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阿勒泰的角落讀後感(精選3篇)

讀後感2.21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阿勒泰的角落讀後感(精選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阿勒泰的角落讀後感(精選3篇)
  阿勒泰的角落讀後感1

我通常,看到一本好書,就像餓漢遇到了美食,拿起便要大塊朵頤一翻才過癮,甚至是樂於犧牲睡眠時間的。但這次卻不同,看着《阿勒泰的角落》,竟不想一氣看完,確切點應該是捨不得一下子就把它看完,覺得看了一點便少一點了。看書很少會有這種感覺的。作爲書的上賓,請上牀頭,每天睡前細細地品味其中的章節,如此下來,也看了兩個多月。看完後,想回憶一下書中的細節,竟是感覺一片混沌,努力去想,也只能憶起其中的一切影像。才發現,這真是一本無用之用的書。

看完了正本書後,翻到最前邊看作者李娟的自序,她說寫這書只爲了在努力地耐心地體會着種種美感的過去的自己,在一點一滴地逐漸成長中記錄着一種真實的平衡感,尋找着一種踏實。我想,這也正是我看這本書所能體會到讀者最純真的用意,至於書中寫了什麼,李娟她的經歷,隨着一個個故事讀完了,自己也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中,裏面的故事就淡忘了,但那種真實的平衡感,卻佔據着心中的感覺,同時也喚醒了自身對這種感覺的更爲強烈的渴望。

在更前的一段時間,也是在睡前看的書,看過梭羅的《瓦爾登湖》,作者在他的書中也描繪了他的平淡生活,他是刻意地把自己獨居在一個小島上,獨自建房子,在島上獨自生活了兩年時間,他用兩年來感受一種孤獨平淡的生活,同時也用嚴謹的文字與文明社會作了對比。

這本書,對於哲理性來說,有很好的閱讀性,但作爲單純的人生感悟,作者的舉動,總是過於刻意了。相比較而言,李娟的生活,她也隨着她的裁縫店,商店,也隨着阿勒泰深山牧民的遷徙而不斷搬遷,在當地,人口是稀少的,物質也缺乏,但在這種貧乏的生活狀態中,她不刻意地,甚至是懷着對俗世生活的無限興趣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中去,在其中,能清晰地發掘生活的樂趣,也體會着生活的煩惱,也絮叨了當地牧民的率真。

看完書後,很多描寫的細節雖是不記得了,但一些影像,如李娟洗衣服的樂趣,只感覺當時的涼水與陽光都是她獨有的;還有她眼睛對雪地的反應,這感覺即使是沒見過雪的人也能深深體會到一樣;還有晚上睡覺野貓的騷擾,抗爭,與妥協;以及牧民還錢的舉動,都純樸得讓人感動。這種純然的心態,或是梭羅所缺少的吧。故此,《瓦爾登湖》給人的是一種哲思,《阿勒泰的角落》反是能以更爲簡單的文字就能觸碰到人的.心靈深處。

當然,這在也無意於貶低梭羅,之所以有以上的感覺,我想東方的文章不像西方那樣追求一種邏輯的嚴謹,東方文章的審美追求的是一種意境,一種意淡而高遠的文風。這種把意境融進了文章裏面,也是東方所擅長的詩意的文風。試想《詩經》中蒹葭蒼蒼,白露爲霜。

所謂依人,在水一方就含有了蘆葦、霜、河流,人以及氣候等所組成的景象,也像孟浩然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等都能用平淡的文字勾起所閱讀者的無限聯想。再更深一點的,有意境的同時,也最求着一種淡。在描寫阿勒泰生活的平淡文字中,也在作者的那種平淡生活中,正是一種用心地體會,從而文字勾勒出了豐富的景像,生活也是充滿了詩意。原來,詩意的生活來源於一種對踏實生活的感悟。這也正應合了印度哲學家奧修所倡導的:真正的心靈到處,荒原即花園

心靈真正到達生活處處,可通過有爲達成無爲。這是《阿勒泰的角落》帶給我無用之用的感觸。

  阿勒泰的角落讀後感2

這幾天在讀李娟的散文集《阿勒泰的角落》。不得不承認,寫作這東西,確有“天賦”的存在。而天賦這東西,又未必人人都樂於或善於應用——有些人鍾情寫作,卻未必懂得去體悟和探索人生的壯美,寫出來的文字不免陷於空洞蒼白;有些人有着深刻的人生體驗,卻不屑或不擅長以文字去表達他們的所感所想。而李娟卻同時是一位擅用文字又具靈秀觸覺的女子。她寫的都是她身邊熟悉的環境,自己經歷的人和事,但她的視覺是如此的敏銳獨特,竟然可以在平凡不過的世俗瑣碎裏探尋出那樣鮮活的人生趣味;在那樣廣漠孤清的寂靜裏發現大自然如此驚心動魄的美……

就象大地上會長出麥子,長出苞谷和其他靈秀的植物,李娟的文字也象從她身上“長”出來的那麼天然、那麼純粹,看不到修飾的痕跡。這種文字是教不出,學不來的。讀着這本書,你會感嘆,作者是有着一顆多麼貼近大地的心靈啊!追隨着她的眼光,你會發現深藏在這片大地肌膚裏的種種有趣的祕密。讀着那樣的文字,你甚至會覺得,任何試圖評價她文章的文字,都顯得有點蹩腳和尷尬。

  阿勒泰的角落讀後感3

最近讀了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和我的阿勒泰,真是很喜歡,她用淳樸、清新、自然的文字記錄了她生活中的點滴生活,在她的文字裏艱苦的生活、惡劣的環境都是一種享受、一種美,她享受着貧窮和艱苦。

李娟陪着母親遷徙於新疆阿勒泰偏僻而遼闊的遊牧地區,和媽媽、外婆、叔叔、妹妹生活在一起,以開雜貨店和裁縫爲生活,在阿勒泰長達半年的冬季牧場裏,一家人的生活雖然艱苦卻充滿溫馨,好玩的老頑童外婆,充滿了童趣和愛心;幽默、能幹、聰明,對生活充滿信心,永不服輸的媽媽;老實能幹的叔叔;樸實、憨厚的妹妹;一個個人物都像在眼前一樣,歷歷在目。

李娟的文章裏更多地記錄了牧區普通人,牧民們的淳樸善良、孩子們的單純與寂寞的童年。李娟不僅對牧區的牧民有着深深的熱愛,更是對這片土地充滿了熱愛,在她的眼中,阿勒泰的寧靜、它的河灘、河邊的林子、各種的攜物、甚至一望無垠的荒灘戈壁都是美好的,生活的艱苦不但沒有讓她失去信心,反而讓人對她那種閒散、安靜的生活充滿了嚮往。