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我的大學》讀後感大全(9篇)

讀後感5.96K

讀完一本書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的大學》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的大學》讀後感大全(9篇)

《我的大學》讀後感 篇1

這篇作文是前蘇聯俄羅斯作家高爾基所寫的。這篇作文寫出了他在大學時是怎樣過的,怎樣活動和成長的。

我讀了這篇作文後覺得,高爾基是一個不怕刻苦的人,他堅持着他的夢想,他不會違揹他的夢想。高爾基走向成熟的另一個老師是書籍。他看到一個人,他非常喜歡看書,書籍使他擴大了視野,豐富了他的思想,向他展現了越來越廣闊的世界,使他爭取美好生活的願望更加強烈,爲之奮鬥的決心更加堅定。他叫阿廖沙。

還沒讀完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感覺到了我自己,我也有夢想,可是我還要做些什麼呢?我已經在不斷的進步,不斷的往前衝了嗎?爲什麼我在心裏覺得,我還做的不夠呢?我讀完了這篇文章後就讓我知道了,怎樣才能讓我的夢想實現。高爾基和阿廖沙都是我的榜樣,我一定要像他們一樣,不斷進取,不斷的勇往直前。向着我的夢想衝吧!

《我的大學》是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之一,是一部有着深刻教育意義和巨大藝術魅力的作品。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是高爾基最卓越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無產階級文學的寶貴財富。

小說以其現實主義寫實風格和熱情勇敢的`生活態度征服了全世界無數讀者的心。它問世之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鼓舞着無數渴望光明和知識的年輕人勇敢前進。作品敘述了少年的“我”懷着上大學的願望來到喀山,夢想破滅之後,不得不爲生存而勞碌奔波,住“大雜院”,賣苦力,與小市民和大學生交朋友。他進入了一所天地廣闊的“社會大學”,在那裏學到了在有圍牆的大學裏學不到的知識,經過痛苦的思想探索,終於成長爲一個革命知識分子。《我的大學》至今仍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激勵了幾代人從高爾基的作品中汲取追求光明的勇氣和信念。

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談話。”讀了《我的大學》這部文學作品後,我深有感觸。這本書不僅讓我瞭解了主人公青年時代的生活及命運,而且還向我們展現了世紀之交廣闊的時代背景下一代人的成長曆程。

高爾基出身貧寒,有着不幸的童年。他撿過破爛,當過學徒和雜工,受盡了欺凌與虐待。就是在這悲慘而又艱苦的生活中,高爾基仍如生命力頑強的小草,艱難的生長並且綻放。我多麼渴望像高爾基那樣,做一棵“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小草啊!多麼渴望像他那樣,到知識的海洋中去遨遊。同高爾基相比,我真是羞愧萬分。平時在學習中遇到一點挫折我就難以面對,甚至會半途而廢。

主人公那種強烈的讀書慾望以及頑強的學習精神,使我想到了自己:家中厚厚的書,卻讓它們閒着,難道是“書非借不能讀?”不,自以爲知識已經很豐富了,可恰恰相反,不是說“學無止境”嗎?難道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更好地成長?不,當我讀完這本書後,才真正明白:“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才真正體會到只有勤奮學習,長大後纔能有所作爲。

《我的大學》讀後感 篇2

本書是高爾基著名的自傳體第三部曲,其餘兩部爲《童年》、《在人間》。作者描寫了他青年時代的生活經歷。從這個被真實記述下來的教程中,我們可以看出青少年時代的高爾基對小市民習氣的深惡痛絕,對自由的熱烈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嚮往,在生活底層與勞苦大衆的直接接觸,深入社會,接受革命者思想影響和如飢似渴地從書籍中汲取知識養料是他得以成長,從生活底層攀上文化高峯的重要條件。

在《我的大學》裏,高爾基用自己的筆觸反映了當時俄國知識分子的生活和民粹派反抗沙皇統治的活動,展示了這一時期俄國知識分子的思想狀況。在高爾基的自傳小說,我們看到青少年時期的高爾基就已經對俄國的醜惡現實十分憎惡,一直努力探索生活的道路。他曾經幻想自己做一個強盜,劫富濟貧或者用祈禱上帝的方式來改善人們的生活,但當時他還很年輕,當然這只是天真幼稚的幻想。在大量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品中,他也未能找到曾苦苦思索的“我該怎麼辦”的問題的解答。接觸了許多具有革命情緒的知識分子,高爾基又想從他們那裏找到新的生活道路。

長篇小說《我的大學》是高爾基一九二三年在國外療養期間完成的自傳體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也是他在十月革命之後寫的第一部重要作品。小說敘述十六歲的主人公滿懷着上大學的願望,告別了年邁的外祖母,從下諾夫哥羅德來到了伏爾加河岸的喀山市。到了喀山,主人公就清楚的看到,嚴酷的現實生活使他上大學的.美好願望頓時化爲泡影,因爲他必須直麪人生,必須首先爲生存而受僱去幹活。於是喀山的貧民窟、窮街陋巷和輪船碼頭變成了他踏上人生之路的頭一所社會大學。

《我的大學》描寫他在喀山時期的活動與成長經歷。他16歲報着上大學的願望來到喀山,但理想無法實現,喀山的貧民窟與碼頭成了他的社會大學。他無處棲身,與人共用一張牀板。在碼頭、麪包房、雜貨店到處打工。後來,因接觸大、中學生、祕密團體的成員及西伯利亞流放回來的革命者,思想發生變化。他閱讀革命民主主義和馬克思主義著作,直至參加革命活動。在革命者的引導之下,擺脫了自殺的精神危機。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學識、社會經驗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

從這本書中走出,我們看到的高爾基的心,似透非透,朦朧卻又明亮。“在《我的大學》裏,他用自己的筆觸反映了當時俄國知識分子的生活和民粹派反抗沙皇統治的活動,展示了這一時期俄國知識分子的思想狀況。在高爾基的自傳小說,我們看到青少年時期的高爾基就已經對俄國的醜惡現實十分憎惡,一直努力探索生活的道路。他曾經幻想自己做一個強盜,劫富濟貧或者用祈禱上帝的方式來改善人們的生活,但當時他還很年輕,當然這只是天真幼稚的幻想。在大量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品中,他也未能找到曾苦苦思索的“我該怎麼辦”的問題的解答。接觸了許多具有革命情緒的知識分子,於是又想從他們那裏找到新的生活道路。”就是這樣。

《我的大學》其實就是高爾基對真理的探索史,從一個稚氣未脫而又血氣方剛的年輕人成長爲深謀遠慮尋找光明的思想家、革命家,他的知識的來源就是這個學校,他的大學。

知識是共有的,思索是自己的,把握心中的船舵,駛向夢寐的港灣,成長吧!

這就是我從《我的大學》中感悟與思考得到的點滴。

《我的大學》讀後感 篇3

“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冰心

當我讀完《我的苦難,我的大學》這本書時,我深深地舒了口氣,淚水再次溢滿眼眶,悄然滑落,這已不知是第幾次因趙美萍的遭遇觸動內心那根小小心絃。我不知該如何講述趙美萍傳奇的人生經歷,也許腦海中突然浮現出的那首冰心的小詩,最適合不過了吧。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這是一本震撼人心、催人奮進的勵志之書,是一本挑戰苦難人生的紀實佳作,講述了作者對命運的頑強抗爭,最後夢想成真的故事。

巴爾扎克曾經說過“不幸,是天才的晉升階梯,信徒的洗禮之水,弱者的無底深淵。”風雨過後,眼前會是鷗翔魚遊的天水一色;走出荊棘,前面就是鋪滿鮮花的康莊大道;登上山頂,腳下便是積翠如雲的空濛山色。人生要盡力的度過每一關,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輕言放棄。作者趙美萍做到了,她不僅沒放棄,而且實現了人生的華麗轉身。出身卑微、家境貧窮、年幼喪父,這些沒能阻礙他的.茁壯成長。砸石頭、服務員、服裝流水線女工,這些沒能壓垮她的頑強意志。她一步步的前進,懷着“一定要出人頭地的”堅定信念,終於在大上海走出了屬於自己的地盤。處在那樣困難的環境,我們很難想象作者趙美萍是以怎樣的毅力,怎樣的執着,怎樣的堅強面對所處的困境。作爲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我們,遇到一丁點困難,又是抱怨,又是哭訴,當我們真的面對這種困境時,又會以怎樣的姿態面對?是放棄?是逃避?是頹廢?還是匆匆了結自己的生命。因此,這就是趙美萍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頑強不屈。

“經歷是一筆財富,苦難是一座金礦!”,我敬佩她的頑強拼搏的意志,永不服輸的性格,最敬佩的是她那好學求知的精神。在艱苦的打工生涯中,她沒有放棄求知的慾望,沒有放棄她的摯愛—讀書。打工生涯艱辛忙碌,但她仍擠出時間讀書考證,生活環境艱難困苦,但她仍執筆耕耘理想種子。作爲當代大學生,有衣食無憂的生活環境,有傳道授業的老師陪伴,有書香四溢的寶庫——圖書館,有優美舒心的校園,有激動人心的各種競賽,這麼多的良好條件,本應看到的是積極向上的面孔,不斷進取的學生,如飢似渴的閱讀。然而,現在到處都是低頭族,電子書已經代替了紙質書。手機通信已經代替了面對面交流,人們開始浮躁,不再靜下心來認真做事。其實,當你迷失自己時,想想正在辛苦勞作的父母,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想想身邊所提供得良好環境,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學習呢?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演算使人精密,哲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學修辭使人善辯。”既然閱讀有那麼多好處,我們何樂而不爲呢?圖書館是個寶藏,其中珍品等待我們去發現。作爲一名大學生,我們要好好把握現在,利用種種有利條件,去創造屬於我們的輝煌明天!

《我的大學》讀後感 篇4

《我的大學》是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之一,是一部有着深刻教育意義和巨大藝術魅力的作品。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是高爾基最卓越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無產階級文學的寶貴財富。小說以其現實主義寫實風格和熱情勇敢的生活態度征服了全世界無數讀者的心。它問世之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鼓舞着無數渴望光明和知識的年輕人勇敢前進。作品敘述了少年的“我”懷着上大學的願望來到喀山,夢想破滅之後,不得不爲生存而勞碌奔波,住“大雜院”,賣苦力,與小市民和大學生交朋友。他進入了一所天地廣闊的“社會大學”,在那裏學到了在有圍牆的大學裏學不到的知識,經過痛苦的思想探索,終於成長爲一個革命知識分子。《我的大學》至今仍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激勵了幾代人從高爾基的作品中汲取追求光明的勇氣和信念。

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談話。”讀了《我的大學》這部文學作品後,我深有感觸。這本書不僅讓我瞭解了主人公青年時代的生活及命運,而且還向我們展現了世紀之交廣闊的時代背景下一代人的成長曆程。

基出身貧寒,有着不幸的童年。他撿過破爛,當過學徒和雜工,受盡了欺凌與虐待。就是在這悲慘而又艱苦的生活中,高爾基仍如生命力頑強的.小草,艱難的生長並且綻放。我多麼渴望像高爾基那樣,做一棵“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小草啊!多麼渴望像他那樣,到知識的海洋中去遨遊。同高爾基相比,我真是羞愧萬分。平時在學習中遇到一點挫折我就難以面對,甚至會半途而廢。

主人公那種強烈的讀書慾望以及頑強的學習精神,使我想到了自己:家中厚厚的書,卻讓它們閒着,難道是“書非借不能讀?”不,自以爲知識已經很豐富了,可恰恰相反,不是說“學無止境”嗎?難道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更好地成長?不,當我讀完這本書後,才真正明白:“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才真正體會到只有勤奮學習,長大後纔能有所作爲

過程不是像白楊一樣由時間直直地拉離地面,也不像瀑布一樣清清爽爽地徑奔幽深的潭底。如果說人的思維是草,那麼,成長就是這株草的幼芽在時間與空間裏蜿蜒招展的結晶。成長在短時期內真的不具有有機性和完整性,儘管理想是牽引成長的一條線,它存在,但不清晰,甚至遼遠而迷茫,有好多閃光的片段散落在這條線之外。只有當回首時,在得與失、喜與憂的反覆回味中,我們纔會真真切切地聽到自己拔節的聲響,彷彿一條繩子自然而然地拉直。

這部書是1923年完成的,此時作者已55歲。對於一個投身革命且年過半百的人,用筆真切地再現少年時代的生活,他筆下流出的全是記憶的精華,含着倔強而又謙誠率真充滿智慧的氣度。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心總被某種東西激盪着,思維的火花一次比一次閃亮,我不能抑制自己,我要留住這些火花——這些成長的箴言。《我的大學》——我的大學!在上大學之初接觸了這部書,然後能再大學的實際生活裏反覆地體會其中的意味。

《我的大學》讀後感 篇5

《我的大學》是是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之一,是一部有着深刻教育意義和巨大藝術魅力的作品。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是高爾基最卓越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無產階級文學的寶貴財富。它問世之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鼓舞着無數渴望光明和知識的年輕人勇敢前進。小說以其現實主義寫實風格和熱情勇敢的生活態度征服了全世界無數讀者的心。

作品敘述了少年的“我”懷着上大學的願望來到喀山,夢想破滅之後,不得不爲生存而勞碌奔波,住“大雜院”,賣苦力,與小市民和大學生交朋友。他進入了一所天地廣闊的“社會大學”,在那裏學到了在有圍牆的大學裏學不到的知識,經過痛苦的思想探索,終於成長爲一個革命知識分子。這本書描述了作者青年時代的生活經歷。在這段生活中看出高爾基對小市民的深惡痛疾,對自由生活的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生活底層與勞苦大衆的直接接觸,深入社會,接受革命者思想影響和如飢似渴地從書中汲取知識養料使他得以成,並造成了他獲得成功的條件。

《我的大學》至今仍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激勵了幾代人從高爾基的作品中汲取追求光明的勇氣和信念。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談話。”讀了《我的大學》這部文學作品後,我深有感觸。這本書不僅讓我瞭解了主人公青年時代的生活及命運,而且還向我們展現了世紀之交廣闊的時代背景下一代人的成長曆程。高爾基出身貧寒,有着不幸的童年。他撿過破爛,當過學徒和雜工,受盡了欺凌與虐待。就是在這悲慘而又艱苦的生活中,高爾基仍如生命力頑強的小草,艱難的生長並且綻放。我多麼渴望像高爾基那樣,做一棵“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小草啊!多麼渴望像他那樣,到知識的海洋中去遨遊。

書中的主人公曾經是十分嚮往大學的生活,感覺是十分夢幻的,當他告別自己的外婆,來到另一個城市的時候他才知道原來事實並非是這樣的。到了喀山,他知道爲了能夠生存下去,他必須要受僱去幹活。在這段艱苦的生活中,每天中午吃乾癟的麪包,睡覺與別人共睡在一張牀板上。即便他那麼努力,但他並未實現自己的.夢想,從此社會就成爲他的大學。在與社會上的知識分子的接觸後,他懂得了很多知識。現實生活將他逼入了精神面臨崩潰的時刻,但在革命的薰陶下,他擺脫了自殺的想法。即使生活在社會但他還是獲得了充足的知識。得到了他精神的動力。

當時的生活如此的艱難,但高爾基並未就此放棄,他在革命的薰陶下投入了自己的寫作中,用自己在社會大學裏獲得的知識,來爲革命做出自己的努力,這是很值得我們現在的青年去學習的。即使你無緣大學,無緣優越的學習生活,但生活就是一個學校,他也會教會你很多,讓我們去面對困難危機的時候從容的去對待。

同高爾基相比,我真是羞愧萬分。平時在學習中遇到一點挫折我就難以面對,甚至會半途而廢。主人公那種強烈的讀書慾望以及頑強的學習精神,使我想到了自己:家中厚厚的書,卻讓它們閒着,難道是“書非借不能讀?”不,自以爲知識已經很豐富了,可恰恰相反,不是說“學無止境”嗎?難道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更好地成長?不,當我讀完這本書後,才真正明白:“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才真正體會到只有勤奮學習,長大後纔能有所作爲。

《我的大學》讀後感 篇6

黑石城火人節,是闖入視線裏的第一個故事。

“被烈火吞噬掉的木人,那燃燒的自己,是被權威統治、被主流束縛的自己,那重生的,是嶄新的自己,它破繭綻放,從此不再受禁錮。”

那一瞬間,透過文字,似乎看到了那些火光。

這是一個共享、大愛的城市,也是一個短暫的城市,只存在8天,沒有貨幣基礎、摒棄市場規範、沒有金錢往來,完全靠愛支撐的“禮品贈予社會”。

很神奇的地方,像是一個烏托邦。

其實,書裏的'故事,在讀過許多的環遊日記後,沒有太多的意外。但這一次,卻讓我覺得有些親切,像是透過書本遇見了那個一直想要成爲的自己。腦中閃過一句話,這個世界上,一定有一個人做着你最想做的事情,活成了你最想要的樣子。

這本書與以往的旅行日記有着不一樣的切入點,寫的有些隨性,不是按照旅行路線,一個國家一個國家的記錄自己發生的故事,似乎就是,有吸引我到達的,想要去做的,就去到了那個國家,那座城市。

因爲喜歡古典樂,就去了奧地利維也納。

因爲想成爲志願者,就去了非洲肯尼亞,做義工、支教。

因爲想要看世界上最美麗的風景,

在撒哈拉,在菲律賓、在尼泊爾、在盧克索、在印度、在緬甸。

出發、遇見;由心而動。是啊,我呢,可不可以更加努力一點,像她一樣,不,是努力去做我自己,大膽勇敢的做我想要做的事情。

“就讓我和世界戀愛吧!”是書中最喜歡的一句話,其實我一直都不曾害怕死亡,反而擔心無趣的活着。我不在乎生命的長度,在乎我能抵達到的深度與廣度。

剛畢業的半年,我說我的內心如同荒原一般,寸草不生,很絕望的活着。可是,現在,也許自然的力量太強大,內心充滿了很多渴望,有我很多想要去到的地方。一直和自己說,死很容易,但學會如何更好的活着,如何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一項不小的挑戰,也許是我們生而爲人所接受的挑戰吧。

看過、讀過、聽過那麼激動人心、跌宕起伏的故事,那麼多彩絢爛的生活,又怎敢輕言放棄呢。這些就像是我的水分和陽光,再貧瘠的土壤,也能重新煥發生機。

想要去日本學習設計、看奧運會;

想要去英國品味邱園的一年四季;

想要去丹麥、去挪威、去瑞士、瑞典、芬蘭,看設計展,看極光;

想要去非洲,去撒哈拉,去支教、做志願者;

也想要去新西蘭、去澳大利亞,圓一些曾經陪我度過的青蔥時光裏的夢。

如同書中作者所言,世界是她念過的另一所大學,這個大學裏只有一個專業,即探索自我、深入自我,及如何更快樂的在世間生活。音樂、藝術、海洋、星空、投資、公益、宗教與社會學等,無論是知識還是技術,只要有心,什麼課程都可以選得到。

奉上最後一句,印度哲人奧修所言:如果你全然的生活,你就不會害怕任何東西,恐懼屬於未活過的生活。

《我的大學》讀後感 篇7

前幾天,讀完了《我的困難我的大學》這本書。其中很多感觸不是用語言可以表述的,真的,面對作者這般頑強的生命和對生活那種堅韌,我自己是徹底的擡不起頭來。作者的童年經歷那段,我有很認真地去閱讀,因爲我的童年也是在不幸中跌跌撞撞走過的。本以爲,那麼悲慘的童年會把她折磨的不能承受,最終也是倫爲生活的奴役。可是不管這艱難,困苦,不幸,怎樣去折磨她,最後她以自己超越常人的能耐完成自我的蛻變,成就了自己輝煌的人生。

童年時期,本來幸福的生活是那麼的美好,可是一切就在父親的離去後都變換了,毫不誇張地說在父親還沒生病的時候,作者的'生活是在天堂般的生活,在父親離開人世後如墜入地獄。面對親人的無情,陌生人的好心,作者內心的痛楚是無法想象的。猶如我的童年時期父母離異時候承受的痛苦,面對破碎的家庭,面對媽媽的痛苦,面對一些親人的冷漠和欺凌,我的童年是在不安,痛苦中度過的,然而和作者的經驗卻讓我回想童年卻是那麼幸福,雖然爸媽離婚,可是他們還健在,雖然生活過的不好,可是姐弟在身邊,雖然有個後媽,可是親媽不離不棄,雖然受人欺凌,可是日子還是可以過的下去。最難能的是作者在經歷很多困難後依然保持着那份對學習的熱愛,即使是省吃儉用,即使是無書可讀的時候仍然可以保留那份對理想的追求。這是很多身處幸福卻不懂珍惜的人的鮮明對比,我自己也是,童年根本就沒有學習,求知很強的慾望,對學業的追求也是在認知慢慢積累後開始的。而且我在求學的慾望中絕對沒有作者的萬分之一。

人很多時候都必須堅強,自己去面對很多事情,即使是在最害怕的東西面前還是要想辦法去解決,絕對不能依偎別人。書中作者在一場暴風雨後回到出租的小屋看到滿屋的水,水面上還有一條巨大的蟒蛇時,內心得恐懼和不安,恐怕是語言無法描述的,那種悲哀那種無助我恐怕是無法想象的。然而作者在害怕,恐懼,不安絕望的時候,作者卻選擇勇敢用掃把輕輕的把這個讓她內心恐懼的生物指引出那水滴不停的陋屋。蛇是我最害怕最害怕的動物,當看完這個章節時,我自己也試着把自己置身於相同的環境中,來想象自己會是怎樣處理,怎樣面對,怎樣解脫。可是這樣的場面也是我無論怎麼樣都無法想象自己的反應,或者這是我的對這種處境不能承受的表現吧。

當作者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時候,她所承受的辛酸也是常人無法理解的,這種看似痛苦的煎熬其實是她不斷蛻變的過程,過程是萬般痛苦的,可是生活的不幸,無奈,逼迫,讓這個農村的女孩學會了忍耐。在打工的生涯中用汗水換取生活的物質,用筆去書寫耕耘理想的種子。由一名國小學歷的外來打工妹變成知音雜誌社的主編,其中的磨練,其中的曲折,其中的歷程,我都萬般佩服。

看完本書,首先我的心態變得很好了,面對一些會讓自己痛苦的事,不會讓自己無厘頭的亂想,自己發呆,自己痛苦,我也會看的很開了,生活應該是鍛鍊,創造自我的,不是在糾結在毫無意義的事,因爲這本書讓我意識我的生活還沒有經歷過真正的苦難,生命還沒有煥發出應有的光彩。我要用不斷磨礪自己去開創自己生活的篇章,不斷創造新的歷程,積極面對生活給予我的一切,包括苦難,挫折,痛苦。其次,生活應該積極拼搏,用青春撒下熱血,播種理想的種子。

《我的大學》讀後感 篇8

《童年》,《我的大學》,《在人間》是高爾基作品的三部曲。這三部曲講述了阿廖沙的一生,他的那段生活,彷彿就是在聽一個善良而極端的天才在講述一個悲慘的童話。然而,使我感觸最大的莫過於高爾基的《我的大學》。《我的大學》講述的是阿廖沙在社會外出謀生的經歷。他備受生活煎熬,做過工役,受過欺凌,侮辱,戲弄,甚至還遭受過陷害和毒打,體驗了社會底層人們的艱辛,認識到了人性的醜惡。但他並沒有因爲生活的艱辛而自暴自棄,相反,他積極面對,正是他的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深深地打動我,直達我的靈魂深處。

高爾基三部曲的出版不僅使我們對高爾基的一生有了更深刻的瞭解,他們更能使我們深刻的體會到,在沙皇的統治下,人們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以及當時人們的殘酷和冷漠無情。特別是每次當我讀完《我的大學》和《在人間》,我都會忍不住對當時的人們的悲慘生活而感到痛心,對於那些殘酷的統治者的痛恨以及對當時人們的冷酷無情而感到悲哀。讀完這三部曲後,我想每個人都會對現在的幸福生活感到滿足和更加珍惜。

在《我的大學》中,我們可以清楚的感受到,當時的阿廖沙是多麼的渴望能夠到大學進行高等的教育。但由於現實的殘酷,他並沒有如願以償。在一開始看到阿廖沙的願望破滅時,我滿以爲他會放棄那個在那時看來是多麼奢侈而不切實際的願望,老老實實地做社會的底層,一直碌碌無爲。但出乎我的意料,他竟將貧民區和碼頭作爲它的社會大學。在那裏,他接觸了各式各樣的人物,包括大學生,國中生以及一些革命者,學到了在正規大學裏面永遠無法學到的知識,擴展了它的見識面的同時,也使他的思想發生了改變。也許,正是阿廖沙的.那種堅強以及不畏艱難,勇於面對困難,永不放棄的精神造就了他成就,使他異於其他那些碌碌無爲,自暴自棄的人們。

阿廖沙對於他的未來有很清晰的規劃他對未來充滿希望;在當下,他腳踏實地,永不放棄,勤奮學習,勤奮思考,持之以恆;對過去,他無怨無悔,因爲他曾經努力過併爲此而爭取過。他曾經在書中寫過這樣的一句話,使我感觸良多:“苦難的日子使我變得更加堅強,我不奢求別人的施捨,也不苛刻偶玩好運的降臨,愈是艱難,愈能磨練人的意志,增長人的智慧”。是呀,愈是艱難,愈能磨練人的意志,在阿廖沙的身上,我清楚的明白,在任何惡劣的環境,在任何困難面前,我們都不能輕言放棄,只要不放棄,就證明我們還有機會,還能實現我們的夢想。但是,一旦我們放棄了,我們就與成功擦身而過,失之交臂了。

與阿廖沙相比,我們是幸福的。且不說我們有機會就讀大學,單是從我們的現在的自由和自由來說,我們就比他們幸福很多。因此,我們更應該懷着感恩的心,努力奮鬥,以回報一直對我們懷有期望的家長,老師和朋友們。阿廖沙教會了我永不放棄,腳踏實地,努力奮鬥,勇於面對艱難,發揮我們大學生的精神,做新社會的新新人類。奮鬥吧!爲了我們的美好未來,奮鬥吧!想阿廖沙所在的黑暗世界,他都尚且能夠做到,我們又爲何不可呢!加油吧!奮鬥吧!

《我的大學》讀後感 篇9

高爾基離開外祖母,準備去上美好令人嚮往的大學,然而,現實的殘酷讓他認識到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於是高爾基只能在社會這所大學裏探索知識和真理,經歷死神帶來的各種考驗,他幾乎什麼事都做,只要是能夠讓自己生存下去,他也認識了許多人,既有好的也有壞的,也正是如此,才讓他認識了人們的內心有多麼的醜陋,若想生存下去,必須有頑強的意志,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

說起對高爾基最好的人,那自然是他的外祖母,在高爾基心裏外祖母是一個善良,真誠,自信,對世界充滿希望的一個人,也就是她在高爾基內心種下了一棵善良的種子,才使高爾基不管身處多麼骯髒的環境也沒有成爲一個殘暴冷漠的人,爲了上大學,高爾基離開了外祖母,這對他來說是多麼痛苦的事,也不知道以後什麼時候才能再見到外祖母或者根本就見不到。然而,現實還是給了高爾基一個巨大的打擊,外祖母因爲疾病纏身去世了,面對這個事實,高爾基表現得出乎意料的淡然,好像早已做好了隨時接受這個消息的準備,可是有一件是卻讓他悲痛和憤怒,外祖母憑藉着討飯來養活其餘的親人,然而在一次乞討時因爲摔了一跤而在牀上躺了好幾天都不能行動,一直到死爲止,這期間其他親人沒帶外祖母看過一次病,我們無法想象得出高爾基有多麼的絕望,也許他比萬箭穿心還痛苦。

來到客山,高爾基在一個朋友家住了下來,朋友家並不富裕,甚至還要爲每天的糧食而犯愁,爲了不給朋友家添麻煩,高爾基一大早就出去了到晚上纔回來,他還在外面找了工作,是爲了解決吃飯住宿的問題,高爾基幹過各種活兒,都是一些異常辛苦的工作,一天有一大半時間在忙着,但是高爾基沒有絲毫的抱怨,而是以一種樂觀,淡然,平常的心態來面對它們,對他來說也許能夠吃飽穿暖住好就是一件幸運的事了。上不了大學,殘酷的命運最終讓高爾基慢慢地失去了信心,他內心的憂愁,苦悶,繁瑣無法得到排解,他對世界,對未來感到一片迷茫。然後他做出了一個決定--自殺,不過幸運的是,上帝好像對高爾基的露出了憐憫之情,子彈並沒有打中心臟,他在休息了一段時間就恢復了,這也成了高爾基不願提起的.尷尬往事,隨後他又去了農村,在那裏他幫一個小雜貨店賣點東西,然而農村的生活絲毫不比城市的好得了多少,最終雜貨店被燒成灰燼,連那些對他來說最寶貴的書也燒光了,沒有辦法,無法在這裏待下去的他又踏上了新的旅程。

在這段時光裏,高爾基接觸到了各種不同的人,從總體來說可以分爲兩大類。一類是內心善良,爲了人們美好未來而奮鬥的人,這類人往往讀過很多的書,知識豐富,思想高尚,他們經常聚在一起,讓思想進行碰撞,交融,以便生產出新的思想火花,這些思想就是人類擺脫貧窮和苦難通往幸福之門的鑰匙,這些對高爾基的影響是巨大的,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另外一類是冷漠,醜陋,自私自利,眼裏容不下他人半點好和以捉弄他人爲樂的人,他們表面上表現的老實,與自己無關的樣子,內心卻無時無刻不在算計着他人,他們對好人進行攻擊,對思想者的好心幫助表示不屑,他們就是這樣的愚昧無知,好心的思想者慘死在他們手中,這是多麼大的悲哀,與生活的貧窮和苦難相比,思想精神的貧瘠更讓人覺得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