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捨得讀後感

讀後感2.78W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捨得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捨得讀後感

捨得讀後感 篇1

最近,我閱讀了《小捨得》一書,可謂受益匪淺。

《小捨得》一書主要講了:媽媽南麗和爸爸夏君山爲了女兒歡歡“小升中”兒子超超“幼升小”而絞盡腦汁想辦法:託人找關係、報補習班、參加數學“盃賽”。最終使兩個小孩倍感壓力,同時也精疲力盡。

“這相當於搶跑道,比搶跑還關鍵。否則你跑到哪兒去了都不知道。”文中的父母本來想對孩子進行寬鬆素質教育,但最終還是在社會的 壓力下對孩子實施“提前搶跑”的計劃。我讀着讀着,彷彿看到了小女孩歡歡在臺燈下辛苦地刷題,昏暗的燈光照着她的臉,歡歡眉頭緊皺,困惑的眼神中帶着一絲疲倦。這原本是她用來玩耍、培養興趣的時間,卻被習題沾滿了。我認爲她真得很可憐。

我想起了我的好朋友江瀅——她每個週末都有課:奧數提高班、英語競賽班、語文英才班。她還要學鋼琴、舞蹈和畫畫。我問她:“你報那麼多班不累嗎?”“唉,當然累啦!每個週末都要在不同的班裏穿梭,每天做課內和課外的作業都要做到深更半夜,我都變成大熊貓啦!黑眼圈那麼明顯,醜死了!其實沒有人想去上補習班,還不是父母逼着去上的`!”她又補充道:“要是像你一樣就好了,沒有補習班,每天做完作業還能下去溜達一下,多輕鬆。而我卻感覺壓力每天都在增加,緊張得要死,還不都是因爲小升中!”

社會的種種壓力往往通過父母傳遞給孩子,父母真的沒有必要逼迫孩子踉蹌起跑,讓他們頂着壓力向前衝,只有擁有輕鬆、快樂的童年的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捨得讀後感 篇2

前兩天在同事日誌裏看到一篇關於捨得的文章,闡述了捨得的禪意,讀後感覺其實捨得是一種人生的態度,一種藝術,更是一種境界。捨得,實無所舍,亦無所得,只是在生活中,有幾人能夠使舍與得達到統一與和諧呢?往往是內心深處的捨不得,放不下。其實人最溫柔、最軟弱的地方,便是捨不得,捨不得一段不再精采的感情,捨不得一份虛榮,捨不得一片掌聲,尤其是在人的感情生活中,捨不得不愛,捨不得放手,難以割捨曾經的牽手,曾經的'相儒以沫,曾經的信誓與約定,所有的情愫都凝結在捨不得三字之中。

曾看到這樣一個故事,深得其悟:一男子深愛一女子,難以自拔,難以割捨他們之間的這份情與愛,每天生活在痛苦與煎熬中,無奈之下,便向大師尋求解脫之道,他痛苦涕零向大師訴說他的捨不得與放不下,大師聽完訴說遞給他一個水杯,讓他雙手緊握,大師便不停的向這個杯子加水,開始加的水是溫熱的,漸漸水溫越來越高,直到難以承受燙手之疼男子便放了手,水杯掉在了地上。大師微笑,男子釋然。不是捨不得,不是放不下,只是傷未傷到最深處,痛未痛到最疼處。

捨棄一段真愛需要勇氣和力量,放棄一份真情需要時間和過程,舔舐傷口,癒合傷疤,只是慢慢的慢慢的。沒有捨不得,也不有放不下,只是不能忘卻而已。學會收藏、學會沉澱、學會塵封,當有一天再觸及此事時已風輕雲淡,再也不能撥動傷痛的心絃,神定自若如同天上悠悠閒雲、河邊依依楊柳。

看開了自然微笑,看破了必定放下。

捨得讀後感 篇3

最近在朋友家裏看到了一本名叫《有一種境界叫捨得》的書,拿來看了下,立刻就愛不釋手,如飢似渴的讀起來。

作者楊茜彥用大量的例子闡述了舍與得之間的關係,認爲舍與得雖然是反義,卻是一物的兩面,相伴相生,相輔相成

書中說佛家認爲:舍就是得,得就是舍,如同“色就是空、空就是色”一樣;道家認爲:舍就是無爲,得就是有爲,即所謂“無爲而無不爲”;儒家認爲:舍惡以得仁,舍欲而得聖;而在現代人眼裏,“舍”就是放下,“得”就是成果。

有舍纔有得,正如樹舍燦爛夏花,得華實秋果;嗚蟬捨棄外殼,得自由高歌;壁虎臨危棄尾,得生命保全;雄蜘蛛捨命求愛,得繁衍生息;溪流捨棄自我,得以匯入江海;鳳凰舍其生命,得以涅磐重生。人舍黑守成規,得別具一格;舍人雲亦云,得獨闢蹊徑

所以,舍是一門學問,得是一種本事,沒有悟性的人舍不下,沒有能力的人得不來。同時捨得又是一種健康的人生心態,不計付出,捨己爲人,體現出了胸懷寬廣的做人高度;捨得是一種智慧,小舍小得,大舍大得,體現出了明朗大氣的做事風格;捨得是一種境界,有取有棄,低調淡泊,體現出了坦蕩灑脫的人生追求。學會取捨的'智慧,懂得進退的真諦,就能夠享受美好的人生!

捨得讀後感 篇4

捨得讀後感 篇5

今天,我偶然看到星雲大師在《捨得》中關於“隨喜”的一段話:

社會上,多少人慈悲爲善,救助傷殘,我給予隨喜贊助;社會上,多少人勵精圖治,建設功業,我給予隨喜讚美。“隨喜”真是美好而有德的.行爲。

做好事,說好話,我雖然沒有能力爲之,但是你做了,你說了好說做了好事,我很歡喜,我“隨喜”讚歎。佛說:果能如此,其功德與親去做沒有分別,可見“隨喜”在爲人處世之道上的重要。

道憾的是,現在社會,有“隨喜”美德的人畢竟太少了,大部分人是幸災樂禍,不肯隨喜的居多。例如,你有錢而資助傷殘孤老,他批評你所做的只是“九牛一毛”;你經濟抽據,但對善事也贊助若干,他說你“打腫臉充胖子”。整個社會因爲沒有養成“隨喜”的習慣,到處任意批評,肆意踐踏,這樣社會哪裏會有好人好事呢?

這個社會,你好,你善,你大,你富,我嫉妒你;你貧,你窮,你笨,你愚,我看不起你;你不行善,我來行善,你批評我行善太少;我待人慈悲,你不慈悲,你說我慈悲不夠。任憑你怎麼做,他都要中傷、批評,令人不禁想問:你希望這個世界,你不行,他不行,大家都不行,難道要大家同歸於盡嗎?

捨得讀後感 篇6

一.認同的觀點

繼《寬心》後第二次拜讀星雲大師的著作,《捨得》的確是很不錯的一本書,書中提到了一些比較先進的思想和觀點,比如書中提到的,在職場“低調纔好”、 “少管點事 多辦成事”等,非常值得現在的我們去學習、追隨、探討,並時刻警示自己。

二.聯繫實際

低調做人,高效做事,是一種品格,一種姿態,一種風度,一種修養,一種胸襟,一種智慧,一種謀略,是做人的最佳姿態。欲成事者必須要寬容於人,進而爲人們所悅納、所讚賞、所欽佩,這正是人能立世的根基。低調做人,高效做事,就是在社會上加固立世根基的絕好姿態。低調做人,高效做事,不張揚就是用平和的心態來看淡世間的一切,修煉到此種境界,爲人便能善始善終.。凡事不抱怨,埋頭苦幹,要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三 今後發展方向

有句話說的好,世上最有用的`學說,是能指導人如何去改變自己。如果做不到,那就是沒有用的學說。老師是教書育人的行業,更加應該學會這門學問。近期在報刊上報道看到有些學校,發生實習生工作壓力過大自殺事件,我覺得老師平時在教學時應該引導學生學一些社會關係學,要讓學生多磨練自己的心性,使之心理承受力增強。這樣可以幫助學生開拓視野、平衡發展。人們常說,科學求真,藝術求美,宗教道德求善。學生視野開闊了,心理平衡了,有了一顆自在的心,就能應對很多問題,人生也就更自在,更快樂一點了。在當今社會,與人相處,我認爲關鍵是要學會低調做人,高效做事!

捨得讀後感 篇7

一、認同的觀點

凡事不執著己見,不主觀自我,對於別人的見解、看法不能一味否決,遇事不妨先設身處地地替對方設想。不逆人意就是對人的尊重包容。

二、聯繫實際

對我們的學生,我們就要尊重包容。尊重學生的想法、做法,處處從學生的特點出發,事事爲學生的'發展着想,研究他們,瞭解他們,並引導他們實現自我。當學生犯錯時,我們需要教育和引導的學生,應當尊重孩子犯錯誤的權利,並給他們改正錯誤的機會。任何人都是在錯誤和失敗中接受教育而逐漸成長起來的。作爲班主任我們要尊重每一位學生,使他們健康發展。對我們的父母,兒女不逆父母之意,就是孝順;學習“不逆人意”,才能和平處事。它不是盲目地投其所好,不是鄉愿地曲意奉承;是應世的慈悲,是處衆的智慧,是圓融人際的善巧,是廣結善緣的方便。

三、重構反思

尊重包容這四個字,是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雖然只有短短几個字,卻有着深刻的內涵,在嘴邊上說起來很簡單,用到人的實際生活中卻有一定的難度。男女之間相處,會有人說男的怕女的或是女的怕男的,其實都不盡然,這是互相尊重包容;有人說對父母有愚孝,其實這也是尊重包容;對朋友盡心盡力這也是尊重包容。它是一種美德,它可以使你的人格得到昇華,讓你的心靈得到淨化!它是人修身養性的一本“真經”。它更是一種幸福,能夠包容別人是一種幸福,讓別人心存感激更是一種幸福!人生一世,不能使自己在瑣事困擾中作繭自縛,更不能在無盡痛苦中度過。

捨得讀後感 篇8

有舍纔有得,我們每個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有時會帶上自己的情緒。我們常常講在工作,我們是教師,要面對學生的。我們應該儘量控制情緒。

書中贊同的觀點:星雲大師在每次發表自己的觀點時總會先講一個很讓人入耳的小故事,而我都很喜歡這個故事,它短,又恨有哲理。他說了一個脾氣很壞的男孩子,他的父親給他一袋釘子,讓他在想發脾氣的時候,讓他在牆上釘釘子,孩子慢慢的就開始控制自己的脾氣了。確實是的。情緒不好,會產生很多的問題。小的會經常在工作或生活中發脾氣。大的會產生很多的社會問題。

與現實的聯繫:我們在工作中和生活中總有碰到不如意的'的時候,難道這時我們就發一大通的牢騷,對自己生氣。我們應該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們要對自己的行爲進行反省,不要動不動就責怪別人,要想想是不是自己做錯了。在很多事情上進行換位思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我們可能就會不會亂髮脾氣了。對自己也不好,時間久了,自己的身體會受不了,生理上也可能產生一些疾病。

重構:其實我們無論是社會的frechman還是經驗人,我們還是會碰到很多困難,很多挫折。我們能不能跨過這個還有這堆困難,我們還是在困難面前哭泣呢。在我們工作中,真的會碰到很多問題。碰到問題的時候。我們就發脾氣對解決問題是沒有益處的。我們要明事理,我們可以找自己的朋友,自己的閨蜜進行傾述。我們要自己要堅強。

標籤: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