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青山不老讀後感6篇

讀後感1.21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青山不老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青山不老讀後感6篇

青山不老讀後感1

文章開頭便讓人感到了濃濃的綠意:“四周全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捲過濤聲,葉間閃着粼粼的波光。”

然而,文章所說的這個地方,竟是中國的晉西北,竟是西伯利亞大風常來肆虐的地方,竟是乾旱、霜凍、沙塵暴等與生命作對的惡獸盤踞之地!讀到這裏,我不禁心中好生疑問:“這樣的地方,怎會有文章開頭的那一片綠色?”沒有錯,這綠洲的出現,是因爲那個“手端一杆旱菸袋的瘦小老頭”。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65歲的他居然組織了7位老漢共同治理山溝。老伴過世,他顧不得悲傷,更加堅定了自己要“綠化環境到死”的信念;他的`女兒要接他去城裏享清福,這不是81歲高齡的老人應得的回報嗎?人老了,過平靜的生活不是理所當然的嗎?但是,他,不肯。他堅定不移的相信種樹便是命運的選擇,他執着地堅持着在旁人看來有些可笑、不現實的宿命,把屋後的青山認定爲他最後的歸宿!老人已跨過了八十歲的門檻,卻還有宏偉設想:繼續栽樹......他這樣實現人生的價值;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原本,他(她)(本身)是沒有價值的,他(她)要通過追求,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來實現自己的價值......老人的生命是有價值的,他放棄了人生中一個常人最捨不得放棄的部分:逸。他從沒有萎靡不振過,他把畢生寶貴的時間和精力都奉獻給了“命運的選擇”,爲國家作出了貢獻。放眼老人的一生:他的人生是充實的,還有快樂——因實現了自己的價值而快樂。老人對青山深深地愛着:他創造了它,它也幫助了他——它給了他信仰:堅持自己的抉擇。老人與青山親密無間,老人是青山的一部分;青山也是老人的一部分。

青山不會老;老人也不會老——因爲他有着對生命抉擇的熱情追求和執着堅定的精神,還有,他實現了他的價值,實現了他作爲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價值。

青山不老讀後感2

課文《青山不老》講述了一個81歲高齡的老人在中國的晉西北——乾旱、霜凍、沙塵暴等與生命作對的怪物盤踞之地。從65歲起,一直種樹到現在。綠化了8條溝,造了7個防風帶,3700畝林網……他還用林業收入資助每戶村民買了一臺電視機等等的事。

讀了課文的第一段,我還以爲課文主要講了一個美麗的地方呢,但誰知它講的是中國的晉西北!

我們都知道:晉西北是黃土高坡,沙化嚴重,就跟沙漠差不多。那裏的沙子流動性極強,向地上倒一杯水,風一吹,馬上就消失了。在這樣的'環境下,種下一棵小樹,存活率幾乎是零,但這位老漢居然種出了參天大樹,而且還不止一棵,而是一片!這需要比普通種樹人多付出多少倍的努力呀!我感到他非常偉大!

課文第三自然段的一句話,讓我深受感動:“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飯,帶上乾糧扛上鐵鍬進溝上山。晚上回來,吃過飯,抽袋煙睡覺。”老人的生活如此簡單,早上起來就匆匆吃過早飯去種樹,晚上匆匆吃過飯就睡覺。他居然能堅持15年之久!可見他多有毅力!

這段還有一句也能看出他有毅力:“65歲那年,他組織了七位老漢開始治理這條溝,現在已有五人離世。他可敬的老伴,與他風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樹回來時,發現她已經靜靜地躺在炕上過時了。”

從這裏能看出:有五位老漢和他的老伴都已在這艱苦的環境下過世了,從開始的七位老漢到就他一個人了,這難道不是他頑強毅力的體現嗎?

課文只爲我們介紹了一位爲人類造福的老人,其實還有很多像他一樣的人。爲人類造福其實並不是件難事,不是說我得有多麼大的發現、多麼大的發明,我有多偉大才是爲人類造福。只要你隨手拾起地上的一片紙,少糟蹋一片草坪,這都是爲人類造福。

所以,讓我們行動起來,讓明天更美好。

青山不老讀後感3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黃金是寶,學問勝珍珠”。是呀!這三句名說得多好啊,書的確可以像藥那樣,治癒人們的心靈;讀書讀得多了,任何的問題都能夠輕易的解決;黃金珍珠雖然很珍貴,但是書卻比黃金珍珠還要珍貴,因爲書能夠給我們帶來無窮無盡的金錢。因此,我愛讀書,最近,我又讀了一篇課文——《青山不老》,讀了這篇課文,讓我受益匪淺,思緒萬千。

《青山不老》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山野老人,面對環境的惡劣、生活的艱苦,一直堅持在山中造林,一造就是15年。這15年來,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和3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啊。這了不起的奇蹟,表達了老人堅持不懈造林的決心不變、勇敢、無謂、不怕困難的精神永遠存在。

文章中的老人,他已經81歲了,他的女兒一而再再而三的從城裏跑到山中勸他回到女兒的身邊,讓老人去城裏享清福,可老人不走,因爲他覺得在山中種樹是命運的選擇,屋子後邊的青山,就是自己生命的歸宿。

文章還有許多好詞好句。如:“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山溝裏,山上全是樹。我們盤腿坐在土坑上,就像坐船上,四周全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捲過濤聲,葉間閃着粼粼的'波光”。這句話寫的是作者看到的一幅造林的景象,窗外全是綠樹,都是老人的功勞,置身在這綠樹成蔭的地方,作者似乎成了一艘小船,而這片綠色,也成了“海洋”,作者似乎正在這汪洋大海中划着小船前進着。讀完這句話,我似乎覺得自己也置身在一片綠洲之中,望着一望無際的綠樹,心都平靜了下來。還有“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爲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的與山共存,與日月同輝了”。這短短的兩句話卻表現出了老人勇敢、無謂之精神,老人用有限的生命,創造了無限的生命價值。

讀了《青山不老》這篇文章,讓我明白了,一定要像老人那樣,無論做什麼事情一定要堅持下去,決不能半途而廢,要用自己的努力來實現自己人生的無限的生命價值。

青山不老讀後感4

今天,我讀了一篇叫《青山不老》的短文,使我領悟到了一個道理:青山是不會老的。這篇短文主要講了:山溝所處的環境很差,是乾旱。霜凍。沙塵等與生命作對的怪物的盤踞之地。但是,卻有一位老人創造了這塊綠洲,使作者領悟到了一個道理:青山是不會老的。

我們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事。我們的植樹英雄:馬永順。國家需要木材,馬永順伐樹36500棵。他爲了補回這些樹,每年春季都植樹。1982年馬永順還有8000棵樹沒栽上。有人勸他:“你種那麼多樹要享清福了。”但馬永順堅決不要。他堅持義務植樹40年,栽了五萬多棵樹。最後就成爲一名植樹英雄。

在生活中像這樣爲了保護環境,放棄享清福的人還有很多,我要像他們學習,做保護環境的小衛士!

我明白了要保護地球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才能造福自己的子孫後代。這樣人類可以繼續住在這個星球上。

爲什麼說青山是不會老的?是因爲老人創造出了這塊綠洲,給了它們新的生命,它們永遠是這樣永遠是充滿生機勃勃,永遠都是一個年輕氣盛的小夥子,所以說它是不會老的。讀了這篇短文,我感受非常深。我想: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像老人一樣是一個熱愛大自然,愛護地球,愛護我們生存的家園,那麼,我們的生活不知該有多美好。早上起牀,新的一天開始了,睜開的第一眼就望到了充滿生機的綠,那將是多麼美好!

想到這裏,不僅文中的老人有這樣高尚的'品質,我的表妹也是這樣的一個人。她的環境意識力很強,她從來不傷害樹木。有一次,我和她一起去外面散步,這時,看見了一棵小樹被人家連根拔起,也不知是誰幹的壞事。妹妹對我說:“姐姐,你看,它在流淚.“哪有啊,別多管閒事,快走吧!”我說.“不行,姐姐,我們應該保護樹木,做一個好孩子。”我被妹妹的話嚇了一跳,想:一個比我小的妹妹也能這樣想,我怎麼就……!想到這裏,我和妹妹一起把小樹扶起來,我跑回家取水。經過我們的一番搶救,小樹終於又直起了腰。我和妹妹高興極了!

同學們,我們應該行動起來,保護大自然,愛護我們生存的家園!

青山不老讀後感5

在我的腦海中,永遠忘不了那位山野老農的背影,也永遠忘不了那節感人至深的語文公開課──《青山不老》。

“同學們,當你初次看到這個課題時,有什麼疑問嗎?”寬敞明亮的多功能廳裏,響起了語文方老師甜美的聲音。教室裏鴉雀無聲,同學們都認真地聆聽着老師的講課,當聽到這個問題時,大家心中都升起了一股股“疑團”。“青山不老”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我也迷惑不解。但當方老師叫我們仔細閱讀這篇課文後,每個人心中都恍然大悟,也不禁爲那位山野老農的精神所感動。課文講述了一位山野老農,面對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植樹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時間在晉西北奇蹟般地創造了一片綠洲,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造福於後代的感人事蹟。同學們都踊躍對課題的理解發表了的看法。我也大膽地發了言,覺得青山不老含着的意思其實是講老伯的這種堅持不懈爲大山做出貢獻的精神是像青山那樣永遠不會老去的。接着,在老師循循善誘的指導下,我們又逐步對課文中一些體現出這一中心思想的段落和句子進行了深刻的剖析。當老師問道理解“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爲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這句話的含義時,同學們字面上看來很難理解,但結合文章的中心,“另一種東西”是老人用它自己有限的生命創造出了無限的價值,將心血傾注在了茫茫樹海中,而“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是指他的精神會永垂不朽。這樣就知道了作者寫這句話想告訴人們的意境,看到了老人的偉大。

整一節課,同學們學習的熱情和活躍的氣氛使四十分鐘的時間轉眼過去了。因爲老人含辛茹苦地將自己生命的時光花在了那青山的一棵棵參天大樹上,他也許某一天走進大山後就再也回不來了,但我知道,他的靈魂已經與大山的命脈緊緊繫在了一起,他這種綠化家園,保護環境,頑強不屈的奉獻精神已經在我的心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影子,告訴我要在成長的道路上堅持信念去拼搏!

青山不老讀後感6

今天,我讀了一篇課文,名叫<青山不老>,課文主要講了:一位山野老農,面對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植樹造林的工作中去,用15年的時間在晉西北奇蹟般的創造了一片綠洲,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並造福於後代的子子孫孫。

文章開頭便讓人感到了濃濃的綠意:“四周全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捲過濤聲,葉間閃着粼粼的波光。”然而,文章所說的這個地方,竟然是中國的晉西北,竟然是西伯利亞大風常來肆虐的地方,竟然是乾旱、霜凍、沙塵暴等與生命作對的惡獸盤踞之地!

讀到這裏,我不禁心中生疑問:“這樣的地方,怎會有文章開頭寫的那一片綠色?”其實沒有錯,這綠洲的出現,是因爲那個“手端一杆旱菸袋的瘦小老頭”。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65歲的他居然組織了7位老漢共同治理山溝。老伴過世,他顧不得悲傷,更加堅定了自己要“綠化環境到死”的堅定信念;他的女兒要接他去城裏享清福,這不是81歲高齡的老人應得的回報嗎?人老了,過平靜的生活不是理所當然的嗎?但是,他不肯。他堅定不移的相信種樹便是命運的選擇,他執着地堅持着在旁人看來有些可笑、不現實的.宿命,把屋後的青山認定爲他最後的歸宿!老人已跨過了八十歲的門檻,卻還有宏偉設想:繼續栽樹......他這樣實現人生的價值;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原本,他(她)(本身)是沒有價值的,他(她)要通過追求,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來實現自己的價值......老人的生命是有價值的,他放棄了人生中一個常人最捨不得放棄的部分:安逸。

他從沒有萎靡不振過,他把畢生寶貴的時間和精力都奉獻給了“命運的選擇”,爲國家作出了貢獻。放眼老人的一生:他的人生是充實的,還有快樂——因實現了自己的價值而快樂。老人對青山深深地着:他創造了它,它也幫助了他——它給了他信仰:堅持自己的抉擇。

老人與青山親密無間,老人是青山的一部分;青山也是老人的一部分。青山不會老;老人也不會老——因爲他有着對生命抉擇的熱情追求和執着堅定的精神,還有,他實現了他的價值,實現了他作爲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的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