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精選4篇)

讀後感1.54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精選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精選4篇)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

不久前便拜讀了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記憶深刻的是書中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追尋藝術夢想的道路上,表現出對人情與人性的摒棄和過分自私的態度。也總是想起裏面的一句話“只有詩人同聖徒才能堅信,在瀝青路面上辛勤澆水會培植出百合花來。”

斯特里克蘭德生活過三個地點:英國倫敦、法國巴黎、塔希提島,也在這三個地方分別經歷了三個女人:妻子艾米、朋友的妻子布蘭妮、土著少女艾塔。

倫敦,土生土長生活了四十幾年。有一份在證券公司穩定且收入不錯的工作,一雙聰慧乖巧的兒女,妻子艾米賢惠且知書達理。留下一張紙隻字片語,就輕而易舉抹掉了前面走過的人生軌跡。

巴黎,憑着對繪畫的一腔執念,沉迷於夢想一發不可收拾。過着窮困潦倒的生活,變得不近人情,一切與己無關。病重時得到了朋友妻子布蘭妮的悉心照顧,惱恨的是憑着自己無所謂心理下毀掉了朋友的生活甚至布蘭妮的生命。他還能攤攤手說,這與我有什麼關係呢?不堪一擊的生活,以及被生活壓迫下人性的醜陋。夢想又是什麼呢?

之後經過馬賽到達塔希提島,這是他靈魂出竅之後得到昇華的地方,在這裏他與心中的夢想毫無阻隔。有着一個默默守護他,忠誠於他夢想,叫做艾塔的土著少女。即便是他快到生命終點,也無損他繪畫才能的發揮。夢想可以實現,但原來如此艱辛!

看完這本書後,我的心緒一直久久不能平。這樣的男人不是典型的渣男嗎?他的出走,做丈夫做父親的責任去了哪裏?搶走朋友之妻,人性的底線在哪裏?這些讓我感到憤怒,任何對夢想的追求都不應該是自私甚至脫離道德的藉口。

文末描述了斯特里克蘭德病死後盛名,把視角又重新拉回到了他結髮妻子與一對兒女身上。她們心裏壓根沒有想過要關心斯特里克蘭德這些年的遭遇,倒是因爲他的盛名,極力標榜曾經的關係,假裝付出和理解。如果沒有盛名,他們是否還願意提起這個曾經丟棄她們的人?如果沒有原諒,何必假裝美好?人性的碰撞果然脆弱,道貌岸然的面具在現實對比下顯得如此不堪一擊。

思至爲什麼思特里克蘭德非要去畫畫呢?文中他說:“我必須畫畫。我身不由己。”對潦倒的處境、刻薄的蜚語、拮据的生活都能泰然處之,這也許是信念的魅力了吧,引領着純粹的靈魂一路前行。

夢想人人有,在現實中有多少人能夠堅持呢?生活中漸行漸遠,很容易就忘記了初心,很容易就有理由說服自己放下,很容易就把別人的看法築在自己好不容易建立的壁壘裏……也許這輩子都沒有這麼大的魄力與自己決裂,但生活給予的饋贈本就是獨一無二。做自己想做的,內心真實快樂就好。

月亮很美很孤獨,看上去很近卻那麼遠,要做的就是清醒的活着!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2

人往往不是自己渴望成爲的人,而是不得不成爲的人。———題記

看完了《月亮與六便士》,我合上書,眼前浮現出一副景象:“孤獨的靈魂懷着不爲人知的幻想,終於向他夢寐中的島嶼進發。灰濛濛的大海在凜冽的北風下白沫飛濺,他凝望着再也不能相見的法國海岸漸漸淡出視線,他的風度堪稱豪邁,他的靈魂堪稱無畏。”

《月亮與六便士》是作者毛姆在遊經塔西提島回到歐洲後,以法國印象派大師保羅高更爲原型寫成的。作者以第一人稱視角“我”的角度來寫,書中情節不乏虛擬編造,但卻感受到作者的真情流露。

本書的主人公斯朱蘭,在安享天命的年紀,放棄美滿幸福的家庭和穩定的證券經紀人工作,選擇了一條艱辛卻瑰麗壯闊的畫家道路。

這需要一種巨大的勇氣,這是來自真正藝術家才具有的勇氣,爲了追尋廣闊宇宙裏的明月,放棄唾手可得的物質世界,甘願犧牲自己。

在忙碌如螻蟻的衆生眼裏,在爲了飽腹之慾遵守公序良俗的世人眼裏,斯朱蘭無疑是一個離經叛道的破壞分子。沒錯,大多數人通常無法擺脫道德良知的枷鎖,但卻在某些語言或舉動中流露出他們與生俱來的陰暗面,就像斯朱蘭太太在失去丈夫後拜託“我”挽回斯朱蘭時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可憐模樣,“不知是因爲依然愛他,還是怕人蜚短流長:在她破碎的心裏,愛情遭踐踏的痛苦似乎摻雜着年輕的我極爲不恥的虛榮受挫之傷。”

就像斯朱蘭太太對於“我”的幫助扶持,“我”在察覺到斯朱蘭太太過分熱情的同時,也承認被幫助是一件樂事,但“同情心是一種奇妙力量,屢遭某些人有意的`濫用:爲施展巧術,他們惡虎般撲向遭難的朋友,飢渴之狀讓人不寒而慄。他們的關懷像井噴般洶涌,有時奔放得簡直令蒙難者發窘。”在弱小無助的人面前,張牙舞爪地展現聰明才幹不過是爲了滿足高人一等的優越感和虛榮心罷了;就像玫瑰小姐在得知斯朱蘭拋家棄子之後,她向“我”透露口風時,“不僅是臉,整個身體都透着興奮。”,並且“她跟小說家似的,只給我透露一點口風,非說約了牙醫,神氣十足地走了。”大概在玫瑰小姐心裏,這件事不僅僅是可供消遣的談資,更是讓斯朱蘭太太顏面盡失:往日充滿聖母光環的女主人跌落神壇,淪爲被丈夫拋棄的一無所有的老女人。這終於讓玫瑰小姐的嫉妒心理稍微獲得一點平衡感,頗有幸災樂禍的意味。

作者對斯朱蘭太太社交圈裏各色人物的刻畫,可以說充滿了對斯朱蘭毫不掩飾自己脫離公序良俗,任心中猛獸肆意妄爲的憐憫。“我不信他會給愛情弄得神魂顛倒,他絕不會忍受任何外在的桎梏。依我看,他生命中只有那迷也似的熱望,無休止地驅使他奔向一個他自己都不清楚的目標:若有任何東西妨礙征程,他會從心底把這東西拔除,哪怕慘痛不堪鮮血淋漓也在所不惜。”

在毛姆筆下,斯朱蘭充滿了天才的光輝,他無畏飢寒交迫,爲了心中月亮,他可以在巴黎的破舊旅館裏過活,穿一件破舊的福克衫:他可以在馬賽的繁忙街頭顛沛流離,與兇猛強壯的硬漢打架:他可以在大溪地人跡罕至的小島上忍受疾病的折磨,堅持不下山。

毛姆允許斯朱蘭像孩子般幼稚,不諳世事任性妄爲。在毛姆眼裏,這些在社交場合佯裝高貴,心裏卻並存着狹隘與慷慨,惡毒和善良的芸芸衆生,還不如斯朱蘭。優雅矜持的幕布下隱藏着邪惡放蕩的戲碼,而骯髒無恥的泥土中卻孕育着堅忍不拔超越神蹟的創造力,前者讓人眉頭一皺,後者卻讓人回味無窮。況且斯朱蘭所創造的美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美怎麼可能像石頭那樣丟在沙灘上,給漫不經心的路人順手拾撿?”

而書中安德魯夫婦對斯朱蘭背棄家庭,追尋自我的嫌惡和謾罵,也就證明了毛姆所說“良心是潛入自我堡壘最深處的密探,人類太渴望同類的認可,太恐懼同類的譴責。”對從衆心理的諷刺——“它是把個人捆綁於整體的強韌紐帶,逼你把社會利益置於自身利益之上:常人哄自己吃這一套,卑躬屈膝淪爲奴隸,自以爲登上榮耀之椅。他爲自己良心大好而驕傲,對不服規矩者怎麼罵都嫌不夠狠。”

不得不說斯朱蘭是整齊劃一的流水線上跳出的釘子,是19世紀英國上流社會裏一個蹩腳的音符。但斯朱蘭所創造的唯美畫卷卻是獨一無二的,他坦蕩赤裸的自私行爲卻是純粹的。

如果說斯朱蘭所追求的是美,那麼毛姆筆下另一個人物“亞拉伯罕”追求的則是真理。

亞拉伯罕在因爲他辭職讓位卻名利雙收的同事埃裏克卡麥眼裏,簡直是一個大傻瓜——“有腦子沒個性”。本是無人能望其項背的外科手術天才亞拉伯罕,卻辭掉人人垂涎的職位,來到公立醫療機構做醫生。他可以粉碎自己人生的基石,只因內心在亞力山卓港碼頭的甲板上發生的奇異變化,於是拎包上岸,開始風餐露宿的旅程,這是那些沉浸在名利場裏的埃裏克卡麥們無法體會到的快樂和自由。

當看到“做你想做的,生活在你喜歡的環境中,求得內心安寧,就是糟蹋自己的人生?成爲年入過萬的知名外科醫生,娶個美嬌娘就是成功?”我不由得想到自己,雖然我有一份在銀行的體面工作,但我還是毅然辭去。爲此我揹負手頭拮据的窘迫,揹負朋友離我而去的孤獨,揹負家人的責罵。在旁人眼裏的我,正如文中卡麥所說:“把自己的人生糟蹋成那樣,也太不像話了。”

我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平凡人,但我依然有選擇人生道路的權利,哪怕只是爲了自由,爲了創作的夢想。而爲了迎合世俗的眼光,爲了維持周遭的人際關係,爲了得到他人的信任好感,在渾渾噩噩中度過青春纔是最可憐的失敗。

斯朱蘭和亞拉伯罕的冒險人生給人一種鼓舞人心的力量,但《月亮與六便士》中的另一位男主人公則給了斯朱蘭第二次生命,那就是同爲畫家的德克司卓夫。這是一位和冷漠無情的斯朱蘭截然相反的人。德克爲人善良,對愛人朋友情深義重,卻天賦平平,與斯朱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然而在毛姆筆下,可憐執拗的德克和斯朱蘭幾乎佔據一樣的分量,他們身上都有一種赤誠的品質。斯朱蘭赤誠地追求美,而德克赤誠地追求溫暖和愛意。

沒有了德克,很難有日後登上繪畫創作巔峯的斯朱蘭。德克不僅是一個男人,更像是一位母親,他救活了瀕臨死亡的斯朱蘭,向不愛自己的女人苦苦哀求,容忍多數男人不能容忍的出軌行徑——自己的妻子和曾經幫助過的男人,甚至要和給自己難堪的落難者同住。

德克給予斯朱蘭物質上的幫助,在精神上也毫不動搖地支持他,從這點來說,德克也是美的忠誠教徒。在面對斯朱蘭給妻子布蘭琪描繪的人體畫像時,德克“不太清楚我是怎麼了。本想在畫上捅個大窟窿,擡起胳膊渾身力氣都使上去,卻忽然看清了。那是件藝術品,我不能動它,我怕。”

在德克身上,斯朱蘭的人性醜陋一面顯露無疑,這大概也是毛姆唯一願意讓自己把斯朱蘭拉下神壇的人物。

德克散發出一種人性之美,他對柔情和愛意有赤誠的渴望,這使他在追求真善美的道路上着魔一般地堅持,就如斯朱蘭對藝術的忘我犧牲。

在這深沉的夜色裏,月亮在照亮人們回家的道路,又有多少人願意放棄六便士,擡頭看一看月亮呢?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3

“月亮是高不可及的,而六便士遍地都是。多少人只擡頭看一眼月亮,又低頭繼續追逐六便土。”

初次拿起《月亮與六便士》,領教這句頗耐人尋味的句子後便一頭扎進書中的世界。書中的畫家擁有不俗的收入,可也突然消失在人海里,放棄爵位,放棄穩定優越的生活,一意追逐他對畫畫的熱愛。

起初我覺得他是個偏執的瘋子,誰會放棄實現的生活去追逐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可又轉念一想:月亮是理想,是目標,而六便士是生活。世界上一心只顧着六便士的人數不勝數:疲於工作的父母,埋頭苦學的學生,忍辱負重的工人……又有多少人像他一樣不顧六便士去追逐散佈着皎皎銀光的月亮?想到這便又對畫家肅然起敬了。

毛姆的文字機智幽默,畫面感極強,我彷彿能透過文字看到在破落髒亂的房間裏,蓬頭垢面的男人拿着廉價顏料畫着不被大多數人欣賞的畫。

可是,冷靜下來細細琢磨。滿地都是六便土,只有畫家擡頭,看到了月亮。屈服於生活,一生都低頭苦苦尋找六便士纔是大當數人不可逃脫的宿命。追逐理想固然可敬,但選擇安逸的生活也不可恥。正如書中所說:“成功與否取決於你對生活賦於什麼意,取決於你對社會承擔什麼責任,對個人有什麼要求。”

想到這裏,我合上書本,繼續解着煩瑣的數學題,繼續同千千萬萬的人爭奪着地上的六便士,只是在空閒時間,偶爾擡頭看看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4

偉大的藝術家都是瘋子。

經典的理想主義與現實交鋒

從俗世觀點來看,斯朱蘭是個妥妥的“渣男”,他對家庭不負責任,在當時那樣一個男人出門養家餬口的年代,拋妻棄子,害得前妻不得不外出工作,儘管工作做的風生水起,但在那個時代,那不是一位體面的太太需要做的事情。他傷害過很多女人,不在乎他們的死活,他只希望她們解決好他的生理需求,給他做模特,其他時間離他遠遠的。我作爲一個世俗女性其實確實不太明白爲什麼有女人願意爲這樣的拒絕付出任何,心中只有畫的浪子傾倒,在他生病同意她留下後甚至親吻他的腳踝。又或者因爲他結束生命,即使他對此絲毫沒有產生任何心理變化。

可藝術家不都是這樣嗎,他的腦袋裏除了美,沒有任何其他的事情,名利金錢女人,他統統不在乎。不在乎現實世界,只想要理想中的美好。拋妻棄子如何,爲他自殺又如何,照顧生病的他又怎樣。除了畫,任何事情在他心裏都泛不起漣漪。甚至在死之前要求燒掉最後的畫作。在他心中畫出來了就夠了,不需要他人看到。名利一點也不重要,他人的認可與讚美也不放在心上。只有畫,只有心中的月亮。

這樣的人哪裏還能用俗世的標準去看待他的。什麼倫理道德,他甚至不屑於知道他人如何看待他。

他僅僅需要一輪明月,和用來買顏料的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