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論語讀後感(集合)

觀後感2.95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論語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論語讀後感(集合)

論語讀後感1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身爲中國人,不但要關注當代文化,更應當回顧由我們的祖先從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由於我學識尚淺,只能品讀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樣受益匪淺。

孔子應當說是中國儒派的創始人了,他的《論語》記錄了他的一些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言論,大多關於學習,最適合我們國小生閱讀。

《論語》中有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告訴我們,學習知識並不僅僅是學習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經常溫習,鞏固知識。同時,要把學習當作一個充實自我的過程,懷着愉快的心境去對待它。另一句“溫故而知新,能夠爲師矣。”也在強調溫習舊知識的重要性,還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從表面上看,要“溫故知新”很困難,但只要你換一個角度去想,總會有新的發現。而我們也從過程中獲取了更豐富的.經驗。孔子的這學習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現代教育人士提倡的。經過細讀《論語》,僅閱兩句話,就收穫了這一學習方法,難道那些對古文不屑一顧的人還不刮目相看嗎?

《論語》中有一段“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講的是積累的重要性。僅有積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時間長了才能成爲一座山,到時風雨自然興盛了。僅有積累一滴滴的水,才能匯聚成深淵,蛟龍自然來了。僅有積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長期不斷,也就養成了品德,心靈也自然昇華了。僅有積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僅有積累每一股細流,才能構成江海。不就是用舉例的方法告訴我們,腳踏實地地積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識、經驗,最終就擁有了相當龐大的實力,成功自然會尾隨而來了嗎?

《論語》只是衆多經典古文中較優秀的一部,經常品讀古文,不僅僅能夠使我們擁有更豐富的知識,還教會我們學習、做人,它們難道不是我們的文化教師嗎?

論語讀後感2

在春秋那個年代,能出現一本論語真的是超越時代的,之所以這本書呢能兩千年來都能一直受到大家的人口,其魅力可想而知。

《論語》是我們從國中時就已經開始接觸的一本生活道德哲理的書。以前剛接觸那些“之乎者也”之類的詞覺得枯燥乏味急了,當時即使老師給我們進行了具體的講解,我們也是一知半解的,除了死記硬背還真是什麼都沒有學到。可是當我上了大學之後在圖書館裏看到這本書就不經意間翻了起來,隨便一兩句都覺得很有生活的哲理。不管是在生活上、學習上、交友上、爲人處事上,還是孝順父母方面等等都給了我們明確的`指示。

看到《論語》這本書就像看到初秋時期的羣雄逐鹿,爭霸天下的場景。孔子,一個20xx多年的學者,他的思想、教育理論、教育方法、他的言行在今天看來依然是那麼先進,那麼貼切。何以想象,就是如此的一個薄薄的小書,卻統治了中國近二十個世紀,徹底改變了中國的歷史呢

從辯論的角度看,孔子肯定是輸了,而且輸得心服口服。可是假如從生活的角度看。孔子又是贏家,是大贏家。這是歷史證實了的,不是我說的。也許,真理本不是辯出的,而是做出的。孔子何以獲勝,辯論爲何不出這樣的道理,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孔子說了些什麼,他說的是做人的道理,生活的道理,生存的哲學!假如你是人,你生活在一個羣體中,不論你做什麼:你去幹革命,做領導,開公司,或是你去當土匪,做強盜,當惡霸。假如你想做強,作大,你就必須相信孔子說的,從這個角度說,孔子的道理,是永恆的真理!當然有些真理也還是需要人們不斷去改善它,讓它更加符合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論語讀後感3

《論語》是儒家思想的千年經典絕學的一本著作哦!相信大家都知道《論語》這本書是記載着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言行的一本書。其中紀錄了許多耐人尋味的孔子經典語句,讓人讀了之後深受啓蒙,而且裏面的語句還簡單易懂,很容易就明白做人的各種道理。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認真鑽研這本著作,就一定能勝讀十年書啊!

時光荏苒,在逝去的2500多年裏,恐怕再沒有哪一本書會比《論語》有更多的讀者了。我們都被孔老夫子的智慧所折服,無人不佩服他的領悟,他不愧是教育家!

書裏蘊含着深刻的道理,每讀一句我就會學到一個新的知識,讀《論語》讓我受益匪淺!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當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 ,深有感觸。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用,就不知道他怎麼可以做人。就像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一樣,怎樣走路呢?”

人在世界上處處需要誠信。生活中,你如果沒有誠信待人,別人就會認爲你是虛假的人,是僞君子,甚至會遠離你,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也就不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面前——伸出援助之手去幫一個沒有誠信的人,那時候你就會感到無助;學習時,你如果沒有誠信待人,與同學相處時總撒謊騙人,不誠心誠意地交朋友,對同學做事、講話都不誠實守信,那同學們一定會對你充滿了反感,還會討厭你,大家就會不與你交朋友,那時候你就會感到孤獨;社會上,你如果沒有誠信待人,在工作崗位上的話,同事們就會認爲你是一個滑頭滑腦的人,也就不會與你合作辦事,大家也會避開你,那時候你就會感到失落!

人與人之間處處需要誠信待人!

論語讀後感4

中華文化博大精神,作爲一名中國人,我認爲,國學經典纔是我們語文學科真正所學習的,總之,《論語》記載了仁,孝,信等道德範疇,我們必須要認真閱讀這一部學習的典籍。我認爲,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很少有著作能夠像《論語》這樣長久而深遠地影響着中國的歷史。也正因爲這樣,我對《論語》的態度一向是隻敢仰視而不敢觸及。

在今年暑假,我又從書櫃中找到這本書,揣摩一下內在的文字。

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簡單意思就是三個人裏面必定有一個是我的師傅,而經過我們的揣摩以後,得知:這句話的意思是想讓我們在學習方面,要學會謙虛,告訴我們一個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道理。

所以我認爲,《論語》不但教我們學習的知識,還讓我們學會了怎樣處人遇事。同時,要把學習當作一個充實自己的過程,懷着愉快的心情去對待它。另一句“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也在強調溫習舊知識的重要性,還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從表面上看,要“溫故知新”很困難,但只要你換一個角度去想,總會有新的發現。而我們也從過程中獲取了更豐富的.經驗。孔子的這學習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現代教育人士提倡的。

通過細讀《論語》,僅閱幾句話,就收穫了這一學習方法,我們真的應該多看一看這些古文,讓其他人對你刮目相看!這也是對現在國中階段文言文的一個練習。

論語,它就像一盞引導我們向前的明燈,教會我們做人,論語就是一種教育,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論語讀後感5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故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裏給人感受最深的兩則。前一則,那麼,他們中必定有我的老師。後一則說了“聰敏而一則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爲羞恥。這兩句話雖是說幾個人在一起出自20xx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對人們的學習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因材施教”恐怕是孔子在教育上最大的特點。子路問∶”聞斯行諸?“在這個問題前,孔子對於冉求和仲由有兩種不同的觀點∶冉求辦事猶豫畏縮,要多多鼓勵他;仲由膽大過人,要抑制約束他。在孔子的弟子問"仁"的問題時,他對弟子們的回答也是各不相同的。孔子還說過∶"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也就是說對於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談論高深的道理;以於中等才智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談論高深的道理。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是爲每個學生的.發展服務,但是如今,有些教師不去研究自己所面對的學生,他們以爲了解一些規律性的東西,瞭解學生的共性,課就能講好。人是有差異的,社會需要的人才是多樣的因此一定不能忘記因材施教式的教育,要爲不同的學生提供最適合於他們的教育,這才文是最大的公平。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學習是一個長久、艱苦的過程,“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孔子在此勉勵再求知難而進,這樣才能得道。”知其不可爲而爲之“也是孔子的思想。迎難而上,無所畏懼,積極地接受挫折和困難,把挫折和困難當作磨礪自己的機會。在困難中才能體現一個人的品質。疾風知勁草、烈火貝真金,正如孔子所說的"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論語讀後感6

暑假裏的一天,媽媽帶我去武進圖書館看書,我讀到了《論語》這本書。

我知道了孔子是古時候著名的大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論語》記錄了很多孔子說的話,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有很大幫助,其中有幾句印象最深刻。

“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這句話講的是: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的體會和見解,就可以當老師了。孔子的這種學習方法很好,我們要在課後或回家以後複習一下當天學習的內容。通過複習可以讓我們加深對新知識的印象,會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體會。以後我要天天覆習,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談到學習,小朋友們只認爲向老師學、向書本學,這樣我們學到的.東西就非常有限。其實只要我們用心,隨時隨地都能學到東西,這樣我們學到的東西都大爲增加,就如孔子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說:“三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人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要選擇他們的優點加以學習,對於他們的缺點要引以爲鑑,以利於自己改正。”這句話告訴我們:朋友或同學之間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學習別人的長處和改正自己的缺點。這句話寫的真好,我們要好好讀讀。

學到了學習方法和態度,時間也是非常重要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是孔子對流水的感嘆融進了他對時光飛逝,人生苦短的感嘆。用逝水象徵時光的流逝——一種促人及時行動的緊迫感,一種生命價值只有在奮鬥中才會現實的歷史責任感都在一聲嘆息中流露出來,帶給人生無盡的思考。“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時間是最珍貴的,我們要珍惜時間,好好的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我相信只有珍惜時間的人,纔會擁有美好的明天。

通過學習論語使我懂得了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更讓我明白了很多關於學習和讀書的方法、態度,真是受益匪淺。

論語讀後感7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身爲中國人,不但要關注當代文化,更應該回顧由我們的祖先從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由於我學識尚淺,只能品讀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樣受益匪淺。

孔子應該說是中國儒派的創始人了,他的《論語》記錄了他的一些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言論,大多關於學習,最適合我們國小生閱讀。

《論語》中有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告訴我們,學習知識並不僅僅是學習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經常溫習,鞏固知識。同時,要把學習當作一個充實自己的過程,懷着愉快的心情去對待它。另一句“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也在強調溫習舊知識的重要性,還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從表面上看,要“溫故知新”很困難,但只要你換一個角度去想,總會有新的`發現。而我們也從過程中獲取了更豐富的經驗。孔子的這古今通用,也是現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過細讀了《論語》,僅閱兩句話,就收穫了這一,難道那些對古文不屑一顧的人還不刮目相看嗎?

《論語》中有一段“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講的是積累的重要性。()只有積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時間長了才能成爲一座山,到時風雨自然興盛了。只有積累一滴滴的水,才能匯聚成深淵,蛟龍自然來了。只有積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長期不斷,也就養成了品德,心靈也自然昇華了。只有積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只有積累每一股細流,才能形成江海。不就是用舉例的方法告訴我們,腳踏實地地積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識、經驗,最後就擁有了相當龐大的實力,成功自然會尾隨而來了嗎?

《論語》只是衆多經典古文中較優秀的一部,經常品讀古文,不僅可以使我們擁有更豐富的知識,還教會我們學習、做人,它們難道不是我們的文化老師嗎?

論語讀後感8

在學習班裏,同七年級預備班的學哥學姐們讀到了七年級上冊的課本,其中,《論語十則》這篇文章勾起了我濃厚的興趣。

起初,我看不懂這奇怪的古文,看不懂那極其深奧、奇怪的文字。之後,教文言文20xx年的`那位老師給我們講解了其中的大意,讓我們讀三遍,然後,背下來,我覺得十分容易,比死記硬背強多了。最後,我寫下了這篇讀後感,下面,我選了幾則論語,分享給大家。

論語之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大意是:學習之後按必須的時間複習,不也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到來,不也很快樂嗎所以我覺得,人生,好比一塊麪包,你已經把一塊麪包吃完了,不必須你的一生就過完了,你能夠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更好吃,更有用處的東西,不是嗎

論語之二: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大意是:我每日反省自己:替別人出主意是不是盡心盡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誠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複習了呢讀到這篇論語的時候,我覺得此刻的孩子一般都很任性,不會反省自己。我就應學會檢討,學會反省自己,同學們你們也就應行動了!

論語之三:子曰:歲寒,然後之松柏之後凋也。《子罕》大意:碰上寒冷的冬天,才明白松柏最後凋謝。讀了這篇論語。我明白人的知識是無窮的。隨時隨地都能夠想出一個創意。

以上幾句中,有好幾句論語是孔子先生寫的,他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時期的儒家創始人,是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讀了上面幾句論語,你是否感覺自己又增長了一些知識,又懂了幾分道理,那就請繼續在論語中遨遊吧……

論語讀後感9

三天細細讀完,結局淚目,所幸只是小說,正史無從考察,況且現實中人無絕對善惡,教養、經歷、學習、環境造成人與人不同的價值觀和追求,所以書中不論豪傑、先賢,還是酷吏、小人,其行爲緣由作者都有鋪陳,力求合乎邏輯貼近現實中的人之常情。而且從小人物見大時局,像史評卻道故事也是作者的小說特點。光這些就已經是當下許多裹着營銷包裝蹭IP熱卻言之無物的流俗之作無法達到的高度。

作者曾寫影評小酌爲何中國拍不出好萊塢商業大片(看了不能再贊同,同時個人也認爲大市場環境下作用因素還有其他),說文藝工作者肩負社會價值觀的導向問題,“寫各種惡,又不能宣揚惡”,“寫《人皮論語》寫傷了,說以後再不寫悲劇了,可一動筆,根本避不開各種人生難免的悲劇。特別怕給人帶去太多負面灰暗情緒。”生活之中無奈與悲劇何其多,而真正佩服作者,也是非常喜歡他所著小說的原因是,在絕望中常常能讀出希望。即便陰謀密佈惡意接踵,也有另一面的`人情溫暖,讓人不忘初心,始終有堅信的力量。

一邊讀小說一邊偶爾百度史料就會客觀很多,對硃安世一行人的下場感到悲切,只是因爲作者不愧專家,行文功力深厚,遣詞造句富有感染力,節奏張弛有度,情節引人入勝。

從《清》被圈粉,關注微博,粉絲寥寥,作者本人也根本不在意這些吧。感覺是個有人文關懷和文化良知的作家,非常敬佩專注讀史著書又對現世懷有關注與熱情的這種作家人格。在這個慢不下來的時代,泛娛樂碎片化等互聯網傳播的次生特點裹挾着日常生活,對於電影或書,除去行家和飯們的真心熱愛,大衆消費還是圖個開心,認真不多也無暇。不禁多想,國內文化產業(電影動漫甚至書籍出版)的振興繁榮,需要時日也需要很多熱愛且認真的人才吧。

《清》3部豆瓣評分都在8以上,《人皮論語》8.7。這個月《清4》上市,支持。

讀書不多,又重度拖延症,藉此自勉,希望有時間有毅力靜下心翻翻歷朝正史。

論語讀後感10

《論語》是一本對話錄,記載了孔子與其弟子的對話。同時也是對孔子的思想的體現,特別是對“仁”的體現。但是本人才疏學淺,對《論語》無法做出很深刻的理解,所以下面摘錄《論語》中我個人印象比較深詞句進行分享。

一、“君子不器”對於我這個文學常識比較淺薄的人來說,第一個反應便是:“器”是器皿的意思,翻譯過來便是君子不是東西?但真的是這樣嗎,大家都知道“惟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也是孔子說的,但是這句話的意思不能直意,如果直意我想我會捱打。後來查閱資料發現意思就是:我們要博學多才,不能侷限某一方面。對於一個老師,可能會的不只是自己的教育教學知識。可能還需要應對某一天學生問的“宇宙是什麼?”我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二、有教無類。在孔子那個時代,學習知識是有社會地位人所做的事情,對於我們這些平頭百姓,基本出頭無望。而孔子提出的“有教無類”在當時可能是一個“異類”,這也許也是他偉大的原因吧。而現在我們的國家已經實現了“有教無類”。

三、“以德報怨”,如果真的是以德報怨,那何以報德?也幸虧讀了《論語》,知道有時在日常聽到也許是斷章取義。

四、“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意識就不說了,但這句話體現在邏輯有一點辯證的`關係,前半句說不是說因爲父母在不能離家太遠,單純看前半句,個人感覺是太片面甚至是錯的,但是加上後面這一句“遊必有方”,成功把到底要不要“遠遊”這件事表達的全面了。

五、“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幾千年前提出了興趣纔是最好的老師。

最後《論語》中的一句話警醒自己“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論語讀後感11

閱讀《新論語》才發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通俗易懂,可讀性非常強。通過這次認真地閱讀,我竟然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新論語》把孔子評價弟子的所有言論都集中在一起,便於初學者閱讀和理解,最吸引我的就是孔子對顏淵、子路、子貢三位弟子的評價。

對顏淵的評價——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對子路的評價——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對子貢的評價——女,器也。(瑚璉也)

孔子對三個弟子評價不同,在顏淵身上,他看到了“仁”;在子路身上,他看到了“勇”;在子貢身上,他看到了“智”。“人無完人,孰能無缺”,孔子是一個大聖人,他怎能不知道?可是,他看人,最先看到了他們的.優點,而且在後面的言論中,他也充分地發揮每一個弟子的優點和長處,擇其長處而用之。

這讓我想到了,孔子手下弟子多,卻都能和諧相處,這可以看出他統籌有方、協調能力強,因而他對弟子的評價,就顯得很重要。協調能力、溝通能力是做好工作的重要能力之一,對公司各部門的協調,與外界的溝通合作都是至關重要的,哪一個環節做得不好,都有可能導致前功盡棄,使工作成爲一盤散沙。因此,協調能力、溝通能力是一門必修課,孔老先生的智慧是我們取之不竭的寶庫,我一定要下一番功夫再好好學學《新論語》,從中擷取所需,爲我所用,從中學到更多的關於爲人處事、做好工作的方法和點子,悟出更多的人生哲理來。

論語讀後感12

今天,我讀了一本名叫《論語》的書,就彷彿回到了古代,裏面一句一句含有精華的句子,似乎都在告訴我在生活中做人的道理

論語裏裏面蘊含的道理實在太多了,而且都是精華。我的理解雖然有限,但也理解了好些句子: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就是說,光讀書不思考,你是不會體會到其中的精華;光思考而不去學習,也體會不到其中的精粹的。就像我們吃東西一樣,如果我們不去細細品味,就不會嚐到它的精華所在。若光去品味,而不去嘗它表面的味道,那也沒用。兩全其美,那才叫好。,還有一句,我非常喜歡: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意思是說學習後在再溫習一下,不是很好嗎?如果不去溫習,那麼你就會把所學的一切全部都忘光的,所以每次學習到的知識再溫習一下,那麼這些知識就會留在大腦裏,不會忘記了。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這句話中的道理就是:見到品德高尚的熱愛學習的人,我們就應該像那種人學習;見到品德低下,不熱衷於學習的人,我們就應該問問自己有沒有像那種人那樣。有時,我的看拼音寫詞語考了一百分,自我感覺不錯,因爲有許多同學在我後面呢,後來看了《論語》這本書後,,想想這也是不對的,要虛心學習,不能驕傲。因爲有句話:“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所以我要努力把它做到更好。如果還保持這種心態,那麼我就沒有前途了

我十分佩服孔子的智慧,沒想到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有這麼深奧的.道理了,在我們這麼發達的社會都需要它。

論語的內容實在太深奧了。一時是理解不過來的。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我會慢慢的體會到它的精髓。

論語讀後感13

從小就背的朗朗上口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當時只是背誦,現在再來看,這一小段話蘊含着許多道理。虛心學習別人的優點,對於他們的缺點,如果自己有,就注意改正,如果沒有,就要加以防備。指導我們處事待人,修身養性增長知識。

上學時,每天都會接受新的知識。不會複習的我每次都在考試中失利。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告訴我們溫習學過的知識進而又能從中獲得新的理解和體會。除了學會溫習之前的知識,還要知道怎麼學。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現在學習知識,都是自滿的,自認爲良好,事實上,並沒有學到許多知識。學知識要做到虛心求教,在學習上精益求精,不斷完善,全方位汲取營養。

生活中,在不同地方當不同的角色,就要做一些應當做的事。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在父母面前就孝敬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寡言少語,要廣泛地去愛衆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後,還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先知道孝敬父母,培養良好的道德觀念和行爲。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孔子是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文化學習在第二位。

講到孝,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孔子說:“他父親在世時,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後,要考察他的'行爲;若是他對他父親的合理部分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孝了。”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點。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願,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纔是真正的孝。

論語讀後感14

從小我就喜歡讀書,對書愛不釋手。每次手中捧着一本書,我心中就感到無比的欣慰。尤其是遇到好書,總是百讀不厭。

有一天,媽媽給我帶回一本《論語》,我高興極了。我早就從電視裏看到不少地方興起學習《論語》的熱潮,早就希望自己也能讀到這本書,沒想到現在就能一飽眼福了,真是快哉!

《論語》歷行了兩千多個春秋,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它是一本記錄了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其中有不少言論頗具哲理,閃爍着智慧的光芒。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被歷代當朝者治理天下所用。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的意思是:學了又按時溫習,不是很愉快嗎?自從閱讀了論語之後,我對學習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每天放學都會認真地把學過的知識再複習一遍,果然。我的成績越來越好,我也越來越有成就感。這可都是論語教誨有方呀!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的意思是:自己不喜歡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我十分羞愧,因爲以前,不論是發試卷或是發作業本我都要最新最乾淨的,這是私心在作怪,論語使我認識到了錯誤,讓我明白了要爲別人付出。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心胸寬廣,小人經常憂愁。我明白了,要做一個心胸寬廣的人,不要爲一點小事斤斤計較。

論語使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讓我的生活充滿陽光,也許每個人讀論語都會有不同的心得,我也不例外。在這個浮燥的社會中,我只想企圖尋找一片寧靜的歸宿,尋找一片文化的淨土。做自己能做之事,行自己能行之事。上無愧於天,下無愧於地,足矣!我喜歡讀《論語》。

論語讀後感15

近期,我認真閱讀了孔夫子的名著——《論語》。其中,我對孔子的弟子曾子所說的:“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朋友交而有信乎?傳不習乎?”感觸頗深。

這句話的含義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爲別人做事是否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知識是不是複習了呢?

我認爲曾子說得非常正確!的確,既然是爲別人做事,那麼我們就要一心一意做好,不能偷工減料,否則就會失去別人對你的尊重;朋友之間要講誠信,不能搞陰謀詭計;老師傳授的知識要及時複習,如果不復習的話,會前記後忘,這樣是學不好的。

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歷史,出現了許多著名的人物,他們以上面的做人、做事的標準時時刻刻要求自己,一直被人們傳誦。三國時期,蜀國戰敗,劉備病逝,劉備在臨終前,把自己的兒子託付給諸葛亮,請諸葛亮來輔佐他的兒子。諸葛亮不負劉備的重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爲光復漢室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秦末的季布,他一向說話算數,從不反悔,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當時,甚至流傳着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兩,不如得季布一諾。”著名的作家巴金爺爺溫故而知新。他讀書的方法有點奇怪,他將過去讀過的書拿出來一點一點地咀嚼,就如同老牛反芻一樣,能進一步消化吸收。每回憶一次,總會有新的觸悟,新的理解,新的收穫,新的認識。

三省吾身,是古人對自己的要求,特別是在做人和做學問上面。只要按三省吾身的要求去做,都會得到別人的稱讚,取得成功的。我們應該多多學習古人的優點,傳承他們的思想和智慧,使我們的言行永遠不敗於古人。

標籤:讀後感 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