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

讀後感9.49K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領悟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曾國藩家書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1

作爲中國近代史上地位顯赫而又最有爭議的一位人物,其所着的《曾國藩家書》是研究曾國藩其人及這一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定,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蘊含真知良言。儘管曾氏着作留傳下來的太少,但僅一部家書足以體現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從而贏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並使其成爲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尊精神偶像。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此刻他寫給兒子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爲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類,共10大類。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薰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並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恆、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爲“官場楷模”。他熟讀中國歷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澱了一整套官場絕學,用之於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代社會裏,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大多數官宦之家,盛但是三代,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幹部。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2

曾國藩,字伯涵,號滌生。湖南湘鄉人。他一生嚴於治軍、治家,是中國近代史上最顯赫(治理湘軍、洋務運動)和最有爭議的人物(天津教案、鎮壓太平天國)。作爲漢族人,他能在滿清的統治下官至一品,同時言、行、德又爲後人所傳頌。因此,作爲這樣一個影響深遠的.人物,他的思想和學識都是值得借鑑和學習的。其中《曾國藩家書》作爲其代表作,與《傅雷家書》、《一生忠告》並稱三大家書。《曾國藩家書》分爲修身篇、勸學篇、治家篇、理財篇、交友篇、爲政篇及用人篇。

修身篇中:“凡人作事,便須全部精神往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大約以能立能達爲體,以不怨不憂爲用。立者,發奮自強,站得住也,達者,辦事圓通,行得通也”

勸學篇中:“蓋世人讀書,第一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敢爲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交友篇中:“凡事皆貴之,求師不專,則受益也不入,求友不專,則博愛而不親,心有所專宗,而博觀他塗以擴其只,亦無不可,無所專宗,而見異思遷,此眩彼奪,則大不可。”

當然,曾國藩是功還是過,後人如何評價,歷史終究是客觀和公正的。正如丘吉爾所說:“建築師造就了建築物,建築造就了建築師。”對於曾國藩,歷史造就了曾國藩,曾國藩也影響了中國近代歷史。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3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他整頓吏治、倡導科學,使的滿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樣影響深遠。作爲中國近代史上地位顯赫而又最有爭議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國藩家書》行文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蘊含着真知良言。儘管曾國藩著作留傳下來的很少,但僅一部家書足以體現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從而贏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

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爲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交友類等10大類。曾國藩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薰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並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恆、修身等方面,都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述人生理想和道德修養。他每日記日記,將一念之差、一事之失,都記於當天的日記裏,對自己的錯失,毫不留情,並且還和好友互相傳看,以達到監督的作用。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代社會裏,確實有警醒世人的作用。

這本書讓我們受益匪淺,非常值得一看!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4

勤儉自持,不分官宦黎庶。“餘服官二十幾年,不敢稍染官宦氣習,飲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風”,曾國藩位至宰輔,但十分儉樸。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帶領子女住在鄉下老家,門外不許掛“相府”、“侯府"的匾。曾國藩要求"以廉率屬,以儉持家,誓不以軍中一錢寄家用”。夫人在家手無餘錢,親自下廚、紡織,因一生習勞習苦,厲勤從儉,從而贏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

勤儉自持,重在嚴於律已。“孫等在京,別無生計,不能備仰事之資寄回,不勝愧悚”,曾國藩常常因爲沒錢孝敬父母而內疚,因沒錢養家而深感揪心,而當時曾國藩剛剛蒙皇上天恩,得會試分差”,按理說應該有絡繹不絕的'黃金白銀送過來,何至於連家裏都無法接濟呢?不經商、不收受,處處嚴於律己,以至於窮到連回鄉省親的資費都沒有的地步。

勤儉自持,更要兼善他人。“家中有人做官,則待鄰里不可不略鬆,而家用不可不守舊”,曾國藩不僅以身作則,寧窮不貪腐,還爲身邊人樹立了榜樣,立下了規矩,保持清貧。正因爲在朝爲官,就更要寬人嚴己,更要約束親戚鄰里,做到了慎微,慎獨,慎權。

勤儉自持,是家興之基,更是國強之本。自從黨中央倡導節約以來,全國人民積極行動,僅“光盤"行動,每年在餐桌上節約的脂肪量可達800萬噸,相當於1500萬噸大豆的油脂含量,被視爲微不足道的餐桌殘餘卻能減少每年1000多萬噸的大豆進口。以小見大,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不能止於餐桌,更不能僅僅將節儉之風興起於一時。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今天,我們有責任更注重勤儉自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合格公民、有志青年。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5

最近無意在家中書架發現了爸爸買的一本《曾國藩家書》,好書!目前雖未完全看完,但內心已感受頗深。曾國藩家書雖說是寫給親人的書信,但是更多也表達了曾國藩對事物的種種看法,書裏的信件是按時間序列排序,通過他寫給父母、兄弟的信,可以窺到他個人成長進步的軌跡。

曾國藩的每一封家書都飽含了他對家人的關切之情,雖離現在相隔百年之久,但是書信中給人的感覺還是如此親切與真實,就像在讀自己親人寫的書信一樣。

曾國藩書寫的家書跨越時間較長,在讀家書的時候,也就像經歷其一生一樣,感悟着曾國藩的人生起伏變化。關於讀《曾國藩家書》帶給我的有以下幾點啓發:

多思考

曾國藩喜歡思考事情的本質,往往會帶給他不一樣的見解,從而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貴堅持

曾國藩能夠正視自己的缺陷和不足,缺點都及時改正,對自己要求極其嚴格,他一生都在不斷反思中前行;

外圓內方

堅持自己的原則,但與人相處剛柔並濟,這也是他在經歷了重大挫折之後領悟到的,行事過於方剛者,表面上似乎是強者,實際上卻是弱者,所謂“大柔非柔,至剛無鋼”;

大局觀

曾國藩總能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問題,從長遠看待問題,不被一時一地之得失左右,不受傳統思想桎梏,在與洋人交往中可見一斑;

胸懷寬廣

他一生中遭受了太多的排擠,也面對了很多的輿論壓力,但他都以寬容的心態面對,做事的時候放下得失心,做好自己能做的,結果如何不是一己之力能決定的。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6

終於讀完《曾國藩家書》頗有感觸。其實,很喜歡曾國藩這個人,以及他的好家風,甚至對湖湘人也格外敬佩。他們家的家風和我們李家的家風是很相像的,而且他的家訓,和爸爸對我的`諄諄教誨如出一轍。

關於讀書,關於做人,關於養病、養生,關於軍事,我從中學到了很多。

我們這些人讀書,只爲了兩件事:一是修進德行,講求誠意,正心、修身、齊家的辦法,以求不愧此生;一是修行學業,練習記誦詞章的方法,以求能自強自立。

這幾天對《曾國藩家書》的閱讀,讓我有了謙卑之心。讀書寫字的意志更加堅定,並且,並不是爲了考取功名而讀書,讀書沒有那麼利益化,寫字也有恆了,但願我能堅持下來。

談書法:“真知大源,萬萬不可自暴自棄。”

“天下的萬事萬理都是出於乾、坤二卦。就拿書法來說:純以神行,大氣鼓盪,脈絡周通,潛心內轉,此乾道也;結構精巧,向背有法,修短合度,此坤道也。凡乾以神氣言,凡坤以形質言。禮樂本於乾,禮本於坤。作字而優遊自得真力彌滿者,即樂之意也;絲入扣轉折合法,即禮之意也。”

曾國藩說,不要過於相信醫藥是對的,怪不得河西很多善良的醫生不肯給我開藥了,我想,堅持吃藥,不如堅持養生;到處旅行,不如在家讀書寫字。守一方寸土,守一寸財情,何必花銷過大,每次花錢大手大腳,仗義疏財後,都會有負罪之感。寒士家風不可缺。

做人不求盡善盡美,不可求自己完美,守缺也是積福。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7

曾國藩,在中國近代史上是一個很顯赫也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曾國藩家書》主要是記述曾國藩一生主要活動,反映其從政、處世、治家、治學、治軍的重要思想。毛澤東評價曾國藩,“餘於近人,獨服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影響之大。讀完所有家書,對我個人觸動最大的主要是以下四個方面:

1、學習其養生之道

曾國藩重視養身益壽之道,在許多書信中提到“謹守父親保身之訓”,“節勞、節慾、節飲食”,正是由於他對養生之道的重視,纔有了強健的體魄,使在身體上能夠保證其南征北戰和幾十年擔當國家棟梁之大任。

2、學習其讀書方法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讀書要樹立一個目標,通過廣泛讀書、堅持不斷地讀書,才能夠取得成功。

3、學習其治軍之道

曾國藩與其弟曾國荃諸多的書信所談,非政即軍。對曾國藩的治軍之道,其時曾國荃鎮守南京,已是萬軍之將。曾國藩在信中一條是勸他戒躁,處事一定要沉着、冷靜、多思;另一條是勸他要注意及早選拔替手,說‘辦大事者,以多選替手爲第一義’。”

4、學習其爲人之道

《曾國藩家書》通篇展現了曾國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畢生追求。例如,在寫給弟弟的`信件中,多次語重心長的叮囑、期盼和警醒:“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傲氣既長,終不進功,所以潦倒一生,而無寸進也”。曾國藩一生奉行爲政以耐煩爲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爲官自傲。是晚清第一中興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最高統帥,後世曾譽爲“千古第一完人”。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8

當今時代,隨着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無論多遠,都好像在咫尺之間,都可以通過電話、短信、微信、網絡進行隨時隨地的交流。

但是,無論如何方便快捷,總覺得少了一點感覺。不知道現在的年輕人有多少人寫過信,回想起學生時代,自己也成寫過信收過信,那一封封透着墨香和紙香味的信,讀起來,感覺特親切特溫馨,信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活靈活現,都栩栩如生,彷彿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

《曾國藩家書》中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艱難的家書,字裏行間蘊含的是對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兒、親朋好友的濃濃的'掛念、敬重、關懷、關心之情,每一封家書都洋溢着濃郁親情。一代名人重臣通過家書讓我們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養。看他的家書,感受到的是他骨子裏那份對家人的濃濃親情。作爲一個在京城做官的人,他在給祖父的一封家書中寫到,“在京爲官之人都是東拆西借的過日子……”他在家書多次提到生活的艱難,但是總是盡力的幫助家人和親朋。

看到這些,我感動了。如今,我們生活的時代,雖然物質生活非常富足,但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也許我們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們心裏少了像他一樣的親情和友情。更深一層的思考中,我頓悟到,維繫親情和友情的金鑰匙不是名利,而是深厚的文化修養和道德薰陶。

沒有文化和道德修養的人,即使披金戴銀,擁有萬貫家財,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動物而已。因爲人畢竟是靠感情維繫的動物,沒有感情與禽獸無異。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9

曾國藩,作爲中國自孔子以後的一個半完人中的半個,其在立言立德立功這三個中國傳統文人中的三大標準方面幾乎都做到了,這真是非常難得。雖然說他是半個完人,其中不無貶損之意,但是也未嘗不是一種肯定。曾國藩一生律己很嚴,治家有道,治軍有方,堪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在曾國藩的家書中,對於這些方面都有非常詳細的論述。

在這部《曾國藩家書》裏面,我首先關注的是他在書信中所涉及到的大量的關於徵繳太平天國的內容。曾國藩的書信翔實具體,是非常好的指導了他在平定太平天國的過程中如何治軍,如何佈置安排的史實性材料。比如曾國藩在咸豐四年四月初四的家書中就詳細記錄了湘潭之役,其副將塔齊步大破太平軍的情況。而且尤爲難得的是他也沒有諱言自己的戰敗,其親自率領的'軍隊居然遇敵潰。結合曾國藩在書信中的這段描述,以及其他的歷史材料,對於這一形象更加充實而立體的影響。

由於曾國藩此後自帶兵必遭敗績,因此他避開了安慶和天京的兩場大戰的前線,但在書信中依然可以看到他對九弟困守前敵的殷殷關切之情。曾國藩的家書對於我們瞭解太平天國那一段的歷史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應該多讀一讀。

此外,既然是家書,所以在對於子女的教育,家人如何相處等方面曾國藩也都在家書中不因厭煩的一一寫明,他指導自己的兒子曾紀澤和曾紀鴻如何治學讀書,把兩個兒子都培養成了非常優秀的道人才。而且曾國藩眼界開闊,還指導曾紀澤要學習外語,最終早就了中國第一個大使。這些內容對於今天我們研究學問,教育子女,甚至爲人處世也都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10

日前,在大班家長講座上,西津國小汪寧老師的講座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資料既通俗易懂又富有內涵,結合她二十多年的教育經驗解讀了“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從而順利實現幼小銜接、幫忙孩子平穩過度。其中對家長的言傳身教進行了風趣幽默又一語中的的講評,指出了家長的引導對孩子的學習成長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家庭氛圍的耳濡目染、習慣的力量、品質的培養、身教勝過說教。

《曾國藩家書》中也指出:“至於擔當大事、修身齊家全在明強二字”;“教兒女輩,以勤儉謙三字爲主”;“在自修處求強則可,在勝人處求強則不可”。曾國藩出將入相被後世譽爲“爲師爲將爲相一完人”,在家書中有多篇涉及對家人的'關懷備至、對晚輩子侄的循循善誘、諄諄教導,從正面勉勵督促子侄用功讀書、謙遜做人。後代中出現了曾紀澤、曾廣鈞、曾寶蓀、曾憲植這樣著有成就的人物。如:“吾輩讀書,只有兩事:一者進德之事,一者修業之事”、“惟願諸弟發奮立志、念念有恆”、“教訓厚被子地,以勤苦爲體,謙遜爲用”、“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家書主旨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現代社會讀《曾國藩家書》,確實有實用價值。也對家長、老師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帶給了借鑑和參考。帶給給孩子一個溫馨民主的家庭氛圍,重視孩子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培養,給予孩子健康的體魄、正確的價值觀,這纔是真正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11

曾國藩是晚清大儒,爲現當代諸多名人所敬仰萬分,所以想試讀讀曾國藩的書,以增裨益。《曾國藩家書》收入了曾國藩自出仕始至終的經典家書,其中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很多,在此,我也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中國文人所敬仰之人被稱之爲聖賢,這也是先賢們所追求的目標,爲了這個目標,一代代人不斷努力,但成爲聖賢的人屈指可數,可見成果之難,曾國藩也是其中之一,從他的家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他不斷追求的精神。聖賢者,首先爲聖,聖者就是一種近乎完美的狀態,曾國藩也就是不斷追求這種狀態,不斷地完善自己的'品德,日日省乎己,向着完人不斷地努力,縱慾的自責,自滿則自遣,在不斷地自省中,曾國藩他謹言慎行,孝順父母,疼愛弟兄,爲儒林人士的楷模和典範。

其次,聖賢者,賢者也,賢者,學識淵博,能力超羣。曾國藩在嚴於律己的同時,在爲官上也是做到了極致,他在清政府、外國人、太平軍之間周旋,屢敗而屢戰,遇挫則愈強,提拔了諸如左宗棠、李鴻章等晚清重臣,推動的洋務運動的發展,爲中國近代化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是爲賢者。

青年時期,潛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的結論。即使是在晚年,他還曾說:曾國藩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曾國藩身上的許多優點尤值得現代的我們認真的領會和學習。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12

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有人曾評論他:是一個“辦事(幹出事業)兼傳教(留下思想學說)之人”。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他被認爲是中國近代最後一個集傳統文化於一身的典型人物,他的成功給我的啓示是:處在變革時期而浮躁不安的中國人,依然需要來自本民族文化的滋潤。這種啓示,因爲同源同種同血脈的緣故,而顯得更親切,更實用,也更有效。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纔有真進步。

讀《曾國藩家書》,從第一封家書開始,筆者就被書裏濃濃的親情味所感染。隨着閱讀的深入,這位被譽爲“清朝第一中興名將”的形象在筆者心裏徹底被改變了。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艱難的家書,字裏行間蘊含的是對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兒、親朋好友的濃濃的掛念、敬重、關懷、關心之情,每一封家書都洋溢着濃郁親情。看的筆者都想讓時光倒退幾十年,重新回到僅靠書信聯繫的時代。

如今人們,就應說是趕上了好時光。隨着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無論多遠,都好像在咫尺之間,都能夠透過電話、信息、微信、網絡進行隨時隨地的交流。電子通訊技術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現代人能夠說已經告別了原始的信紙、信封。但是,無論如何方便快捷,總覺得少了一點感覺。讀着《曾國藩家書》,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十幾年前自己寫信讀信的情景。那一封封透着墨香和紙香味的信,讀起來,感覺特親切特溫馨,信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活靈活現,都栩栩如生,彷彿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讀着親朋好友的來信,感受到的是寄信者那份濃濃的親情友情。如今,無論是接電話還是看信息,總覺得少了一點韻味和感覺。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13

曾國藩生於清代,早年的他並不聰慧,命運多舛。但他憑着自己的努力,成爲了晚清重臣。他的智力雖然不如別人,但他時刻檢省自己。一點點努力,堅持了幾十年。對後代的教育,曾國藩也是如此。連一個有些愚笨的人都能靠自己的努力成功,我們這些人有什麼藉口不勤奮呢?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走捷徑,一定要腳踏實地。

在曾國藩平叛有功後,被升爲了二品大員,但他卻保持低調謙虛;在滿朝文武都以天朝上國自居的時候,曾國藩卻在學習西方的知識,爲晚清中興做出巨大貢獻。謙虛,讓我們不斷進步,不因爲自己取得了一點成就而沾沾自喜,目中無人;謙虛,讓我們不斷進步。“滿招損,謙受益”,謙虛,讓我們成爲更好的'自己。

曾國藩雖爲晚清重臣,但他認爲“窮”乃“善身”之道,並以此教育後代。如果一個人或一個家庭不懂節儉,最終一定會走向敗亡。就像我們不能互相攀比鞋子,書包等。應該一切從簡,好好學習。不然會因爲攀比而變得荒廢學業,一天到晚只關心物質。要勤儉自律,在物質生活上主動跟貧寒之士一樣,能做到這些的人,將來就有可能成大器。

曾國藩之所以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是因爲他知道“人敗皆因懶,事敗皆因傲,家敗皆因奢”的道理。我們也要學習他勤奮,謙虛的優點,一點點的進步,成爲更好的自己。但是也不要過度的去謙虛,過度的謙虛會讓人失去很多鍛鍊的機會。

有些人讀了這篇文章後可能會認爲,“那我一定要成爲第二個曾國藩”之類的,卻不知道有些東西不要過度地去追求,過度的去追求,也是一種“奢”。不需要做得像孔子,王陽明和曾國藩那樣,只要去儘自己所能就好了。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14

曾國藩是晚清中興之名臣,近代聖學之儒宗,“文章道德,冠冕一代”,被後人稱“半個聖人”。讀《曾國藩家書》可以深刻體會到曾文正公在“修身齊家,治兵用人”等方面的成就,亦可以深刻感觸到曾文正公不懈奮鬥的一生。十年的太平天國運動,他成就了自己,也扶晚清大廈之將傾,最終雖未能出將入相,但亦可稱得上一代之名臣儒宗。

首先,在修身方面,講求“勤敬”,勿傲勿惰,黎明即起,灑掃庭除,且要做一個“勞謙廉”的君子,後來又講“倔強明強,崇儉虛心,豁達衝融”等內聖之法。

其次,在治學方面講究“專恆”,曾文正公說:“用功譬如掘井,多掘數井而不及泉,不如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在讀經史方面,他教育子弟:“要計劃好,每天至少讀二十頁,不必窮盡經義,避免兩天打漁三天曬網的情況,有的.人甚至一生也未能讀完十三經。”教育子弟用功讀完經書。他還說:“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恆爲主”。

第三,在治家方面。有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有持家八字決:早寶考掃書蔬魚豬。還講,人生並不是總以功名爲第一,孝勞亦可也。教育子弟間和睦時講,“未聞有兄弟不和而家業興旺者,未聞有兄弟和而家業不興者”總之,治家第一要孝,第二要兄弟和睦。

第四,在用人方面。曾國藩在平定太平天國之時,凡是自己親自帶領打的仗,是“屢敗屢戰”,而凡是他手下大將打的仗多數都是勝利的。石達開曾經評判曾國藩:“雖不善戰,而能識拔賢將,規劃周密,起事以來未曾聞也。”曾所編《冰鑑》即是觀人識人之書。

曾國藩的經世致用之學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學問源泉。若能善學善用,則對我們來說將是受用無窮的。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15

曾國藩,在中國近代是一個很顯赫也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曾國藩家書》主要是記述曾國藩一生主要活動,反映其從政、處世、治家、治學、治軍的重要思想。毛澤東評價曾國藩,“餘於近人,獨服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影響之大。讀完所有家書,對我個人觸動的.主要是以下四個方面:

01、學習其養生之道

曾國藩重視養身益壽之道,在許多書信中提到“謹守父親保身之訓”,“節勞、節慾、節飲食”,正是由於他對養生之道的重視,纔有了強健的體魄,使在身體上能夠保證其南征北戰和幾十年擔當國家棟梁之大任。

02、學習其讀書方法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讀書要樹立一個目標,通過廣泛讀書、堅持不斷地讀書,才能夠取得成功。

03、學習其治軍之道

曾國藩與其弟曾國荃諸多的書信所談,非政即軍。對曾國藩的治軍之道,其時曾國荃鎮守南京,已是萬軍之將。曾國藩在信中一條是勸他戒躁,處事一定要沉着、冷靜、多思;另一條是勸他要注意及早選拔替手,說‘辦大事者,以多選替手爲第一義’。”

04、學習其爲人之道

《曾國藩家書》通篇展現了曾國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畢生追求。例如,在寫給弟弟的信件中,多次語重心長的叮囑、期盼和警醒:“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傲氣既長,終不進功,所以潦倒一生,而無寸進也”。曾國藩一生奉行爲政以耐煩爲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爲官自傲。是晚清第一中興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後世曾譽爲“千古第一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