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精選)《活着》讀後感

讀後感3.09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活着》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活着》讀後感

《活着》讀後感 篇1

古時有蘇東坡,今有“福貴”。他倆同樣有悲慘的人生,只是方式不同罷了!作者餘華在鄉下偶然見到了福貴,得知了他的悲慘:本爲地主家的兒子,但因驕傲,把自己的地位揮霍成農民。又經歷了父親,母親,兒子,妻子,女兒,女婿,外孫這一大家子人的一一逝去,與任何人相比,他真的都特別悲慘。

北大的女學生劉媛媛曾說過“我們必須要承認,這個世界上是有一些不平等的,富裕家庭的孩子,有很多的優越條件,我們都沒有,他們有很多的捷徑,我們也沒有。”對呀,世界的確很不公平,但我們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去逆流而上,逆襲,從醜小鴨變爲白天鵝。

雖然命運不在我們手裏,但我們有毅力,有雙手,從平凡變爲不平凡是個過程,雖然過程艱辛,但只要努力重點縣你會超越的。要藉助身邊的“梯子”,一步一步登天,登上人生之巔峯。梯子,就是你現在作爲學生擁有的`知識,才能及多元素的結合。

看,福貴即使經歷再多,他依舊活着,依舊走在人生的路上,而你又有什麼資格放棄呢?像《蝸牛》裏唱的:“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點乘着葉片往前飛。小小的天流過的淚和汗,總有一天我有屬於我的天。”相信自己,所有的挫折,也都只能是墊腳石。

《活着》讀後感 篇2

正因爲異常艱難,活着才具有深刻含義。沒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着更艱難的事。

活着是最好的幸運,亦是最大的勇氣。

主人翁富貴,他是幸運的,並樂觀堅強的活着的;他也是不幸的,可悲的,可憐的活着的。在他有限的生命裏,親手葬送了自己所以的親人,晚年只剩老牛陪伴。

我自認爲這是一本不容置疑的消極小說,可它的消極中又極具諷刺的樂觀與積極。在這本小說中,富貴輸光自家產業後,他開始醒悟,不得不說此時他的.形象是樂觀、積極的。沒有沉迷於賭博,明白了家人的重要,對家人更加關心與愛護。但我覺得這也是整本書中最可悲開始的地方,好比一個人犯錯後再也不能回到原來,無論你再怎麼努力,失去的只會更多。

富貴窮盡一生,讓“雞變鵝,鵝變羊,羊變牛”,兩鬢斑白時終於實現夢想,有了一頭老牛,然而也只剩這一頭老牛。或許這就是活着最大的魅力吧,失去一切最終還是能得到,最重要的肯能是心境的得到吧?無論生活多麼困難,自己認爲幸福的活着纔是最重要。

《活着》讀後感 篇3

人是爲了純粹的活着而活着,而絕非爲了活着之外的事情而活着——餘華《活着》

第一次讀餘華的小說,當時是從十點讀書上看到的,對於一個佛系女來說,更多的是每天夜裏去聽主播磁性的嗓音下,講述着富貴的一生,每天聽上兩小節,陪伴着入睡,思考着人生。

無可厚非的是,悲劇往往比喜劇更能扣人心絃,死亡在作者小說中司空見慣,可是非得要至親全部離開,小說的主題就格外的鮮明?也許這是對富貴的報應,從一個衣食無憂的`大戶人家的少爺,活着就是享樂,人生沒有目標,吃喝嫖賭,堵着堵着一發不可收拾,家底敗光。黃粱大夢終於醒了,富貴開始轉向人性的善良一面,勤奮勞作,愛護家珍,疼愛兒女,溫情猶在,然而苦難卻一直牽絆着富貴,身邊人相繼離去,就連不到三歲的小外孫都不放過,只剩富貴一人孤苦伶仃,還有那頭老黃牛,他給黃牛也起了富貴的名字,揭示了主題。

生易,活易,生活卻不易。我們聽了好多前輩的經驗也沒法切身領悟,非得撞的頭破血流才安安分分,從青澀學生時代到入社會,這個轉換是否適應?想必大多數人都感同身受,社會不好混,可成功是給有準備的人,這是真的。

要用的東西都很貴,所以抓緊時間提升自己。好好愛自己。

《活着》讀後感 篇4

《活着》中寫道一句大概意思是:幹盡壞事的人雖然令人瞧不起,但命都長。對,福貴就這麼一個人。

生存與倖存就像硬幣的正反面,可惜死去的人連硬幣都見不到,更何談幸福。而福貴命長就這麼一直生存、倖存、生存、倖存………或許活着就是他的幸福。

他知道自己的錯誤便重新做人,他知道家珍的病重便不讓她下地幹活,他知道兒子是好心獻血死的就沒有殺死春生,與春生的最後一次見面告誡他千萬要活下去,要活下去,他知道女兒有人家要便高興地合不住嘴,他知道自己的親人們一一離去卻仍舊堅強的活着,哪怕是一輩子跟老黃牛相依爲命也還是活着。

一雙如何看待世界的眼睛和一顆如何運轉的心,決定着活着的態度,如果時代註定活着要命途多舛,那就利用好剩餘的日子,因爲生命的價值不被時間所束縛;如果時代註定活着會一帆風順,那就勇敢前行回報那個值得你付出的時代。

我們不能改變時代改變命運,但可以思考我們一路走來留下的.腳印,有深、有淺、有直、有彎,這些腳印僅僅是我們的過去,一場大雪過後,我們會踏出新的腳印。活着就是對逝者最大的寬慰,活着就是對期盼者最大的支柱,活着就是嶄新明天的資本。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活着》讀後感 篇5

一本從頭到尾都在死人的書,居然取名叫活着。這跟青春疼痛系列--郭敬明小說中翻到最後一章突然全軍覆沒的死亡不同。餘華寫的死亡,是耗。耗盡最後一滴血,還有一絲微妙的希望。福貴和一支老牛,在田埂上唱着歌,繼續熬着。

苦的連嘆息都沒有,卻還有寬慰的理由。

不知道一夜暴富是什麼感覺,當然也不知道一夜落魄是什麼滋味。20xx年長沙的街頭有個拉小提琴的賣藝者,只會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他看起來最多40歲,中等身材,頭髮已經全白。總是站在步行街的哈根達斯門口,拉着他的'小提琴。不知爲何,每次路過都會傷神。

過了不久見報,他曾富商。08年股市大跌,財產散盡,妻離子散。在富時唯獨學了小提琴,練了一段時間,只會這一首。如今住在下河街那片破舊的房子裏,和其他同樣落魄的人一起。

他的琴,拉的很動人。後來被哈根達斯趕走,又挪到悅方門口。總是一件乾淨的白襯衣,球鞋。站在他旁邊幾米,會感覺整個坡子街安靜了下來。心中想起許久不見的那個人,想起自己曾經美好過又失去的東西,在眼眶溼潤之前,畢恭畢敬的在琴盒裏放上五塊錢,然後離開。

他的自稱陳伯,許久沒回長沙了,不知還在不在。

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回報以歌。

《活着》讀後感 篇6

《活着》主要講了“我”在年輕時獲得了一個遊手好閒的職業——去鄉間收集民間歌謠。在夏天剛剛來到的季節,遇到那位名叫福貴的老人,聽他講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歷: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福貴因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過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纔開始漸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軟骨病而幹不了重活;兒子因與女校長血型相同,爲救女校長,抽血過多而亡;女兒鳳霞與隊長介紹的城裏的偏頭二喜喜結良緣,生下一男嬰後,因大出血死在手術檯上;而鳳霞死後三個月家珍也相繼去世;二喜是搬運工,因吊車出了差錯,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外孫苦根便隨福貴回到鄉下,生活十分艱難,就連豆子都很難吃上,福貴心疼便給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卻因吃豆子撐死……生命裏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着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文中的主人公福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我認爲我們就應該學習老人堅韌的品質,不要被困難所壓倒。

無論怎樣,生活總要繼續,只要活着就好,只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讀後感 篇7

富貴的一生在命運的年輪中輾轉反側,每當生活安定下來,意外卻接踵而至,從父母到兒子,從女兒一家到妻子,命運的無常,一次次摧殘着他,也一次次震撼着讀者,苦淚和死亡伴隨,用逝去襯托出生命的珍貴。但富貴還是從土地改革到三年自然災害,再到文革,挺了下來,他代表着那些年中國人所受過的苦,比起富貴的一生,我們遇到的挫折又算什麼呢?富貴終究抗下了命運的無常,世上無絕境,唯有對處境絕望的人。

都說青年富貴爲貪慾而活,中年富貴爲了家庭而活,老年富貴是爲了自己而活。也正是如此,遲暮之年的富貴才能每日唱起:“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這概括自己一生的詞句,唱出的是富貴對自己過往的坦然,他正視着自己。而我們在失意之時,在墮落之中,要好好想想,我們是否在爲了金錢俗欲而活?是否已經將自己的'靈魂寄託於他人,任由別人擺佈?記住,要爲了自己而活。

夕陽西下,富貴的老牛在耕地劃下一道道溝痕,活着也不過如此。但就是因爲這樣,才能世代耕作出肥沃的土,彰顯出生活的價值。

《活着》讀後感 篇8

“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着。”這句經典我相信很多人都應該聽過,《活着》這本書就完美的詮釋了這句名言。“福貴”作爲主人公,他的人生經歷就是這本書所圍繞的事件。半生福貴半生貧,最終明得終身理。文中有一段是寫福貴沉浸在賭博的漩渦中無法自拔,不知不覺的陷入了龍二的陰謀當中最後輸光了家中所有財產,讓一家人淪落爲階下囚,表現出了當時社會的人心險惡,但就是這樣慘痛的教訓才讓福貴從黑暗當中一點一點的給拉了出來,一次一次的慘痛經歷讓福貴越發的感覺到了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重。

最讓人感動的是家珍和他的孩子們,即使自己丈夫嗜賭如命也依然對他不離不棄,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所學習的,他的孩子們即使是在年幼也懂得關心父母不讓父母爲自己擔心。這不由得讓我們所反思,我們身處於富康的社會難道不應該懂得回報父母一點一滴的'汗水嗎?哪怕是不讓父母爲自己所煩惱也是值得我們去多做的。

最後我想《活着》這篇文章是值得我們去閱讀的,它讓我們懂得感恩以及對人生的感悟,富貴不求,只甘於做個平凡人,平平安安快快樂樂過完一生不也是自古以來的人們所向往的嗎?

《活着》讀後感 篇9

不論現實變成了什麼樣貌,不論現實剝奪了我們什麼權利,只要我們活着,也僅有我們活着,我們纔有義務有權利去追求自我想要的,這才能叫做真正的活着。我們不應當讓現實決定我們怎樣活着,而是應當自我決定我們應當以怎樣的姿態活着。

活着,就要應對選擇,僅有堅持理智,才能做出客觀的確定,纔不會讓自我後悔。所以我們沒有機會錯過機會,在能夠選擇能夠改變的時候,用心做一個完整自我,用自我的態度去看待“活着”。

先前對餘華的作品也略有接觸,他筆下的杯具一向是這樣,大體上看似不卑不亢,糅合到一齊的時候又讓人受不了。當你讀完整個故事,回頭整理這個完整的故事的時候,纔會不情願、不忍應對的發現,原先把任何一個故事單獨拿出來分析的時候都能真實的感受到那種撕心裂肺的.痛,難以承受的痛。他不屑於寫那些下里巴人,而是用一些看似荒誕的故事,講述着高度真實的生活。

文字裏的安靜,冷漠,無形間渲染了一種壓抑沉悶的氣氛,不斷的痛苦從而不斷的期待,想發泄卻又束手無策,只能完整的看完,被這種單純痛苦所擺佈,甚至是被玩弄於股掌之中,令你無法自拔,也不想自拔。當你痛到麻木的時候,才能看清現實,在簡單單純的感情裏看待理解生命,好好活着。餘華深沉的講述着生命的杯具,

對於杯具這件事我也有一點自我的看法,人之所以喜歡看杯具,喜歡被這種杯具所打動,無非是想尋求自我安慰。

《活着》讀後感 篇10

薄薄的一本書,從地主到貧民,從抗戰到大鍊鋼鐵,從一家四口到孤寡一人。寫的是一個人的故事,卻寫出了一個時代的滄桑。

福貴從一個富家公子,吃喝嫖賭,破敗了家,氣死了父親,過起了貧苦生活。自己也終於從要靠賭博“光宗耀祖”的富家公子哥,在敗了家業以後品嚐的勞苦、委屈、欺凌。他被抓去當過兵,經歷過生死,回來以後和妻兒相聚,開始踏實生活。然而世事難料,兒女都因孩子年輕就喪命,妻子身染重病最終也離開了自己,就連自己的外孫,也在吃東西被噎死,最後剩下這孤苦一人。

他活着,感受這生命,從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成長,與歲月爲伴,與故事爲伍,與一頭名叫福貴的老牛,相依爲命。

人要吃的苦也許真的是有數的,年輕的時候你耗費了時光,年老的時候依舊忙碌奔波。人的一生有太多的可能性,有太多的.故事。活着是根本,活着纔有未來,活着也必會經歷風雨。

比起那個時候人們,我們也許是幸福的,吃喝不愁,沒有戰爭。比起那個時候,我們也許是不幸的,競爭激烈,隱性殘暴。這也許就是活着的意義,要經歷風雨,要感知冷熱,有感觸的生活,一路向前。

《活着》讀後感 篇11

讀完餘華的這本書之後我感受頗深,即使我們負重前行,艱難不斷,也要活着,因爲活着纔有機會去感受活着的幸福、心酸、平庸,因爲活着纔會有希望。

書中的主人公福富貴一生都經歷了苦難,他曾是一個富家少爺年輕時揮霍無度導致家產敗光,父親也因此去世,後來醒悟,可俗話說世上沒有後悔藥,再後悔那也只是曾經,而曾經卻已不是現在了。

最後歷經各種心酸事他與一頭牛度完一生,他將牛取名爲“富貴”。富貴的一生如此悽慘,困難,可他依然選擇活着而沒有選擇死亡,就像書中所說“你千萬別糊塗,死人都想活過來,你一個大活人不能去死”。

只有活着才能體驗生命,活着不僅僅是要你幸福的活着。

我們也曾問過人爲什麼要活着?活着的最後還不是死亡?餘華也曾說過“人是爲了本身活着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天越來越黑,星星自然就越來越亮,一晚過後,就到天亮。可那一晚經歷了什麼,別人也無法知道。因爲懂的最後還是自己。

現在我想我們明白了只有活着才能體驗活着所經歷的.事。可也有人說死了不是更好嗎?不用經歷痛苦的事。

可我想說你不經歷各種事,不嚐盡人生中的酸、甜、苦、辣,那你來這一趟人世又是爲何?所以我們要爲了活着而活着。

《活着》讀後感 篇12

趁着娃學習的時候,又去書店晃了一圈,沒什麼目標,隨手拿了一本,等坐在位置上一看,是餘華的活着,心裏隨即閃過“好死不如賴活着”這句話,沒仔細深究,便開始閱讀起來。

隨着劇情的深入,慢慢生出一股淡淡的'熟悉感,“福貴”這個名字與形象也漸漸清晰起來,原來是部電影,只是,是我沒看過的電影,所以也不瞭解劇情,因此想繼續看下去。

整部書就在兩個小時之內就讀完了,其中幾度控制不了情緒,眼淚啪啪的,一個人把人生最得意、最悲傷的事都經歷過了,到最後只剩下自己還活着,不管活得是好是壞,福貴用自己的方式記錄着已經逝去的一切。書裏並沒有把每一次的悲傷都描寫得很細緻,相反,只是輕描淡寫的幾句話,卻足以讓人淚目。福貴最後不能說活得很好,也不能說活得不好,他自己看得開,或許也由不得他看不開。就像人們常說的:生活,生易,活難。或許吧。其實看完以後我並不明白這本書的意義所在,或者它就是一部單純的文學作品,和小說一樣,只讓自己發泄一下情緒,並不一定讓讀者有所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