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書筆記

影響力讀書筆記2000字

影響力是用一種別人所樂於接受的方式,改變他人的思想和行動的能力,我們大家看看下面的影響力讀書筆記哦!

影響力讀書筆記2000字

  影響力讀書筆記

4月份,因工作原因,我從合肥來到北京。公司在朝陽區一處非常有名的寫字樓裏。在外人看來,能在這座樓裏工作實在是一件令人羨慕的事。

一天中午,我照例下去吃飯。我有個習慣,就是吃飯後喜歡在附近逛上半個小時,以緩解工作中帶來的疲勞。就在我剛要回去時,忽然看見馬路邊圍了一羣人。因爲好奇,我便信步走了過去。

原來,這是一對在乞討在乞丐。說到乞丐,大家並不陌生。由於乞丐實在太多,即使在大城市也是一樣,以致大多數人對乞丐乞討的現象都不以爲奇。這不是因爲同情心的消失,而是因爲這世界上乞丐太多了,我們大家根本無從分辨是真是假。即使是真正的乞討,我們大家也不會輕易施捨給他們一分錢。

然而眼前的這對乞討者卻並不一樣。他們沒有人們印象中的破爛衣裳和不停哀求的眼神以博得你的同情。相反,他們的穿着非常體面。這是一對夫妻,外帶一個大約兩三歲的孩子。當時的北京天氣還有點兒涼,男的戴着眼鏡,身着黑色風衣,蹲在地上,愁眉苦臉。鬍子雖然沒有刮,但可以看得出來,一定是有一份相當不錯的工作的人。女的也挨着丈夫蹲在地上人,穿着高跟鞋,暱子上衣,懷裏抱着孩子。大概是因爲面子的原因,她的臉一直埋在孩子的衣服裏。他們的面前放着一張紙,大意是說他們是從外地來北京旅遊,一時不甚錢財被小偷偷走,只求好心人幫忙資助一下,給孩子買點吃的。

旁邊圍觀了十幾個人,看此情形,大多數都解囊相助,其中多數是十元、二十元的面額,五元以下的已經很少。由於當時剛到北京,剛從大學校園出來,工資也低得可憐,但同爲外地人,我也感同身受,於是不由心生同情之心。但是一摸口袋,只剩一張一百元的整鈔,我自己還要生存,還不能給他這麼多,於是便回公司找一同來北京的同事幫忙借點零錢。

和同事一說在樓下見到的事情,他毫不猶豫便答應陪我一起下樓親自去看看。但是當我們大家再次回到剛纔的地方時,他們已經不見了。問了一旁賣水果的師傅,才知道被物業公司的保安帶走了。我們大家不禁同時埋怨保安的不盡人情,也爲自己沒能幫助他們而感到深深悔恨。

在別人有困難之時卻未能伸手幫助他們,我感到良心上受到了極大的遣責。這件事在我心裏一直藏了很久,才稍稍平息下來。

半年之後,也就是2006年的10月份,我因爲工作原因,要到河南某地出差。事情辦完之後,由於時間還早,便隨便在街上逛逛,順便也瞭解一下這裏的市場情況。就在我經過某大型超市的旁邊時,一個非常熟悉的場景映入了我的眼簾:一對夫妻蹲在地上乞討,男的戴着眼鏡,女的懷裏抱着個孩子,頭埋在衣服裏。面前放着一張紙,大意是他們是從外地來此處旅遊,路上錢包被偷,請好心人行行好,給孩子買點吃的。同樣有很多善良的人給了他們資助,其中不乏大面額的鈔票。

我又仔細觀察了一下面前的這兩個人。不錯,正是半年前我在公司樓下遇見的那兩個人。當時還真的以爲他們被偷了,以致因爲沒能幫助他們而內疚了很長一陣子。但是現在看來,他們的的確確是騙子。

我當時覺得很氣憤,想當場揭穿他們的騙局。但是我沒有。我想,即使現在揭穿了他們,我們大家以後肯定還會遇到其他更爲高明的騙子,難道此時揭穿了他們的騙局,就能保證我們大家以後就永遠不上當受騙了嗎?所以,這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在於我們大家要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爲什麼會受騙。知道了這一點,至少可以保證我們大家在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時不再受騙。

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直到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影響力》,才徹底明白其中的奧祕。按照書中的說法,我們大家作出的所有行動都可以看作是受到一種心理因素的影響,這種因素就是——權威。是它在支配着我們大家在這樣高明的行騙者面前做出錯誤的決定。

舉個例子來說吧。如果在某一公共場合,一個衣着平平、沒有任何出衆相貌的小販在公共場合發表演講,說納斯達克的某支股票價格會在一個月內翻一番,我們大家可以肯定大多數的人都不會相信他,因爲在大多數人的眼中——更準確地說是在心中——他沒有任何值得人們信賴的地方,因此人們不會相信他的“謊言”,即使他說的全是真的。但是如果是一個相貌威嚴、戴着眼鏡的學者在發表同樣的演說,那麼大多數的人都會立刻做出現在就去買股票的決定,即使他說的全是謊言。因爲,人們從心底裏認爲他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這一點從外表上就能看出來,不是嗎?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你爲什麼會信賴第二個人的演說?因爲他有“信賴感”。爲什麼有“信賴感”?因爲他是“權威”。爲什麼他是“權威”?因爲他的穿着,這一點我們大家一眼就能看出來。因爲在大多數人的認知當中,第二個人的穿着更容易讓人相信他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在面對眼前的陌生人時,你是相信一個穿着一本正經的學者,還是一個相貌邋遢的街邊小販?

在明白了這個問題之後,讓我們大家回到剛纔的故事中來,分析一下我們大家到底是因爲什麼原因而受騙。通常,我們大家會認爲乞丐一般都是穿着破爛、裝得楚楚可憐的樣子,以此博得人們的同情。的確,我們大家見到的乞丐也是這個樣子。於是,這樣我們大家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勢”:凡是乞丐都是穿得破破爛爛、相貌可憐,於是我們大家見到這樣的人時就會以此判斷他們是乞丐。就如同前文我們大家舉的那個例子一樣,因爲穿着體面、戴着眼鏡的人一般都是學者,所以當我們大家遇見這樣的人就會毫不猶豫地認爲他是學者,而這樣的人一般都是值得信賴的。這同樣也是因爲“思維定勢”的作用。但是,如果當事實情況與我們大家的“思維定勢”發生衝突時,我們大家會怎麼樣呢?答案就是:我們大家會失去判斷的標準,從而做出錯誤的行動。就像前文所說的那個騙子,就是因爲其利用了我們大家的“思維定勢”,所以他才改變形象,從表面入手,樹立自己的“權威”的表面,打消人們對他的疑慮,從而達到影響他人做出錯誤行動的目的。而事實也證明,他這樣做也的確是成功的。因爲他獲得了比一般乞丐更多的“收入”。

明白了“權威”在給我們大家做出行動時做出的心理層面的影響力之後,在面對類似現象時,或許我們大家就要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爲了。但是這並不是最根本的東西,畢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出準確的判斷,而也會有更加高明的騙子在不知不覺中讓你心甘情願地爲他做出犧牲。關鍵問題是,我們大家如何才能讓所有的人都不去行騙,這樣也就不會有人受騙了。

而讓所有的人都不去行騙,我們大家如何才能做到呢?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讓所有人都不再受苦。等到實現真正的“大同”,或許我們大家就可以實現這一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