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廬陵文化》的讀後感(精選3篇)

讀後感1.39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廬陵文化》的讀後感(精選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廬陵文化》的讀後感(精選3篇)
  《廬陵文化》的讀後感1

讀了《廬陵文化讀本》這本書後,使我感受到中國,這個有着5000年曆史的國度,涌現出的千千萬萬個愛國英雄。其中最讓我感受深刻的一篇文章是《抗日英雄姚顯微》。

文章中姚顯微擔任國立中正大學教授兼導師以及戰地服務團團長。在教學中,他熱情地歌頌國民抗戰的偉大力量,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熱忱。

在一次戰鬥中,年僅37歲的姚顯微教授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他臨死前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華民族萬歲!”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

姚顯微這個名字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頭。他爲了人民的解放事業,爲了中國人民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甘願捨身救國,甘願拋頭顱、灑熱血。充分體現了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懷。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凡我中華有志之士,必須先儘自己抗日救國的天職,到前線去!到戰壕中去!做一箇中華民族的好兒女!”這聲音永遠激勵着中華兒女。

山有山的特性,水有水的特性。我們中華兒女的特性是:國難當頭時,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去拯救祖國。這就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特有的情懷。這種高昂的情懷永遠激勵着華夏兒女。雖然我們現在生活得幸福、安寧,但是這美好的生活不是一開始就有的。這美好的生活,是千千萬萬個愛國人士用生命和熱血換來的。我們不僅要好好的珍惜這美好的生活,還要繼承他們那種高尚的愛國情懷。這就是先烈們託付給中華兒女的重任。因此我們必須要好好讀書,長大成才,爲祖國的發展而貢獻出一份力量,使祖國變得更加強大,更加繁榮。這樣才能對得起長眠於地下的英烈們。

我們要讓先輩的英靈自豪地驚歎:啊!這就是我的中華!這就是中華的少年。

  《廬陵文化》的讀後感2

大一時剛到吉安不久,室友就帶着我去了吉安的廬陵文化生態公園,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到“廬陵”這個詞,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以爲“廬陵”是“廬陵生態公園”的縮寫。後來在學校圖書館偶爾看到一本名爲《廬陵文化》的書,還覺得奇怪,一個公園怎麼會有這麼厚的文化歷史?拿起來一翻,原來“廬陵”是今江西吉安市的古稱,而“廬陵文化”是指以廬陵古治屬爲核心,輻射而涵蓋現今吉安市十餘縣(區)的`區域性文化。頓時覺得特別羞愧我對自己所在的城市瞭解太少!

繼續讀下去,才知廬陵文化源於七千年前的青銅文化,歷史文化底蘊非常深厚。廬陵文化既有以青原山佛教禪宗青原派系爲主體的宗教文化,又有以吉州窯黑釉天目瓷爲標誌的陶瓷文化,更有以人才輩出的白鷺洲書院爲代表的書院文化。

空閒的時候我和同學一起去了青原山、白鷺洲書院和吉州窯這三個廬陵文化的代表性地點,更深切地感受了廬陵深厚的文化底蘊。

我最開始去的是青原山,那時是和學校老鄉一起。登山路上,不時能看到路兩旁充滿佛理的佚名題詞,往山下俯瞰時,隱隱約約能見到林間的淨居寺。途中有幾個木製的休息亭,到達山頂還有一個古老的塔。不愧是佛教聖地,處處透露出一種靜謐感。下山返回山腳時,一個小水庫吸引了我們的眼睛。從未見過的蔚藍色湖水,像仙境一樣,美得讓人窒息。潺潺水聲也恰到好處,給旁邊的淨居寺增添了不少雅緻。順着溪流,我們來到了淨居寺的正門前,還未入內我就感覺到佛教的威嚴。儘管佛教屬於外來宗教,但淨居寺建於唐神龍元年(公元705年),佛教思想對廬陵人的影響比較久遠。

白鷺洲書院建於贛江的白鷺洲上,遠遠望去,只能看到樹木蔥鬱的白鷺洲。初見時我以爲只是一個普通的沙洲,完全沒想到還有一個書院藏在裏面。去之前,我猜想書院裏可能會有種私塾的氛圍,但是沒想到書院和現代中學氣息融合在一起,古今書香交織相依。我去的時候剛好是旱期,贛江水位下降,露出了細細的河沙。恍惚中有海岸讀書的愉悅感。胡亂探索一番,我發現一堵刻了書法的牆,雖然不太認識上面的書法,但看牆身就覺得很可能是與書院有關的人物留下的真跡。書院裏設有云章閣,書院獨特的構造體現出廬陵特有的書院文化。

去吉州窯的那天,剛好是大雨過後,走過一段泥濘的小路,仔細看的話會發現一旁的泥土裏混雜着破碎陶瓷片,不愧是古代名窯之一。越往裏走,古瓷片、窯具俯拾皆是,一條條用窯磚鋪成各種圖案的長街古巷,縱橫交錯,依舊保留了古瓷鎮的風貌。看着現在的吉州古窯包,不難想象南宋極盛時期的“民物繁庶,舟車輻輳”的繁榮景象。吉州古窯的風格給人一種中國古建築的韻味美。置身其中,新奇和興奮涌上了心頭。

  《廬陵文化》的讀後感3

文中的故事情節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文中的每一篇文章我看後都是讚不絕口。文中的高貴品質讓我敬佩不已。

在許多的激動文章中,我最喜歡《廬陵文化讀本》這個故事了,這個故事使我受益匪淺。

這個故事講了晉朝的陶侃從小發憤學習,年少時被陶母好友範逵推薦給了皇帝。隨後,皇帝任命年少氣盛的陶侃爲都督,並擔任樅陽地方的縣官。陶侃接旨後頓時喜氣洋洋,不過陶母看見陶侃這個樣子頓時臉色變得沉重。第二天,陶侃準備去上任時。陶母給了三件東西給陶侃。一是故鄉的土,教導陶侃上任後要時刻記住要爲家鄉爭光。二是一個土碗,希望陶侃不能貪富貴,永遠保持勤儉節約的本色。三是一塊白色的土布,希望陶侃做人、做事、做官都要清清白白、一塵不染。陶侃看後頓時恍然大悟,隨後,他帶着三樣東西上任了。從那以後他時刻牢記母親的教誨,升官成了一位大將軍了。陶侃做到了。

讀完這個故事後,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我以後一定要向陶侃學習,做一個正直的人。在生活中多幫助他人,受到好評不能驕傲、自滿。別人給我意見時我要虛心接受並改正。

在學習中我要發奮學習,長大爲祖國爭光。我感謝《廬陵文化讀本》這本書讓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在學中我還要學習古人的刻苦精神。雖然我們的祖國強大了,但是祖國也需要更強的力量。不讓列強欺負我們,所以我們一定要努力讀書。從中獲得更大的人生道理,《廬陵文化讀本》你是我人生的老師,讓我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