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精選】《活着》讀後感13篇

讀後感1.47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活着》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活着》讀後感13篇

《活着》讀後感 篇1

“這本書表面上叫《活着》,可實際上大家最後都死了。”我一和朋友聊起《活着》這本書的時候,就會講這句話。

《活着》這本書給我的閱讀的體驗實在是太諷刺,太戲劇又太過沉默,還摻雜着一些無法理解的苦痛,這讓我久久不能釋懷。我跟着福貴看他從一個愛好賭博的公子哥變成一貧如洗的窮光蛋,覺得實在是活該。可是看到後面,看着他身邊的家珍、有慶、鳳霞……。一個個死去,看着他一次次受到生活殘酷無情地打擊,我卻開始在盼了,盼着能它有一個轉折,盼着福貴最後能有一個被安慰的結局。可越看後面越沒有希望,越看後面甚至想:“接下來福貴也應該要死了吧。”然而出乎意料地,福貴就這麼平靜的接受了一切,作爲家裏最後一個人默默地活着。看到這個結局,我心裏的`那些鬱結像是和他的歌聲一起,在空曠的傍晚和風一樣飄揚,感覺也沒有那麼沉重了。回過神來,是他的活着安慰了我。“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中國的思想一直是這樣的,沉默,溫婉,不動聲色。

我們討厭激進地爭執,暴力地衝突,我覺得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幸運的事情,其他都顯得不是那麼重要。活着本身,就值得讓我們去活着。

《活着》讀後感 篇2

讀完餘華的這本書之後我感受頗深,即使我們負重前行,艱難不斷,也要活着,因爲活着纔有機會去感受活着的幸福、心酸、平庸,因爲活着纔會有希望。

書中的主人公福富貴一生都經歷了苦難,他曾是一個富家少爺年輕時揮霍無度導致家產敗光,父親也因此去世,後來醒悟,可俗話說世上沒有後悔藥,再後悔那也只是曾經,而曾經卻已不是現在了。

最後歷經各種心酸事他與一頭牛度完一生,他將牛取名爲“富貴”。富貴的一生如此悽慘,困難,可他依然選擇活着而沒有選擇死亡,就像書中所說“你千萬別糊塗,死人都想活過來,你一個大活人不能去死”。

只有活着才能體驗生命,活着不僅僅是要你幸福的活着。

我們也曾問過人爲什麼要活着?活着的最後還不是死亡?餘華也曾說過“人是爲了本身活着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天越來越黑,星星自然就越來越亮,一晚過後,就到天亮。可那一晚經歷了什麼,別人也無法知道。因爲懂的'最後還是自己。

現在我想我們明白了只有活着才能體驗活着所經歷的事。可也有人說死了不是更好嗎?不用經歷痛苦的事。

可我想說你不經歷各種事,不嚐盡人生中的酸、甜、苦、辣,那你來這一趟人世又是爲何?所以我們要爲了活着而活着。

《活着》讀後感 篇3

如果我們有更多選擇,就不會有這麼多咄咄逼人的慾望。但是我們只能沿着這條狹窄的小道,麻木地走過去。不得不說,這也是一種可悲。

我也懂得做人應該積極樂觀的處世至理,讀餘華的小說《活着》,我的人生觀卻沒有特別大的改變。要說收穫,則無非是在感嘆之餘,再一次被提醒:人應該知足。

我認爲之所以有一部分人像我一樣沒事胡思亂想,無非是因爲人的軟弱,因爲人的不懂得知足,總是想要得更多。

《聖經》中提到:天然人的生命是十分軟弱的,人的體內人的成分使人易怒,衝動,不能自制。這一點我是相信的。人的軟弱,使人面對困境時往往無力支撐自己走向新生,使自己陷於泥潭而不能自拔,使自己明知善惡卻無膽反抗。人若敢地在黑暗的曠野獨自唱着歌走路,在烈日炙烤的峭壁無聲地攀爬,在無橋無船甚至無人的野渡泅過冰冷的河面,充分顯示自己的勇氣與智慧,那麼在現實的世界裏,人的日子會有更合理的安排。

但同時,人又不懂知足。追求太多總是難以得到滿足的'。未經滄桑的人總是容易在現實的捆綁中藉着心靈的不滿足幻想着換個環境,一味認爲物質的困境使自己忙於無意義的奔波,無暇顧及精神享受。於是,在不如意的現實邊緣,痛苦地接受一襲又襲虛無的衝擊。卻不曾想到,若真有一天,你活在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中,過着看人臉色甚至隨時可能遭人毒打,隨時可能朝不夕保的日子,你還會爲曾經的生活盡不如意嗎?或許那時,更多的便只剩下懊惱和追悔了吧。

生活從來都不容易。讀了《活着》,我想,接受現實,努力成長,好好活着,活着,活着……

《活着》讀後感 篇4

幾番周折,《活着》終於捧在了我的手中。看着這黑底兒白字的封面,這書中的福貴,活得也像這黑底兒上面的白字吧,一片漆黑中,茫然失措。

年輕時,爲了享樂而活着;中年時,爲了生存而活着;老年時,找回了失去已久的本心,終於有一次,爲了活着而活着。

福貴年老後,買回一頭老牛,取名叫福貴。這老頭兒一生的名字,記錄了年少時的.無知,中年時的無望,以及老年時的無慾。如今給了這頭老牛,也許是爲了紀念自己與世界的格格不入。

四十年代,天下大亂,人人都謀劃着自己的出路。而福貴,卻整天花天酒地,敗光了所有家產。沒想到卻逃掉了多少道劫。他就是那種年代中,唯一的白字,醒目而另類。我看到這兒,想想,也許這就是禍害遺千年。

六十年代,文革爆發,已經失去了有慶的福貴,變了很多,不再擺那莫須有的架子莫須有的腔。老老實實務着農顧着家,因爲,他不想再失去。他的女兒鳳霞受了小半輩子的苦,最後嫁了個好人二喜。本以爲能活得平安了,可因爲醫生的一個耳誤,留下了苦根丟了性命。

七十年代,福貴家裏是“松柏冢累累”,最後只剩下這麼一個老頭兒。福貴,這個老頭兒,活得就像黑底上的白字,醒目,孤獨,處處碰壁。他嚐盡了世間炎涼,參透了人生,也迎來了太平盛世。可他,依然是那個白字,在一片漆黑中,依舊無依無靠。

“今天有慶、二喜耕了一畝,家珍、鳳霞也有七八分田……你年紀大了,能耕這麼些田也是盡心盡力了。”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至此,活着的意志,已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奪走的東西。

《活着》讀後感 篇5

這是一篇比《許三觀賣血記》更加悲慘的故事,但卻是一篇比《許三觀賣血記》更加明亮的故事。

《活着》從一個旁聽者的角度道出了一個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貴生活在那個紛亂特殊的年代,經歷了戰爭,殺伐以及一系列動盪的生活,經歷了家庭的興富到衰落,身邊人陸續的死去。在他們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東西,失去金錢,失去親人,最後只剩下一頭瘦骨嶙峋又險些被人宰割的'老牛與他爲伴。

主人公福貴,豈止是一個主人公,他簡直是一部血淚史的見證人。因困苦磨難而去逝的人固然痛苦,而見證者則更加痛苦。然而作者地硬生生地將這樣一個從物推到了我們的面前,硬生生的讓我們接受這樣一個道理:活着,就是爲了活着。一個成功者,就是敢於活着,能夠活着,敢於面對,善於面對。悲苦,是活着的內容,死亡亦是活着的一部分。生命的形式是千差萬別,而心靈世界卻異中有同。生命的意義似不在於有多少閒逸快樂,生命的意義在於它的豐富性。生命的意義亦不在於它的長度,而在於它的深度。

從這種意義上講,榮華富貴並不值得豔羨,艱難困苦並不需要規避。活着就是生命的體驗,而生活,則是開掘生命深度的一把鏟子。

超越善惡,苦樂隨緣,平視生死,堅強地活着,寬容地活着,樂觀地活着,方能無入而不自得。

福貴,一生難得福貴,然而就他的生命意義而言,卻是一生福貴。

《活着》讀後感 篇6

我總認爲最悲痛的事莫過於親人對你的不理解,當看完《活着》你會明白,最痛苦的事是看着身邊一個個親人慢慢的死去,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當身邊的人一個一個都離你而去的時候你才明白什麼叫痛苦。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着是我,我會不會繼續下去,可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的承受本事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剛開始我罵過福貴,因爲他實在是太敗家啦,可是看到後面我又開始敬佩他,他是那麼堅強。

當生活在80年代的我們還在爲物質上的需求挑三撿四時,我們從來不明白上一代人爲了而掙扎的情形;當我們還在抱怨命運的不公時,是不是也應當想想這更的人,與他們相比,我們是不是更應當感到幸運呢!

人,活着到底是爲了什麼?

當這個貫穿全文的引子讓我捫心自問時,我卻無從答起。在我腦子裏,我仍然清晰的記得前幾天報道的那位爲錢財而受賄的'官員,在法庭宣判前的那一番話:受賄鉅款,只是爲了下一代過得更好,再說,我所貢獻的遠比我所得到的多得多。這就是他活着理由嗎?

當一次次的觀念着我們的大腦時,我們是不是應當冷靜的思考一下人生的意義呢!

活着,就要身邊的每一個人、第一件事,千萬別爲找什麼藉口,因爲“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讀後感 篇7

總是風吹過,淚花零落,仕望東去,流淌着美麗的傳說,按捺不住的心境只爲讀懂餘華筆下血肉豐盈的富貴,車輪碾過小巷的石子路,噠噠的馬蹄聲踏破了黎明的沉寂!

富貴,這個以往風光一時的少爺,因爲年輕無所顧忌的胡鬧和爲所欲爲埋葬了自我和家人餘生的幸福,他最終在潦倒中覺悟,也許並不算遲,可哪知厄運的腳步從未走開,富貴眼睜睜地看着身邊的一個個親人慢慢死去。他卻只能默默地活着,在死亡的陪伴下活着,單純地爲了活着而活着。

一曲長歌,道出了多少哀怨一陣燕鳴,啼盡了幾許呢喃一生活着,看透了些許桑田。

平靜而近乎冷酷的筆尖,勾勒出命運的俘虜;艱難而近乎殘忍的人生,釘上青春的枷鎖。讓倦怠了世俗的眼睛在字裏行間靜靜地休憩。

夕陽下的兩個“富貴”漫步在自我的土地上,死亡的震撼與活着的瑣碎,可怕的是在活着湮滅。富貴學會了忍受,去忍受出於對生命存在而產生的'敬畏,去忍受生命賦予的職責,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

活着,一種心態,一種姿勢,抑或一份職責,滌盡多少悲苦。不要驚歎時間都去哪兒了更不必說時間不經意在指間溜走,應當是你把時間活生生地丟棄!

飽滿的麥穗低着謙遜的頭顱,不時地在風中搖擺: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讀後感 篇8

讀著名作家餘華的《活着》就如同品嚐一杯生命的苦酒,於是,迎着春日和煦的陽光寫下了這些文字。

在灑滿陽光的綠油油的田野上,一位老人,生命佈滿了瘡痍,他牽着牛,眼睛裏閃着柔和的光,廣闊的土地就像他袒露的胸膛,他望着牛,夕陽和炊煙,沉浸在一片落日黃昏的景象中,他年輕時曾擁有家財萬貫的闊紳子弟,卻在賭場上輸掉了他全部的家產,結束了他富裕的生活。戰火紛飛的.年代,他被俘虜,在參軍和回家面前,他選擇了回家。他有一個外孫,由於疾病和種種事故將老人與他們分開。

這讓我感到了生命的滯重、人間的溫情,在我們享有生命時,我們應盡努力去維護它,經營它。然而,當生命將要從我們身上剝離時,我們是否真正的瞭解它的含義呢?生活中的所有悲傷、喜悅、得失,都將老人的生命變得斑駁、沉靜和突兀。或許,生命是激情,是力量。可對更多的人而言,生命何嘗不是一種承受呢?戰爭、飢餓、病痛、孤獨……

有時候,我們享受給予卻不知如何回報;付出卻一無所獲;渴望訴說卻不知如何表達。但是我知道,我們要用全部的生命去愛父母;用全部的執着去愛戀人;用全部的責任去愛孩子;用全部的真誠去愛朋友;用全部的熱情去愛每一個生命。我們的生命大概就是如此,它充滿着矛盾又好似相互瓦解,一同奔跑相互扶持。在它淒涼的底片上,展示着生命永恆的溫度,詮釋着熾熱的渴望,大概這就是活着。

生活中,也許活着比死亡更痛苦,但他卻選擇活着,活着就是一種責任,活着就是生命的重新獲得,它無任何理由,只是選擇另一種生活方式,完成自己的使命。這就是生命的價值,活着的價值。

《活着》讀後感 篇9

優越總是誘人無端放縱。福貴出身的優越讓他自詡高人一等,亦因此他身體裏流動是罔顧禮法的血液,這種血液慫恿他與衆不同地脫俗放肆——他用髒字向父親宣泄自己一直的“容忍”,用寬厚手掌“報答”家珍賭場旁的告誡,用浪蕩遊行向老丈人耀武揚威……一切都是青春放蕩不羈的桀驁與家世與衆不同的混合物。

“一個人若是沾上了嫖,也就會迷上賭。”福貴不知道,他的一生正是由此轉變,天翻地覆地轉變。莽撞血液總是衝昏了頭腦——血氣方剛的他妄圖收復父輩輸掉的失地、光耀祖輩看重的門楣。但他不知道心比天高,終是命比紙薄。賭場上的盡情揮霍,讓他輸得徹頭徹尾。他擔着那磨破他細肩的滿是銅錢的竹筐附送了本屬於自己的家業,他哭了,我想這是他人生第一次真實的.眼淚。隨後,固守着那一口村口大缸的父親喟着無盡的嘆息永久地離去,等不到他的報答。

“雞養大後變成了鵝,鵝養大了變成羊,再把羊養大了,羊就變成牛了。”福貴守着父親的遺言在租來的五畝田裏無盡耕耘。

變數總是撲朔。進城請大夫醫治母親的那次的鬧事催促他踏上了千里行軍。君子于役,不知其期,一去蹉跎三年。撿回一條命的他輾轉歸來,家仍在,只是生母已飽含遺憾閉目,時間終是讓他與她無緣,他們錯過了彼此的最後一面。此外,怪異的高燒也讓乖巧的鳳霞留下了一生聾啞的殘缺。

《活着》讀後感 篇10

“人爲什麼而活着?”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餘華說:“活着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着的人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是啊,人是爲自己而活,不是爲他人活,更不是爲了追求榮華富貴,享受所謂的物質生活而活,我們活着是對生命的渴望,更是對幸福的追求。我是怕死的,因爲我親眼見了親人是如何離去的,那一刻,我不知道該怎樣去形容自己的心情,儘管當時我只有十歲,但從親人們的痛心與悲傷中,我感受到了死亡的可怕,那時的'我開始有了對生命最真切的渴望。

作家餘華在這本書中表現的死亡更讓我震撼,那些或平淡、或慘烈、或失望的死,無一不讓人思考生的意義。主人公福貴的一生坎坷,遭受了種種不幸,家中破產,先後失去父母妻子兒女,他是在死亡的相隨下活着的,接踵而至的死亡將他的生活撕裂得粉碎。但是我認爲他又是幸運的,在那個漫長黑暗的時代,他娶了一個好妻子,有懂事的孩子,雖然親人相繼逝去,但他樂觀又堅強的活了下來。活着不是最大的幸運嗎?

餘華說“活着”是一個充滿力量的詞語,它的力量不是叫喊,也不是進攻,而是忍受,忍受生命的責任,忍受現實的幸福或苦難。生活中,總會聽到有人唉聲嘆氣,抱怨這個抱怨那個,他們忍受不了生命的責任,所以生活充滿了負能量,他們只看到了現實的苦難,卻忘記了現實給我們的幸福,忘記了活着可以欣賞生活中的多姿多彩,更可以感受到愛與幸福。讀完這本書,我更加真切的意識到活着就應該珍惜當下、活在當下,享受美好的每一天,活得有意義,活出精彩,因爲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將會發生什麼?等到哪一天死亡降臨到自己身上時,後悔也來不及了。

《活着》讀後感 篇11

篇一:活着讀後感

讀着讀着,心情無比沉重。餘華通過描寫一個個人間悲劇來刺痛讀者的心。活着,對於他們來說是多麼艱難,一連串的苦難把這一家人弄得遍體鱗傷。

我們哀其不幸,更不服於生活對他們的不公平,一個個親人離去,一次次的.心靈打擊。

篇二:活着讀後感

第一次讀完這本小說,我感慨萬千,一個個生動的人物形象、一個個感人的故事都讓我印象深刻。

我曾想,只要你甘於滿足,不去苛求功名利祿總會有安頓好自己的一片淨土。

篇三:活着讀後感

作者運用象徵手法,用死亡來象徵活着,更用福貴來象徵着千千萬萬箇中國大地上同樣不幸卻頑強活着的人,

從故事的最後我們可以看到福貴的豁達樂觀,在經歷瞭如此風霜之後,依然活着。

篇四:活着讀後感

活着,多麼不易,我們好不容易來此世界走上一遭就不可以輕易放棄,像福貴這般飲盡生活苦水卻還是笑着活下去。

即使不知道還有多少個明天,即使孤獨悲慼將常伴此生也在所不惜,活下去吧,逝去的人就會一直活在心裏,不曾離去。

篇五:活着讀後感

小說運用簡潔易懂的語言,展現生活的瑣碎卻又加入了沉重的悲劇,使得整部作品可謂金玉其內。

這種寓大於小的方式更能讓讀者產生共鳴,使作品主題得到昇華。

《活着》讀後感 篇12

合上餘華的作品集,淚水溼潤了我的眼睛。是啊,活着是多麼一件簡單的事,可又是一件多麼難的事啊!

徐福貴一家到處奔波勞累,直到最後的死去,他們是爲了活着;有慶的死換來了一個小生命;鳳霞的死換來了她的孩子——苦根的活着;二喜是爲了苦根活的更好而死去;家珍的病是爲了家裏人更好的活着而累出來的,直到最後的死去;徐福貴在戰場上死裏逃生是因爲他知道活着的`好……徐福貴親手送走了他的一個又一個親人,他的妻子,他的兒子,他的女兒,他的女婿,他的孫子……他還是要活着。

想想現在,大街上的人匆匆忙忙。路邊的飯店門口站着一位笑迎迎的老闆;瞪着三輪車的老大娘叫喚着:“賣……”,工地上的農民小心翼翼地站在幾十層樓的高處;超市裏收營員機械地收着錢……所有的所有都是爲了活着,活的更好。有時想象他們可悲,唉,我何嘗又不是這可悲人羣中的一點呢?有時想想他們堅強,不管遇到什麼他們都要努力的活着。“活着”多麼簡單的兩個字,可做起來又是那麼的艱難。它會要你付一生的代價,他會要你付全部的精力,它會吸掉你所有的血液……活着有苦有樂,有起有伏,有親情,有愛情,有友情,活着有……不管是高尚的人還是平凡的人在活着的面前是平等的,他們都是爲了活着而不斷地努力着,只是他們所收到的成果不同罷了。

活着真好!

《活着》讀後感 篇13

這是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閱讀體驗,相信所有讀完《活着》的讀者還都能記得這本書帶來的心理恐懼經歷。

餘華冷靜地敘述着生活的殘酷,他就像一個理智的外科醫生用手術刀慢條斯理地將生活的殘酷本質從溫情脈脈的仁義假象中解構出來。每一次看到富貴可能會往美好方向發展的時候,作者緊接着都會無情地把這些幻想一一擊破,甚至可以說是用更加殘忍的.方式將富貴推到了更加悲慘的境地。

閱讀的過程中我不斷地被強烈的情感衝擊着,迫不及待地將整本書讀完,闔上書本,胸口似乎被幾大團棉花堵着,悲慟到了極致,只能無言。很難想象在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那些事情的情況下,我這個八零後竟然會被感染到了如此境地。看完了這本書,難以名狀的複雜情緒揮之不去,是悲哀,是壓抑,是無奈,又或者是其他,無話可說,言語在此蒼白無力。

人是會思考的蘆葦,生命如此脆弱,可是又如此頑強,就像富貴在經歷了親人一個接一個的死亡後還能和老牛在陽光下回憶。或許這樣的苟延殘喘已經不是悲劇所能形容,可是痛苦到了極致就帶來了麻木,之後人反而得到超脫。

對於富貴而言,他不會考慮“人活着爲了什麼,人爲什麼活着”這樣追問生命終極意義的大問題,活着就是他與生俱來的本能,活着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餘華似乎要告訴我們:本質上,人活着本身除了活着以外,並無任何意義。那麼如果一定要賦予意義的話,那麼唯一可以算作意義的,恐怕只有活着本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