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書筆記

圍城的讀書筆記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記錄一下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書筆記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圍城的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圍城的讀書筆記

圍城的讀書筆記1

有人說,愛如空氣,尋不着,抓不住。其實,只要用心體會,你就會發現,愛就像影子一樣,永遠追伴隨在身邊。 真愛,不在於你付出了多少,只在於你是否懂得珍惜擁有!

圍城下的故事,邪惡與善良並存,展示了最爲豐富的人性衆生象。圍城般的愛戀,煩惱與幸福同在,呈現了天上人間中愛的真諦。我在圍城中懂得,愛如圍城,唯有珍惜,愛方能永存。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的主要代表作。其中最有名的一句話是“城裏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

船甲板上的對話,“那麼,你就是搖籃裏睡着的小寶貝了。瞧,多可愛!”等等表現了即使是 ,在人前人後不一的形象,可說是無奈,更可說是對人的不真誠。一張,一段對鮑小姐的描寫想來既是對在外留學生不能好好學習知識而吃喝玩樂的挖苦,也是 現狀的擔憂。

方鴻漸與周家的關係是一個圍城,已經進去了,想出出不來,在這個密封的圍城裏,方鴻漸喘不過氣來,只能壓抑着自己,跟着一羣市儈“談笑風生”。方鴻漸自己的家是保守迂腐的,這個家還停留在封建社會,方老先生看起來似乎在一些方面是明智的,是有父親形象的,但事實上正是這些所謂的明智阻礙了整個社會的開展。方鴻漸“生平最恨小城市的摩登姑娘,落伍的時髦,鄉氣的都市化,活像那第一套中國裁縫仿製的西裝,把做樣子的外國人舊衣服上兩方補釘,也照式在衣袖和褲子上做了。”這段真切描寫了當時的中國嚴重存在的“拿來主義”,不分是非黑白,把西方國外的東西搬進家門。後面對張先生的描寫更是說明在中國存在很多這樣自以爲是,不瞭解事情真是含義情況下誇誇其談,愛眩但又沒有本錢眩。

花了大量篇幅寫方鴻漸跟蘇文紈、唐曉芙之間的關係。方鴻漸想進入唐曉芙的圍城卻始終不得其門;蘇文紈喜歡讓所有的男人在她身邊打轉,還以爲自己進入了方鴻漸的圍城,其實進入卻等於是在外面,而當她與曹元朗結婚並過上真正的市儈生活時,她卻安之假設素。唐曉芙似乎是圍城中最好的人,因爲對方鴻漸來說她是虛無縹緲的,可望不可及的,她是一個幻象,所以變得純潔而可愛。這篇幅中對人物的描寫也很是到位,“詩人”曹元朗寫的是不文不類卻自認爲很了不起,翹着尾巴卻連狐狸都不能像,可大家仍誇獎一通。大家的交往是如此的不真心,小人之交甜如蜜般。趙辛楣想追求蘇文紈,也付出行動,從這個篇幅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相對來說更會生活的人,特別是在那個時代背景,《圍城》這本書是錢鍾書先生寫作於1944年,並在1946年完成的`一部有自傳色彩的長篇小說。當時錢鍾書正羈局於淪陷後的上海,情緒低落,內心惆悵,就像 本人所說的那樣:“兩手裏憂世傷生”,在這種時代背景下,人人都有一種惶惶不安的情緒。小說創作的時間正是 戰爭進入相持階段的時候,而 的經歷與小說的主人公方鴻漸頗爲相似:都是出身於中國的一個書香門第,1930年代留學於英國和法國,1938年初回國。

故事以主人公方鴻漸的生活道路爲線索,描寫了 戰爭初期某些 的心理變化和生活變遷,着意表現的是現代中國上層 的衆生相。《圍城》以戲劇性的挖苦筆調,刻畫出了在全面抗戰的大環境下中國一局部 內心的彷徨和空虛。“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城裏的人想逃出來。”這大概就是圍城的含義吧。小說的整個情節,是知識界青年男女們在愛情糾葛中的圍困與逃離,他們一次次次衝出“圍城”,卻又來到下一個“圍城”的入口,愛情、事業、家庭皆是“圍城”。而在更深的層次上,那麼是表現一局部 們陷人精神“圍城”的境遇而這,正是《圍城》主題的深刻之處。

在這部書中, 通過細緻入微的心理活動描寫,運用犀利的語言和巧妙的比喻,以機智的幽默和溫情的挖苦,入情入理的開掘了人物的隱祕心理,剖析了人性與道德上的弱點。反觀我們當今的社會,也有很大 陷在“圍城”中無法脫身,纔有了所謂的“房奴”、“蟻族”,他們親手爲自己戴上了一把沉重的鎖拷,畫地爲牢,作繭自縛。也許,生活確實給了我們很大的壓力,但是這並不是我們被慾望,利益,虛榮所困住上進腳步的藉口。這本書在今天看來也是可以給許多被禁錮、被壓制、被體制化的人一些啓示的,在揭示了人類的心靈最深處的罪惡之後,我們應該反省自己,是不是該突破心中的“圍城”,去找尋自己內心的真實夢想了呢?不再爲了虛榮而裝做道貌岸然,拋開現實的枷鎖,開闢一片自己的天地。 讀完《圍城》,我們大家都受益匪淺,只要你不被束縛,衝出那些落後、迂腐、守舊、不切實際的思想,人生就不再是一座“圍城”。

圍城的讀書筆記2

林語堂是我國著名學者、文學家。他的《蘇東坡傳》可謂是清新脫俗,更是中國現代長篇傳記開標立範之作。相比較以往常平淡的寫作手法,他以獨特、輕鬆、幽默的向我們展現出我國著名北宋文學大家蘇軾的風采。

蘇東坡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大家,與蘇洵,蘇轍一起稱爲“三蘇”,在文學史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並且他作爲唐宋八大家之一,爲後人所留下的作品更是讓我們爲之而感嘆。我相信,當我們在讀完《蘇軾傳》後,我們會對於蘇軾有了更深的瞭解。林語堂先生對於蘇軾的瞭解可謂是非常的獨到。林語堂先生曾說,他之所以完全知道蘇東坡,正是因爲他了解蘇東坡;他了解蘇東坡,正是因爲他喜歡蘇東坡。足以可見,林語堂先生對於蘇東坡的喜愛。在他的筆下,我們見到了一個愛民如子,文韜武略,憂國憂民的蘇東坡。

蘇軾之所以偉大,首先表現在他的才華。蘇軾是一代文豪,他的一生創作出了很多經典的'詩篇。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讓我們體會到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讓我們體會到了“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的人生情感。總之,蘇軾是一位文學的集大成者,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謂是樣樣精通。同時如他在黃州時獨創的東坡肉等讓後人津津樂道。在《蘇東坡傳》對於蘇軾的而熱愛在字裏行間之間表現的淋漓盡致。

同樣在《蘇東坡傳》中描寫了蘇軾不畏強權,敢於挑戰權威,爲天下蒼生着想等,這些都體現了蘇軾的正直和偉岸。在他被貶之後,蘇軾任徐州太守,他帶領着人民興修水利,造福了一方百姓,深受人民的愛戴。我想,蘇軾的這種精神會一直引領着我們前進,永遠不會被我們所忘記。

蘇軾之所以偉大,不僅體現在他的憂國憂民的情懷上,而且體現在他的樂觀上。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中指出,蘇東坡是一個樂天派。我想,蘇東坡能一直保持着樂觀的態度是難能可貴的。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很少看見具有悲觀消極情緒的作品。相反,在他的作品中,我們看到了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我想,這些正是我們所需要的。當我們在學習生活多種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不應該自暴自棄,而是應該積極樂觀的去戰勝挫折,擁有前進的勇氣。

林語堂先生說,蘇軾先生雖然已經以我們遠去,但是他留給我們心靈的喜悅是永恆的。我想,蘇軾所展現出積極樂觀的情緒會一直爲我們所銘記,我們應該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像蘇軾一樣,擁有戰勝困難的決心。

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寫的非常精彩,我們可以在這本書中可以看到了蘇東坡身上所散發出的人性的光輝,可以讓我們實現人生的價值,做出最好的自己。

圍城的讀書筆記3

我是測繪專業的一名學生,普普通通,沒什麼特殊的才能,會讀書,會思考,沒事偶爾上上網。不愛空想,不愛做作,胸懷小理想,奮鬥爲生活。

我沒有擔任學校或者班級的幹部,選擇了做一個站在路邊鼓掌的人。在象牙塔中,我摸索着模糊地看社會,模糊地與人相處,模糊地生活。要是有人問我,是否願意做一個圍城人,我會笑笑說願意。生活充滿不易,何苦爲難自己。

在錢鍾書先生的筆下,“圍城人”抑或是一個讓人同情又受人譏諷的存在,他扮演着一個庸碌、無爲、懦弱的角色。他沒有幹壞事兒,也稱不上是英雄;既與世無爭,又於事無補。在那個亂世中,不得不淪爲一個失敗者。

主人公方鴻漸便是這個“圍城人”,錢老把他寫成了一個十足的失敗者。在他留學歸來乘坐的油輪上,意志不堅定的他認識了一位澳門女子鮑小姐,之後兩人的感情迅速升溫,而鮑小姐誘惑他之後,又麻利地甩了他。他拒絕了同學蘇文紈的愛慕之情,瘋狂地愛上了蘇小姐的妹妹唐曉芙卻遭到了唐小姐的拒絕,滿懷悲痛的他出行去湖南教書,在旅途中他也遭遇了各種顛簸,到了學校,看到了教職員工爭風吃醋等種種醜相,讓他感到很是反感,於是離開湖南,在香港與孫柔嘉小姐成婚,接着他們回到上海,方鴻漸感到上海人情冷淡後又想離開上海到重慶發展,兩人由於產生分歧導致婚姻破碎。

在整本書的人物中,錢老只塑造了唐曉芙唯一一個純潔而可愛的人,其他的所有人除了方鴻漸都展示出他們卑鄙的、可笑的、猥瑣的、虛僞的一面,而主人公在前文說過,即是那位圍城人,他在面對殘酷的社會現實、生存與競爭、精神上的危機時,沒有足夠強大的信仰、力量、理性與熱情。他雖然不是一個卑鄙的人,也有自知之明,但這恰恰顯示了這個角色的尷尬,最終圍城在他的婚姻破碎時也宣告結束了。

然而,即使如此,我依然要說,在當今社會,我甘願做一個圍城人。

屈原說,舉世皆濁而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在我看來,所有人都污濁不堪只有屈原清楚明白,那其實是他污濁了,所有人都醉了只有他醒着,其實是他一個人醉了。真理可能確實掌握在少數人手裏,但是如果絕大多數人如果不認同,我想這也沒有必要稱爲真理。早些年的時候在雜誌上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是讓現代人不要把世界看得太清楚,現實過於殘酷,生活太過艱辛,人性充滿黑暗,這些現象無時無刻呈現在我們的面前,難道我們非得要像方鴻漸一樣,在看到學校裏教職工處心積慮,勾心鬥角的現象後毅然辭職麼?像他一樣因爲在上海受盡了人情冷淡,倍感淒涼之後決定離開而導致與妻子產生分歧直至離婚麼?生活已然不易,何必看得太清,而讓自己受罪。

我願做一個站在路邊鼓掌的人。當我看到人性的黑暗面時,我會告訴自己,這在所難免,畢竟每個人的內心都有個黑暗的角落,人無法控制住這股黑暗力量時便會犯下罪過。我看到社會上一系列不公平的現象,種種騙局,種種剝奪,我會以平常心去看待它們,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不可能阻止這類現象的發生,因爲存在即是合理的,我相信這是一個社會維持其穩定性的必要因素,我們無法避免。當你看透了生活的種種之後,你的生命又剩下了什麼?可能是看破紅塵,做到了清心寡慾,也可能是一輩子生活在抱怨裏,鬱鬱而終。這樣的'生活如果有意義,我想屈原也不會跳江。

既然如此,面對諸多問題,我們爲何不已一個圍城人自居,凡事都看得淺一層,再淺一層,無需過度地去看到炎涼的事態,去深究淒涼的人生,去感慨僞善的人性,我要做的是獨善我身,我要做的是在本是淒涼的環境下做好自己。我做圍城人,但不是一個庸碌、無爲、懦弱的圍城人,我有自己的信仰、力量、理性與熱情。雖不期望能成爲英雄,卻能做到自己自律,雖不會與世相爭,亦不會自甘墮落。

在炎涼的世態中,燈火一樣給予我苟且偷生的能力。我願做一個圍城人,畢竟現在不是亂世。

圍城的讀書筆記4

《圍城》所表現出來的是錢鍾書的學者式的幽默諷刺。錢鍾書的筆調和魯迅的截然不同。魯迅用的是鋒利無比的匕首,一觸見血,給人一種鮮血淋漓的感覺;錢鍾書用的是尖銳的長針,乍看之下,對患處沒什麼用,但是像鍼灸似的對準醫療部位刺下,刺得深,刺得透,一疼之後便覺得舒暢無比,讓人被刺得心服口服。魯迅嚴肅地對待問題,錢鍾書漫不經心地提出問題,但抨擊人生病態,笑罵人性弱點的用心都是一樣的。錢鍾書的“憤事嫉俗”不是把不合適宜的老祖宗的話東引西摘地說教:而是通過詼諧,輕描淡寫的筆調,把個個讀過幾本書所謂的知識分子的`齷齪靈魂一一勾畫出來並以機智的幽默、淵博的學識、辛辣的嘲諷,對當時社會種種醜惡的事進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時也道出了許多人生哲理。

凡是讀過《圍城》的人,都會對文中那生動有趣的諷刺記憶猶新,讚不絕口。文中出現的人物,除了唐曉芙外,剩下的人都可憐的被錢鍾書那深厚的諷刺功力折磨了一番。其中,最有意思的就要當數范小姐了。聽說汪太太給她做媒,正求之不得,但又故弄玄虛,還在背後懷疑孫柔嘉,假得不得了。汪處厚夫婦請吃飯,她五點鐘才過就到汪家,還說不好意思,她自己比誰都急,把自己塗得花枝招展的,想盡可能地吸引趙辛楣的注意。見過辛楣以後,正像文中所說那樣“像畫了個無形的圈子,把自己跟辛楣圍在裏面,談話密切得潑水不入”。而且,范小姐像夫唱婦隨似的趙辛楣說這悶,范小姐就說:“可不是嗎?我也很少談得來的人,待在這兒真悶。”趙信沒有說他崇拜草魚,范小姐又搶着說:“趙先生,我真高興,你的意見跟我完全相同。”在回去的路上,她幾次設法要把方鴻漸、劉小姐支開,留下趙辛楣和她兩個人走。她一會兒說橋太窄,讓辛楣陪她走河底;一會兒說忘了手提包,讓辛楣陪她回汪家去取,使范小姐的性格躍然紙上,十分有趣。

來看這一初更妙的,鴻漸去趙辛楣的洋式公寓,“沒進門就聽見公寓裏好象正在開無線電,播送風行一時的《春之戀歌》,空氣給那位萬衆傾倒的國產女明星的尖聲撕割得七零八落——那女明星的嬌聲尖銳裏含着渾濁,一大半像鼻子裏哼出來的,又膩又粘又軟弱無力,鼻子的主產品鼻涕具有同樣品性”。女明星被這一比,真是體無完膚香消玉殞了。錢先生慣用這種裸露的不留情面的如剛針一般的諷刺。

錢鍾書不但對人的諷刺很精彩,就連飯店裏的飯菜也可以作爲幽默諷刺對象,就如:方鴻漸與鮑小姐在回國途中上岸到西菜館吃的一頓飯中“誰知道從冷盤到咖啡,沒有一樣東西可口:上來的湯是涼的,冰淇淋倒是熱的;魚像海軍陸戰隊,已登陸了好幾天;肉像潛水艇士兵,會長時期伏在水裏;除醋以外,麪包、牛油、紅酒,無一不酸”。把西菜館的飯菜質量用詼諧的比喻描繪得淋漓盡致。諷刺了當時的經營者,當時的社會。有興趣的同學不妨自己看看《圍城》,你或許會發現更多令人忍俊不禁的地方。

圍城的讀書筆記5

最近有看書的意願卻總是不能堅持,覺得自己應該多讀讀名著,便跑到圖書館一樓借了錢鍾書的《圍城》這本書,想好好拜讀一番。

說實話,我看不太明白,更不能完全理解作者的想法。以至於只能一點一點慢慢的推敲,使得我現在還沒有看完這本書。但是不得不說這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這本書是作者錢鍾書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故事背景是作者生活的年代。或許正因爲此故事情節才顯得更真實,人物才更生動。

主人公方鴻漸是個從中國南方鄉紳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於家庭壓力與同鄉周家女子訂親。但在其上大學期間,周氏患病早亡。準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寫的唁電感動,資助他出國求學。方在歐洲遊學期間,不理學業。爲了給家人一個交待,方於畢業前購買了虛構的"克萊登大學"的博士學位證書,並隨海外學成的學生回國。

在船上與留學生鮑小姐相識並熱戀,但被鮑小姐欺騙感情。同時也遇見了大學同學蘇文紈。到達上海後,在準岳父周先生開辦的銀行任職。此時,方獲得了同學蘇文紈的青睞,又與蘇的表妹唐曉芙一見鍾情,整日周旋於蘇、唐二人之間,但最終與此二人感情破裂,並由此結識了蘇的同學趙辛楣。

方鴻漸逐漸與周家不和。抗戰開始,方家逃難至上海的租界。在趙辛楣的引薦下,與趙辛楣、孫柔嘉、顧爾謙、李梅亭幾人同赴位於內地的三閭大學任教。後與孫柔嘉訂婚,並離開三閭大學回到上海。在趙辛楣的幫助下,方鴻漸在一家報館任職,與孫柔嘉結婚。婚後,方鴻漸夫婦與方家、孫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並激化。方鴻漸辭職並與孫柔嘉吵翻,逐漸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很多人喜歡《圍城》,或是因爲它記敘的貼近大多數人的.心理,許多感受都觸動到了那曾經歷的心裏狀態吧!楊絳在《記錢鍾書與“圍城”取自書中才女蘇文紈的一句話“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無論婚姻,事業都在一個圍城中。外面的人想進去,裏面的人卻想出來。每個人都陷在一座圍城中,被生活,婚姻,事業磨礪,打擊和束縛。文中的方鴻漸本就懦弱,沒有與命運抵抗的勇氣,任由命運擺佈。最後終逃不過悲涼的結局。

圍城總是存在的吧!學校,家庭……揹負着老師,父母甚至爺爺奶奶的期待。有時身心俱疲,想要衝出圍城。可當真正衝出的時候才發現不過是進入另一座圍城罷了。生活本就是一座圍城,婚姻與事業,成功與失敗,學習與娛樂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元素,一種色彩當它們存在時,生活纔會感到滿足,纔會變成彩色的。所以也就不會想到要逃離圍城,也會感到幸福滿足。

圍城的讀書筆記6

小說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到20世紀40年代,主角方鴻漸是一個被動、無能、意志不堅定的人。小說圍繞着方鴻漸外出留學、購買虛構博士學位證書並回國、及後來抗戰時期等一系列事件展開。

給我很深刻印象的是方鴻漸這一人物,年少輕狂時就自詡不凡,也在最好的年華里獲得了很多人的吹捧,可是紙包不住火,不管是包裝得多好,臉上的面具也遲早會被摘下,最後擺在人們面前的只是造假的文憑、軟弱無能的內心以及毫無用處的傲氣。到後來,他需要去仰仗着曾經並肩的朋友,去接受曾經愛慕她的女子對他及妻子家人的輕視。最終感嘆着婚姻這一座圍城,困住了他,讓他無力、讓他愈發的平庸。

其實他完全可以有着不同的人生,倘若他能在留學時勤奮努力,憑藉自己的能力去拿到博士學位,甚至他完全可以在三閭大學爭取到留下來的機會,可是他沒有,他的軟弱無能,他的退縮,讓他註定有着平庸的生活,讓他註定碌碌無爲。

在現實生活中,也有數不勝數的方鴻漸,自命不凡卻又絲毫不知用自己的努力去過到想要的生活,做想要做的人,他們懦弱、退縮、無能……書中的人物總能帶給我們更多的思考,但願我們都能勇敢,敢於拼搏,去成爲自己想成爲的人,過自己喜歡的生活,而不是一生如方鴻漸一樣無力又平庸的生活。

除了對方鴻漸的理解,我還想談談小說裏那一句廣爲人知的.句子:“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裏的人想出來。”在我看來,這裏的“圍城”並不單指婚姻,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面對無數的“圍城”,比如工作,人際關係等等,會面對很多的困擾與挫折。

可能我們也會有很多的無力感,沒有辦法去掙脫,便只好默默承受……但其實不妨換一種思考方式,畢竟面對圍城會是人生常態,不論是做出什麼樣的決定,進或是出,我們都還在圍城之中,所以,能夠做出選擇便就是最好的答案了,至少我們的猶豫與徘徊是毫無用處的。而主動做出選擇,主動權就在我們的手中,我們面對這些圍城或許就會有着不同的看法,畢竟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圍城》的結局採用了留白,沒有寫出具體的最終的結局,“那隻祖傳的老鍾噹噹打起來,彷彿積蓄了半天的時間,等夜深人靜,搬出來一一細數:“一,二,三,四,五,六”。六點鐘是五個鐘頭以前,那時候鴻漸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勸他別再爲昨天的事弄得夫婦不歡;那時候,柔嘉在家裏等鴻漸回家來吃晚飯,希望他會跟姑母和好,到她廠裏做事。這個時間落伍的計時機無意中對人生包涵的諷刺和感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並未直接寫出結局,給了讀者想象空間,其實也可以猜想到方鴻漸之後的生活,大致也是如此平庸而無奈的生活吧。

圍城的讀書筆記7

錢鍾書先生的書名“圍城”取自書中蘇文紈的一句話:“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婚姻也罷、事業也罷,整個生活都似乎在一個圍城之中,人永遠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束縛。書中方鴻漸與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的感情糾葛,每每因自己的怯懦,不敢多言,一步步陷入工於心計的孫柔嘉的婚姻陷阱之中,最後自食婚姻苦果。

這座感情圍城,曾經令方鴻漸嚮往,之後又無奈於城中的無聊。而在三閭大學着實是一座事業的圍城,這裏面充斥着爾虞我詐、明爭暗鬥,時刻讓人感到壓抑,令本性善良卻怯懦的方鴻漸不堪忍受。但當他離開那裏後,面對的卻是一個集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責任、事業的衰敗等多層混雜的社會大圍城之中,讓他更加覺得無所適從,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隻無情的大手掌控着,無法掙脫。本來就無才的方鴻漸也只會牢牢地被這隻手掌控住,逆來順受地接受朋友的施捨,義無反顧地踏入事業低谷。整本書中,除了他對唐曉芙的追求還顯出些他試圖征服命運的思想外,其餘的只是方鴻漸徒勞的思想鬥爭和軟弱的行爲罷了,因此小說最後的結局可以說是必然的。

除了方鴻漸,好友趙辛楣總也踏不進蘇文紈的那一座圍城,之後卻仍逃不出娶妻生子的命運;方家上下逃不出封建傳統思想這座圍城;兩任老丈人也逃不出面子的圍城。文中幾乎所有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一座圍城,大多也僅僅是爲了一個面子,這也是當時封建思想與崇洋思想的盲目結合所帶來的弊端。可以說,《圍城》的文學價值也正在此。它寫出了那個時期的人們不願意正視的,真實的'社會環境。

錢鍾書說:“婚姻是一座圍城,裏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來。”我說:“心靈也是一座圍城,生活在自己的陰影中,只會越困越深,只有戰勝自己,才能走出圍城。”的確,面對生活,有的人因爲曾有過失敗,便不敢主動去接觸;有的人因爲平凡,便以爲無能而不想去接觸;有的人則因爲已經取得過成績,怕弄不好有損自己的榮譽而不願去接觸……他們總是生活在自己心靈的陰影中,受到心靈的束縛而不願去嘗試,不願去拼搏,最終也只能在心靈的圍城中越困越深。因而,只有真正擁有一顆有勇氣,開闊的心纔有可能有所突破,纔有可能有所超越。

讀完圍城,誠然,我的心情是複雜的,有同情,有迷惑,有可笑,有可悲。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生活中,一座又一座的圍城將我們層層包圍,或許我們窮其一生都無法逃脫這名爲生活的圍城,可是人雖在城裏,心卻依舊可以飛得很高,飛到看不見這殘忍冰冷的城牆,飛到看不見城裏一張張生硬麻木的面孔,飛到真正的自由高處,到那時候,自然也就沒有了所謂“城”的存在,你也或許會發現,從未有真正客觀的“城”的存在,困住你的,從來都是自己。

圍城的讀書筆記8

文人小說――《圍城》

文人讀,文人寫,寫文人。

“婚姻是圍城”只是婚姻失敗者困頓不堪後的無力呻吟,從始至終,都是自己作繭自縛。方鴻漸想要擺脫現狀卻又無力擺脫的困境是自食後果,可憐卻又理所當然。如趙辛楣所說,“你不討厭,卻也毫無用處”,方鴻漸不壞,只是個無用的“好人”,而如今,多的是,無用的“好人”。不會對社會有什麼危害,卻也談不上什麼用處,是人口統計時裏的一個平淡無奇的數字。

縱觀方鴻漸這一生,毫無意思,白活了一遭,可若是從來一次,只怕還是同樣的結局,同樣的可有可無。知道自己一無是處,想要從圍牆上找到一個缺口逃出去,卻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尚在留學時,不知生活艱辛,悠閒度日;輾轉多個校區,不求甚解;畢業在即,肚中的墨水卻不及章魚的`十分之一,買了個文憑,騙騙家人,美其名曰安家中人心。留學伊始,他的犬儒主義性格便已初現端倪,而往後的故事更是讓他把“犬儒主義”的帽子戴牢了。毫無志向可言,毫無生活目標,隨遇而安是他標準的生活方式,唯一可貴的是赤子之心尚未丟失。這赤子之心令他不似李梅亭一流那般令人嫌惡,卻也讓他與這社會格格不入。一生糊塗,糊塗一生,如此形容他也是不爲過的。看着他糊塗的糊塗地生活,糊塗地工作,卻未曾想他能如此的糊塗地結婚。一步步地掉進孫嘉柔挖好的坑裏,雖有着辛楣的提醒,卻還是不可阻擋的掉了進去。生活早已是困頓不堪,而這婚姻則更是讓他將自己圍困,難以逃離出來了。孫柔嘉是馭夫的好手,卻也只是半吊子,只是將丈夫綁在身邊,卻未能得到他的愛,還令他成了一座孤島,荒蕪的孤島。這婚姻徹底地使方鴻漸被圍在城中心,只他一個,朋友,家人都在城的那一頭。

書中女性形象的刻畫也是入木三分,精彩所在。蘇小姐高傲卻又市儈,耍得一手好心機,而到頭來確是,落得一片白茫茫真乾淨。唐小姐得到了作者的偏愛,活潑通透,不是計算人心的小聰明,是女性在生活中少有的大智慧,最喜她的這樣一句話:“女人不傻絕不因爲男人浪費擺闊而對他有好印象——可是,你放心,女人全是傻的,恰好是男人期望的那樣,不多不少”這樣的一番話,通透而留有餘地,是蘇小姐與孫小姐這樣的富有小聰明的女人說不出來的。汪太太,一張紅脣,十指蘭蔻,極具風情,頗爲幹練,也是個聰明的女子,有着蘇小姐的神韻,卻無蘇小姐的家世。嫁了個大自己二十來歲的丈夫,生活寂寞,玩弄男子於股掌,厭倦瞭如斯生活,藉着辛楣撕破臉皮,破罐破摔。范小姐確實不足一提,庸庸婦人,搬弄口舌,耍弄小聰明,虛榮是她。而孫小姐的”千方百計“的用錯了人,告誡女人要先千方百計的選對人,再千方百計的嫁給他。本是可憐人,不受家中重視,一切都得依靠自己去爭取,不爭不搶,不耍弄心機,一切就都不屬於自己,這是生活教給孫嘉柔的。有哪個女子不想躲在父母親的懷中撒嬌,不爭不搶,優雅度日;有哪一個女子喜歡整日算計,不想在丈夫的懷裏調笑,只是生活所迫,迫不得已。其實說什麼生活使然,一切都是自己的心境罷了,又有多少如孫小姐一般境地的人,單純無二,笑待生活呢。如唐小姐一般通透的妙人兒已是不多,給了方鴻漸確實可惜了,作者好手筆。

妙語連珠,確實不假。書中的比喻帶有着的濃濃的諷刺意味,隔着書頁,也是能聞到的。最愛他的比喻,巧妙而深入人心,那些不可言喻只可意會的東西都讓他寫進了心底,又像是文人之間的無傷大雅的玩笑。

圍城的讀書筆記9

《圍城》這本書是錢鍾書先生寫作於1944年,並在1946年完成的一部有自傳色彩的長篇小說。當時錢鍾書正羈局於淪陷後的上海,情緒低落,內心惆悵,就像作者本人所說的那樣:“兩手裏憂世傷生”,在這種時代背景下,人人都有一種惶惶不安的情緒。小說創作的時間正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的時候,而作者的經歷與小說的主人公方鴻漸頗爲相似:都是出身於中國的一個書香門第。1930年代留學於英國和法國,1938年初回國。故事以主人公方鴻漸的生活道路爲線索,描寫了抗日戰爭初期某些知識分子的心理變化和生活變遷,着意表現的是現代中國上層知識分子的`衆生相。

《圍城》以戲劇性的諷刺筆調,刻畫出了在全面抗戰的大環境下中國一部分知識分子內心的彷徨和空虛。“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城裏的人想逃出來。”這大概就是圍城的含義吧。小說的整個情節,是知識界青年男女們在愛情糾葛中的圍困與逃離,他們一次次次衝出“圍城”,卻又來到下一個“圍城”的入口,愛情、事業、家庭皆是“圍城”。而在更深的層次上,則是表現一部分知識分子們陷人精神“圍城”的境遇而這,正是《圍城》主題的深刻之處。

在這部書中,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心理活動描寫,運用犀利的語言和巧妙的比喻,以機智的幽默和溫情的諷刺,入情入理的發掘了人物的隱祕心理,剖析了人性與道德上的弱點。反觀我們當今的社會,也有很大一部分人陷在“圍城”中無法脫身,纔有了所謂的“房奴”、“蟻族”,他們親手爲自己戴上了一把沉重的鎖拷,畫地爲牢,作繭自縛。也許,生活的確給了我們很大的壓力,但是這並不是我們被慾望,利益,虛榮所困住上進腳步的藉口。這本書在今天看來也是可以給許多被禁錮、被壓制、被體制化的人一些啓示的,在揭示了人類的心靈最深處的罪惡之後,我們應該反省自己,是不是該突破心中的“圍城”,去找尋自己內心的真實夢想了呢?不再爲了虛榮而裝做道貌岸然,拋開現實的枷鎖,開闢一片自己的天地。

讀完《圍城》,我們大家都受益匪淺,只要你不被束縛,衝出那些落後、迂腐、守舊、不切實際的思想,人生就不再是一座“圍城”。

圍城的讀書筆記10

《圍城》並不僅僅是一部愛情小說。它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題和象徵是多層次的。《圍城》的象徵源自書中人物對話中引用的外國成語,“結婚彷彿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又說像“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但如果僅僅侷限於婚姻來談“圍城”困境,顯然不是錢鍾書的本意。“圍城”困境是貫穿於人生各個層次的。後來方鴻漸又重提此事,並評論道:“我近來對人生萬事,都有這個感想。”這就是點題之筆。錢鍾書在全書安排了許多變奏,使得“圍城”的象徵意義超越婚姻層次,而形成多聲部的共鳴。

《圍城》從“圍城”這個比喻開始,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人類的“圍城”困境:不斷的追求和對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隨之而來的不滿足和厭煩,兩者之間的矛盾和轉換,其間交織着的希望與失望,歡樂與痛苦,執著與動搖——這一切構成的人生萬事。“圍城”困境告訴我們人生追求的結果很可能是虛妄的,這看起來好像很有點悲觀,但骨子裏卻是個嚴肅的追求,熱忱深埋在冷靜之下,一如錢鍾書本人的一生。他揭穿了追求終極理想、終極目的的虛妄,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過程不再僅僅成爲一種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意義得以被認識和承認,使我們明白追求與希望的無止境而義無反顧,不再墮入虛無。但錢鍾書並不是要簡單地演繹這個比喻,他還要下一轉語,不時地消除“圍城”的象徵。錢鍾書的夫人楊絳曾經說,如果讓方鴻漸與理想中的愛人唐曉芙結婚,然後兩人再積愛成怨,以至分手,才真正符合“圍城”的字面原義;錢鍾書在《談藝錄》中批評王國維對《紅樓夢》的誤讀時,也說過類似的話。方鴻漸想進入唐曉芙的圍城卻始終不得其門;蘇文紈曾經以爲已經進入了方鴻漸的圍城,其實進入卻等於是在外面,而當她與曹元朗結婚並過上真正的市儈生活時——那種生活在錢鍾書看來是絕對應該逃離的,她卻安之若素;她曾經似乎已經進入了文化的圍城,但她只有在成爲發國、難財的'官倒時,才真正找到了自己安身立命之處,你用槍逼着她也不願意出來的。

方鴻漸並不想進入孫柔嘉的生活,可是他糊里糊塗地就進去了;結婚後,他也有想衝出來的衝動,但他是個被動的人,不敢行動,也不會行動。從表面上看,方鴻漸去三閭大學的經歷與“圍城”的比喻是最相吻合的,但實際上,方鴻漸之所以無法在三閭大學如魚得水,是因爲他還有一些最基本的知識分子操守,或者說最基本的做人的操守。高鬆年、李梅亭、汪處厚,這些人在那裏捨得出來麼?

圍城的讀書筆記11

在我的印象裏,錢鍾書先生和魯迅先生一樣有名,此次能拜讀到《圍城》這本書我深感榮幸。在這本書中我感覺收穫最大的就是那句,“圍在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這句話不僅是這本書的核心觀點,也是很多人一生很多時候的真實寫照。一方面我很認同這句話,一方面又對這句話感到有點不舒服,有種深埋內心的“醜”被無情的揭示在衆人眼前的感覺。雖然,在看這本書前並沒覺察這種“醜”,但是,不代表內心深處就沒有這種些微的隱性種子。不察覺還則罷了,既然發現,就要能突破就突破,不能突破就刻意避免,不能避免就儘量引導至積極正面的方向。

爲什麼說此次能拜讀《圍城》讓我深感榮幸呢?因爲,雖然書中內容都是虛構的,還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著作,故事情節在現今這個時代看來已經算是“老古董”了!但是情景卻讓人感到很真實,如果我們運用想象力把故事內容,改頭換面穿插到我們的社會閱歷所見所聞之中,大家就不難發覺,現代類似方鴻漸或書中其他人物這樣的'人也都不在少數。從此一點,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名著之所以會成爲名著,那就是突破了時間上的緯度,不管時隔多長時間在人讀後,都會感到有所領悟。我相信和我一樣讀過這本書的朋友都會收穫很大。

或許我們不是作者刻畫的書中人物這類人,或許我們身邊也沒有這類的親人朋友,但不代表我們在漫漫人生中,不會因爲某一挫折可能漸變成這類人,不會遇到這類人,不會和這類人有所交際。閱讀過《圍城》後,我們也算是對此類人有了淺薄的瞭解,積累了些粗淺的知識。

記得一次我對一個朋友的文章做點評,在結束聊天時,他最後引用了一句俗語讓我很是佩服,他說:“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意思是:對別人指出自己的錯誤缺點,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沒有,就用來提醒自己不犯同樣的錯誤。這句話用在這裏同樣適用。這本書的主人公是方鴻漸,作者在寫作上很多時候都是站在方鴻漸的思維角度來聯想創作的。說句實在話,我並不喜歡方鴻漸這個人物,在方鴻漸和孫柔嘉定婚後直至結尾更討厭了。

我想到了一段經典名言來形容,“世界上有上、中、下、末四等人,上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氣;下等人沒本事沒脾氣;末等人沒本事有脾氣。”而方鴻漸我感覺就是末等人,當然他也有好的幽默的時候。相反,雖然婚後孫柔嘉也經常吵,但是我感覺愈發有點喜歡她了,應該有點理解她什麼都沒有要求,就和方鴻漸結婚了有些感到孤單,身爲一個女人的立場。在她和方鴻漸吵嘴時,我都會想一個問題,若我是方鴻漸我該怎麼回答或該有什麼樣的態度,會讓她吵不起來能溫馨或幽默收場。我發現很多時候孫柔嘉的吵鬧只是小女人的發牢騷罷了,只要方鴻漸換個態度或換個說話方式,這種互相傷害雞毛蒜皮的怒火都燃不起來。畢竟,身爲一個男子漢大丈夫很多時候要顯得大度點,你跟一個女人亂計較個什麼勁嘛。因爲,我正是不敢保證在今後的人生裏不會漸變成末等人,所以,我倍感慶幸。

感到讀完後收穫很大,有了對方鴻漸故事的閱覽,更清楚的認知到了,末等人對自己的傷害在家庭上和事業上的破壞力,會在今後的人生裏對此加以警醒。這就像在心中埋下了一個正面的心錨,幫助更好的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避免陷入到末等人的無底深淵。

圍城的讀書筆記12

五一回家,什麼都沒帶,只帶了一本書回家,這本書是親愛的姐姐送給我的,一直沒時間看。本以爲這次還是不會有時間看,結果火車上很無聊,是一個消遣的機會,終於還是看完了。看後覺得寫得挺不錯。後來在網上搜了一下,理解更加深刻,藉此機會發表一下感想。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堪稱中國近、當代小說中的經典之作,這是一部讀來如嚼橄欖回味無窮的奇書。在妙趣橫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着令過來人低徊輕嘆、令少不更事者然若失。因此,它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調侃語調述說人生無奈的笑面悲劇。

“圍城”取自書中才女蘇文紈的一句話,“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婚姻也罷、事業也罷,整個生活都似在一個圍城之中,人永遠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束縛和磨礪。書中方鴻漸與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的感情糾葛,每每因自己的怯懦,不敢多言,言亦不由衷,甚至一步步陷入工於心計的孫柔嘉的婚姻陷井之中,最後自食婚姻苦果。

這座感情圍城,曾經令方鴻漸嚮往,之後又無奈於城中的無聊。而在三閭大學着實是一座事業的圍城,這裏面充斥着爾虞我詐、明爭暗鬥,時刻讓人感到壓抑,令本性善良卻怯懦的方鴻漸不堪忍受,但當他離開那裏,面對的卻是一個集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責任,事業的衰敗,多層混雜的社會大圍城之中,讓他更加覺得無所適從,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隻無情的大手掌控着。本就無材的方鴻漸也只會牢牢地屈服於這隻手,逆來順受的承受朋友的施捨,義無反顧得踏入愛情陷阱,事業低谷。整本書中,除了他對唐小姐的追求尚顯出些他試圖征服命運的思想外,其餘的,指示方鴻漸徒勞的思想鬥爭和軟弱的行爲罷了。所以也就有了如此悲涼的結局。

作爲學生,婚姻並不是我應當去討論的話題。《圍城》無疑是在告訴我們什麼纔是真實的`生活。每個人從懂事的那天起就開始追逐自己認爲理想的愛情,當追到的時候又在爲愛情尋找一個理想的婚姻,而真正都做到的人寥寥無幾。其實生活已經教給我們一個規律:婚姻是隨機的!結婚就像圍城,有的人想進去,進去的人想出來!當愛情被歲月侵蝕,成爲生活的一部分,這時的愛情已經昇華爲親情了。

作者以《圍城》做書名,也許想告訴我們:不僅婚姻像圍城,人生、生活、職業等等更像圍城。其實我們一直都在兜圈子,重複的做同一件事情:找個籠子把自己關起來,過了不久卻發現那邊的風景比這邊更好,於是出了這個籠子進了那個籠子。就這樣不斷的重複並樂此不疲。

圍城,是婚姻,也是人生生活中的圍城太多了……“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裏的人想出去。”嗯,錢鍾書先生不愧爲大師!

圍城的讀書筆記13

《圍城》講述的是主人公方鴻漸遠飄歐美國家留學,但卻學無所成,爲了回國後不丟面子,只好買了張XX來掩蓋自身,結果也因此陷入了一層層關於戀愛、婚姻和工作等方面的圍城中。方鴻漸在“城”外的時候,拼命地想進去,但一旦進去後,不久就想出去,殊不知卻又進入到了另一座圍城中。

整篇小說充滿了諷刺的意味,一針見血地揭露出了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留學知識分子對生活無所追求,被當時社會風氣逐漸消磨菱角,最終被世人所遺忘的形象。留過學的他們雖然受到了西方先進文化的薰陶,但他們缺乏了對生活的追求,缺乏了與當時社會抗爭的勇氣,陷入了精神的苦苦潭水中,無法自救。作者通過對方鴻漸這個沒落知識分子的人生經歷的描述,寫出了當時中國知識分子的墮落,反映了上層知識分子缺乏勇氣的可悲、可氣,雖然接受了先進的思想,卻沒有辦法在當時被列強侵略的中國幹出一番大事出來。

讀完錢鍾書的《圍城》後,我聯想到了當今的中國留學的知識分子。當中國大批大批地向國外輸出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時,這些人才常常沉浸在發達國家的懷抱中,在國外過着優越的生活,似乎已經忘記了他們共同的母親,而能學成歸來,爲祖國獻出自身的力量的人少之又少。他們想過着更好的生活,這並沒有錯,但,現在的中國急切地需要他們的力量,中國的強大急需他們來建設。

方鴻漸是一名僞知識分子,僅僅有着個留學歸來的名稱,但卻有不少的`工作向他迎面而來,而沒有從深層次的考察過他的才能。這同樣也很能反映當今的中國。不少的人打着XX的旗子,堂而皇之地把簡歷遞給各大公司,甚至有的公司居然而錄用了。在學術上的投機取巧最終會讓這些僞知識分子付出沉重的代價。

在《圍城》一書中,我也看到了當時受殖民侵略的中國,飽受着中西文化的衝突。文中通過對保守迂腐方鴻漸的父親、在三閭大學外表正直但內心不懷好意的先生的描述,向我們批評了當時迂腐,不懂得學習西方優秀方面,不思進取的中國人。同時,文中也刻畫了不少虛榮、愛欺詐他人、軟弱的中國人,對當時活在中國的人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反映了人性的弱點。

文章把圍城比喻成了人們因追求而陷入的窘境。總是有那一些人,他們對他們較好的生活不感到滿足,不斷地追求他們想得到的東西,但當他們得到之後,又對此感到厭惡。這兩者不斷地交織、轉換,在無形中形成了一層層的圍城,讓那些不滿足於追求的人最終走向了精神的末路,不能戰勝人性的弱點,飽受着精神上的摧殘。

讀完《圍城》一書後,我獲益良多。

圍城的讀書筆記14

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城內的人想逃出去。”早在讀小說之前,這名言已然有所耳聞。當時聽了一笑而過,如今卻再也沒有了那種輕鬆釋然的笑容,反而平添了些許惆悵,也許這就是成長。

我不喜歡方鴻漸。虛榮得有些懦弱,迷茫得無所適從。我可以想到更多這樣的形容,難道不是嗎?留學直至回國,假的文憑事件在他的內心掀起軒然大波,羞愧不堪更是不必細說;與蘇、唐兩位小姐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糾葛,將他擲入谷底;三閭大學不愉快的所謂教學經歷令人啼笑皆非;由流言蜚語和自欺欺人促成的與孫柔嘉的婚姻又以失敗告終。命運多變卻又瑣碎得似乎不足掛齒。

然而合上書,我卻忍不住同情他,關切他,甚至於在他的身上尋找自己的影子。方鴻漸的生活註定困囿在圍城裏,不論是感情,婚姻還是整個時代賦予他的精神根基。民國二十六年,他回國。抗日戰爭翹足而至。這一代的部分所謂的青年是麻木的,他們苦困在自己的圍城裏,無法逃脫。在不斷的絕望中又生起希望,彷彿夜裏的'昏睡。“沒有夢,沒有感覺,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樣也是死的樣品。”方鴻漸是“困死”的一代。

可是,圍城又豈止困住了這一代,它困住的將是幾個時代。人生圍城究竟是什麼呢?“圍城是理想的升騰和破滅的永恆循環。”有人這樣認爲。於我而言圍城是我們近乎固執的追求。難道不是嗎?婚姻彷彿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龍子裏面的鳥想飛出來。”何止是婚姻,任何事物都能成爲句子的主語。小說裏,方鴻漸對高學歷帶來的榮譽和對唐曉芙的追求等等,不論無奈與否,結果都是身心俱疲。我們中的許多人放不開這諸多向往:名利、錢財、成功。其實又何須如此累呢?

王安石極力主張變法,推行新政,最後卻是怨聲載道,不及晚年迴歸自然的暢快。過分地看重追求的結果有時真如深陷圍城逃不開放不掉,失去廣闊的天地。

“不管鳥籠也罷,圍城也罷,一切超脫之人是不怕被圍困的。”無意間,小說裏慎明的妙語道出了真諦。或許我們畢竟免不了這圍城的阻隔,但憑着一份淡泊,有何懼困而不前呢?寵辱不驚的人生是不會缺少自由的。莊子寧願江邊垂釣也不願去爲君操勞身心,卻於這山水間造就了《莊子》;陶淵明悠然自得,也不願爭權奪利,留給後世不朽的詩篇;蘇軾泛舟赤壁,友人一曲嗚嗚然,他卻能有天地宇宙無窮間換回一份淡泊之意,慷慨而頌《赤壁賦》。並不是他們無所追求,他們也並非凡俗之人。只是他們在於追求之中懂得鬆弛心境,非如柳柳州身處幽潭,心懷苦楚,困頓難以排遣。

人常常爲心所役,生活在無盡的追求中。或許,你固然收穫了成功,驀然回首,失去了最該守住的淡然。

圍城,如同人生難以名狀,但卻觸手可及,在約定俗成的世界裏,我們要尋回的是自己的本真!

圍城的讀書筆記15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堪稱中國近、當代小說中的經典之作,這是一部讀來如嚼橄欖回味無窮的奇書。在妙趣橫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着令過來人低徊輕嘆、令少不更事者然若失。以幽默的筆法諷刺時弊,描摹人物世態,調侃“芸芸衆生”。常以平易的筆觸,在貌似嬉筆中予以淋漓盡致的嘲諷和描寫,以調侃語調述說人生無奈的笑面悲劇。

《圍城》表現出錢鍾書的學者式的幽默諷刺。錢鍾書的筆調和魯迅的截然不同。魯迅用的是鋒利無比的匕首,一觸見血,給人一種鮮血淋漓的感覺;錢鍾書用的是尖銳的長針,乍看之下,對患部沒什麼用,但像針炙似地對準醫療部位刺下,刺得深,刺得透,一疼之後便覺舒暢無比,讓人被刺得心服口服。

魯迅嚴肅地對待問題,錢鍾書漫不經心地提出問題,但抨擊人生病態,笑性弱點的用心都是一樣的。錢鍾書通過詼諧,輕描淡寫的筆調,把個個讀過幾本書所謂的知識分於的齷齪靈魂一一勾畫出來並以機智的幽默、淵博的學識、辛辣的嘲諷,對當時社會種種醜惡的事進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時也道出了許多人生哲理。

蘇才女的一句“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爲主線,寫了以方鴻漸爲主角的一批留學生的社交生活,以及他們幾個人之間的感情糾葛。

婚姻也罷、事業也罷,整個生活都似在一個圍城之中,人永遠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束縛和磨礪。書中方鴻漸與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的感情糾葛,每每因自己的怯懦,不敢多言,言亦不由衷,甚至一步步陷入工於心計的孫柔嘉的婚姻陷井之中,最後自食婚姻苦果。這座感情圍城,曾經令方鴻漸嚮往,之後又無奈於城中的無聊。而在三閭大學着實是一座事業的圍城,這裏面充斥着爾虞我詐、明爭暗鬥,時刻讓人感到壓抑,令本性善良卻怯懦的方鴻漸不堪忍受,但當他離開那裏,面對的卻是一個集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責任,事業的衰敗,多層混雜的社會大圍城之中,讓他更加覺得無所適從,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隻無情的大手掌控着。

本就無材的方鴻漸也只會牢牢地屈服於這隻手,逆來順受的承受朋友的施捨,義無反顧得踏入愛情陷阱,事業低谷。整本書中,除了他對唐小姐的追求尚顯出些他試圖征服命運的思想外,其餘的,指示方鴻漸徒勞的思想鬥爭和軟弱的行爲罷了。所以也就有了如此悲涼的結局。錢鍾書說:“在這本書裏,我想寫中國社會的某一部分,某一些人,寫這些人,我也沒忘記他們是人類,只是人類,具有兩足無毛動物的基本根性。”或許,《圍城》的文學價值正在此吧。

標籤:讀書筆記 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