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5篇[精華]

觀後感1.07W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5篇[精華]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

最近,我讀了一本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的心被海倫的精神深深地震撼與折服了!

海倫·凱勒,1880年出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裏,可她卻又是非常的不幸。在她一歲左右的時候,一場高燒使海倫·凱勒變成了一個又聾又啞的殘疾人。從此她生活在漫長的黑夜中,再也看不到五彩斑斕的世界,聽不到世間美妙的聲音了!後來,她在安妮·沙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憑着自己堅強的毅力,學會了五種語言,還結識了許多名人朋友,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這是多麼驚人的奇蹟啊!她還把自己的經歷寫成小說《我的生活》,在報紙上連載,激勵了成千上萬的殘疾人,啓迪了難以計數的正常人。她奔波於世界各地,發表演說,爲盲人和聾啞人籌集資金,呼籲社會關注;她筆耕不輟,一生寫了14部著作,澆灌了人們的心田,照亮了後來者的路。即使在百年之後,她的`堅韌、寬容和善良的品質,仍然強烈震撼着我們的心靈。她是位真正的英雄!

記得小時候,父母、老師常常教育我們:“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至今記憶猶新。讀了這本書後,我的心靈再次受到強烈的震撼,更加深刻體會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與精髓所在。要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當成最後一天該有多好啊,那就更能顯示出我們生命的價值!如果每個人都可以充分利用每一天的話,那這個世界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生命也將更加璀璨奪目!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2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馬克吐溫曾經說過:“十九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就是海倫·凱勒。”在暑假,我有幸讀了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完之後,我的心被海倫凱勒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在書中,海倫凱勒說:“知識給人以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智慧,應該說知識就是幸福,因爲有了知識,就是摸到了人類有史以來活動的脈搏,否則就不懂人類生命的音樂!”的確如此,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的,正是知識,使海倫凱勒創造了這些人間奇蹟!看過《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人都應該知道她的不幸:她雙目失明,雙耳失聰。面對的是無邊無際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在一般人眼裏,如此不幸的人生還會有什麼收穫呢?然而海倫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她不但考上了哈佛大學,而且一生中寫了14部著作,她還多方奔走,在全美建起了多家慈善機構,辦成了一般健全人也不一定辦得到的事。珍惜現實,才能擁有未來。這就是“珍惜”的價值所在。有些人爲“得不到”的東西而百般苦惱,卻偏偏對實實在在“擁有”的`東西不知珍惜,不懂得好好把握。 的確,我們太幸運了,我們擁有美好的一切——健全的體魄、良好的學習環境、優秀的老師……從今天起,我一定抓緊每一分每一秒,不讓光陰虛度,不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奮發學習,以微笑面對厄運,以頑強的毅力克服困難,以傑出的成就顯示生命的價值!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3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十九世紀有兩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就是海倫凱勒。”最近我在老師的推薦下,買了一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的心被海倫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

這本書是大名鼎鼎的海倫凱勒的自傳,也是一本能夠激勵人勇氣與信心的書。這本書是把海倫凱勒寫的《我的生活》、《走出黑暗》、《老師》以及發表在美國《大西洋月刊》上的著名散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進行彙編,完整詳細地介紹了海倫凱勒豐富、生動、真實而又偉大的一生。

在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明白了原來自己身上有這麼多的“寶藏”:視覺、聽覺、嗅覺但是,擁有這些的我們卻從不去關注,不去珍惜它們。一直以爲擁有這些是理所當然,從來沒有感恩過這上帝送給我們的寶物。可是,有些人卻得不到這些上帝的恩惠。只有像海倫凱勒這種殘疾人,才懂得擁有這些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呀!可是他們得不到這些我們認爲“理所當然”的東西,即使再怎麼清楚它們的重要性,也永遠得不到,這種痛苦是無法用語言或文字形容出來的,那種渴望得到卻得不到的感受只有他們自己知道。而我們呢?或許要到了真正失去的時候,纔會後悔莫及,纔會恍然大悟,然而要是到了那時,也就說什麼都晚了。看看身邊的許多人,都還沒有意識到它們的重要性。一直在渾渾噩噩地過日子,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幹什麼,自己的目標在哪裏。還口口聲聲地說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人,這是一件多麼悲哀的事!孰知比你不幸的人還多得是,他們都不抱怨,快快樂樂地活着,爲自己的目標而奮鬥,珍惜自己現在所擁有的,你又有什麼資格抱怨呢?我們都應該向海倫凱勒學習,學習她在困境中不屈不撓、樂觀向上的精神!

假如我只有三天光明的時間,我會用我的`眼睛做什麼呢?我沒有失明過,不懂得黑暗的世界是什麼樣的,於是,我閉上眼睛,在屋子裏走。

當我閉上眼睛的第一秒,我的心不知爲何突然涼了下來。我感覺世界由明朗一下子變得漆黑,心裏就沒了數,顯得很不安穩。當我準備向前邁一步時,我卻發現平常滿不在乎的走路現在也變得如此困難,我發覺我不敢邁,我害怕,害怕自己會摔倒,害怕什麼東西會碰到自己,傷害到自己。這還算好的,我還可以用耳朵聽,但凱勒呢?她既看不見,也聽不見。那她面臨多大困難,面臨多大危險,我們怎能知道,怎能瞭解,又怎能體會!

我們生在福中不知福,既能看到充滿陽光的世界,又能聽到各種美妙的聲音。我們還有什麼遺憾呢?我們還有什麼可抱怨的呢?我想:雖然凱勒看不見,聽不到,但在她心裏也有她自己想象出的世界,那是凱勒的世界,它只屬於凱勒自己。我相信她的世界也會充滿陽光、充滿笑聲。海倫的一生,是在黑暗中度過的,卻給人類帶來了光明的一生。她用行動證明了人類戰勝命運的勇氣,給世人留下了一段永不遺忘的凱歌!

最後,我想說——去讀讀這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吧!相信你也會和我一樣受到震撼的。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4

暑假期間我閱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個盲聾啞的人——海倫·凱勒。

這本書講述了主人公海倫·凱勒,因爲小時候的一場大病而使她生活在一個無光、無聲、無語的世界裏,處於雙重孤獨之中,所以脾氣暴躁,而不能領略情熱的語言和憐愛的行爲,以及夥伴之間所產生的情感。安妮·莎莉文老師的“愛”改變了這一切!莎莉文老師的“愛” 喚醒了她靈魂,並給予她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她終於學會了說話!當她說出第一個字時,就像電流一樣流遍全身的驚喜若狂的感覺。她憑着勇敢、頑強,雖然失敗常常將她絆倒,但她仍不放棄,不氣餒,最後她終於考上了著名的學校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

海倫·凱勒曾說:一個四肢健全的人,怎麼可能體會殘疾人的痛苦;正如生在和平年代的某些人,居然希望戰爭刺激一樣,殊不知,生命是脆弱的.當一切都現實就太晚了!

海倫·凱勒這種不放棄不屈不撓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在學習中也應該堅持不懈,不半途而廢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學習海倫·凱勒不放棄、不氣餒,遇到困難不後退的精神。我們要把海倫·凱勒這種堅持不懈、不半途而廢的精神發揚光大,讓全世界人知道,不管做什麼事都要堅持、永不放棄!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5

當我翻開《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時,我心裏是三分驚喜七分好奇。然而當我翻完這本書珍貴的每一頁,我的心中是洶涌澎湃的,可也是惆悵萬千的。它帶給我的,是驚喜,也是感動,更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

這本書實際上是海倫·凱勒的自傳,以及她對三天光明的渴望和憧憬。她想象了她三天的光明生活,在優美的描寫中流露出她對正常人的羨慕與渴望。

其實,在讀這本書以前,我已經瞭解了一些關於她的.偉大事蹟。我震撼於她的勇敢,她沒有選擇絕望,而是在黑暗與寂靜中感受到了希望,她忘記了壞脾氣,而是沉浸在愛的世界中。我震撼於她的勤奮,或者說,是求知的慾望將她從寂寞、頹廢中吸引到快樂與忙碌中。

她失明失聰,卻能流利使用語言,她下的苦功,應該比她書中所寫更多幾倍。她在書中說:“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在我有生之年,要學會自立,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儘可能不去給別人惹麻煩。”這不禁讓我想到我自己。自己身體健康,尚且不能做到不給別人添麻煩,而當自己身體殘疾時,還會頑強生活嗎?恐怕我連這個目標也定不下來吧。

我們之中不會有人渴求災難,但讀了這本書後,我們將更加珍惜我們的生命,珍惜我們的學習機會,珍惜時間。最後用書中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只要朝向陽光,你就不會看到陰影!願我們大家朝着希望的方向,堅定、充實地踏上光明的人生之路!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6

最近讀了一本關於海倫的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我不禁感慨萬千!

書中,海倫用細膩的筆觸,對大自然景色進行了的生動地描寫,使人很難相信出自一位盲聾人之筆;她去騎馬、划船、游泳、劃雪橇,甚至獨自一人月夜泛舟,用心去領略月下荷塘的美景;她去參觀博物館,“聽”音樂會,甚至去“欣賞”歌劇……我相信她一定是用心來感受這個世界,用心來享受生命。她遠比我們這些正常人活得幸福、活得充實、活得有意義!

在書中,海倫說:“知識給人以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智慧,應該說知識就是幸福。因爲有了知識,就是摸到了有史以來人類活動的脈搏,否則就不懂人類生命的音樂!”的確,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的,正是知識使海倫創造了這些人間奇蹟!

我們做爲一個正常、健康的人,真是太幸運了。擁有了健全的體魄,優越的生活學習條件,可以享受生活給我們帶來的快樂。但是我們都從來不覺得有什麼,總以爲是理所應當的。讀了這本書,才知道要珍惜擁有的`一切,感恩身邊的一切。

我們要向海倫·凱特學習,學習她用勤奮刻苦的精神,頑強的毅力,去面對學習上、生活上的各種困難。這樣纔不辜負了上帝賜予我的一雙明亮的眼睛和身邊一切美好的事物。

是的,珍惜現在,珍惜每時每刻,這纔是我們真正需要做的!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7

頑石在與心靈撞擊後選擇了高山,因爲它相信自己堅強,認識到高山的不語,就是一種巍峨;小草在與心靈鬥爭後選擇了大地,因爲它相信自己堅強,瞭解了大地的無聲,就是一種廣博;堅強使白雲相信,藍天無語,自是一種開闊;使浪花相信,海無聲,自是一種深邃。這一種種自然界的美,都是在爲心靈吶喊——渴望堅強。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的主人公海倫·凱勒,正是一個堅強的人。她在與心靈撞擊後選擇勇往直前,造福人類,因爲她相信,黑暗的背後自會是一片光明。

海倫在她一歲時,因一場大病而失聰、失語、失明,這使她從一個活潑的'女孩,變成了一個暴躁的孩子。她絕望之時,一個名叫莎莉文的教師給她的生命中注入了陽光,漸漸教會了她:要堅強。

在海倫第一次站在主席臺上發表演說時,自己卻聽不清自己在說什麼。她又一次失望,可莎莉文告訴她:失語後,經過訓練能說成這樣已經不錯了。於是海倫重拾信心,經過自己努力,終於能像正常人說話了。

海倫·凱勒的一生中,堅強無處不在,她自己本身就是堅強所構造的。

她拿到哈佛大學博士學位需要堅強,她成爲一名世界著名殘障演講家也離不開堅強,甚至只有有了堅強,世界上纔會出現這樣一個獨特的生命體。

堅強使倫·凱勒在雙目失明下,體會到能用兩隻眼來更深刻地省視自己,用自己的獨特方式去體會另一種生命中的黎明。

貝多芬失聰後,選擇了《第九交響曲》,凡·高在窮困潦倒後,選擇了《向日葵》。於是,我們對着藍天大喊:我們可以不偉大,但不能碌碌終生;我們可以不美麗,但不能心存壞胎;我們可以不完美,但不能放棄努力;我們可以不成熟,但不能自卑:因爲“堅強”是我們心中永恆的選擇!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8

上週日的下午,天陰沉沉的,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我坐在陽臺上,翻開《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來細細地品讀。

當我讀到海倫·凱很小的時候就因病而讓她的世界變得無光,無聲又無肋。從此,她就和廣闊的綠色家園、蔚藍的天空、青翠的草木和爭奇鬥豔的鮮花告別了時,我的心情就像窗外的天空一樣沉悶起來了。我爲上帝對她的命運安排不公平而難過。當我又讀到海倫在家庭老師安妮·莎莉文·梅小姐的幫助下,她竟學會讀書和說話時,我不禁爲她欣喜,讀後感《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當我讀到海倫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名校拉德克利夫學院,成爲一名學識淵博,能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着各作家,併爲許多殘疾人的前途和幸福到處奔波時,我不禁爲她感到嬌傲、自豪。我非常敬佩她,因爲她面對人生的困境,面對茫茫黑暗的世界時,她用超出一般人的`堅強毅力,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她把目光投給要幫助的人們,把愛的光芒灑向了整個世界……

德國大詩人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等於和一位高尚的人對話。”我覺得真的不假,我彷彿看見海倫就在眼前,我感受到她時時刻刻都在激勵着我,一個雙目失明,雙耳失聰的人都能戰勝困難,創造出奇蹟,而作爲一個健全的人,如果不好好學習,因爲一點點困難就放棄,我們在海倫面前能不處處自慚形穢嗎?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9

這是一本感人肺腑的愛國主義教育圖書,本書的作者——海倫·凱勒是一位幽閉在盲聾啞世界的人。而她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到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她身殘志堅,不被困難擊倒,還以出色的成就爲殘疾人造福。這個生活在盲聾啞世界中的人,沒有因爲自己的缺點而悲,而是以更強大的力量,儘自己所能去幫助所需要幫助的.人,爲殘疾人的未來着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恰是她生活、品質、人生的全部寫照。

在書中寫到的女孩兒就是她自己,而她一生一共寫了14部著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她最初的作品。這部作品一發表,立即在美國引起了巨大的轟動,被稱爲“世界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傑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由《我的生活》、《走出黑暗》、《老師》這三本書以及刊登在美國《大西洋月刊》上著名散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組編而成。

書的主人公海倫·凱勒在書中寫到:“忘我就是快樂”。因而我要把別人眼睛所看見的光明當作我的太陽,別人耳朵所聽見的音樂當作我的樂曲,別人嘴角的微笑當作我的快樂。這是一番讓人感動的話語。海倫·凱勒已經放開心胸去看那更廣闊的世界,打開自己的心結,以美好的心情和心態來補充自己不足的肢體。她說過:“身體上的不自由終究是一種缺憾。我不敢說從沒有怨天尤人或沮喪的時候,但我更明白這樣根本無濟於事,因此我總控制自己,使自己的腦子不要去鑽這種牛角尖。”對啊!她的這段親身體會的感言,讓我不由的回憶起自己的生活,面對困苦難事,我沒有堅強的毅力,沒有努力的恆心,沒有吃苦的信心。而生活在現代社會環境中的我,生活條件與她相比有着極大的反差,可她還能這麼堅強努力着,令我內心懺悔不已。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0

“障礙優勢成爲真正的屏障,成爲一張無處不在的網。只有精神的解放,才能掙脫這張網,獲得自由。”海倫﹒凱勒是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正是因爲她有一顆不屈不撓的心和頑強不屈的堅毅品質。

本書主要寫了:海倫﹒凱勒希望自己有三天時間擁有光明。第一天,她要看人,而第一個要看的人就是她的老師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正是這位讓她銘記一生的老師,讓她擁有了瞭解世界的能力;第二天,她要看到日出的壯麗景象,她想看到太陽的光輝,她是那麼的熱愛大自然;第三天,她有太多的東西要去看,她已經無法規劃出準確的目標了,她是如此的渴望光明,如此渴望見到周圍的.一切。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對生命的熱愛,對光明的渴望,對大自然、對周圍的一切的追求,我們要做生活的強者,讓生命更加燦爛。時間永不停歇,任何力量都阻擋不了他前進的步伐,面對殘酷的現實,有些人恐懼了,他們感嘆人生的短暫,便一味貪圖享樂,有些人無知地用荒唐的舉動爲人生草草地畫上了個句號;但有些人卻抓住了時間的尾羽,用他們的汗水甚至生命去與時間競賽,一直奮命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我們應該要向海倫﹒凱勒學習。抓住時間的尾羽,珍愛生命。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讓我們堅強的面對生活,讓心靈展翅高翔!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1

在漫長的暑假中,大家一定讀過不少好書吧!在書的海洋中能找到幾本好書的確不容易,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本很不錯的好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讓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作者吧!海倫 凱勒,生於1880年,死於1968年,她出生於亞拉巴馬州的小鎮塔斯康比,在海倫一歲半的`時候突患急性腦充血病,使海倫成爲了一名聾啞盲人,大家想象一下,這對一名一歲半的孩子來說是多麼大的痛苦啊,可在如此難以想象的逆境中,在家庭教師安妮 沙利文的熱心關懷下,讓海倫重新獲得了生活信心,還精心指導海倫指語,鉛筆手寫方塊字,凸起字和布萊葉字。1894年被被安排在紐約赫馬森聾人學校上學,學習數學,自然,法語,德語。後來,美國哈佛大學拉德克里夫女子學院以特殊的方式安排他參加入學考試,她以優異的成績被錄取,1904年6月大學畢業。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的一部著作,也可以說是她的自傳,前面大部分是講海倫的一生,最後是海倫對如果能給她三天光明的美好遐想。這部書講了海倫一生的悲苦遭遇,也寫了海倫一生的輝煌成績。

這本書給了我很大啓發,我認爲人的一生難免會遭遇一些不幸的事,在哪裏摔倒就在哪裏爬起來,人生的路很長,用堅強和自信把它走完。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2

你看過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嗎?看這本書的時候你有沒有像我一樣“聽”到海倫·凱勒的那番話呢?

剛開始,我只知道海論是一個又盲又聾又啞的人。帶着一絲同情,我翻開了這本書。這樣的海倫,對生活肯定失望極了,這是我最初的想法。

隨着可莎莉文老師的到來,一切都開始改變,海倫開始有了戰勝困難的勇氣,有了奮勇向前的力量和希望。學拼音的時候,莎莉文老師一次次把拼音寫在海倫的手上;國小,國中的時候莎莉文老師把書上的話一句句寫在海倫的手上;讀大學了,莎莉文老師幫海倫把每一張考試卷改成盲文字……在海倫·凱勒成長的過程中,莎莉文老師是一個尤爲重要的角色。

莎莉文老師的幫助與鼓勵,給了海倫·凱勒莫大的勇氣與信心,於是她寫下了流傳至今的《加入給我三天光明》。這三天的光明,並不是海倫親眼所見,僅僅是她腦海裏的光明;這三天的光明,並不能滿足海倫對光明的渴望與追求,她把這份執着的信念全部轉化成熱愛生活的'激情……

海倫說的這樣一句話最讓我記憶深刻:善用你的眼睛吧,猶如明天你將遭到失明的痛楚;聆聽樂曲的妙音吧;猶如明天你將遭到失音的痛楚;撫摸每一件你想要撫摸的物品吧,猶如明天你的觸覺將遭到衰退;充分利用每一個感官,通過自然給予你的幾種接觸手段,爲世界像你顯示的所有愉快而美好的細節而自豪吧!

海倫·凱勒的堅強、勇敢一直在我腦海裏徘徊,她對生活的熱愛給了我很多提示。我彷彿能夠聽見她對我說: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我們都不該虛度年華。珍惜眼前的一切,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3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的著作,海倫凱勒是一個又聾又盲的人,而她卻成了一位影響了全世界的大作家。

這本書主要講了海倫凱勒幻想自己獲得了三天的光明,和自己在這三天裏所要做的事情。剛出生九個月的海倫凱勒就成了一個又聾又盲的殘疾人,一開始他對生活失去了信心,但就在這時,他認識了莎莉文小姐,莎莉文小姐讓海倫凱勒重新找回了希望,成爲了一位舉世聞名的大作家。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說過:“我應該感謝海倫凱勒小姐,是她讓我明白應該如何去面對不幸,如何去迎接命運的挑戰,她讓我知道應該珍惜我所擁有的一切。”還記得前不久,班裏舉行了一次盲行活動,我走的時候寸步難移,而海倫凱勒的生活中永遠是黑暗的,永遠是寂靜的,活下去要極大的勇氣和信心,但是我們身邊有很多擁有健全體魄的人,他們總是被一些挫折所擊敗,於是便停滯不前,而海倫凱勒卻並沒有向自己所遇到的困難低頭,而是去努力克服並戰勝困難,所以我們都應該向海倫凱勒學習,學習怎樣用微笑面對生活,學會克服困難,挑戰自我的決心。

讀完這本書,我還想起了去年學的《觸摸春天》一課,課文中的小女孩安靜,她也是一位盲人,她和海倫凱勒一樣,對生活和生命充滿希望,文中感人至深的'一句話至今我還記憶猶新:不論一個人的身體是否健全,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我們身邊就有許多身殘志堅的人,我們也應該像他們一樣,珍愛生命,珍惜每一天!

是啊!每個人都擁有生活的權利,無論你是否有健全的體魄,只要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就一定可以編織出一個屬於自己的五彩斑斕的繽紛世界!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4

輕輕合上海倫·凱勒的著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海倫那張倔強的面龐浮現在我的腦海中……

海倫是個又盲又聾又啞的人,只擁有過19個月的光明和聲音,對那時不滿兩歲的她來說,命運是那樣的殘酷無情,但她並沒有因此喪失生活的勇氣,在安妮·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被命運捉弄得無法想象的她竟成爲了文學家!又一次讓人感慨——命運真是無法預知啊!

讀了這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心靈被深深地震撼了,海倫在書中多次寫到:“要是沒有莎莉文老師,我決不可能有所成就。”是啊,從小到大,幫助過我們的人如同天上的繁星一樣多,我突然想到,難道能說命運對海倫不公平嗎?不!我想說——命運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關鍵在於你是否瞭解了“愛”是什麼。

當莎莉文老師在海倫手上拼寫出“我愛海倫”這四個字時,海倫就問:“愛是什麼?”“愛就是花的香味嗎?”“愛是不是太陽?”海倫當時只有7歲,並不知道“愛”所擁有的`含義,直到莎莉文老師回答:“愛是摸不着的,但你卻能感到它帶來的甜蜜。沒有愛,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不說海倫,當我讀到這句話時,我也彷彿又瞭解了“愛”——沒有愛,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再在這個世上呢?

汶川大地震帶走了太多太多無辜的生命,難道不是因爲有愛才使其他人活了下來嗎?當譚千秋老師做出飛翔的姿勢,當年輕的母親在手機上留下短短一句話……那不是發自內心的愛嗎?甚至當奧運健兒在賽場上拼搏,那不也是對祖國,對職業的熱愛嗎?

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感慨太多太多了,但最多的就是我再一次瞭解了“愛”——海倫對生活的愛,父母、老師與海倫之間深深的愛……

愛無處不在,世界因爲有愛才更加美好!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5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一本很耐人尋味的書。

爲什麼別人通常都用感動或震撼形容這本書,而我用耐人尋味呢?因爲這本書中一些地方寫的事情,我也會不由自己地想象:如果我也成了像海倫·凱勒那樣視覺、聽覺和說話能力都有障礙的人會怎麼辦?是消極、沒有慾望地渡過一生,還是像海倫·凱勒那樣奮發向上?我的答案不用說大家也應該知道,肯定是像海倫·凱勒那樣奮發向上,換成誰誰都會那樣回答。但是如果真正地做起來,談何容易?

海倫·凱勒19個月大的時候就得了“猩紅熱”,因此喪失了視覺能力、聽覺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從此就被困在了沒有光明、沒有聲音的世界裏。雖然沒有光明、沒有聲音,但是她有思想,有對外界的幻想、對顏色的猜想和幫助全世界聽覺、視覺和表達能力有障礙的兒童學習的想法。她第三個想法得到了世界的認同,但前兩個想法卻未能親眼見證。

海倫·凱勒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寫出了對外界的渴望,告誡我們這些擁有視力的人,要懂得珍惜,要懂得觀察身邊的`事物,要知道擁有視力多麼幸福,要把視力當成一種用來讓生命變得充實的手段,而不是一種方便。

每當讀到這本書,透過書頁,彷彿能看到海倫·凱勒的那雙充滿渴望的大眼睛,聽到她那用力發出的聲音,我相信,她一定會是我人生最好的老師。

標籤:有感 精華 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