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病隙碎筆》讀後感

讀後感1.62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病隙碎筆》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病隙碎筆》讀後感
《病隙碎筆》讀後感1

在接連不斷的苦難之下,史鐵生先生寫下了這本《病隙碎筆》,這是一本充滿信仰的書,這本屬給予了我很大的觸動和激勵。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對於徐志摩先生,那未必是生死,但在史鐵生看來,那便是對生死最好的詮釋,是句再好不過的墓誌銘。輕輕地走,正如輕輕地來,掃盡塵囂,用渺小的生命改變一段歲月,讓世界因自己的存在而有一點點不一樣,那就是人生最大的成就了。

“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史鐵生沒有在病痛中度日如年,而是用受病折麼和與病搏鬥的空隙來思考人生。生命不僅沒有使他一蹶不振,反而讓他更懂珍惜和滿足。人們常有一種習慣:記得住黴運,記不住走運。但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爲任何災難的面前都有可能加個“更”字。而現在的我,既沒有疾病纏身,也沒有身苦患難,理應滿足於當下生活,給自己的前行以無限動力。

人在苦難中總該有個信仰,史鐵生對“佛”的見解讓我懂得了一個人對待信仰的正確態度。當有人勸他去佛堂燒柱高香以乞健康時,他總是猶豫,這並非因爲不願朝拜,而是保持了對佛的尊敬。滿腹功利的“祈禱”確實是污了佛法。佛門清淨,唯應當求一份智慧,以醒貪迷。信仰是精神的支點,尊重這份信仰,是爲了對人生更高的境界的參透。

“以苦難去做人生的投資,以聖潔贏取塵世的榮耀”。只有成功者纔有資格談苦難,在苦難中不斷的增強信心,方能成就人生。

《病隙碎筆》讀後感2

三月的陰霾和黴雨天氣,濃罩着整個天地,接近一個月的日子,都很少見過陽光,偶爾的陽光出現,也像是古時待嫁藏在深閣的少女般,剛一探頭,又躲閃了進去。也許是天氣的原因,感冒了,整天昏昏沉沉的卻也難受。網購的史鐵生的書《病隙碎筆》恰好就到了,生病的時候看《病隙碎筆》,卻分外令人感慨。

曾有問史鐵生職業是什麼?史鐵生說:“職業是生病,業餘寫作”。的確,在他短暫卻輝煌的人生裏,他有48年是在病中,他用殘缺的身體,寫出最飽滿而健全的思想,他體驗到生活的苦難,但卻用最光輝的文字述說存在的快樂與明朗,他照亮了我們的內心,讓我們得到信仰與夢想。

在《人的殘缺證明了神的完美》中,他說:“我覺得人是應該有一個信仰的。信仰就像剛纔說的,我覺得我是殘疾的,但有一個完美的境界存在,那麼這就成爲我的信仰了。信仰和夢想差不多,沒那麼多實際的好處,它只是給你一種心靈的安慰。”

心靈的慰藉在這裏,已經超越各種其他東西了,這個世界,從來就擁有着不完美,完美的體現,就是殘缺,身體的殘缺,卻令他的心靈閃現着最神聖的完美。

《病隙碎筆》讀後感3

當我翻開《病隙碎筆》時,那位與病魔作戰的勇士,又出現在我眼前。

“所謂命運,就是說,這出“人間戲劇”需要各種各樣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隨意調換”。我們都是自己的人生戲劇中的主角,我們不能隨意更換自己在人間戲劇的角色,所以,我們要盡力扮演好我自己的角色,雖然不能做到最好,但至少要努力做到更好!人們所以需要戲劇,是需要一處自由的時空,需要一回新魂的酣暢表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戲劇,而我們同時又在別人的戲劇中扮演着或輕或重的角色,加油吧,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當然,它裏面還有對信心的理解。“信心既然不需要事先的許諾,自然也就不必有事後的恭維,它的恩惠唯在渡涉苦難的時候可以領受。”雖然對於這句話我的理解還不是很透徹,但是現在我面臨着大學聯考,對於信心我有自己的理解吧,信心是在我面對困難停滯不前的勇氣,是我彷徨時的引路燈,是我失敗時激勵我前進的動力!

我是一個普通的女生,在那些漂亮的女生的光環下,確實有點自卑,但是,這本書中“自卑,歷來送給人間兩樣東西:愛的期盼,與怨憤的積累。”自卑,或者在自卑的洞穴裏步步深險,或者轉身,在愛的路途迎候解放。所以,我選擇解放。這本書,我會永遠珍藏的!好好研讀!

《病隙碎筆》讀後感4

《病隙碎筆》中有許多對於信仰的思考,皆發人深省。一句點睛的話是:"所謂天堂即是人的仰望。"人的精神性自我有兩種姿態。當它登高俯察塵世時,它看到限制的必然,產生達觀的認識和超脫的心情,這是智慧。當它站在塵世仰望天空時,它因永恆的缺陷而嚮往完滿,因肉身的限制而尋求超越,這便是信仰了。完滿不可一日而達到,超越永無止境,彼岸永遠存在,如此信仰才得以延續。所以,史鐵生說:"皈依並不在一個處所,皈依是在路上。"這條路沒有一個終於能夠到達的目的地,但並非沒有目標,走在路上本身即是目標存在的證明,而且是惟一可能和惟一有效的證明。物質理想和社會理想的實現要用外在的可見的事實來證明,精神理想的實現方式只能是內在的心靈境界。所以,凡是堅持走在路上的人,行走的堅定就已經是信仰的成立。

對於"職業是患病,業餘才寫作"的史鐵生,如果說這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在和疾病鬥爭,我想他一定贏了。

命若琴絃,終成絕響。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人儘可以被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史鐵生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生命的意義。

《病隙碎筆》讀後感5

感三月的陰霾和黴雨天氣,濃罩着整個天地,接近一個月的日子,都很少見過陽光,偶爾的陽光出現,也像是古時待嫁藏在深閣的少女般,剛一探頭,又躲閃了進去。也許是天氣的原因,感冒了,整天昏昏沉沉的卻也難受。網購的史鐵生的書《病隙碎筆》恰好就到了,生病的時候看《病隙碎筆》,卻分外令人感慨。

曾有記者問史鐵生職業是什麼?史鐵生說:“職業是生病,業餘寫作”。的確,在他短暫卻輝煌的人生裏,他有48年是在病中,他用殘缺的身體,寫出最飽滿而健全的思想,他體驗到生活的苦難,但卻用最光輝的文字述說存在的快樂與明朗,他照亮了我們的內心,讓我們得到信仰與夢想。

在《人的殘缺證明了神的完美》中,他說:“我覺得人是應該有一個信仰的。信仰就像剛纔說的,我覺得我是殘疾的,但有一個完美的境界存在,那麼這就成爲我的信仰了。信仰和夢想差不多,沒那麼多實際的好處,它只是給你一種心靈的安慰。”

心靈的慰藉在這裏,已經超越各種其他東西了,這個世界,從來就擁有着不完美,完美的體現,就是殘缺,身體的殘缺,卻令他的心靈閃現着最神聖的完美。

《病隙碎筆》讀後感6

作家總是需要在文字裏隱含什麼東西,對於殘疾人來說這顯得很方便,因爲他們往往可以對生命有更多的感悟,或者可以讓人以爲他們對生命有更多的感悟。史鐵生對生命世界和各種深刻問題的認識,不是他依靠自己的特殊身份譁衆取寵的工具,而是他與生俱來的深邃的思想和睿智的頭腦帶給他的彌補內心傷痕的禮物。他很難有機會擁抱自然,接觸社會,這使得他能擁有這種層次的思想境界顯得更爲可貴。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的文學成就和思想水平並不是因殘疾而生。如果沒有身體上的缺陷,史鐵生也許不會從事作家這個行業,但他對世界的認識依然可以獲得我們的認可。

可以認爲史鐵生的人生是悲慘的,連生命最後的一些作品也要在疾病的縫隙裏完成。到了末日前夕的史鐵生飽嘗病痛的折磨,每三天就要去醫院作一次透析,而剩餘的日子裏狀態也不可能很好。但是我們不一定要同情他。畢竟人在臨終前大都是悲慘的,在花叢裏含笑而逝的大概只是少數。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悲慘的自己。我們會因爲一些一時的慘劇而同情某個人,但那種同情是不可能恆久的。我們最終同情的還是自己。

《病隙碎筆》讀後感7

翻開《病隙碎筆》靜默的閱讀,裏面的語句十分樸質但字字珠璣,充滿了智慧。有的語句很幽默,但越是幽默,我的心越是沉重。當我讀完這本書時,我感悟很多,並深深震懾於鐵生精神。

曾有記着問史鐵生職業是什麼?史鐵生說“職業是生病,業餘寫作。”的`確,在他短暫卻輝煌的人生裏,他有48年在病中,他用殘缺的身體,寫出最飽滿而健全的思想,他體驗到了生活的苦難,卻用最光輝的文字述說存在的快樂與明朗。它照亮了我們的內心,讓我們得到信仰與夢想。

在《人的殘缺證明了神的完美》中,他說“我覺得人是應該有一個信仰的,信仰就像剛纔說的,我覺得我是殘疾的,但有一個完美的境界存在,那麼這就成爲我的信仰了,信仰和夢想差不多,沒那麼多實際的好處,它只是給你一種心靈的安慰。”

心靈的慰藉在這裏,已經超越各種其他東西了,這個世界,從來就擁有着不完美,完美的體現就是殘缺,身體的殘缺卻令他的心靈閃現着最神聖的完美。

浪是水,浪消失了,水還在。浪是水的形式,水的消息,是水的慾望和表達。浪活着,是水;浪死了,還是水。水是浪的根據,浪的歸宿,水是浪的無窮與永恆。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人雖可以被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史鐵生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生命的意義。

《病隙碎筆》讀後感8

一口氣讀完了史鐵生的《病隙碎筆》,又一次被深深地教育了。這是一部充滿人生體驗的人生筆記。之所以是《病隙碎筆》,是因爲他的透析從開始的一週一次,到一週兩次,後來每隔一天一次。他身體裏的血得從動脈管引出來,在透析機裏過濾掉毒素,再從靜脈流回體內,整個過程長達四個半小時,全身的血液都要被過濾幾十遍。就是這樣一個長年坐在輪椅上的人,穿過浩瀚的肉體之痛,帶給了我們對生命的思考。

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得到滿足,發燒了,才知道不發燒的日子是多麼清爽;咳嗽了,才體會不咳嗽的嗓子多麼安詳;生病的日子,懷念那些不生病的日子,;病重了時,又懷想病輕的時光。終於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爲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上一個“更”字。

人總是這樣,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得到了還想得到,失去時卻從來沒有想過還有比失去更糟糕的事,心中的慾望不斷地被各種慾望填滿,壓得喘不過氣來,儘管很辛苦,但卻欲罷不能,所以幸福的滋味一直可望不可及。

史鐵生在書中寫道:人有一種壞習慣,記得住倒黴,記不住幸運,這實在有失厚道。

幸福的底線其實就是不貪婪,不去做那些無謂的假設,也不去奢求那些不切實際的妄想,在能愛的時候儘量去愛,做自己該做且能做到的事,做一個對別人有用的人,這就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