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讀三國演義有感(15篇)

觀後感1.52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體會,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三國演義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三國演義有感(15篇)

讀三國演義有感1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它的名聲享譽世界,不同的時期讀三國,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兒園時,看的是連環畫《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永恆的傳奇故事,三顧茅廬、桃園三結義、赤壁之戰令人讚歎不絕!除此,我還明白了一些俗語,比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含義。在一二年級的時候,我看的是青少年版的《三國演義》,雖然我還不全認識當中的字,但它讓我學會了豐富的歷史知識,更讓我記住了一個個呼之欲出的人物:性寬仁和的劉備、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忠肝義膽的關羽、粗心魯莽的張飛、狡詐奸猾的曹操、出生入死的許諸現在六年級的我,再次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非常有意義的鴻篇鉅製。我對裏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新的認識。

我最喜歡的是三國中有勇有謀的奸雄—曹操,他不像張飛那樣的粗心魯莽!而最終曹操能夠大局在握,也說明了凡事成於細心,敗於嬉戲。我們做事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後行。

讀三國演義有感2

在這個暑假中,我讀了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裏邊有關三國時期的工作讓我悟出了許多道理。

《三國演義》裏首要講的是漢靈帝不睬國務,大衆過得十分苦。所以張角創立了起義軍,爲了打壓起義軍,漢靈帝招兵買馬。劉備,關羽和張飛一同從軍因而碰上面,結拜爲兄弟。後來因呂布的攻擊,劉備投靠曹操,又託言攻擊袁術,領了曹操的五萬戎馬,到徐州打敗袁術,並在哪裏發展起來,預備以來迎戰曹操。再後來,劉備取得軍師徐庶,諸葛亮,龐統與吳國一同抗擊曹操,曹操變弱後,蜀吳分隔。後來,關羽被攻擊而死,張飛對手下過分嚴峻而被手下刺死,劉備不聽勸說而敗病死在白帝城,太子劉禪位,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魏軍進攻蜀國毫無還手之力,劉禪屈服魏軍,蜀國從此消滅。

其間,《王允巧使美人計》講殘酷的董卓被使美人計殺死,我覺得董卓惡有惡報是應該的。《劉玄德草廬三顧》講的是:劉備爲請諸葛亮做軍師,先後兩次不怕辛苦,千里迢迢來訪問諸葛亮,諸葛亮看他有誠心,才樂意跟着他。讓我悟到最深入道理的故事是《陸遜妙計燒連營》,裏邊講:孫權殺了關羽,張飛,劉備不聽諸葛亮的勸說當即發起百萬大軍進攻吳國,吳國儘管人少,可是吳國是聰明的陸遜當大都督抗擊蜀軍,先消磨蜀軍銳氣,再找時機進攻,成果一舉打敗了蜀軍。我懂得了:假如一個人不聽他人的好言勸說,只想急着就事,得到的只要失利。

《三國演義》十分風趣,能讓人懂得許多常識和道理,期望我們也能讀一讀。

讀三國演義有感3

前段時間,我在圖書館裏讀了一本好書《三國演義》,作者是羅貫中。這本書深深打動了我,書裏講的是三個國家,魏、蜀、吳相互爭鬥,相互聯絡,最後被晉統一天下的故事。

令我最受感動的一員大將就是趙雲(字子龍)了。趙雲身上有許多優點,幾乎沒有一處缺點。最重要的三個優點就是他忠誠、勇敢、品德高尚。比起他來,我遠遠不如他。

記得一年暑假,爸爸帶我學游泳。我來到水池旁邊,看着比我還深的水,不禁倒吸一口涼氣,皺起了眉頭:“水這麼深,到底……下不下去呢?”我走到樓梯旁,腳剛碰到水,就頭腦發漲、腿腳發軟,一個倒栽蔥掉下去。我不停地在泳池裏撲騰,腳劃來劃去,手揮舞着,但我忍住了沒叫,馬上摸着梯子爬上去,再也不敢下水了。

也是呀,同學們,我們就不能克服困難、戰勝自己,像趙雲打勝仗一樣嗎?

我們當然可以,只不過沒有一顆勇敢的心。

讀三國演義有感4

提起曹操,無人不曉,人們總會習慣性地稱他爲“奸臣”,而我卻對這個看法抱以懷疑:他是一位多麼傑出的一位軍事家!文武雙全,膽識過人!那時,不過是因爲帝王的昏庸,使得國家腐敗,曹操站出來反抗,只是出手相助,挽回國家滅亡的危機罷了。難道因爲這一點,就有必要讓他永遠戴上“奸臣”這頂黑帽嗎?

都說劉備重義氣,桃園三結義後,他便和張飛、關羽一同出生入死,並肩作戰。他用自己的寬容贏得了關、張兩弟的信任,以致於張飛、關羽死後,他曾萌發過不想活的念頭。但曹操也有得一比,智取關羽後,他並沒有殺害他,反倒好言相勸,使關羽歸順自己。金錢、地位、名譽,哪一樣是曹操沒有給他的?關羽知恩圖報,一舉拿下顏良、文丑兩員大將。但當關羽聽說劉備的下落後,執意要走,曹操苦留不住。雖然他已經意識到了關羽回到劉備身邊對自己不利,但他並沒有食言,反而“放虎歸山”。結果,曹操落在關羽手中時,關羽想起當

曹操對自己的恩德,放了曹操一馬。正因爲“義氣”二字,曹操既剷平了袁氏後患,又爲自己博得了一條“生路”,正是滴水之恩換取涌泉相報啊!

周瑜,這位鼎鼎有名的大都督,不僅武藝超羣,更兼擁有不同凡響的智慧,正是曹操的“天敵”。可是,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周瑜惟一的缺點便是氣量小,心胸狹窄。正是被諸葛亮抓住了這個把柄,三用妙計,活活氣死了。而曹操卻有着和他截然不同的一面:赤壁之戰,由於曹操的一時疏忽,將船連在了一起,與吳兵交戰。諸葛亮瞅準時機,巧妙地借東風放火船,使得曹兵無路可走,無法內外接應,致使曹兵遭遇慘敗。死裏逃生後,曹操抄小道逃跑,卻被諸葛亮連埋暗兵,險些丟了性命。在這種情況下,他非但沒有自暴自棄,反而仰天長

笑:“兵敗乃兵家之常事,我曹操定會捲土重來,重整士氣!”頗有大丈夫的氣概。正是曹操的大度,並不把輸贏放在心上,贏了再接再厲,輸了毫不氣餒,使得他勇冠三軍,最後成了戰場上的“常青樹”。

從忠臣到背叛,從興起到慘敗,從失敗再走向成功,曹操不平凡的一生塑造了一位不屈不撓的千古名人。曹操的勇與謀,義氣與大度,是我們現代人的身上所缺少的。讓我們摘掉曹操頭上的這頂“黑帽”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5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當讀起這首《臨江仙》,就想起了我心中永遠的經典——《三國演義》。這本書使我心底原本平靜的湖面泛起漣漪,思想像插上了翅膀,隨着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故事穿越千年,重回這段令人深思的歷史。

《三國演義》中說道,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羣雄並起。北方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官渡之戰大敗袁紹,佔據中原;劉備三顧茅廬,請來了諸葛亮,打着“匡復漢室”的旗號,聯吳抗曹,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孫氏家族在六郡八十一州站穩腳跟,擁有長江天險,到了孫權時代,實力更爲強盛。三國鼎立局面就此拉開。然後,孫權趁關羽和曹兵交戰時,派兵偷襲荊州,導致關羽死於東吳之手。曹操病死後,曹丕自立爲帝,建立魏國。劉備建立蜀漢,爲報關羽被殺之仇,討伐東吳,結果被陸遜打敗,在白帝城託孤於諸葛亮。劉備死後,諸葛亮七擒孟獲,六出祁山伐魏,病死於軍中,姜維代替軍師之位。司馬炎篡位建立西晉,天下再次統一。

讀《三國演義》我們會發現,書中人物個性鮮明。劉備寬厚仁德,深得民心,寧願自己被曹兵追趕,也不撇下百姓逃跑。曹操善權謀,“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孫權知人善用,東吳文有魯肅,武有黃蓋、呂蒙。關羽“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表現出他的英勇無畏與忠心耿耿。“刮骨療毒”表現出他的勇敢。周瑜才智過人,卻氣度狹小,在“既生瑜,何生亮”的嘆息中死去。諸葛亮是本書中智慧的代表,他博學多才,志向高遠。“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爲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裏,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是他一生的功績。

《三國演義》中一個個精彩的故事更是耐人尋味。三顧茅廬告訴我們:只要我們甘願去做,天下就沒有辦不成的事。刮骨療毒告訴我們:勇敢是我們最寶貴的武器。

讀三國,就時刻能感受到它的光輝,它字裏行間蘊含着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讀三國,讓人體會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有人說:“每一本書都是一盞明燈,照亮求知者的路。”《三國演義》就是一盞明燈,我心中永不滅的燈。

讀三國演義有感6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此詞懷古傷今,又將我帶入了這部歷史鉅著——《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是中國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是明代小說家羅貫中依據有關三國的正史,描寫了魏、蜀、吳,三個國家之間的複雜鬥爭。《三國演義》肯定了人的智慧謀略,諸葛亮作爲智慧的化身,他通天文,曉地理。魏國的曹操、司馬懿,吳國的周瑜、陸遜,蜀國的龐統、姜維,都成了後人眼中智慧的錦囊。

生活中,智慧無處不在。我的夢想就是——用智慧武裝自己!

智慧,能使你以弱勝強。1941年11月19日,黃昏時分,澳大利亞威名遠揚的巡洋艦“悉尼”號和德國戰艦“盧茲”號相遇。“盧茲”號艦長道麥知道“悉尼”號的厲害,不管“盧茲”號是逃跑還是迎戰,結局都是被擊沉。道麥艦長立即將戰艦僞裝成商船,降下德國國旗,換上挪威國旗,並且裝作船已經起火,向“悉尼”號發射了“SOS”求救信號。“悉尼”號艦長巴尼特上了當,發出信號答應“盧茲”號,冰箱“盧茲”號側面靠攏,“盧茲”號突然向“悉尼”號發射了兩枚魚雷。這時“悉尼”號發現中計了,可是已經來不及了“盧茲”號上的機槍大炮一起射擊,“悉尼”號的船尾中彈爆炸,船舵被炸飛,被“盧茲”號炸成兩瓣,645名官兵全部葬身大海。

靠智慧以少勝多的戰役也有很多,鉅鹿之戰就是其中之一。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秦軍上將軍章邯打敗楚地反秦義軍首領項梁後,認爲楚地已不足憂,遂率20餘萬秦軍北上攻趙,並調原駐上郡的王離部20萬秦軍南下,圍困趙王歇於鉅鹿(今河北平鄉)。無奈之下趙王派使者向楚懷王以及各國諸侯求援。當時秦軍十分強大,救趙諸軍駐紮在鉅鹿城北,沒有人敢前去迎戰。楚懷王遂封項羽爲上將軍,並令英布和蒲將軍兩支楚軍也歸其指揮。

項羽先派遣部將英布、蒲將軍率領兩萬人爲先鋒,渡過黃河,切斷秦軍運糧通道。然後,項羽親率全部主力渡河,並下令全軍將士破釜沉舟,每人只攜帶三天的`乾糧,以示決一死戰之決心。

項羽破釜沉舟的決心和勇氣,極大地鼓舞了將士們的士氣。楚軍個個士氣振奮,以一當十,奮勇死戰,九戰九捷,大敗秦軍。鉅鹿之困因而得解。

智慧是天邊璀璨的星辰,照亮黑暗;智慧是炎熱夏天的清風,讓你心曠神怡;智慧是醇香的涼茶,幫你提神醒腦;智慧是永久的護膚品,讓你永葆青春。讓我們用智慧來武裝自己!

讀三國演義有感7

在寒假裏,我讀了發多書,其中有《百分百好》、《三國演義》等。我最喜歡看《三國演義》,裏面有劉、關、張桃園三節義,三人成爲異姓兄弟,雖非同年同月生,但願同年同月生,有這份魄力讓我深受感動,三人中劉備爲大哥,替關羽打造了一支重八十二斤的青龍偃月刀,爲張飛鑄造了一根一丈八尺長的的蛇矛。如此看來,劉備真是情深意重,我喜歡讀諸葛亮草船借箭,周瑜讓諸葛亮三日之內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答應了他在晚上大霧來臨時,命三十條船周圍扎着稻草人,向曹操進攻,曹操以爲有人偷襲,派一萬人拚命射箭,諸葛亮是不費吹灰之力取得十萬支箭,夠聰明吧?還有關羽刮骨療毒,劉備三顧茅廬,曹丕篡位,諸葛亮火燒連營,都很精彩,我看了之後,被諸葛亮的聰明佩服,爲關羽的英勇神武而驚住。說關羽左臂中了毒箭,需要趕快醫治,華佗說:“需要把肉切開。颳去骨頭上的毒,再把肉縫合”,關羽說:“快開始吧。”華佗用刀把肉刮開,讓人用盆接血,血流了一盆,而關羽神情自如,邊下棋邊喝酒吃肉,傷口縫好了,關羽說:“先生真是神醫,手臂真不那麼痛了,太謝謝了。”華佗卻說:“沒事,今日真見了將軍英勇,百聞不如一見,真是名不虛傳。”關羽說:“哪裏,哪裏。”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後,東漢F的反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後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後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_,逼得羣雄聯軍伐董卓,雖然後來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後也被呂布所殺羣雄割據是講董卓死後,中原諸侯羣龍無首,爲了擴大自己的地盤互相廝殺,最主要分爲三個戰區,即北方的袁紹與公孫瓚,江東地區孫策的崛起,中原地區曹操,劉備,呂布,袁術之間的戰爭再後來的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我就不一一細說了。

最主要的我想談談自己對三國演義的一些認識和看法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爲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對於人才的求賢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曹操爲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纔是舉"的用人方針,於公元2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曹操在令中一開始就總結歷史經驗,認爲自古以來的開國皇帝和中興之君,沒有一個不是得到賢才和他共同來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賢才,又往往不出里巷,這絕不是機遇,而是當政的人求,訪得來的有鑑於此,曹操立足現實,指出現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賢最迫切的時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慮出身,幫他把那些出身貧賤而被埋沒的賢才發現和推舉出來,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後來。

曹操於公元2和27年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反覆強調他在用人上"唯纔是舉"的方針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門和各級地方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責備,即使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也受有關係,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經過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當時各地投奔到曹操門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而且對於有才幹的人曹操還能做到不計前嫌,比如陳琳本來是袁紹的部下,曾經替袁紹起草檄文,罵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紹失敗後,陳琳歸降曹操曹操問他說:"你從前爲袁紹寫檄之,罵我一個人就可以了,爲什麼要罵到我的祖宗三代,陳琳連忙謝罪曹操愛惜他的文才,不僅對他不處罪,還照樣任用他曹操的成功不僅因爲他的傑出才能和善於招攬人才,還在於他有着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着說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並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讀三國演義有感8

別讓嫉妒絆住你前行的腳步——讀《三國演義》有感

金華市仙橋國小五(1)班 吳樂琪

暑假我有許多時間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我又一次品讀了《三國演義》這部中國古典名著。我被書中精彩的故事深深吸引,更對“嫉妒”這個詞有了深刻的理解。

周瑜因嫉妒諸葛孔明的才幹而吐血身亡,使吳蜀聯盟險遭不測……周瑜可算是難得的人才,因嫉妒而英年早逝,這是莫大的悲哀。

常聽人說:嫉妒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表現,對人的成長有百害而無一利。嫉妒別人就是自尋煩惱,更是無能的表現。

然而,我認爲,從某種意義上說,有一點嫉妒是不可避免的。一個人會嫉妒別人,首先說明他看到了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其次說明他不甘落後於別人,或者還有奮進之心。就憑這點,我們就不能說會嫉妒的人完全無能。那些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的人肯定不會去嫉妒別人,但這樣的人未必招人喜歡。

我希望自己不是個小心眼。但是當老師表揚同學而沒有我的份時,我會很不高興,甚至會向老師打小報告,揭同學的短,讓同學也不開心。我想這一定是嫉妒心在作怪。

在去年的校運動會上,我的“好姐妹”小琳獲得跳高冠軍時,我真心祝福她。當聽到同學們和老師對她的讚美、表揚,看着小琳那般高興和得意的樣子,我暗暗下決心:“明年我就報這個項目並一定要得冠軍。”比賽後的體育課,我經常請求老師指導跳高。原來我只能跳過85 釐米,經過堅持不懈地刻苦訓練,我已經能輕鬆越過1.05 米的高度。今年秋季運動會,五年級女子跳高的冠軍爭奪賽一定會更加激烈,同時也會更加精彩。

寫到這裏我又想起周瑜,他若不是嫉妒諸葛亮的才幹,而是和諸葛亮成爲好朋友,那三國的命運和結局會完全不一樣,吳蜀聯盟一定能大敗曹操。可惜人死不能復生,我們只能從中汲取教訓。當嫉妒心理萌動時,要及時調整心態,羨慕別人成功時也要真心祝願。別讓嫉妒絆住你前行的腳步。親愛的同學,讓我們記住: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指導老師 鄭愛媛)

教師點評

小作者以獨特的視角品讀中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她對“嫉妒”這個詞有了深刻的理解和闡述,她的觀點明確,體會別具一格。她說:“嫉妒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表現,對人的成長有百害而無一利。嫉妒別人就是自尋煩惱,更是無能的表現。”她爲周瑜的英年早逝而唏噓、痛惜。

小作者又能結合自身生活實際,表明自己對嫉妒的認識以及自身的變化過程,從曾經嫉妒別人到積極奮進。全文語句樸素自然,卻有一股清新撲鼻的芳香。

讀三國演義有感9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演義》中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爭,讓我手不釋卷,讀來欲罷不能。

《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羅貫中所著的我國第一部章回體小說,描寫了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近拜年的歷史風雲,再現了以曹操、劉備、孫權爲代表的“魏蜀吳”三國羣逐鹿、三分天下的故事。在這本書中,許多英雄人物讓我敬佩不已。劉備爲了成就大業三顧茅廬,禮賢下士,求賢若渴;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重情重義,俠肝義膽;諸葛亮巧用“空城計”,足智多謀;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始終有統天下的壯志雄心。

在衆多故事中,我最喜歡的還是“赤壁之戰”。曹操統一北方以後,決定南下一統天下,他派出了八十萬大軍來作戰。劉備派諸葛亮舌戰羣儒,與孫權聯合抗曹,他們知道自己的大軍不比曹軍多,可他們還是英勇作戰。周瑜利用曹軍不習慣水戰的弱點定下火攻之策,巧施苦肉計,派黃蓋詐降。曹操聽取龐統的建議,將戰船連在一起。諸葛亮巧借東風,黃蓋帥率軍士點燃柴草在赤壁火燒敵船,大敗曹軍。這場戰役中,諸葛亮和周瑜展現出的驚人智慧是多麼值得我們去學習。

其實,在現實中,我們也同樣需要智慧和勇氣。只有戰勝自己,才能成爲強者。去年我去宋城玩,一座鐵鏈橋突然吸引了我的注意。看着在橋上開心地晃動的遊人們,我也心癢難耐,禁不住上了橋。誰知我剛走了幾步,橋晃動得“翩翩起舞”,嚇得我趕緊跑回了爸爸媽媽身邊。站在橋頭我有點不甘心,難道真的過不去了?我心想,這只不過是一個膽量和技巧的問題。我注意觀察在橋上開心地行走的遊客們,逐漸悟出了技巧。於是,我壯着膽子再次走上橋,順利地走過了橋,我的臉上露出了勝利者的笑容。對於我來說,也是成長中又一次成功的挑戰。

一本好書就像一盞指路燈,讀《三國演義》,我領略到了古典名著的精華。我要像英雄們那樣,敢於戰勝困難,挑戰自我,做自己生命的強者。

讀三國演義有感10

《三國演義》我已經不是第一次看了,書中的大致內容我都瞭解了,去年的寒假我也讀了這本書,並且在那次的開學考試時我還得了99分,可見我對《三國演義》還是比較瞭解的。不過孔子曾經說過:“溫故而知新”,再次閱讀《三國演義》以後我發現了一些新的東西。

我以前看這本書時,我曾經說過:“這本書講述了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羣雄混戰的故事,生動地再現了三國時期的歷史。”不過現在我知道了,它只不過是根據歷史改編成的小說而已,所以我不得不失望地說,《三國演義》與真正的三國曆史有出入,有很多像“過五關斬六將”這樣家喻戶曉的故事都是羅貫中虛構的。但這就是小說的魅力,《三國演義》因爲有了這樣雖然虛構但是精彩的段子,它纔會顯得跌宕起伏,驚心動魄,因而流傳至今還聞名於世。

我們知道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解放全中國並把它建設得如此強大,是因爲我們的黨代表廣大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支持是革命勝利和國家穩定的根本。那麼把這種觀點代入三國時期後,我們就會知道爲什麼三個政權在建立時想盡辦法讓天下人信服,最後卻都沒能擺脫亡國的厄運。人民和國家領導人的理想是不同的,人民渴望和平的生活,而三國的統治者們都想吃掉另外兩國奪取天下,因此,儘管魏國有着最多的地盤和人口,吳國有厲害得使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殞命的領導集體,蜀國有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的諸葛亮,他們還是回天乏術,被淹沒在了歷史的滾滾洪流之中。

其實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人民的支持都是革命成功和國家穩定的根本。三國之前,有商湯革命、武王伐紂、秦末亂世,這樣代表多數人利益的政權推翻失去民心支持的歷史事件,三國之後隋唐亂世、五代十國、元末大起義、明末李闖王、清末辛亥革命、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也在講述同一個道理。

我們經常說,少數服從多數,人民永遠是多數羣體,人民的利益永遠是領導人應服從的利益,我從《三國演義》中讀出了這樣一個大道理。

讀三國演義有感11

讀書是最低的門檻,讀書要讀經典,它會給你智慧。我最喜歡讀的是《三國演義》。每讀《三國》,那羣雄紛爭的亂世硝煙,似乎就瀰漫在我的眼前。每次讀到“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一段總有感慨。雖說這本書我已經看了幾遍,每次重讀都因有新的收穫而忍不住大呼“過癮”。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具有不同的性格,但相同的是每個人物都令人難忘。塵土飛揚,千騎卷平岡;鐵馬兵戈,激起千層浪。當縷縷陽光撫摸了充滿傷痛的戰場,當場場計謀蕩起了驚濤駭浪的變幻,當囂囂亂世左右了夫妻兒女的情長……。三國,便永遠銘刻在人們心中。

在《三國演義》裏敘說不同的故事,有憂傷,有驚喜,有豪情壯志……。嬉笑怒罵各不同,但都在演繹人生。作者刻畫的人物淋漓盡致,細細品味,彷彿進了一個境界。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黃巾之亂爆發了。因當時,朝廷無力鎮壓起義,便號召地方官吏自慕鄉勇,保境安民。這便造成了地方豪強割據。“不願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劉關張桃園結義,開始蹉跎歲月。

董卓專權,羣雄逐鹿。“寧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曹操擎着流血的長劍,冷漠的面龐讓空氣凍結,成王敗寇,難以定論。

一場場生與死的角逐上演了。戰火肆虐,餓殍遍野,血流成河。不甘於命運擺佈的百姓,紛紛行動起來,投明主,去尋找屬於他們心中的光明。於是便有了震撼人心的畫面。

空城撫琴,單刀赴會,是一份從容不迫,讓人拍案叫絕。

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關羽青龍偃月刀揮落的地方讓男兒們熱血沸騰。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這些戰役裏面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

趙子龍大戰長板坡,張翼德喝退曹兵。這份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大無畏,大勇氣,俯視古今,鮮有比擬。

羽扇綸巾,絕頂才智的孔明,感念臨終託孤,六出祁山,出師未捷身先死,秋風五丈原,留下的不僅是眼淚,還有不甘。他雖知北伐不可能成功,但這份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的孤獨飽含着忠誠。

三國故事很多,終成了雲煙。淡去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

一縷陽光,招呼着輕煙,給世界抹上了美好與安詳。經過時間的沖刷洗禮,三國,並沒有被世人遺忘,反而予人啓迪,熠熠生輝。這裏面的智慧會指導着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讀三國演義有感12

《三國》乃中華四大名著之一,裏面的人和事物都寫得活靈活現。

我喜歡劉、關、張三人的義,喜歡趙、關、張等人的勇,喜歡司馬懿、諸葛亮、魯肅、周瑜的智,還喜歡嚴顏的寧死不屈。其中,我最喜歡關雲長的忠和義。

在關公近六十年的生涯中,他馳騁疆場,策馬橫刀,但他不是一位莽夫,他懂的“忠”和“義”。在羣將中,關公最勇,他“斬華雄酒餘溫”,“諸顏良,滅文丑”時,他是萬人不敵的勇;在“臨匯會”,“單刀會”時,他是凜不可犯的威;在“刮骨療毒”時,他視死如歸。在羣將中,關公最義,在“屯土山約三事”時,關公被圍,還不知劉備下落,張遼勸降時,關羽“降漢不降曹”,約定“知劉下落,便辭曹歸蜀”,曹爲了籠絡關羽,設“小宴三日,大宴五日”,還“贈赤兔馬,明送金錦袍”,甚至送了金封桂印,選了十名美女服侍關羽,可關羽還是投回劉備。後來,關羽在華容道義釋曹操,當時曹操幾乎彈盡糧絕,跟在身後的不到三四百人,關羽完全可以滅曹。但是,他想起當時曹操的恩情,最終不忍下手,冒着砍頭的危險,放走了曹阿滿。這讓後人記住的並不是他的不守軍法,反到是他的義薄雲天。

不過,作者對關羽的描寫也是全面的,並沒有包庇他的缺點。關雲長單刀赴會突出了他驕而自矜的性格,這種不可一世的驕傲導致關公敗走麥城的悲劇。

相比之下,我和關羽也沒多大區別,我在三年級的一段時間中,“恃物傲才”,以爲自己很了不起,結果成績直線下降,從上上等變成下下等,從學霸變成學渣。這種情緒保持了三個月才消失,我纔有些起色,從下下等變成中上等,雖然我沒有被埋在黃沙底下,可我也差點沒評上“三好學生”,就像黃泥掉進了褲襠裏――不是死(屎)也是死(屎)。

還有,我跟關公一樣粗心大意,在今年的某次考試中,我數學竟然沒考到90分,這讓全班大吃一驚!我在掉“金豆豆”的時候瞅了一眼試卷,看見錯了4道選擇題,2道填空題,1道簡答題。其中計算題錯的十分搞笑,我把四個得數全部抄反,你說可不可憐。當年關羽粗心敗麥城,今年我會粗心沒高分。

《三國演義》影響極大,在中國古代思想關公被推舉爲“忠”、“信”、“義”於一身的楷模,併成了中國封建社會後期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士農工商廣泛相禮膜拜的神聖偶像。

讀三國演義有感13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之後,我知道古代三國時期蜀魏吳三個國家鼎立的事情。我最喜歡的有三個人。

我喜歡的第一個人是劉備,因爲他仁慈,善於聽從部下的意見。雖然在東吳大將殺了關羽時不聽諸葛亮等大將的勸告,興動幾十萬大軍攻打東吳,最後幸好被趙子龍救下,才保住了小命。但絕大時間聽從部下的意見。

第二個是諸葛亮,子孔明,被劉備關羽張飛三顧茅廬後請出山輔助劉備。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曾火燒新野、藤甲軍、赤壁,還水淹于禁七軍,利用草船向曹操借十萬之箭,七擒七縱南蠻王孟獲,使其心服口服,設空城計擊退司馬懿十五萬大軍。體現了他的善用計謀。

第三個是曹操,他生性多疑。曾在草船借箭時懷疑敵軍兵多,直叫弓弩手射箭。還興動全軍攻打新野,分五隊進攻光第一隊就被孔明燒的寥寥無幾了。五隊攻佔新野劉備全軍都以撤出。火燒新野後軍隊所剩無幾。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他不像紅樓夢的悲慘故事,不像西遊記的神話傳說。但其中每個故事都生動有趣、有血有肉。真不愧是一本名著啊。

讀三國演義有感14

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古典小說。今天我看了它,頗有感受。

三國演義,故事情節撲朔迷離,一波三折,有“雨後彩虹”之妙,出人意外,卻又在情理之中。“凡聞之奇者,文前必有聲,文後必有餘勢。”本是董卓收呂布爲義子,反弄出呂布殺董卓;本是董承歃血爲盟敵曹操,反弄出曹操誅董承;本是孔明三氣周瑜,反弄出孔明哭周瑜;本是孔明擒孟獲以定後方,反弄出孔明七釋孟獲……這些波瀾起伏的情節使這歷史小說變得有“星移斗轉,雨覆風翻”之勢。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更是別具一格。胸懷大志的劉備,智勇雙全的孔明。鬼計多端的曹操,憨厚老實的魯肅……個個都有血有肉。然而,給我感受最深刻的,還是那蓋世奇才——孔明。

孔明才華橫溢,空城計、借東風、智算華榮……無一不體現出他知天時,懂地利,識人心。就拿草船借箭來說吧,孔明深知周瑜是嫉妒自己的才幹,以造箭這件事來刁難自己。可孔明卻立下了軍令狀——答應周瑜在三天之內造好十萬枝箭。孔明請魯肅借自己20只草船。草船上蓋着青布幔子,每艘上放有草把子。到第三天四更時,利用曹操多疑、江面上有大霧,他決不會出兵,只會放箭的特點,從而成功地“借”到了十幾萬枝箭。天亮返回時船順風順水,撤退快。孔明終於使周瑜的陰謀沒有得逞。

是啊,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是不能硬拼,只能智取的。記得有一次,數學老師教我們等差數列求和,它的

項數共有幾項是一個關鍵。這回,老師給我們出的題目是:1+3+5+7+……+45+47+49。我頓時傻了眼。前幾題的公差全是1,最後一個數是幾就有幾項,可這回公差是2,總不能一個一個去數吧?我冥思苦想,絞盡腦汁,那該死的思路也還是出不來。突然,我猛地發現3-1=2,2中有一個公差2,1+1=2,三是第2項;5-1=4,4中有兩個公差2,1+2=3,5是第3項……以此類推,那麼49-1=48,48中有24個公差2,24+1=25,那就有25項。我算出了項數,心中像樂開了花一樣,高興極了。

我覺得,當書本給我講那些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態度時,似乎每一章都在我面前打開一扇窗,讓我看到一個不可思議的新世界。

讀三國演義有感15

如果我是諸葛,即使他劉備四顧茅廬,我亦不出山,出山使得天下三分,民苦,軍苦,國苦。開始就錯,這一路走到底,結果又能怎麼樣呢?如果我是諸葛,我決不會火燒新野,火燒赤壁,人命不是野草,不會春風吹又生,黃泉一去不復返,盡百萬人頃刻化爲灰燼。這炮烙之刑又哪及得上烈火焚燒。如果我是諸葛,我不會讓馬謖拒守長亭。更不會斬馬謖,既然斬了,那又何必揮淚?

我說諸葛孔明,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

如果我是周瑜,我會善待孔明,不會心如針眼,17歲我便統帥東吳大軍,又怎能亞於諸葛,嫉妒,害人不淺。

如果我是劉備,我也會同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但我不會連筷子都嚇掉了,萬一心臟病一發作,那不就一命嗚呼了嗎?

如果我是曹操,我不會心如鐵石,乾爹也不會死於我的手中,那“寧願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的如此雄心壯志的話也不會出自我口。如果我是曹操,曹丕決不會從我手中繼承我的事業。“知父莫如子”相比之下父對子的瞭解也不會太少,那同根所生,相煎太急的人決不會成爲大器,因爲我希望看到的是天下統一,兄弟團結,而不是親人反目,骨肉相殘。

如果我是曹操,司馬之輩,早已喪命於我的刀下。如果我是曹操,我決不會任用蔣幹之徒,使自己的七十萬大軍葬身火海。曹操阿曹操,你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有多少人發自肺腑的相勸,你卻那麼的剛愎自用?“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結果使你苦熬半生的基業收歸於司馬之輩的囊中。司馬昭若手無兵權,喪命黃泉,他又怎能有衆人皆知的司馬昭之心呢?曹操阿曹操!你惟恐別人爬到你的頭上,你是那麼的奸詐忌才,因爲你的奸詐忌才,你才寧願任用一個只會紙上談兵的蔣幹,可是你知道嗎,因爲你的錯誤的選擇,有多少血肉之軀經受烈火的焚燒而灰飛煙滅!你爲此付出了多麼慘重的代價!因爲我最想看到的是領導階層的知人善任。可是歷史上有多少富有才華的人因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偏信饞言而懷才不遇.回眸歷史的長河,我似乎聽到了李白那痛苦的呻吟“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那悠悠的聲音裏流露出詩人報國無門的痛苦,揮灑出了出世的憂憤之情。我也聽到了龔自珍的彷徨和吶喊:“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那撼動人心的聲音裏傳出了對統治者的控訴和人才得到重用的渴望。我還聽到了陳子昂那感天動地的訴說:“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懷才不遇的詩人,面對遼闊的山河,前思古人,後念來者,獨立於悠悠天地間,孤獨寂寞之情,壯志難酬的悲憤,不禁油然而生!

我,就是我,讀書如此投入隨那主人公同喜亦同悲。

標籤:有感 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