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書筆記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現在你是否對讀書筆記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1

封封家書,訴不盡愁緒,道不盡思念,述不盡真理。

延展書信,窺得字裏行間滿是深情。從修身、讀書、治家、爲官到養生之道,曾國藩苦口婆心,將關心、期許、欣慰和無奈都揉進字裏行間,只望兄弟,子孫,後世之人以此爲真理,認真踐行,繼而成人成才。曾氏家書又是一面鏡子,真實折射出了他複雜的內心世界。由這些書信,可窺斑見豹地探索曾氏一生之行爲思想,從中感受到清朝末年的政治風雲變幻和他仕途春風得意背後的感覺。

如果將曾公的一生分爲京宦生涯、窘困的團練大使、人生巔峯和餘暉殘照四個階段,則每個階段所寫的家書都有相應的時代烙印。既有順境中的心安,又有逆境中的感悟。但即便在不同的階段,其家書的深情仍不斷延續,在內容上也有共通之處。

整本書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曾公對治家理念的闡述和詮釋。曾國藩寒窗苦讀數十年,從軍十餘載,備受艱辛,深諳名譽、地位、家業的來之不易。在目睹達官顯宦家庭子女的無所事事、困守祖業、揮霍無度、不思上進後,在教育子侄讀書、做人方面可謂費盡心機。他依據封建傳統文化,獨創了一套治家理論和方法,從家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言傳身教,諄諄教誨。而這一切,也多虧祖父和母親的教誨,因爲他們的以身作則,才爲曾國藩的思想發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礎。“興家在勤、敬、和三字”、“早起、有恆、厚重爲最要緊之物”、“望家中子弟戒驕戒惰”、“應當專心讀書,不可從軍從官”等家訓無不流露着曾國藩對子孫的殷切期望。其中,“應當專心讀書,不可從軍從官”表現了曾公不同於他人的思想。曾國藩認爲榮華富貴都是身外之物,短暫易逝,唯有詩書學識才能永恆。因此他希望自己的`後代能夠“專”於學識而放棄從軍從官的念頭。這對於現代人而言,或許這還是過於理想化了。若要立足於社會,我們不僅要豐富自己,更要爲自己的人生打拼,而這一切都需要建立於一定的物質基礎之上。並且做官從軍並非只爲錢財,國家的發展需要有更多人才投身政界和軍事領域從而實現復興,保家衛國。此外,曾國藩一生都在強調弟子們應力戒傲惰,勤勤懇懇。迄今爲止,這樣的勸誡仍是我們需要延續的優秀文化傳統。

俗話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齊家之前,最爲基礎的還是完善自我。在修身之道方面,曾國藩有着訴不盡的感悟。是遇牢騷愈發之時的反躬自省,是順境時的居安思危,是爲人處世的戒驕戒躁,是適意之時的盡心竭力,是治事之外的豁達衝融……一條條訓誡,是曾公曆經世俗磨難的智慧結晶,是曾公對後輩的拳拳深情。

儘管曾國藩離我們的時代已有一百多年,但是他的絕學仍不過時,它們仍是我們在這個時代走向成功、走向卓越的智慧來源和處世瑰寶。“精神愈用而愈出,智慧愈苦而愈明。”作爲21世紀的弄潮兒,我們理當謹記勸誡,成就更好的自我。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2

教育之本是提高人的綜合素質。中國的教育,從古至今都是應試教育,過去人讀書的目的是爲了求功名,有了功名之後便能夠做官,此刻人讀書的目的是爲了考大學、考博士,有了學位後便好去求職,應試教育的負面是:培育出來的'人缺乏應對複雜多變社會的潛力,缺乏成就事業所務必具備的其他的相關知識。曾國藩在進京後的不少家書中,都要那幾個迷戀科舉考試的弟弟從科舉中走出來,去讀一些於身心學問有益的書。而他卻更加身體力行,拜師訪友,求學問道。因爲有了這個過程,曾國藩纔有了一個學問和人格的昇華,爲他日後的事業打下了厚實的基礎。

人的綜合素質是做人的根本,如果把人的一生在社會上的生存比作一門學問的話,技能則如同專業知識,綜合素質則好比基礎理論,基礎理論紮實雄厚,相關的專業則較爲容易掌握。此刻的社會變化得快,專業門類越來越多,人在學校裏的專業學習決不可能都學到,到了社會後要適應社會的變化,其立身之本則在人的綜合素質上,這是其一,還有更重要的是,人類的事業只能是人格完美的人才能擔當得起。人的綜合素質的高下,在事業成就的大小中起着更爲重要的作用。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3

日前,在大班家長講座上,西津國小汪寧老師的講座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內容既通俗易懂又富有內涵,結合她二十多年的教育經驗解讀了“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從而順利實現幼小銜接、幫助孩子平穩過度。其中對家長的言傳身教進行了風趣幽默又一語中的的講評,指出了家長的引導對孩子的學習成長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家庭氛圍的耳濡目染、習慣的力量、品質的培養、身教勝過說教。

《曾國藩家書》中也指出:“至於擔當大事、修身齊家全在明強二字”;“教兒女輩,以勤儉謙三字爲主”;“在自修處求強則可,在勝人處求強則不可”。曾國藩出將入相被後世譽爲“爲師爲將爲相一完人”,在家書中有多篇涉及對家人的關懷備至、對晚輩子侄的循循善誘、諄諄教導,從正面勉勵督促子侄用功讀書、謙遜做人。後代中出現了曾紀澤、曾廣鈞、曾寶蓀、曾憲植這樣著有成就的.人物。如:“吾輩讀書,只有兩事:一者進德之事,一者修業之事”、“惟願諸弟發奮立志、念念有恆”、“教訓厚被子地,以勤苦爲體,謙遜爲用”、“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家書主旨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現代社會讀《曾國藩家書》,確實有實用價值。也對家長、老師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提供了借鑑和參考。提供給孩子一個溫馨民主的家庭氛圍,重視孩子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培養,給予孩子健康的體魄、正確的價值觀,這纔是真正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4

閱讀背景:

曾國藩,“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四大名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白衣出身,27歲中進士入翰林院。太平天國運動時,組建湘軍經多年鏖戰攻滅太平天國。後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號“文正”。曾國藩本人不僅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中國近代文化建設的開拓者。在他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曾國藩一生勤學善思、克己修身、身體力行,是通過不斷自我完善以達成個人成就的不二典範。他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爲什麼這麼多人推崇曾國藩?

一、曾國藩着實是個偉大的人,不僅做出過足以影響歷史的貢獻,更難得德行貴重,值得世人欽佩、效仿。

二、曾國藩留下了大量的文字作品記錄自己的一生所得,並流傳至今。使世人可以通過鑽研作品去學習、效仿。

三、不同於其他國學作品,通篇都是提煉總結好了的結論性的艱深難解的“道”、“理”,曾國藩流傳下來的大量日記、家書,由於不是學術作品,所以不僅有記錄、講述經世道理的部分,還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他得出道理、甚至踐行道理的過程。因此參考、學習價值更高。

四、曾國藩在作品中也坦誠記錄了自身的不足,以及與自身不足反覆鬥爭的坎坷過程,某種意義上來說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千古第一完人”其實也是一個普通人,也會經歷自我鬥爭時的意志不堅定、掙扎、挫敗等。這使得研讀他的作品,就好比去探索一個普通人如何通過自我完善變成偉人的過程,能帶給每一個想要實現自我成長的.讀者一些正面激勵。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

這本書是曾國藩寫給家人的書信合輯。

我讀的版本是吉林文史出版社於16年出版的版本,全書據書信主體內容分爲“修身”、“治學”、“齊家”、“爲政”、“處世”、“治軍”、“用人”、“師友”、“理財”和“養生”十個部分。按內容排版也有好處,但因爲打亂了作品本身的時間順序,所以在讀到部分內容時會因缺失前後時間線而不明所以,加上部分註釋稍嫌主觀,所以我不太喜歡這個版本。至於選篇方面,我對曾的作品沒有大量閱讀基礎,不敢妄評。

治學篇的第一篇《致諸弟·述求學之方法(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有提及《曾國藩家書》的起源及存因:“予生平倫常中,惟兄弟一倫抱愧尤深。蓋父親以其所知者盡以教我,而我不能以吾所知者儘教諸弟,是不孝之大者也……嗣後我寫諸弟信,總用此格紙,弟宜留存,每年裝訂成冊。其中好處,萬不可忽略看過。諸弟寫信寄我,亦須用一色格紙,以便裝訂。”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曾國藩寫家書的初衷,是因“長兄如父”,要借家書代父分擔履行教育弟弟的職責。我以爲這段話後半部分同樣重要:想必正是因爲他對書信裝訂、保存的要求,才使書信得以流傳至今,供後世大衆閱讀、學習。精神、文化因其抽象性,在傳承過程中可能相對更容易遺失,因此精準表達、記錄、刻意保存或許是降低遺失概率的不二方法。舉個例子,教育子女的過程中,不光要言傳身教,還要把有價值的理念記錄下來,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所有能夠被後代接受的信息載體,並囑咐子女甚至子女的後代妥善保存、傳承。

我在讀《唐明浩點評曾國藩日記》時,查閱到一篇《曾國藩年表》(《年表》摘自網絡),認爲讀這本書時仍有參閱意義。書中每一篇文都有註明時間,對照《年表》參考其生平、年齡、閱歷、資歷,作爲閱讀背景,或許對筆者當時的所言所書能有更深刻、準確的理解。

《曾國藩家書》裏值得研討、學習的內容很豐富,不僅包含作者直接書寫表達出的觀點、道理,也包含了通過作品可以推斷出的作者本人的特質。我對後者更感興趣,所以藉此文嘗試從已讀的篇章裏思考、分析曾國藩本人的人物特點。

曾國藩一切成就的起源,我認爲都要歸功於“益友”,正如他自己所說,“師友夾持,雖懦夫亦有志”,衆多益友無異於他成年後自我成長的“開蒙導師”,他在“修身”路上所付出的終生努力,也少不得是因爲這一干朋友的相互激勵與督促。他學習、效仿朋友們的長處,同他們交流學術、爲人、爲官的觀點,既開拓眼界、增長學識,也在朋友們的督促和幫助下不斷完善自己。我想,他的所思、所想、所行也是在交流溝通中得到了充分展示並贏得了朋友們的認可和讚許,而這也應該是他事業的鋪墊吧。也是我們如今所說的“人脈”、“圈子”效應了。《唐明浩點評曾國藩日記》中就有提及,曾雖然夜不出門,但他規定自己白天要去主動去拜訪友人,以去自己“倨傲”的毛病。(所以打卡機這種東西是誰發明的?人家古人雖然車馬不便,但上班時間也可以去串門學習多爽。)

而從結交益友這一點,又可發散出曾國藩的許多過人之處。

曾國藩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家書》中有大量篇幅都是在讚譽朋友:哪位朋友在哪些方面比較傑出,值得他或者家人學習。一個能夠發現別人優點並積極學習的人,也必定是個謙遜的的人;因爲謙遜,所以在友人指出他的不足之處時,能虛心接納;虛心接納意見和效仿學習他人優點,驗證了他是個十分受教的人。此外,能將學習、生活中的所思所得積極主動與朋友溝通交流、相互學習,在知識上做到互通有無,是我們現在常說的“頭腦風暴”和“一羣人往往比一個人走得更遠。”他善於從日常生活、學習中總結經驗教訓,並付諸實踐,有極強的行動力。好友修身、做日課、練詩文,他認可這件事情,就立即付出實際行動、積極效仿。這些好的習慣經驗,不僅自己踐行,還不厭其煩書寫、分享給家人,有意識把教育弟妹攬爲自己職責,主動承擔責任。最重要的一點,應該就是“恆”了,不懈地、不斷地追求自我完善,積極進取。“恆”卻並非僅來源於他自身,而要回歸到最初提到的朋友之間的相互監督和激勵。

以上各點是較表層的現象,比較容易看出。細想一層,不難發現曾國藩是個非常善於思考的人。從家書看,大多書信內容,可以說都是有“乾貨知識點”的,除了朋友處習得,應該大部分出自他自身的所思、所得。其次,他的“日課”內容絕非東施效顰,是建立在一定邏輯關係之上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曾是一個真正做到“思”與“學”相長相成的人,這可能也是他能把所學變成實踐的基礎吧。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5

人生在世,幾乎都渴望成功,誰都不願意做一個失敗者。對於曾國藩的歷史評價,至今或許還有分歧,但他是一個成功者,就應是不爭的事實。他修身立志,儲才養望,奠定了成就事業的`基礎。

曾國藩的修身表此刻:爲人表裏一致,內心的一切都能夠公之於衆。有恆心,生活有規律,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在嚴格修身的同時,爲自己樹立一個的遠大志向。曾國藩充分利用時間,發奮苦讀,博覽羣書,如諸子、兵書、水利等方面實學書籍,以此完善充實自己的知識結構,爲做事而儲備真才實學。

中國人喜歡歷史。這種喜歡,除因歷史上的人物和事件能帶來一種欣賞樂趣外,還因爲歷史能給人以啓示和教益。曾國藩認爲,讀書,一要有志氣,二要有膽識,三要有恆心。

“恆”最爲重要,學無止境,若不持之以恆,必定半途而廢。讀書如此,做人做事也就應如此。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6

因爲最近對家庭教育很癡迷,所以見人就聊家庭教育。在一次上班路上,有幸與一位藝術學院老師同坐班車,聊起這個話題。他喜歡民國的人和事,喜歡中國古代那些關於家風的思想。一席話,讓我感觸很多,所以,班車開到學校以後,我立馬去圖書館借了這本《曾國藩家書》,並把它列入我的讀書清單中。

這本書一開始並不是我喜歡看的書,讀起來比較生澀,沒有白話文那麼輕鬆,但是,靜下來慢慢讀,又覺得這些文字挺有味道,就像我們恩施人吃辣椒一樣,一開始吃覺得辣,越吃越辣,越辣越想吃。

恩施人到江蘇,吃什麼都食之無味。我生在白話文的時代,所以不會對白話文食之無味,但也希望自己能讀些古文,靜下來,嚼一嚼,有味。

曾國藩在家書裏寫了很多叮囑弟弟的話,受益之處太多,以後慢慢體會,慢慢梳理。對我目前感觸最大的三點:

第一,“求業之精,別無他法,日專而已矣。”諺曰“藝多不養身”,謂不專也。“吾掘井多而無泉可飲,不專之咎也。”

我總想做很多事情,最後卻是一事無成的感覺。放棄也是一種收穫,專而後纔會精。道理都明白,卻很難做到。只能一點一點去改變。

20xx年我需要養成的幾個習慣:1—3月,養成每週看一本書,寫一篇300字以上讀後感的習慣。4—6月,養成每天早上5點起牀的習慣。7—9月,10—12月,待定(如果讀者朋友有什麼好的`習慣,歡迎留言分享,我會認真考慮。)。

第二,“凡軍行太速,氣太銳,其中必有不整不齊之處,唯有一靜字可以勝之。不出隊,不喊吶,槍炮不能命中者不許亂放一聲,穩住一二日,則大局已定。”

戰火連天的時刻,靜下來,就能定大局。這是何等的挑戰?但是曾國藩做到了。這就是與衆不同,這就是內心有力量!

再回想自己的經歷,還有什麼痛苦能比戰場上的廝殺更猛烈?還有什麼壓力能比手握千軍萬馬的性命、守住疆土更有壓力?

這樣一想,覺得自己的生活只有美好和不夠努力了。想成爲一個認真做事的人,必須還要具備沉穩,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第三,“信來,須將本房及各親戚家附載詳明,堂上個老人須一一分敘,以煩瑣爲貴。”

我常年不在老家,從小到大,我的事情都是自己做主,事情做好了,給父母報喜,事情搞砸了,自己默默鼓氣。我一直都是報喜不報憂的人。

有一次和老公聊天,我很認可自己的這種做法,我問他怎麼看?他說:“我覺得你很有主見,也很堅強。但如果以後我有個女兒,我還是希望她什麼事都告訴我。”這句話,讓我頓時淚流滿面。

當我看到曾國藩家書中的那句“以煩瑣爲貴”,頓時感觸很多,他希望瞭解更多家裏的事情,不嫌繁瑣。

也許每個父母都希望瞭解更多自己孩子的真實情況,父母並沒有我們以爲的那麼擔心,不告知,纔是最大的擔心。

所以,我決定以後要加強與家人的溝通能力,讓他們知道我也有不開心的時候,讓他們看到我的喜怒哀樂,看到我的成長。

這本書,對於現代大多數年輕人來說,只能慢慢讀,但是特別值得細細品味。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7

曾國藩,作爲中國自孔子以後的一個半完人中的半個,其在立言立德立功這三個中國傳統文人中的三大標準方面幾乎都做到了,這真是非常難得。雖然說他是半個完人,其中不無貶損之意,但是也未嘗不是一種肯定。曾國藩一生律己很嚴,治家有道,治軍有方,堪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在曾國藩的家書中,對於這些方面都有非常詳細的論述。

在這部曾國藩的家書裏面,我首先關注的是他在書信中所涉及到的大量的關於徵繳太平天國的內容。曾國藩的書信翔實具體,是非常好的指導了他在平定太平天國的過程中如何治軍,如何佈置安排的.史實性材料。比如曾國藩在咸豐四年四月初四的家書中就詳細記錄了湘潭之役,其副將塔齊步大破太平軍的情況。而且尤爲難得的是他也沒有諱言自己的戰敗,其親自率領的軍隊居然遇敵潰。結合曾國藩在書信中的這段描述,以及其他的歷史材料,對於這一形象更加充實而立體的影響。

由於曾國藩此後自帶兵必遭敗績,因此他避開了安慶和天京的兩場大戰的前線,但在書信中依然可以看到他對九弟困守前敵的殷殷關切之情。曾國藩的家書對於我們瞭解太平天國那一段的歷史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應該多讀一讀。

此外,既然是家書,所以在對於子女的教育,家人如何相處等方面曾國藩也都在家書中不因厭煩的一一寫明,他指導自己的兒子曾紀澤和曾紀鴻如何治學讀書,把兩個兒子都培養成了非常優秀的道人才。而且曾國藩眼界開闊,還指導曾紀澤要學習外語,最終早就了中國第一個大使。這些內容對於今天我們研究學問,教育子女,甚至爲人處世也都有非低調謙虛,纔有這樣的成就,我有個同事他對我的影響也是很大,堅持寫了好幾年的日記,這是一個好的習慣,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堅持下來呢,從開始寫日記開始,已經寫了幾個月了,現在回頭看看當時的自己做的事情有時候還挺好笑的。

也有很多不對的地方,這也是一種成長,是一筆難得的財富呀,希望自己可以一直堅持持續輸出和反思下去。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8

最近無意中在書架發現了一本《曾國藩家書》,好書!目前只看了十幾篇,內心頗爲觸動。我覺得曾國藩家書就像是我的公衆號文章公共一樣,雖說是家書,可是表達了許多曾國藩對事物的看法,來訪者我的公衆號表達了我的見解。書裏的信件是按時間序列排序,經過他寫給父母、兄弟的信,可窺到他個人成長提高的軌跡。

我倒不是因爲想在功名小事幹一番大事,是我認爲牛人自有他牛之處,能學習到他爲人處事的方式方法對一個自我提升有很大幫忙。像這種牛人,從入職翰林院當副處長,十年內幹到一把手,“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肯定有十分人之處。恰好他重視交流與原始記錄,且裝訂成冊,警示吳家後人的同時,也給了我們成長的本錢。 從他的`書信中,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古人對於孝的重視,像我們寫信頂多加個“尊敬的”或“親愛的”,可是他呈祖父母、父母的,都是“男國藩跪稟父母親小鬼萬福金安”。我們僅有在逢年過節纔會出現此類的祝福語,可是他是融入到平日生活點點滴滴的,十分虔誠。可能將有人會說形式主義,槓精請繞道而行,生活就是需要儀式感,有時連形式都懶得走,更別提更深層次的了。

他還提了一點關於婆媳關係的事情,“又聞四妹起最晏,往往其姑反服事他,此反常之事,最足折福。天下未有不孝之婦而可得好處者,諸弟應當時勸導之,曉之以大義”,引發了我對於婆媳關係的思考。的確若是以親戚朋友示之,必恭敬之,還是忠貞要扭轉一下自我的待人方式。細看完這句第二天我特意早起煮了一頓早餐,略略表達了心意,就沒有然後了。

第二就是他姐妹對兄弟姊妹的關心,從我看到的第一篇信時他就是已婚狀態,作爲長子,他對於兄弟們的課業關心程度趕得上父母了,還時不時寄給弟弟們學費。他認爲自我年長,父親傾盡心血培養他,他汗顏不能把父親所教授傳給兒子們。很趣味的是,在開始幾篇信中,他批評弟弟們,不要這樣,不要那樣,當時我也覺得他說得有道理,可是我想作爲他的弟弟們估計不會開心。

果不其然,後面弟弟們回信“月月書信,徒以空言責弟輩,卻又不能實有好消息,令堂上閱兄之書,疑弟輩粗俗庸碌,使弟輩無地自容”。

曾及時開導“爲人子者,若使父母見得我好些,謂諸兄弟俱不及我,這便是不孝;若使族黨稱道我好些,謂諸兄弟俱不如我,這便是不悌。何也?蓋或使父母心中有賢愚之分,使族黨口中有賢愚之分,則必其平日有討好意思,暗用機計,使自我得好名聲,而而使兄弟得壞名聲,必是其後日之嫌隙由此而生也。但願兄弟五人,各各明白這道理,彼此互相原諒。兄以弟得壞名爲憂,弟以兄得用心名爲快”。

從他文雅的信中能夠看到他是一個十分開明,能夠很快理解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人能人,他們兄弟之間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這來來往往的過程,也是對於事情、彼此認識加深的整個過程,所以說他們家族、他的成功不是說重蹈覆轍,是有根源的。

最終一點就是關於健康。他本人有些耳鳴頭疼的毛病,看多書,思慮過度就身體吃不消了,在跟父母、弟弟們寫信時,他時不時提到要“是謂謹遵大人手諭:節慾,節勞,節飲食”、“夜不出門曠功疲神,切戒切戒”。意思跟我們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是一樣的。由於我對於身體健康十分重視,基本上每一篇他都會提到“保身”,所以無比讚賞他這一點。

看人信件是不道德的,可是好在不是他的信也不涉及保密。家書都是對親朋好友說的掏心窩子的話,他說“無不可對人言情狀,氣藏丹田”。經過他的家書,我覺得這個人很形象具體,就有如我們周圍的人一樣,十分生活化,有血有肉。推薦大家讀一讀,肯定比我更加有感觸。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9

學習完曾國藩的家書,正如曾自己所說:人但有恆,事無不成。 雖然“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但真正做到這點,確並非易事。

家書中曾國藩屢次說道自己的不足跟欠缺,其實從歷史的角度來講,曾國藩確實是個大家。之所以又這樣的成就,就是在於他能自省。

能夠做到自我反思,自我批評,並且終其一生,一般的人幾乎做不到,而曾國藩做到了,給了後人一個很好的“恆”的概念。

曾國藩前後三次戒菸,歷時長達10年之久,前兩次大張旗鼓說要戒菸,但都是反反覆覆,沒有成功。最後一次,在不知不覺中安靜的戒掉,而戒菸結束後,自己寫了日課12條來約束自己。

給自己定個目標,目標不要太高,那樣的話就成了好高騖遠了,聽過這樣一個故事,馬拉松比賽後,記者要對冠軍例行採訪,問奪冠的祕訣。冠軍回答說:每次比賽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路線仔細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誌是一座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後,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向第一個目標衝去,然後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四十幾公里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幾個小目標輕鬆地跑完了。

當行動有了明確的目標時,並能把行動與目標不斷地加以對照,進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前進速度與目標之間的距離,行動的動機就會得到維持和加強,就會自覺地克服一切困難,努力達到目標。要達到目標,就像上樓一樣,不用梯子,一樓到十樓是絕對蹦不上去的'。必須是一步一個臺階的走上去。踏踏實實地,每前進一步,達到一個小目標,體驗到了“成功的感覺”,而

這種“感覺”將增強自信心,並將推動發揮潛能達到下一個目標。

經常告訴自己這樣一句話:低調做人,高調做事。覺得自己很幸運,找到了一個好的平臺,團隊成員和諧相處,快樂工作。懷揣自己的夢想,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努力前行。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10

我對於曾國藩這一歷史人物的瞭解並不是很多,他在中國近代史上的給人的評論也是很有爭議的,通過閱讀了曾國藩家書,我意識到這本書不僅字裏行間表達了他的真知良言,另外更是可以作爲研究曾國藩這個人物及這一時期的重要歷史資料。

曾國藩創辦了中國最早的洋務軍工企業安慶內軍械所,是洋務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但他也做了一些引人謾罵他的事情。然而,在我看來,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不能脫離當時的歷史背景等條件,特別是曾國藩這樣的學識很高的人物,決不能片面的下評價。

曾國藩家書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有修身、齊家、勸學、養生、教子等領域,是他在治政、治家、治學等的主要思想的反響。全書分爲勵志篇、勸學篇、修身篇、齊家篇、敦親篇、教子篇、做人篇、養生篇、師友篇、人才篇、居室篇、軍事片以及爲政篇。通過閱讀曾國藩寫給其弟的書信中,我知道他對很多事情都有獨到的見解,另外他經常勉勵弟弟們要“用功譬如掘井,與其多掘數井皆不及泉,何假設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這對我們現在的學生來講仍是非常實用的。現如今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東西或者文化都變成了“快餐”式的了,即“快餐文化”,很多人沒能夠持之有恆,不然就是過眼就忘,只是稍稍看個大概,並無法深入瞭解其中的精髓。再者,讀了這本書不難聯想到,經濟的開展與物質文化的開展仍無法取得一致的步伐,很多家庭的經濟水平上升了,也爲孩子的教育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錢,但是卻只注重孩子的學習,並沒有投入及時的道德教育、〔平安教育〕、爲人處世等方面的教育知識,造成了很多人格方面的缺失。這是我們現代人應該檢討的地方,試着努力瞭解曾國藩的其思想,學習其治國治家治政的精髓,改正現今不正確的教育孩子的出發點的方面。

曾國藩家書裏面讓我看到的是一個好兒子,好哥哥,好父親,他講求人生理想、道德修養、爲人處事態度。他說:“凡人皆望子孫爲大官,餘不願爲大官,但願爲讀書明理的君子”。這也折射出我們教育的問題來,我們的教育似乎太過重視“才”,無視了“德”的教育。我們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談、口號的層面,未能落實到實處。現在的青年應該是“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四有”青年,不僅要有才,更要有德。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11

曾國藩一生體弱,但卻道德、軍功、文章三不朽,這主要得益於他的養生之道。他的養生方法,至今有着廣泛的實用價值。

他的養生九訣包括:眠食有恆、戒惱怒、每一天睡前熱水洗腳、節慾、兩飯後千步走、不輕易服藥、靜坐有常時、騎射練筋骨、種花養魚怡性情。

曾國藩在給四弟的心中寫到:“莫買田產,莫管公事,二語而已。盛世常作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時,富貴人家不可不牢記此二語。”他勸九弟勿惱勿怒,生病當以自養自醫爲主,不宜過多服藥。

雖然此刻的物質條件和醫療條件不斷提高,但這些養生的理念仍值得此刻的我們借鑑。

法國作家羅蘭說“生命不是一個能夠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境中每一個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的建材,使這個人的思想感情與行爲受到感染,左右着這個人的生活態度。環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留物質財富於子女不如留精神家產,古語云“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但是三代”。《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寫給父母兄弟的,也是寫給後世之人的,閱讀《曾國藩家書》我們可見賢思齊,慎獨內省,立德、立行、立言,修身養性,培育子女,樹可世代薪火相傳的家風。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12

曾國藩,字伯涵,號滌生。湖南湘鄉人。他一生嚴於治軍、治家,是中國近代史上最顯赫(治理湘軍、洋務運動)和最有爭議的人物(天津教案、鎮壓太平天國)。作爲漢族人,他能在滿清的統治下官至一品,同時言、行、德又爲後人所傳頌。因此,作爲這樣一個影響深遠的.人物,他的思想和學識都是值得借鑑和學習的。其中《曾國藩家書》作爲其代表作,與《傅雷家書》、《一生忠告》並稱三大家書。《曾國藩家書》分爲修身篇、勸學篇、治家篇、理財篇、交友篇、爲政篇及用人篇。

修身篇中:“凡人作事,便須全部精神往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大約以能立能達爲體,以不怨不憂爲用。立者,發奮自強,站得住也,達者,辦事圓通,行得通也”

勸學篇中:“蓋世人讀書,第一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敢爲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交友篇中:“凡事皆貴之,求師不專,則受益也不入,求友不專,則博愛而不親,心有所專宗,而博觀他塗以擴其只,亦無不可,無所專宗,而見異思遷,此眩彼奪,則大不可。”

當然,曾國藩是功還是過,後人如何評價,歷史終究是客觀和公正的。正如丘吉爾所說:“建築師造就了建築物,建築造就了建築師。”對於曾國藩,歷史造就了曾國藩,曾國藩也影響了中國近代歷史。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13

作爲中國近代史上地位顯赫而又最有爭議的一位人物,其所着的《曾國藩家書》是研究曾國藩其人及這一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定,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蘊含真知良言。儘管曾氏着作留傳下來的太少,但僅一部家書足以體現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從而贏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並使其成爲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尊精神偶像。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此刻他寫給兒子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爲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類,共10大類。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薰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並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恆、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爲“官場楷模”。他熟讀中國歷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澱了一整套官場絕學,用之於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代社會裏,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大多數官宦之家,盛但是三代,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幹部。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14

家,簡單的一個字,能引起無數人的情感共鳴。因爲家是每一個人最初的記憶,也是我們最終的歸宿。莫爾說:“爲了尋找想要的東西,我們走遍全世界,回到家找到了”。中國古人推崇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家是個人通向外界的重要紐帶。而今天我們要感受的一封家書,是清末大師曾國藩。

修身立命,是我在讀完這本書後的.第一感,但又不同於王陽明的機敏勇謀,曾國藩一位書生,也讓我很好奇,他是如何成爲最終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國家棟梁。這讓我不禁好奇,這是一位怎樣的人呢?如何讓自己最終成就一番事業的呢?

全書共167封,覆蓋了曾公人生31歲到57歲的重要時光,曾國藩說,勤則百弊除,並且他很強調一個字“恆”,持之以恆的恆。

另外,在如何讀書,讀好書,方面也令人醒悟許多。“曾以爲學四事勉兒輩:一曰看生書宜求速,不多讀則太陋;一曰溫舊書宜求熟,不背誦則易忘;一曰習字宜有恆,不善寫則如身之無衣,山之無木;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則如人之啞不能言,馬之肢不能行四者缺一不可,蓋閱歷一生深知之,深悔之者,今亦望家中諸侄力行之。”總結了一下,主要是四個字:“看”“背”“寫”“作”

一看,“生書”即沒有讀過的書,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課外書,雖然考試不考,但也要多看,快看,不用字字弄的明白,多多這類書可以用來開闊眼界、擴大知識面,曾國藩認爲,看得快才能看得多,並積累多。

二背,“舊書”就是考試要讀的書,古代讀書人蔘加科舉考試,經常要背誦四書五經之類的書籍,想考試過關就必須熟讀背誦。如今,我們學生的課本也要熟讀,熟記,因爲課本上的知識都是考試必考的內容。

三寫,寫字,指的是寫毛筆字,在古代,讀好書的同時還要練一手好的毛筆字,而毛筆字的練習需要毅力和耐力,需要長期堅持,纔能有所成效。字寫得如何,能反映一個人的品行和修養,所以有“字如其人”之說!現在孩子學毛筆字的不多,寫的好的更少,原因大多都是不能堅持,堅持下來的都會有所成就!

四作,“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則如人之啞不能言,馬之肢不能行。”作就是指寫文章,寫文章的時候,一定要認真思考,甚至是苦思,思考好了再寫。不善於寫文章的人就像啞巴不會說話、不會行走的馬一樣。如今,寫作能力越發顯得重要,有好的口才文采,纔會讓一個人更加閃亮。

爲學四要事,是曾國藩一生經驗的總結,凝結了他的經驗和教訓,給我們以後的學習和讀書指出了正確的方法和道路!看生一拓域,溫舊一鞏,;習字一善書,作文一思辨。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15

從小至今讀過的書籍很多,似乎哪本書看完後都有感觸。但仔細一想,十多年前我看過的《曾國藩》這部小說給我的感觸最深。

這部三卷本的小說是我省現任作家協會主席唐浩明的成名之作,對100多年前清朝的大人物曾國藩作了深入細緻的刻畫和描寫。記得我當時從書店買回這套書,只花兩個通晚就看完了。

曾國藩歷來是個有爭議的人物,譽之爲聖賢、毀之曰元兇。但掩卷長思,曾國藩的確是個能人、是個功德近乎完美的人。大致說說吧:

一是他的'進取精神值得學習。他從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鄉下孩子,通過科舉考試,先是秀才、再考舉人、最後考中進士,並進入當時朝廷的最高學問機構翰林院。這條路徑絕不是一般人所能走下去的,但他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居然成功了。除開天份、機遇之外,更多的是他那頑強的學習精神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