就要真誠、真切,朋友好心來拜訪你,無論什麼時候都要熱心迎接。

第三句話真是突出了孔子的道德高尚,人們不瞭解我我也不生氣,我相信很多人都做不到這一點,雖然我也做不到那麼好,但我會去嘗試,去一點點接近那種境界。這三句話無不體現出孔子的智慧。

當然,這只是《論語》這本鉅著中的一小則文章,還有更大的奧祕蘊藏在其中,等着我們去探索、學習。

《論語》真是一本充滿了先人智慧的書本,它對你、對我都會有巨大的改變作用,這些作用都是良性的,最後,讓我們一起閱讀《論語》吧!

《論語》讀後感 篇4

《論語》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字學文集。它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更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的弟子編撰並轉發給弟子。這本書由20篇文章和492章組成,是同類書中的第一部。詞源學。南宋時,朱將其與孟子、大學、中庸思想相結合;四本書。

在新學期,我們學習了它的十二章。通過老師的解釋,我明白了他們的意思。當我閱讀時它就這樣過去了,不分晝夜!”那時,我想起了我寫作業的場景:當我度假時,老師總是會留下一些作業。開始時,我還在認真地寫作。十多分鐘後,我到處都感覺到了。當我拿起課外書籍閱讀時,我仍然在心裏對自己說:只看十分鐘。但是十分鐘後,我還是想看。我心想:再看十分鐘!不管怎樣,作業不多。我能在半天內完成它。五分鐘,十分鐘,十五分鐘......半小時後,我仍然沒有放下我的書。這本書的最後一頁被我翻過已經兩個小時了。我擡頭看牆上的鐘,意識到已經過了兩個小時了。我只是忙於寫作,但我仍然沒有在一天內完成作業。第二天早上,我又坐在辦公桌前,下定決心要在早上之前完成作業,但我記得昨晚在晚餐時看的電影。裏面有趣的'情節讓我發笑。過了一會兒,我真的忙着做作業。當我完成作業時,已經是晚上了。我今天本來可以過得很愉快,但這個計劃只是“中斷”是的。就這樣,週末過去了。當我從《論語》中學到這句話時,我突然意識到:時間就像流水,它永遠不會回來,我們。浪費”失去的時間永遠不會回來。當我閱讀課外書籍和思考電影情節時,想想我花了多少時間做作業。這每天都在發生,因爲我不知道時間的價值。當我這樣做並思考其他事情時,時間會無意識地流逝。

《論語》其中一部能給我們如此大的啓示,更不用說整部《論語》了!有人說:“《論語》的一半統治着世界。”可見讀《論語》的好處有多大。“它就這樣過去了,不分晝夜!”讓我們一起珍惜時間!

《論語》讀後感 篇5

寒假期間,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論語”。“論語”共有20章是孔子弟子記錄孔子言行的一本書。它主要講述了人們如何相處,如何努力學習,如何在社會上努力工作,以及如何孝順他們的父母。我最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學習,第一個朋友從遠方來。在生活的道路上,朋友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俗話說,一巴掌不響。單靠你自己的力量是遙不可及的。因此,我想到了關仲和鮑叔雅的友誼故事。關仲和鮑叔雅小時候是好朋友。當關仲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的家庭很窮,所以他經常偷包叔雅的錢,但是包叔雅不僅不恨他,而且對關仲更友好。幾十年後,關中差點殺了他的兒子小白,因爲他爲他的兒子爭奪王位。

當兒子小白繼承王位時,鮑叔雅也成了總理。鮑叔雅不顧以前的懷疑和建議,關中可以看到鮑叔雅的心有多寬。另一個關於博雅和鍾子的友誼故事是,當鋼琴家的牙齒在荒山中彈奏鋼琴時,伐木工的鐘子可以聽到高聳的`山巒和海洋的野心。薄亞很高興找到他的知己,但是當他死的時候,他再也找不到知己了,所以他掉下鋼琴,發誓不再彈鋼琴了。可以看出,在你的生活中,友誼是多麼寶貴和重要。這些例子讓我想起了一件事:我的好朋友小東來到我家,一開始我們相處得很好,但幾天後就結束了。我們經常爲一件小事爭吵。最後,我母親告訴我們,爲了做好一切,我們必須團結一致,告訴我們朋友們從遠方來。幾天後,我的朋友肖揚來到我家,我學會了和肖揚一起快樂地度過一天。生活中的友誼無處不在。只有在經歷了磨難之後,我們才能真正體驗到友誼的價值。我從閱讀“論語”中獲益良多。它教會了我如何和我的朋友交往。我必須做得更好。

《論語》讀後感 篇6

《論語》是一本對話錄,記載了孔子與其弟子的對話。同時也是對孔子的思想的體現,特別是對“仁”的體現。但是本人才疏學淺,對《論語》無法做出很深刻的理解,所以下面摘錄《論語》中我個人印象比較深詞句進行分享。

一、“君子不器”對於我這個文學常識比較淺薄的人來說,第一個反應便是:“器”是器皿的意思,翻譯過來便是君子不是東西?但真的是這樣嗎,大家都知道“惟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也是孔子說的.,但是這句話的意思不能直意,如果直意我想我會捱打。後來查閱資料發現意思就是:我們要博學多才,不能侷限某一方面。對於一個老師,可能會的不只是自己的教育教學知識。可能還需要應對某一天學生問的“宇宙是什麼?”我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二、有教無類。在孔子那個時代,學習知識是有社會地位人所做的事情,對於我們這些平頭百姓,基本出頭無望。而孔子提出的“有教無類”在當時可能是一個“異類”,這也許也是他偉大的原因吧。而現在我們的國家已經實現了“有教無類”。

三、“以德報怨”,如果真的是以德報怨,那何以報德?也幸虧讀了《論語》,知道有時在日常聽到也許是斷章取義。

四、“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意識就不說了,但這句話體現在邏輯有一點辯證的關係,前半句說不是說因爲父母在不能離家太遠,單純看前半句,個人感覺是太片面甚至是錯的,但是加上後面這一句“遊必有方”,成功把到底要不要“遠遊”這件事表達的全面了。

五、“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幾千年前提出了興趣纔是最好的老師。

最後《論語》中的一句話警醒自己“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論語》讀後感 篇7

我閱讀了《論語》這本書。

論語,作者是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兄弟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稱爲孔二,春秋後期魯國人,漢族。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出生;公元前479年4月11日逝世,享年72歲。

論語,創編它的意義就是在於教人們如何做人。裏面有這樣一句話:“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意思就是:弟子們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寡言少語,要廣泛地去愛衆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對照這些,尊重長輩這一點我做的就不是很好:我經常是長輩給我建議後仍我行我素。比如家長讓我別玩了,可是我還偏玩。我應該聽從長輩的.要求,按長輩的要求去做。論語裏還提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爲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不是複習了呢?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讓我們每時每刻反省自己,反省的內容不光有這些,也可以有其他內容。比如反省自己虛度光陰了嗎?做壞事了嗎?長輩要讓自己辦的事做到了嗎?我就有一個親身經歷:有一次,媽媽出去辦事,讓我完成作業。我在做作業時寫一會兒就乾乾別的,浪費了自己許多時間,就沒有做到珍惜時間這一點。我應當認識到我浪費的是自己的時間,在人生中我就虛度了這些時間。

讀完《論語》,我發現我有許多地方都沒有做到論語裏講的,我一定要化爲行動,以論語的內容爲目標,努力改正,成爲一個品格高尚的人。

《論語》讀後感 篇8

我想,像佛教一樣,每一部經典,每一種思想,它之所以能流傳千古,不是因爲他有多麼高深,一定是它抓住了人性的某種弱點,從長遠來看,人是很沒有記性的一種動物。論語講的主要是兩部分,做人和治學,但是做人和治學不同於科學知識的積累,知識可以通過媒介傳承積澱,但是對於人,每個人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即使是有關於做人的知識,他也要自己親身的實踐與體悟才能真正有所收穫與進步。而從另外一個方面,人對於自己的認識與控制往往並不像科學知識那麼客觀和理性,或者說,要想幹點實事兒並能有所成就就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來。什麼是自己的性子,就是人性的一些弱點,自私,貪婪,慾望,懶惰。孔子告訴我們的,就是要克服弱點,終有所成。因爲人性的弱點是永恆的,所以論語二十篇,雖經千年歲月,卻仍歷久彌新。要克服這些本性,走向克己復禮,走向仁義禮智則必須要付出一些努力,所謂“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就很好的說明了這個道理。

無論現今的人如何推崇或批評孔子,或是他的思想被政客們如何的百般蹂躪,不可否認的是,以《論語》爲代表的孔子思想已經作爲烙印深深地刻在了中國人的心靈中,體現在人們的舉止行爲中。但在現實社會中,隨着社會的轉型和思維的.改變,在數千年不斷拉大的歷史差距下,孔子的思想被淡化似乎是必然趨勢。

論語給我的啓示太多太多,關於交友,關於養身…… 論語中的人文精神,是我們永恆的追求。希望大家多關注國學。對一些着作多一些見解,讓我們共同提高自身的修養。

《論語》讀後感 篇9

我的爸爸雖然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司機,但是敬職敬業,是同事們一致認同的好司機!在家裏他又是一個好爸爸!檢查作業、接送我們上學的樣樣都不落下,可行了!在生活中,爸爸樣樣是我的好老師,可有一次,我卻當了爸爸的小老師!

今天我當了一回爸爸的拼音小老師。我把26個字母寫在了一張紙上,並且每天教爸爸4~5個,可今天會讀了第二天就又忘了。而且還都不準呢,可傷腦筋呀!通過幾天的學習,爸爸已經掌握了基本的拼音的讀法和寫法了,真是不容易啊!但是,直到現在爸爸還是沒有完全的學會拼音。所以我做拼音練習卷的時候,爸爸總會和我一起做,積累更多的拼音知識。

這件事,讓我想起論語中的一句話:“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意思是:幾個人一起在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師的。原本我覺的這句話很荒謬,難道我也能做老師的老師、爸爸的老師嗎?通過這件事我終於明白了:能者爲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很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也可成爲我們良師益友。在我們班裏,我不僅要向心靈手巧的孫卓奕、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的沈書煜、關心集體的劉藝靈等好同學學習,也要向平時不聲不語但是也有自己優點的同學學習,比如黃宇通平時雖然一聲不響,但是他卻精通宇宙知識,學習他們的優點。

漸漸的讀論語成爲我每天的閱讀習慣。通過讀論語學做人,讓我每天都有收穫,思想每天都有提高,並且讓我明白了很多爲人處事的道理。因此,我要把這個習慣堅持下去,爭做一個優秀的少先隊員,長大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論語》讀後感 篇10

《論語》是我二年級課外閱讀讀中選擇的第一本古典名著。這本書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的。書中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們的言行。它是儒家學派的經典之作。

《論語》中有許多人們都耳熟能詳的名言:“溫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其中讓我受益匪淺的當屬“學而不思則忙,思而不學則殆。”意思大概是:只學習,不動腦筋思考就會茫然不解,只思考,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當初讀《論語》,只是咿咿呀呀地背誦《論語》裏的句子,至於是什麼意思,完全沒有思考過。

到了六年級,對《論語》的理解能力大大提升。在一節數學課上,楊老師給我們講了一道有難度的題。我認真地聽着,卻一直不明白這道題的道理。問了幾個學霸,他們也是一知半解的。下課後單獨找楊老師,楊老師又給我講了一遍,還是沒搞懂,因爲上課鈴馬上要響了,這道題也被我暫時保存在我的移動硬盤——大腦裏了。

回到家後,懶洋洋地趴在沙發上的`我,還是對那題沒有靈感。眼睛的餘光落在了躺在桌上的《論語》上,隨手翻了起來。

書上了一句話吸引了我:學而不思則忙,思而不學則殆。我在想:自始至終我都沒認真地思考這個題,只是死板的糾結老師上課說的內容,當然理解不了。根據這句話,我拿起了紙和筆把題從頭到尾推上了幾遍,花了兩個時辰,終於推算出了和老師一樣的答案,我高興極了,畢竟這是我自己思考的結果呀!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讓人明白,“學”與思“是”一個不可分離的整體,兩者缺一不可。

《論語》中像這樣的句子還有很多很多,哪怕你只踐行了其中的一句話,你也可能會終生受益。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們要將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這不單單是一個口號,我們要去實踐它!讓更多人們喜歡上它!

標籤:讀後感 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