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書筆記

【薦】《三國演義》讀書筆記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筆記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薦】《三國演義》讀書筆記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

在短短的寒假中,我讀了好多書,其中,我覺得最有意義的是《三國演義》。

這部書內容主要講的是蜀、魏、吳三國紛爭的故事。它敘述了從漢靈帝中平元年黃巾起義到西晉太康元年三國統一爲止。描寫了近百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的勾當,展示了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在書中,我知道了有像諸葛亮一樣足智多謀的人,也有像董卓一樣惡貫滿盈的人,更有像周瑜一樣小心眼的人。在《三國演義》的人物中我最欣賞的要數諸葛亮了,他經由天文、知地理,不管別人有什麼計謀都瞞不了他。他能利用自然環境及氣候變化來完成用兵之計。而且,他還是一個大度惜才的人,曾經七次生擒孟獲,而每次都因孟獲不服而放走他,直到第七次才使孟獲心服口服而最終投靠了諸葛亮

在書中,我覺得最精彩的故事是《草船借箭》。由於諸葛亮聰明博學,用兵如神,這便使周瑜非常的嫉妒,心懷詭計,他把諸葛亮看作是東吳一患,要找藉口害他,於是對諸葛亮說在水上打仗最好的`兵器是箭,這當時沒有造箭的條件下卻要他在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弓箭,若是完不成就要嚴懲。但諸葛亮卻胸有成竹憑他的智慧和學識,在三天內向曹操“借”了十萬餘支箭,出色的完成了任務。

讀完《三國演義》之後,我希望經由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成爲一個能像諸葛亮一樣博學多才、聰明能幹將來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2

今天,我讀完了三國演義一書,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一部古典的名著小說,它講述了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書中有上百個人物,無數軍事謀略。它寫了庸主漢獻帝,蜀後主劉禪,無才之輩呂布,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小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禇,典韋,趙雲,關羽,姜維,馬超,夏侯淵......這些人物都給了我很深的教育,但令我最感動的是其中的兩位超級英雄:趙雲和姜維。

先說趙雲。趙雲是給我影響最深的人物之一。趙雲喜歡獨自戰鬥,一次劉備被曹軍十萬困住,趙雲單槍匹馬殺入曹軍,所向披靡,無人能擋,就出了劉備的兒子阿斗。還有一次,趙雲又在江東護送劉備娶親,妙用諸葛亮給的錦囊,最後又氣了周瑜一次,讓周瑜大吐鮮血,昏死過去。繼續又在曹操的漢水北山腳下單槍匹馬,在曹操幾十萬大軍裏救了黃忠。 然後,趙雲又在西涼殺了韓德的四個兒子,在長安殺了韓德。

再說姜維。我認爲姜維是三國裏最聰明的人之一。姜維在馬遵的城裏識破了諸葛亮的計謀,又將計又計,打敗蜀軍,但最後因爲“孝”被諸葛亮收服。然後,姜維又殺了曹操的無敵猛將徐質,又用妙計,打敗曹操,又讓蜀軍打扮成魏軍,進入魏軍大營,大敗魏軍。

讀完這本書,我懂得了:做人有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只有這樣,才能做大事,才能爲國家做棟樑。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3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後,東漢政府的反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

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後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後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羣雄聯軍伐董卓,雖然後來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後也被呂布所殺。

再後來的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我就不一一細說了,最主要的我想談談自己對三國演義的一些認識和看法。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爲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對於人才的求賢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曹操爲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纔是舉"的用人方針,於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曹操在令中一開始就總結歷史經驗,認爲自古以來的開國皇帝和中興之君,沒有一個不是得到賢才和他共同來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賢才,又往往不出里巷,這絕不是機遇,而是當政的人求,訪得來的。有鑑於此,曹操立足現實,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當時各地投奔到曹操門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而且對於有才幹的人曹操還能做到不計前嫌。

曹操的成功不僅因爲他的傑出才能和善於招攬人才,還在於他有着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着說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並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4

《三國演義》是我百讀不厭的一本書,不同的時期讀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兒園時,看的是連環畫《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個個傳奇的故事,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我還明白了俗語“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肚子在唱空城計。”……的含義。

在中低年級,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長篇歷史小說,它不僅使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記着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鮮活的.人物: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膽狹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赤膊上陣的許褚、擡棺上戰的龐德、陰險狡詐的曹操、軟弱無能的劉禪……

在國小高年級,再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義的鴻篇鉅作。對裏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我最崇拜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魏延中顯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並非神仙,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一出祁山失敗,自己也被降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苛求別人和自己不犯錯誤,不應該因爲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橫加指責,也不應該因爲自己的一次考試的失利而灰心氣餒,更不應該爲自己取得的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實改進的地方。

而我喜愛的三國猛將張飛,長坡橋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使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使,諸葛亮無以病死五丈原爲告終。可見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後果將不堪設想。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

《三國演義》雖然是一部歷史性的小說,但書中的主人公的品格卻激勵着我們。

我們要以古人爲鏡,取百家之長,爭取有更大進步,向成功挺進。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精彩的一百二十回的第二回:張冀德怒鞭督郵何國舅謀誅宦豎。

這一回主要講了:張飛用柳條痛打督郵,但在仁慈的劉備的勸說下,仍舊停下了,以及何國舅謀誅宦豎。

我覺得張飛和劉備倆兄弟的性格截然不同,從“性發”、“大怒”、“咬咬鋼牙”、“滾鞍下馬”、“早”等詞中可以看出張飛的性子比較急,比較鹵莽,同時也是一個十分重義氣的'人,要不劉備受了點小委屈,被人家誣衊,他怎麼會挺身而出,爲兄弟兩肋插刀呢?

再來說說劉備,他是個十分納賢的人,但他實在是太仁慈了!就連一個對自己有害,想害自己的人都一視同仁,也是那麼仁慈,那可怎麼行呀!就算要幫助別人,那也得是就對自己無害處的人,不是嗎?

我們現在還小,還在成長,我們可千萬不能太鹵莽,同時也不能對人太仁慈。如果太鹵莽的話,就可能會失去許多朋友,如果太仁慈的話,那麼被你幫助過的人就會得寸進尺,使你沒有任何的反抗能力!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6

暑假裏,我讀了中國十大名著之《三國演義》,知道了《三國演義》的故事起於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終於三國歸晉,描繪了一個波瀾壯闊的歷史時代,再現了羣雄逐鹿鬥智鬥勇的一個個精彩瞬間。書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結構宏大的敘事方式、生動的語言藝術,無不令人稱讚。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7

看完三國,試想,生活在這樣一個激烈競爭環境中的每一個現代人,如果你想成功,如果你想成就一番非凡的偉業,如果你不願碌碌無爲地度過此生。那麼,這四個字“、鬥、情和義”缺一難以成功。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8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讀完一本厚厚的《三國演義》,我才真正體會到了“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它是一個歷史人物的舞臺,把重多人物刻畫地淋漓盡致,使我不得掩卷長思……

先來談談曹操,大多數人認爲他很奸詐,也有人總結了一句話:“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他“挾天子以令諸侯”體現了他做事周到的特點。“寧我負天下人,莫使天下人負我”是曹操的人生哲學。但曹操也有優秀的一面,他求賢若渴,看重人才,無貴賤之分,打破了當時書香門第、貴族子弟才能做官的.規矩。

與曹操相同的人物是劉備,在現在的社會上,人們都打趣的說劉備是”哭來的江山“,劉備膽小,當年他與曹操煮酒論英雄時,曹操說了這樣一句話:“今天下英雄,惟操與使君耳。”可把劉備嚇出了一身冷汗。劉備講仁義,愛戴百姓,他也很注重人才,使得關羽、張飛、趙雲都在他帳下聽令。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今……”這就是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再現了赤壁之戰的戰火紛飛,也爲三國鼎立定下了基礎,立下了汗馬功勞,而曹操也差點在赤壁之戰中丟了性命。

一個國君要想建立一個好的帝國需要一個輔佐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好大臣,這就是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請來了諸葛亮。事實也證明,諸葛亮不是一個草包,他一展英才,空城記、草船借箭充分驗證了這一點。而“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爲酬三顧”看出了諸葛亮的忠心耿耿。

光有“識”可不行,還需要有“膽”,就像趙雲,幾乎百戰百勝,無戰不勝,他也稱“趙子龍”,他其時也爲曹操效過力,但後來歸了劉。雖說一代天驕是成吉思汗,但子龍也可以做了。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9

三國是衆人皆知的歷史故事,由羅貫中先生髮表。對於三國演義,大家肯定會支持劉備的國家(蜀國),恨吳國吧。(因爲吳國的'人殺了關羽和張飛,劉備好像也是被吳國的陸遜氣死的,因爲在劉備報仇的晚上,陸遜燒了劉備七十萬大軍!當時吳國只有20萬左右)我來講解各國少數資料。。。

蜀國:由劉備建立,先主劉備,後主劉禪(阿斗)。丞相:諸葛亮(以前是軍師,劉備稱帝建立蜀國後封他爲丞相);五虎上將:隊長關羽,副隊長張飛,隊員:趙雲、馬超和黃忠;將軍:魏延、王平、馬謖、馬岱、王匡、關平、張苞、關興(關平的哥哥)、廖化、張嶷、夏侯霸、姜維(被人們稱爲麒麟兒、火鳳凰等)、張翼、高翔、馬忠等其他名將;軍師:諸葛亮(前任的,後被封爲丞相),龐統,36歲死於落鳳坡,簡單說死於亂箭之中,徐庶,第一任軍師,因母親被曹操抓,只能投奔曹操,後來他母親自殺,徐庶用計逃脫。。。其餘的不清楚,蜀國能幹的人講清楚了。

魏國:由曹操建立,先主曹操,後面是曹丕,接下來是曹睿,然後是曹芳,最後司馬炎統一全國,他廢魏建普。丞相:無;五子良將:張遼、徐晃、樂進、于禁、張郃。將軍:許褚、張魯、曹真、曹仁、夏侯淵、曹休、夏侯惇、夏侯恩、典韋、李典、蔡瑁、蔡和、蔡中、鄧艾、鄧忠、鍾會、陳泰、張虎、孫禮、高覽、龐德、秦棋、韓浩、韓琦等;大都督:曹真,副都督:司馬懿;軍師:奉孝、司馬懿等。

吳國:由孫堅創造,然後是孫策,接着是孫權,後面是孫亮,最後是孫浩。都督是:周瑜、魯肅、呂蒙和陸遜;將軍有:程普、周泰、黃蓋、甘寧、張紹等(由於東吳缺少人才,所以必敗無疑),軍師就和都督差不多。

我的資料已經夠足的了,你喜歡哪個國家呢?我個人喜歡蜀國。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0

謙虛的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不要因爲坐擁了成功者的高位就擺出一副盛氣凌人的樣子。

謙虛待人,纔是明智之舉,纔是德行之道。劉備就是因爲有這樣的覺悟才能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才能使那麼多的名人志士紛紛來投奔他輔佐他,對他忠心耿耿,助他南征北戰,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成就蜀國的大業。

在春秋時期,政治家晏嬰用一匹良馬贖回了奴僕越石父,將他帶回了齊國,到了齊國之後,晏嬰對越石連一個招呼都沒打就回家去了,越石父十分生氣,認爲夜鶯不尊重自己,要與晏嬰,斷絕交往,晏嬰知道之後非常慚愧,便親自去見了越石父,恭恭敬敬的向他道了歉。一般有功之人常常會露出驕矜,目中無人之態,而像晏嬰這樣把人從困境中救了出來,又虛心接受了批評,畢恭畢敬的對待他,這才能叫居功不傲,而這也正是晏嬰能夠成爲一個成功的政治家的原因。

中國5000年的歷史,謙虛待人,接受別人建議的例子數不勝數,可到了現在,能做到虛心待人卻好像變得很難了。當你取得成功正洋洋得意的時候,當別人當面指出了你的不足時,人們往往都會大發雷霆,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卻不去想這樣做對我們並無好處,只會使那些真心對我們的人傷心失望。良藥苦口,忠言逆耳,等你意識到了這些,就可能已經晚了。

古人云“滿招損,謙受益。”,我們在生活中更要本着虛心的態度去和同學交流,虛心的接受別人的建議,這樣我們就才能收穫更多的.朋友,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去改正。如果我們因爲眼前的一點成功就驕傲自大起來,不聽別人的意見,對人毫無尊重可言,那麼那些對你付出真心的朋友都會紛紛遠離你,而你也只能走向下坡路,並逐漸失去當前所擁有的一切。

虛心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一種優秀的品質,無論身處高位或是低落塵埃,無論資產豐盈或是薄地貧瘠,我們都要虛心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虛心接受別人誠懇的建議,發現身上的不足,並及時去改正。這樣一個謙虛和遜,受人歡迎的你,離成功還會遠麼?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1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東漢末年至西晉統一這一段歷史時期的故事和人物。作者通過波瀾壯闊的歷史背景、錯綜複雜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演繹了這一時期各種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

忠義與奸佞的衝突、豪傑與奸雄的較量、謀略與武力的鬥爭……一場場刀光劍影的生死悲歡,一幅幅風雲變幻的.歷史畫卷,留下了多少品味不盡的美談佳話!“桃園結義”、“三顧茅廬”、“草船借箭”、“借東風”、“空城計”等故事,數百年來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我喜愛讀歷史,更向往英雄人物的笑傲風雲。

《三國演義》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說,講述了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之間的一段歷史。

書中的人物驍勇善戰,但是在這亂世之中,誰纔是真英雄?書中有漢獻帝劉協,有勇無謀的呂布,氣量狹隘的周瑜,厚道的.魯肅,更有張飛、關羽、典韋等無數勇者,還有因中計而怡笑千古的蔣幹,個個各盡其態。

有人說,孔明是真英雄。足智多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千年難見的賢相。草船借箭,火燒新野,三氣周瑜……無不體現了這一點。可是,我認爲孔明可以有更大的作爲。劉禪無能,根本扶不起來,但孔明卻把自己的一生,死死綁在了蜀國這輛毫無希望的小車邊上。

還有人說,關羽是真英雄。他降漢不降曹,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雖降了敵,但還是回來了,所以我認爲他仍算忠義。《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式也極爲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加上赤兔馬,刮骨療傷不疼,斬顏良,文丑……他的所作所爲值得我們學習。

但我覺得曹操纔是真英雄。書中說他大逆不道,好詐多疑,還“挾天子以令諸侯”。但能者居上,爲何只有姓劉的能當皇帝?他是軍事家,不計前嫌,招賢納士,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使敵我力量發生巨大變化;他是政治家,僅僅抓住天子,使自己說的話名正言順;他還是文學家,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樣的詩句。雖然,他太多疑,以致剛愎自用。但功大於過,曹操哪方面都能叫英雄!

他在《三國演義》中被叫做奸雄,可能是因爲他的兒子。他和劉備煮酒論英雄,嚇得劉備聽都不敢聽。但曹操沒有殺劉備,這讓我感到了他的大度。

我也由衷佩服他的軍事才能,“官渡之戰”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那時袁紹起兵十萬大軍,欲拿下官渡,但是曹操卻只有一萬人。按理論講,袁紹滅曹,是分分鐘的事,但曹操和謀士憑機智的謀略,最後大勝袁紹。

有人可能會說,魏國最後統一天下的,還不是司馬炎?但我覺得如果沒有曹操打下的堅實基礎,司馬氏也不可能得天下。曹操還是個實幹家,行刺董卓,滅黃幣……哪一樣他不是爭先?

讀《三國演義》,讓我大開眼界,懂得了不少道理,更對曹操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就是我心目中的真英雄!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3

諸葛亮是“賢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具有救世濟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具有料事如神、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他未出茅廬便知天下大事,且將天下三分的鼎力局面準確預知,出山後一展其雄才大略,巧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巧設空城計。他的事蹟激勵我努力讀書,獲得豐富的知識和智慧。

曹操乃一代奸雄,他提出“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殘暴又奸詐,是一個政治野心家、陰謀家,可是他沒殺自己膝下的`劉備,又讓我看到了他的大度。

劉備重情重義,仁民愛物,是一位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的任君,不管是大城小鎮,都忠於職守,受人愛戴,他讓我懂得了熱愛百姓和忠於職守的深刻道理。

關羽威猛剛毅,義重如山,他不降曹操,日夜思念兄長;過五關斬六將,毫不畏懼,他誓與劉備共存亡的精神讓我明白了仁義十分重要。

孫權爲人謙和,少年得志,同爲天下英雄,使我體會到寬容大度的重要……

三國就像了一部驚心動魄的電影,從拉開序幕開始,後來故事的高潮迭起,最後留下精妙絕倫的結尾,令人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大義是爲了國家,爲了百姓,以天下爲重;小義則是兄弟私情。在二者之間,即便看的再透徹的人也難以做出選擇,正如一代明君劉備,最後也是栽在這個問題上。

因二弟關羽死於孫權之手,成爲皇帝的劉備便不顧勸阻,興兵伐吳。他在這個問題上毫不猶豫選擇了後者。認爲不爲弟報仇,雖有萬里江山無用。七十萬大軍被一把火燒了,他從此染上惡疾,命不久矣,一代賢君隕落。他們雖不是親兄弟,但劉備還是可以爲他報仇搭上性命,這一段兄弟情義深深感動着我的心。可轉念一想,這樣真得值得嗎?爲報兄弟之仇,搭上自己性命。這麼賠了夫人又折兵,爲了一個結義兄弟,在外看來肯定不值。

在其位,謀其職。每一個不同職位的人都有不同的思想與行動,每一個人心中的是非的估量都不同,只是在解決一件事時不要後悔就好。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4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當我讀了它之後,學到了許許多多的知識,也明白了許許多多的人生哲理。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人物要數號稱“武聖”的關羽了。關羽,字雲長,三國中一位比較出名的武將,五虎上將之首,曾在沙場上建立過無數的功績:曾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在歷史上建立了不少功績。但是,最令人敬佩的卻是他那種講義氣的精神,無論誰幫助過他,他一定會回報。

記得曹操在赤壁之戰後大敗而歸,被吳國的軍隊逼進了華容道,眼看就要被擒,這時候,正把守華容道的關羽因爲念在曹操舊日曾有恩於自己,所以放了他走,結果差點被斬首,由此可看出關羽不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讀到這裏,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是啊,長這麼大,幫助過我的人數也數不清,可我記住了嗎?回報了嗎?

我敬佩關羽那種講義氣的精神,更喜歡劉備那種渴賢求才爲君之道。劉備,不能說是一個梟雄,只能說是一個明主,他能成爲三國鼎立的一份子是因爲他有一顆愛賢的`心,要是他沒有這一份心,恐怕就不會得到諸葛亮這個大賢人的幫助了,也不可能當皇上了,最多隻能在家喝喝茶,織織帽罷了。

可以說,劉備的天下幾乎全都是諸葛亮打來的,而諸葛亮爲什麼甘心情願爲他打天下呢?那是出於對劉備的愛賢的心的感激。讀到這裏我又想到了老班長鄺泳韶,他從一年級到五年級,盡心盡力爲班級做出了不少好事,是老師的好幫手,就有如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一樣,因爲老師相信他,放心地把事交給他,他爲了不辜負老師的關愛,工作自然就盡心盡力了。

《三國演義》,讓我明白了許許多多的道理和哲理,讓我愛不釋手。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5

“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雲。”的確,關羽自始至終都不失一個英雄的本色。

關雲長單刀赴會,水淹七軍,刮骨療傷,……都將關羽的忠義之舉,智勇之能,一展無遺,其虎牢關的英勇,白門樓上的恩義,令赤兔馬都爲之殉命,何況人乎?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麥城之戰失利,關羽面臨着心與血的生死抉擇,以他的才能,一旦受降,富貴權力會一涌而至,“玉可碎不可損其白,竹可破不可毀其節”他揹負着忠君的滄桑與巍峨,透着不盡的壯烈與蒼涼,留給世人一個從容赴死的背影,赤誠,雋永……

其實在當時,見風使舵已成氣候,哪國強大就降哪國的亦不少見,像馬超,姜維,張鬆……或許在當時會威名遠揚,但當歷史沉澱到今日,他們也就暗淡無光了。一臣侍二主能夠長安樂,但關羽寧死不降,蜀國的.恥辱就是關羽的恥辱,這時,體面的義無反顧是唯一的。因爲,國人不僅僅活在生命的百年裏,還注重活在千年的歷史。

餘秋雨說過“沒有杯具就沒有悲壯,沒有悲壯就沒有崇高”關羽的杯具,又蘊含着多少滄桑的感傷和無盡的蒼涼!都說勝者爲王,我卻一向在心裏稱他爲“失敗了的英雄”,不管定語爲何,他依然盈滿炎黃脈搏的英雄本色。

關羽,演繹了千年不變的精魂,演繹了蕩氣迴腸的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