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書筆記

【精選】讀書筆記作文集錦7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書筆記作文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讀書筆記作文集錦7篇

讀書筆記作文 篇1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十九世紀有兩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就是海倫?凱勒。”最近我讀了一本關於海倫的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的心被海倫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在書中,海倫說:“知識給人以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智慧,應該說知識就是幸福,因爲有了知識,就是摸到了有史以來人類活動的脈搏,否則就不懂人類生命的音樂!”。的確,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的,正是知識使海倫創造了這些人間奇蹟!

海倫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運的,正是因爲有了知識,她才如此幸運。在她19個月失去視覺和聽覺後,就與這個世界失去了溝通,失去了聯繫,這個的幼小生命不知道如何排譴與世隔絕的孤獨感,她古怪、粗暴、無禮,直至她的莎莉文老師走進了她的生活,教會她認字,才使她張開了心靈的眼睛,得以與人溝通。一接觸到了知識,孤獨的海倫意識到只有知識才能鋪就一條通向光明之路。當海倫感悟到“水”——這個她所認識的

峯,跌倒了再爬上去,每得到一點進步,就有一份鼓舞,逐漸看到更爲廣闊的世界,直到璀璨的雲端、藍天的深處、希望的頂峯!這些知識,像一道道彩虹,點亮了海倫心中的燈,照亮了她的內心世界,也架起了海倫和這個世界溝通的橋樑!

書中,海倫用細膩的筆觸,對大自然景色的描寫,使人很難相信出自一位盲聾人之筆;她去騎馬、划船、游泳、劃雪橇,甚至獨自一人月夜泛舟,用心去領略月下荷塘的美景;她去參觀博物館,“聽”音樂會,甚至去“欣賞”歌劇……我相信她一定是用心來感受這個世界,用心來享受生命。她遠比我們這些正常人活得幸福、活得充實、活得有意義!是知識給了她生活的勇氣,是知識給了她接受生命挑戰的力量,使她能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是知識使她產生了一種的信仰:現實環境固然可怕,但人類應該抱持希望,不斷奮鬥。生命的意義何在,人生的價值何在?人的一生是短暫的,我們似乎從未想過或不敢想象未來的世界,每日懶懶地生活,懶懶地工作,遇到困難就怨天尤人,抱怨上天不公。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時間如流水飛逝,過去的日子不再重現,當我們回首往事,是否值得留戀?是否值得紀念?假如,我們每一個人,都用知識點亮自己心中的燈,我相信,這個世界將是一片光明!的確,我們太幸運了,我們擁有美好的一切——健全的體魄、良好的學習環境、優秀的老師??從今天起一定抓緊每一分一秒,不要讓光陰虛度,不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要像海倫凱勒那樣,不埋怨、

不放棄,好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奮發學習,以微笑面對厄運,以頑強的毅力克服困難,以傑出的成就顯示生命的價值。

讀書筆記作文 篇2

這合肥的張氏四姐妹在我心中其實是絲毫不亞於宋氏四姐妹的。只是遠離了政治和娛樂,寄身於學術和文化,也就選擇了遠離了大衆。有人稱,這四姐妹是中國最後的閨秀。是的,從此中國便沒有了貴族。

我理解的,貴族之所以是貴族,更多的是精神氣質的與衆不同。因爲有經濟實力,無需爲生存奔波,於是畢生精力縱情於所好,超出塵世之外過着更爲高尚的精神生活和靈魂生活,孜孜不倦,由此便會出來更多的藝術家和學者。

其實,身形是有限的,滿足基本欲求即可,其他的只是多餘。如蘇格拉底看到集市滿目琳琅的商品說出了那一句智慧名言“這裏有多少東西是我用不着的啊!”這麼說來,其實有很多的人可以去做“貴族”,只是現實中的貴族爲什麼總是少數呢?一來大多數人都還是執着於世俗,維持生計以後便要求更多的物質享受;二來大多數人都沒有如此的高度與胸懷來達到過精神生活的標準,“用”與“沒用”是其判斷標準,與世俗無用,要它幹嘛呢?於是這構築通往精神階梯的“無用”之物往往遭遺棄;三是隨波逐流,沒有時間聽聽內心獨白,人有我必有,最好人沒有我也有,如此纔可證明自己的能力與價值。說白了,還是執着於世俗,超脫不出。只要能夠放下,便可放心去飛。如莊子所云“逍遙遊”。只是,塵世之中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放下?

這四姐妹是能夠放下的。無論是在合肥老家、蘇州新宅還是身處戰火紛飛的亂世抑或是人性泯滅的文革時期,始終能夠如一,隨波不逐流,融入世俗生活卻不執着於世俗生活。大姐元和衷心於崑曲,二姐允和、三姐兆和夫唱婦隨,照顧家庭教書育人,四姐充和,習書法、唱崑曲、作文章,樣樣都大放光彩,真正的活出自我。

佛家說萬法皆可,不可執著。四姐妹於愛情也都是順其自然,剛柔相濟,來了便接受,沒來便等待。始終明白誰是適合自己的人,誰是應該放棄的人。一旦放棄,絕不後悔。一旦選擇,絕不抱怨。元和與顧傳玠、允和與周有光、兆和與沈從文、元和與傅思聰,哪一對都是令人羨慕的相濡以沫、伉儷情深,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生命有目標,但是不必用蠻力來達到。有一顆強大而豐盈的內心,遠勝於家財萬貫、高管爵位。最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如此,便能心安。曾經認爲人是可以超脫於環境的,事實證明,暫時的其實是可以的,但是很痛苦,長久下來,發現自己還是在原本的環境的轉圈圈。若是超脫不了,“乘物以遊心”或如楊絳所言“人可以凝練成一顆石子,潛伏見底,讓時光像水一般在身上湍急而過,自己只知身在水中,不覺水流...”我想,還是可以做到的。

讀書筆記作文 篇3

讀《表徵——文化表象與意指實踐》

在結構主義的影響下,斯圖爾特·霍爾通過《表徵》一書闡述了了其“文化表徵理論”。他從馬克思主義生產循環觀出發,探討了文化循環的模式,並將“表徵”看作文化循環的主要要素和環節加以論述。

(一)《表徵》基本概念和要點的梳理

在導言部分,作者重點探討了文化、語言、意義以及它們之間和與表徵系統之間的關係。霍爾認爲,文化本身就是一種表意的實踐,它的決定性產品就是:意義。語言是在一種文化中表達思想、觀念和情感的“媒介”之一;意義得以產生和循環的最具優勢的一個“媒介”就是語言。關於表徵、意義和語言之間的關係,霍爾說,“表徵意味着用語言向他人就這個世界說出某種有意義的話來,或有意義的表述這個世界。”表徵的實踐就是把各種概念、觀念和情感在一個可被轉達和闡釋的符號形式中具體化。意義爲了在某一文化中有效的循環則必須進入這些實踐領域。意義的產生是通過語言進行的,同時這是一個雙方的、互相影響的過程,表徵的功能不是單向的,而更像是“對話”,是互相交流共享的過程。

第一章中霍爾對錶徵運作的理論和過程做了詳盡的闡述。 霍爾認爲,文化產生意義過程的核心,存在着兩個相關的“表徵系統”。第一個表徵系統中所有的事物能被聯繫於人們頭腦中擁有的一套概念或心理表象,使我們能賦予世界以意義。第二個表徵系統依靠的是在我們的概念圖與一系列的符號之間建構一系列相似性,這些符號被安排、組織、代表或表徵那些概念的各種語言。各種“事物”概念和符號間的關係是語言中意義產生的實質所在。而將這三個要素連接起來的過程就是我們稱之爲“表徵”的東西。可見,意義是在表徵系統中被建構的,是一種意指的實踐。 也可以說,“表徵”建構了我們的意義世界。“表徵”的具體運作方式有三種:反映論途徑、意向性途徑和結構主義或構成主義途徑。其中,霍爾重點論述了結構主義的兩種觀點——語言符號學和“話語”。前者主要植根於索緒爾語言學到羅蘭·巴爾特的符號學,是從符號的角度闡釋文化和表徵,被看作一種“詩學”;後者則是從福柯的“話語”理論出發,探討了知識與權力的關係,認爲話語建構了意義以及何效的主體一位置,而被看作是“政治學”。

受索緒爾符號的意指作用和符號的任意性特徵的啓發,霍爾提出,被表徵的系統建構出來的意義是由信碼建構和確定的。信碼是我們所說和聽的可理解性成爲可能,並且在我們的概念和語言間建立起課轉換性,這一可能轉換性把意義由說傳者送到聽者並使之得以在一種文化內有效地傳播。

巴爾特強調結構語言在文化符號中的作用,而形成了直接意指層和含蓄意指層的構成分析。直接意指層涉及意義的第一個層級,是單純的、基礎的層級,能指與所指之間是描述性的。含蓄意指層是普遍的、綜合的、蕪蔓的,在這一層級中,所指同文化、知識、歷史密切交流,是根據社會意識形態、普遍信仰、結構概念及社會價值體系等更廣泛的領域來解釋各種完成了的符號,這是代表了“他性”的信息和意義,巴爾特稱之爲“元信息”或“神話”。符號學應該透過文化文本的表面意思,達到其底層及各種隱喻層背後的意思。

福柯轉向了話語的研究。話語是一組陳述,它爲談論一個特別的話題提供一種語言,是一種以特定方式建構該話題的東西。闡明一個話題和一個調查領域的方法就是知識。與巴爾特不同,對福柯而言,知識不能被簡化到純粹“意義”的或“語言”的領域,因爲所有知識都是作爲一種有歷史境遇的社會實踐來運作的:所有的知識都是權利/知識。各種話語並不是簡單的反映“現實”,而是他們在一種特殊語境中建構現實以使之符合於各種特定的權利關係。福柯認爲是話語自身建構了使它因此而有意義和有效的主體——位置,無處不在的權利是隱藏之意義背後的直接動因。

(二)我的思考——關於符號力量和傳媒神話

只要人們具有話語的力量,就一直存在着敘事的力量。媒體使用人人都能理解的簡易編碼或者信碼,把不同階層的人集結起來,創造了一個文化活動的場所,製造了名典,製造了潮流,製造了新的意識形態和生活方式。這可以說是傳媒的敘事神話和符號權利。霍爾認爲媒介是表意的工具。媒介通過表意過程構建現實,制定“形勢定義”,給受衆提供一個世界的圖景。巴爾特通過具有意大利特色的“潘尼拉”的廣告說明廣告符號傳播一種民族主義。20xx年豐田汽車的“霸道”廣告在中國引起了軒然大波。廣告中的豐田汽車停在兩隻石獅子之前,一隻石獅子拾起右爪做敬禮狀,另一隻則向下俯首。廣告語即爲:“霸道,你不得不尊敬”。這則帶有強烈民族性廣告一出現就引起了國人的強烈不滿。我們暫且不追究商家設計這則廣告是否考慮到了民族性,但是在中國人的眼中,這則廣告確實傳播了一種民族傾向,中國受衆擁有共同的文化信碼,因此會帶有強烈的民族情感解讀這則廣告的背後的“隱喻”。另外,小說或電視被形態化的文學形象或熒屏形象不僅在文本世界言說,而且在現實世界中強化觀念、建構現實。從《恰同學少年》、《毛岸英》到《潛伏》、《雪豹》,電視熒屏上風起雲涌的紅色經典和諜戰大片,實質是對中國民族精神和民族主義的表徵。媒體的文本內容具有一種隱含作用,也就是巴爾特所說的含蓄意指,或者說霍爾的表徵。在媒體中,“現實”是被建構出來的,它的隱喻作用也是自我建構出的,它在說服我們“需要”做出變化以其適應或趕上我們生活其中的新時代。

讀書筆記作文 篇4

我常常遺憾我家門前的那塊醜石呢:它黑黝黝地臥在那裏,牛似的模樣;誰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留在這裏的,誰也不去理會它。只是麥收時節,門前攤了麥子,奶奶總是要說:這塊醜石,多礙地面喲,多時把它搬走吧。

於是,伯父家蓋房,想以它壘山牆,但苦於它極不規則,沒棱角兒,也沒平面兒;用鏨破開吧,又懶得花那麼大氣力,因爲河灘並不甚遠,隨便去掮一塊回來,哪一塊也比它強。房蓋起來,壓鋪臺階,伯父也沒有看上它。有一年,來了一個石匠,爲我家洗一臺石磨,奶奶又說:用這塊醜石吧,省得從遠處搬動。石匠看了看,搖着頭,嫌它石質太細,不太採用。

它不像漢白玉那樣的細膩,可以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樣的光滑,可以供來浣紗捶布;它靜靜地臥在那裏,院邊的槐蔭沒有庇覆它,花兒也不再在它身邊生長。荒草便繁衍出來,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鏽上了綠苔、黑斑。我們這些做孩子的,也討厭起它來,曾合夥要搬走它,但力氣又不足;雖時時咒罵它,嫌棄它,也無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裏去了。

稍稍能安慰我們的,是在那石上有一個不大不小的坑凹兒,雨天就盛滿了水。常常雨過三天了,地上已經乾燥,那石凹裏水兒還有,雞兒便去那裏渴飲。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們盼着滿月出來,就爬到其上,翹望天邊;奶奶總是要罵的,害怕我們摔下來。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來,磕破了我的膝蓋呢。

人都罵它是醜石,它真是醜得不能再醜的醜石了。

終有一日,村子裏來了一個天文學家。他在我家門前路過,突然發現了這塊石頭,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沒有走去,就住了下來;以後又來了好些人,說這是一塊隕石,從天上落下來已經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東西。不久便來了車,小心翼翼地將它運走了。

這使我們都很驚奇!這又怪又醜的石頭,原來是天上的呢!它補過天,在天上發過熱,閃過光,我們的先祖或許仰望過它,它給了他們光明,嚮往,憧憬;而它落下來了,在污土裏,荒草裏,一躺就是幾百年了?!

奶奶說:“真看不出!它那麼不一般,卻怎麼連牆也壘不成,臺階也壘不成呢?”

“它是太醜了。”天文學家說。

“真的,是太醜了。”

“可這正是它的美!”天文學家說,“它是以醜爲美的。”

“以醜爲美?”

“是的,醜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正因爲它不是一般的頑石,當然不能去做牆,做臺階,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這些玩意兒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譏諷。”

奶奶臉紅了,我也臉紅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恥,也感到了醜石的偉大;我甚至怨恨它這麼多年竟會默默地忍受着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種不屈於誤解的寂寞的生存的偉大。

讀書筆記作文 篇5

篇名:《微笑背後的我很不開心》

出處:《知心姐姐》

感受:讀了這篇文章,我對微笑有了一種新的認識,微笑不僅僅代表愉快的心情,更體現了一種坦然、平和的心態。文中的小作者一直在努力做一個快樂的人,很少和同學發脾氣,每天都以微笑示人。可是有些同學好像覺得她沒脾氣,總往她身上發泄不滿。雖然在這些同學面前很不開心,卻還是強顏歡笑,心裏有說不出的苦澀。我覺得她應該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表達出來,讓這些同學瞭解自己的做事原則,不是隻會微笑的“老好人”。再說,微笑不是隻能“示人”的,它也可以綻放自己的心裏。想要以微笑面對生活,就先在心裏給自己一個微笑吧。我相信,當她坦然、自信地面對這些同學時,同學們也會被她真誠的微笑打動,因爲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表情,它展示的是一種氣度和寬容。

家長手記:微笑面對人生,是一種寬容,是一種大度,是一種氣質。現實生活中要真正做到這一點,絕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不開心的事情,你會憤怒,會傷心,有時也會很無奈。這時候微笑就會彰顯出它非凡的魅力,因爲它有一種可以讓堅冰融化的`力量。微笑面對自己,微笑面對他人,微笑面對生活。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微笑,這個社會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讀書筆記作文 篇6

《追風箏的人》是第一本能夠在我內心引起諸多共鳴的書籍,使我能在閱讀過程中慢慢審視真實的自己。

此刻,我仍然不是很清楚爲何我的感觸會如此強烈;是由於這是我經過重新洗禮決心好好看書的第一本,所以格外傾心;又或者是在這本書的人物性格上看見了自己曾經的影子,然後在別人的故事裏藉着批判別人來重新認識與完善自己。

這本書給我感觸最深的幾點:

一、生理上的不完美並不能成爲別人愛惜你、尊敬你、讚美你、願與你交好的障礙;同時,也不應該成爲斬斷你幸福、快樂的利劍,它只算是一種屬於你的一種標誌。

二、我們經常在做一些事情來救贖我們的心靈,以消解我們的愧疚感,往往最能讓我們心生歉疚的是一顆最誠摯的心,它讓我們無路可逃。

三、也許很多時候我們都很懦弱,並怯於擔當;但總會有機會,我們甘願爲了自己或他人不顧一切,哪怕刀山火海。就如,爲你千千萬萬遍。

四、在社會的殘酷凌略下,哪怕有極度害怕,也別讓心死去;只要心仍活着,活着就能夠看到希望;活着,就有機會賦予生命以新的色彩。

五、我們的一生會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或許跟我們的希望偏差很大,以至於失望到絕望;既然無法改變結局那就試着調整自己最初的標準,降低一點要求,讓失望減至最小值。放開雙手,放開被束縛的心。六、收起嫉妒別人的時間,用心去發現屬於自己的美好,用愛回報愛,別讓自己的過失葬送別人幸福的權利。

故事中,阿里右腿殘疾,半臉僵硬,經常被別人嘲笑,如果按照現代人的標準,阿里又應該如何忍受別人嫌惡的眼光與自己內心的苦楚呢!但是在我看來,阿里雖然有生理上的缺陷,但是他比很多人都過得輕鬆,因爲他看開了這些世俗的標準,別人在乎的他不屑一顧;他每天做着自己認爲該做的事情,愛着自己堅持愛着的人,這是一種類似於不喜不悲的人生境界。

哈桑,他是一個心靈慧巧克力的人,他能夠讀懂別人內心世界,同時包容別人的一切,無私的奉獻自己的真誠,有如天地般厚愛,完全沒有想過回報是什麼。他最令我感動、憐惜、揪心的是他對阿米爾百依百順、無怨無悔、至矢不渝的忠誠。這次是憐惜心疼,而不是以前所認爲的不足與謀。他在困境之中逆來順受,把自己的一切置之度外,這是一種無我的境界,讓我覺得他並不是屬於這個混濁的世界,所以無法以世人的角度去衡量他,僅有的只是由心的不忍。

阿米爾,雖然他曾經妒忌過、欺騙過、虛榮過、背叛過,猶其是對這麼愛他的哈桑,但是我對他並沒有絲毫指責,只是靜靜的觀看他的歷程,他成長的歷程。這纔是真正的人,這纔是人最難避免的過錯,每個人在權衡自己利益的時候往往會出現一些偏頗。我也曾經無視過別人的真心,所以我理解他,並希望看到他成功的救贖自己的心靈,過得新的開始,就像他父親一樣成功救贖;被過去所困無疑使最悲慟的事情。

《追風箏的人》描寫了很多人性的弱點,但我依然覺得它很美,它的美在於告訴了我一個道理:人可以有不完美,只要用真心去面對,去完善,就會找到存在的價值。

天空中,隨時都有一隻懸浮着的風箏,只願存留那顆甘願去追逐的真心與堅持不懈的豪情。

爲你,千千萬萬;隨你,天涯海角。

讀書筆記作文 篇7

今天,我閱讀了法國著名作家、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的科幻鉅作《海底兩萬裏》,它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頑強探索,就是成功之源.此外,這本書還使我瞭解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豐富了我的地理知識.

本書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阿龍納斯教授聽了許多船隻被“海怪”龔擊的事件,他打算和助手康塞爾一起去尋找“海怪”,他們登上了美國戰艦,卻無意地爬在了“海怪”身上.所謂的“海怪”其實是一個潛水艇,它叫“鸚鵡螺”號,船長尼摩和教授他們成了朋友,卻不放過他們,不把他們送往陸地,並在特殊情況下囚禁他們.但教授和他的夥伴環遊各大洋,經歷了種種磨難.從林肯號美國戰艦消失到發現“鸚鵡螺號”;從初識船長到海底森林狩獵;從託雷海峽到擱淺事故遇上巴布亞土着人;從珊瑚墓地到海底隧道;從珍珠養殖場到維戈灣海底寶藏;從海底煤礦到南極探險;從勇鬥鯊魚到血戰章魚;從海洋風暴到海底復仇……最後,教授和同伴在逃離時遇上大漩渦,除了教授和他的同伴外,“鸚鵡號”與船上的成員都消失在海洋裏,教授他們卻重返大陸.

本部小說既是一部驚險的小說,又是一部關於海洋的百科全書,書中描寫的情節引人入勝.此外小說將尼摩船長等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尼摩船長探索海洋,勤思好問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生活中,學習中我們遇到問題也要勤思好問,只有端正了這個態度,困難也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