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圍城讀書心得12篇

讀後感2.16W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圍城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圍城讀書心得12篇

圍城讀書心得 篇1

城裏的人想衝出去,城外的想擠進來。

——錢鍾書《圍城》

在這本暗藏玄機與人間規則的書裏,有志大才疏的方鴻漸;有溫柔伶俐的唐曉芙;也有冷若冰霜的蘇文紈;還有暗藏心機的孫柔嘉……腦中久久無法寧靜下來,他們用精神意志澆鑄了一座又一座的圍城,卻又不斷渴望衝出圍城。這頗顯矛盾的舉動,不禁令人啼笑皆非。

楊絳女士曾說過:“圍在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對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這句話便很好地詮釋了“圍城”心態,突出了引發矛盾的原因。

但轉念一想,我們的生活又何嘗不是在圍城中度過?

我們身處應試教育的社會環境當中,繁重的學業是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不厭其煩地抱怨學業重而且壓力大,卻又心甘情願地奮鬥着,不懈努力着。這也許可以算一種典型的“圍城”心態吧?我們最終的目的是什麼?是虛榮?是名利?抑或是一份工作?又抑或是在這世態炎涼的社會上,有一片立足之地?不是,都不是,統統都不是!

紀伯倫曾說過:“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於忘記了當初爲什麼而出發。”便很好地說明了我們這一代的生活現狀。而在這忙忙碌碌,爲成績、排名勾心鬥角的奮鬥過程中,我們失去的又是什麼?失去的,也許就是那早已被你遺忘在記憶的深淵中,處於萬劫不復狀態下的一顆久久不能平靜的童心。英國著名作家赫胥黎也曾說過:“爲什麼人類的年齡在變長,而少男少女的心靈卻在提前硬化?”英國作家菲爾丁還曾說過:“世界正在失去偉大的孩提王國,一旦失去這個王國,那就是真正的沉淪。”著名影片《中國合夥人》中有一句話:“如果額頭終將刻上皺紋,你只能做到,不讓皺紋刻在你的.心上。”這種種的種種,都向世人闡述了童心的重要性。而如今,昔日的童心已被今日的教育和生活所泯滅,所扼殺。

如果讓一個人選擇童心永恆,抑或是童心硬化,那個人也許可能會選擇後者。因爲後者更貼切當下生活的節奏與方式。而前者,卻已經被“幼稚”二字所取締。這何嘗又不是一座圍城?

《圍城》是一本普普通通大千世界的書籍,也是人生必須經歷的心理過程。是世俗的壓迫,是現代生活的負面影響。未來,可期!未來,堪憂!

圍城讀書心得 篇2

這兩天剛看完《圍城》這本書,故事的更概是這樣的,主人公方鴻漸在回國的船上與同船的鮑小姐有些青睞,初嚐了愛情的滋味,但卻有另一位大家閨秀蘇文執小姐對他有了好感。回國後,他通過蘇認識了她的表妹唐曉芙,不想方卻對這位唐小姐產生了好感,但由於某種原因,兩人的感情也並沒能長久。

後來經過好友趙辛楣引薦,同去三閭大學任教,同行時又認識了孫柔嘉小姐,倆人也不過是普通朋友,可最終走到了一起,不過他倆的`感情實在糟糕透頂。書的作者錢鍾書先生說這本書“錙銖積累”而寫成的,沒有明確的故事線索。語言平淡無奇,所寫之事也只是人間的是是非非。不過書中卻始終貫徹了這樣一句話,那就是“婚姻感情猶如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中的人想出來”,這也許是作者的得意之處吧。

圍城讀書心得 篇3

大約花了20多天時間,讀完了錢鍾書的《圍城》。書中以洞達世事的睿智,對社會人情世態,尤其是四十年代的知識分子衆生相進行了深刻的描寫。

揭露了教育界的傾軋、虛僞、墮落。方鴻漸對蘇文紈、唐曉芙的'追求,與孫柔嘉的婚姻生活,則表現了他的庸俗、軟弱、虛榮,從而折射了知識分子人格上的弱點。

小說在語言運用上精煉、幽默,時常使我禁不住發笑,如同×××(姐姐)昔日同我說的一樣。只是這本《圍城》是從楊傑(表弟)處借來的盜版本,錯字、增字比比皆是,還有不少空白頁,似乎是嫌紙張太多了,由錢鍾書夫人楊絳撰寫的附錄,25頁只剩下9頁,顯然是漏印了。

當初沒說的是:等結婚成家之後重讀,也許有更直接的體會。但是,6年過去了,一直沒有這種機會。

圍城讀書心得 篇4

一直以來,《圍城》充滿了興趣,卻總是因爲這樣那樣的原因作罷。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圍城》是女性必讀“四大名著”之一,這,便是我對《圍城》起興的頭子。這個寒假,終於下定決心,細細品完了《圍城》。

在《圍城》的《序》裏,作者寫到“在這本書裏,我想寫現代中國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寫這類人,我沒忘記他們是人類,只是人類,具有無毛兩足動物的基本根性。”這句話不只闡明瞭作者寫這本書的起點是揭示社會,揭示人性,也揭示了《圍城》具有一定現實性的內涵。

這本書涉及到的“某一部分社會”是1937年後的社會,書中涉及了侵略、淪陷、逃亡的李詩,這些穿插在文中的社會背景充滿了動盪不安的因素,而主人公的社會卻一直很平靜,二者之間的強烈對比,凸顯了主人公的性格,這也正是作者的文字精髓,運用文字的靈活與強厚的文字功底。

《圍城》開篇出現的一幕幕情景式發生在一艘法國郵船“白拉日隆子爵(Vicimte de Bragelonne)”號。在《圍城》裏,首先出現的是蘇小姐,里昂大學的博士留學生,長得清秀,說話客氣。隨着情節的發展,主人公方鴻漸,一個假博士上場,與“熟食鋪子”鮑小姐在船上上演了幾天的風流事。讀《圍城》第一部分,印象最深刻的有兩個,一個是方鴻漸的'“博士”由來。二是與鮑小姐在西菜館的故事。方鴻漸爲敷衍父親和岳父,用錢買了個什麼德國克萊登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由這個學位又衍生出衣錦歸國等一系列事件。細讀這個部分內容,一方面怒罵方鴻漸無恥,另一方面又感嘆留學生的虛僞和大衆的無知。而方鴻漸與鮑小姐在西菜館發生的倒黴事讓我捧腹大笑之餘,不得不感嘆作者的用字之精準,表達之到位。

《圍城》圍繞方鴻漸這個主人公穿插了四個女人,並以此分爲四部分。第一部分寫歸國的主人公與“熟食鋪子”鮑小姐(後來看註釋才明白鮑小姐姓氏的由來,因鮑魚之肆是臭的,因此命爲鮑小姐);第二部分寫在岳父(婚配女子已死,但仍陳岳父)的銀行當個小職員時,與蘇小姐和唐小姐之間的事,第三部分則寫到五人行至三閭大學任教的事;第四部分寫主人公與他的妻子孫小姐之間的事。

《圍城》這本書充滿了女人,性格鮮明的女人。讀到第一部分時,對主人公充滿了鄙棄,接下來對主人公無限的無奈,再者替主人公擔憂,最後體會到主人公的無力,致命的無力。方鴻漸這個角色,充滿了矛盾,無知卻有點才華,懦弱卻挺善良,沒出息卻總有人幫,人不怎麼樣卻總有人喜歡。讀《圍城》,讀方鴻漸的故事,品味自己的人生。在這部小說裏,主人公唯一喜歡的是唐曉芙,許是作者的厚愛,不願意,把她嫁給方鴻漸。很喜歡她說的一句話“我愛的人,我要能夠佔領他整個生命,他在碰到我以前,沒有過去,留着空白等待我”。

在第三部分,孫小姐就已出現,可是,她的存在感卻很微弱。

以至不敢相信最後她竟然成了方鴻漸的妻子。孫小姐是五人行的一員,是位“嬌弱的上海小姐”,在經過三閭大學之行後,對方鴻漸有了情愫,後來在三閭大學的經歷促成了他們的婚姻。他們的婚姻很令人意外卻不得不感嘆沒有比這更好的安排。

《圍城》裏最難懂的是蘇文紈———蘇小姐。在一開始的郵船上,對方鴻漸有了好感卻喏喏不前;回到上海後,積極主動卻總讓方鴻漸心虛不已,略帶強制的行爲讓方鴻漸逃離;後來在香港辛楣的親戚家與方鴻漸夫婦偶遇,她的尖酸刻薄躍然紙上。說到辛楣,他本姓趙,是蘇文紈青梅竹馬的玩伴,從小就喜歡蘇文紈。他原是做官,又認爲教書育人才能更好的造福人們,因此去三閭大學做教授並推薦方鴻漸一同去,後來因被誤會又從三閭大學逃走,最後又做了官。讓我不解的是,蘇文紈在方鴻漸身上的婚姻希望破滅後,她沒有選擇有錢有勢有前途,又長得一表人才的趙辛楣,卻與富有才華其貌不凡的曹元朗,曹先生踏進婚姻的殿堂。後來才知,二人婚姻背後有着各種利益的雜合。蘇小姐由一名博士留學生變成後來的走單幫販私貨頭子,這其中有必然的聯繫,卻道出了矛盾所在,時局影響着一個人的成長與將來。

我覺得《圍城》這本書的一個特色是插入了許多異域文字。像方鴻漸到張先生家拜訪這一段,張先生是浙江沿海人,在洋行工作了二十幾年變得洋裏洋氣的,說話總是嵌入英文,從此顯示自己身份高貴,卻只讓我讀到他的做作與愚蠢。再如,曹顯示寫的詩糅合了法語。讀到這些,雖不甚明瞭,卻在疑惑中加深了對作者的佩服。

圍城讀書心得 篇5

讀了《圍城》這本書,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書中的主人公方鴻漸了。方鴻漸這個人,在錢鍾書的筆下似乎是一個除了會點舞文弄墨、卻有百般缺點、一無是處的人。他的文憑是買來的,志大才疏、胸無點墨、性格軟弱又好強要面子。在和朋友的交往中,表現出假裝清高、不通人情世故,有時還很虛僞。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人,給了我深深的印象。他做事小心、對愛情執着,有時候往往透着一些可愛。

在學業上,出國留學的他居然沒有取得文憑,他居然花錢買張假的,這裏就體現出他的可愛來。既然作假,國內又很難被查出,自己卻還是擔驚受怕,怕被發現。好像是一個偷吃了蜂蜜的孩子,怕被母親發現。

在愛情上,方鴻漸也透出他的可愛來。他同時和三個女性交往,既愛這個,又喜歡那個。後來結婚後,居然發出談戀愛無用的感慨。事業上,方鴻漸是不得志的。處處是別人的棋子,可是方鴻漸卻無奈接受,工作換了一個又一個,卻沒有放棄,表現出堅持的可愛來。

看《圍城》這本書的'過程中,裏面的幽默、諷刺的用語給了我歡樂;看完後,對主人公方鴻漸的悲劇有深深的感慨。

圍城讀書心得 篇6

小時候,父親就把我往文學這條路上帶,沒事就在我耳邊唸詩,我第一首會背的詩就是《水調歌頭》,也因此,蘇軾是我最愛的詩人! 記得,他曾經逼我背《弟子規》,而我當時還小,頑皮,把書的封面撕成了兩半,他氣得狠狠地打了我,那時我哭得很兇,但他並沒有解氣,命我把封面粘好,後來一個星期左右臉色都沒有緩和。我知道,我傷了他的心。

而我愛上錢鍾書,則是《圍城》這本書。我手裏有一本父親給我的《圍城》,書頁已經泛黃,甚至封面有些掉色,但書角卻一點也沒折。他給我時就是這樣。他愛書,一同愛我一樣!

我不善於概括這本書,引用導讀上面的話來說“這是本睿智的書,因爲它的有趣源自一位智者對人性的洞察與調侃。”

說到圍城,它包含了很多,但我印象最深的則是父親一直說的話,也與導讀上的差不多“圍在城中的人想突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大抵如此”

父親給我這本書的時候,我還很小,並給有讀出什麼,反而很糊塗。我沒有戀過愛,更沒有結婚;沒有畢業,更沒有就職。書上說的種種,我並沒有真實的體會,只有模糊的印象,但這並不影響我判斷,因爲這圍城,一如父親給我的愛。

父親對我,不算嚴厲,但經常繃着一張臉,或許每一個父親都是這樣。有時,他也會和媽嗎一起逗我開心,雖然很少成功。他不准我瞎跑,但同意我去旅遊;他不准我買薯片、餅乾,但會讓媽媽爲我燒最好吃的菜;他不看重我的分數,但會督促我的學習;他不會給我零錢,但我需要的東西一樣也沒少過。

或許,很奇怪,在父親這般的保護下,產生了逆反心理,會叛逆,雖然僅僅止於心理。我不止一次的希望獨立,希望能脫離家庭的保護,飛向屬於自己蔚藍的天空。儘管知道自己沒有這個能力。

終於,這個機會來了。父親因爲信仰佛教,長達一兩個月的在外地的寺廟裏。起先,我高興過,以爲自由了,卻發現自己離不開父親,更離不開這個家,不是因爲經濟,而是因爲,自己在這個家有太多的情,太多的愛! 父親再出去的期間,給媽媽打了一通電話,後來這通電話轉到了我的手裏,在電話的這一頭,聽到了電話那頭的父親的話,我哭了,不是我愛哭,是真的忍不住。

我,重讀了父親給的《圍城》,更加深了羞愧,羞愧於以前自己的想法。雖然有些不同,但還是覺得,以前自己就是在“父親的愛”這個圍城裏想要突出來,後來在圍城外之後,想衝進去。但有異於書中,我想一輩子在這個“圍城”裏,一輩子都不出來,儘管不可能,但還是希望,一輩子,不出來! 耳邊還回響着父親對我說的話,久久不能消失。

“對不起”。

圍城讀書心得 篇7

起初讀起錢老先生的《圍城》這部著作的時候,對我來說還是懵懵懂懂的,但是細細的去品嚼的時候纔會慢慢的去理解其中的一些人生道理。對於其中的一些人物情節和故事,給我的整體感覺就是像電視劇一樣演述着一幕幕婚姻生活,在婚姻現實與理想虛幻兩者之間飄忽不定的穿梭着。

“方鴻漸”這個人物錢老對他的形象刻畫以及性格表現可謂是淋漓精緻。他是一個無能的、意志不堅定的、經不住誘惑的人。對於整篇文章來說更是一個失敗的人,他的失敗是因爲他缺乏對現代社會殘酷的生存競爭以及精神上破缺的抵抗精神。他就是錢老筆中“圍城”當中的一類人,平庸且徒勞的只會找尋解脫,思想上有了些許解放,但是行動上卻跟不上,最終只會是徒勞無功,在可悲的“圍城”之中永遠地絕望下去,得不到解脫。

“圍城”用的是一個比喻,喻的是“婚姻”,所以常說“婚姻就像是圍城”。方鴻漸等人就是困在這"圍城”當中的人,對於錢老的《圍城》有許許多多的經典語句,譬如:“一個人,到歲還不狂,這個人是沒出息的;到了歲還狂,也是沒出息的。”“我們對採摘不到的葡萄,不但可以想象它酸,有很可能想象它是分外的甜。”“圍在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這些等等語句,有的是對於人性的批判,有的就像魯迅先生所寫的阿Q一樣,用所謂的“精神勝利法”以此來滿足自己所達不到的慾望,也表達了作者對於那種實現不了願望,卻在精神上使自己滿足的一種諷刺。對於婚姻來講,沒有用好的態度去看待它,只是好奇的拼命想要進入這“圍城”之中,最後千瘡百孔也逃脫不了。

最後《圍城》寫的'是不斷追求與追求後所帶來的不滿足和厭煩,用“圍城”來比喻人類的“圍城”困境,兩者之間在我們的生活中相互交融,相互排斥。其中有歡樂,也有痛苦,

有希望,也有失望,這所有的一切就像是在比喻於我們的人生所事一樣。對於人生上的困境來說,不管是學習上的還是生活上的困難和挫折,我們都要以樂觀的、積極的態度去看待,去面對,我想這就是錢老給我們的啓示吧。

圍城讀書心得 篇8

《圍城》如同一面鏡子,折射着人性的種種予盾與不同,譬如:懦弱與剛強,虛僞和誠直,哀傷和樂觀……諸如此類種種,可能顯現於不同人身上,亦可能在同一人身上表現出來。即,人自身性格的矛盾衝突以及人與人、人與社會的矛盾衝突。

《圍城》書中的主人公—方鴻漸,撒謊又着得羞恥,不願與人同流合污又隨波逐流,有羞恥心而使他十分痛苦,從而憤世嫉俗,從而頑世不恭。這種情形,相信每個人都可能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有此體會:身處沼澤,渴望脫困而又不能自救,有意或無意的使其他人也陷入其中不得出。如同簍子中的蟹,互相虯結,彼此鉗制,都不能出去,而苦苦掙扎。

就像人在親人摯愛面前總是任性、蠻不講理的,但在其他人相處時又不斷妥協。明明是同一個人,同一件事,對象不同,性格卻又有天壤之別。想來,其心中也是有些矛盾,卻無法改變,這是不是也是一種“圍城”?

人總是不滿足,人的願望總在不斷變着,幸福感對於人來說僅僅是剎那間的感覺,當這種感覺隨着時間漸漸消失,隨之而來的將是巨大的空虛感,只能尋求下一個目標,以使自己的人生不至太過蒼涼。就像被困於城內,出城無門,只好在其它方面尋求些樂趣,不讓自己太無聊並掩飾着自己的無奈、無能,裝作副忙碌而成功的樣子,演給他人和自己看。這種矛盾感,讓人痛苦,甚至於無力掙扎。

生活,總在別處。自己的人生總是充斥着可憐、可悲、可嘆的基調,而別人的人生卻都是美好的。人一邊羨慕他人,一邊痛恨自己。彷彿這樣就可以使自己顯得不那麼無奈。

每個人都擁有獨一無二的靈魂,故而就擁有他人不能理解的`孤獨。此爲宿命。就像人既是羣居動物,又是獨居動物。就像人總是需要與人保持一定距離,以獲得某種安全感。

以上是很久之前讀過《圍城》之後寫的讀後感,現在看着總有恍然如夢的感覺。就好像自己正在經歷當年所理解的“圍城”。不斷的囿於一個又一個圍城之內,不斷的逃出來,接着又不斷的身不由己陷入僵局。不知何時才能衝破圍牆。

圍城讀書心得 篇9

早就聽過了這本書的名氣,卻一直沒有讀,說來也是一種慚愧,恰巧這次上線了纔有機會去認真讀一讀,才發現這本書真的是實至名歸。圍城,城裏的人想着出去,城外的人想着進來,彼此都向往着各自的生活,但真到了進城或出城的那一天,那些曾經滿懷期待與希望的城外人或城中人看到的卻又是另一番景象,內心的希望不免會破滅成失望。

方鴻漸,與其說他是一個留學生,倒不如說他是一個遊學生,這是一個遊遍國外靠着糊弄與欺騙手段來獲得一紙學歷的男青年,正如文中所說,學歷有時侯是一張遮羞布,它可以遮掉一個人的才疏學淺與愚笨無知,顯露出來的盡是人性的虛榮,這話用來形容方怕是最貼切不過了。這一紙文憑也奠基了他的圈層,得益於他圈內的資源與人脈,海歸的他人生雖談不上榮光至極,卻也不失體面,至少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作爲留學生的他在當時的社會地位不會低,這樣一來他混的不算慘,至於他爲什麼無法達到好友辛楣的人生高度,這一切都源於他性格的劣根性。也許是從小深受傳統家庭封建教育的薰陶,他性格上總表現出一股天生的軟弱,他是一個內心不夠堅定,缺乏勇氣的人,無論是對感情,對生活,還是對事業,都表現的淋漓盡致。這使得他成爲了一個極其平庸甚至無用的人。對待感情,他拿不出不喜歡就堅決拒絕的態度,也做不到因爲喜歡纔會結婚,而是會因一時的.情緒衝動再加上環境的苦悶與寂寞而選擇和孫嘉柔在一起;對待生活,他總是表現出一種得過且過的態度,興趣寬泛而無主見是錢老對他的描述,這使得他逐漸地失去了生活的熱情;對待事業,他表現出了毫無進取心與上進心,從教書到報社,一切都是得益於好友辛楣的幫助,到後來他破罐子破摔的心態則發展的更爲牢固和健全,事業則全然指望着老友和老爹。

方鴻漸的人生儼然就是一座圍城,從上海輾轉到內地後來又折騰回上海最後又想重新回內地,一次次環境的遷徙反映出的正是他對生活的不斷逃離。殊不知,他永遠也只是在城外人和城中人之間進行角色互換,而不管他屬於哪一種,生活都不會因此而變得溫柔。說到他和孫的婚姻,總是讓人覺得過於倉促與脆弱,兩人草率的相戀進而草率的完婚到婚後日常式的拌嘴吵架到最後所有爭吵終於凝聚成了一股爆炸性的力量,最終成爲壓垮他們感情的最後一根稻草;顯然,婚姻這座圍城也沒有放過他。

於我而言,我想圍城這部小說所能帶給我的東西是: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座圍城,不管我們是城中人還是城外人,苦與樂總是相伴相生的,我們要做的並不是逃離這座城,而是如何在這座城裏能夠活的更好。只有學會用心擁抱當下,能夠從生活中苦中作樂,努力尋找到生活的樂趣,人生纔會過的快樂而精彩。

圍城讀書心得 篇10

高中的時候就看了《圍城》,是因爲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名字叫什麼忘記了,只記得內容是說有哪些作家看起來像作家的樣子的,文章列舉了許多個,其中備受作者推崇的是錢鍾書。雖然在我看過的作家中,我覺得還是魯迅先生最像作家,當然,我見過的作家很少,無論是書本上還是電視裏。一時好奇,特別想知道他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便從書店裏買了本《圍城》回來。令人遺憾的是,書裏面並沒有錢鍾書的小像。

並沒有細讀,只記得開篇即是汪洋的大海,燥熱的天氣,堆滿人的法國郵船。不知道民國時候是不是很流行出國鍍金,我記憶中民國時期的作家似乎都愛寫出國深造,然後一無所成的回來。然後就是方鴻漸與鮑小姐的.一段豔遇,與蘇文紈的一番嬉笑,與唐曉芙的一場糾葛,最後落入孫柔嘉的溫柔鄉。一直不懂得爲何趙辛楣說孫柔嘉是處心積慮的想要嫁給方鴻漸,直到5年後重讀這本書,才隱約看到些蛛絲馬跡,想要管中窺豹還差一大截。倒是裏面的一些句子如今讀起來,才品出些諷刺意味:許多人談婚姻,語氣彷彿是同性戀愛,不是看中女孩子本人,是羨慕她的老子或她的哥哥。現今時代的愛情,何嘗不是如此!

對於趙辛楣這個角色的設定我也不是很明白,作者加入這樣一個角色,到底是起怎樣的作用呢?我倒覺得書中的孫柔嘉說得對,方鴻漸一味聽從趙辛楣的安排,自己的人生,彷彿被別人操縱了。

圍城讀書心得 篇11

《圍城》是一部以諷刺知識分子、婚姻以及人情世故爲主題的小說,目的是力求刻畫出當時某一空間某一羣體的一部分人的人生面貌。理解“圍城”這兩個字,不能空泛地把他看作是婚姻的代名詞,在某種層面上,它與西方現代主義所描寫的人類的尷尬困境所採取的一些象徵手法不謀而合。書中充滿苦澀的笑,無奈的自我欺騙,這都是這部小說的成功所在。

小說裏說方鴻漸的婚姻就像圍城,他邁進了就想出來,沒進去前卻有拼命的想進去,在克爾愷郭爾《非此即彼》中的一段話,恰如其分的反映《圍城》中方鴻漸的婚姻,乃至當今社會人類的婚姻,這話是這樣的:如果你結婚,你就會後悔;如果你不結婚,你也會後悔;無論你結婚還是不結婚,你都會後悔。嘲笑世人愚蠢,你會後悔;爲之哭泣,你也會後悔;無論嘲笑還是痛哭,你都會後悔。信任一個女人,你會後悔;不信任她,你也會後悔。吊死自己,你會後悔;不弔死自己,你也會後悔。

很多的人都像方鴻漸—樣,有那麼一點的良心,有那麼—點的虛榮。他們處處做小人,又不得處處提防小人。他們也知道世道的艱險,可是並沒有好好地去接納它。他們嘗試去改變,就好像方鴻漸想知道韓學愈文憑的真僞,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樣。熟不知道,人家早就設定了陷阱等他踩進去。

“城裏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從很小就聽說了這樣的話。稍大一些的時候,知道這是對愛情婚姻的描寫,然後再大一些,就知道了原來其實什麼事情都是這樣的。不由感慨錢老的話真的很經典很精闢地闡述了一個人人都知道的事實,這個是不是可以叫“公理”?

或許《圍城》的文學價值也正在此。它寫出了人們不願意正視的,真實的社會環境。

人生是圍城,婚姻是圍城,衝進去了,就被生存的種種煩愁所包圍。錢鍾書以他灑脫幽默的文筆,述說着一羣知識分子的.快樂與哀愁。這部作品已被譯成世界上多種文字,有十數種不同的譯文在各國出版。在美國,由於夏志清的推崇,不少人以錢鍾書爲題撰寫博士論文和專著。法國的西蒙·萊斯曾說:“如果把諾貝爾文學獎授給予中國作家的話,只有錢鍾書才能當之無愧。

《圍城》的確是本好書,每一次讀它我都會有新的感受,好書也的確能讓我在忙碌的工作、學習、生活中有一片閒暇的時光,讓自己緩解一下疲勞,使人在心靈上得到解放。

偉大的人爲什麼偉大?因爲,你是跪着看他們的,你跪着,別人自然比你高大了,因爲你只想當一個汲取者而不是一個創造者,所以作者站在一定的高度俯視着人生,毫不掩飾地揭露出人性的弱點、生活的真實性,併入木三分地撕開來並加以展示,給人以思想深層次的震撼與啓迪。

圍城讀書心得 篇12

學習是這樣,愛情也是如此。我們可能都聽過這樣一句話”追求幸福的時候往往是最幸福的,而當幸福真的來臨的時候我們卻容易患得患失。“細細想來,的確是這樣。當我們努力去追求我們喜歡的那個她時,我們好像一下子有了鎧甲,又好像一下子有了軟肋,我們會變得小心翼翼,因爲想在她心裏留下一個完美的自己。

當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當我們的.努力有了結果。我們會經歷一個短暫的甜蜜期,可是短暫過後,生活的瑣碎可能會讓彼此無徵兆的生氣,無理由的吵架,我們可能會發現彼此的缺點越來越多,以至於產生厭惡之感。

當一個人安靜地時候,我們腦海裏呈現的都是上大學以前那純真的,無邪的,美好的回憶。我們開始感嘆時間爲什麼如此的殘酷,爲什麼消逝的如此的快。我們“致青春”、“憶童年”,現在才恍悟兒時的我們是多麼的童真,少年的我們多麼的歡快,17歲的我們是多麼的快樂。但那都已經成爲過去。我們每一個人都活在一個“圍城‘裏面,我們總是在抱怨總是在怨天尤人,可當我們真的走出來的時候又開始悔恨,開始追憶。

標籤:圍城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