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精選15篇)

觀後感2.3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精選15篇)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

記得還是那個夜晚,我捧着《月亮與六便士》,望向窗口外,那是一輪明亮的圓月,我心想,追求這樣一輪明月有價值嗎?

《月亮與六便士》講述的是一個在常人眼裏看來近乎於瘋狂的故事。一箇中年事業有成的銀行家,竟然拋妻棄女,去追求自己的畫家夢。但是他當畫家並不是想要出名,他僅僅只是想畫畫而已,他最後把他的畫全都燒了。

爲什麼他要這樣子?他明明可以過的很好很好,依靠六便士也可以過活,這是因爲他心中的月亮,一直在指引着他前行,月亮應該是皎潔無暇的,她也想成爲一像月亮一樣的人,於是他擡起了頭。他開始追求自己的畫家夢,被負罵名,拋妻棄兒,他不管也不理。這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

但是現實中很少人能夠像這位銀行家那樣有勇氣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夢想,就如同那皎潔的月亮一般遙不可及,有人想飛上太空,但是當他看到宇航員繁瑣的訓練時,他低頭撿起了六便士;有的人想金榜題名,當他看到書裏枯燥而難的知識時,他低頭撿起了六便士;有人想要成爲醫生,但是剛剛看到醫生的辛苦時,他低頭撿起了六便士……我認爲六便是指的是人的平凡和庸俗,那些人看到了月亮,卻又望而卻步,心裏想做個庸俗的人又如何?他們就這樣平凡的過活,但是,沒有夢想的生活是有意義的嗎?

有勇氣的追求是可貴的,所以成功人士少之又少。但是有勇氣還不行,你還得擁有智慧,品德,還得有一雙看穿世俗的眼睛。銀行家就是這樣的'人,它就如同佛教裏面說的空,只追求自己的夢想,將其他的雜念一一驅逐。世俗的誘惑很多很多,名聲,金錢,在別人眼裏的成功……這樣將雜念和誘惑置之於腦後之人,更加少之又少。

因此,追求夢想的人是幸福的人;真心追求夢想的人是清歡的人;得到夢想的人是成功的人。

世間的人有不同的精神層次,但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追求,但願世間所有人都能過上自己心中成功的生活。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2

《月亮與六便士》書中的主人公斯特里克蘭是一位證券經紀人,家庭富裕美滿,妻子溫柔賢惠,孩子健康聰明,妥妥的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羨慕的“人生贏家”。但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他做了一件令所有人驚掉下巴的事情,年近40的他放棄了擁有的一切,隻身一人去了巴黎追求自己的理想—畫畫,他的妻子覺得他是出軌了,其他人覺得他太過於自私。其實之前有刷到過很多人對這本書的評價,有人把重點放在了他不負自私自利的重點上、同情與他的妻子,不諳世事的孩子。有人把重點放在他應該追求自己的夢想,而他的妻子不是他的靈魂伴侶,所以他的做法無可厚非,其實這兩者的觀點都沒有絕對的正誤,因爲每個人思考的方式所站的角度不同。

當斯特里克蘭來到巴黎去學習繪畫。在這裏他甚至連溫飽都不能被滿足,可是這一切對他來說都無關緊要,只要能畫畫,紙筆就是他的全世界,但是他作畫只爲尋求自己內心的世界,在極度貧困的境地下,面對別人的賞識,他甚至都不願意將他的畫展示在世人面前,他的行爲舉止皆令人厭惡,彷彿他的存在就是最大的矛盾體。爲了找尋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他必須完全拋棄肉體。終於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旅程中,他找到了那座小島,和當地的一個土著女孩結婚(遇到的唯一一個不會打擾他的生活的女性),在窮困潦倒的`日子裏記錄不斷迸發的靈感,在生命的最後一年裏,疾病纏身雙眼失明的他終於找到了自己內心最終的伊甸園並將其展示在牆壁上。畫作完,他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而他最後的遺言是讓妻子燒掉這驚世之作,他所作的畫從不爲名與利,只是單純至極的追逐夢想。在這個滿地皆是六便士的世界裏,他擡頭看到了自己的月亮。

我想對於普通人來說,既然不能也不應該脫離現實生活,單頁一定不要忘記你心中的“月光”。一邊腳踏實地的工作,一邊仰望星空地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應該是最好的狀態,畢竟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3

國慶期間,智齒髮炎,消炎拔牙,苦不堪言。也感謝這顆智齒,要我安心窩在牀頭讀書。或者要感謝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置身書中,讓我忘卻了牙齒的疼痛。

故事很簡單,寫了證券經紀人斯特里蘭克人到中年,事業有成。爲了追求內心隱祕的繪畫夢想,拋妻棄子,踏上追求夢想的離經之路。他不在乎貧窮、飢餓、疾病、被鄙視,最終創作出了偉大的作品。當然,這個偉大,是達到了自己創作最高級別的自我滿足,而非外界的認可,因爲他根本不在乎外界的評價。當然,他的作品在他死後,也得到了外界的認可。

在今天這個年齡,讀了這本書,少了那份網友評論的“讀了這本書的人都辭職追求夢想去了”的衝動。從書的整體故事性和作者的出發點來看,主旨就如標題,你是要擡頭看月亮,還是低頭撿六便士。人人都有夢想,我們是該追求夢想,還是被現實捆綁。可是書中的斯特里蘭克,我並不喜歡,不喜歡的原因,是因爲我已經被現實世界改造徹底呢,還是我不喜歡如此自私、冷酷的人呢?假想我在20歲時讀此書,又會怎樣理解?我也不喜歡斯特里蘭克女士的虛僞,但是現實社會她又成了當今女權主義歌頌的被拋棄後自強不息的楷模。我喜歡書中最後的老船長,他說:“我不是跟你講了,從某種角度看,我也是一個藝術家嗎。我在自己身上也深深感到激勵着他的'那種熱望。但是他的手段是繪畫,我的卻是生活。”

讀《月亮與六便士》的讀後感,就是矛盾體。感覺既要走進俗世,又在躲避俗世。

用網友的話說:這兩者其實都是基於同一個出發點,事實上,他們的境界是一個層次的,後者一點都不高尚。以我自己的通俗腦袋去通俗地說:對普通人來說,CharlesStrickland是沒有意義的,你要是讀了這本書受到這個角色感染那還真是一個傻X了,就像現在漫天的廉價的“xx去旅行”、“再不xx就xx了”。我覺得真正的超然是坦然接受世俗的一切,既不刻意迎合也不刻意厭惡,所謂”小隱在山林,大隱於市朝“。作者本身表現出的水平很值得讚揚,尤其贊同他在文中的一句話:作家更關心的是瞭解人性,而不是判斷人性。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4

《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是查爾斯·斯特里克蘭,故事講的是一個一心追求藝術的畫家,斯特里蘭德,他原本是名股票經紀人,有着美滿的家庭,在外人眼裏他是個成功者,但對他而言其實不然。於是離家出爲了追求她心中的藝術、夢想,儘管他過的非常不好,最後病死在山林小屋中,但他也無怨無悔。

第一次看這個故事時,我感覺非常荒唐,無法理解主人公拋棄美好富足的生活,妻子與兒子,僅僅爲了去實現兒時夢想去當一個畫家。但在我第二次翻閱的時候,我漸漸理解了斯特里蘭德的想法,正如書中的他所說“男人的靈魂在宇宙最遙遠的地方遨遊,女人卻想把他禁錮在家庭收支多賬薄裏”。如果說做自己最想做的事,做自己認爲最有意義的事,生活在最喜愛的環境裏,寧靜淡泊、與世無爭,這難道是糟蹋自己嗎?與大多數的人不一樣的行爲,就被定義爲非正常人嗎?藝術沒有定義,應該尊重每個人的選擇,每個人的生活。滿地都是六便士的時代,只有他看見了月亮。那個理想、浪漫、純潔而無暇的月亮。

人活着的意義是什麼呢?是賺很多很多的錢嗎?我想應該不是!生活的意義大概是爲了追逐心中的夢想,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吧!哪怕頭破血流,也只爲了成就最真實的自己。

高曉鬆說:“誰都有苟且的時候,當我們低下頭去撿六便士的時候,也不要忘了擡頭去看看天上的月亮”。

我常常思考自己以後該追求怎樣的生活方式,小時候喜歡月亮,現在喜歡六便士,常常在兩者中矛盾,但是現在月亮與六便士我都要,普通的生活與理想可以兼容,我努力工學習努力工作,依然阻擋不了我認識新的.朋友新的事物,閒暇時光我仍然可以追求我的月亮。

對於理想和現實的博弈戰,永遠難做辯駁,因爲你我三觀不同,價值觀互異。但無論你我選擇哪條路,既已選擇,那就頭也不回地、堅定地走下去。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我們容易被他人的光芒閃暈、被生活的日常擊昏,忘記了心中的理想,那個屬於自己的月亮,這是可悲的,我不希望在某天夜晚枕在枕頭上思考生活時,對現狀感到恍惚,對未來感到迷茫,而後環顧四周,心生悲涼,我要不忘我的月亮,我要在滿是六便士的路上矢志不渝的追尋那個屬於我的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5

本書的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死了。像梵高等死後成名的畫家一樣,他活着的時候不被世人理解,死後才成爲傳奇。在被當成墮落的無法理解的瘋子之前,他在倫敦擁有一個世俗認可的完滿家庭,是個“完全沒有藝術細胞、極其無聊”的銀行職員。在某一天他突然拋妻棄子,去了巴黎,成了別人口裏忘恩的`負心漢。當大家猜測這個平日裏規規矩矩低調的人,是不是被什麼狐狸精拐走,帶着這個疑團追隨作者的腳步,慢慢揭開思特里自我覺醒的半生。

思特里拋棄了原本安逸的家庭,住在巴黎最破舊最骯髒的街區,挨餓受凍,縮在自己的小天地裏跟油墨色彩打交道,跟美撕咬纏綿,創作出一幅幅別人看不懂也賣不出幾個便士、甚至他根本不打算用來換錢的“垃圾畫”。離開倫敦後的第一個衝突在於,思特里藉助在一個畫家朋友家,讓別人的妻子愛上他並因爲得不到他的愛自殺,拆散了一個家庭後毫無自責感。女人?安逸?他不需要的。

而最後一個衝突在於,爲了找到心中的藝術田園,他離開巴黎去了馬賽,而後又輾轉到偏遠的小島塔希提,跟一個當地的女孩結了婚生了子。難道在這個階段,他又需要家庭的安慰了嗎?並沒有,他說這個女人可以給他提供畫畫的材料,並且對他完全沒有所謂“需要承擔責任”的要求,最後他得了麻風病死去,病死的小屋四壁畫出了伊甸園的幻境,這讓之前不屑一顧的醫生髮自肺腑誇他是個天才,而臨終遺願他讓妻子一把火燒了這幅大作。熊熊大火燒燬了讓世人瞠目的藝術以及失明1年散發着腐臭味的思特里。他在這個世界留下的痕跡終於在這一次被洗白了,可憐的思特里被上帝收回天堂去了。

前半段作者在對思特里的觀察和相處中刻畫了一個極其刻薄無恥的男人,後半段作者從很多人的口中打聽思特里的晚年,逐漸改觀了自己當初的看法,作者本身也在自覺,這點也非常有趣。故事大概就說這麼多,大家可以自己去看看。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6

《月亮與六便士》是一部非常有名的小說,作者是毛姆。它的名聲很高,還沒讀過,便大概知道里面的核心,會偶爾假文青的用來形容理想主義。我讀過之後,除了對裏面畫作妙惟肖的描寫感到震撼之外,反而沒了之前那許多感慨。

沒讀過之前,我以爲小說主角是個爲了理想而奮鬥終身卻又窮困潦倒的可愛的小年輕。描述爲可愛,是因爲,我覺得,男主至少是個心地善良純真的人。然而事實是,男主是一個脾氣暴躁沒禮貌的大叔。這個大叔的原型是知名畫家高更。大叔的前期其實是一個典型的“成功”人士,六便士的生活似乎有點低估他的社會地位。然而,或許就是這種反差早就了這個角色的不平凡。第一個反差,是大叔的年紀,他不是我們剛步入社會的小年輕,而是有很讓人羨慕的家庭的人,這樣的人,讓他放下所有去追求遙不可及的“月亮”,似乎有點不可思議,得需要多大的決心?第二個反差,是大叔的社會地位,如果他一無所有,我可以想象,一個逼到絕境的人會遭遇怎樣的涅槃重生,可偏偏是順利的幸福的成功的人,可以不顧慮“沉沒成本”,從頭開始。這需要多大的`勇氣?

我沒有研究高更的真實歷史,對於這本小說,太過超於現實世界的描述和有時過於牽強的邏輯,難免讓我感覺真實。但或許,真實並不是這部小說的初衷吧。縱使這位天才有着非凡的天賦,但於我個人,我不喜歡他。除去表面的不負責任,和對家人帶來的傷害不說。我最痛恨的是他對朋友的態度。我忘了那個唯一欣賞他的朋友的名字,暫且叫他小胖吧。小胖也是一個畫家,在見過他的畫之後,非常惜才,縱使男主脾氣暴躁還沒禮貌和修養,小胖依然對他很好。可惜男主非但不感恩,還出軌了小胖的妻子。其實這一點邏輯我一直覺得小說沒交代好原因,因爲一開始小胖的妻子是很討厭男主,和小胖關係非常恩愛。

後來莫名的,就被男主吸引,我記得用了一個因爲他有“野性原始”的吸引力來簡單解釋了小胖妻子的出軌,或許男主的身上有太多的難以解釋的現象吧。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7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毛姆所寫的一部小說,講了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拋棄家庭,放棄一切去畫畫的故事,下面我們來看看作者閱讀了《月亮與六便士》之後的感想吧。

書的內容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拋棄家庭,放棄一切去畫畫。果然有很多人讀完這本書就告訴我們應該勇敢追尋自己的崇高理想,不要在乎他人的眼光,然後全盤否定安定體面的生活方式及現今社會狀況,一本正經地給自己灌雞湯。

考慮問題的邏輯從來不應該是簡單的是或否

首先,作爲一個普通的新時代社會青年,大家的普遍狀態是的我有一個小小的`夢想,但客觀條件不允許,或者又是自己能力有所欠缺,甚至自己也猶猶豫豫不太確定到底想要的是什麼。然後我這時候看了這本書,腦子一熱,就覺得我不管我要追求自由,你們不懂我,這個社會太世俗太虛僞了。非要等現實給自己來一巴掌才能幡然醒悟。

思特里克蘭德會有這樣的所作所爲,是因爲他既可以無視社會輿論,也可以完全不在乎物質享受,本質上就是對這個社會無所求!他是這樣說的:“我告訴你,我必須畫畫兒。我由不了我自己。一個人要是跌進水裏,他游泳遊得好不好是無關緊要的,反正他得掙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而我們絕大多數人並不具備這種純粹的喜愛,拼搏奮鬥是爲了好工作,好生活,或者說是選擇的權利,努力也都是想要一個結果的。我們的興趣愛好也只是被稱爲興趣愛好,如果真的達到他那種程度,我們根本不會自責和懊悔過去的不作爲,然後發誓要好好努力;而是會像網癮少年沉迷於吃雞遊戲一樣無法自拔。生活中對於我們來說有意思,有價值的事情太多了,父母,朋友,甚至逛街吃飯,玩玩遊戲,追追劇都在吸引着我們的注意力。普通人更重要的分清主次,追求利益最大化。想要更好的生活,可是覺得努力奮鬥太辛苦,目標其實沒那麼重要,安於現狀也沒什麼不可以;如果不甘心就這樣下去,對世界還是充滿好奇,那多去嘗試也值得肯定,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沒有對錯高低之分。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本心。

想要詩和遠方,不妨先安頓好眼前的“苟且”生活。做好本職工作,不給家人增添負擔;然後付出比別人多數倍的財力精力,慢慢的打磨自己;最後無論結果好壞,都能自己承擔。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8

《月亮與六便士》中有這麼一句話:“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擡頭看到了月亮。”

他,是斯特里克蘭。在四十七歲時,他放棄了原本作爲證券經紀人的安定生活,毅然選擇了繪畫。他的生活也從平靜變得捉襟見肘、風餐露宿。在他死後,他才被世人知曉。

四十多歲的那天,斯特里克蘭以畫畫的原由與妻子分離。到了巴黎後,他一度窮困潦倒。但他認識了善良的斯特羅伊夫,他也是位畫家。斯特羅伊夫有一雙會發現美的眼睛,他尊重、珍惜斯特里克蘭。儘管斯特里克蘭嘲笑他畫技愚鈍,對他的善良關心毫無感激之情,斯特羅仍不計前嫌地關心照料他。當斯特里克蘭病重時,善良的斯特羅將他接到家中照顧,甚至讓自己的妻子委身照顧他,拿出家中積蓄給他買藥。結果,斯特羅的妻子竟然和斯特里克蘭在一起了,並要和斯特羅一起走。可憐的斯特羅不在乎這段荒唐的事,依舊愛他的妻子,甚至提出要把他的房子給他們住。悲慘的故事總會以悲劇結尾,他妻子死於自殺,斯特羅也失去了精神支柱。

斯特羅的善良使他造就了懦弱的性格。他守不住自己的愛人,而對於不在乎自己的人卑躬屈膝。誰說善一定會有善報,我不禁對他的遭遇扼腕嘆息。不過,斯特羅的出現爲這本充滿揭露人性的書,多了一絲善良與純潔。

斯特里克蘭詮釋了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夢想什麼時候都不晚。

有些人爲了夢想而放棄安寧的生活,也許會被認爲是愚蠢的選擇。在某種條件下,做自己想做的事,過一種讓自己最開心的生活,自己始終處於寧靜淡中,難道就是生活成了亂麻嗎?

成爲一名收入一萬英鎊的外科醫生,與一個漂亮的太太相依而命,這就是成功了嗎?

也許,成功取決於對生活賦予的意義,取決於對社會應盡的義務,取決於對自己的要求。成功並不只是單純的物質方面的成功,還需要更多的是精神方面的情感的昇華。我們不應爲了世俗錢財權利富貴而低頭,去撿地上滿街的六便士,也應該學會脫俗,在精神上造就自己,望望頭上那最爲皎潔的月光。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9

《月亮和六便士》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生平爲素材,除了高更的生平經歷外,毛姆還賦予斯特里更爲鮮明飽滿更富有爭議的人格。書中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里克蘭德,突然着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用畫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月亮是什麼,六便士又是什麼?劉瑜先生在《送你一顆子彈》中有一句非常巧妙的話:月亮是藝術和理想,六便士是世俗價值觀和慾念,這部作品就是講述了這樣一個生活和藝術,夢想與現實的故事。

小說講的是一位家庭美滿、事業如日中天的證券經紀人斯特里步入中年後人生之路陡然一轉,決絕地告別自己的事業、家庭和所有一切,流浪巴黎學畫作畫的故事。斯特里在異國他鄉過着貧困潦倒的生活,但他並不是很在意,認爲只要能滿足基本需求就足夠了。他生了一場大病,德克把他接到身邊悉心照顧,他痊癒後搶走了恩人德克的妻子布蘭奇,把這個本來溫馨美滿的.家庭拆得七零八落之後又毫無留念地拋棄了布蘭奇,致使她最後無法接受吞食草酸自殺。斯特里最後選擇遠離文明社會到與世隔絕的一個太平洋小島上專心繪畫,他與島上的女子阿塔同居,創作出一幅又一幅震驚後世的傑作。但他在臨死前,卻囑咐妻子把他的屍體和壁畫一起用一把火燒掉,和自己的心血一起化爲塵土。

這不是一個非常傳統的詩與遠方的故事,斯特里是真的不把功名利祿和外界的評判放在眼裏,他在這份曠世奇作完成的過程中就得到了滿足,之後會不會被世人看見,能不能得到讚譽對他來說都毫無意義。他的偉大在於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擡頭看見了月亮,並且再也沒有爲六便士低過頭。月亮重要,六便士也重要,性格即命運,命中註定是哪樣就是哪樣,人不僅要活着,還要生活。專心擡頭追着月亮走也好,認真低下頭撿地上的六便士也罷,邊撿着六便士邊抽空擡頭看一眼月亮也好,你要有認清自我的勇氣,也要給予自己去追尋真實所想的自由。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0

<<月亮與六便士>>好像通篇都是在討論理想與現實,精神與物質,但我卻在裏面看到了最特別的三個字—別打擾。故事的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從放棄之前安逸的生活開始,便一直呈現出一種不要打擾我的狀態。

他對別人的評價以及自己的物質生活都毫不在意,他把全身心都投入到繪畫當中去,即便他畫的作品沒人賞識他也不覺得沮喪。他對別人的要求也只有一個—不要打擾我。所以在外人看來他簡直沒有人情味,自私,沒有禮貌。這些也恰恰在說明思特里克蘭德的人生態度即不要打擾。因爲他不想在人情上浪費時間,因爲他有一個豐富的內心世界,他生命所剩的所有時間都用來完成那個精神世界都不夠,所以他纔會對別人表現得非常不耐煩,哪怕別人的好意也一樣。

但是人類本身就是社會動物,沒有誰能夠不依靠他人獨立的存在,思特里克蘭德也不能。所以有的時候他會特別厭惡自己的肉體,覺得肉體拖累了他的靈魂。他需要吃飯,儘管他已經對此毫無要求了,但是他不能除去這個程序。他要滿足性慾,儘管對他此非常不滿,他也不能避免。但是我不想說思特里克蘭德這樣無限壓縮自己的物質需要,窮其後半生都用來完成自己的精神世界就是高尚。也不想說他的`原配領着一對兒女自食其力,最後過上了比較體面的生活就是庸俗。

總之就是人各有志。在我看來,每個人的志向都值得尊重,志向沒有貴賤之分,不能說我們的志向是買一套樓就是低俗的而你的志向是世界和平就是高尚的。我們只不過是道不同不相爲謀就可以了。我們不要互相打擾。你不要看不慣我,我也不要抨擊你。因爲我們一生,最多百年。

如果有志向,要完成志向時間都不充裕,哪有時間去別人的人生指手畫腳呢。我覺得我男朋友對我說的一句話在這裏提很應景,他說我們每個人的一輩子就那麼長,你還要把時間都浪費在別人身上,你覺得值得嗎?不值得。所以我們看到奇怪的人,與我們不一樣的人,不要去打擾他們。就是我不管你,你也不要來管我。我們就各自做事,完成我們的夢想就好了。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1

“月亮與六便士”,聽起來就像一幅驚豔絕倫的畫: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卻偏偏擡頭看見了月亮。那一瞬間血液的凝固又沸騰,一瞬間彷彿獻上了靈魂,肉體凡胎浮生百態都成了枷鎖。那該是怎樣刻骨銘心的驚豔與永恆,經歷了巫山滄海,滿目所及自此非雲非水。

於是思特里克蘭德拋棄了工作和穩定的生活,拋棄了家庭妻兒,寧願忍受別人的誤會與詆譭,忍受流離飢苦的生活,毅然決然投入了繪畫的懷抱。不,不是忍受,忍受者證明在其中獲得痛苦,但思特里克蘭德毫不在意,他的目光甚至從未在這些困苦上停留過一秒。他滿心只有繪畫,他說他必須畫畫,“就如一個人掉進水裏,那麼他游泳的好壞都無關緊要,他要麼掙扎,要麼被淹死”。他的決然到了一種驚世駭俗的地步。他說愛情是一種病,他只在某些時候才需要一個女人;他說孩子即便餓死了也同他沒有干係;他無所謂所有人的厭惡與鄙視;他不能忍受任何桎梏,清除所有阻礙,即便遍體鱗傷鮮血淋漓。

思特里克蘭德逐月而去。我同許多人講思特里克蘭德,而這些人中大多數批判他的不負責任隨心所欲,剩下的大多誠懇的表示了他的勇氣令人欽佩。

當我們用現實的眼光思考思特里克蘭德,其感受不會比讀完百年孤獨好上半分:譬如月亮離地球足足36.3萬千米,還得是在近地點的時候。

如果說“月亮”是毛姆用的一個比喻,那麼本體可以翻譯成理想,但它卻是高於理想的理想:你渴望在後花園的游泳池邊喝着86年的拉菲,同美人談論着康德;或者在世界各地舉辦音樂會,被人們稱爲“現代的莫扎特”,都不重要,這些可能不是地上的六便士,卻充其量只算得上是樓頂的英鎊。月亮是生命的意義所在,是巫山滄海,是畢生所求,是刻在骨頭中的`。而泱泱四海八荒,上下近萬年,有多少人連生命中的月亮是什麼都不知道,遑論那剎那的驚豔與永恆。即便有幸得見,有多少人卻低下了頭,爲了生活和家庭,因爲恐懼與不安,寧願假裝沒有見過。那麼那麼多的人此生便沉溺於緩緩的溪流,無緣懸崖瀑布。

那麼,你可會棄了六便士,甚至英鎊黃金,一心逐月而去?只是在此之前,我只希望,能夠得見月的清輝灑滿青石的街道,像一幅美麗的畫兒。

睡前想:你可會棄了六便士,甚至英鎊黃金,一心逐月而去?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2

《月亮與六便士》是毛姆以印象派大師高更爲原型創造的小說,高更的一生就是解構主義最好的註腳,生於巴黎,23歲成爲股票經紀人,娶了一位丹麥美人,生活優渥,但誤入印象主義天地,在37歲這年響應內心的創作呼喚,辭去工作,與家人決裂,前往異國,最終在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找到心靈歸宿。高更的作品單純樸實,形象簡潔,構圖層次分明,用色鮮豔,畫作具有強烈的衝擊感;高更的人生經歷也正如他的作品一樣,追求擺脫世俗束縛,迴歸原始、本真。

和高更捨棄凡人眼中“成功人生”,遵循內心呼喚的`真實生命的經歷類似,毛姆走得也是棄醫從文之路,但早年小說創作不算成功,沒辦法“使泰晤士河燃燒”。他轉而創作戲劇,成爲倫敦紅極一時的劇作家,但這種描繪上流社會風情的喜劇,令毛姆備受煎熬,因爲他和高更一樣,知道“真正的真實”對於生命本身的重要性。

在《月亮與六便士》中,毛姆借天才醫生亞伯拉罕闡明瞭自己與高更的共性。這位天才醫生自讀書時起,便出類拔萃,在眼看要升任醫院管理層時,卻因爲一次前往埃及亞歷山大港的經歷,找到了自己的最終歸宿,和當地人結婚,日子過得緊巴巴。而接替亞拉伯罕醫生,一路平步青雲的卻是平庸的阿萊克醫生。阿萊克嘲笑亞拉伯罕的選擇,但亞拉伯罕本人卻過得平和快樂。阿萊克的快樂是六便士式的,俗世安寧,生活富裕,亞拉伯罕的快樂則是月亮,是某種根深蒂固的返祖訴求。那就像是,一個人偶然來到一個地方,莫名其妙地感覺自己屬於那裏,自己在出生地反而像是陌生人。遵從自己內心,選擇月亮或者六便士,無疑都是幸福的。真正的痛苦反而是從未選擇、追求,或者求而不得,守着錯誤的選擇煎熬一生。

月亮若是未竟的鄉愁,那我們都是流落的異鄉人。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3

反覆拿起反覆放下,磕磕巴巴拖拖拉拉,終於讀完了好友推薦的這本書,好書!滿地都是低頭可拾的六便士,他——思特里克蘭德,卻固執孤傲地擡頭望向那一輪月亮他就像屹立在天地間的一座高大黑暗的方尖碑,撿起六便士的衆人不管看見還是沒看見都不得不朝着這座方尖碑鞠躬彎腰,不管是出於本心的敬仰、崇拜還是無意識的行爲,他們都向他朝拜。

這一幕是不是很滑稽?上天垂愛思特里克蘭德,賜予他滿腔如火的熱情和才華,天地嫉恨思特里克蘭德,帶給他無盡的痛苦和折磨。最近一直在思考一句話“每個人,終其一生,都活在自己的監獄中。忍是一條線,能是一條線,忍和能之間的夾角就是我們的生存空間。

你的目光落下的地方,就是你今生監獄的圍牆!”如果這句話適用在思特里克蘭德身上,他無疑是自由的。這個世界上沒有關住思特里克蘭德的圍牆,因爲,他的目光落在月亮上。但是,他也爲這種自由付出巨大的代價,拋妻棄子,放棄優越富裕的生活和穩定的`前程。但是,反過頭來一想,這些東西對於思特里克蘭德看來,壓根就不值一提,比起他的夢想,這些東西實在無足輕重,平淡無聊。

對於我而言,我佩服他,敬仰他,因爲他做的事情我很嚮往但是我做不到。每個人心中做決策的時候,物質生活和追求理想都佔有不同的權重。不管做出什麼樣的決策,我們都沒辦法也沒有權利站在自己的角度做出評價。如果真要一個評價,那就交給時間,交給歷史,交給後人吧。現在的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做真正的自己!我要六便士,但是我也要月亮。

我的家裏沒礦,我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所以我必須先撿起我的六便士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我纔有機會擡頭看一看只屬於我的明月亮。因爲,我知道,我的的心中有一座礦,正在晝夜不停地燃燒!舉杯問月, 醉看人間, 舞影徘徊;遙望天外,霧散雲開, 抱月入懷!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4

一顆追夢的赤子之心誰也阻擋不了,一顆守護夢想的堅決之力誰也摧毀不了,而這就是夢想的力量,它可以讓人變得瘋狂、變得堅強、變得勇敢、也變得堅韌,而有時候爲了心中的嚮往,就算是放棄一切榮譽、信仰、財富和名利也在所不惜。而《月亮與六便士》當中的主人公就是這樣一個果決、熱血和狂熱的人,爲了自己心愛的繪畫事業,他不僅狠心的放棄了證券公司穩定、高新、安全、舒適的工作,而且狠決地拋棄了自己溫馨、幸福、健康的家庭,然後孤身一人去到了繪畫事業蓬勃發展的巴黎,過着貧窮、飢餓、煎熬、悽苦、飄零的生活。可即便是這樣身心飽受折磨,他也依舊沒有想過要放棄,更沒有滋生過後悔的念頭,他這樣像被魔鬼般附體的行徑着實讓人很難理解。

可是夢想的力量就是這樣迷幻,儘管滿大街都是六便士的蹤跡,可是毛姆就偏偏只看到了清冷、孤獨、純潔、夢幻的月亮,所以即便是要經受世人的質疑、嘲諷、抨擊和排擠,他也無所畏懼、毫不退縮,他這倔強、堅持、努力和執拗的精神也不得不叫人感到震驚和羨慕。是啊,追逐夢想的道路上總是充滿牛鬼蛇神的,所以一切的風雨、磨難、挫折和打擊都是逃不掉、避不過的,追夢者唯一能做的就是永不言棄、永不放棄、永不妥協和永不屈服,唯有這樣才能看到黎明的曙光。而換句話說,就算結局再差、再狼狽,可只要心靈上和精神上滿足了,那麼人的靈魂也就知足了,也就不會在遺憾、不甘、不服的無間地獄裏飽受煎熬了。

不過世人的顧慮也是情有可原的`,因爲魚與熊掌是不可能兼得的,當你選擇了一樣東西的時候就得適當放棄另一樣東西,這就是生存的法則和規律,由不得你任意妄爲。這個世界上的所有東西都是相對的,毛姆爲了夢想放棄了工作和家庭,所以他在異鄉遭受摧殘、打擊、考驗都是理所應當的懲罰,畢竟在這條漫長、曲折的追夢路上他虧欠了太多人。而這個故事由此也告誡我們,做人應該腳踏實地、切實務實一點,切不可好高騖遠、衝動行事,不然代價和後果是一般人無法承受的。

追夢是值得鼓勵的,但是盲目、自私的造夢者是會被世人唾棄的,我希望我們都可以在現實、實際的基礎上去打造自己的夢想,而不是在傷害別人、辜負別人的基礎上圓自己的夢想。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5

不是天才,依然勇敢。——題記

作爲一本常年佔據必讀榜和棄讀榜前十名的書,說實話,這本書很難讓人愛起來。主線劇情也並不複雜,倫敦一位證券經紀人思特里克蘭德,在夜校學習一年繪畫後,辭職並離開家,前往巴黎學畫,後來在一個小島病逝。生前並沒有多少名氣,死後成爲著名畫家,他的原型是高更,與梵高齊名。

很多人將此書理解爲: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代表現實。

如果將這樣一個故事定義爲一箇中年男子爲追夢,放棄事業和妻子,最後一舉成名,從而反思理想與現實的話,不免有些遺憾。他追求的是藝術嗎?僅僅如此嗎?如果不是,那是什麼?

這個問題着我讀完了這本書。

克蘭德在決定學畫時,並不知道自己是天才啊,他之所以選擇,是因爲畫得開心,他作爲一個人士,理想卻是創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自己長大的,自己渴望實現的目標,只是有時我們的願望和目標似乎有些遙遙無期,難道我們就要放棄嗎?我們都是時代大潮中一粒微塵,我們活着,拼命奔向目標,不是爲了到頭來發現自己不是天才而放棄,而是書中想告訴我們的;不是天才依然可以勇敢,不負此生。

理想是一把雙刃劍,你要實現勢必要放棄一些東西,很多人放棄了理想,因爲我們活不成純粹的人。只要月亮你就會餓死,只要六便士你就會活得庸俗。若想兩手抓,又會發現,月亮夠不着,六便士太少。

只有極致純粹的人,才能不顧一切的去追求理想。但這也是一種悲哀,偉大而孤獨。

賦予一個人超常的才華,自然也要拿走一些,讓貝多芬耳聾,莫奈失明,草間彌生出現,圖靈。選中的天才,自有其痛苦和快樂,而我們大多數普通人,披着一個理想的外衣,活在市井中。

我們的生活很簡單,很單純,沒有雄心壯志,也沒有割肉喂鷹。因爲平凡乃至平庸,所以才能擁有最簡單的快樂,吃飯喝茶,看一花一樹,滿足於當下。

這樣活着不能說不是一種幸運,人最終都要歸於塵土尋找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